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无为而治”视角下的伦理型领导-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无为而治的领导哲学

无为而治的领导哲学

无为而治的领导哲学摘要:<<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并不意味着领导者什么事情都不管,什么事情都不做。

恰恰相反,“无为而治”是一种比较高深的领导哲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合乎规律,顺乎自然;简约务实;无为而治。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领导哲学一、合乎规律,顺乎自然老子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是万物的规律,其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人类应顺乎自然。

领导者不应做违背规律的事。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

老子所说的“道”,在其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他认为“道”既是万物,道统万物。

因此,老子强调人们应该学会认识“道”,学会顺应自然,学会遵循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领导活动也不例外。

老子认为领导者若能遵循其道,顺其自然,则“万物将自宾”。

领导者所做的一切都顺乎自然,顺乎规律,被领导者各得其所,各尽本分,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被领导者丝毫感觉不到有领导的压力,甚至感觉不到领导过程的存在,感觉不到领导者的存在,天下大治而百姓不知,这才是领导的最高境界。

老子又有一句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

也就是说事物本身按照它自身规律自然而然地发生和发展,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强制和干扰。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人类只能遵循客观规律,利用规律来为人类服务,而不能改变规律,创造规律。

同样为领导活动提供了最根本的内在依据,即“法自然”。

因此,无为而治领导思想,即遵循自然规律,引导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轨迹,以一种正确的、自然的“有为”方法去实现“无为”、“无不为”的领导目的的过程,这也是领导活动的最高境界所在。

因此,领导与下属之间、上级领导与下级领导之间、社会各种组织以及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都必然遵循这些规律,只有以“道”的辩证思维进行“有为”的超级领导,以“法自然”的思想引领整个领导过程,才能实现超级领导的“无为”本质,打造领导活动的最高境界。

领导力第十法则: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是最高的领导智慧

领导力第十法则: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是最高的领导智慧

领导力第十法则: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是最高的领导智慧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个神奇的定律:每当天下大乱时,都是道家学派的人出来拯救天下。

为什么?道就是自然,自然是辩证的,天生万物各有所需各有所供,万物各得其所求,万物不知其所由。

只有道,才可包容万物,驾驭万物而不露痕迹。

其他学派的思想,都是道的分支,道是整体,其他学派是部分。

人类不管怎么变,自然不会变,离开了谁,地球还一样转。

每一种思想都与一定的社会实践相联系。

就像我们看一本书,当下很受用,一百年后就可能一文不值。

一种管理思想,现在很好用,十年后就脱离实践了。

那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那就只剩下变了,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断变化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这就是我们的领导力第十法则:无为。

当然,按照阴阳互变原则,我们说到无为,就一定要想到有为,所谓无为而有为。

你说一个领导太勤劳是不是一件好事?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去世后,他治国治民治军一肩挑,凡事亲力亲为,没有培养后备人才,结果“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作为一个领导,你得容忍你的下属和你的差距,并且给他们机会去锻炼、去犯错、去独当一面,什么事情都被你做了,你要求别人的永远是“执行”,那你的下属还要动脑筋吗?还能培养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材吗?相反,如果一个领导太不勤劳,不以身则作,真的无为到什么事情都不做,整天荒废时间,那他怎么做领导?你说一个领导提拔重用很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对不对?也对,也不对。

飞将军李广常年与匈奴作战,声名显赫,实战经验很丰富,那汉武帝为什么不任命他为主帅去与匈奴决战?反而要任命没有实战经验的卫青、霍去病为主帅呢?因为有些事情需要创新思维,经验丰富的人只是执行的经验丰富,不一定思维很创新。

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赵王听信谗言,把善守的老将廉颇换下,换上兵法烂熟于心的却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结果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国大将白起给埋了。

你说一个领导善待下属对不对?也对,也不对。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吴起,可以用嘴巴去吸士兵的毒疮,结果他训练出来的魏国兵卒一时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道家_无为而治_的领导哲学思想探析

