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提升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专题复习
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物理模型1|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1.水平传送带模型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情景3(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 返回时速度为v,当v0<v返回时速度为v02.倾斜传送带模型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情景3(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一直匀速(4)可能先以a1加速后,再以a2加速情景4(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一直匀速(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时针传动,水平部分长为2.0 m.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0.4 m,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试问:(1)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2)物块从出发到4.5 s末通过的路程.(sin 37°=0.6,g取10 m/s2)图31【解析】 (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μmg =ma 1 s 1=v 202a 1=1 m<L所以在到达传送带右端前物块已匀速 物块以v 0速度滑上斜面-mg sin θ=ma 2 物块速度为零时沿斜面上升的距离s 2=-v 202a 2=13 m由于s 2<0.4 m ,所以物块未到达斜面的最高点. (2)物块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传送带右端所用的时间t 1=2s 1v 0+L -s 1v 0=1.5 s物块第一次在斜面上往返的时间t 2=-2v 0a 2=23s物块再次滑到传送带上速度仍为v 0,方向向左-μmg =ma 3 向左端发生的最大位移s 3=-v 202a 3,所用时间t 3=-v 0a 3=1 s又物块向左的减速过程和向右的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故4.5 s 末物块在斜面上速度恰好减为零故物块通过的总路程s =L +3s 2+2s 3解得s =5 m.【答案】 (1)不能 13 m (2)5 m[突破训练]1.(多选)如图32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 2>v 1,则( )【导学号:92492152】甲乙图32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BC[相对地面而言,小物块在0~t1时间内向左做匀减速运动,t1~t2时间内又反向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其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即t2时刻),小物块开始向右做匀速运动,故小物块在t1时刻离A处距离最大,选项A错误.相对传送带而言,在0~t2时间内,小物块一直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一直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t2~t3时间内,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小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因此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值,选项B、C正确,选项D错误.]物理模型2|动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1.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解题思路(1)审题建模求解时应先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含义、分析清楚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2)求加速度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3)明确关系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2017·江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33所示,质量M=10 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木板在F=5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0=5 2 m/s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的质量均为m=1 kg,将一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 m时,又无初速地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上第2块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1 m 就在木板的最右端无初速放一铁块.试问.(g取10 m/s2)图33(1)第1块铁块放上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2)最终木板上放有多少块铁块?(3)从第1块铁块放上去之后,木板最大还能运动多远?【导学号:92492153】【规范解答】 (1)木板最初做匀速运动,由F =μMg 计算得出,μ=F Mg=0.5 第1块铁块放上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即有:F -μ(M +m )g =Ma 1代入数据计算得出:a 1=-0.5 m/s 2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21-v 20=2a 1L ,计算得出v 1=7 m/s.(2)设最终有n 块铁块能静止在木板上,则木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n =-μnmgM第1块铁块放上后:v 21-v 20=2a 1L 第2块铁块放上后:v 22-v 21=2a 2L 第n 块铁块放上后:v 2n -v 2n -1=2a n L 由上可得:-(1+2+3+…+n )×2μmg ML =v 2n -v 20 木板停下时,v n =0,得n =9.5,即最终木板上放有10块.(3)从放上第1块铁块至刚放上第9块铁块的过程中,由(2)中表达式可得: 9×9+12×2⎝ ⎛⎭⎪⎫μmg M L =v 20-v 29从放上第10块铁块至木板停止运动的过程中,设木板发生的位移为d ,则: 2⎝⎛⎭⎪⎫10μmg M d =v 29-0 联立计算得出:d =0.5 m 所以:木板共运动9.5 m.【答案】 (1)v 1=7 m/s (2)10块 (3)9.5 m [突破训练]2.如图34甲所示,长木板B 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可看做质点的物体A 静止叠放在B 的最左端.现用F =6 N 的水平力向右拉物体A ,经过5 s 物体A 运动到B 的最右端,其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1 kg 、4 kg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图34(1)求物体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B 不固定,求A 运动到B 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导学号:92492154】【解析】 (1)根据v t 图象可知物体A 的加速度为a A =Δv Δt =105m/s 2=2 m/s 2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μm A g =m A a A解得μ=F -m A a Am A g=0.4. (2)由题图乙可知木板B 的长度为l =12×5×10 m=25 m若B 不固定,则B 的加速度为a B =μm A g m B =0.4×1×104m/s 2=1 m/s 2设A 运动到B 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为t ,根据题意可得12a A t 2-12a B t 2=l解得t =7.07 s.【答案】 (1)0.4 (2)7.07 s高考热点|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多过程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每年高考的热点.解决“多过程”问题的关键:首先明确每个“子过程”所遵守的规律,其次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然后列出“过程性方程”与“状态性方程”.(2017·河南林州市专项练习)如图35所示,一圆环A 套在一均匀圆木棒B 上,A 的高度相对B 的长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A 和B 的质量都等于m ,A 和B 之间滑动摩擦力为f (f <mg ).开始时B 竖直放置,下端离地面高度为h ,A 在B 的顶端,如图所示,让它们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木棒与地面相碰后,木棒以竖直向上的速度反向运动,并且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设碰撞时间很短,不考虑空气阻力,在B 再次着地前,A 、B 不分离.图35(1)请描述在从开始释放到B 再次着地前的过程中,A 、B 各自的运动情况,并解出匀变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B 至少应该多长?【解析】 (1)释放后A 和B 相对静止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大小都为a =g ,B 与地面碰撞后,A 继续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A =mg -fm,B 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B =mg +fm,B 速度减为零后,继续以加速度a B 向下运动. (2)B 着地前瞬间的速度为v 1=2gh ,B 与地面碰撞后向上运动到再次落回地面所需时间为t =2v 1a B ,在此时间内A 的位移x =v 1t +12a A t 2,要使B 再次着地前A 不脱离B ,木棒长度L 必须满足条件L ≥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L ≥8m 2g 2mg +f2h .【答案】 (1)见解析 (2)8m 2g2mg +f 2h[突破训练]3.(多选)如图36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 =1 kg ,初速度v 0=10 m/s ,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作用下从O 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 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导学号:92492155】甲 乙图36A.0~5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为10 N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BD[根据题图乙可知,物块先匀减速运动到x=5 m处,此时速度减为零,之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到x=13 m处时速度达到8 m/s,设物块在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v202x1=1022×5m/s2=10 m/s2,a2=v2t2x0=822×13-5m/s2=4 m/s2,所以物块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v0a1=1 s,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1,F-μmg=ma2,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F=7 N,μ=0.3,选项C错误,D正确.]。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提升word版本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如图所示,物体A 、B 质量分别为m 1、m 2,物块C 在水平推力作用下,三者相对静止,一起向右以a =5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度运动,不计各处摩擦,取g =10 m/s 2,则m 1:m 2为( )A .1∶2B .1∶3C .2∶1D .3∶1解析:设A 、B 间细绳的拉力大小为F T ,则有F T =m 2g ,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T=m 1a ,解得m1m2=21,所以选项C 正确. 答案:C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 .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B .T =m (g cos θ+a sin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C .T =m (a cos θ-g sin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D .T =m (a sin θ-g cos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与斜面体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得,F T cos θ-F N sin θ=ma ,F T sin θ+F N cos θ=mg ,联立可得,F T =m(g sin θ+a cos θ),F N =m(g cos θ-a sin θ),A 项正确.答案:A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 0逆时针匀速运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解析:小木块刚放上去后,在速度小于v 0前,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1=g sin θ+μg cos θ;在木块速度等于v 0后,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2=g sin θ-μg cos θ.D 项正确.答案:D4.(多选)质量分别为m 与M 的A 、B 两个物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已知两物块之间以及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用一个水平外力F 作用在某一物块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F 作用在A 物体上,A 物块的加速度一定等于F -μmg m B .若F 作用在B 物体上,B 物块的加速度一定等于F M +mC .若F 作用在B 物体上,A 、B 两物块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不大于μgD .若F 作用在B 物体上,两物块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可能等于F M +m-μg 解析:若F 作用在A 物块上,如果F<μmg ,A 、B 物块都不会运动,加速度等于零,选项A 错误;若F 作用在B 物块上,如果运动起来,加速度可能等于F -μ(m +M )g M +m,选项B 错误,选项D 正确;若F 作用在B 物块上,A 物块的最大加速度等于μg ,A 、B 两物块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不大于μg ,选项C 正确.答案:CD5.质量为40 kg 的雪橇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下滑如图甲所示,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今测得雪橇运动的vt 图象如图乙所示,且AB 是曲线的切线,B 点坐标为(4,15),CD 是曲线的渐近线.根据以上信息,不可以确定下列哪个物理量 ( )A .空气的阻力系数B .雪橇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C .雪橇在斜面上下滑的最大速度D .雪橇达到最大速度时所用的时间解析:由图象可得,A 点加速度a A =2.5 m /s 2;最终雪橇匀速运动时最大速度v m =10 m /s ;设空气的阻力系数为k ,雪橇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5k =ma A ,mg sin 37°-μmg cos 37°-10k =0,代入数据解得:μ=0.125,k =20 N ·s /m .答案:D6.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块木炭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痕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色的痕迹将出现在木炭的左侧B .木炭的质量越大,痕迹的长度越短C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痕迹的长度越短D .木炭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痕迹的长度越短解析:木炭水平方向无初速度放到传送带上时,相对于传送带向后运动,所以,会在木炭的右侧留下黑色痕迹,选项A 错;在木炭的速度增加到等于传送带的速度之前,木炭相对于传送带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v 2=2ax ,其中a =μg ,与m 无关,选项B 错;由前式知,a 一定时,v 越大,x 越长,选项C 错;在v 一定时,μ越大,x 越小,选项D 对.