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8份-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考点总结
六、板块模型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相对静止变为相对运动的临界是静摩擦力达到 最大值
1、以力F没有作用的物体为研究对象,找到临界 加速度a0
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找到临界拉力F0。 3、若F ≤F0,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找加速度 4、若F >F0 ,单独以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找各自
的加速度
5、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运用运动学公式解 题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二、瞬时加速度:①剪谁谁对物体的作用力就消失 ②轻绳和轻杆弹力能突变,一般情况下从有到无 ③轻弹簧和橡皮条弹力不能突变,即不变 ④分析物体剪前和剪后的受力情况求加速度 例1 图1中所示A、B、C为三个物块,K为轻 质弹簧,L为轻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若将L突然剪断,用aA、aB分别表示 刚剪断时A、B的加速度,则有( B ) A.aA=0、aB=0 B.aA=0、aB≠0 C.aA≠0、aB≠0 D.aA≠0、aB=0
水平传送带:a=µg
倾斜传送带:a1=µgsinθ+µgcosθ
a2=µgsinθ-µgcosθ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例2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点相距 x=3.5m,以v0=2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 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 度地轻放在A点处,已知小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0.4.由于小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 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小煤块从A运 动到B的过程中( AD ) A、所用的时间是2s B、所用的时间是2.25s C、划痕长度是4m D、划痕长度是0.5m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例 3 如图所示,质量为 4 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现用 大小为 40 N,与水平方向夹角 为 37°的斜向上的力拉物体,使 物体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g 取 10 m/s2,sin 37°=0.6,cos 37°=0.8). (1)若水平面光滑,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2)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 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江苏沭阳高级中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期末复习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科学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牛顿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及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性质。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惯性只和物体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
典型例题:例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接触面比较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B.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 利用先进仪器就能使实验成功。
D. 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的。
例2、牛顿第一定律是 (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例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例4、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作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C.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 D.物体作匀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为零例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例6、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静止时的惯性比运动时的大; B.物体的惯性随速度增大而增大;C.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惯性也越大; D.物体的惯性大小跟运动状态、受力情况都没有关系.考点二: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小车受到的拉力F在平衡摩擦力与小车质量远大于砝码质量的前提下认为等于托盘砝码的总重力mg. 小车的加速度a利用纸带根据Δx=aT2 计算.平衡摩擦力不当时,a-F图形的两种情况本实验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误差就越小.典型例题: 例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时,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例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平衡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想法让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零B.“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使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相平衡C.“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就是要使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所挂砝码通过细绳对小车施加的拉力D.“平衡摩擦力”是否成功,可由小车拖动后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间距是否均匀而确例3、如图所示,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中,若1、2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拉力分别为F1、F2,车中所放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1、m2,打开夹子后经过相同的时间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 )A.当m1=m2、F1=2F2时,x1=2x2 B.当m1=m2、F1=2 F2时,x2=2 x1C.当F1=F2、m1=2m2时,x1=2 x2 D.当F1=F2、m1=2 m2时,x2=2x1考点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公式:F =k ma 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时k=1,上式简化成F =ma同体性--F、m、a 是对同一个物体而言的瞬时性--F 和a 时刻对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矢量性--a 的方向与F 的方向总是相同独立性--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典型例题:例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水平拉力,则在力刚开始作用瞬间,正确的是( )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例2、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作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C.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 D.物体作匀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为零例3、一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F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又马上使其恢复到原值(方向不变),则 ( )A.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例4、设从高空落下的石块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它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当下落的速度变为10m/s时,其加速度大小为6m/s2,当它接近地面时,已做匀速运动,则石块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例5、一个物体质量为m,放在一个倾角为θ斜面上,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1)若斜面光滑,求物体的加速度?(2)若斜面粗糙,已知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的加速度?考点四: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类题型(1)已知物体的受力,求解物体的运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要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要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要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各定律互相独立,且内在逻辑符合自洽一致性,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要点帮助大家更清晰地学习掌握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Δv/Δt,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合=ma
牛顿原始公式:F=Δ(mv)/Δt(见牛顿《自然哲学之物理原
而再通过受力分析,来求解出某个力的大小。