道家_无为而治_的领导哲学思想探析
理 论 界 !""#$%
&&
三 ’ 关于直面矛盾 # 促进转化的思想
道家 % 无为而治 & 的领导哲学思想还有一个重 要特点 # 就是直面矛盾 # 促进转化的思想 $ 老子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辩证法思想家 # 他把 % 道 & 的特 性归纳为两条 ( 一条是对立统一 # 相反相成 ) 再一 条是柔弱胜刚强 $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 # 叫做 % 反者 道之动 # 弱者道之用 &$ 在领导原则上 # 老子也特
&#
!""#$% 理 论 界
!哲
学"
! !"# $%#
别强调这种相反相成 ’ 守弱居下的思想 # 强调要从 对立的双方去把握领导的精髓 # 要努力创造条件去 促使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 比如老子有一个思想叫 % 欲取先予 &$ 这里的 % 取 & 是取得 # % 予 & 是给予 # % 取 & 和 % 予 & 是 领导工作中的一对基本的矛盾 $ 一个明智的国君首 先必须考虑对百姓有所给予 # 首先必须给予百姓一 个安定 ’ 宽松的生活环境 # 尽可能满足百姓的基本 物质需求 # 如此 # 百姓才会支持你 ’ 拥护你 ’ 才会 心甘情愿地交纳地租和赋税 # 并且在一旦需要的时 候为保卫国家而去打仗 ’ 拼命 $ 否则的话 # 你不但 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 而且说不定哪一天百姓 就把你赶下台去了 $ 欲取先予 # 这就是领导哲学的 辩证法 $ 老子还有一个思想叫% 居上谦下&$ 这 里 的 % 上 & 是指领导者 # % 下 & 指被领导者 # % 上 & 和 % 下& 也是领导工作的一对基本矛盾$ 老子认为# 领导者和统治者虽然居于上级的领导地位 # 但是却 必须谦虚地 ’ 谦和地对待下属 # 对待被领导者 # 绝 对不能高高在上 # 自大自傲 $ 这是因为 % 贵以贱为 本 # 高以下为基 &# 在下者正是在上者的基础和根 本 $ 老子常用百川归海来比喻这个基本道理 # 江海 之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的总汇 # 就是因为它善于处 在低下的地位 $ 因此 # 一个领导者只有礼贤下士 # 虚怀若谷 # 下属才会觉得其人格受到了尊重 # 才会 觉得你可亲可近 # 才肯心甘情愿地为你努力工作 $ 所以老子说 ( % 善用人者为之下 &# 善于用人的领 导者常常自觉地把自己放到低下的地位 # 放到与下 属平等的地位 $ 这也是一条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领导 哲学辩证法 $ 以上所述 # 便是道家 % 无为而治 & 领导哲学思 想的主要内容 # 它对现代社会领导与治理也有着积 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 $ 首先 # 道家所倡导的道 德规律 ’ 顺应自然的原则 # 实际上应该是人类各项 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领导者在内 "的永恒原则 # 现代 领导者也不能例外 $ 其次 # 老子的名言 % 治大国者 若烹小鲜 &# 现在已经在西方政治界和工商管理界 中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运用 $ 另外 # 老子所总结出 来的一条条领导哲学辩证法 # 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 领导科学思想的理论宝库 $ 道家领导哲学思想作为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正和儒家 思想 ’ 法家思想 ’ 兵家思想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一起 成为当代领导理论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 $ !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一、什么是企业伦理型领导企业伦理型领导是指在企业中具有高尚道德信念和优良道德品质,能够以道德和价值为导向来引领组织成员和员工的一种领导风格和行为方式。

伦理型领导重视道德价值观的传递和践行,旨在建立一个正直、负责任、互相尊重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

二、企业伦理型领导的核心价值1. 道德操守:企业伦理型领导注重道德操守,坚守道德底线,恪守诚信原则,始终保持良好的商业道德。

他们不以私利为先,而是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还注重社会责任和员工福利。

2. 价值引领:企业伦理型领导以价值观为导向,秉持正义、公平、诚信、尊重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自身行为和言论引导组织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他们注重用正确的道德标准评判行为,鼓励员工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人文关怀:企业伦理型领导注重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平衡。

他们倾听员工的声音,尊重员工的个人权益,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与福利待遇,并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和谐的工作环境。

4. 持续创新:企业伦理型领导鼓励和支持员工进行持续创新和改进,积极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注重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盈利和发展空间。

三、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1. 增强企业形象和声誉:企业伦理型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的行为,树立了一个道德和诚信为本的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誉,建立起一种正直、可信赖的企业品牌。

2. 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伦理型领导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员工愿意为企业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智慧。

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会更加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3.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伦理型领导以道德和价值观为引导,推动组织成员形成一种共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企业伦理型领导指的是在企业经营中注重道德和伦理价值的领导方式。

当代社会变革迅速、竞争激烈,这使得企业伦理成为重要的议题。

一个企业伦理型领导者能够在商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并且对组织和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

企业伦理型领导能够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利润和市场份额,而是要考虑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伦理型领导者有能力建立一个公平和透明的组织文化,以利益平衡的方式经营,关注公司的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的利润。

这种价值观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和信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从而带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企业伦理型领导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一个伦理型领导者尊重员工的权利和利益,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并且提供公正的薪酬和福利制度。

这种关心员工的态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且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当员工感到被尊重和重视时,他们将更加努力地工作,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伦理型领导能够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

伦理型领导者通过自身的行为树立了正确的榜样,鼓励员工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

伦理型领导者注重诚信、透明和公正,在处理业务和员工问题时始终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从而塑造了一个诚信和正直的企业文化。

