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气浮的分类与特点
根据气泡产生的方式气浮法分为: 电解气浮法; 散气气浮法:扩散板曝气气浮、叶轮气浮。 溶气气浮法:溶气真空气浮 加压溶气气浮: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8.2.1电解气浮法 8.2.1.1工作原理
电解气浮法是用不溶性阳极和阴极,通以 直流电,直接将废水电解。阳极和阴极产生 氢气和氧的微细气泡,将废水中的污染物颗 粒或先经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凝体粘附而上 浮至水面,生成泡沫层,然后将泡沫刮除, 实现分离去除污染物质。
⑥ 电极室总高度 H= h1+h2+h3
(8—10)
式中:h1——澄清层高度m,取1.0~1.5m
h2——浮渣层高度m,取0.4~0.5m
h3——保护高度m,取0.3~0.5m
⑦ 电极室容积V1=BHL2(m3)
⑧ 分离室容积V2=Qt,t——气浮分离时间,试验定,一般为0.3~0.75h
⑨ 电解气浮池容积V=V1+V2(m3)
2)叶轮气浮池的设计 总容积W=αQt(m3) 式中:Q——处理废水量,m3/min
t ——气浮时间,为16~20min 总面α积——系数一般F1.1W ~h1.4(m 2 ) 式中:h——气浮h池工H 作水(m深2 1).5~2m,而<3m
式中:H——气浮池中的静水压力 ρ——气水混H 合 体U 2的(m容) 重,0.67kg/L
2在H直流电2作e 用下H,2 正负两极产OH生的 氢4和e 氧 2H 2O O2 的微气泡,将废水中呈颗粒状的污染物带至 水面以进行固液分离。
8.2.1.2.电解气浮法的气浮装置 1、竖流式电解气浮池(图8—4)
10
9
出水
5
7 进水
4 35
2 18 6
排泥
图 8-4 竖流式电解气浮池
水中气泡与颗粒粘附之前单位界面面积上的界面能为W1=σ1.3十 σ1.2,而粘附后则减为W2=σ2.3界面能减少的数值为:
∆W=W1—W2=σ1.3十σ1.2一σ2.3 (2—11—18) 将式(2—11—17)代入式(2—11—18)得;
∆W=σ1.2 (1-cosθ) 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的接触,当θ→0ْ,即颗粒完全被水湿润cosθ→l,∆W→0,颗粒不与气泡 粘附,就不宜用气浮法处理。当
进水
泡沫
7 11
23 68
出水
9
10
图 8-7 叶轮气浮设备构造示意
1-叶轮;2-盖板;3-转轴;4-轴套;5-轴承;6-进气管;7-进水槽;8-出水槽; 9-泡沫槽;10-刮沫板;11-整流板
叶轮旋转方向 7
2
60o
6
5
1 34
图 8-8 叶轮盖板构造
1-叶轮;2-盖板;3-转轴;4-轴套;5-叶轮叶片;6-导 向叶片;7-循环进水孔
如图所示。如θ<90ْ为亲水性颗粒,不易与气泡粘附,θ>90ْْ为疏水 性颗粒,易于与气泡粘附。在气、液、固相接触时,三个界面张力总是
平衡的。以σ表示界面张力,有: σ1.3=σ1.2cos(180ْ-θ)+ σ2.3 (2-11-17)
式中:σ1.3——水、固界面张力; σ1.2——液、气界面张力; σ2.3——气、固界面张力; θ——接触角。
θ→180ْ,颗粒完全不被水湿润,cosθ→-1,∆W→2σ1.2,颗粒易于与 气泡粘附,宜于气浮法处理。此外如σ1.2很小,∆W亦小,也不利于气 泡与颗粒的粘附。
σ1.2
气泡
σ1.3
θ
σ2..3
颗粒
亲水性
σ2..3
颗粒
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的接触
σ1.2
θ
σ1.3
疏水性
2.投加化学药剂对气浮效果的促进作用 (1)投加表面活性剂维持泡沫的稳定性 (2)利用混凝剂脱稳以油的颗粒为例,表面 活性物质的非极性端吸附于油粒上,极性端 则伸向水中,极性端在水中电离,使油粒被 包围了一层负电荷,产生了双电层现象,增 大了ζ-电位,不仅阻碍油粒兼并,也影响抽 粒与气泡粘附。 (3)投加浮选剂改变颗粒表面性质
8.2.2 散气气浮法 8.2.2.1微孔曝气气浮法(图8—6)
3 5
2
6
4
图8--6 扩散板曝气气浮法
1--入流液;2--空气进入;3--分离柱;4--微孔陶瓷 扩散板;5--浮渣;6--出流液
8.2.2.2剪切气泡气浮法 (1)叶轮气浮设备构造(图8—7、8)
进水
空气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5
6
4 3
5
11
12
出水
1-入流室;2-整流栅;3-电极组;4-出流孔;5-分离室;6-集水孔; 7-出水管;8-排沉泥管;9-刮渣机;10-水位调节器
2、平流式电解气浮池(图8—5) 平流式电解气浮装置的工艺设计
① 电流板块数
n B 21 e
式中:B——电解池的宽度,mm e
l——极板面与池壁的净距,取100mm
e——极板净距,mm;e=15~20mm
φ——极板厚度,mm;δ=6~10mm
3 2 1
i
b
B H1
5
7
4
L 6
8
8
L2
L2
图 8-5 双室平流式电解气浮池
1-入流室;2-整流栅;3-电极组;4-出口水位调节器; 5-刮渣机;6-浮渣室;7-排渣阀;8-污泥排除口
② 电极作用表面积
S(8—EQ 7)(m 2 )
式中:Q——废水设计流量,m3/h。 i
E——比流量,A ·h/m3
i——电极电流密度,A /m3
EQ :
Ah m3
m3 h
A
③ 极板面积
A (S8—(8m)2 )
④ 极板高度 b = h1(气浮分离室n澄清1 层高度)
极板长度 L= A/ b(m)
⑤ 电极室长度 L2 =L+2l(m) (8—9)
第八章 气浮
•气浮的基本原理 •气浮的分类与特点 •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8.1 气浮的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袍作为载体粘附于废水中的悬浮污 染物,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 面,形成泡沫,然后用刮渣设备自水面刮除泡沫,实现固液 或液液分离的过程称为气浮。 悬浮颗粒与气泡粘附的原理 :水中悬浮固体颗粒能否与 气泡粘附主要取决于颗粒表面的性质。颗粒表面易被水湿 润,该颗粒属亲水性;如不易被水湿润,属疏水性。亲水性 与疏水性可用气、液、固三相接触时形成的接触角大小来解 释。在气、液、固三相接触时,固、液界面张力线和气液张 力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湿润接触角以θ表示。为了便于讨论, 气、液、固体颗粒三相分别用1,2,3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