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三个悖论与实践上的误差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和促进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国际市场认可度不高。
虽然人民币已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篮子,并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但是人民币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还不够稳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认可度还不够高。
这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还比较短,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弱,以及对人民币兑换的信任和便利性还不够。
对策是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人民币的市场认可度,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之二是跨境使用障碍较多。
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人民币的使用面临着诸多障碍,比如限制性较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环境不完善、跨境流动性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和使用。
对策是要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渠道,建立健全的跨境人民币支付和结算体系,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便利性和流动性。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之三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都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挑战。
人民币汇率波动、流动性风险等都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不确定性。
对策是要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体系,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之四是国际投资者准入门槛高。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直接影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对策是要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开放程度,降低涉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交易和投资门槛,优化并提高监管机制,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人民币资本市场。
“三元悖论”视角下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效应分析
3 7
济稳 定 ;另 一方 面也 会 改变 国 内贸易 品与 非 贸易 品相对 价格 ,改 变产 业 间资源 配置格 局 ,改变 生
产要素价格 ,最终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
一
、
“ 三元悖论” 视 角下人 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历程
“ 三 元悖论 ” 是 由 以克 鲁格 曼 为代表 的一 些 学者 在 M —F模 型 的基 础 上 提 出 ,认 为 在 开放 经 济条 件 下汇率 稳定 性 、货 币政 策独 立性 以及 资本 自由流动 三个 政策 目标 不可兼 得 ,即一 国在宏观 经济 政 策制定 中只能 同时 选择 其 中两 个 。因此 一 国在 汇率 制 度 选 择 中也 将 “ 三元 悖 论 ” 作 为基
础理论而广泛应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从 1 9 9 4年确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 以来至今 已有 2 O多年 ,根据汇率制度变动的特点可将人 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改 革过程分为两个 阶段 ,即外部经济环境动荡冲击下的危机汇率机制阶段和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阶
段。
1 . 危 机 汇率 机制 阶段
值 ,为了维持汇率稳定 ,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卖出外币买人本币操作 ,进而冲销原有的货币扩张
政策 ,导 致货 币政 策无 效 。 因此 ,我 国政 府 一方 面对 资本跨 境 流动进 行更 为严 格管 制来 抑制 人 民
币贬值 ,另一方面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来抑制经济衰退 ( 如2 0 0 8年政府投入 4 万亿基础设施 建设以拉动内需) 。这表明在危机汇率机制阶段 ,我 国实施的是事实上的固定 汇率机制,为提高
三元悖论在中国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但中国看来只是实现了一条,汇率的稳定性,并且实现了1/2的资本流动(经常性项目),并且在加入WTO后,按照先利率后汇率的原则,资本项目的流动也将会慢慢放开,所以中国今后的目标将是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然,也许实现1/5的货币政策;4/5的资本完全流动)。
这也是由中国稳定增长的需要确定的。
所以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通货膨胀根本上是货币太多造成的。
经济的发展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决定的。
为了社会稳定,国家必须保持8%左右的GDP增长率(经济学家们说,GDP增长率简直就是中国经济机器的润滑油,一慢下来毛病就全出来了:对财政来说,GDP一掉,财政收入加倍掉,就揭不开锅;对银行来说,GDP一掉,存款往下掉,坏账往上冲,就可能出现支付困难:对企业来说,GDP一掉,三角债立刻膨胀;对就业来说,GDP一掉,就意味着数百万工人下岗。
”),当然了8%没有验证过(也不敢验证),随着效率的提高,损耗的下降,稳定增长率也许可以慢慢往下降低。
在三架马车中消费政府不能控制,投资已经运用的到极限了,那么出口上也要动动脑筋。
出口一直是中国的强项(劳动力成本低),但是大量的美元流入却不能用,也不能卖给银行(因为商业银行手上都是外币),所以中国就出了结售汇制度,中央银行代表收购各个企业中的外币,但是付出的代价是要有的,就是印刷钞票(也就是投放到流动领域的钱多了),而收过来的外币,变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
基本流程是这样:出口导致大量顺差—〉RMB面临升值压力—〉避免RMB升值—〉印刷钞票收购外汇—〉增加外汇储备也许有人会说那么RMB升值就好了,但是RMB又必须被低估,因为一旦RMB升值,那么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效益不好,经济就达不到稳定增长的目标。
三元悖论论述人民币汇率改革
用三元悖论论述人民币的汇率改革马吉元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3年。
这一阶段内,国家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两次重大的调整,第一次是1979年至1984年,开始实施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的并存;第二阶段是1994年至2007年7月年底,此次改革决定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第三阶段是20057月至今年,此次改革提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纵观人民币的改革历史,可以发现,每次改革的内容和侧重都有所不同,这是由中国当时所处的国内社会经济状况和国际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中国将继续推进人民币的汇率改革。
但是,要强调的是的是中国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只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
我国今后汇率改革的原则主要坚持主动性、渐近性、可控性。
从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到这次汇率制度改革之间,人民币汇率虽然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
