公共政策第七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2012(2)

合集下载

331-第七章公共政策的思维方法

331-第七章公共政策的思维方法

第七章公共政策的思维方法一、名词解释1.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

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2.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3.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4.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

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就可以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5.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

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

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6.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Alex F· Osborn)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

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公共政策学重点第七章

公共政策学重点第七章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政策制定 过程的起点,也是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过程的起点,也是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美国学者邓恩强调政策问题构建在整个政 策分析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通过恰当的疑问, 策分析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通过恰当的疑问, 有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重新构建, 有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重新构建,以 至会凸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即问题找准了, 至会凸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即问题找准了,问 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本章首先弄清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和属性, 本章首先弄清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和属性, 并探究其形成、提出和分析的方法等, 并探究其形成、提出和分析的方法等,最后则 要分析政策议程问题, 要分析政策议程问题,即如何将公共政策问题 提上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问题。 提上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问题。
第四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无论由谁提出, 公共政策问题无论由谁提出,又无论分析 得多好, 得多好,最终都要由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 来正式认定。 来正式认定。 到底何谓政策议程? 到底何谓政策议程?公共问题在什么样的 条件下,才能够进入政策议程呢? 条件下,才能够进入政策议程呢?政策问题是 如何进入政策议程的, 如何进入政策议程的,也就是说政策议程的建 立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 立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称基本特征主 要有以下: 要有以下 1.关联性与公共性 . 2.主观性和人为性 . 3.历史性与动态性 .
四、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
1.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 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 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 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1)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 , 决策者人数较少 , 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 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 决策者人数较少, 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 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 案也仅有几个。 案也仅有几个。决策者在政策方案的效用或价 值方面,能够达成一致。 值方面,能够达成一致。 (2)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 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 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方案的 效用能够反映目标的一致性。 效用能够反映目标的一致性。但结果是不确定 的。 (3)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 , 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 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 其效用无法达成一致,目标之间相互冲突。 其效用无法达成一致,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备 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是未知的, 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是未知的,也不能够确定 其风险。 其风险。

19.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二《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大纲

19.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二《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公共政策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主编:吴立明;副主编:傅慧芳二、课程纲要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概说一、知识点1.公共政策的界定2.公共政策分析的历史沿革3.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二、考点1.公共政策的界定(1)公共政策的内涵(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3)公共政策的类型2.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3.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1)政策分析的定义(2)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3)政策分析的基本类型(4)研究政策分析的现实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一、知识点1. 模型及分辨模型的有效性2.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3. 经济学的研究途径二、考点1.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2.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1)教材中涉及到的各模型主要代表人物(2)系统模型、过程模型、团体理论、精英理论、制度理论、渐进主义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本学科的影响。

3. 经济学的研究途径(1)教材中涉及到的各模型主要代表人物(2)传统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公共选择理论、取舍理论、福利经济学模型、新制度主义等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评述。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一、知识点1.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2. 政策系统的划分3. 政策系统的运行二、考点1.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1)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的含义。

(2)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3)政策主体的分类,主要掌握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的分类(4)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职权(5)政策客体的立体运行层面(6)政策环境的构成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7)政策环境的特点2. 构成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含义及其内容,尤其是它们的作用。

3. 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特点第四章公共政策制定一、知识点1.政策问题2.政策议程3.政策方案规划4.政策方案合法化二、考点1.政策问题(1)政策问题的概念、种类、特征(2)美国学者帕顿和沙维奇提出的对政策问题界定过程(3)政策问题认定的分析方法2.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公众议程、政府议程的涵义(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3)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3.政策方案规划(1)政策方案规划的概念(2)政策方案规划的特征、原则、程序(3)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4)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5)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包括的几方面内容(6)政策方案抉择的要求与标准。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有效地增进利益和公平地分配社会利益2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3公共政策的功能(导向,调控,分配)4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要素:政策目标问题方案执行评估信息资源模型?#;分析的原则:系统协调预测性原则分解综合民主)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有关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逻辑(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途径,有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政府失灵制约政府作用)因此,我们在选择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时应综合考虑两种失灵的可能性,平衡政府敢于成本和收益,最终选择是否引入公共政策以及何时引入公共政策。

