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走进古人生活--衣食住行》
走进古人的生活
•
•
返回
食
• • • • • 陶器 青铜器 漆器 瓷器 玻璃器皿
返回
• 陶器是指以粘土 为胎,经过手捏、 轮制、模塑等方 法加工成型后, 在800—1000℃ 高温下焙烧而成 的物品,坯体不 透明,有微孔, 具有吸水性,叩 之声音不清。陶 器可区分为细陶 和粗陶,白色或 有色,无釉或有 釉。
返回
走进古人的吗?
• • • • 衣 食 住 行
衣
• 素纱襌衣
•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素纱襌(单) 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 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 领、右衽(rèn)、直裾。 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 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 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 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 高水平。
画种:中国画 题材:风俗画 构图:全景式长卷,画幅长:528.7cm 高;24.8cm 材质: 绢本 造型手段: 线描为主,略施淡彩 具象表现(写实) 表现形式: 透视方法: 散点透视 艺术与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
返回
• 瓷器脱胎于陶器, 它的发明是中国古 代汉族先民在烧制 白陶器和印纹硬陶 器的经验中,逐步 探索出来的。烧制 瓷器必须同时具备 三个条件:一是制 瓷原料必须是富含 石英和绢云母等矿 物质的瓷石、瓷土 或高岭土;二是烧 成温度须在1200℃ 以上;三是在器表 施有高温下烧成的 釉面。
返回
• 琉璃,又称流离, 是中国传统建筑中 的重要装饰构件, 通常用于宫殿、庙 宇、陵寝等重要建 筑;也是艺术装饰 的一种带色陶器。 琉璃的主要成分为 SiO2(即 二氧化 硅)。
返回
住
• 明朝家具 • 清朝家具
古代文化——衣食住行课件
古代衣食住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传承
• 要重视古代衣食住行文化的传承工作,通过教育、 宣传等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文化遗产 。
• 加强对古代衣食住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这 些宝贵的历史遗迹能够得以传承。
创新发展
• 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基础上,要结合现代审美和生活 需求,对古代衣食住行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
水路的交通地位和需求有关。
交通辅助设施
如驿站、旅店、路标等,提供交 通参与者休息、补给、导航等服
务,保障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古代交通文化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历史意义
古代的交通方式和道路设施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反映和推动力量。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人们的 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以及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 通过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融合,创造出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型衣食住行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 生机与活力。
对未来研究与应用古代文化的展望与建议
展望
建议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未来对古代衣食 住行文化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 古代文化的应用价值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不仅在文 化艺术领域,还将在设计、旅游等多个产业中发挥重 要作用。
• 古代衣食住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 。
• 通过研究古代衣食住行,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古 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风俗。
• 古代的衣食住行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传 统习俗和审美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有所体现。
• 古代的服饰、建筑、饮食等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了中 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01
02
《走近古人的生活—衣》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中国古代服饰学校:江苏省扬中市八桥中学姓名:汪宗豫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面向七年级学生2.学科:美术3.课题:《走进古人生活—衣》4.课时:第1课时5.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服饰的图片等学生:查找并收集中国服饰相关资料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13册,第九单元欣赏与评述《走进古人生活—衣食住行》第一课时。
本课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了解服饰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了解服饰的不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演变过程的学习和分析,让学生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基本特征有一个整体感知和了解。