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出发,在资本趋于自由流动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只有同浮动汇率相配合,才能真正体现其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从长期来看无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固定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我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日益明显。
特别是在此轮经济过热中,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其中主要运用了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几年前的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和美元的持续走低等原因,使得人民币币值被低估,币值的低估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在开放经济中,存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的矛盾,即三元悖论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我国选择的是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对国际资本流动实施较为严格的控制。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元悖论困境
引言随着资本账户自由化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开始面临三元悖论的挑战。
三元悖论理论认为一国货币当局无法同时实现汇率稳定、金融市场(或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政策独立。
因此,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不断开放,为保持货币政策较高的独立性,中国央行必须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推动金融市场的渐进开放。
19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放松对内直接投资、继而是对外直接投资。
尽管对证券投资涉及的资本流动管制较严格,近年来相关的管制措施开始放松,投资者范围和可跨境交易的金融资产品种在增加。
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Q F I I 制度以便外资能够投资内地证券市场,也建立了Q D I I 制度使国内资金可以对外进行证券投资。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中国政府已经允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允许非居民持有离岸人民币存款,允许居民和非居民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和股票。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曾经严格盯住美元,2005年7月开始放弃这一制度,转向爬行盯住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开始有一定弹性,相对美元开始升值。
2008年8月-2010年5月期间,中国央行暂时性地回归盯住美元制度,但2010年6月起又重新采取了爬行盯住制度。
总体上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在逐渐增加,但较为有限。
本文分析认为,尽管中国金融市场与外部市场特别是与中国香港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的速度远不及此,金融市场加快开放以及汇率弹性不足两者已经限制了中国央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的能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元悖论困境河合正弘 刘利刚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中国近期在汇率体制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文章发现随着资本管制效力的下降,人民币汇率仍然以盯住美元为主,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经受到削弱。
为重新获得货币政策自主性,同时致力于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央行必须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关键词:中国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三元悖论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5)06-013-07一、国际金融中的三元悖论假设获得无通胀、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货币当局尤其是央行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
三元悖论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困境
证券时报/2007年/9月/15日/第B02版主题调查“三元悖论”和货币政策失效江南金融研究所张志标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一克鲁格曼“三难困境”理论指出: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者中,一国政府只能选择其二,必须放弃其中之一,否则政策之间就会发生冲突。
目前央行所面临的政策困境,是这一理论最直接的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选择的都是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种目标,并对资本实行严格的管制。
人民币的缓慢升值,打破了我国原有的政策平衡,损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难困境”困扰央行。
当前,CPI-PPI的联动,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选择投资策略的主线:CPI的上涨,必将引起上游资源价格的联动,物价上涨引起价值重估,资源成为了资金最好的避风港。
我们认为资源类行业,如有色、煤炭、钢铁板块,将会成今后一段时期资金追逐的热点;而一些具有价值洼地优势和资产注入概念的股票也可重点关注。
2007年以来,CPI指数屡创新高,8月最新出炉的增长幅度达6.5%,创10年来新高,这在3个月前是不敢想象的。
由于本次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以猪肉、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引起,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中国是否会进入全面通胀阶段”,也成为老百姓近段时间最为关心的话题。
分析CPI走高的成因,猪价上涨只是导火索,大量外汇占款引起的流动性过剩才是根本因素。
为治理流动性泛滥,央行频频出手,4次加息、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1200亿定向央票、背后还藏有财政部万亿特别国债的利器。
央行虽不断推出各路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通胀形势却愈演越烈:在CPI连创新高的同时,8月份PHI上涨2.6%,较7月份增长0.2个百分点,CPI-PPI 联动效果隐现;股市依然火爆,目前已突破5300点高位;外汇储备、M1继续攀升。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央行的调控措施收效不大。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货币政策无效?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克鲁格曼的“三难困境”理论: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者中,一国政府只能选择其二,必须放弃其中之一,否则政策之间就会发生冲突。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三元悖论”下大国开放经济体的政策选择
财经智库FINANCIAL MINDS 058冯 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三元悖论”下大国开放经济体的政策选择冯 明*内容提要 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讨论不应脱离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主线索,而后者又应放在“大国开放经济体”宏观政策选择的大框架下统筹设计和推进。
作为一个大国开放经济体,中国在“三元悖论”下的政策选择应当确立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优先的大原则,汇率和资本项目管理都应配合这一首要目标。
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会造成人民币汇率缺乏灵活性,违背了上述原则。