一个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组织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并且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企业伦理型领导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企业伦理型领导者将道德和伦理价值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不仅注重自身的利益,还考虑公司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一个伦理型领导者能够通过责任和行动,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这种社会责任意识将带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职责,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能够推动企业取得可持续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同时为整个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从老子的无为而治看领导艺术

从老子的无为而治看领导艺术
的 。从 本 质 上讲 ,这 是 “ 为 ” 无 不 为 ” 无 与“ 的有 机 统 一 。天
然 ’”如 果 用 现代 管 理 思想 和领 导 科 学 来 解 读 ,这 段 话 可 。
以 这 样 理 解 :最 好 的 领 导 者 ,是 能 够 创 造 环 境 ,提 供 帮 助 并 不 须 行 使 权 力 的 人 ;第 二 类 领 导 者 是 让 下 属 亲 近 并 赞 誉 的 人 ;第 三 类 领 导 者 是 让 下 属 畏 惧 的 人 ;最 差 的 领 导 者 是
意 义上 我 们 可 以说 ,《 子 》 一 部 领 导 思 想 经 典 。本 文 从 老 是
老 子 的 无 为 而 治 入 手 , 阐 发 了 老 子 对 领 导 艺 术 的 经 典 论 述
老 子 的 无 为 而 治 不 仅 表 达 了一 种 政 治 理 想 ,而且 还 表
及 其 现 实 应 用 :善 于 放 权 ; 无 为 并 不 是 不 作 为 ;把 握
地 万 物 的 生 成 与 存 在 ,皆 是道 “ 为 而 无 不 为 ” 结 果 。老 无 的 子 正 是 从 这 一 思 想 出发 ,认 为 治 国 安 民 ,要 反 对 “ 为 而 有
治” ,而 主 张 “ 为 而 治 ” 无 。在 他 看 来 , “ 无 为 , 则 无 不 为
让 下 属 牵 着 鼻 子 推 动 工 作 的 人 。领 导 人 不 能 建 立 信 任 ,下 属 才 有 不 信 任 感 ,最 好 的 领 导 人 不 在 言 多 ,不 在令 多 ,事
治 ” 圣人 无 为 故无 败 ,无 执 故 无 失 ” ,“ ,圣 人 “ 为 而 无 不 无
为 ,取 天 下 常 以 无 事 ;及 其 有 事 ,不 足 以 取 天 下 ” 老 子 。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伦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企业伦理型领导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作用和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企业伦理型领导旨在通过遵循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塑造出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的领导者,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促进企业发展伦理型领导的首要价值在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伦理型领导以道德和价值为指导,能够带领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在这样的领导下,员工将更加认同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愿意为之努力工作,并可以更好地协作和配合。

伦理型领导注重员工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关怀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更加和谐、稳定和高效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生产力。

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企业伦理型领导具有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价值。

伦理型领导者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他们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重视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

在他们的领导下,企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公益慈善和公共利益,努力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伦理型领导者往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实践,引导员工和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增进社会的整体福祉。

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伦理型领导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伦理型领导者注重道德和品德修养,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获得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尊重。

在他们的领导下,企业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支持,还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的倾斜。

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将为企业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机。

四、培养优秀领导者企业伦理型领导还具有培养优秀领导者的价值。

伦理型领导者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影响下属,塑造出一批有道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领导者。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伦理型领导是指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领导人。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员工的道德水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

企业的声誉是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伦理型领导秉承诚信、守信、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始终坚持正直、诚实的行为,不仅能赢得员工和客户的信任和支持,而且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如此一来,企业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伦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在全球化竞争中,各种伦理风险和道德挑战时有发生。

伦理型领导不仅要在经营决策中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还要坚守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坚决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受到各方信任和支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伦理型领导关注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发展。

通过积极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伦理型领导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引领其他企业与员工践行伦理价值观,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

当代企业伦理型领导的价值分析伦理型领导是当代企业管理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人们对企业伦理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而伦理型领导作为企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伦理型领导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更着眼于社会责任和道德价值,致力于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伦理型领导的概念、特征和对企业的价值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当代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伦理型领导的概念及特征伦理型领导是指在管理组织和员工时,注重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员工,重视社会责任的一种领导方式。

伦理型领导不仅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还要求员工在工作中遵循道德原则,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伦理型领导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榜样:伦理型领导要成为员工的榜样,自己首先要恪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 关爱员工:伦理型领导注重员工的人文关怀,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 社会责任:伦理型领导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还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4. 公平公正:伦理型领导重视公平和公正,不偏袒个人,对待员工公平合理,维护员工的权益和利益。

二、伦理型领导的价值作用伦理型领导对企业的价值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从企业内部到外部,从经济利益到社会效益都具有积极影响。

1. 塑造良好企业文化伦理型领导强调道德和价值观,注重员工的人文关怀,能够塑造出积极向上、和谐共存的企业文化。

员工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激发员工潜能伦理型领导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创造力,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员工得到认可和关怀的也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增强企业的社会声誉伦理型领导注重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论“无为而治”的伦理观在当今社会管理中的价值