一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 社会问题的定义在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中至少另一部分人同时感到不满的状态和现象2 社会问题的认定和价值标准A 社会问题的认定(事实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B 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福利,效率,公平)3 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A 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最基本的途径空间特点(非正式性,第四部门)B 三个正式部门二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其缺陷三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1 政府角色定位规范理论关于公共政策理想作用范围的理论2 基本逻辑(价值标准体系,解决社会问题各种方案的综合评价,按评判结果选优)3 争论事实层面价值层面(效率与公平)4 政府与其他部门关系类型划分(替代性,补充型)趋势(市场化趋势,第三部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角色变迁:发展中被侵蚀,发达国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一公共政策主体1 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2 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大众传媒,思想库,公民个人)二公共政策客体1 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社会问题是社会的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2 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目标群体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A 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 从利益关系的角度进行认识,差别冲突矛盾所以需要永公共政策去调节和规范公共政策制定的根本目标是处理好三者利益关系,实现三者利益的和谐C 目标群体的态度理解接受遵从公共政策的程度是决定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3《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23《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答案:B 9.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D 10.公共政策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的内容() A.导向功能 B.管制功能 C.反馈功能 D.调控功能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政策属于社会政策()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答案:A 2.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答案:B 3.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 A.社会期望 B.社会需要 C.客观的社会现实 D.理想情况 答案:C 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 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 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终止 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 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终结 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终止 答案:B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选举 B.监督 C.罢免 D.立法 答案:D 6.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A.经济政策 B.政治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答案:A 7.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 在总体上是( )的体现。 A.阶级压迫 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 D.公共利益 答案:B 8.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决策成本:任何公共政策的决策,都需要或多或少的成 本,决策成本与参与人数成正比
外部成本:决策者本人可能对不参与决策的局外人强加 的成本,外部成本与参与人数成反比
政策只是讨价还价的结果,妥协、折衷;
2019年3月2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印第安人保留地内一名学生打死祖父母 后又闯进当地一所高中,开枪打死6人、打伤15人,后自杀。
2019年9月27日,美国科罗拉多州贝利镇一所中学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劫持者 在打伤一名女人质后开枪自杀,伤者被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2019年10月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一所社区学校内发生枪击事件, 造成5名女生死亡,凶手最后饮弹自尽。
2019年1月3日,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一所高中发生一起枪击事件,一名学生在 学校的走廊上用枪朝另一名学生射击,致使对方当场死亡。
当地时间4月16日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枪 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自尽。案件发生后, 布什称枪击案令美国举国震惊。警方17日透露枪 击案疑犯为23岁韩国学生。
3、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与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
4、政治分析中引入科学分析
党派投票倾向论转为问题投票倾向论
埃及20世纪70年代苏联援建的,3亿亩。
好处:廉价的电力、控制水旱、灌溉农田。
坏处:1、有机物和泥沙沉积水库,两岸绿洲盐 渍化、贫瘠化。2、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 平原向海中伸延变为朝陆地退缩,工厂、港口、 国防工事跌入地中海的危险。3、缺乏陆地的盐 分和有机物,沙丁鱼1961年产15000吨、1965 年500吨,1971年几乎绝迹。4、活水变死水, 血吸虫和疟蚊泛滥成灾,水库一带的居民血吸 虫病率80%以上。
7、环境分析:煮青蛙的故事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学6-7章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学6-7章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政策目标具有下列特征:⑴问题的针对性。

⑵未来的预期性。

⑶目的的多元性。

二、政策目标的分类1。

政策目标的类型划分。

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目标划分成诸多不同的类型:⑴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可有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以及其他的政策目标(如一些长期政策目标和中短期政策目标)。

⑵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等。

⑶依据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等;与此相类似的则是,依据政策目标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策的政治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文化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

⑷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更细微的标准将上述一些分类再作进一步区分;或者按照吸收了几种标准的混合标准来作其他划分;或者按照上述并未提及的标准作其他划分,如根据目标的实质性程度可区分出实质性政策目标和象征性政策目标,根据政策目标彼此的重要程度可分成主要政策目标和次要政策目标等。

2。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基本目标又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安全等。

三、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1.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⑴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⑵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2.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⑴实事求是.⑵面向未来。

⑶系统协调。

⑷明确具体。

⑸伦理考量。

第二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一、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1.政策规划的含义及其特点。