特别是在当前主要国家经济周期不同步、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单一钉住美元使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动跟随美元指数变动,无法反映国内外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变化,会产生扭曲,造成资源错配和福利损失。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当朝着市场化和更加灵活的方向推进。
关 键 词 “三元悖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大国开放经济体一、引言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加大,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
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中国人民银行(PBOC )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今后将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保持一篮子汇率基本稳定。
紧接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一步贬值,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较大的震荡。
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努力通过外汇市场干预和加强沟通等手段引导市场预期,但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并未减退,市场对央行的意图或能力尚存在疑虑。
* 冯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路28号中冶大厦12层 100028 电子邮箱:fengfreeman@ 。
作者感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 )程浩博士的讨论及建议。
第1卷第2期2016年3月号,58-76页冯 明与此同时,资本外流也成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棘手问题。
面对人民币贬值的趋势,企业部门开始加快偿还美元负债、减少美元信贷,不少居民也在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发酵下换汇持有美元资产。
从“三元悖论”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从“三元悖论”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西方经济学家在对开放经济的研究中发现,在资本的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的汇率稳定与其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将出现明显的冲突。
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悖论”认为,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是三个不可调和的目标,各国只能实现这三个目标中的两个。
如果把“三元悖论”用到我国,那么“三元悖论”告诉我们:如果把我国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视为我国的内部均衡目标、把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定视为外部均衡目标,一旦我国国际资金流动不稳定情况发生,我国将难以实现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
然而,这个经典的“三元悖论”并不能保证:在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完全开放后国际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以及在浮动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情况下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自主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下面将分别用Mendel-Fleming-Dormbusch模型和存在货币替代的情况来具体说明。
并得出结论: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不能以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自主作为主要依据,在浮动汇率制下,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因此,不能用它来决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一、Mendel-Fleming-Dornbusch模型模型假定:1、在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完全自由流动;2、我国人民币当前的汇率水平可变,人民币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3、我国公众具有理性的预期;4、国内外生产部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滞后,即国内外产品价格变化缓慢;我国货币市场对价格的变动反应迅速,即我国资本市场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较为迅速。
模型表达式:y=h×(s+p+p*)+j×y-f×i+g(1)m=k×y-l×i(2)h×(s+p+p*)-r×y+n×(i-i*)=0(3)其中:y代表国民收入;h代表经常项目差额对我国人民币真实汇率的反应敏感程度;s代表当前汇率(用直接标价法表示);p代表我国商品价格,p*代表国外商品价格(s、p、p*均为对数形式,s+p+p*表示单位国外商品所换取的本国商品数量,即真实汇率的对数式);j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出倾向之差;f代表利率对投资的反应敏感系数;g代表政府支出;m代表我国国内的货币需求量;k代表货币需求量对收入的反应敏感系数;l代表货币需求量对利率的反应敏感系数;r代表我国边际进出口倾向,并假设为正,这在marshell-lerner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可以成立。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际化的人民币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于促进国际贸易、扩大国际金融交易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国际化的动力和过程、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和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出口国,同时也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这使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全球货币体系的变化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亟需调整。
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必然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方面。
在国际贸易领域,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跨境贸易结算和投资结算中。
中国政府推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使用人民币,积极打通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渠道。
在国际金融领域,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地位和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使用。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离岸市场、推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使用,扩大人民币资产在全球的份额。