七、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要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想要继续提升自己同学们一定不要错过必修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同步练习。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2/严格相等。
m Fr GM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内容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2. 公式:F ma合理解要点: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①因果性:F合②方向性:a与F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F合错误!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宏观, 低速运动的情况。
专题三:第二定律应用:1.物体系. (1)物体系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这类问题称为连接体问题。
这类问题由于物体系中的各物体加速度相同,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外力中的未知力或加速度。
若要求物体系中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采用隔离法。
将其中某一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第二定律,相互作用的某一未知力求出,这类问题,应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运用,来解决问题的。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讲解.doc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夯实基础知识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为止。
理解要点:(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度定义: a v,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t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量度。
(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理解要点:(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m i ,对应的加速度为a i ,则有: F 合=m 112233,,n na +m a +m a + +m a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 F 1=m 1a 1, ∑ F 2 =m 2a 2 , ,, ∑ F n =m n a n ,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力的, 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和,即合外力F 。
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一、牛顿第一定律[要点导学]1.人类研究力与运动间关系的历史过程。
要知道伽利略的成功在于把“明明白白的实验事实和清清楚楚的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物理学从此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2.力与运动的关系。
(1)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2)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
这个实验的事实依据是运动物体撤去推力后没有立即停止运动,而是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停止的,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
抓住这些事实依据的本质属性,并作出合理化的推理,这就是伽利略的高明之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思维方法。
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
揭示物体的这一本质属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贡献之一。
6.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任何物理规律都有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要点导学]1.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三者的关系。
这个探究目的是在以下两个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小汽车和载重汽车的速度变化量相同时,小汽车用的时间短,说明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竞赛用的小汽车与普通小轿车质量相仿,但竞赛用的小车能获得巨大的牵引力,所以速度的变化比普通小轿车快,说明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有关。
2.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1)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探究的方法采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的方法,也可以彩比较的方法,看不同的外力与由此外力产生的加速度的比值有何关系。
4.8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
教 学 重 点 、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手 段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
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 1 页 共 6 页
教 学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学 生 活 动
(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 Ⅰ 物理思维方法 l、理想实验法: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 论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理想实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它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 上,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层次的抽象思维过程。 惯性定律的得出,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 2、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 让其中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研 究牛顿第二定律,确定 F、m、a 三者关系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3、整体法:这是物理学上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法是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 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隔离法是把系统中的某个物体单独拿出来研究。将两种方法相结 合灵活运用,将有助于简便解题。 Ⅱ 基本解题思路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 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 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三)知识要点追踪 Ⅰ 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知识中的基础,也是其重要内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 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主要依据力的概念,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具体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知识点一、整体法、隔离法分析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 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1)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的影响,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2)隔离法: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此时系统的内力就有可能成为该研究对象的外力,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3)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随着研究对象的转移,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种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两个质量分别为m 1=2 kg 、m 2 = 3 kg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