答案:D7.(多选)在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 ;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继续压缩了x 10.则电梯运动的情况可能是( )A .以大小为110g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 .以大小为110g 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 .以大小为110g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 .以大小为110g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解析: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 ,则kx =mg ;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继续压缩了x 10,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mg 10,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a =F m =110g ,方向竖直向上.若电梯向上运动,则电梯以大小为110g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若电梯向下运动,则电梯以大小为110g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故A 、D 项正确. 答案:AD8.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 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A .伸长量为m1g k tan θ B .压缩量为m1g k tan θ C .伸长量为m1g ktan θ D .压缩量为m1g ktan θ解析:分析m 2的受力情况可得,m 2g tan θ=m 2a ,a =g tan θ,对木块m 1受力分析可得,kx =m 1a ,x =m1g ktan θ,因a 的方向向左,故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故A 项正确. 答案:A9.(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 、Q .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F 1,Ⅱ中拉力大小为F 2,当仅剪断Ⅰ、Ⅱ中的一根的瞬间时,球的加速度a 应是 ( )A .若断Ⅰ,则a =g ,方向竖直向下B .若断Ⅱ,则a =F2m ,方向水平向左C .若断Ⅰ,则a =F1m,方向沿Ⅰ的延长线D .若断Ⅱ,则a =g ,方向竖直向上解析:如果剪断细线,弹簧来不及变化,所以重力与弹力的合力水平向左,大小为F 1sin θ或F 2;如果剪断弹簧,水平细线的拉力来得及变化,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 ,方向竖直向下.答案:AB10.一物块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斜面足够长,物块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如图甲所示,速度随时间t 变化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g =10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质量为1.0 kgB .0~1 s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 N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7315D .若撤去外力F ,物体还能向上运动2 m解析:在匀加速运动阶段,加速度的大小为:a 1=41m /s 2=4 m /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g sin 30°-μmg cos 30°=ma 1,匀速运动阶段,根据平衡条件得:F 2-μmg cos 30°-mg sin 30°=0,代入数据解得:m =1 kg ,μ=35,故选项A 正确,选项C 错误;物块在0~1 s 内处于静止,有:mg sin 30°=F +F f ,F =4 N ,解得摩擦力F f =1 N ,故选项B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撤去外力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 2=mgsin 30°+μmgcos 30°m=g sin 30°+μg cos 30°=(5+35×10×32) m /s 2 =8 m /s 2,撤去外力后物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为: x =v202a 2=162×8m =1 m ,故选项D 错误. 答案:A二、填空与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5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准备了下列器材: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B.细线、C电磁打点计时器、D.纸带与复写纸、E.导线、F.开关、G.铅蓄电池、H.托盘(质量不计)、I.砝码(质量已知)、J.低压交流电源.(1)你认为该同学准备的器材中哪些不需要?________(填写相对应的字母)(2)要完成实验还需哪些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的a-F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这个图象分析,实验中漏掉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图象上可知,加速度等于零时,而外力不等于零,其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答案:(1)G(2)小车、刻度尺(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12.(5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数器打上的点计算出:(1)下列器材中: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砝码、刻度尺.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2)用电火花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如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 1=3.20 cm ,x 2=4.74 cm ,x 3=6.40 cm ,x 4=8.02 cm ,x 5=9.64 cm ,x 6=11.28 cm ,x 7=12.84 cm.该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当M 与m 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4)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 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两位同学得到的aF 关系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a 是小车的加速度,F 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其原因分别是:甲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需要220 V 的交流电源,不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本实验需要测量小车及车中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因此需要天平.(2)给的纸带有7段,去掉开始的一段,取后6段,由逐差法求得小车加速度a =(x7+x6+x5)-(x2+x3+x4)9T2=1.62 m /s 2.(3)本实验是把盘及盘中的砝码的总重力当成小车受的合力,分析盘的受力知,只有当加速度很小时,才近似成立,所以要求M ≫m.(4)甲图:F =0,a ≠0,说明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了;乙图:F ≠0,a =0,说明平衡摩擦力不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答案:(1)低压交流电源 天平(2)1.62 m /s 2 (3)M ≫m(4)甲图: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了 乙图: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6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A 、B 两个物体.A 、B 紧靠在一起,其质量分别为m A =3 kg ,m B =6 kg ,推力F A 作用于A 上,拉力F B 作用于B 上,F A 、F B 大小均随时间而变化,其规律为F A =(12—2t ) N ,F B =(6+2t ) N .问从t =0开始,到A 、B 相互脱离为止,A 、B 的共同位移是多少?解析:F A 、F B 的大小虽随时间而变化,但F 合=F A +F B =18 N 不变,故开始一段时间内A 、B 共同做匀加速运动,A 、B 分离前,对整体有:F A +F B =(m A +m B )a ①设A 、B 间的弹力为F AB ,对B 有:F B +F AB =m B a ②由于加速度a 恒定,则随着t 的增大,F B 增大,弹力F AB 逐渐减小,当A 、B 恰好分离时,A 、B 间的弹力为零,即F AB =0③将F A =(12-2t) N ,F B =(6+2t) N 代入①得:a =2 m /s 2,结合②③得t =3 s .A 、B 相互脱离前共同位移为x =12at 2, 代入数值得x =9 m .答案:9 m14.(16分)(2014·山东卷)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 0=0.4 s ,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 0=72 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 ,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 与速度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取10 m/s 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解析:(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题可得初速度v 0=20 m /s ,末速度v =0,位移x =25 m ,由运动学公式得v20=2ax ①t =v0a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 =8 m /s 2③t =2.5 s ④(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 ′,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 ,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0t ′+x ⑤Δt =t ′-t 0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Δt =0.3 s ⑦(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 ,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 0,志愿者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20=F 2+(mg)2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F0mg =415⑩ 答案: (1)8 m /s 2 2.5 s (2)0.3 s (3)41515.(18分)中央电视台近期推出了一个游戏节目——推矿泉水瓶.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瓶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瓶向前滑动,若瓶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瓶最后不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或在滑行过程中倒下,均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 是长度为L 1=5 m 的水平桌面,选手们可将瓶子放在A 点,从A 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瓶,BC 为有效区域.已知BC 长度L 2=1 m ,瓶子质量m =0.5 kg ,瓶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某选手作用在瓶子上的水平推力F =20 N ,瓶子沿AC 做直线运动(g 取10 m/s 2),假设瓶子可视为质点,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问:(1)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少?(2)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距离最小为多少?解析:(1)要想游戏获得成功,瓶滑到C 点速度正好为零,力作用时间最长,设最长作用时间为t 1,有力作用时瓶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1,t 1时刻瓶的速度为v ,力停止作用后瓶做匀减速运动,设此时加速度大小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1①μmg =ma 2②加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 1=v22a1③ 减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 2=v22a2④ 位移关系满足:x 1+x 2=L 1⑤又:v =a 1t 1⑥由以上各式解得:t 1=16s(2)要想游戏获得成功,瓶滑到B点速度正好为零,力作用距离最小,设最小距离为d,则v′22a1+v′22a2=L1-L2⑦v′2=2a1d⑧联立解得:d=0.4 m答案:(1)16s(2)0.4 m。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延伸训练: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pdf
D.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 解析:选BC 列车加(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相对于车向后(前)滚动,选项B、C正确。 13.如图7所示,物体静止在一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解析:选BC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物体和斜面间的摩擦力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正确。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故C正确。物体所受重力的分力仍作用在物体上,故D错。14.抖空竹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最早的空竹是两个如 同车轮的竹筒,中间加一个转轴,由于外形对称,其重心在中间位置,初玩者能很好地找到支撑点而使之平衡。随着制 作技术的发展,如图8所示的不对称的空竹也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大多是塑料制成的,也有天然竹木制成的。关于抖 空竹,在空气阻力不可忽略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8 A.空竹启动前用绳子拉住提起,要保证支持力和重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B.空竹的转动是依靠绳子的拉动,绳子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越小越好 C.空竹抛起后由于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在空中受重力和惯性作用 D.空竹从抛起到接住,转速会减小,表演时还要继续牵拉绳子使其加速转动 解析:选AD 空竹启动前用绳子拉住提起时,要保证拉力和重力在同一条直线上,A正确;空竹依靠绳子拉动,绳 子与轴间摩擦力应越大越好,B错误;空竹抛起后上升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C错误;因空气阻力的影响,抛起的 空竹的转速会减小,故表演时要继续牵拉绳子使其加速转动,D正确。 15.如图9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 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9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 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 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 解析:选BD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才会改变,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 上,其效果可以不同。甲加速前进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于绳子对甲的拉力;乙加速后退的原因是绳子对乙 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B、D正 确。 16.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拉时,下颚 须超过单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如图10所示),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 关于做引体向上动作时人的受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10 A.