论“无为而治”的伦理观在当今社会管理中的价值

论“无为而治”的伦理观在当今社会管理中的价值摘要:“无为而治”就是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清静为天下正”的管理理念,为公众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遵守“谦下不争”的自律规范,不与民争利;注重“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式,让民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关键词:道德经社会管理伦理道家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无为而治”,它体现了道家求真保全、清静自然的伦理思想。

一般认为,“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不作任何的事情,而是指不妄为,是一种遵循“自然之道”的作为。

老子认为只有自然无为出于自然本性的道德才是上德,实际上在这里是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有为”的功利性。

社会管理的主要特性就是公益性或非功利性。

由此看来,“无为而治”对于当今的社会管理创新仍然有借鉴的价值。

1 社会管理者要树立“清静为天下正”的管理理念“清静为天下正”是老子“无为而治”治国理念的具体展开。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写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燥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1] 这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清平冷静才是适应社会的正理。

“清静为天下正”理念对管理的理想状态的描述就是“其政闷闷”。

老子充分肯定了“其政闷闷”的思想:“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管理者若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

老子认为,人性喜爱清静,其政闷闷是无为政治的特征,其政察察是有为政治的特征。

政治宽厚可使民风淳朴,而政治苛严则导致民心涣散。

闷闷之政的实施在历史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等。

新加坡学者薄智跃以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经验为例指出,他们面对社会管理问题时采取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管,该由政府管理的问题就由政府来管理,管理采取的方式就是立法。

第二种是不管,不该由政府管理的问题政府就不管。

第三种是在有些问题上政府既管理又不管理,尤其在涉及一些社会比较敏感的问题而政府又不便管理的情况下,他们采取一种间接管理的方式,即通过社会组织去管理。

领导者的“无为而治”

领导者的“无为而治”
无为作为一种高深的思想艺术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与融汇贯通方可灵活运用的它本身就是领导者能力的体现历史上有成就者千千万他们的能力表现各不相同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能以绝对的标准去评判其方法与能力的高低但是不管怎样有效地实践是其落脚点
而 1 厶, 1 : : i , 领 导没有 过硬的知识储备 ,是难 以驾驭千变万化的实 际情况 的 ,所以 作为领导者 ,自身 的能力 是很 重要 的。为此 ,要加强理论 知识 的学习 , 涉猎多个领域 的知识 ,对领导工作领域 的知识应加强。 比如 “ 无为 ”思 想 ,应该深刻领悟 ,并且有效践行。辩证 的看待 “ 无 为”思想并改造利 用 ,在观念上革故鼎新 ,在能力上进行拔高 ,灵活应变。 ( 二)权 力收放合理 ,张弛有度 个好 的领导者绝不是集各种权力 于一身 ,也非事必躬 亲,关 键在 于领导 , 宏 观把握 ,合理的收权与放权 。要敢于跳出历史枷锁 ,汲 取各 种理论之精华 ,融为一体并指导实践 , 对 于那些可以放手让下属操 作的 工作要大胆放权 ,让员工充分 发挥主观 能动性 ,授权之后 不多加 干涉 , 这不仅是对员工 的信任 ,也是给于其证 明和提升 自己的机会 。领 导者对 权力的把握是其领导力 的重要体现 , 合理 收放权力 ,才能有充 足的时间 专注于大政方针 的制定上 ,从宏观上引导工作 的良性发展 。不要事 事包 揽 ,在实践过程 中实现 角色 的转 变 ,在 战略上 夺取制 高点 ,事少 而功 多 ,知人善任,抓大放小 ,决策民主 , 群策群力 ,无形之 中激发下 属的 积极性。为无为而 无不 为,方 可大 有作 为 ,这是新 时期 领导 者所必 需
吕宇静
摘 要 :“ 无为” 是老子 《 道德经》 中非常重要 的思想,“ 无为 而无 不为” 是其 思想主 旨,这不是 一种消极 的主 张 ,而是老予 思想的 结 晶。“ 无为 ”对现代 的领 导者有很大的借鉴意 义,以 “ 无 为” 作 为方法和手段 ,而达到 “ 无不为” 的 目 的 。巧妙地 实现 现代意 义上的 “ 无为而治” ,提 高领导艺术与领导力 ,值得探讨 。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领导者的启示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领导者的启示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领导者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领导者的角色定位以及无为而治对于领导者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是指在治理社会时,领导者应该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做无谓之事,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领导者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以无为的态度引导事物的发展。

无为而治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以智慧和灵活的方式引导事物的发展,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领导者的角色定位在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中,领导者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领导者应该摒弃权力的傲慢和自我,以谦逊的态度去引导他人。

庄子提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的观点,即领导者应该超越个人私利,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以真诚的态度去带领团队,而不是通过权力和强制手段来控制他人。