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虽然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逐渐增加,但与美元和欧元等国际货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渠道不够畅通,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和地位仍然较为有限。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其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趋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金融机构可以发挥作用,拓展人民币国际化渠道;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国际合作的努力,人民币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对策,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国际合作,现状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自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积极进展,包括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等重要里程碑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和使用还不够便利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同时探讨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人民币国际化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加强政府引导、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有助于深入了解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持。
这一研究也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合作战略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可以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战略规划,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向更加平稳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评析人民币国际化优势和弊端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不利方面)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弱化
加大国内经济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性
不利方面
其他影响
1.货币政策独立性
1
三元悖论
2
特里芬两难
3
货币需求难以预计
三元悖论
即一国经济无法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 定性和资本在国际间的完全自由流动性这三种宏观经济 目标,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不可能三者兼得。 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将成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一国 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以及高度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是该国 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那么在三种宏观经 济目标中,维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和资本的完全流动便 成为必然,这也意味着我国某种程度上对货币政策自主 性目标的放弃。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会 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调控能力,从而影响货币 政策的实施效力,增强宏观调控的难度和成本。
六、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的关系
1.界定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由 非国际货币变为国际货币, 在流通方面超出法定流通范 围,跨越国界进入国际市场 ,在国际市场交易中行使国 际货币职能,被其他国家和 地区居民广泛接受和认可并 大量使用,在世界货币体系 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的过程。
资本账户开放是指是一国对 资本账户管制放开的过程, 是取消对跨境资本交易及与 资本交易相关的外汇资金跨 境转移管制的过程,是保证 资本账户项目下可自由汇兑 的政策安排。
评析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和弊端
张来山 孙得芯 赵晓顺 刘中元
4031340321 4031340323 4031340324 4031340325
脉络
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
带来的利与弊
资本项目开放 现实基础和 制约因素
_三元悖论_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
中国经济金融观察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 制度改革浅析
从表 2 可以看出, 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账户 余额在 2001 年以前都保持负值, 表明存在隐性 资本的流出。据估计, 1989 ̄1997 年我国资本外 逃累计余额在 634.4 亿 ̄1915.3 亿美元之间。而 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由于存在人民币 贬值的预期, 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进一步扩大, 其数额在 1997 年和 1998 年分别为 364.74 亿美 元和 386.37 亿美元。到 2002 年净误差与遗漏账 户余额成为正值, 并逐年递增, 并在 2004 年已 达到了 270.45 亿美元。但到 2005 年开始却又回 到了负值, 高达 167.7 亿美元。
刘敏李颖
内容提要: “三元悖论”作为经典的金融理论之一, 反映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
性、资本自由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的矛盾, 为我国 2005 年 7 月 21 日开
始实行的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供
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我国经济中的 “三元”即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汇率制度进行 分
- 155.47
2826.2
- 5.50
1997
- 219.64
3191.2
- 6.88
1998
- 165.76
3239.3
- 5.12
1999
- 148.04
由“三元悖论”探讨我国的外汇占款(一)
由“三元悖论”探讨我国的外汇占款(一)摘要:“三元悖论”理论揭示了开放条件下经济体系内部制度选择之间的矛盾,即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自由流动性三者的不可兼得。
这说明宏观调控当局面临多重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的目标时必须有所取舍,这种取舍需要针对本国的现实状况。
以三元悖论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中国货币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宏观调控方如何通过使用和调整外汇占款这一环节与对策,来实现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改革和优化。
关键词:三元悖论;外汇占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的“三元悖论”理论表明:一个国家在经济金融开放中在固定汇率制下,如果选择资本的自由流动,则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这一政策虽然能很好地保持汇率的稳定,但是货币当局失去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国内总需求以及取得宏观经济稳定的能力。
并且容易受到汇率投机的冲击进而引发货币危机。
如果选择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放弃汇率的稳定。
我国1994年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要改革,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事实上还是在努力维持汇率的稳定;同时,我国一直强调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政策的调整。
可以说,在理论上我国选择了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
对资本流动严格控制。
