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区模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954年,《中华人民共 . 年 和国宪法》颁布施行。 和国宪法》颁布施行。这部 宪法是在什么背景下颁布的? 宪法是在什么背景下颁布的? 它所规定的国家的根本政治 制度是什么?( ?(6分 制度是什么?( 分)
二、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应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对这种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对这种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各国在不同时期进行了经济政 策的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4分 。(本题 策的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本题 分) 1.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带来的影响。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带来的影响。 (4分) 分 2.20世纪 年代,面对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开始放弃“自 . 世纪 年代,面对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开始放弃“ 世纪30年代 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 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来刺激 经济复苏。 经济复苏。 美国的经济调整史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美国的经济调整史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经济 政策调整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 政策调整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
(1)依据材料分析,什么办法是“促进自由和繁荣的最有效 )依据材料分析,什么办法是“ 的方式” 结合所学回答,美国哪一年的宪法开始把这种“ 的方式”?结合所学回答,美国哪一年的宪法开始把这种“最 有效的方式”变成了现实? 有效的方式”变成了现实?这部宪法是如何对美国联邦政府的 权力结构“互相抑制的” 权力结构“互相抑制的”? (7分) 分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议院 中说: 故自有议院, 议院》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在《盛世危言 议院》中说:“故自有议院, 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 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然博采旁 然博采旁 美国议院则民权过重,因其本民主也。 参,美国议院则民权过重,因其本民主也。法国议院不免叫嚣 之风,其人习气使然。斟酌损益,适中经久者,则莫如英、 之风,其人习气使然。斟酌损益,适中经久者,则莫如英、德 两国议院之制。 转引自郑彭年《西风东渐》 两国议院之制。”(转引自郑彭年《西风东渐》373页)( 分) 页)(4分 (2)依据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早期维新派倾向学习哪些国家 )依据材料分析, 的政治体制?为什么? 的政治体制?为什么?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什么?这部宪法确立中国是什么政治体制? 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什么?这部宪法确立中国是什么政治体制? (5分) 分
2.有人说:“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有人说: 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结合三民主义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分 结合三民主义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
3.井冈山的导游对游客说“如果说上海把马克思主义接到中 .井冈山的导游对游客说“ 那末我们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 国,那末我们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你是否 赞同这种说法,说出你的理由。( 。(6分 赞同这种说法,说出你的理由。( 分)
非选择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分 本卷共3道大题 道大题, 题 分 题各16分 本卷共 道大题,51题18分,52、53题各 分,共50分。 、 题各 分 51.(18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奉行不同的外 ( 分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 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 )周恩来说: 怕帝国主义的, 怕帝国主义的,……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 史。”结合所学知识试概括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 变化情况和特点。( 。(6分 变化情况和特点。(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在外交上要 ) 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 采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外交政策?( ?(6分 外交政策?( 分) 世纪70年代后 (3)20世纪 年代后,中国在外交上出现哪些重大突破?出 ) 世纪 年代后,中国在外交上出现哪些重大突破? 现这种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6分 现这种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分)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 一切事情的权利。 一切事情的权利。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 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 话的权利。 话的权利。 ——伏尔泰 伏尔泰
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 加以保障, 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 所赐予的。 所赐予的。 ——卢梭 卢梭
依据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思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涵。结合所学知识, 依据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内涵。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这些思想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5分 说明这些思想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分)
三、先进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先导的作用。阅读材料, 先进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先导的作用。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8分 。(本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本题 分) 1.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 .孟德斯鸠、 他们曾提出下列主张: 物,他们曾提出下列主张:
52. (16分)以下是民国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分 以下是民国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荣宗敬、荣德生是江苏无荣巷人, 资料一 荣宗敬、荣德生是江苏无荣巷人,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 万元和别人合资 年 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和别人合资 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开工不到一年,盈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到1921年为 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开工不到一年,盈利 万元。盈利率达 。 年为 万元 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 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 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 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 厂面粉畅销全国,更远销英、 澳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厂面粉畅销全国,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同时、面粉业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 同时、面粉业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荣氏兄弟 年荣氏兄弟 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 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 年止申新已有四个厂、 万余枚, 出资 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1922年止申新已有四个厂、产纱锭达 万余枚,成 年止申新已有四个厂 产纱锭达13万余枚 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纱锭生产率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 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纱锭生产率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被誉为 棉纱大王” “棉纱大王”。 资料二 1937年,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 年 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 为一片废墟。 年中 约有1/3的纱绽 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 年中, 的纱绽、 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 为一片废墟。8年中,约有 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 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 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 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
一、民主政治是人类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孕育出来的一种制度 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本题18分 。(本题 问题。(本题 分) 2.1912年,中国出现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件 . 年 中国出现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件——《中华民国 《 临时约法》 这部法律文件颁布的背景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临时约法》。这部法律文件颁布的背景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6分) 分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荣氏企业发展迅速,为什么?(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荣氏企业发展迅速,为什么?(2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荣氏企业发展迅速 ?( 分) (2)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荣氏企业主要在什么领域发展?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荣氏企业主要在什么领域发展? (4分)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有那些因素促进了荣 ) 氏企业的发展?( ?(6分 氏企业的发展?( 分) 年代后期开始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4)材料中可以看出 年代后期开始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材料中可以看出30年代后期开始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4分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分)
53. (16分)北美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致魁北克人民书》中写道:“把几 分 北美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致魁北克人民书》中写道:
个权力分开,分配给不同的机构,以便互相抑制”的办法, 个权力分开,分配给不同的机构,以便互相抑制”的办法,是“人类智慧 所能想出来的可以促进自由和繁荣的最有效的方式”。(美国人戈登 美国人戈登·伍德 所能想出来的可以促进自由和繁荣的最有效的方式”。(美国人戈登 伍德 美利坚合众国的创立》 转引自《刘祚昌史学文集》 《美利坚合众国的创立》;转引自《刘祚昌史学文集》119页)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