上拉过程中,人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B.上拉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 C.下放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小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 D.下放过程中,在某瞬间人可能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解析:选AD 上拉过程中,人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一个是单杠给人的作用力,A对。不论是上拉过程 还是下放过程,单杠对人的作用力总等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与人的运动状态无关,B、C均错。在下放过程中,若在某 瞬间人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则人只受到一个重力的作用,D对。 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__两类动力学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 [想一想] 如图3-2-1所示为一张在真空中拍摄的羽毛与苹果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请思考苹果与羽毛重力相差很大,为什 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把两个力探头 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3-1-1所示。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 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 3-1-1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解析:选ACD 由题图可知: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A、C、D正确。 考点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例1] 物体A的质量为10 kg,物体B的质量为20 kg,A、B分别以20 m/s和10 m/s的速度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A的惯性比B大 B.B的惯性比A大 C.A和B的惯性一样大 D.不能确定 [解析] 选B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故B的惯性比 A大,选项B正确,选项A、C、D都错。 [例2] (多选)(2012·新课标全国卷)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 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解析] 选AD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A对;根据惯性定律可知,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 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行星在圆轨道上的运动是变速运动,是在万有引力作用下 的运动,所以C错;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直线运动,D对。 [例3]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 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解析] 选D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两方面问题:①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选项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 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②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 项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这两方面问题,不只是反映惯性大小,故选项B错。 (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 状态容易改变。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四点说明 明确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 性质。 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情况中 ,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表现是相同的。 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由牛顿第 二定律来回答。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受外力的理想情况下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 实验定律。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例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C.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多维练透1、下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分析正确的是( )A.飞机投弹时,如果当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投下炸弹,能击中目标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后,还会落到原地C.安全带的作用是防止在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作用发生危险D.有的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运动的速度越大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小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C.小球呗竖直向上抛出后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一个向上的惯性D.物体惯性的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3、考点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例2、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多维练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不确定时,加速度a一定正比于合外力FB、对于不同的合外力,加速度a一定反比于质量mC、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g和m/s2作单位时,F必须用N作单位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kg和m/s2作单位时,F必须用N作单位2、3、考点三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例3、多维练透1、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把两个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可以得到以下的实验结论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刻相同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2、3、第二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瞬时性例1、多维练透1、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木块A,其左右两侧与轻弹簧相连,弹簧另一端都通过轻绳跨过定滑轮挂着两个质量均为 0.5kg的钩码,滑轮摩擦不计,两钩码间用轻绳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右侧两钩码间的绳子剪断,在剪断绳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取( )A、左侧两钩码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B、右侧上方钩码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C、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D、右侧下方钩码的加速度为零3、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B质量分别为m和2m,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剪断细线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加速度为0B.物块A的加速度为g/3C.物块B的加速度为0D.物块B的加速度为g/2考点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例2、多维练透1、2、如图甲所示是高层建筑配备的救生缓降器材,由调速器、安全带、安全钩、缓降绳索等组成。
高考导练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模拟
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高考·模拟·创新1.(2016年河北衡水调研)(多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行走时向后蹬地,给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是人向前的动力B.人匀速游泳时,人在水中的运动是对水向前用力,水给人的阻力,方向向后C.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因受重力,才有对桌椅的压力,才有桌面的支持力出现,即压力先产生,支持力后出现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是先有作用力,再有反作用力,作用力先变化,反作用力随后跟着变化解析:人行走时向后蹬地,给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是人向前的动力,故A正确;人匀速游泳时,人对水向前的力,和水给人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故C、D错误.答案:AB2.(2016年广东揭阳一中第一次阶段考试)如图3-1-4甲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弹簧和小球的受力分别如图3-1-4乙和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1-4A.F1的施力者是弹簧B.F2的反作用力是F3C.F3的施力者是地球D.F4的反作用力是F1解析:据题意,F1的施力者是地球,A错误;F2的反作用力是F3,故B正确;F3的施力者是小球,故C错误;F4的反作用力是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故D错误.答案:B3.(2016年陕西安康模拟)(多选)如图3-1-5所示,长为L的硬杆A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B,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上,硬杆可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动,则在硬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从90°减小到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1-5A .小球B 受到的合力方向始终沿杆向上B .小球B 受到的硬杆A 的作用力对小球做负功C .小球B 受到的硬杆A 的作用力逐渐减小D .小球B 受到的硬杆A 的作用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解析:硬杆绕转轴O 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动的过程中,B 球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由平衡条件得知,小球B 受到硬杆A 的作用力大小等于mg ,方向竖直向上,而且硬杆A 的作用力对小球做负功.故BD 正确,A C 错误.答案:BD4.(2016年上海一模)如图3-1-6所示,两车厢的质量相同,其中一个车厢内有一人拉动绳子使两车厢相互靠近.若不计绳子质量及车厢与轨道间的摩擦,下列对于哪个车厢里有人的判断是正确的( )图3-1-6A .绳子的拉力较大的那一端车厢里有人B .先开始运动的车厢里有人C .先到达两车中点的车厢里没有人D .不去称量质量无法确定哪个车厢有人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子两端的拉力大小相等,故A 错误;有拉力后,两车同时受到拉力,同时开始运动,故B 错误;两车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总质量小,加速度大,由x =12at 2相同时间内位移大,先到达中点,即先到达两车中点的车厢里没有人,故C 正确;无需称质量,用C 项办法可确定哪个车厢有人,故D 错误.答案:C。
2017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教参要点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考纲下载:1.牛顿运动定律(Ⅱ) 2.单位制(Ⅰ)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夯基提能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3.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适用范围:适用于惯性参考系中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
4.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时间和长度,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千克(kg)、秒(s)和米(m)。
(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5.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表达式:F=F′。
巩固小练1.判断正误(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2)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3)物体的惯性越大,状态越难改变。
