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三年级上册21水蒸气的凝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凝结》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凝结》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凝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凝结”继“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

在能力培养方而,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水蒸气凝结的问题:对着镜子哈气,观察有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建立初步的“凝结”概念: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部分,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比如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比较熟练。

学生生活虽然常见到凝结现象,如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我们呼吸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书籍,父母的教导可能知道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学习目标1.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2.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蒸气的凝结。

难点: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

评价任务1.指出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瓷盘等。

2.演示实验材料:带盖杯子3个,冷水、热水。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探究了蒸发现象、沸腾现象,谁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哪些地方有蒸发现象?水在蒸发过程中会怎样?生答。

(整理)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的教学设计.

(整理)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的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科学》物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第二十二课“凝结”,本课重点是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难点是设计对比实验。

是在学生学习“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促使学生更多的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

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归纳能力”的系列。

二、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对科学的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

虽然学生生活中常见到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的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对比实验方法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的迁移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在实验细节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科学探究(1)能通过对周围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设计对比试验研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人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两块玻璃片、两个烧杯、温水、酒精度、试管夹、课件。

学生:相同烧杯2个、相同玻璃片2个、试管夹、温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镜子,对着小镜子哈气,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实验,汇报现象)(二)、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联系刚才哈气时看到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生:水珠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小水珠?……2、学生猜想()师:小水珠那里来的?生:可能是呼出的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到镜片变成了水珠。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说课稿

22、凝结说课稿一、说教材《凝结》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第三个课题。

本课继“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也为学习下面两课《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做好知识铺垫。

所以说,本课在本单元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

因此,学习本课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四、说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说教学准备镜子、放大镜、相同烧杯2个、玻璃片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教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

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提出问题1、游戏导入,用力哈气后观察镜片。

2、学生开始观察,并思考。

3、举例:倒入热水的杯子,杯盖上有水珠。

看到这两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并对其进行提问。

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二)猜想假设1、复习四年级上册蒸腾,猜想水珠形成的原因。

并板书:水蒸气水2、对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进行猜想。

3、联系三个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水。

(三)制定方案1、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水。

是不是这样呢?需要我们做实验来验证。

通过刚才我们的交流,知道热水可以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是否遇到冷的物体会变成水?是和谁比较来说的呢?2、引导学生明确要设计对比实验。

《水蒸气凝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水蒸气凝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水蒸气凝结》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水蒸气凝结的应用和影响。

3. 能够分析水蒸气凝结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
1. 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和原理
2. 水蒸气凝结的应用
3. 水蒸气凝结对环境的影响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水蒸气凝结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凝结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

2. 进修:讲解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在遇冷时凝结成液态水的过程。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蒸气凝结的过程。

3. 实践: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或户外观察和记录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让他们亲身体验水蒸气凝结的过程。

4. 应用:讨论水蒸气凝结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雨水的形成、云的生成等。

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凝结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影响,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四、导学延伸
1. 给学生安置作业,让他们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水蒸气凝结现象,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蒸气凝结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减少水蒸气凝结带来的负面影响。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水蒸气凝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预计、空调制冷等。

五、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环境,减少水蒸气凝结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水蒸气的凝结作业设计方案》

《水蒸气的凝结作业设计方案》

《水蒸气的凝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蒸气的凝结是什么,为什么会凝结。

2. 帮助学生掌握水蒸气凝结的过程和条件。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蒸气的凝结是什么?2. 水蒸气凝结的条件有哪些?3. 水蒸气凝结的实验方法及过程。

4. 水蒸气凝结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蒸气的凝结是什么,凝结的条件和实验方法。

难点:水蒸气凝结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的凝结。

2.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水蒸气凝结的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体会和观察结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水蒸气凝结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水蒸气的凝结是什么,为什么会凝结,凝结的条件等。

3. 实验演示:在实验室进行水蒸气凝结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水蒸气凝结的实验操作,记录观察结果。

5. 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水蒸气凝结的过程和条件。

6. 应用:讨论水蒸气凝结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云的形成等。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水蒸气凝结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观察记录等。

3. 小组讨论:评判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分享观点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械:玻璃烧杯、烧杯夹、水、火源等。