领导者应该成为团队的引导者和榜样,以智慧和智慧的方式去引导团队的发展。

三、无为而治对于领导者的启示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领导者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庄子认为,领导者应该放下自我,不要自负和傲慢,以谦逊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其次,领导者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

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领导者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去引导事物的发展,而不是过度干预。

再次,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以真诚的态度去带领团队。

庄子认为,领导者应该成为团队的引导者和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

最后,领导者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

庄子认为,领导者应该超越个人私利,追求公共利益,以整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综上所述,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启示。

领导者应该摒弃权力的傲慢和自我,以谦逊的态度去引导他人;领导者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以无为的态度去引导事物的发展;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以真诚的态度去带领团队;领导者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超越个人私利。

浅谈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

浅谈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论文浅谈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学生:钟海滨学号:10051040118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2010.1指导教师:杨晓宇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二O一二年十二月摘要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是一种领导艺术,对现代领导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主张,也不是完全的不作为,而是一种方法和手段,他要求领导者要依照企业发展的规律,放手让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做自己的事,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

“无为而治”与现代意义上的领导科学有融通之处,领导者可以通过尊重并顺应客观规律等途径将“无为而治”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领导极致。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领导艺术1 前言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层次,也是领导的最高境界,更是一项不可思议的经营法则[1]。

无为而治的实质是大有为而小无为、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而长远有为的一种企业管理与经营的策略。

下面本文就为你介绍“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特点以及方法和应用。

2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2.1 “无为”即“自然”[2]“无为”在老子看来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并不是说“自然”在“道”之上,而是说“道”的本性是“自然”的。

没有任何外界的或超自然的力量的干涉。

这种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运行,不去干涉外在事物,也不受外在事物干涉的行为就是“无为”。

无为就是顺应万物本性,不人为地强制和干涉。

2.2 “无为”不等于“不为”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无为中实现有为。

“无为而治”并不排斥任何管制行为,而是要把握好组织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在遵循自然、顺应万物本性的原则下,因势利导,促进事物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从宏观上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2.3 “无为”达到“无不为”[3]无不为是无为而治的最终目标,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伦理型领导

伦理型领导

伦理型领导
伦理型领导是指具有某些伦理特质的领导者,在组织中设置伦理规范和愿景,通过双向沟通和示范使其内化于员工,进而影响员工的伦理行为和组织决策,以有效达成组织的目标。

相比独裁主义而言,伦理型领导更加强调利他主义的必要性。

伦理型领导认为每位员工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并为其提供训练、指导和发展机会。

伦理型领导是建立在成熟的伦理价值理念和对于组织伦理价值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组织领导者以一定的管理实现过程,综合控制各类影响因素,在不断推进伦理型组织建立的同时对业已建立的组织进行持续管理实践的过程,具体包括建立期望、反馈指导、奖励支持、行为示范、风气塑造等多个环节。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与领导智慧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与领导智慧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与领导智慧作为一位资深学者,我对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与领导智慧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无为而治的内涵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而治并非指无所作为,而是指在治理中能够做到不强求、不执着,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这种治理方式强调顺应自然,不与自然力量相抗争,而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方式来处理事务。

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即在不显露自我主张的情况下,通过柔性的方式引导和影响他人,达到治理的目的。

二、无为而治的实践意义无为而治的实践意义在于培养领导者的智慧和包容心态。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往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压力,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和人际关系。

如果领导者能够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就能够减少冲突和摩擦,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无为而治的实践还要求领导者具备深厚的智慧。

智慧是指领导者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理解能力,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抓住事物的关键,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无为而治的智慧需要领导者具备宽广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能够超越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考虑,以长远的目光来审视问题。

三、无为而治的实践方法无为而治的实践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守静、守柔、守空、守无。

首先,守静。

领导者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

只有在静心的状态下,才能够思考问题、分析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其次,守柔。

领导者需要以柔性的方式处理事务,不以强硬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柔性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减少冲突和矛盾,实现共赢的结果。

再次,守空。

领导者需要保持一颗空灵的心态,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只有拥有一颗空灵的心,才能够超越个人的欲望和私利,为整个团队和组织谋求最大的利益。

最后,守无。

领导者需要放下自我,不追求权力和地位的扩张,而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引导和影响他人。

守无的领导者能够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榜样来影响他人,实现最佳的治理效果。

伦理型领导研究综述

伦理型领导研究综述

通过三鹿三聚氰胺、双汇瘦肉精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不重视道德,可以让企业一夜崩塌。

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无论在领导者进行决策,还是与下属互动过程中都要注意伦理、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企业组织首先必须塑造自身伦理观,切实地让每位成员感知并认同其伦理主张,进而逐步与多方利益相关者进行行动匹配,实现利益共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平衡。