(√)(4)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力方向相同。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时强化练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限时:40分钟)A级跨越本科线1.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错误,B正确;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错误.2.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牛顿等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选项中符合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的是( )A.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B.两匹马拉车比一匹马拉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则速度就越大C.把手中皮球由静止释放后,球将加速下落,说明力改变了皮球的惯性D.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答案】 A3.关于惯性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惯性也随之改变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即使质量很大也能被拉动,说明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让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无论多快,都需要一定时间,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D.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滑动,速度较大时停下来的时间较长,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C 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受力情况无关,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故A、B、D均错误;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外力作用一定的时间,C正确.4.(多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AD 物体的惯性指物体本身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或者说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选项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B错误;行星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而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选项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一直运动下去,选项D正确.5.(2017·南京检测)某人用绳子将一桶水从井内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桶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才等于桶对绳子的拉力B.不管桶匀速上升还是加速上升,绳子对桶的拉力都等于桶对绳子的拉力C.不管桶匀速上升还是加速上升,绳子对桶的拉力都大于桶的重力D.只要桶能上升,人对绳子的拉力就大于桶对绳子的拉力B 绳子对桶的拉力和桶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管桶匀速上升还是加速上升,大小都相等,A项错、B项对;当桶匀速上升时,绳子对桶的拉力和桶的重力才是一对平衡力,若桶加速上升,绳子对桶的拉力才大于桶的重力,C项错;因为不计绳子的重力,人对绳子的拉力总等于桶对绳子的拉力,D项错.6.(多选)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导学号:】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B.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BD 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完全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B正确,A错误;系好安全带是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对人的伤害,D正确,C错误.7.(2017·福建六校联考)图318是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卫星的照片.关于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图318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A 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卫星吸引地球,地球吸引卫星,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8.如图319所示,家用吊扇对悬挂点有拉力作用,正常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与它不转动时相比 ( )【导学号:】图319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B 吊扇不转动时,吊扇对悬点的拉力大小等于吊扇的重力,吊扇旋转时对空气有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空气也对吊扇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吊扇对悬点的拉力减小,B正确.9.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变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C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可以提高车速,但功率的大小与惯性无关,只要质量不变,惯性就不变,故A错;惯性与运动距离无关,故B错;摘下或加挂车厢,会使列车的质量增大或减小,惯性发生变化,故C对;摩托车转弯时,身体稍微向里倾斜是改变其受力情况,惯性与力无关,故D错.10.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辆载有30吨“工”字形钢材的载重汽车由于避让横穿马路的摩托车而紧急制动,结果车厢上的钢材向前冲出,压扁驾驶室.关于这起事故原因的物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有惯性,在汽车制动时,钢材继续向前运动,压扁驾驶室B.由于汽车紧急制动,使其惯性减小,而钢材惯性较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C.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所受阻力太小,不足以克服其惯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D .由于汽车制动前的速度太大,汽车的惯性比钢材的惯性大,在汽车制动后,钢材继续向前运动A 载有30吨“工”字形钢材的汽车的惯性没有钢材的惯性大,在紧急制动时,由于钢材的惯性,钢材继续向前运动,从而压扁驾驶室,A 正确,D 错误;汽车及其上钢材惯性的大小由其质量大小决定;惯性的大小不会因汽车制动而减小,也不会由阻力来克服,故B 、C 均错误.B 级 名校必刷题11.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6.对于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导学号:】A .惯性减小为在地球表面时的16,重力不变 B .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在地球表面时的16C .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在地球表面时的16D .惯性和重力都不变C 因为同一个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在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这个飞行器从地球到月球,其惯性大小不变,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这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G 月=mg月=m ·16g 地=16G 地,选项C 正确. 12.如图3110所示为英国人阿特伍德设计的装置,不考虑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轴承、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初始时两人均站在水平地面上,当位于左侧的甲用力向上攀爬时,位于右侧的乙始终用力抓住绳子,最终至少一人能到达滑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110A .若甲的质量较大,则乙先到达滑轮B .若甲的质量较大,则甲、乙同时到达滑轮C .若甲、乙质量相同,则乙先到达滑轮D .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先到达滑轮A 由于滑轮光滑,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若甲的质量大,则由甲拉绳子的力等于乙受到的绳子拉力,得甲攀爬时乙的加速度大于甲,所以乙会先到达滑轮,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若甲、乙的质量相同,甲用力向上攀爬时,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甲、乙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所以甲、乙应同时到达滑轮,选项C 、D 错误.13.如图3111所示,用细线将A 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 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 、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 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伸长了2 cm.已知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3 N和5 N.则细线的拉力及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是( )图3111A.8 N和0 N B.5 N和7 NC.5 N和3 N D.7 N和7 NC 对A由平衡条件得T-G A-kx=0,解得T=G A+kx=3 N+100×0.02 N=5 N,对B 由平衡条件得kx+N-G B=0,解得N=G B-kx=5 N-100×0.02 N=3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的压力是3 N,故选项C正确.14.两个木块A、B由同种材料制成,m A>m B,并随木板一起以相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如图3112所示,设木板足够长,当木板突然停止运动后,则( ) 【导学号:】图3112A.若木板光滑,由于A的惯性大,故A、B间距离将增大B.若木板粗糙,由于A受阻力大,故B可能与A相碰C.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B间距离将保持不变D.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B两物体一定能相碰C 若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停止运动时,两木块以相同的速度继续向前匀速运动,能保持其间距离不变;若木板上表面粗糙,木板停止运动时,两木块以相同的初速度向前做匀减速运动,由v20=2ax,a=μg可知,A、B两木板在匀减速的过程中,间距也将保持不变,故只有C正确.15.A是用绳拴在车厢底部的氢气球,B是用绳挂在车厢顶部的金属球,开始时它们和车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刹车使车厢做匀减速运动,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刹车期间车内情况的是( )D 开始时金属球、车厢内空气及氢气球有向右的相同速度,突然刹车使车厢做减速运动时,由于金属球比车厢内同体积的空气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相对车厢向右运动,因此B向右偏,B、C两项均错;氢气球比同体积的空气质量小,惯性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相对车厢向左运动,因此A向左偏,A项错,D项对.。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考点一
试题
解析
3. 一列以速度 v 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
NO.1 梳理主干
由于列车原来做匀速运 动,小球和列车保持相对 静止,现在列车要减速, 动,C、D 错;又因列车 要向南拐弯,桌子跟着列 车向南拐弯,而小球由于 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 状态,所以小球相对桌面 向北运动, A 对,B 错.
平桌面,桌面上 A 处有一相对桌面静止的 小球.由于列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车厢中 从 A 点运动到 B 点,则说明列车是减速且 在向南拐弯的图是 ( A )
填准记牢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考点一
试题
解析
NO.1 梳理主干
填准记牢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1. (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 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 历史事实的是 ( BCD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 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 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 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 到力的作用, 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 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2.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 反作
用力 的相互依赖关系.
考点二
NO.1 梳理主干
填准记牢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考点二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对比分析
NO.1 梳理主干
填准记牢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 ⎪⎪⎪ 牛顿运动定律[备考指南]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物体的惯性越大,状态越难改变。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1)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多角练通]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解析:选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选项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能反映物体惯性的大小,故选项B错。
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
如图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 个人 A 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 B 时,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 动,这是因为 A 推 B 时 导学号 05800278 ( )
A.A 与 B 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B.A 对 B 的作用在先,B 对 A 的作用在后 C.B 对 A 的作用力小于 A 对 B 的作用力 D.A 对 B 的作用力和 B 对 A 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基础自主梳理
力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__速__度__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物理量。“运动状态的 改变”是指物体的__运__动__速__度___发生改变。 2.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外力的作用使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而速度发生改变一定 有___加__速__度__,所以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05800273 ( )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 律
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 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不能根据作用 效果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解析: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是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因作用在不同的物体 上,因物体的承受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故C正 确,A、B、D均错误。
答案:C
名师归纳: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 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 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 能牵扯第三个物体。
2017高考物理总复习人教版配套课件:第3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 针对训练3
如图所示为杂
技“顶杆”表演,一人站在地上,
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杆,杆上
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
求:
•• (解1)析质:量(为1)m分的析人杆所上受人的的摩受擦力力,大重小力f和;杆对他 • (的 m2a)摩杆,擦对解力站得,在摩根地擦据上力牛的大顿人小第的为二压f=定力m律大(g得小-,Fa.)m.g-f=
• (2)分析杆的受力,重力、杆上的人对它的摩 擦力和地上的人对它的支持力,杆处于平衡 状态,Mg+f=F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杆对地上的人的压力F=FN,联立各式解得,
• 木箱受到的是平衡力,包括重力和地面的支
• 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
• 1.惯性 • (1)定义:物体具静有止保持原匀速来直_线__运_动__状态或
________________状态质的量性质质量.大 质• 量(2小)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______,
________ 的物固体有惯性大, ________的物体 惯性小无关.
可以看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 动.设弹簧测力计A受到B的拉力为F′,弹簧 测力计B受到A的拉力为F,则实验观察到F与 F′的大小关系是( )
• A.F>F′
B.F<F′
• 【思路引导】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哪些 关系?