政策规划又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公共政策分析张国庆、PPT

公共政策分析张国庆、PPT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实证原理、价值原理、规范原理、可行性原理、优化原理公共政策的内涵、学科性质及其分析的五类基本问题:▪内涵:执政党和政府采取的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学科性质:▪分析的五类基本问题:•事实分析:是什么?时间与地点?程度?•价值分析:因为什么?为了谁?什么是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的?•利益分析:社会利益如何分配?分给谁?•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可行性分析:是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证原理•所谓公共政策研究的实证原理,是指在公共政策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必须进行实证的分析。

也就是说,对于政策分析的结论都必须要有客观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为依据,不能凭空假设。

一、公共政策的实证分析1.回答的问题2.寻求的目标二、实证分析在政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可行性分析和优化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实证分析。

三、实证分析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及其克服•先入之见、归纳不完全讨论1:为什么说公共政策的实证性是一条基本原理?以我国“人口政策”为例来说明。

•参考书目:•陈庆云,戈世平,张孝德:《现代公共政策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节政策分析的价值原理一、所要回答的问题二、价值研究的基本目的三、价值研究之于政策分析的意义四、价值分析的基础是利益分析政府确认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政府应该管,另一个是政府能够管。

五、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的基本目的第三节政策分析的规范原理一、政策研究中的规范分析1.所要回答的问题2.公共政策研究中规范分析的基本结论3.规范分析是为政策方案设计提供具体指导的过程二、规范分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1.简单代表2.盲目攀比3.挪用或照搬4.用语含混第四节政策分析的可行性原理一、政策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二、政策研究可行性分析的主要方面政治、经济和技术三、政策研究可行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首先,表现为为了“可行”而分析其次,不计代价的倾向思考题:以福州二环路高架桥为例说明政策可行性分析本身就是一个系统? 第五节政策分析的优化原理一、政策研究中的优化分析及其作用二、政策优化分析的主要类型1.单方案优化2.多方案优化三、政策研究中优化分析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1.不求有功,但求无过2.用决策者倾向的政策方案作为最优方案3.缺乏动态考察和机会成本意识作业:从政策体制角度分析中国目前的腐败现象(3000字以上)第二章公共政策制定•一、政策问题与政策议程•(一)政策问题的特征•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相互依存性(二)政策议程• 1.概念、种类•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一节 公共政策政策问题的界定、 属性与分类
四、政策问题的分类 2.罗威对政策问题的分类 罗威根据受到问题影响的人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将政策问题分为分配型、管制型与再分配型三类。 (2)管制型问题(regulative) 管制型问题是政府等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的管制 标准与管制规则,对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 理不同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2.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障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政治原则的偏离。 第二,价值体系的排斥。 第三,政府体系的封闭。 第四,承受能力不足。 第五,表达方式失当。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1.科布的政策议程建议模型 美国学者科布在区分为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以 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 (1)外在提出模型 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 阐释(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 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首先进入公众议程,然 后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2.约翰· 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W· (2)多源流的政策议程设立 金登在此继承了多源流分析模式,将原来的 四源流变为三源流,即问题流、政策流和 政治流。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2.约翰· 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W· (2)多源流的政策议程设立 首先是问题流是指对需要政府行动来解决的问题 的觉察。问题溪流就是阐释问题是如何引起相关 方注意的。问题的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重 视首先在于指标,正是指标表明了这些事情的重大 意义。其次,焦点事件、危机以及符号使得问题被 凸现出来。最后,根据现行项目运作的反馈,问题可 能被意识到。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第二节
第二节 政策合法化 一、政策的合法性 (一)传统的合法性概念 1.合法性(有译为正当性或正统性),是指某种政治系统或 政治权力及其实施措施能够让被统治者认为是合理正当的和 符合道义的,从而能够加以认可和服从的能力及属性。
2.合法性涉及统治主体和统治客体。 (1)就统治主体而言,合法性是一种有效的政治统治所必须具备 的性质和功能,即统治主体必须有能力使统治客体认为这种统治 是应该服从的,从统治客体那里获得认可和遵从。 (2)就统治客体而言,合法性意味着统治客体基于某种价值判断 或思想信念支持某种政治统治及其相关措施,并将其视为合理和 正当的。
(二)广义的政策合法性概念 1.广义的政策合法性是指,政策让被统治者认为是合理正当的和 符合道义的,从而能够被认可和服从的能力及属性。 2.政策的合法化是指,使政策能够逐渐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 和推行的过程。 3.政策合法性的核心存在于人们内心对政策道义性、正当性和合 理性的认可。
4.政策合法化的两个部分 (1)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是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前提。 (2)政策的合法化,即公众对政策的认可、和默许、接受和遵行。 A.公众认可政策,可能出于自愿,也可能出于被迫;有时是政策 符合他们的利益需要;有时是他们已经养成了遵纪守法的习惯; 有时则是因为他们畏惧政府的惩罚。
B.政策的合法化还需要依照一定的合法性程序。这种程序可能是 法律规定的,也可能是基于传统形成的,还可以是领袖人物的指 示,但无论是哪种,都必须得到公众的认可和默许。 C.当然,公共政策与部分公众利益出现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这 个时候公共政策的强制性就会发生作用。然而强制并不是万能的, 如果一项政策太过损害公众利益,可能会出现政策合法性危机, 进而引起政治系统合法性危机,导致政局混乱。
(2)法律无法全面涵盖和适应已经存在或即将发生的社会现象。 (3)法律语言的拙劣总是导致自由裁量范围的扩大化。 (4)法律总是存在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险。 (5)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 (6)法律的实现总要受制于一定的外部条件。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知识点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一)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公共政策执行是构筑公共政策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和纽带);4、手段的权威性。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路径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即所谓的“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又被称为“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最早主要代表人物是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杰弗里·普瑞斯曼。