2.技能目标:能够从美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欣赏古代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中体现出的服饰美,从不同时期服饰的款式、纹样、色彩和整体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评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赏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中国古代服饰的款式美、纹样美和色彩美,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历程教学难点:学会比较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在款式、纹样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五、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一段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视频,要求学生观察模特身上所穿服饰的特点。
(/programs/view/o0pijm4p9UU/) 2.通过一组电影电视剧的剧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观感受说说剧中人物所生活的时代。
(1./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C%C6%B4%FA% B5%E7%CA%D3%BE%E7&in=6451&cl=2&lm=-1&st=-1&pn=8&rn=1&di=63638738910&ln= 1998&fr=&fm=result&fmq=133206923912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 t=&face=0&is=&istype=2#pn8&-1&di63638738910&objURLhttp%3A%2F%2Fimgsrc.baidu.co m%2Fforum%2Fpic%2Fitem%2F81f481b1171bab670923020c.jpg&fromURLhttp%3A%2F%2Ft %2Ff%3Fkz%3D783837305&W513&H605&T9354&S98&TPjpg2./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3%C0%C8%CB %D0%C4%BC%C6&in=24983&cl=2&lm=-1&st=-1&pn=2&rn=1&di=110607352380&ln=1986 &fr=&fm=result&fmq=133206983387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 ace=0&is=&istype=2#pn54&-1&di58535525805&objURLhttp%3A%2F%% 2Fimagelist%2F11%2F19%2Fiv1220ekxp35.jpg&fromURLhttp%3A%2F% %2Famuse%2F263%2F3804263.shtml&W500&H718&T8259&S78&TPjpg3./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8%F1%B8%F1& in=10855&cl=2&lm=-1&st=-1&pn=42&rn=1&di=70885182855&ln=1998&fr=&fm=result&fmq=1332070283750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pn42&-1&di70885182855&objURLhttp%3A%2F%%2Fnews_upload%2F2010 08%2F20100805104625_47R5DH21.jpg&fromURLhttp%3A%2F%%2Fnews_ html%2F201008%2F20100805%2Fnews_20100805_966944_28.shtml&W550&H365&T8042&S 68&TPjpg)(二)新授1.了解服饰的社会功能⑴欣赏一组剧中人物服装设计效果图,说一说:服饰除了能告诉我们人物所生活的特定年代外,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归纳:服饰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功能,即区尊卑、别贵贱,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工具。
第9课走进古人的生活
第9课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农食住行四个生活的基本框架里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从古人的角度来理解古人,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认识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艺术应当是为生活的艺术,因此艺术贯穿了人类发展始终,是大众生活的艺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初步懂得跟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槪况,提髙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奈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本单元的内容是最为生活化的,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以供运用,但因所选的图片,离他们生活相对较为久远,所以教学中应注重调动他们现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衣、食,住、行”这些人类生活中最为常态的组成部分的历史演变、观念的变化,以及人文精神的体现。
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英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理解,并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岀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民族艺术品而前,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教学内容谁的生活能离得开衣、食、住、行呢?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依靠智慧使生活艺术化,更使艺术生活化。
从衣的角度纵观人类的服饰史,可以说是一部感性他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服饰具有多样性,这并中不乏多种经典服装。
本段主要赏析了淸代的两件服饰、蓝印花布及南京云锦。