两个大小分别为F 1=30N 、F 2 =20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 1、m 2上,则A .弹簧秤的示数是20 NB .弹簧秤的示数是25 NC .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D .在突然撤去F 1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s 2 【答案】D【解析】将两物体和弹簧看做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512123020/2/5F F a m s m s m m --===+,对1m 分析可得11F F m a -=,联立解得11302226F F m a N N =-=-⨯=,AB 错误;在突然撤去2F 的瞬间,因为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所以1m 的受力没有发生变化,故加速度大小仍为22m /s ,故C 错误;突然撤去1F 的瞬间,1m 的受力仅剩弹簧的弹力,对1m 列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 a =,解得:213/a m s =,故D 正确.【名师点睛】两个大小分别为123020F N F N ==、的水平拉力导致物体受力不平衡,先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牛顿第二定律解出加速度,再隔离单独分析一个物体,解出弹簧受力;在突然撤去2F 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对两物块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解出其加速度【针对训练】(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M 、m 的两个物块,现用力F 推物块,使M 、m 两物块在桌上一起向右加速,则M 、m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A 、若桌面光滑,作用力为MFM m +B 、若桌面光滑,作用力为mFM m+C 、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 、m 仍向右加速,则M 、m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MFMg M m μ++D 、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 、m 仍向右加速,则M 、m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MFM m+【答案】AD【名师点睛】分析整体的受力时采用整体法可以不必分析整体内部的力,分析单个物体的受力时就要用隔离法.采用整体隔离法可以较简单的分析问题 ※知识点二、动力学的临界问题 1.概念(1)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 (2)极值问题: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 2.关键词语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 3.常见类型动力学中的常见临界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弹力发生突变时接触物体间的脱离与不脱离的问题;二是绳子的绷紧与松弛的问题;三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滑动与不滑动问题. 4.解题关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描述,对临界状态的判断与分析,找出处于临界状态时存在的独特的物理关系,即临界条件. 常见的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的拉力为零. 【典型例题】【例题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用轻绳连接后,挂在三角劈的顶端,绳与斜面平行,劈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斜边与水平面夹角为θ=30°,求:(1)劈以加速度a 1=g /3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绳的拉力多大? (2)劈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时小球对劈无压力?加速度方向如何? (3)当劈以加速度a 3=2g 向左运动时,绳的拉力多大?【答案】 (1)3+36mg (2)3g ,方向水平向左;(3)5mg【解析】 (1)如图所示,水平方向:F T1cos θ-F N1sin θ=ma 1① 竖直方向:F T1sin θ+F N1cos θ=mg ②由①②得:F T1=3+36mg .③【针对训练】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而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长为L =1.4 m ,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m =1 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g 取10 m/s 2)(1)现用恒力F 作用在木板M 上,为使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问:F 大小的范围是多少?(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 N ,且始终作用在M 上,最终使得m 能从M 上滑落下来,问:m 在M 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 (1)F >20 N (2)2 s※知识点三、动力帝的图象问题物理图象信息量大,包含知识内容全面,好多习题已知条件是通过物理图象给出的。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总结一、夯实基础知识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 v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的某一个力,那么 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
物理·必修1(人教版)章末总结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掌握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2.力的处理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可知,F 合是研究对象m 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加速度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相同.解题时,若已知加速度的方向就可推知合力的方向;反之,若已知合力的方向,亦可推知加速度的方向.(2)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表示方法⎩⎪⎨⎪⎧F x =ma xF y =ma y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一般不分解加速度.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 所需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 ,小球的质量为m ,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F =μmg ,F =0.5mg ,所以μ=0.5.(2)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杆方向上有Fcos 37°+mgsin 37°-F f =ma ,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有F N +Fsin 37°-mgcos 37°=0 又F f =μF N 可解得: a =Fcos 37°+mgsin 37°-μ-m=34g 由s =12at 2得t =2s a=8s 3g.答案:(1)0.5 (2)8s 3g►跟踪训练1.用水平力F 拉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从某时刻起力F 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1内匀速运动B .t 1~t 2内匀速运动C .t 1~t 2内变减速运动D .t 2~t 3内变减速运动 答案:C2.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 间长度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 到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粮袋到达B 点的速度与v 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B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若L 足够大,则以后将一定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C .若μ≥tan θ,则粮袋从A 到B 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D .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 到B 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a >gsin θ 答案:A整体法的含义:所谓整体法就是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巧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解答一个问题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此时整体法和隔离法要灵活应用.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下图甲所示.今对小球a 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图乙中的()解析:方法一:将a 、b 两球及两球间的绳看作一个物体系统,以这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因为作用在a 、b 上的恒力等大反向,其合外力平衡,而a 、b 受的重力竖直向下,要保持平衡,故a 到悬点的细绳的力必然沿竖直方向向上.方法二:也可以分别将a 、b 隔离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对a 、b 两球列出水平分力的平衡方程即可.以C 图为例,受力如下图所示.整体法与隔离法解物体的平衡问题对a:水平方向有F1cos 30°=T1cos α+T2cos β,对b:水平方向有F2cos 30°=T2 cos β,因为F1=F2,所以T1 cos α=0,由于T1≠0,故α=90°.答案:A►跟踪训练1.如图,两个固定的倾角相同的滑竿上分别套A、B两个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个物体C、D,当它们都沿滑竿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始终与竿垂直,B的悬线始终竖直向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环与滑竿无摩擦力B.B环与滑竿无摩擦力C.A环做的是匀速运动D.B环做的是匀加速运动答案:A2.一根水平粗糙的横杆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铁环,两铁环上系着两条等长的细线,共同拴住一个质量为M的球,两铁环和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右图所示,现使两环间距稍许增大后系统仍处于静止状态,则水平横杆对铁环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是( )A.N不变,f不变 B.N不变,f变大C.N变大,f不变 D.N变大,f变小答案:B物理思想方法的应用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可能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这个转折点叫做临界状态,可理解为“将要出现”但“还没有出现”的状态.1.常见类型有:(1)隐含弹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弹力发生在两物体接触面之间,是一种被动力,其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当运动状态达到临界状态时,弹力会发生突变.(2)隐含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存在及其方向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静摩擦力为零的状态,是方向变化的临界状态;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是物体恰好保持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2.可用以下方法进行临界状态分析:(1)采用极限法分析,即加速度很大或很小时将会出现的状态,则加速度取某一值时就会出现转折点——临界状态.