• 2.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个物 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F与F′即一对 相互作用力,实验观察到F与F′的大小关系是 F增大时,F′增大.C选项正确.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
三牛顿运动定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6~8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力学及其发展历史,正确的说法是( )A.牛顿根据伽利略等前辈的研究,用实验验证得出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通过研究发现物体受到的外力总是迫使其改变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其运动状态C.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m=Fa,这说明物体的质量跟所受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D.牛顿等物理学家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不但适用于宏观、低速研究领域,也能充分研究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解析:选 B.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A项错.牛顿研究发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B项正确;因为物体的质量由其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C项错;牛顿等物理学家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研究领域,当研究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时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以D项错.2.如图,一人站在测力计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选 C.人所受的重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人所受的重力同方向,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选项A、B错误.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C正确,D错误.3.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关于乘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受摩擦力的作用B .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C .处于超重状态D .所受合力竖直向上解析:选B.对乘客进行受力分析,乘客受重力、支持力,由于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下,而静摩擦力必沿水平方向,乘客有水平向左的分加速度,所以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选项A 错误,B 正确;此车减速上坡,整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乘客具有向下的分加速度,所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乘客处于失重状态,选项C 错误;由于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选项D 错误.4.在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2t 0时间小球落回抛出点,其速率为v 1,已知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小球运动的速率成正比.则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可能是( )解析:选A.因为空气阻力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要减小,v 1<v 0,在上升阶段,小球的速率减小,加速度a =mg +kv m 是减小的,v t 图象中图线越来越缓,在下降阶段,小球的速率增加,加速度a =mg -kv m是减小的,v t 图象中图线也越来越缓,选项A 正确. 5.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 0的小桶(底面水平),桶中放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当桶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 ,今向下拉桶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静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刚松手瞬间桶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1+ΔL L mg ②刚松手瞬间桶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1+ΔL L (m +m 0)g③刚松手瞬间物体的加速度为ΔL Lg ,方向向上 ④刚松手瞬间物体的加速度为ΔL L ⎝ ⎛⎭⎪⎫1+m 0m g ,方向向上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选 A.本题的常规解法是先取桶与物体为整体,利用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这样做费时易错,若用假设法求解,则能迅速选出正确选项.假设没有向下拉弹簧,即ΔL =0,则由平衡条件知刚松手瞬间盘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仍为mg ,将ΔL =0分别代入①②,可得①对②错;又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刚松手瞬间物体的加速度为a =F N -mg m =ΔL Lg ,方向向上,③对④错,A 正确. 6.在光滑水平面上,a 、b 两小球沿水平面相向运动.当小球间距小于或等于L 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相互排斥恒力作用.小球间距大于L 时,相互排斥力为零.小球在相互作用区间运动时始终未接触,两小球运动时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a 球质量大于b 球质量B .在t 1时刻两小球间距最小C .在0~t 2时间内两小球间距逐渐减小D .在0~t 3时间内b 球所受排斥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解析:选AC.两个小球受到的斥力大小相同,但是加速度大小不同,根据a =F m可知加速度小的小球质量大,所以a 球质量大于b 球质量,A 正确.0~t 1时间内,两小球相向运动,距离越来越小,t1~t2时间内两小球运动方向相同,但a小球速度大,两小球的距离继续减小,t2时刻两小球距离最小,B错误,C正确.t1~t3时间内b球所受排斥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同,D错误.7.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木块a、b、c,质量均为m,a、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b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木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粘在哪块木块上面,系统的加速度都不变B.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减小,a、b间摩擦力不变C.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减小D.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增大解析:选CD.将a、b、c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分力析,整体受力不变,但整体的质量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加速度减小,A错误;如果粘在a上,对c受力分析,绳的拉力就是c受到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c受到的拉力减小;对b受力分析,水平恒力F和a对b的摩擦力的合力即为b受到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b受到的合力减小,故a、b间摩擦力增大,B错误;如果粘在b上,对c受力分析,绳的拉力即为c受到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c受到的拉力减小,对a、c整体受力分析,b对a的摩擦力即为两者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c整体受到的合力减小,故b对a的摩擦力减小,C 正确;如果粘在c上,对b受力分析,水平恒力F减去a对b的摩擦力即为b受到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b受到的合力减小,故a、b间的摩擦力增大,对a受力分析.b对a 的摩擦力减去绳的拉力即为a受到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受到的合力减小,说明绳的拉力增大,D正确.8.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运动情况的是( )解析:选BD.小木块刚放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1,小木块与传送带同速后,因μ<tan θ,小木块将继续向下加速运动,此时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有a 1>a 2,故B 、D 正确,A 、C 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9.(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盘及盘中重物的总质量用m 0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计算出.(1)当m 与m 0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重物的重力.(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重物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确定出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应该作a 与__________的图象.(3)如图(a)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 -F 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 -F 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实验原理入手,对照本实验的操作要求,弄清各图象的物理意义,讨论实验中处理数据的方法.(1)当m ≫m 0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重物的总重力.(2)因由实验画的a -m 图线是一条曲线,难以判定它所对应的函数式,从而难以确定a与m 的定量关系,所以在实验中应作a -1m图象而不是a -m 图象来分析实验结果. (3)图(a)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 -F 图线,图线没有过原点,而是与F 轴交于一点,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 -F 图线,两图线的斜率不同,说明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不同.答案:(1)m ≫m 0 (2)1m(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4)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不同10.(12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板上有两个光电门相距为d ,滑块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细线的拉力F 大小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让滑块从光电门1由静止释放,记下滑到光电门2的时间t ,改变重物质量来改变细绳拉力大小,重复以上操作5次.得到下列表格中5组数据.(1)若测得两光电门之间距离为d =0.5 m ,运动时间t =0.5 s ,则a =________ m/s 2;(2)依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a F 图象.(3)由图象可得滑块质量m =________ kg ,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g 取10 m/s 2)解析:(1)滑块在两个光电门之间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12at 2,代入距离和时间得加速度a =2d t 2=2×0.50.52 m/s 2=4.0 m/s 2. (2)描点作图,注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a ,所以a F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且由于摩擦力,所以不过原点.(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1m F -μg ,即a F 图象斜率表示1m =4-11.5-0.76,整理得m =0.25 kg ,当加速度等于0时,则有0=1mF -μg =4×0.5-10μ,整理得μ=0.2.答案:(1)4.0 (2)图象如下 (3)0.25 0.211.(15分) 如图是某同学的航模飞机,操作遥控器使飞机起飞时,飞机受到空气竖直向上的恒定推动力,大小是重力的43倍.一次试飞中,让飞机由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3 s 末关闭发动机.(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此飞机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2)关闭发动机多长时间后重新启动,才能使飞机恰好安全落地?解析:(1)飞机加速上升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 =ma 1解得:a 1=13g 3 s 末的速度为v 1=a 1t 1=10 m/s上升的高度为h 1=12a 1t 21=15 m 减速上升阶段有a 2=g上升的高度为h 2=v 212g=5 m 故总上升的高度为H =h 1+h 2=20 m(2)设飞机上升到最高点后经过时间Δt 启动发动机,再经Δt ′飞机安全落地,则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 =g Δt =13g Δt ′12g (Δt )2+12×13g (Δt ′)2=H 解得:Δt =1 s ,Δt ′=3 s关闭发动机后上升的时间为t 2=v 1g=1 s故关闭发动机后经过t =Δt +t 2=2 s ,重新启动发动机,飞机安全落地.答案:(1)20 m (2)2 s12.(15分)如图所示,薄板A 长L =5 m ,其质量M =5 kg ,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边相齐.在A 上距右端s =3 m 处放一物体B (可看成质点),其质量m =2 kg.已知A 、B 间动摩擦因数μ1=0.1,A 与桌面间和B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一定的水平力F 持续作用在A 上直到将A 从B 下抽出才撤去,且使B 最后停于桌的右边缘.求:(1)B 运动的时间;(2)力F 的大小.解析:(1)对于B ,在未离开A 时,其加速度为:a B 1=μ1mg m=1 m/s 2 设经过时间t 1后B 离开A ,离开A 后B 的加速度为:a B 2=-μ2mg m=-2 m/s 2 设物体B 离开A 时的速度为v B ,则v B =a B 1t 112a B 1t 21+v 2B -2a B 2=s , 代入数据解得t 1=2 s ,t 2=v B -a B 2=1 s ,所以B 运动的时间是:t =t 1+t 2=3 s. (2)设A 的加速度为a A ,则根据相对运动的位移关系得12a A t 21-12a B 1t 21=L -s 解得:a A =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μ1mg -μ2(m +M )g =Ma A ,代入数据得:F =26 N.答案:(1)3 s (2)26 N。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综合测试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综合测试(三)(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亚里士多德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D.