2. 图片或视频:展示水蒸气凝结的图片或视频。

3. 实验指导书:提供给学生参考,指导他们进行实验操作。

八、教学环节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环节:讲解水蒸气凝结的观点和条件。

3. 实验环节:进行水蒸气凝结的实验演示和操作。

4. 总结环节: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分享。

5. 应用环节:讨论水蒸气凝结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水蒸气凝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深度理解水蒸气凝固的原理和过程,加深对气体液化的熟识,培育同砚的试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同砚的试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设计内容:1. 试验原理:介绍水蒸气凝固的原理,让同砚了解水蒸气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过程,以及凝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试验材料:玻璃烧杯、温度计、冰块、烧杯盖、烧杯夹、水、火柴等。

3. 试验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玻璃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2)在烧杯盖上放置一层薄薄的冰块,将烧杯盖盖在烧杯上。

(3)用火柴点燃,放在冰块上方,观察玻璃烧杯内部发生的变化。

(4)记录试验过程中水蒸气的凝固状况,观察凝固速度和凝固量的变化。

4. 试验结果分析:依据试验结果,让同砚分析水蒸气凝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总结试验规律。

5. 试验总结:让同砚总结本次试验的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沉思。

三、设计要求:1. 同砚需按照试验步骤操作,注意安全,峻厉恪守试验室规定。

2. 同砚需勤勉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做到数据准确无误。

3. 同砚需在试验结束后准时清洗试验器械,并将试验报告按时上交。

四、评分标准:1. 试验操作规范性:30分2. 试验数据准确性:30分3. 试验结果分析逻辑性:20分4. 试验报告书写规范性:20分五、参考资料:1. 《化学试验教程》2. 《物理化学试验指导》六、作业设计方案总结:通过本次试验,同砚将深度了解水蒸气凝固的原理和过程,精通试验操作技能,培育科学思维能力,提高试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期望同砚能够勤勉完成本次试验,获得实践阅历,提高化学试验能力。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水蒸气凝固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观点,也是气候变化探究的关键环节。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深度理解水蒸气凝固的原理和过程,加深对大气科学的熟识,培育同砚的科学思维和试验技能。

二、设计目标1. 理解水蒸气凝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精通水蒸气凝固的过程和影响因素;3. 能够进行简易的试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分析试验结果;4. 提高同砚的动手能力和试验设计能力。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水蒸气凝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加深同砚对水蒸气凝固过程的理解,培育同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并提高同砚对科学试验的爱好和参与度。

二、设计内容:1. 试验原理介绍:起首,老师应当向同砚介绍水蒸气凝固的基本原理,包括水蒸气冷却、凝固和凝固核等观点。

通过简易的试验演示和图文解说,让同砚对水蒸气凝固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2. 试验设备筹办:老师在试验室提前筹办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玻璃瓶、热水、冰块、温度计等。

同时,要确保试验室环境安全,同砚操作时要带好试验室用具。

3. 试验步骤:(1) 将玻璃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将其口封口;(2) 将冰块放置在玻璃瓶外侧,观察冷却过程;(3) 记录冷却过程中瓶壁上是否出现凝固水珠,并测量温度变化;(4) 依据试验数据,分析水蒸气的凝固过程。

4. 试验评判:同砚依据试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撰写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并对试验进行评判,总结试验中的问题和阅历。

三、评判标准:1. 试验设计合理,包括试验目标明确、步骤明晰、数据准确;2. 试验结果可靠,数据记录完备、结论明确、分析合理;3. 试验报告撰写规范,内容完备、文字通顺、格式规范。

四、作业要求:1. 试验报告务必在规守时间内交稿,逾期不得接受;2. 同砚可以选择个人完成或小组合作,但个人报告和小组报告分开评分;3. 试验报告需打印和装订,每个报告上需标明同砚姓名、班级、学号;4. 作业分为试验报告、试验评判两部分,各占总效果的50%。

五、参考资料:1. 《物理化学试验指导》2. 《物理试验报告写作规范》3. 《科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六、备注:本次试验旨在培育同砚观察、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期望同砚们勤勉对待,勤勉完成试验报告。

祝大家试验顺畅!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水蒸气凝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涉及到水蒸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过程。

在中级教育学校物理课程中,同砚通常在七班级进修到了有关热量和热传递的知识,这为进修水蒸气凝固提供了基础。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水蒸气凝结》是一门涉及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的课程,主要钻研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凝结过程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了解水蒸气的形成和凝结机制,掌握凝结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原理,以及水蒸气凝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水蒸气的来源和形成机制;2. 掌握水蒸气凝结的基本原理和过程;3. 理解水蒸气凝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作业设计方案1. 教室讨论:在教室上组织学生讨论水蒸气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是如何在大气中形成的,以及与气候和环境的干系。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水蒸气凝结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包括观察水蒸气凝结的过程、测量凝结速率等。