"民以食为天”,跟食有关的器物,有青铜的食具,洒具,盛水器等,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历史练习题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历史练习题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现代完全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人的衣食住行,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着、饮食、住房以及交通出行情况。
一、衣着古代人的衣着主要以皮革和布料为主要材料。
受制造工艺的限制,他们的衣服通常比较简单,没有现代服装的细腻和种类。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服装一般为长袍和裙子,用皮腰带束腰,较为朴素。
而对于贵族阶层来说,他们的服装则更加精美,采用丝绸和珍贵的织物制成,并配饰有金银丝线、宝石等。
二、饮食古代人的饮食以粮食为主,如稻米、小麦等。
此外,蔬菜和水果也是他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肉类在古代社会中是比较稀缺的食物,通常只有贵族阶层才能享用。
此外,饮食的制作和烹饪方式也比较简单,多数采用煮、蒸、炖等传统的烹饪方法。
三、住房古代人的居住环境大多为传统的房屋,以木材和石头为主要建造材料。
庶民通常居住在砖木结构的平房或土坯房中,而富裕人家则住在宽敞豪华的府邸中。
古代人的住房一般包括起居室、卧室和后院,以及炊事、洗漱等附属设施。
四、交通出行在古代,交通出行方式非常有限。
人们主要依靠步行或骑马来进行长距离的旅行。
此外,轮船和船只也在水路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交通方式虽然相对简单,但古代人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与贸易。
在总结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后,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相对简朴,但也有自己美妙之处。
他们在受制造工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通过勤劳和创造力,创造出适应当时社会和自身需求的衣着、饮食、住房和交通方式。
这些历史的经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的主要内容》嘿,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可太有意思啦!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幅都有好多故事呢。
先说这“衣”吧。
古代的衣服那讲究可多啦。
我去博物馆看过古代的衣服展览,那衣服的样式千奇百怪。
有钱人家的衣服就像精美的艺术品,丝绸做的长袍,上面绣着各种花鸟鱼虫,一针一线都像是在诉说着工匠的巧手。
就像那些达官贵人穿的蟒袍,上面的龙纹栩栩如生,感觉龙都要飞出来啦。
而普通老百姓呢,就只能穿粗布麻衣。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穿着简单的短褐,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很结实,方便干活。
“食”的方面也很有讲究。
古代的美食那叫一个丰富。
宫廷里的御膳就像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我听说古代皇帝吃饭可有排场啦,满桌子的山珍海味,什么熊掌、燕窝之类的。
不过老百姓就简单多了,大多是五谷杂粮。
我就想象着古代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粟米粥,配着自家腌制的咸菜,虽然简单,但也吃得津津有味。
而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美食,就像南方的米糕,软软糯糯的,北方的馒头,实实在在的。
“住”的差别也很大。
达官贵人住的是雕梁画栋的大房子,像那些四合院,一进又一进的院子,就像迷宫一样。
房间里摆着精美的家具,床榻都是雕花的,看着就很舒服。
而普通百姓住的房子就简单多啦,可能是用土坯或者木头搭起来的小屋子,小小的空间,但也是温馨的家。
“行”也很有意思。
古代有钱人出行坐轿子,那轿子晃晃悠悠的,感觉像在云端一样。
马车也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马蹄哒哒哒的声音在路上回响。
普通百姓就靠两条腿走路啦,不过在河边或者有船的地方,也会坐船,随着水流慢悠悠地前行。
古代的衣食住行就像一个大宝藏,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呢。
《走进古人的生活》课件
庭院功能
庭院不仅是居住的场所,还是进 行社交、休闲、生产等多种活动 的场所,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
方式。
居住文化
古代居住文化内涵丰富,包括风 水、四合院等,这些文化元素对 现代建筑设计仍有一定的影响。
04
古人的交通出行
古代交通工具
01
02
03
古代马车
古代的马车主要用于皇家 贵族出行和运输货物,是 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 一。
定性。
庭院布局
古代建筑多以庭院为单位,庭院内 布局有堂、室、廊、亭等多种建筑 形式,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屋顶造型
古代建筑的屋顶造型丰富多样,包 括悬山、硬山、歇山、庑殿等,每 种造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寓意。
室内陈设与家具
传统家具
古代室内陈设以传统家具为主,如红 木家具、竹制家具等,家具上雕刻有 各种图案和纹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餐桌礼仪
在古代中国,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社交规范。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都有 不同的用餐方式和礼仪要求,这些礼仪也体现了尊卑有序的传统文化观念。
酒文化与茶文化
酒文化
酒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重要的饮品,也是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 的元素。从《诗经》中的“饮酒篇”到唐诗、宋词中的“酒 文化”,酒一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食与饮品
主食
古代中国人的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包括稻、黍、稷、麦、菽等。随着地域和时代的不同,主食的种类和食用 方式也有所变化。
饮品
古代中国人的饮品以茶、酒为主。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而酒则是一种社交场合中常见的饮品。此外,还有 各种奶制品、果汁等。