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领导者必然要被赋予新的定义,伦理型领导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伦理型领导的概念界定enderle(1987)最早提出伦理型领导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一种思维方式,旨在明确描述管理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并对决策过程所参照的伦理原则加以规范。

heifetz(1994)通过对许多著名领导人的观察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从领导者与下属互动这一定义出发,指出了伦理型领导就是帮助下属在飞速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应对变化,处理价值冲突,激励下属勇于面对棘手问题,为下属提供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

trevino等人(2000,2003)对不同行业的经理人员进行结构化访谈指出,伦理型领导包含以下两方面含义:一是合乎伦理的个人,即具备诚信等个体特征, 并执行合乎伦理的决策;二是合乎伦理的管理者,即采取影响组织道德观与行为的策略。

northouse经过研究认为(northouse,2001),伦理型领导就是具备以下特征和行为的领导:伦理型领导者是诚实、正直、公正的;伦理型领导者愿意倾听下属的意见,肯定下属的信念和价值观;伦理型领导者为他人服务,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有利于他人的方式行事。

kanungo (2001)指出,伦理型领导者存在关心他人的动机,他们的行动无一例外地由“为了他人的利益”理念指引。

伦理型领导的最大动机是利他,而不是利己。

aikman(2003)对医疗卫生组织的领导者和员工进行访谈发现,这些领导者均强调伦理价值观是伦理型领导的基本元素,这些伦理价值观具体包含尊重、公平、诚实;并且,员工与领导者定义伦理领导的方式基本相同,特别强调价值作为伦理型领导的一部分,这些价值观包括公正、诚实、可信赖。

剖析“无为而治”视角下的伦理型领导

剖析“无为而治”视角下的伦理型领导

剖析“无为而治”视角下的伦理型领导作者:刘畅张静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8期【摘要】从上世纪初期开始,西方学者从多个研究领域对领导相关理论进行了大量深刻的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组织的道德问题不断突显,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与挑战,国内外学者也将研究倾向于伦理型领导研究。

通过梳理“无为而治”思想的深刻内涵并联系于伦理型领导理论,可以从领导者角度出发,增强其理论修养,提高领导艺术。

【关键词】无为而治;西方领导理论;伦理型领导从20世纪初期开始,西方国家已经针对当时出现的问题,开始对相关的领导理论进行了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存在大量的道德滑坡现象,对当时的国家治理产生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与挑战,伦理型领导研究开始初露头角。

通过对“无为而治”思想进行研究,并联系于西方的伦理型领导理论,可以达到二者相互借鉴、为领导艺术的提升提供支持之举。

一、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一)“无为而治”的由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到“无为而治”这一理念,而老子在这一时期所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在周王朝的衰败之际,正处乱世。

为了恢复社会秩序,不同学派的代表均提出了自己的救世主张。

基于此背景之下,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希望以此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希望国家可以休养生息,实现其提出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二)“无为而治”的内涵“道家提倡重视自然的法则以及宇宙万物的内在力量,因此,道派生出来的不仅仅是教条和行为的规范,同时也具有哲学和方法论上的意义”(耿云峰,2010)。

对于“无为而治”,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道家所提出的“无为而治”并非字面上的“无所作为”。

准确的地说,“无为而治”的内涵应该是“无为而无不为”。

与现代的管理理论相联系来说,所谓的“无为”只是组织领导者为达到组织目标而使用的某种手段,其目的在于达到“无不为”的理想管理状态。

庄子的无为而治观与领导力发展

庄子的无为而治观与领导力发展

庄子的无为而治观与领导力发展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的无为而治观对于领导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庄子的无为而治观的内涵、与领导力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无为而治观来发展领导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庄子的无为而治观是他对于社会治理的一种理念,主张通过放弃个人的私利和欲望,追求心境的宁静与自然的流动,以达到社会和谐与平衡。

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做强制性的干预和过度的控制,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最佳的结果。

庄子认为,事物会自然而然地发展演化,人们应该顺势而为,不要过度干预,以免破坏自然的平衡。

领导力是管理和指导他人的能力,涉及到组织、激励、决策等方面。

庄子的无为而治观与领导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庄子的无为而治观强调放下个人的私利和欲望,关注整体的利益和和谐。

这与领导力中的“利他主义”相契合,领导者应该以整体利益为重,关注团队成员的发展和福祉。

其次,庄子的无为而治观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做过度的干预。

领导者也应该学会倾听和观察,顺应环境和团队的变化,灵活调整决策和管理方式。

最后,庄子的无为而治观注重心境的宁静与自然的流动,这与领导者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能力密切相关。

领导者应该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如何运用庄子的无为而治观来发展领导力呢?首先,领导者应该放下个人的私利和欲望,以整体利益为重。

他们应该关注团队成员的发展和福祉,激励团队成员共同追求目标。

其次,领导者应该学会倾听和观察,顺应环境和团队的变化。

他们应该灵活调整决策和管理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需求。

最后,领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能力。

他们应该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同时也能够给团队带来稳定和信心。

总结来说,庄子的无为而治观对于领导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领导者应该放下个人的私利和欲望,关注整体的利益和和谐;学会倾听和观察,顺应环境和团队的变化;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能力。