3. 文献综述: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撰写水蒸气凝结的综述报告。

要求学生深入了解水蒸气凝结的机制和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模拟案例分析:设计一个水蒸气凝结的模拟案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案例内容可以包括大气环境中的水蒸气凝结过程、影响因素等。

5.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水蒸气凝结相关的课题,撰写一篇钻研论文。

论文要求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深入探讨水蒸气凝结的机制和影响。

四、评判标准1. 教室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

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论等。

3. 文献综述:包括文献查阅、综述内容和结论等。

4. 模拟案例分析:包括案例设计、分析过程和解决方案等。

5. 课程论文:包括选题、论文结构、内容深度等。

五、总结通过《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蒸气凝结的机制和影响,提高他们的钻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进修,掌握水蒸气凝结的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蒸气的凝结》作业设计方案

《水蒸气的凝结》作业设计方案

《水蒸气的凝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掌握水蒸气的凝结原理,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设计内容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掌握水循环过程中水蒸气的凝结原理。

2. 实验材料:玻璃瓶、开水、冰块。

3.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玻璃瓶,倒入适量的开水。

(2) 用冰块冷却玻璃瓶的表面,观察玻璃瓶外表面是否出现水珠。

(3) 分析实验现象,解释水蒸气凝结的原理。

4. 实验要点:(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2) 注意安全,不要让玻璃瓶爆裂。

三、评价方法1.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写实验笔记,记录实验现象、操作步骤和分析结论。

2.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心得体会等内容。

3. 具体评分标准:根据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内容、表达和思考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分。

四、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2. 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清晰表达实验结果和结论。

3. 提交作业时间:XX月XX日前。

五、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温度的水蒸气凝结现象,进一步探讨水蒸气的凝结条件和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探究,探讨水蒸气的凝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例如云的形成等。

设计者:XXX老师日期:XXXX年XX月XX日以上是对《水蒸气的凝结》作业设计方案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水蒸气的凝结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物质的相变现象和热学知识。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水蒸气的凝结过程,加深对物质相变和热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了解水蒸气的凝结是一种物质的相变现象;2.观察和描述水蒸气凝结的过程;3.掌握水蒸气的凝结与气体凝结的区别;4.掌握与水蒸气凝结相关的热学知识。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教师布置学生观察和实践水蒸气凝结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水蒸气凝结的过程,了解水蒸气凝结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水蒸气的凝结过程及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实验材料:1个透明玻璃杯、热水、冰块。

3. 实验步骤:1)将透明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2)用手握住玻璃杯的外壁加热,观察玻璃杯内部是否有水蒸气产生;3)用冰块贴在玻璃杯外壁,观察玻璃杯内部是否有水珠凝结。

4.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前后的情况,包括温度变化、水蒸气的产生和凝结等。

5.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水蒸气的凝结原理及应用。

6. 实验总结:结合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水蒸气凝结的原理和应用,并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学生每人完成一次水蒸气凝结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记录、分析和总结。

3. 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给教师。

四、作业评分1. 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30%);2. 实验数据记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0%);3.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表达能力(30%);4. 作业的及时性(10%)。

五、作业时间安排1. 实验时间:1周内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2. 实验报告时间:2天内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六、作业反馈1. 教师在收到学生作业后,对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2.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语和建议进行作业修改和改进。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水蒸气凝结》作业将更加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对水蒸气凝结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水蒸气凝结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应用。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凝结》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凝结》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凝聚)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设计比照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2、在探究过程中情愿合作与交流。

3、认识凝聚现象;了解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水蒸气变成小水球的道理
教学打算:水珠图片、小镜子、火柴、玻璃、小瓷盘、酒精灯、铁架台、三脚架、长颈烧瓶、导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盛饭时,我们翻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
学生自由答复。

谈话: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小水球是怎样形成的?
1、提出问题:镜子上的小水球是怎么形成的?
2、分组商量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电。

5、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聚〞。

三、自由活动:说说生活中的凝聚现象。

1、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
2、师生交流。

四、拓展活动:
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我们想方法阻挡它们的出现。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水蒸气凝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化学学科中,水蒸气凝结是一个重要的观点,它涉及到水的相变过程以及大气中的水循环等知识点。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蒸气凝结的原理和过程,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水蒸气凝结的过程及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和原理;2. 水蒸气凝结的过程及影响因素;3. 实验操作:观察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并记录数据。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操作;2. 小组讨论和展示;3. 解答疑问和引导思考。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水蒸气凝结的观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理论进修:讲解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凝结的影响因素;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水蒸气凝结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4. 讨论总结: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水蒸气凝结的规律;5. 展示效果: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总结,分享进修心得;6. 教室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凝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作业要求: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原理、步骤、结果及分析等内容;2.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3. 小结感想: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体会。