烹饪与餐桌礼仪
烹饪
古代中国人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包括烤、炖、煮、蒸等多种方式。不同 的烹饪方式可以制作出各种美味佳肴,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
《走进古人的生活》课件
取得食物
古人通过耕种、捕猎和渔 捞等方式取得食物,与自 然密切相连。
自然关系
古人对自然充满敬畏之情, 视其为生命的源泉,并尊 重自然的规律。
古人的日常生活
日常工作与生活
古人从事农耕、手工艺和渔业 等工作,过着简单而辛勤的生 活。
娱乐活动与民间文化
家庭、婚姻和教育
古人喜爱舞蹈、音乐、剧场和 传统节日等娱乐活动,这些形 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走进古人的生活
古人的生活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历史与现实。
引言
古人的生活通过现代科技得以重现。我们应该珍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学习 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古人的生活环境
居住环境
古人的居住环境与现代人 有着巨大的不同。他们生 活在简陋的房屋中,没有 现代的便利设施。
古人重视家庭价值观,教育子 女的责任落在父母身上,婚姻 也具有社会和经济意义。
古人的价值观与信仰
1
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古人虔诚崇拜神灵,进行祭祀活动来祈求神的庇佑和保佑。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古人注重道德伦理,崇尚诚实、责任和正义,形成了稳定而有序的社会。
3
思想境界和智慧
古人培养了深刻的思考能力,产生了许多卓越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第九课 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63页PPT
明清服饰
清代汉族服饰
清代皇后朝袍
明代官服
明代武士服饰
清代龙袍
清代服饰
康熙盔甲龙袍
雍正 ---明黄缎绣 五彩云龙纹龙袍
丝织品
丝织品
西周武士
战国武士
秦代将军服饰
秦代军士服饰
汉代军士服饰
西汉骑兵服饰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
南北朝武士服饰
隋代武士服饰
唐代武士服饰
五代时期武士服饰
宋代武士服饰
辽代武士服饰
着那个遥远的时代曾经拥有的朴拙与神秘。
八吉祥纹高足碗
瓷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与食有关器具,越来 越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我国明清时代生产的瓷 器非常精美,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结合,发挥 到了极致。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生产精美的瓷 器的国度。
例如:八吉祥纹高足碗,清代,是供清人食用的器 具,不但实用而且碗身上的花纹非常精美,具有观 赏与审美价值。
D、创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不 同的民族艺术品面前,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同学想一想,谁的生活能离得开衣食住行呢?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精 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 结晶,依靠智慧使生活艺术化,更使艺术生活化.
首先欣赏古人生活中的衣,远古时期人类祖先 以树叶与兽皮为衣,最终文明社会出现,衣有了发明, 帮助人类抵御寒冷,而且还具有美化功能.
第九课 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讲课人:王 利 枣庄第三十四中学 ZAOZHUANGDISANSHISIZHONGXUE
欣赏现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现代生活中的服装
欣赏现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现代生活中的餐具
走进古人的生活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3册【教材分析】教材从我国古代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通过不同时代的艺术文化特征介绍,充分体现了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领域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古人衣食住行中的实用艺术精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中国古人怎样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
3.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类实用艺术的艺术价值与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中国古代艺术家艺术创造的人文精神和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的精髓。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讨论交流、搜索探究等。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与古代衣食住行相关的网页。
学生:收集与古代衣食住行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吃、穿、住、行、用样样不缺,让你们说一说现在的美好生活,可能几天几夜都道不完。
可是,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回到古代,去体验古人的生活,感受古人的智慧。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一(中国猿人生活场景)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里的猿人的生活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回答:赤身裸体或树叶、兽皮遮体(衣),茹毛饮血(吃),洞穴(住),赤足步行(行)师:从刚才学生们的总结可以看出,猿人的生活艰苦而简陋,没有一个地方让人能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可是,古人一直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实用美术至今还散发着熠熠光彩。