(2)临界状态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刚好脱离”“即将滑动”等类似隐含条件,因此要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及分析.(3)在临界状态时某些物理量可能为零,列方程时要注意.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1)当斜面以a1=8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绳子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是多少?当斜面以a2=5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呢?(2)若斜面向左加速运动,小球相对于斜面静止,细绳的拉力恰好为零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是多少?加速度是多少?(g取10 m/s2)解析:设小球刚好离开斜面时系统的加速度为a 0,斜面支持力F N =0, 此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右图则mgcot θ=ma.得:a 0=gcot 53°=7.5 m/s 2. (1)a 1=8 m/s 2>a 0, 所以小球离开斜面,F N =0, T 0=2+12=2.56 N.当a 2=5 m/s 2<a 0时,此时小球未离开斜面F N ≠0,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右图则⎩⎪⎨⎪⎧Tcos θ-F N sin θ=ma 2Tsin θ+F N cos θ-mg =0得:T =2.2 N ,F N =0.4 N.(2)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右图则F 合=mgtan θ=ma 3, 得:a 3=gtan θ=13.3 m/s 2, F N =mgcos θ=3.33 N.答案:(1)2.56 N 0 2.2 N 0.4 N(2)3.33 N 13.3 m/s 2►跟踪训练1.(双选)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小车向右运动,N 可能为零B .若小车向左运动,T 可能为零C .若小车向右运动,N 不可能为零D .若小车向左运动,T 不可能为零 答案:AB2.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 =4 kg ,长L =1.4 m .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m =1 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 =10 m/s 2)求:(1)现将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木板上,为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面滑落下来,则F 大小的范围是多少?解析:要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小滑块与木板之间应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对小滑块分析得出μmg =ma 1,解得a 1=4 m/s 2,对木板分析得出F -μmg =Ma 2,加速度a 1、a 2均向右,若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需要满足a 2>a 1,解得F >20 N. 答案:F >20 N(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 N ,且始终作用在木板上,最终使得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落下来,则小滑块在木板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少?解析:当F =22.8 N 时,由(1)知小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对木板有F -μmg =Ma 3,则a 3=4.7 m/s 2. 设经时间t ,小滑块从木板上滑落,则12a 3t 2-12a 1t 2=L ,解得:t =-2 s(舍去)或t =2 s. 答案:2 s。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1结新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一切物体”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指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3)“总保持”是“一直不变”的意思.(4)“改变这种状态”表现为改变速度的大小或方向.(5)“或”: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二、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说明(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不是一种力.(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切莫认为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有关.3.与惯性相关的四个关系(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2)惯性与力的关系: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不是力,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其受不受力、受多大的力无关.说物体“受到了惯性力”、“产生了惯性”等都是错误的.(3)惯性与速度的关系: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它是否运动以及运动速度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关系: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也即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运动状态,揭示了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4.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说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四、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说明(1)应用公式F=ma解题时,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应取国际单位.(2)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称为1牛顿.(3)牛顿第二定律F=ma中的力为合力,但对单个力此式也适用.4.牛顿第二定律的性质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5.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在实际生活中可得到验五、力学单位制1.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国际单位制(SI)(1)定义: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2)七个基本单位.六、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七、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3.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必定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2)三力平衡: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3)多力平衡: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一定等大反向.(4)任意方向: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均为零.(5)某一方向:物体在某个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在此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八、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易错点1误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明确说明了物体在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易错点2误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分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它的速度没有任何关系.易错点3误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验证,因此无实际意义.分析:虽然牛顿第一定律是由理想实验经过推理归纳而得出的,但是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力与物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了力的本质和物体具有运动的属性,因此该定律是我们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易错点4错误地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对相应的物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两者不能抵消,且两力不是共点力,不能对两力求合力易错点5混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概念.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相同之处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多的不同:作用对象前者是两个,后者是一个;力的性质前者相同,后者不一定相同;前者两力具有同时性,后者两力没有同时性.前者不能求合力,后者两力合力为零,能够相互抵消.易错点6将牛顿第一定律错误地理解为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物体在不受任何作用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的加速度、质量和所受作用力的关系,强调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易错点7误认为物体先受作用力,才有了加速度.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时性,即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是同时产生的,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作用力与加速度在产生的时间上没有先后,不能认为先有作用力,后有加速度.易错点8误认为物体受到哪个方向的合外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分析:(1)物体的合外力方向决定了加速度方向,物体的运动情况由力和初始运动情况决定.