这样可以避免国际资本市场对国内利率的影响,降低汇率风险。
但在现实中我国的结售汇制度使资本流动呈现单向自由化,即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增长是以人民币等值投放为代价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实施这一政策组合的成本越来越大,外汇储备增长成为本币投放的主要闸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经严重削弱。
也就是说,我国当前事实上被迫实行了汇率稳定和资本单向自由流动(流人)的政策组合。
这一组合造成了基础货币通过外汇占款大量被动投放。
在开放型经济中,外汇市场运行与整个经济运行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一方面,外汇市场的波动能够影响到经济运行状况和趋势;另一方面,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汇市场的波动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和认可,包括贸易结算、储备货币、国际支付、境外投资等多个领域。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现实障碍:
1. 人民币汇率不稳定。
由于人民币汇率和国内经济、外部因素紧密关联,所以未来的波动性较大,这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不确定因素。
2. 外汇管制限制。
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对境内外投资、资本流动等实行了一定的管理和管制,这使得投资者可能不愿意大量持有人民币。
3. 缺乏足够的债券市场。
国际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通常会考虑当地债券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而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债券市场尚不够成熟。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稳定人民币汇率。
政府可以加强市场化改革,放宽汇率管制以及增加国际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更具有市场化。
同时,也可以加强汇率合作和协调。
2. 防范风险,提高投资者信心。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可借助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机制,掌握境外资本流向和优化宏观调控,稳定境内外投资者信心。
3. 加快债券市场发展。
着力完善人民币债券市场,增加市场深度和流动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
4. 推动金融改革与开放。
通过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创新驱动等切实加强各领域的联动和互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合作和交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人民币国际化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也日益凸显。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成为了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国际市场的接受度。
尽管人民币在近年来在一些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市场份额还是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人民币国际结算和清算还不够便利等原因。
如何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之二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也在日益激烈。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人民币的国际化还面临着来自其他国际主要货币的竞争。
如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提高人民币的竞争力,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重要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之三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主导,而国际金融规则也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利益和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如何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进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其更加公平、客观,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关键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就需要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这包括加快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加强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和结算功能等。
要积极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国际机构的使用,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要进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就需要加强对国际金融规则的影响力。
这包括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和决策,推动国际金融规则的变革和完善,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公平和客观。
三元悖论、内外失衡与人民币本外币政策协调
每 一个 开 放经 济体 都 会面 临货 币 政 策 独立 性 、汇率 制 度和 资本 流 动三
大 目标 的取 舍 ,“ i元悖 论” 只是 为这
实行 浮 动 汇率 制 度 ;第 三 种组 合 ( 边 ) 表示 货 币当局实 行资本 自由流动和 固定汇 率制 度 ,在 这种 组 合之 下 ,货 币政 策将 趋 于 无效 ,M— F模 型 就是 对
均 衡 ,当局 必须 运 用经 济政 策进 行 调 整 。2 纪 5 0世 0年 代 ,米 德 在 其 《围
际收 支 》一 书 中对 开放 经济 条件 下 的
并 允许 资本 自 由流 动 ,这 种情 况 下货 币 当局 必须 放 弃 同定 汇率 制 度 ,转 而
能三角 ”的左边 .这也是 中国的选择 。
外部失衡
“
,
内部 流 动性 过 剩 不 断 加 剧
,
。
为 解 决这 种 内部 失 衡
,
行 多 次 采 取 了 紧缩 货 币 的 本 币 政 策
。
但效应并不 显 著
,
而 且 内外 失 衡 有 相 互 加 强 和 愈
一
其实 质是
,
三 元悖论
”
中近 于 固 定 的 汇 率制 度 这
,
外 币政 策 和 本 币 政 策
这一 组 合进 行 的数 理分 析 ,因此 M— F 模型是 “ j元悖论 ”的特例 。 在 现 实经 济 中 ,无论 一 国 的外 汇 储备 总 量 多么 巨大 ,与 规模 庞 大 的 国 际游 资 相 比总 是相 对较 小 的 。如果 允
内外均 衡 问题进 行 了分析 ,提 出 了著 名的 “ 米德 冲突” 。他认 为在 固定 汇率 制 度 下 ,政 府不 能运 用汇率 政 策 ,因
三元悖论
常熟理工学院外汇交易与管理作业姓名:***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经济与金融13学号:*********“三元悖论”理论对我国汇率政策的启示随着人民币下行压力的增大,中国加大了维持人民币强势的力度,通常来说,如果推出像中国这种刺激计划的大力度货币宽松措施,通常会导致本币大幅下跌,但中国正努力推广人民币在海外贸易中的使用,并力图使人民币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货币地位。
如果人民币严重贬值或显露出不稳定性,将加大中国实现这些目标的难度。
但很多人士对中国能否实现所有目标表示质疑。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同时实现固定汇率、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项目开放,也就是所谓的“三元悖论”。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创立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对汇率、利率、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他综合了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米德的政策搭配思想作为其理论基础,研究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问题。