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途径被称为“向后推进策略”,即所谓的“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路径。

是在对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进行批评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调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互动,认为政策制定者的核心任务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给予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关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起一个适应政策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

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代表人物)将其称为“草根路径”。

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路径,试图建立能够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整合性概念架构。

其目的是界定解释政策执行为何会随着时空、政策、执行机关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可预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

三、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即将政策进行局部实验,然后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

公共政策(第7章)

公共政策(第7章)

第七章公共政策制定一、单项选择题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地位。

A.权威 B.重要C.次要 D.枢纽2、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A.政策评估 B.政策执行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终止3、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B)A.重视感性 B.重视理性C.领导者的能力 D.正确的政策问题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A.实验理论 B.过程理论C.企业精神理论 D.选择理论5、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D)A.基础 B.关键C.枢纽 D.前提6、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A)A.基础 B.关键C.枢纽 D.前提二、多项选择题1、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BD)A.效果 B.目标C.价值 D.方案2、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ABCD)A.实事求是,面向未来B.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C.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D.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3、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BCD)A.个人因素 B.价值因素C.政治因素 D.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4、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ABCD)A.现有的政策提案B.通用的解决方案C.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D.非现成的解决方案5、初步筛选常用的方法有(ABC)A.经验分析 B.比较分析C.初步的预测分析 D.可行性分析三、判断题1、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答案:×2、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

()答案:√3、过程理论认为政策设计是灵感而非汗水的产物,是发明与创新而非系统思考的过程。

()答案:×4、企业精神理论认为政策方案规划是一种考验、再考验与不断修正政策方案的调适过程,直到政策方案完全适应政治环境为止。

()答案:×5、学习理论强调政策规划者从政策环境中学习强化政策执行力的知识与技巧,以提高政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23《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答案:B 9.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答案:D 10.公共政策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的内容() A.导向功能 B.管制功能 C.反馈功能 D.调控功能 答案:C
二、多项选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答案:A 2.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答案:B 3.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 A.社会期望 B.社会需要 C.客观的社会现实 D.理想情况 答案:C 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 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 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终止 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 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终结 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终止 答案:B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选举 B.监督 C.罢免 D.立法 答案:D 6.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A.经济政策 B.政治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答案:A 7.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 在总体上是( )的体现。 A.阶级压迫 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 D.公共利益 答案:B 8.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

1、公共政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公共利益:是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者公众或者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

公共利益并不意味着狭隘的如某种稀见之物,或者像处于争议中的事情影响的特定地区的利益。

3、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革经济效率的决策。

4公共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5、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6、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政府的必要行动。

7、第三类错误: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对问题的实质或规范性作出错误的解读,表面上看似找到了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把人们带入歧途。

第三类错误是政策分析与规划过程中相当致命的错误。

8、政策议程: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过程。

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9、多源流分析模型:由约翰*W 金登提出的,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种信息流的基础上,以研究模糊状态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为目标,为探索当代公共决策的规律、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的政策过程理论。