(2)初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外力作用,物体将沿合外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初速度不为零的物体,若受到与初速度反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将沿初速度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易错点9误认为物体在“超重”情况下的重力增加,在“失重”情况下的重力减小分析:“超重”与“失重”是由于物体在加速或减速状态下,我们感觉到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是在这种特殊运动状态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来的“视重”.物体的重力大小G =mg,即在同一地方物体重力的大小只与它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无论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或者是正常的状态,它的重力始终不变.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理想实验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 合=ma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主要区别⎩⎪⎨⎪⎧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两类基本问题: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共点力平衡⎩⎪⎨⎪⎧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a =0平衡条件:F 合=0⎩⎪⎨⎪⎧F x 合=0F y 合=0超重与失重⎩⎪⎨⎪⎧a a 向下时,失重a =g 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专题一 整体法、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问题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经常会涉及到相互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类问题称为“连接体问题”.连接体一般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物体构成的系统.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1)当物体间相对静止,具有共同的对地加速度时,就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整体所受的合外力分析列出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2)当需要计算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就必须把各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隔离出来,根据各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画出隔离体的受力图,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3)许多具体问题中,常需要交叉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有分有合,从而迅速求解相关问题.注意:运用整体法分析问题时,要求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应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如果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仅大小相同,如通过滑轮连接的物体,应采用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列方程.例1 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带有滑轮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以及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为使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水平推力F 等于多少?解析:(1)选物体m 2为研究对象,设绳子拉力大小为F T ,根据竖直方向二力平衡F T =m 2g . (2)选物体m 1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T =m 1a , 所以a =F T m 1=m 2m 1g .(3)选m 1、m 2、m 3整体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 1+m 2+m 3)a =m 2m 1(m 1+m 2+m 3)g .答案:m 2m 1(m 1+m 2+m 3)g例2 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m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 受到的摩擦力(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C.大小等于μ1mg cos θD.大小等于μ2mg cos θ解析:把A、B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 sin θ-μ1(M+m)g cos θ=(M+m)a解得a=g(sin θ-μ1cos θ)由于a<g sin θ,可见B随A一起下滑过程中,必然受到A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B正确.设摩擦力为F f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F fB=ma得F fB=mg sin θ-ma=mg sin θ-mg(sin θ-μ1cos θ)=μ1mg cos θ,C正确.答案:BC专题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掌握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2.力的处理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可知,F 合是研究对象m 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加速度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相同.解题时,若已知加速度的方向就可推知合力的方向;反之,若已知合力的方向,亦可推知加速度的方向.(2)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表示方法⎩⎪⎨⎪⎧F x =ma x F y =ma y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一般不分解加速度.例 3 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 所需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 ,小球的质量为m ,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F =μmg ,F =0.5mg ,所以μ=0.5.(2)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杆方向上有F cos 37°+mg s in 37°-F f =ma ,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有F N +F sin 37°-mg cos 37°=0 又F f =μF N 可解得:a =F cos 37°+mg sin 37°-μ(mg cos 37°-F sin 37°)m =34g由s =12at 2得t =2s a=8s 3g. 答案:(1)0.5 (2)8s 3g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定义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讨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发生分离等,这类问题就是临界问题.2.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临界状态例如两物体刚好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必须出现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要发生分离,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弹力必定为零.3.解决临界问题的一般方法 (1)极限法.题设中若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这类词语时,一般就隐含着临界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常常是把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引向极端,进而使临界条件或临界点暴露出来,达到快速解决有关问题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问题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这类题,一般要用假设法.(3)数学推理法.根据分析的物理过程列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然后由数学表达式讨论出临界条件. 例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 kg 的小球挂在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的固定铁杆上,求:(1)斜面和小球以a 1=g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对绳的拉力和对斜面的压力分别为多大?(2)当斜面和小球都以a 2=3g 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对绳的拉力和对斜面的压力分别为多少?解析:先求出临界状态时小球的加速度,假设小球刚要离开斜面,这时F N =0,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故F sin θ=mg (竖直方向),F cos θ=ma 0(水平方向).所以a 0=g cot θ=43g .(1)当斜面和小球以a 1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由于a 1<a 0,可知这时小球与斜面间有弹力,所以其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故F 1cos θ-F N sin θ=ma 1(水平方向) F 1sin θ+F N cos θ=mg (竖直方向)解得F 1=100 N ,F N =50 N.(2)当斜面和小球以a 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由于a 2>a 0,可知这时小球已脱离斜面,所以其受力情况如图丙所示,故F 2sin α=mg (竖直方向)F 2cos α=ma 2(水平方向).两式平方相加,可得F 2=m 2g 2+m 2a 22=200 N.有牛顿第三定律知:当以加速度a1运动时,小球对绳的拉力为100 N,对斜面的压力为50 N;当以加速度a2运动时,小球对绳的拉力为200 N,对斜面的压力为0.