请看图片资料:图片二(华丽唐装)图片三(青花瓷餐具)图片四(江南厅堂)图片五(郑和宝船)教师总结: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也有着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
他们从泥土经火烧后变硬的现象中,发现了制陶的奥秘,从此又在制陶的基础上,发明了高雅光洁的瓷器;他们从蚕宝宝吐丝的现象中受到了启发,发明了纺织,继而这些蚕丝变成了丝绸。
走近古人的生活
课题:《走近古人的生活》适用学段:第四学段七年级上设计思路:1.通过欣赏隋唐、两宋、明清比较有代表性的“衣”、让学生知道不同时期产生不同款式服装的原因。
2.引导学生找出不同时期的“衣”所具有的共性与特殊性。
3.让学生对今天我们所穿的衣服与古人的衣服进行比较。
4.辅助性的介绍古人的“食”、“住”、“行”。
教材分析:本课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初步懂得跟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本课内容虽然较为生活化,但离我们生活相对较为久远,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多一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理解本课的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理解,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各时期与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其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教学重点:赏析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本课知识面太广,较难把握重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准备:教师:教材、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课本、有关资料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一.引入课题:衣:1.同学们好!我们今天要上的是:“走近古人的生活”这一课,本节课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内容较散。
本节课我们著重学习衣及其相关的艺术形式。
食住行这三个方面只是略带讲讲,重点是教给大家一个学习方法。
下面我们就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所穿的衣服有哪些款式?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如休闲、淑女、时装、韩版(近年来的潮流服饰)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几个有代表性朝代的服饰,看后请同学说说有何感想:隋唐、两宋、明清。
走近古人的生活说课稿
走近古人的生活说课稿
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 册中的第9 课,属欣赏评述单元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近距离的,因为它是最为生活化的,从“衣、食、住、行”四个生活的基本框架里来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以供运用;但它的内容又是遥远的,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历程,离我们生活是如此的久远。
这一“近距离”应对这“远风景”,无疑给执教的老师有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和
发挥。
让学生从古人的角度来理解古人,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的形式,初步懂得跟“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调动他们现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衣、食、住、行”这些人类生活中最为常态的组成部分的历史演变、观念的变化,以及人文精神的体现。
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就生活谈艺术,让学生加深理解艺术应当是为生活的艺术,是大众生活的艺术,它贯穿了人类发展始终,贯穿于衣食住行的点滴。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对于他们而言坐在那儿规规矩矩地欣赏、理解、评述……恐怕教学知识是可以传播下去,但其效果可能会导致知识在学。
小学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小学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教材】1. 小学历史教科书2. 图片或视频素材【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中国古代生活的了解。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要了解古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2. 了解古代的衣(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人的服饰,并与学生讨论不同时期的服装特点和区别。
-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衣食文化,如汉服的精美和丝绸的重要性。
3. 了解古代的食(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并与学生讨论不同时期的饮食特点和区别。
-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如米饭的主食地位和饮茶的传统。
4. 了解古代的住(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人的住房建筑,并与学生讨论不同时期的住房特点和区别。
-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住房文化,如传统的四合院和木结构的建筑风格。
5. 了解古代的行(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人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并与学生讨论不同时期的交通特点和区别。
-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交通文化,如徒步和马车的使用。