10、公共决策体质: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是研究、分析和评估政策影响、政策效果和政策模式的过程。

它是一种系统性和科学的方法,可以利用经济、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等学科的工具来收集、组织、分析和评估公共政策的数据。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核心是政府追求的目标,政府以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公共政策,从而达到特定的目标。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涉及公共政策在复杂公共经济环境中的分析与评估。

在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该问题的背景,进一步分析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者谁是此问题的受益者,也可以分析受到影响的社会群体及其利益。

然后,使用政策分析的方法来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可接受性,以及可能的影响等问题,以便寻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不断地对关注点进行评估。

这意味着,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过程中,分析的主体必须要不断地收集、组织和分析足够的信息以及数据,以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有效支持。

此外,要做适当的模拟和预测,分析市场行为和决策,以及评估政策的成本效益等,以确定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有效地分析和评估特定的政策,公共政策分析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

他们必须掌握和掌握足够的统计数据,尤其是在收集、组织和分析数据方面有所熟悉。

他们还要有良好的分析思维,能够全面考虑政策实施的结果,分析与影响相关的复杂因素,并根据结果提出改善建议。

另外,政策分析师必须能够深入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并能够正确识别有关影响政策的因素,以及其潜在的危害。

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与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看法,避免出现分歧。

在总结,公共政策分析是一种系统性和科学的方法,它可以利用经济、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等学科的工具来收集、组织、分析和评估公共政策的数据,以实现政府的目标。

它涉及公共政策在复杂公共经济环境中的分析与评估,以及评估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此外,做好公共政策分析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包括能够熟练收集、组织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有良好的分析思维的能力、深入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2)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2)

公共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激发机制:一种触发机制,就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或整个事件),该事件把例行的通常问题转化成一种普遍的共有的、消极的公众反应。

公众反应反过来成为政策问题的基础,而政策问题随之引起触发事件。

当一个事件把一种消极状况催化为要求变化的政治压力时,就会因触发机制的持久性而发生性质改变。

2.政策执行客体:政策执行客体又称政策目标群体。

政策目标群体是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

目标群体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一定的公共政策通常是以一定的公共团体作为政策诉求的对象。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政策对象的理解和支持。

政策能否成功,并不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一相情愿,它与目标群体有着直接的关系。

3.公共政策学习:依赫克罗的观点,学习就是政府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新形势的反应;政策学习被视为一种由政策制定者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足为了应对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变的行为。

当环境改变时,政策制定者要让其政策成功,就必须适应这种改变。

4.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能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政策工具概念往往与政府工具、管理工具、治理工具、政府手段以及政策手段、政策机制等术语相关联。

是公共政策主体在执行过程中为取得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技术或途径,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5.政策调整: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评估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系统、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6.公共危机决策:公共危机决策也称为非常规决策,它是相对于常规决策而言的,是指决策问题不常出现,或者决策情景变化无常,难以事先规定解决方案和决策程序的决策,因而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

通俗地说,公共危机决策就是在有限的时问、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完成心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一出现预料之外的某种紧急情况,为了不错失良机,而打破常规、省去决策中的某些“繁文缛节”,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应急决策。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选择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注:要理解由哪些概念2、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3、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的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4、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学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5、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而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