其所得出的结论是: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即改变实际产出水平上是极其有力的;而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则显得无能为力。
这就意味着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从而为三元悖论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元悖论”原则的首次明确提出是由克鲁格曼完成的。
克鲁格曼在其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详细阐明了该原则。
资本的自由流动性意味着资本要素可以在一国内外自由流动,这不仅是已过宏观经济开放程度的表现和标志,也意味着资本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固定汇率的稳定性,在保证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增强人们对前景可预期性的信心。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般均认为它对国家内部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是极其重要的。
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保证了,国家内部经济的均衡发展。
经济在冷热失调时,政府可以充分运用货币、财政政策确保一国内部经济的均衡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对策
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对策作者:郑萱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摘要:当今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对外商品买卖中使用我国货币进行结算、邻国货币的相互交换、融资项目的市场化、人民币海外市场发展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现阶段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仍存在着很多阻碍因素,主要包货币市场结构不健全、货币交易的管控、市场化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障碍。
因此,在接下来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快发展利率的市场化,深化外汇利率方案的变革;增加全球化的互助与融合,承担更多国际货币方面的责任。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改革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一、引言人民币简称CNY,CNY的国际化是指CNY通过商品买卖,跨国的货币交换以及资本的输出等形式流入国外,在多个国家进行流通,起到全球性货币的功能。
CNY一旦变成全球性货币,我国的经济地位将会提升,CNY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货币支撑。
在最近一次的货币危机发生后,我国金融机构加快了CNY国际化的进程,CNY在国家间商品交易通过CNY结算、国家之间货币交换、资本的输入与输出,CNY国外市场的构建等项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本文通过研究当前CNY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CNY国际化期间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
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但经济环境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这给CNY成为国际化的货币引入了风险。
人力、商业用地和其他资源费用的飙升,为公司的运营带来了重重的困难,许多公司破产。
产业布局过程中的矛盾开始出现,很多企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
同时企业与政府还存在着债务危机,而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也出现很多难以确定的问题,导致CNY国际化风险的产生。
(二)当前国内货币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我国货币市场的进展程度与西方经济成熟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成为CNY 国际化的一大难题。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机遇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机遇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和承认。
这对于中国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下面主要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机遇主要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
一、现实机遇主要问题:1. 汇率波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使其受到全球市场供求关系和各国经济的影响,汇率波动风险增加。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动荡时期,人民币可能受到贬值压力,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2. 监管体系与制度不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监管体系和法律制度相对滞后。
这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3. 金融市场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更大的市场波动性和风险。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较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于人民币的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理解和参与度较低,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二、对策研究:1. 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的改革步伐,完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2.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和合作,推进人民币与其他国际货币的利率和汇率的稳定,减少汇率波动性,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汇兑风险。
3. 创新金融产品:开发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增加人民币在全球投资和融资中的吸引力。
4. 加强人民币国际话语权: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方面的地位,增加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认可和接受度。
人民币国际化既面临机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创新金融产品、提高人民币国际话语权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及对策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其通过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规模较大的贸易和投资领域中的使用率,以及促进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实现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仍较薄弱,目前人民币主要是奉行单向的资本管制进行的跨境使用,缺乏真正的自由流通。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参与者和服务供应商相对不足,有限的国际化外围市场活跃度有限。
最后,人民币的国际需求有限,依赖于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及人民币稳健政策的保驾护航。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多项政策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首先,加强人民币稳健政策,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波动的管理。