领导者应该“无为而治”

领导者应该“无为而治”

我一直认为:让自己无用,团队有用,是领导者最重要的战略部署;让自己无能,团队有能,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所在;让自己无为,团队有为,是领导者在企业最大的作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高学历的硕士、博士做不了老板,而那些学历比较低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成为老板的却很多,我经过总结,发现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第一,学历高的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他一下子就把工作找到了,也一下子就把自己变成了员工;反之,学历低的人不好找到工作,或者即使找到了,也不满意,没办法,只好自己创业,一不小心就成了老板。

第二,学历高的人往往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学历好、能力强,足够给别人当老师了,没有必要再学习了。

他们没有想过怎么去成长,怎么去精进,以至于知识越来越陈旧,企业也越做越校而很多学历低、能力差的人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我的学历比较低,要想把企业做好做强做大,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力。

于是,他们持续成长,反复精进,不断提升,让自己的智慧、阅历、能量不断得到提高,结果反倒陪伴企业成长,让自己的企业日益壮大。

可见学历是静态的,学习力才是动态的;学历只是一次性的,学习力才是持续性的。

第三,学历高的人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什么事情都能搞定,于是喜欢找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干活,遇到事情都喜欢自己解决,持续下去,只会导致团队成员缺乏创造力和自我的运营能力,团队对他的依赖越来越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试想,这样的团队怎么后续成长、怎么基业常青、怎么高速增长呢?而那些学历低,能力差的人呢,因为是被逼创业,自觉能力不强,管理知识也不丰富,因此一开始就告诉自己:“我没有多大的能力,所以必须找有能力的人帮我。

”所以,招人的时候,他总是招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这样团队的后续发展能力就能强,企业也会越来越好。

即使当下属遇到困难、挫折和挑战,来找他解决的时候,“老板,请问这个事情怎么办呀?”“怎么办,你问我,我问谁呀?我告诉你,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都不懂。

你们来之前不是告诉过我吗,这个你很厉害,那个你很专业,这个你没有问题,那个是你的长项,今天怎么跟我讲这一堆的问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无为而治”视角下的伦理型领导
从20世纪初期开始,西方国家已经针对当时出现的问题,开始对相关的领导理论进行了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存在大量的道德滑坡现象,对当时的国家治理产生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与挑战,伦理型领导研究开始初露头角。

通过对“无为而治”思想进行研究,并联系于西方的伦理型领导理论,可以达到二者相互借鉴、为领导艺术的提升提供支持之举。

一、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
(一)“无为而治”的由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到“无为而治”这一理念,而老子在这一时期所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在周王朝的衰败之际,正处乱世。

为了恢复社会秩序,不同学派的代表均提出了自己的救世主张。

基于此背景之下,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希望以此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希望国家可以休养生息,实现其提出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二)“无为而治”的内涵
“道家提倡重视自然的法则以及宇宙万物的内在力量,因此,道派生出来的不仅仅是教条和行为的规范,同时也具有哲学和方法论上的意义”(耿云峰,2010)。

对于“无为而治”,相
关的文献研究表明,道家所提出的“无为而治”并非字面上的“无所作为”。

准确的地说,“无为而治”的内涵应该是“无为而无不为”。

与现代的管理理论相联系来说,所谓的“无为”只是组织领导者为达到组织目标而使用的某种手段,其目的在于达到“无不为”的理想管理状态。

具体来说,“从中国古代统治阶层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意味着统治者在实施统治时不应过于高压,而应当注重保持自然的固有特性;同时对于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来说,‘无为而治’则是意味着在去除不恰当的高压政治的条件下,自然和人类社会能够达到最佳的和谐与繁荣状态”(林炳淦,2011)。

二、伦理型领导的概况
(一)伦理型领导的概念
早期的西方学者从哲学的层面来研究伦理型领导,即领导者应该怎么做、怎样的领导者才是有道德的。

具体的伦理型领导这一概念是由Enderle(1987)最早提出,他将其界定为一种思维过程和方式,旨在明确伦理原则在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并对领导决策所参照的伦理原则加以规范,包括个人层面的领导和组织层面的领导两个方面。

在一些文献中,有学者认为伦理型领导应该是“指帮助下属应对各种变化;帮助下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处理价值冲突,激励下属勇于面对困难;并为下属提供一个值得信任的工作环境”(Heifetz,1994)。

Meda(2005)认为,伦理型领导
是组织的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一个连续不断的道德对话过程,在双方的沟通对话过程中,领导者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引导下属去做出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Meda,2005)。

而Brown(2005)从社会学习角度,认为伦理领导是通过自身行为与人际互动,领导者向员工表明什么是规范的、恰当的行为,并通过双向沟通、强制等方式,使其遵照执行。