6、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7、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学: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各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它们被称为非政府公共部门,或者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主要任务也是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类公共物品.简答1、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2、公共政策学的诞生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3、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①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2)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2)
3、符号类比:分析人员试图在既定的问题情势和某个符号之间发现相似的关系。例如,通常在各种不同的伺服系统(温度计、自动导航仪)和政策过程之间进行符号类比。调适的模拟过程被看作来自环境的连续的反馈。 4、想象类比:分析人员完全自由地在问题情势和一些想象的状态之间探寻相似之处。例如,国防政策的分析人员,有时候使用想象类比法来对核攻击防御问题进行构建。
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用来提高对相似问题的认识的方法。 从广义来讲,是指相似性调查,它有助于分析人员在政策问题构建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法。 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常常不能认识到有些新问题其实只是伪装的旧问题,而旧问题的解决经验中可能包含新问题的潜在的解决方案。
1、个人类比:分析人员想象自己与其他利益相关人一样,以同样的方法面对问题情势。 2、直接类比:在直接类比中,分析人员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问题情势寻找相似的关系。如,在对吸毒问题进行建构时,分析人员从传染病控制的经验出发直接进行对比。
例如:
在上例中,车辆的过桥数量就可能与过桥费的价格有关。这种关系通常是反向的关系,即过桥费越高,过桥的车辆数越少。若单位为百万元,假定年过桥需求量Q与过桥费之间的关系是: Q=30-P 所以五年内的总收益和总成本分别为: TR=P×Q=P×(30-P)×5=150P-5P2 TC=F+C×Q=1000+0.5×(30-P)×5=1075-2.5P 由TR=TC有:150P-5P2=1075-2.5P 求解得:P1=11.06(元),P2=19.44(元)
例:
某地方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新桥,总成本是10亿元,要求五年收回投资。假设每次过桥的维护成本是0.5元,年过桥量为2000万车次。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考虑车型的大小,求每次过桥应索取多少元才能刚好收回投资和维护成本,达到盈亏平衡? 解:P=F/Q+C =10/1+0.5 =10.5(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分析 8-13
在第三年,再以第二年的本利和: 2 15×(1+5%) 为本金,进行第三次投资 得:
15 (1 5%) [15 (1 5%) ] 5%
2 2
15 (1 5%)
3
=17.36(万元)
公共政策分析 8-14
复利终值及其计算
2、复利终值可以表现如下的意义:
F 10000 P 8620(元) n 5 (1 i%) (1 3%)
公共政策分析 8-22
复利现值及其计算
例2,某公司准备投资连锁店经营,并规 划在5年后资产总额达500万元,如果公 司的利润率预期每年5%,则要达到公司 的战略目标,现在应投入多少资金?
F 500 P 392(万元) n 5 (1 i%) (1 5%)
3、运作和保养成本 薪水、工资和外部收益 场地、工具和设备保养 再培训 给代理人的直接支付 对提供的支持服务的支付 各种材料、供给和服务杂项 二、次要(间接)成本 1、对其他机构和第三方造成的成本 2、环境退化 3、社会制度的混乱 4、其他
公共政策分析 8-9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4、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公式 1)、复利终值 2)、复利现值 3)、年金终值 4)、年金现值
公共政策分析
8-32
投资评估与分析
年度 1 2 3 4
单位:万元 5
各年现金 流量
累计现金 流量
1350
1490
1700
1910
2780
1350
2840
4540
6450
9230
因为该项目总投资为6500万元,故投资回收期为:
6500 6450 4 4.018年 4年 9230 6450
公共政策分析 8-26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第四步:选择阶段。 定量财务指标分析 定量非财务指标分析 定性指标分析 第五步:决策阶段。要以上述次序为依 据,并要看限制条件情况而定。
公共政策分析
8-27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2、方法: 非贴现类指标: 回收期、投资年平均收益率、收益费用比 贴现类分析指标: 净现值、现值指数、内涵报酬率
公共政策分析 8-6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3、收益成本的识别:
直接收益与成本、间接收益与成本 内部收益与成本、外部收益与成本 有形收益与成本、无形收益与成本
公共政策分析
8-7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内部收益与成本、外部收益与成本 有形收益与成本、无形收益与成本
公共政策分析
8-8
成本要素的构建
一、主要(直接)成本 1、一次性固定成本 研究 规划 发展、测试和评价 2、投资成本 场地 建筑和设施 设备和工具 岗前培训
0.889 0.863
0.925 0.907 0.889 0.864
0.855 0.823 0.822 0.784
… …
… …
0.694 0.579
0.437 0.355
… 60
… 0.550
… 0.305


… 0.05
… …
… 000 8-24
0.17 0.1 公共政策分析
复利现值表的使用
F 10000 P n (1 i %) (1 3%)5 10000 0.863 8630 元) ( F 500 P n (1 i %) (1 5%)5 500 0.784 392(万元)
公共政策分析 8-35
n
投资评估与分析
案例资料的现金流为:
年度 各年现金 流量 1 1350 2 1490 3 1700 4 1910 5 2780
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为5%,则净现值为:
1350 1490 1700 1910 2780 6500 2 3 4 5 (1 5%) (1 5%) (1 5%) (1 5%) (1 5%) 1356.88(万元)