笛卡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A 伽利略“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即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A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不符合历史事实,B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C错误.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不符合事实,D错误.2.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作用,力F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则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下图中的(物体的初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解析:C 在0~1 s 内,Fmg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1=F -mg sin θm =12g ,方向沿斜面向上,物体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 s 末时的速度为5 m/s ;在1~2 s 内,拉力F 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2=mg sin θm =12g ,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为零;在2~3 s 内,Fmg=-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3=F +mg sin θm=32g ,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末的速度大小v =a 3t =15 m/s ,沿斜面向下,为负,C 正确.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和2m ,物块A 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 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g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在细线剪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A 的加速度为0B .物块A 的加速度为g3C .物块B 的加速度为0D .物块B 的加速度为g2解析:B 剪断细线前,弹簧的弹力F 弹=mg sin 30°=12mg ,细线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仍为F 弹=12mg ,对A 、B 系统,加速度a =3mg sin 30°-F 弹3m =g3,即A 和B 的加速度均为g3.4.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初速度为v 0=10 m/s 、质量为m =1 kg 的小木块沿斜面上滑,若从此时开始计时,整个过程中小木块速度的平方随路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5 s 内小木块做匀减速运动B .在t =1 s 时刻,摩擦力反向C .斜面倾角θ=37°D .小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解析: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 2-v 20=2ax ,由题图乙可得a =0-v 22x 1=-10 m/s 2,故减速运动时间:t =0-v 0a=1 s ,故A 错误;由题图乙可知,在0~1 s 内小木块向上做匀减速运动,1 s 后小木块反向做匀加速运动,t =1 s 时摩擦力反向,故B 正确;由题图乙可知,小木块反向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v 22x 2=32-m/s 2=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 |a |,mg sin θ-μmg cos θ=ma ′,代入数据解得:μ=0.5,θ=37°,故C 、D 正确.5.一长轻质薄硬纸片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硬纸片上放质量均为1 kg 的A 、B 两物块,A 、B 与薄硬纸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μ2=0.2,水平恒力F 作用在A 物块上,如图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则( )A .若F =1 N ,则物块、薄硬纸片都静止不动B .若F =1.5 N ,则A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 NC .若F =8 N ,则B 物块的加速度为4.0 m/s 2D .无论力F 多大,A 与薄硬纸片之间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解析:D 物块A 与薄硬纸片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A =μ1m A g =3 N ,物块B 与薄硬纸片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B =μ2m B g =2 N ,F =1 N<f B ,所以物块A 、B 与薄纸片保持相对静止,整体在F 作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故A 项错误;若F =1.5 N<f B ,则物块A 、B 与薄纸片保持相对静止,整体在F 作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A +m B )a ,解得加速度a =0.75 m/s 2,对物抉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 A a ,解得物块A 所受摩擦力f =0.75N ,故B 项错误;当物块B 刚要相对于薄硬纸片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B =m B a 0,解得:a 0=2 m/s 2,即物块B 的最大加速度是a 0=2 m/s 2;故C 项错误;当物块B 达到最大加速度时,对整体有F =(m A +m B )a 0=4 N ,即恒力F 达到4 N 后,物块B 相对于薄硬纸片运动,此时物块A 受到的静摩擦力为2 N ,故物块A 与薄硬纸片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故D项正确.6.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小车支架上,另一端拴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当小车水平向右运动,且两段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始终均为θ时,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小球的加速度相等B.两段轻绳中的张力可能相等C.小车的速度越大,θ越大D.小车的加速度越大,θ越大解析:AD 两个小球随小车水平向右运动,夹角始终均为θ,说明三者相对静止,有共同的加速度,故A项正确;设上下两个球质量分别为M、m,上下两绳的张力分别为T、T′,把两个小球看作一个整体,则有T cos θ=(M+m)g,对末端的小球有T′cos θ=mg,所以两段轻绳中的张力不可能相等,B项错误;把两个小球看作一个整体,设其共同的加速度为a,则T cos θ=(M+m)g,T sin θ=(M+m)a,解得a=g tan θ,所以加速度越大,θ越大,θ与小车的速度无关,故C项错误,D项正确.7.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质量为M,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两底角中其中一个角的角度为α(α>45°).三棱柱的两倾斜面光滑,上面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物体,两物体间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接,定滑轮固定在三棱柱的顶端,若三棱柱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与绳以及滑轮与轮轴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将m1和m2同时由静止释放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则两物体可静止在斜面上B.若m1=m2cot α,则两物体可静止在斜面上C.若m1=m2,则三棱柱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m1+m2)gD.若m1=m2,则三棱柱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零解析:BC 若m1=m2,m2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为m2g sin(90°-α),m1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为m1g sin α,由于α>45°,则m2g sin(90°-α)<m1g sin α,则m1将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m2将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A错误.要使两物体都静止在斜面上,应满足:m2g sin(90°-α)=m1g sin α,即有m1=m2cot α,B正确.若m1=m2,设加速度大小为a,对两个物体及斜面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竖直方向有F N-(M+m1+m2)g=m2a sin(90°-α)-m1a sin α<0,即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F N<(M+m1+m2)g,则三棱柱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m1+m2)g;水平方向有F f=m1a cos α-m2a cos(90°-α)<0,C正确,D 错误.8.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 的加速度a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 -F 图象,已知g 取10 m/s 2,则( )A .木板B 的质量为1 kg B .滑块A 的质量为4 kgC .当F =10 N 时木板B 的加速度为4 m/s 2D .滑块A 与木板B 间动摩擦因数为0.1解析:AC 当F 等于4 N 时,加速度a =1 m/s 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 ,代入数据解得M +m =4 kg ,当F 大于8 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μmgM=1MF -μmg M ,知图线的斜率k =1M,解得M =1 kg ,滑块的质量m =3 kg.A 正确,B 错误.根据F 大于8 N 的图线知,F =6 N 时,a =0,即0=F -30μ,代入数据解得μ=0.2,D 错误.根据图线知a =F -6(F >8 N),当F =10 N 时,长木板的加速度a =4 m/s 2,C 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9题15分,第10题17分,第11题20分,共52分)9.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4 m/s 的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斜面上滑,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利用电脑绘出了木块从开始至最高点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木块到达最高点后又沿斜面滑下.g 取10 m/s 2,求:(1)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 .解析:(1)由题图可知,木块经0.5 s 滑至最高点, 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a 1=v 0Δt 1(2分)上滑过程中,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和摩擦力提供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1(2分)代入数据得μ=0.35(2分)(2)下滑的距离等于上滑的距离,则有x =v 202a 1(2分)下滑时,摩擦力方向变为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2(2分)代入数据解得a 2=2 m/s 2(2分)下滑至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2a 2x (2分) 解得v =2 m/s(1分) 答案:(1)0.35 (2)2 m/s10.如图所示,长s =5 m 、倾斜角θ=37°的斜面各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与水平传送带和水平地面平滑连接,传送带长L =1.6 m ,以恒定速率v 0=4 m/s 逆时针运行,将一可看成质点的物块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右端A 上,物块滑到传送带左端B 时恰好与传送带共速并沿斜面下滑.已知物块和传送带、斜面、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物块最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D 点,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动摩擦因数μ的值; (2)物块滑到C 点时速度的大小; (3)物块从A 到D 所经历的时间. 解析:(1)在传送带上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a =v 20-02L,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4分)联立可得a =5 m/s 2,μ=0.5(1分) (2)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 2=mg sin θ-μmg cos θm=2 m/s 2(2分)下滑到斜面底端s =v 0t 2+12a 2t 22,解得t 2=1 s(3分)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v C =v 0+a 2t 2=6 m/s(2分) (3)在传送带上加速度a =5 m/s 2到达传送带左端所需时间t 1=v 0a =0.8 s(2分) 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时间t 3=v C a=1.2 s(2分) 故所需时间t 总=t 1+t 2+t 3=3 s(1分) 答案:(1)0.5 (2)6 m/s (3)3 s11.(2016·山东潍坊检测)如图所示,在足够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上静置一质量为m 的长木板A ,A 右端用轻绳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质量也为m 的物体C 连接,当C 从静止开始下落距离h 时,在木板A 的最右端轻放一质量为4m 的小铁块B (可视为质点),最终B 恰好未从木板A 上滑落.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且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C 由静止下落距离h 时,A 的速度大小v 0; (2)木板A 的长度L ;(3)若当铁块B 轻放在木板A 的最右端的同时,对B 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7mg ,其他条件不变,求B 滑出A 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对A 、C 分析:mg =2ma (1分)v 20=2ah ,解得v 0=gh (2分) (2)B 放在A 上后,设A 、C 仍一起加速,则 (m +m )a =mg -μ·4m ·g =0(2分)即B 放在A 上后,A 、C 以速度v 0匀速运动,B 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B 0=μg =g4(1分)设经过时间t 0,A 、B 、C 达到共速,且B 刚好运动至木板A 的左端,则v 0=a B 0t 0,木板A 的长度L =v 0t 0-12v 0t 0(3分)解得L =2h (1分)(3)共速前:A 和C 匀速,B 加速,a B 1=F +μ·4m ·g 4m =2g (1分)t 1=v 0a B 1=12hg(1分) Δx 1=x AC -x B =v 0t 1-12v 0t 1=h4(2分)共速后全部向右加速a B 2=F -4μmg 4m =32g (1分)a AC =mg +4μmg2m=g (1分)Δx 2=Δx 1=12(a B 2-a AC )t 22(2分)可得t 2=h g ,v B 2=v 0+a B 2t 2=52gh (2分) 答案:(1)gh (2)2h (3)52gh。