6. 拓展学习(10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定时期的古代中国,进一步研究该时期的衣食住行,并用图片、手绘或小组演讲的方式展示给其他同学。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从其他小组中获取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知识。
7. 总结(5分钟)- 综述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衣食住行的重要性和古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特点。
- 鼓励学生通过课后阅读、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对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对其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古代文化——衣食住行
麻:麻子,也叫苴、枲。 《诗经· 七月》:九月叔苴。 古书中还提到一些有关粮食作物的名称,如: 粟:黍的籽粒,后来成为粮食的通称。 《诗经· 黄鸟》:交交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 《史记· 项羽本纪》:章邯围巨鹿,筑甬道而输之粟。 粱:稷的良种。 《诗经· 黄鸟》:交交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稻在中原地区的种植比上述各种作物晚,大约起于周 代。稻:原指黏的稻。不黏的叫粳、稉、秔、稴等。 禾:本来专指稷,后来成为粮食作物的通称。 《诗经· 七月》:十月纳禾稼。 谷:是所有粮食作物的总称。
与现在相似的裤子古代叫‚穷绔‛。穷绔,又名 裈。 《晋书· 阮籍传》: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 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兆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 裈裆, 自以为得绳墨也。 《世说新语· 任诞》:(刘)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 屋宇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还有一种‚犊鼻裈‛,就是后代的短裤、裤衩。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乃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 著犊鼻裈,涤器于市中。 《北史· 刘昼传》:少孤贫,爱学,伏膺无倦,常闭 户读书,暑月唯著犊鼻裈。 蔽膝:遮住大腿到膝部的服饰,又称袆、韍。类似今 之围裙。绑腿,则称邪幅。 《汉书· 王莽传》:(莽)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 疾。莽妻迎之,衣不曵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 知其夫人,皆惊。
3、足衣 足衣包括鞋和袜。古代的鞋有屦、履、 屩、鞮等名目。 屦、履:古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鞋。用草编制的 称草屦,草鞋又称躧,又写作蹝、屣。 《汉书· 郊祀志》:于是天子(汉武帝)曰:‚嗟乎! 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葛屣‛是用葛藤纤维编制,介乎草、麻之间。 《诗经· 大东》: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孟子· 滕文公上》:其(许行)徒数十人,皆衣褐, 捆屦织席以为食。 舄:鞋底下加的一层木底,也指一般的鞋。 《史记· 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 藉。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
第五讲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第一节衣着和佩饰狭义的衣专指上衣;广义的衣包括了一切蔽体的东西。
有:头衣、上衣、下衣、足衣。
一、古代的头衣头衣又称元服。
元本义即是头。
加元服就是行冠礼。
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区别很严格。
贵族戴冠、冕、弁;平民戴帻。
(一)冠、冕、弁(二)帻、陌头、幞头、角巾1.帻——平民百姓的头衣帻的作用是盖住发髻,可以一直盖到前额。
应劭《汉宫仪》上说:“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
”2.陌头、绡头、帩头3.幞(fú)头《新唐书舆服志》说:“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孙策传》:‘张津常着绛帕头’。
帕头者,巾帻之类,犹今言幞头也。
”4.角巾“角巾”,其实就是幞头的原始形态。
角巾多用于士子,因巾上带有棱角而得名。
制出东汉,流行于魏晋。
(三)妇女的头饰1.髲(bì)髢(dí)、巾帼、发笄、发簪、发钗、步摇二、体衣1.上衣襦,短上衣叫襦(rú)。
《说文》:“襦,短衣也。
”襦是一般人(包括奴仆)平时所服。
地位低下的劳动妇女,一年四季均穿短衣。
深衣深衣是贵族上朝和祭祀时穿的,庶人以深衣为礼服。
《礼记》有《深衣》篇,《经典释文》引郑玄注:“深衣者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礼记深衣》说:“短毋见肤,长毋被土。
”孔颖达疏:“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孙希旦集解:“人身虽有长短,而深衣皆以及踝为度也。
”2.寒衣(1)裘古人最常见的冬服是裘。
狐裘和豹裘最为珍贵,为达官贵人所服。
鹿裘、羊裘则最一般。
(2) 袍、襺絮新丝绵的叫茧(襺);絮乱麻和旧丝绵的叫袍。
3.上衣的形制和部件(1)衣领、衣襟、衣裾(2)袖子古代的袖子不但长,而且宽大,所以又称“长袖”、“广袖”。
袖又称袂。
《礼记深衣》:“袂之长短,反诎(qū)之及肘。
”祛。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析言之袖曰袂,袂口曰祛。
第9课 衣食住行 教学设计1
第九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华士实验中学王梨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学期的最后一课,也是中学美术课本中第一节有关于中国艺术的欣赏课。
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刚刚升入初中,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审美感知能力,要引导学生在尊重多样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学习鉴赏方法,逐步培养其探索精神以及民族审美意识。