60

1.82

3.28



… …
8-19 … 56348
公共政策分析 10.5 5.89 18.7
复利终值及其计算
5、复利终值表的使用
10 (1 3%) 101.06 10.6(万元)
2
30 (1 5%)5 301.276 38.28(万元)
终值FV=现值(PV)×复利终值系数(收益率,年份) F=P×(F/P,i%, n)
公共政策分析
8-23
复利现值的计算手段 -----复利现值表
n 1 i 1% 0.99 2% 0.98 3% 0.971 4% 5% … … 20% 0.833 0.962 0.952
2 3
4 5
0.980 0.971
0.961 0.952
0.961 0.942
0.924 0.906
0.943 0.915
公共政策分析
8-28
项目现金流量
项目 0 1 2 3 4 5
固定资产投 资
营运资本投 入 营业现金流 量 固定资产残 值 收回营运资 金 合计
-5500
-1000 1350 1490 1700 1910 1280 500 1000 -6500 1350 1490
公共政策分析
1700
1910
2780
投资评估与分析
(3)、净现值(NPV)
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现金净流量的 现值代数和。具体地说,净现值是投资方案在寿命周 期内的所取得的现金收入的现值与原始投资额的差额
Ct NPV I t t 1 (1 K )
Ct ——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 K--------现金流量的折现率 I---------投资方案原始投资额
公共政策分析 8-3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3、相关技术: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具体收益可计量) 成本—效能分析方法(具体收益不可计量) 4、成本效益分析的特征: 1)、公共项目的产生的所有社会收入与成本的对比 2)、评价的标准是全面的经济效率。 3)、投资的机会成本以投资于私人部门的收益计量 4)、是社会成本与收入的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8-4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二、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要素 1、成本: 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 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它可 包括:劳务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 资产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环保 成本等。
公共政策分析 8-5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2、效益就是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 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公共决策中的效 益是一个多层面的综合性概念,有以下 几个特征: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统一 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
15万元 投资额 本金 货币现值 (Present Value) 15 万元
公共政策分析
复利过程
17.36万元 最终收益 本利和(15+2.36) 货币终值 (Future Value) 17.36 万元
8-15
投资过程 复利过程
复利终值及其计算
3、复利终值的一般计算公式 若将PV的本金进行投资,如果年收益率 为i,在N年后,这笔资金的终值为:
公共政策分析 8-30
投资评估与分析
(2)、投资回收率 投资回收率是年现金净流入额与投资总 额的比率,又称为会计收益率法,它是投资 回收期的倒数,表示每元原始投资额在每年 所获得的收益。
年现金净流量 投资回收率 100% 投资总额
公共政策分析
8-31
投资评估与分析
利用投资回收率对投资方案的判别标准 是:当收益率与投资项目的寿命期的乘 积大于1或100%,则方案可行,反之, 这个乘积小于1或100%,则方案不可行。 多个可行方案相比较时,则收益率最大 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公共政策分析 8-36
公共政策分析 8-2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2、发展的历史简介: 1808年美国财政部长AlbertCallatin建议比 较水资源相关计划的成本效益 到了20世纪,成本一效益分析被广泛地运 用于水利相关计划 1970—1980年代,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应 用扩展至环境保护及健康福利、交通、城市 改造、人力资源培训等
现值P=终值F×(P/F,i %,n)
公共政策分析 8-25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三、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1、步骤: 第一步:识别阶段。判断某一项目可以 达到机构所希望的目标。 第二步:调查阶段。主要是了解能实现 该目标的各项可能的投资方案。 ’ 第三步:收集信息阶段。主要是获取有 关各备选投资方案效果的资料。
FV PV (1 i%)
n
终值 本金 (1 年收益率)
公共政策分析
投资年份
8-16
复利终值及其计算
4、复利终值的计算示例 例1,某企业提取100000元作为企业先进职 工的奖励基金,将这笔钱委托某基金公 司代管,每年收益率平均为3%,则2年 后这笔基金价值是多少?
100000 (1 3%) 106090元) (
第二节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的相关知识 二、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要素 三、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四、成本--效益分析的局限性
公共政策分析
8-1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的相关知识 1、基本含义: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通过测算和 对比与公共项目和工程的相关收益与成 本来作出政策选择的分析方法。 政府在公共品的提供上,是以社会 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在公共项目或工 程的决策时必须比较与之相关的总效益 与总成本,这是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
8-29
投资评估与分析
(1)、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 投资所需要的期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