导学教程2017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限时检测 新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限时检测](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70分)1.(2016·绍兴期中)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C.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小时,速度却可以最大解析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
受力越大,运动并不一定越快,B错误。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如匀速运动的汽车;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C错误、D正确。
答案 D2.(2016·潍坊模拟)关于惯性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惯性也随之改变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即使质量很大也能被拉动,说明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让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无论多快,都需要一定时间,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D.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滑动,速度较大时停下来的时间较长,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解析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唯一确定,A、B、D均错误;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必须有外力作用,而且要经历一定的时间,C正确。
答案 C3.如图3-1-10所示,用质量不计的轻细绳l1和l2将A、B两重物悬挂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对A的拉力和l2对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l2对A的拉力和l2对B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l1对A的拉力和A对l1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图3-1-10D.l2对B的拉力和B对l2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答案 D4. (多选)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在云南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如图3-1-11所示,解放军某部出动直升机救助被困受伤灾民,若不考虑悬索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1-11A.只有在匀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才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B.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C.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大于悬索对飞机的拉力D.无论如何吊起悬索对人的拉力都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解析悬索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小都相等,故A选项错误,B、D选项正确;悬索对飞机的拉力和飞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悬索中张力处处相等,故C选项错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规律 章末归纳提升
【课堂新坐标】2014届高考物理(人教版,安徽专用)一轮复习跟踪检测第三章牛顿运动规律章末归纳提升(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据运动的相对性或牛顿第三定律转换参考系或研究对象,即所谓的转换法.应用此法,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解答过程一目了然.图3-1两木块A、B质量分别为m、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3-1所示,用外力将木块A压下一段距离静止,释放后A往复运动,在A振动过程中,木块B刚好始终未离开地面,求木块A向下的最大加速度.【解析】当A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时,B恰好对地面压力为零,此时A的加速度最大,设为a m.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弹m+mg=ma m对B:F′弹m=Mg且有F弹m=F′弹m所以a m=M+m g m.【答案】M+m g m【迁移应用】1.如图3-2所示,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之间静摩擦力最大值为F f,轻质弹簧劲度系数为k,振动系统沿水平地面往复运动.设木块与小车间未发生相对滑动,弹簧最大形变量是多少?图3-2【解析】 在最大形变量处,M 和m 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对整体有 k Δx =(M +m )a ① 对m 有F f =ma ②所以由①②解得Δx =F f M +mkm.【答案】F f M +mkm程序法巧解多过程问题过程,对每一过程,具体分析出其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各过程的具体特点列方程解题.利用程序法解题,关键是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速度关系,即第1个过程的末速度是第二个过程的初速度;二是位移关系,即各段位移之和等于总位移.图3-3(2013届新疆实验中学模拟)如图3-3所示,一个重为10 N 的小球,在F =20 N 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出发向上运动,F 作用1.2 s 后撤去,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6,试求从撤去力F 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A 点为2.25 m 的B点(g =10 m/s 2).【解析】 在力F 作用时有:(F -G )sin 30°-μ(F -G )cos 30°=ma 1,解得:a 1=2.5 m/s 2.所以撤去力F 时,小球的速度:v 1=a 1t 1=3 m/s ,小球的位移:s 1=v 12t 1=1.8 m.撤去力F 后,小球上冲时有:G sin 30°+μG cos 30°=ma 2,解得:a 2=7.5 m/s 2.因此小球上冲时间:t 2=v 1a 2=0.4 s , 上冲位移:s 2=v 12t 2=0.6 m ,此时s 1+s 2=2.4 m >AB ,因此小球在上冲阶段将通过B 点,有AB -s 1=v 1t 3-12a 2t 23,解得:t 3=0.2 s ,t 3=0.6 s >t 2(舍去).小球返回时有:G sin 30°-μG cos 30°=ma 3,解得:a 3=2.5 m/s 2.因此小球由顶端返回B 点时有:s 1+s 2-AB =12a 3t 24,解得:t 4=35s =0.346 4 s. 所以从撤去力F 开始计时,小球上冲通过B 点时用时为:t 3=0.2 s ,返回后通过B 点时用时为:t 2+t 4=0.746 4 s. 【答案】 第一次经过B 点的时间为0.2 s 第二次经过B 点的时间为0.7464 s 【迁移应用】2.如图3-4所示,将一物块M 放在匀速传送的传送带的A 点,已知传送带速度大小v =2 m/s ,AB =2 m ,BC =4 m ,M 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5,试求物块由A 运动到C点共需要多长时间.(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3-4【解析】 第一阶段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1=fm=μg =2.5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为t 1=v a 1= 2 m/s 2.5 m/s 2=0.8 ss 1=12a 1t 21=0.8 m第二阶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为t 2=2-0.8 m 2 m/s=0.6 s第三阶段做初速度v =2 m/s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满足 mg sin 37°-μmg cos 37°=ma 2s 2=BC =vt 3+12a 2t 23解得a 2=4 m/s 2,t3=1.0 s故物块M运动到C所需时间为t=t1+t2+t3=2.4 s.变化规律并做出迅速判断.但如果把问题推到极端状态下或特殊状态下进行分析,问题会立刻变得明朗直观,这种解题方法我们称之为极限思维法,也称为极端法.运用极限思维解决物理问题,关键是考虑将问题推向什么极端,即应选择好变量,所选择的变量要在变化过程中存在极值或临界值,然后从极端状态出发分析问题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有些问题直接计算时可能非常繁琐,若取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特殊值代入,会快速准确而灵活地做出判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选择题.如果选择题各选项具有可参考性或相互排斥性,运用极端法更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这更加突出了极端法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同学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图3-5如图3-5所示,在长直木板上表面右端放有一铁块,现使木块右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变大),保持左端不动,则木板在转动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将(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解析】分析两个特殊情况:当α=0时,铁块没有运动趋势,则其所受摩擦力为0;当α=90°时,铁块受到的支持力为零,则其所受的摩擦力也为零,但中间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因此铁块受到的摩擦力经历了一个先增大再减小的过程.正确选项为B.【答案】 B【迁移应用】3.图3-6如图3-6所示,质量为M的气球载有质量为m的沙袋,以加速度a上升,当将体积可忽略的沙袋抛出后,气球上升的加速度将变为( )A.mMa B.mM(g+a)C.mM(g+a)+a D.(mM+1)(g+a)【解析】假定抛出的沙袋质量m为零,代入四个选项之中,得到的加速度应该为a,而满足这一情况的只有C选项.【答案】 C(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合力ma的巧妙应用(2012·重庆三中一模)如图3-7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关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3-7 A.小车静止时,F=mg cos θ,方向沿杆向上B.小车静止时,F=mg cos θ,方向垂直杆向上C.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F=mgcos θD.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运动时,有F=ma2+mg2,方向斜向左上方【技法攻略】由题意可知:小球与车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小车静止,球也静止.对球进行受力分析,静止时所受的合力为零,即杆对球的作用力应竖直向上,A、B错.当小车向右加速时,球也向右加速,那么球所受的合力应向右,大小为ma.球所受的合力为球受到的重力和杆的作用力合成的,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杆的作用大小为ma2+mg2,方向斜向右上方;若加速度为a=g tan θ,则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沿杆的方向.车向左加速与向右加速分析一样,所以本题答案为D.【答案】 D一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倾角θ=53°,一个质量为0.2 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斜面顶端,如图3-8所示.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斜面与水平面的摩擦,当斜面以10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求细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g取10 m/s2)图3-8【技法攻略】 斜面由静止向右加速运动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将会随着a 的增大而减小,当a 较小时,小球受到3个力作用,此时细绳平行于斜面;当a 增大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将会减小,当a 增大到某一值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零;若a 继续增大,小球将会“飞离”斜面,此时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将会小于θ角.而题中给出的斜面向右的加速度a =10 m/s 2,到底属于上述哪一种情况,必须先假定小球能够脱离斜面,然后求出小球刚刚脱离斜面的临界加速度才能断定.设小球刚刚脱离斜面时斜面向右的加速度为a 0,此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绳的拉力,且细绳仍然与斜面平行.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易知mg cot θ=ma 0代入数据解得a 0=7.5 m/s 2因为a =10 m/s 2>a 0,所以小球已离开斜面,斜面的支持力F N =0 同理,由受力分析可知,细绳的拉力为T =mg 2+ma 2≈2.83 N此时细绳拉力T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满足tan θ=mgma=1,θ=45°. 【答案】 2.83 N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如图所示,物体A 、B 质量分别为m 1、m 2,物块C 在水平推力作用下,三者相对静止,一起向右以a =5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度运动,不计各处摩擦,取g =10 m/s 2,则m 1:m 2为( )A .1∶2B .1∶3C .2∶1D .3∶1解析:设A 、B 间细绳的拉力大小为F T ,则有F T =m 2g ,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 1a ,解得m 1m 2=21,所以选项C 正确. 答案:C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B .T =m (g cos θ+a sin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C .T =m (a cos θ-g sin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D .T =m (a sin θ-g cos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与斜面体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得,F T cos θ-F N sin θ=ma ,F T sin θ+F N cos θ=mg ,联立可得,F T =m(g sin θ+a cos θ),F N =m(g cos θ-a sin θ),A 项正确.答案:A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 0逆时针匀速运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解析:小木块刚放上去后,在速度小于v 0前,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1=g sin θ+μg cos θ;在木块速度等于v 0后,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2=g sin θ-μg cos θ.D 项正确.