在本文中伦理型领导的概念将借鉴Brown(2005)的定义。

(二)伦理型领导的影响
1.对组织认同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对组织认同的理解,即“组织中的成员在归属感、忠诚度和一致性等方面流露出来的对组织的情感,是个体将自己与组织视为一体的自我认定。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不仅觉得自己对组织有契约型的责任感,同时也存在非契约型的归属感,由此会产生组织公民行为”(Riketta,2005)。

伦理型领导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会考虑到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需求,领导者会让组织成员从多方面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让成员找到归属感。

在基于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时,伦理型领导者能够对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不仅能够带领组织成员实现共同的价值观,并且可以能够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态度。

一般来说,伦理型领导之下的组织成员会有更加优异的表现,基于“付出――回报”的基础之上,组织成员会觉得他们为组织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会对组织产生更高的
认同感,他们会表现出对组织的忠诚并且愿意为组织的成长努力。

2.对心理安全的影响
心理安全是一种团队成员所共享的信念,这种信念使得团队对人际风险感到安全(Edmondson,1999),心理安全被认为是一种对信心的感知,它使得组织成员不会觉得自己在组织中处于一种尴尬、排斥或者认为自己会被惩罚的一种内在的感知。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中的“个体的寻租行为、社会破坏行为以及其他可能降低员工间信任的行为不会被容忍”(Walumbwa& Schaubroeck,2009),而组织成员在人际风险中会感觉更加舒适,因为他们相信当冒风险导致不利结果时,他们的领导不会采用不公平的惩罚(Dasborough& Ashkanasy, 2002;Weierter,1997)。

三、“无为而治”与伦理领导的相关性
西方学者认为伦理型领导者有两个特质:首先,伦理型领导者是一个道德的个体;其次,伦理型领导者对道德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即道德代表。

在道德基础之上,伦理型领导者通过各种手段激发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伦理行为。

具体来说,伦理型领导者必须具有高尚和正直的品格,以正确的道德观念来指导他们进行决策,约束自身行为。

此外,伦理型领导者要将伦理意识贯穿于其行为和决策的全过程,因此需要其具备健全的伦理意识。

伦理型领导者通常重视自身的行为与修养,具有利他意识,他们往往
从人的角度出发,从集体利益出发而不是领导者的自我利益,通过自身的行为来达到影响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国内的学者对“无为而治”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结为四种理解。

1、“无为事任,无所施为”,这种“无为”是人同于自然、个体通过“坐忘”进入无死无生之域,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修养境界;
2、“谋之于未兆,为之于未始”,理解为领导者应该具有防患于未然这种无为思想,积极主动的预防问题的发生;
3、“因物之性,因人之情”,即反对领导者凭个人私意和嗜欲行事,应该做到遵循、顺从事物的本性,不从私利和个人嗜欲出发,顺应下属的需求;
4、“自为,自任,尽能”,对于伦理型领导者,可以表现为在组织中的授权以及适当的放权,让组织成员“无为”并不是简单的字面上的不作为,是“顺其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无为而治”并不是领导者在组织中采取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态度,而是要求管理者要遵循客观规律、因势利导。

“无为”并不是字面上的什么都不做,而是带有“不妄为”的意思,“无为”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无所作为,而是领导者不去妄为。

结合伦理型领导理论与“无为而治”这一思想,作为伦理型的领导者,首先在小事上应该有所不为,而在大事上应做到有所为。

领导者在组织的运作过程中所面对的决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关系组织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二是在组织中一些琐碎
的日常事务决定。

这时候,作为组织领导者,不可能做到事事都有为,而是做到适当的授权,这样一来,在分担自我任务的同时也给予了组织成员一定程度的锻炼与参与感。

其次,作为伦理型的领导者,要做到“顺自然而为”,而不是“逆自然而妄为”。

在组织中,领导者首先要做到不违背客观规律,在道德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不凭自己的喜好办事,顾及组织的长远利益。

再次,伦理型领导者在用人方面也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简单来说,授权就是一个很好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例子,作为一名领导者在为下属提供更多的机遇或是更大的平台时,也要鼓励下属学会承担更大的责任。

于此同时,领导者要保护下属免受外界的干扰,积极引导下属的工作,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创造条件,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结语
伦理型领导者通常在组织中扮演着道德楷模和或是到的代
表的角色,在组织中的日常工作过程中,领导者所表现出来的伦理行为会对下属产生正面的影响,下属会接受或是有意识、无意识模仿领导者的道德行为。

同样,领导者若是表现出非伦理行为,也可能会对下属产生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是负面的。

领导者对组织成员的奖惩基于一个伦理(非伦理)的层次上,会影响成员是否以伦理(非伦理)行为去行事。

从激励理论的角度来看,当组织成员符合伦理的行为被重视或是受到奖赏,而非伦理的行为受到惩罚时,他们会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些与道家的“无为
而治”不谋而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