答案:(1)100 N 50 N (2)200 N 0例5 如图所示,物体A重10 N,物体B重10 N,A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绳与定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A处于静止状态,求水平拉力F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解析:取隔离体A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题意A静止,应有F合=0即F N=G-F′sin 60°得F N=1.34 NA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f m=μF N=0.27 N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 f≤0.27 N当F>F1′时,F f向左,取最大值F f m,由平衡条件F x=0得F max=F f m+F′cos 60°=5.27N当F <F 1′时,F f 向右,由平衡条件得F min =F ′cos 60°-F f m =4.73 N故F 的取值范围为:4.73 N ≤F ≤5.27 N 答案:4.73 N ≤F ≤5.27 N专题四 物理图象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1.物理图象信息量大,包含知识内容全面,很多习题已知条件是通过物理图象给出的,动力学问题中常见的有xt 、vt 、Ft 、aF 等图象.2.遇到带有物理图象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图象,要从它的物理意义、点、线段、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了解图象给出的信息,再利用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去解题.一质量为m =40 kg 的小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 =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 s 内体重计示数F 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解析:由题图可知,在t =0到t 1=2 s 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mg ,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匀加速运动.设在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 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g =ma 1.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1=12a 1t 21在t 1=2 s 到t 2=5 s 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 ,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 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v 1=a 1t 1.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2=v 1(t 2-t 1)在t 2=5 s 到t 3=6 s 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 ,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匀减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 2,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2=ma 2.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3=v 1(t 3-t 2)-12a 2(t 3-t 2)2电梯上升的总高度h =h 1+h 2+h 3 代入数据解得h =9 m. 答案:9 m例7 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g 取10 m/s 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 的大小;(3)0~10 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图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2、初速度为v 20,末速度为v t 2、加速度为a 2,则a 2=v t 2-v 20Δt 2=-2 m/s 2①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2② F f =-μmg ③联立得μ=-a 2g=0.2.④(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1、初速度为v 10、末速度为v t 1、加速度为a 1,则a 1=v t 1-v 10Δt 1=1 m/s 2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F +F f =ma 1⑥ 联立得F =μmg +ma 1=6 N .⑦(3)解法一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x =x 1+x 2=v 10Δt 1+12a 1Δt 21+v 20Δt 2+12a 2Δt 22=46 m .⑧解法二 根据vt 图象围成的面积即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得x =v 10+v t 12×Δt 1+12×v 20×Δt 2=46 m.答案:(1)0.2 (2)6 N (3)46 m 专题五 弹簧类问题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是联系物体受力与运动的重要规律,而弹簧由于其产生的弹力随弹簧的伸长、缩短而变化,从而引起其连接物运动情况变化无穷,因而弹簧类问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内容.当然也是学生们感到伤脑筋的问题.其实,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弹簧类问题,关键在于理解好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与瞬时性,其次是胡克定律F =kx 中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面来一起探究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弹簧类问题.弹簧类问题常考查的题型有三种: 1.分析讨论加速度的变化问题例8 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的轻弹簧上,如图甲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C 点时速度为零,然后弹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从A 下降到C 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B .物体从C 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C .物体从A 下降到C ,以及从C 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 .物体在C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解析:当小球落在弹簧上时,小球受两个力(如图乙):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产生的加速度是:a =F 合m =mg -kx m在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所受的重力不变,质量不变,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变.随着小球的下落,x 逐渐增加.当:mg >kx 时(A →B ),a >0,小球加速下落mg =kx 时(B 点),a =0,小球速度最大 mg <kx 时(B →C ),a <0,小球减速下落所以答案是C 选项. 答案:C 2.临界状态问题例9 如图丙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着重物(质量为m ),先由托板M 托住m ,使弹簧比自然长度缩短L ,然后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匀加速向下运动.已知a <g ,弹簧劲度系数为k ,求经过多长时间托板M 将与m 分开?解析:当托板与重物分离时,托板对重物没有作用力,此时重物只受到重力和弹簧的作用力(如图丁),只在这两个力作用下,当重物的加速度也为a 时,重物与托板恰好分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kx =ma解得:x =m (g -a )k由运动学公式:L +x =12at 2即kL +m (g -a )k =at 22解得t =2[kL +m (g -a )]ka. 3.位移变化与力变化相联系的问题例 10 如图戊所示,竖直放置的劲度系数k =800 N/m 的轻弹簧上有一质量不计的轻盘,盘内放着一个质量m =12 kg 的物体,开始时m 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其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前0.2 s 内F 是变力,在0.2 s后F 是恒力,取g =10 m/s 2,则F 的最小值是多少?最大值是多少?解析:m 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弹簧的弹力和拉力(如图己).由题可知,F 在前0.2 s 内是变力,说明0.2 s 时弹簧已达到原长,0.2 s 内走的距离就是弹簧原来压缩的长度.kx 0=mg即x 0=mg k =320m 又x 0=at 22所以a =2x 0t 2=7.5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kx =ma当kx最大时(最下端kx0),F最小为F min=mg+ma-kx0=ma=90 N当kx最小时(最上端kx=0),F最大为F max=mg+ma=210 N.答案:见解析点评:上面是弹簧类问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常见题型,解决这系列问题关键在于理解F合=ma中a与F合的关系,注意分析每一个瞬间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进而确定其运动情况,从而抓住桥梁“a”在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间顺利过渡.另外,要特别注意弹簧原长时的受力情况,这一情况往往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临界点.。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 一 物 理 第 四 章 《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 总 结一、夯实基础知识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 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高中物理: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章末总结
知识网络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
牛顿运 牛顿第 动定律 一定律
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
理解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质量 是惯性
大小的惟一量度
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 正比 ,跟
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作用力的方向 相同.