答案:D4.(多选)质量分别为m 与M 的A 、B 两个物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已知两物块之间以及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用一个水平外力F 作用在某一物块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F 作用在A 物体上,A 物块的加速度一定等于F -μmg mB .若F 作用在B 物体上,B 物块的加速度一定等于FM +mC .若F 作用在B 物体上,A 、B 两物块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不大于μgD .若F 作用在B 物体上,两物块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可能等于FM +m -μg解析:若F 作用在A 物块上,如果F<μmg ,A 、B 物块都不会运动,加速度等于零,选项A 错误;若F 作用在B 物块上,如果运动起来,加速度可能等于F -μ(m +M )g M +m,选项B 错误,选项D 正确;若F 作用在B 物块上,A 物块的最大加速度等于μg ,A 、B 两物块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不大于μg ,选项C 正确.答案:CD5.质量为40 kg 的雪橇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下滑如图甲所示,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今测得雪橇运动的vt 图象如图乙所示,且AB 是曲线的切线,B 点坐标为(4,15),CD 是曲线的渐近线.根据以上信息,不可以确定下列哪个物理量 ( )A .空气的阻力系数B .雪橇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C .雪橇在斜面上下滑的最大速度D .雪橇达到最大速度时所用的时间解析:由图象可得,A 点加速度a A =2.5 m /s 2;最终雪橇匀速运动时最大速度v m =10 m /s ;设空气的阻力系数为k ,雪橇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5k =ma A ,mg sin 37°-μmg cos 37°-10k =0,代入数据解得:μ=0.125,k =20 N ·s /m .答案:D6.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块木炭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痕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的痕迹将出现在木炭的左侧B.木炭的质量越大,痕迹的长度越短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痕迹的长度越短D.木炭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痕迹的长度越短解析:木炭水平方向无初速度放到传送带上时,相对于传送带向后运动,所以,会在木炭的右侧留下黑色痕迹,选项A错;在木炭的速度增加到等于传送带的速度之前,木炭相对于传送带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v2=2ax,其中a=μg,与m无关,选项B 错;由前式知,a一定时,v越大,x越长,选项C错;在v一定时,μ越大,x越小,选项D对.答案:D7.(多选)在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继续压缩了x10.则电梯运动的情况可能是( )A.以大小为110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大小为110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以大小为110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以大小为110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解析: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则kx=mg;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继续压缩了x 10,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mg 10,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a =F m =110g ,方向竖直向上.若电梯向上运动,则电梯以大小为110g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若电梯向下运动,则电梯以大小为110g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故A 、D 项正确. 答案:AD8.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 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A .伸长量为m 1g k tan θ B .压缩量为m 1g k tan θ C .伸长量为m 1g k tan θ D .压缩量为m 1gk tan θ解析:分析m 2的受力情况可得,m 2g tan θ=m 2a ,a =g tan θ,对木块m 1受力分析可得,kx =m 1a ,x =m 1g ktan θ,因a 的方向向左,故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故A 项正确.答案:A9.(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 、Q .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F 1,Ⅱ中拉力大小为F 2,当仅剪断Ⅰ、Ⅱ中的一根的瞬间时,球的加速度a 应是 ( )A .若断Ⅰ,则a =g ,方向竖直向下B .若断Ⅱ,则a =F 2m ,方向水平向左C .若断Ⅰ,则a =F 1m,方向沿Ⅰ的延长线D .若断Ⅱ,则a =g ,方向竖直向上解析:如果剪断细线,弹簧来不及变化,所以重力与弹力的合力水平向左,大小为F 1sin θ或F 2;如果剪断弹簧,水平细线的拉力来得及变化,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 ,方向竖直向下.答案:AB10.一物块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斜面足够长,物块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如图甲所示,速度随时间t 变化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g =10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质量为1.0 kgB .0~1 s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 N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7315D .若撤去外力F ,物体还能向上运动2 m解析:在匀加速运动阶段,加速度的大小为:a 1=41m /s 2=4 m /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g sin 30°-μmg cos 30°=ma 1,匀速运动阶段,根据平衡条件得:F 2-μmg cos 30°-mg sin 30°=0,代入数据解得:m =1 kg ,μ=35,故选项A 正确,选项C错误;物块在0~1 s 内处于静止,有:mg sin 30°=F +F f ,F =4 N ,解得摩擦力F f =1 N ,故选项B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撤去外力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 2=mg sin 30°+μmg cos 30°m=g sin 30°+μg cos 30°=(5+35×10×32) m /s 2 =8 m /s 2,撤去外力后物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为:x =v 202a 2=162×8m =1 m ,故选项D 错误. 答案:A二、填空与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5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准备了下列器材: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B.细线、C 电磁打点计时器、D.纸带与复写纸、E.导线、F.开关、G.铅蓄电池、H.托盘(质量不计)、I.砝码(质量已知)、J.低压交流电源.(1)你认为该同学准备的器材中哪些不需要?________(填写相对应的字母)(2)要完成实验还需哪些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的a -F 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这个图象分析,实验中漏掉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图象上可知,加速度等于零时,而外力不等于零,其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答案:(1)G(2)小车、刻度尺(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12.(5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数器打上的点计算出:(1)下列器材中: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砝码、刻度尺.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2)用电火花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如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4)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两位同学得到的aF 关系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其原因分别是:甲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需要220 V 的交流电源,不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本实验需要测量小车及车中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因此需要天平.(2)给的纸带有7段,去掉开始的一段,取后6段,由逐差法求得小车加速度a =(x 7+x 6+x 5)-(x 2+x 3+x 4)9T 2 =1.62 m /s 2.(3)本实验是把盘及盘中的砝码的总重力当成小车受的合力,分析盘的受力知,只有当加速度很小时,才近似成立,所以要求M ≫m.(4)甲图:F =0,a≠0,说明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了;乙图:F≠0,a =0,说明平衡摩擦力不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答案:(1)低压交流电源 天平(2)1.62 m /s 2 (3)M ≫m(4)甲图: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了 乙图: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6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A 、B 两个物体.A 、B 紧靠在一起,其质量分别为m A =3 kg ,m B =6 kg ,推力F A 作用于A 上,拉力F B 作用于B 上,F A 、F B 大小均随时间而变化,其规律为F A =(12—2t ) N ,F B =(6+2t ) N .问从t =0开始,到A 、B 相互脱离为止,A 、B 的共同位移是多少?解析:F A 、F B 的大小虽随时间而变化,但F 合=F A +F B =18 N 不变,故开始一段时间内A 、B 共同做匀加速运动,A 、B 分离前,对整体有:F A +F B =(m A +m B )a①设A 、B 间的弹力为F AB ,对B 有:F B +F AB =m B a ②由于加速度a 恒定,则随着t 的增大,F B 增大,弹力F AB 逐渐减小,当A 、B 恰好分离时,A 、B 间的弹力为零,即F AB =0③将F A =(12-2t) N ,F B =(6+2t) N 代入①得:a =2 m /s 2,结合②③得t =3 s .A 、B 相互脱离前共同位移为x =12at 2, 代入数值得x =9 m .答案:9 m14.(16分)(2014·山东卷)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 0=0.4 s ,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 0=72 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 ,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 与速度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取10 m/s 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解析:(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题可得初速度v 0=20 m /s ,末速度v =0,位移x =25 m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0=2ax①t =v 0a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 =8 m /s 2③t =2.5 s ④(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 ,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0t ′+x⑤Δt =t′-t 0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Δt =0.3 s ⑦(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 ,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 0,志愿者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 20=F 2+(mg)2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F 0mg =415⑩ 答案: (1)8 m /s 2 2.5 s (2)0.3 s (3)41515.(18分)中央电视台近期推出了一个游戏节目——推矿泉水瓶.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瓶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瓶向前滑动,若瓶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瓶最后不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或在滑行过程中倒下,均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 是长度为L 1=5 m 的水平桌面,选手们可将瓶子放在A 点,从A 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瓶,BC 为有效区域.已知BC 长度L 2=1 m ,瓶子质量m =0.5 kg ,瓶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某选手作用在瓶子上的水平推力F =20 N ,瓶子沿AC 做直线运动(g 取10 m/s 2),假设瓶子可视为质点,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问:(1)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少?(2)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距离最小为多少?解析:(1)要想游戏获得成功,瓶滑到C 点速度正好为零,力作用时间最长,设最长作用时间为t 1,有力作用时瓶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1,t 1时刻瓶的速度为v ,力停止作用后瓶做匀减速运动,设此时加速度大小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1①μmg =ma 2②加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 1=v 22a 1③ 减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 2=v 22a 2④ 位移关系满足:x 1+x 2=L 1⑤又:v =a 1t 1⑥由以上各式解得:t 1=16s (2)要想游戏获得成功,瓶滑到B 点速度正好为零,力作用距离最小,设最小距离为d ,则v ′22a 1+v ′22a 2=L 1-L 2⑦ v ′2=2a 1d ⑧联立解得:d =0.4 m答案:(1)16s (2)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