其次,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外围市场,培育海外人民币市场,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性,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市场改革进程。
最后,加强金融监管合作,规避风险,提升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打造可持续的人民币国际化。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全球领域中的使用,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广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通过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央行互换、本币结算等多种方式,提高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的使用率。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加快经济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不断拓展国际化外围市场,加强金融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我们相信,在中国政府和金融业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币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国际化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国际化的三个理论悖论与实践决策误差李德甫摘要:本文对理论界和决策层主张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充当国际清偿手段或世界货币的普遍认识,提出以下不同看法:1、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难以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2、也难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3、难以建立国际金融市场。
因而,人民币非自由兑换而要实现上述三点,不过是理论上的悖论;4、在实践决策上,也是不当的选择。
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只会加剧全球国际清偿手段供给过剩和5、与我国拥有的巨额美国政府债券发生利益冲突。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结算国际化金融市场清偿手段过剩巨额债权悖论与失策作者简介:李德甫,男,云南大学马列部经济学教授、博士。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家庭电话:0871--5331495 办公室电话:0871--5033756 邮defuli56@理论界和决策层都主张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充当国际清偿手段或世界货币成为普遍认识之时。
本文有以下不同看法,1、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难以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2、也难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3、难以建立国际金融市场。
人民币非自由兑换条件下要实现上述三点,仅仅是理论上的悖论;4、同时在实践决策上,也是不当的选择。
因为,人民币国际化会加剧全球国际清偿手段供给过剩,5、而与我国拥有巨额美国政府债券发生利益冲突。
因而,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首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而在实践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至少在最近几年没有甚么好处。
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人民币国际结算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能够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此,本人在《全国商情》第13期有专文《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提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予以论述,在此仅仅略述其基本观点。
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其前提是实现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为什么?因为,第一,没有货币的自由兑换,人民币对外汇率定价会发生扭曲,难以反映人民币对其他自由外汇的真实汇率。
只有在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随行就市,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才能真实反映人民币对外价值的变动。
否则,会发生汇率扭曲,导致投机性操作所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将引起金融市场动荡不定。
第二,没有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货币兑换因受限制而不愿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支付、结算货币。
因为,人民币要作为国际货币用于计价、支付、结算,仅仅是为了发挥其流通手段,方便双方交易,节省自由外汇的使用是不够的。
人民币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在计价、结算等流通手段功能的后面,还必须具有不同货币的价值转换(即可以兑换成其他货币的功能)、支付手段(即用于清偿国际债权债务的功能)等等功能。
第三,没有货币的自由兑换,其他国家不愿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即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
人民币国际结算的目的,就是使人民币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自由使用、自由兑换、自由转移与自由投资,才能扩大它的运用范围。
而人民币的非自由兑换,只会限制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因此,在学理上,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而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就仅仅是个悖论。
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人民币国际化同理,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能够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吗?也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作为国际化货币,或关键货币或世界货币,它必须具备如下功能:1、可兑换性,即持有者可自由将它兑换成其他货币;2、普遍的可接受性,即它可以作为交易手段为非居民普遍接受,3、普遍的购买力和可偿付性,即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与支付手段,可以购买他国有价值的东西和偿付国际债务;4、充分的流动性,即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和现金流,成为一国国际储备资产,可以在国际之间随时转移。
这四种功能中的首要条件,是货币的自由兑换。
如果这一条件或功能不存在,那么,其他功能也就不存在。
我曾在《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提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中谈到这样的观点:对中国来讲,人民币充当国际支付手段是有各种好处的:第一,可以给外贸企业带来很多方便,每笔交易的成本与利润可以计算,减少了因使用美元等外汇结算遭遇的汇率风险,也减少了用人民币兑换外汇的交易成本;第二,为商业银行扩大了由人民币结算导致的国际结算业务;第三,直接推动人民币市场发展,为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在岸市场和以香港为中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打下基础;第四,可以不必费力去赚取外汇和得到铸币税。
但这些好处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这个基础之上。
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这个基础,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一句毫无疑义的废话。