表达式:F=_m_a_
牛顿运 牛顿第
动定律 二定律
矢量 性:a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致
理解 瞬时 性:a随F的变化而变化
独立 性:每个力都能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
力学单位制:基本量与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的应用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牛顿运 牛顿第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动定律 三定律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理解 同种_性__质__
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两类基 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本问题 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超重与 超重:加速度a向上 ,FN>G
牛顿运 失重 失重:加速度a向下 ,FN<G
动定律
完全失重:a= g ,FN=0
共点力作 用下物体的平衡
平衡状态:静止或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 平衡条件:_F_合__=__0_
求解方法
直角三角形法 三角形法
相似三角形法 _正__交__分__解__法__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主要贡献者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牛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二、牛顿二定律:a、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b、表达式a = F合/m 或F合=ma (合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注:牛顿第二定律揭示出加速度a是动力学与运动学之间的桥梁,在此我们可以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从而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我们还可以利用受力分析求出物体的合外力,进而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再用运动学公式求解运动学量。
c、解题方法:先确定受力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利用F x合力= ma x F y合力= ma y进而求出加速度a(如果以加速度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y=0,a=a x= F x合力/md、超重与失重e、在用图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研究a—1/M或a—F的图像注意(1)平衡摩擦力(过大,过小)(2)M远大于m图一,造成①这种图像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②的曲线段出现的原因是M 远大于m 的条件不在满足。
③的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图一②分析:对于M 、m 的整体受析,F 合=mg=(M+m )aa=m M mg +==MMm mg 11∙+当M 远大于m 时,a=mg·M1,即a 正比于mg 当不满足M 远大于m 时,M 减小,使1+m/M 增大,使得Mm mg+1减小, 即a —1/M 图像的斜率减小。
图二,造成①这种图像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大,②的原因是为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平衡摩擦力过小,③的曲线段出现的原因是,a=mg FM m M m=++,随着m 的逐渐增加,M 远大于m 的条件不在满足,使得1M m+不再是一个常数,加速度a 的变化率逐渐减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
点梳理
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自然科学)基础科目之一,小编准备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知识要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
(1)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独立的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揭示了: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②它定性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的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实际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理想实验就是把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理想实验方法:也叫假想实验或理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
(3)注意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测)(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测)(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测)(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测)(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A【名师点睛】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阻力越小则上升的高度越大,伽利略通过上述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一直运动下去.要想分清哪些是可靠事实,哪些是科学推论要抓住其关键的特征,即是否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也是本题不易判断之处;伽利略的结论并不是最终牛顿所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因此,在确定最后一空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第运动定律 章末小结(共20张PPT)
3 2
.求货物从A
图4
解析 以货物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cos 30°-mgsin 30°=ma 解得a=2.5 m/s2
v 货物匀加速运动时间 t1=a=2 s 1 2 货物匀加速运动位移 x1=2at1=5 m
x2 匀速运动时间 t2= v =1 s
然后货物做匀速运动,运动位移x2=L-x1=5 m
例4 如图5所示,质量m1=5 kg的物体,置于一粗糙的斜 面体上,斜面倾角为30°,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 N 的力 F 推物体,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 . 斜面体质量 m2 =10 kg,且始终静止,g取10 m/s2,求
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
解析 要求系统内部的作用力,所以用隔离法.
图5
两类基本问题
牛顿 运动
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失重:加速度a 向下 ,FN<G
定律
的应
超重与 失重
超重:加速度a 向上,FN>G g ,FN=0 完全失重:a=___
用
平衡状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条件: F合=0
共点力作
用下物体
的平衡 求解网 络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牛顿 第一
止状 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 的原因
定律 理
解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质量 是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 成 正比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向跟 ,跟它的质量成 反比 ,加速度的方 相同 作用力的方向
货物从A到B所需的时间t=t1+t2=3 s
四、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第四章 章末总结
本课结束
顿 质量成 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 作用力的方向 相同. 牛顿 第二 定律 理解来自ma 表达式:F=____
矢量 性:a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致 瞬时 性:a随F的变化而变化 独立 性:每个力都能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 力学单位制:基本量与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的应用
运
动 定 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失重:加速度a 向下 ,FN<G
完全失重:a=g,FN=0
运
动 定 律 共点力作用下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状态:静止或_____________ F合=0 平衡条件:______ 求解方法 三角形法
直角三角形法 相似三角形法
物体的平衡
正交分解法 ___________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牛
顿
牛顿 第三 定律 理解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时产生,同时 变化 ,同时消失 性质 同种_____ 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运
动 定 律
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两类基本问题 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超重:加速度a 向上 ,FN>G
牛
顿
超重与失重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知识网络
牛
顿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 牛顿 第一 定律 理解 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 的原因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质量 是惯性大小 的惟一量度
运
动 定 律
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 正比 ,跟它的 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1(人教版)
章末总结
1.掌握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
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
2.力的处理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
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可知,F 合是研究对象m 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加速度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相同.解题时,若已知加速度的方向就可推知合力的方向;反之,若已知合力的方向,亦可推知加速度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表示方法⎩⎪⎨⎪⎧
F x =ma x F y
=ma y
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一般不分解加速度.
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
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图所示)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
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小球的质量为m,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F=μmg,F=0.5mg,所以μ=0.5.
(2)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杆方向上有
F cos 37°+mg sin 37°-F f=ma,
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有F N+F sin 37°-mg cos 37°=0
又F f=μF N
可解得:
a =F cos 37°+mg sin 37°-μ(mg cos 37°-F sin 37°)m =34g 由s =1
2at 2得t =
2s a =
8s 3g
.