七、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2. 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能力;3. 思维深度和逻辑性;4. 小结感想的表达能力。

八、延伸拓展:1.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水蒸气凝结的知识;2. 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水蒸气凝结的规律;3. 探讨水蒸气凝结在环境珍爱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水蒸气凝结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钻研打下坚实基础。

《水蒸气的凝结》教案设计

《水蒸气的凝结》教案设计

《水蒸气凝结》教案教学目的:1. 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运用因果关系法中的差异法,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4. 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1. 水蒸气的凝结。

2.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差异法。

3.露的形成。

教学时间:教学难点:1. 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

2.露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 2 个、玻璃片 2 块、热水、酒精灯、木夹、火柴、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冰块、温度计。

演示材料:带盖杯子 3 个,冷水,热水。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 ?学生:有水滴滴下来。

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教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个里面装冷水、一个里面装热水、一个里面不装水,请两个同学上来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有小水珠。

教师: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与热水有关系。

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 ?学生讨论: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

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

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2 .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教师: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 ?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水蒸气的凝结 教学设计

2、水蒸气的凝结  教学设计

2、水蒸气的凝结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科学探究能根据材料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杯盖内的小水珠形成的条件。

能按要求做对比实验,初步学会应用差异法分析对比实验的结果。

3.科学态度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带盖的杯子、热水分组材料:烧杯2个、培养皿2个、热水、冰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前讲台上准备一杯温开水。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先喝口水。

咦,这杯盖上有许多小水珠。

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预设:生1:杯盖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生2:杯盖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生3: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大屏幕呈现出学生提出的问题。

活动1研究小水珠的由来(二)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师:这三位同学提的问题都跟小水珠的由来有关,请同学们根据以上问题大胆进行研讨和猜想。

师:杯盖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生:小水珠是水蒸气变成的(板书:水蒸气、水)。

师:小水珠是指哪里的水蒸气变成的呢?生:是保温杯中的水变成的水蒸气,在杯盖上形成的小水珠。

(三)实验探究,解惑明理1、小组合作制造小水珠师:是这样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烧杯一个、培养皿一个、保温杯中装有温水,你们能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制造出小水珠好?(出示PPT)生:能。

师:孩子们真是信心满满,实验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要送给大家,请齐读一遍。

生:1、为节约用水,实验时取适量的温水。

2、实验时,请注意玻璃器皿的安全使用,轻拿轻放。

3、认真观察,实验完成后将实验器材放回讲台原来的位置。

师:都清楚了吗?生:清楚了。

师:请小组长上台领取实验器材。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师: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孩子们非常认真,小组合作完成了实验,你们都制造出了小水珠吗?生:制造出来了。

《水蒸气的凝结》优秀教学教案

《水蒸气的凝结》优秀教学教案

2水蒸气的凝结学习目标1猜想杯盖里小水珠的由来,并能用实验证明猜想。

2知道什么是凝结。

3了解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重点:猜想杯盖里小水珠的由来,并能用实验证明猜想。

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一、填空1打开装有热水的杯子,我们可以看到杯盖里有许多__________。

叶子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形成的。

二、判断1树叶上积聚的露水属于凝结现象。

2北方的冬天,我们可以在玻璃上哈气,然后在上面进行一番“创作”,这是水的蒸发现象。

3水蒸气变成小水珠与遇冷没有关系。

4水蒸气的凝结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关系。

三、选择1下列仪器属于培养皿的是。

A水蒸气的凝结过程中,没有发生状态的转换B水蒸气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小水珠C湿的衣服会变干,是因为发生了水蒸气的凝结3在研究“小水珠的由来”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用等量的水B两个培养皿中都倒人热水C实验过程中,两个培养皿起到对比作用4下列现象中,发生了水蒸气的凝结的是。

A热水壶盖上产生的小水珠B冰化为水C湿衣服会变干四、简答题1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盖,发现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2冬季,汽车车窗内壁上常有小水珠影响司机视线,你能用什么办法防止它的出现五、实验探究下列为研究“小水珠由来”的实验过程中主要的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1号培养皿里倒入适量热水,在2号培养皿里倒入等量冷水。