本课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跟生活有关的艺术,它以详实的文字和图片走近古人的生活细节,从生活的视角来理解古人,很容易让学生接受。
艺术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方能体现它的价值,因此艺术贯穿了人类发展的始终,是大众生活的艺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古人生活需要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形式,初步懂得“衣食住行”的艺术发展脉络及存在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艺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并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培养学生从古人的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会鉴赏我们身边的物品。
三、教学重点:转换时间、空间来赏析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代表作品,了解相关知识,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先人的卓越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在本课中,要平衡好重点、难点,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片断,以点盖面,重点讲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从古人生活的角度来理解与个人生活相关的艺术形式,重点讲析具有代表性的如唐代、清代服饰及其社会背景。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展示法、启发诱导、设疑四、教学准备:师:课件、教材生:课本、收集相关材料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衣(服饰)的讲解和欣赏第2课时:食住行的讲解和欣赏六、课型:欣赏·评述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观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复习之衣食住行教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复习之衣食住行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理解,对各时期的与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其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衣“衣”,狭义指人上身所穿的部分,广义可泛指一切蔽体的东西。
古代的服饰有区别等级的作用。
(一)头衣冕——天子、诸侯、大夫所戴,上部有延,呈长方形,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小圆玉珠,称为旒。
据说天子有12旒,诸侯以下各有等差。
后来只有天子才能戴冕有旒,“冕旒”成为帝王的代称。
冠——一般的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并且带有礼仪的作用。
“男子二十,冠而字。
”冠是男子成人的标志。
“冠者”代指成年人;“弱冠”指刚刚步入成年。
成人戴冠是一种礼仪,该戴冠而不戴是非礼的表现。
《晏子春秋?内篇》:“(齐景公)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
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
’景公惭而不朝。
”古代不戴冠的男性有四种:小孩,平民,罪犯,异族人。
垂髫——代指小孩;“总发”、“总角”代指年幼时。
苍头——髡,是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
没有被剃发的罪犯用青衣裹头,又叫“苍头”。
上古的士兵多由奴隶组成,同样用青布裹头,所以“苍头”又指士兵。
被发左衽——指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
《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帻——平民所戴,发髻上盖着巾。
“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
”陌头、绡头——庶人所戴,类似于陕北农民的白羊肚手巾,从后而前,在额上打结。
古人常用“戴绡头”表示不做官。
(二)体衣1、展示古代服装,学生欣赏。
欣赏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古代衣服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2)请你猜测一下诗人称为石榴裙是指什么时期的衣服,汉、唐、宋、元?朱红色的裙子;借指青年女子。
常称迷恋某女子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拜石榴裙的传统,来自杨贵妃。
杨玉环是个酷爱石榴花爱吃石榴爱穿石榴裙的人,李三郎太爱美人,便为她在华清池、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走进古人生活—衣食住行》
第1课导学案
一、学习课题:服饰与生活
二、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理解江苏在服饰发展历程中作用,对个人素养提升及发展的重要作用;
2、技能目标:了解服饰的发展历史及演变,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服装作品,拓宽自己知识层面的广度和深度。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自身艺术和文化素养,树立传承与弘扬民间工艺意识。
三、学习重点难点:
1、感知服饰发展演变历程与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意义;
2、了解服饰的发展演变,感受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底蕴。
四、学习过程:
知识点:龙袍云锦蓝印花布
1、你知道哪些关于与“衣”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2、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清代龙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3、中国南京特产云锦始与元而盛与明清。
其瑰丽多彩,被誉为“天上云霞”,因而的名“云锦”。
历代帝王均把它定为御用贡品用于龙袍,凤衣,官服的制作。
五、达标检测:
1、龙袍相关知识:
(龙袍(lóngpáo)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
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
帝王的礼服。
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
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2、-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
清代龙袍还绣()(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
3、南通蓝印花布图案多数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鲤鱼跳龙门等。
六、自我评价:优秀、良好、一般
七、下节课学具准备:(参照课本11-12页)
服饰样稿;厚卡纸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案:
一、教学课题:走进古人生活—衣食住行
二、课时:3课时
三、教材:
1、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江
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节次:第九单元欣赏与评述《走进古人生活—衣食住行》第一
课时。
3、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和了解中国江苏对服装发展
的产生巨大影响。
对个人素质的提升及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
通过欣赏服饰精品佳作,了解服饰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解析古今中外服饰的不同艺术风格特色。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中国各个不同时期服装特点对个人素质的提升及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
2、技能目标:了解服饰的发展历史及演变,欣赏不同工艺不同风格的服饰作品,拓宽自己知识层面的广度和深度。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升自身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人今人服饰演变过程与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意义;
2、了解服饰的发展演变,感受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底蕴。
六、教学方法:引导法、陶冶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等
七、教学思路: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和感受古代宫廷服装民间服装演变过程,对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重要作用,认识服饰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属于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初步感知类型,所以我在设计时着重于感悟和提高认识,重点解读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清朝服装特点,对提升个人修养增强民族意识,引用文物龙袍图片和电视剧《还珠格格》片段剪辑,提高学习兴趣;二是了解民间工艺对社会贡献,着重探究服饰的艺术风格和了解制作工艺,为下一节课服饰的创作实践奠定基础;课后设计一套理想服装用画图加文字说明,激发生活热情。
八、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学具准备:有关古人服饰的经典故事、古装影视剧图片等。
九、教学过程:
一、奇趣引导(游戏导入)(约3分钟)
师生互动游戏:比赛说出有关“衣”的成语或典故
师先说:锦衣玉食,人是衣妆等。
师【百度搜索】/question/765730.html
或【百度搜索】/question/1595657.html?
生试着收索网上答案
生【百度搜索/question/765730.html
学生思考“白衣秀士,布衣之交”,感悟古人服装与地位关系,导出本课课题:第1课《走进古人生活—衣》
二、课内探究(约20分钟)
1、学生根据导学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古代典型服装特点。
2、同学互助学习:(见导学案)
小组讨论:
1、你知道龙袍有多漂亮吗?龙袍有些什么纹饰吗?
生【百度搜索】/show/2/25/4e431482495f8e6c.html
或【百度搜索】/design/zhuanti/157729.html
2、你知道古代龙袍有关知识?
生【百度搜索】/wiki/龙袍
或【百度搜索】/wiki/龙袍#1
3、清朝宫廷贵人有什么服饰呢?你知道江苏与它有什么关系吗?
生【百度搜索】
/forum/pic/item/518d87dd10b8587f5882dd93.jp
4、你对服饰的定义、起源、发展演变、艺术风格等了解多少?
生:【百度搜索】/question/3726131.html?si=3
或:【百度搜索】/question/119953753.html
三、精讲点拨(约15分钟)
我们书中展示三幅典型图片,从两方面介绍过去中国江苏特产。
南京云锦和南通蓝印花布(南通蜡染)
(一)师:南京云锦真漂亮,我为江苏人而自豪!
师:赶快欣赏一下云锦服饰吧!
/p_catalogs.asp?proid=15
云锦历代帝王均把它定为御用贡品用于龙袍,凤衣,官服的制作。
/wiki/龙袍
师:龙袍有什么纹饰有什么寓意?
生:(我来回答)
(二)师:另一特产---------南通蓝印花布常识。
师:/view/545097.htm?fr=ala0_1_1
回忆一下在什么影视剧见过?
四、自测反馈:(见导学案:知识问答)(约5分钟)
1、江苏特产织造工艺()民族印染工艺()。
2、服饰相关知识:有关(衣)成语或典故()()( ) ( ) ( )。
3、龙袍特点()()()。
五、课堂小结:(约2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节课收获。
2、教师作最后补充小结,鼓励表扬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成效。
3、提示学生准备下节课应该准备的材料。
(详见导学案七)
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文化气息浓厚,涉及古代刺绣,印染,织造等方面知识,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兴趣高,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欣赏服饰精品有助于激发下节课服饰设计和制作的积极性,启发设计灵感。
建议:教学各环节的时间需要把握恰当,教学语言的设计要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