因此,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而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也就同样是个悖论。
所以,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既是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提,又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建立同理,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能够建立上海国际金融市场吗?一样是不可能的。
国际金融市场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金融资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
金融资产是以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表示的、有一定价值的、并与金融负债相对应的财产所有权、收入索取权的资产,包括货币、外汇、票据、股票、债券、黄金及其他所有权证书,这些资产叫做基础金融资产,因而,相应有资金借贷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黄金市场等等;金融衍生产品则是在基础金融资产之上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包括期货、期权、掉期、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也相应形成它们的市场,即金融衍生品(或衍生工具)市场。
为什么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不能够建立上海国际金融市场呢?概而言之,第一,市场交易的产品对象缺失。
在没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上海国际金融市场交易什么?是交易人民币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它是国内金融市场,而不是国际金融市场。
如果仅仅交易的是外国货币,那么,它就是离岸金融市场。
当然,在人民币自由兑换之前,我们可以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来建立这样的市场。
问题是,没有人民币与各种主要货币的兑换交易,这样的市场是难以持续下去的。
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应该是自由兑换的人民币与其他外币。
所以,没有交易对象的国际金融市场是难以成立的。
第二,市场交易参与者的缺失。
没有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也就不存在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的交易;没有国际金融交易参与者,也就没有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的条件。
第三,价格即汇率怎么决定?是政府定价还是市场定价?如果是政府定价,那么,这种市场仅仅是国内金融市场而不是国际金融市场,它所产生的价格就是国内市场价格而不是国际价格。
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或好处)是:通过市场价格(汇率、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实现购买力和资本的国际转移,实现资源的全球有效配置;为交易者提供避险、保值、投资的场所;为国际社会提供信用资金和流动性,满足国际支付结算的需要和金融资产交易的需要;政府通过这一市场调节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通过这个市场的交易活动,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个人等等参与者都得到方便和好处。
但是,在人民币非自由兑换的条件下,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是不可能的;而且,它也不会有上述功能;在利大于弊时,也没有必要建立这样的市场。
因此,同样在学理上,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而要建立国际市场也同样是个悖论。
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国际清偿手段供给过剩理论的混乱必然导致决策和行动的错误。
决策和行动上的失误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充当国际清偿手段或者世界货币的供给已经过剩,人民币要去扮演这一角色,只会加剧这种过剩;另一方面,当国际清偿手段或者世界货币的供给过剩加剧的条件下,我国拥有的巨额美国政府债券会加速贬值。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在近期五、六年时间可能是得不偿失,除非我国已经作好了政府高效、法律有序、管理有效等等方面的准备。
我们讲充当国际清偿手段或者世界货币的供给已经过剩,人民币要去扮演这一角色,只会加剧这种过剩,这一点,我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与外部冲击》(2006年,经济特区,第4期)已经给予论证。
简单而言,其一,美元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键货币,主要的大宗商品如石油、粮食、铁矿砂等等,用美元计价、支付、清算;国际交易合同绝大部分是用美元来计价、支付、清算;主要的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绝大部分与美元相关。
美元在整个世界交易中约占70%以上。
但是,由于美国的长期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迄今为止,流出美国的美元恐怕在4万多亿,而且,美国经历这次危机,还会不断流出美元;其二,欧元出现,增加了国际清偿手段;世界的其他国家在美元贬值的长期态势下,会用欧元替换持有的部分美元;16个欧元国家之间的交易会减少美元的使用而增加欧元的使用,而欧洲的非欧元区国家与欧元区国家的交易也会增加欧元的使用;总体看,欧元在整个世界交易中约占25%左右;其三,英镑、日元、瑞士法郎以及加拿大元、新西兰元、澳大利亚元这些货币也是自由兑换货币,它们充当国际清偿手段的作用十分有限,这些货币全部加总,在整个世界交易中约占5%左右。
就整个世界而言,国际清偿手段已经过剩。
就目前的形势看,美国拯救经济的手段,在国内巨大的财政赤字下,主要的办法就是加速货币印刷,增加货币发行与扩大信贷,美元对世界的供给还会增加。
那么,在上述情况下,人民币要充当世界货币,走向国际化,它的好处到底是甚么?弊病是甚么?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则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我认为,充当国际清偿手段或者世界货币的供给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人民币要充当世界货币,只会加剧国际清偿手段或者世界货币的供给过剩。
这对我国没有好处,即要遭受损失。
对此,在下一个题目中来论述。
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巨额的美国政府债券的政策冲突我国在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情况是:第一,我国已经拥有数额上超过日本的、约8000多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而且在美国政府的要求下还会增加;第二,我国对美贸易的顺差态势仍然没有改变;第三,人民币利率超过美元利率在二个百分点以上,也超过欧洲和日本的利率水平;第四,我国现在的经济情况好于欧、美、日这三的经济体的运行情况。
后三点会使外国资本流入我国。
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出现顺差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必为顺差,则我国的国际储备还会进一步增加。
巨额的外汇储备总是要去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的。
哪些是适合我国的投资机会?按道理讲,在西方经济周期的底部低点,是我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进行购买投资的最佳时期。
因为这个时间是商品、投资品、原材料、能源、技术等等价位最低的时候,也是购并其他国家公司的时候。
我们有购买力,但是我们没有战略投资能力、管理能力、技术及人才的控制能力和组织与策划能力。
印度的私人企业为什么可以购并欧、美公司,就是他们有上述能力。
我们2008年的对外投资,据说每月亏损可以购买4艘军舰,这就是我们不具备上述能力,而难以进行其他投资的原因。
那么,面对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政府怎么办?只有购买美国的政府债券是唯一可行且可靠的投资途径。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们对美国政府一再要求承诺保证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安全,美国政府也一再保证中国在美国的投资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