②在两个烧杯里倒入等量的热水。

③记录实验现象,与同学们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交流你的实验结论。

④分别将两个培养皿盖在两个烧杯上,观察培养皿底部有什么现象发生。

2水蒸气的凝结参考答案:一、1小水珠2 凝结3 凝结二、1√2X 3X 4√三1A 2B 3B 锅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2车内安装空调或打开暖风。

五、②①④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蒸气的凝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蒸气的凝结》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水的三态变化》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以小水珠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猜测小水珠形成的条件,并进行探究,观察、讨论,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凝结成小水珠。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观察生活中小水珠形成的现象,引导学生猜测小水珠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探索,通过小水珠形成的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小水珠形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解释生活中小水珠形成的原因,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小水珠形成的原因,从而解释生活中的小水珠形成的现象,在体验中感受,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

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所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常见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并没有深入的思考、研究过小水珠的成因,对于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比较陌生。

学生对对比实验有一知识的迁移水品也有较大差距,但是学生思维缺乏严谨性,定的了解,
因此在设计对比实验,尤其是实验的细节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对周围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形成的原因。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镜子
教师准备:课件、火柴,酒精灯,烧杯,玻璃片,试管夹、水、冰块【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引出课题
(一)观察小水珠的形成。

这杯热水正在发生什么现请注意观察,老师这里有一杯热水,1.
象呢?
2.什么是水蒸气?
水蒸气是水蒸发形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杯子里的水正在蒸发,无数的水蒸气像调皮的小精灵,飞到空气中,让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那大家有什么办法捉住这些水蒸气吗? 3.一个学生用玻璃片盖住杯口,观察现象。

(二)猜测小水珠形成的原因。

1.[PPT 3 出示]调皮的水蒸气被我们捉住了,玻璃片表面出现了许多小水珠,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2.物体表面出现小水珠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

关于小水珠,大家有什么想研究的吗?
3.聚焦话题:请大家联系自己前面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物体表面的小水珠的确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那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能形成小水珠?根据是什么?
二、探索活动
(一)制定方案,进行实验
1.让我们动手来验证一下,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
准备用两杯热水,上面分别放上冷的玻璃片和热的玻璃片,看看哪个玻璃片上出现了小水珠。

2.[PPT 4 出示]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是可行的。

下依据老师给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大家刚才的讨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论,大胆设想,看看能设计出几种实验方案,并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中。

3.谁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仔细对比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4.[PPT 5 出示]同学们想得非常细致,在实验前,老师还想送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1.进行对比实验时,相同条件要保持一致;2.加热材料时,要用试管夹夹取,先预热,再均匀加热,安放时注意安全;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及结论,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以多做几次。

4.玻璃片容易破碎,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倒取热水时要小心;
5.酒精灯使用要规范,用完后马上盖好灯帽。


(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PPT 6 出示]看得出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实验了,老师帮大家准备了很多实验材料,放在实验桌上,请小组长根据需要上前领取。

现在就请小组为单位,按照我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吧!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实验进行的最顺利!
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巡视
2.经过大家的合作,现在各个小组的实验已经完成,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生交流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3.在科学上,我们把小水珠叫做液态的水,把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的这一现象就做凝结。


(三)解释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1.[PPT 7出示]刚上课时,老师做实验的玻璃片上出现的小水珠和大家谈到的生活中许多物体表面的小水珠,现在你能用这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做饭时,锅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洗澡时,热水形成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墙壁和天花板会凝结成小水珠;屋子里水蒸气遇到更冷的眼镜片会凝结成小水珠;
屋子里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取出的物体会凝结成小水珠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外面到暖和的屋里,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会形成小水珠。

三、拓展活动
1.今天我们学习了水蒸气的凝结,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
2.[PPT 8 出示]冬天时,汽车车窗内常会出现一层白雾,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

你能用本节课的知识帮到他们,让这些白雾不出现吗?
3.[PPT 9 出示]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发现了小水珠形成的秘密。

那么,水蒸气不管在多冷的环境中都会变成小水珠吗?
夏季我们从冰箱里拿冰棍,你观察过冰棍包面有什么变化吗?
(有一层冰霜)这层冰霜的形成属于凝结现象吗?
课后请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或是设计实验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探究。

【板书设计】
水蒸气的凝结
凝结水蒸气小水珠
【记录表】
水蒸气的凝结
第组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玻璃片、冷水、热水、冰块
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