答案:(1)0.5 (2)8s 3g
►跟踪训练
1.用水平力F 拉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从某时刻起力F 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 1内匀速运动
B .t 1~t 2内匀速运动
C .t 1~t 2内变减速运动
D .t 2~t 3内变减速运动 答案:C
2.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 间长度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
上,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一定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C.若μ≥tan θ,则粮袋从A到B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
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a >g sin θ
答案:A
整体法与隔离法解物体的平衡问题
整体法的含义:所谓整体法就是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巧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解答一个问题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此时整体法和隔离法要灵活应用.
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下图甲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图乙中的()
解析:方法一:将a、b两球及两球间的绳看作一个物体系统,以这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因为作用在a、b上的恒力等大反向,其合外力平衡,而a、b受的重力竖直向下,要保持平衡,故a到悬点的细绳的力必然沿竖直方向向上.
方法二:也可以分别将a、b隔离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对a、b 两球列出水平分力的平衡方程即可.以C图为例,受力如下图所示.
对a:水平方向有F1cos 30°=T1cos α+T2cos β,
对b:水平方向有F2cos 30°=T2 cos β,
因为F1=F2,所以T1 cos α=0,
由于T1≠0,故α=90°.
答案:A
►跟踪训练
1.如图,两个固定的倾角相同的滑竿上分别套A、B两个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个物体C、D,当它们都沿滑竿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始终与竿垂直,B的悬线始终竖直向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环与滑竿无摩擦力
B.B环与滑竿无摩擦力
C.A环做的是匀速运动
D.B环做的是匀加速运动
答案:A
2.一根水平粗糙的横杆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铁环,两铁环上系着两条等长的细线,共同拴住一个质量为M的球,两铁环和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右图所示,现使两环间距稍许增大后系统仍处于静止状态,则水平横杆对铁环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是()
A.N不变,f不变B.N不变,f变大
C.N变大,f不变D.N变大,f变小
答案:B
物理思想方法的应用
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可能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这个转折点叫做临界状态,可理解为“将要出现”但“还没有出现”的状态.
1.常见类型有:
(1)隐含弹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
弹力发生在两物体接触面之间,是一种被动力,其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当运动状态达到临界状态时,弹力会发生突变.
(2)隐含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存在及其方向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静摩擦力为零的状态,是方向变化的临界状态;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是物体恰好保持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
2.可用以下方法进行临界状态分析:
(1)采用极限法分析,即加速度很大或很小时将会出现的状态,
则加速度取某一值时就会出现转折点——临界状态.
(2)临界状态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刚好脱离”“即将滑动”等类似隐含条件,因此要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及分析.
(3)在临界状态时某些物理量可能为零,列方程时要注意.
如右图所示斜面光滑,一个质量是0.2 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为53°的斜面的顶端,斜面静止,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
(1)当斜面以a1=8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绳子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是多少?当斜面以a2=5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呢?
(2)若斜面向左加速运动,小球相对于斜面静止,细绳的拉力恰好为零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是多少?加速度是多少?(g取10 m/s2)
解析:设小球刚好离开斜面时系统的加速度为a0,斜面支持力F N=0,
此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右图
则mg cot θ=ma .
得:a 0=g cot 53°=7.5 m/s 2. (1)a 1=8 m/s 2>a 0,
所以小球离开斜面,F N =0, T 0=(mg )2+(ma 1)2=2.56 N.
当a 2=5 m/s 2<a 0时,此时小球未离开斜面F N ≠0,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右图
则⎩
⎪⎨⎪⎧
T cos θ-F N sin θ=ma 2T sin θ+F N cos θ-mg =0 得:T =2.2 N ,F N =0.4 N.
(2)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右图
则F合=mg tan θ=ma3,得:a3=g tan θ=13.3 m/s2,
F N=
mg
cos θ=3.33 N.
答案:(1)2.56 N0 2.2 N0.4 N
(2)3.33 N13.3 m/s2
►跟踪训练
1.(双选)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向右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左运动,T不可能为零
答案:AB
2.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4 kg,长L=1.4 m.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m=1 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 m/s2)求:
(1)现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木板上,为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面滑落下来,则F大小的范围是多少?
解析:要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小滑块与木板之间应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对小滑块分析得出μmg=ma1,解得a1=4 m/s2,对木板分析得出F-μmg=Ma2,
加速度a1、a2均向右,若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需要满足a2>a1,解得F>20 N.
答案:F>20 N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22.8 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上,最终使得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落下来,则小滑块在木板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当F=22.8 N时,由(1)知小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对
木板有F-μmg=Ma3,则a3=4.7 m/s2.
设经时间t,小滑块从木板上滑落,则1
2a3t
2-
1
2a1t
2=L,
解得:t=-2 s(舍去)或t=2 s.答案: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