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常常感到孤独寂寞。
2. 自卑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和缺乏家庭的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自信,
产生自卑感。
3. 心理障碍:长期的家庭缺失和孤独感容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抑郁、焦虑和自
闭等心理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策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家庭关爱: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爱,鼓励父母多与孩子沟通,提供温暖
和支持。
2. 社区支持: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的关怀和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3. 心理教育: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增强自信与自尊。
4. 同伴支持:鼓励农村留守儿童与同龄人多进行交流和合作,增加彼此的支持和帮助。
5. 兴趣培养: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兴趣爱好,参与体育、音乐、绘画等活动,提
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6. 心理疏导:培训专业的心理教师和社工人员,向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7. 学校支持:学校要充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的开展和心理辅导师的配备。
通过以上的解决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
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
也需加强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
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1. 引言1.1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与父母同住的儿童。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数千万留守儿童,他们普遍分布在农村地区,面临着生活和心理上的诸多困扰。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支持,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和自闭情绪。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导,留守儿童在学业和性格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令人担忧,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才能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和关爱的环境。
1.2 心理问题的严重性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期留在农村或乡镇,无法与父母同住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严重性不容忽视。
长期与父母分离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孤独、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依恋。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严重性日益凸显,亟需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必须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疏导策略,提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3 疏导策略的必要性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时间独自在家或与其他亲戚生活,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孤独、焦虑、自卑、情感不稳定等。
这些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因为心理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学习和行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制定有效的疏导策略对于留守儿童是至关重要的。
疏导策略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实施方案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措施。
2. 目标人群与目标2.1 目标人群本方案针对的受众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范围为6-14岁。
2.2 目标- 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 预防和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 提高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3. 具体措施3.1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了解其心理需求,为后续心理疏导提供依据。
3.2 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家长亲子沟通技巧,增强家长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3.3 心理疏导课程设置在学校设置心理疏导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授留守儿童心理调适技巧。
3.4 心理咨询与服务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援助。
3.5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3.6 关爱互助小组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互助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
3.7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和推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4. 实施与评估4.1 实施步骤- 调查分析: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制定心理疏导方案。
- 培训与宣传:开展家长、教师培训,提高其心理健康关注和引导能力。
- 落实措施:在学校、家庭、社会层面全面推进心理疏导工作。
- 监测评估:定期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调整心理疏导方案。
4.2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质、社交能力等。
5. 总结与展望本方案旨在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专业的心理疏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现象,这些儿童通常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老家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料。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更加健康成长。
本文将讨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团队我们需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和团队。
这些机构可以由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联合组建,专门负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还需要招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和心理咨询师,他们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建立这样的机构和团队,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们需要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情绪管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培养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我们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和挑战。
三、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和辅导除了课堂教育之外,我们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和辅导,例如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的文艺表演、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沙龙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吸引留守儿童的参与,增加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还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在家庭成员的照料下长大,因此家庭的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他们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关爱。
我们还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让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找工作,而他们的子女则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而留在家乡由祖辈、亲戚或邻居照顾生活的儿童。
这种家庭形式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孤独、焦虑、自卑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参考。
1.1 孤独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缺乏关爱和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感到无助和失落,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因为家长不在身边,他们缺乏保护和照顾,容易受到外界的欺凌和伤害,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3 情感交流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缺乏家庭温暖和亲子关系的培养,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1.4 学业压力问题独自在家的留守儿童通常需要自己独自完成学习任务和家务劳动,这使得他们的学业压力较大。
长期的学业压力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
2.1 家庭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家庭关爱。
家庭是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最重要环境,父母需要回家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亲子关系,减轻孩子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2.2 心理咨询与支持需要建立心理咨询与支持机制,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
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困难。
2.3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留守儿童正确看待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学校也应该配备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
2.4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团体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提供资金援助和社会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打拼,而这其中不乏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长期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 心理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长期处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状态,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情感失调与父母长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情感失调,甚至对家庭缺乏归属感。
当父母长期离家不归时,孩子们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3. 心理压抑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没有人能及时倾听、给予支持和安慰,这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抑。
在长期没有得到消解的情况下,这种心理压抑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 父母回家让父母回到农村来陪伴孩子,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孤独感和情感失调问题。
确保孩子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情,帮助孩子促进情感的稳定和成长。
2. 安排亲近人的陪伴为孩子安排亲近的人陪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亲近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叔叔阿姨、堂兄姐等。
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人,能够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关怀。
3. 心理辅导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疏导情绪。
心理辅导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行开导和引导,从而缓解其心理问题。
此外,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随时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4. 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
在农村小学有效开展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策略
在农村小学有效开展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策略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在农村小学有效开展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策略。
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每位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档案还有助于监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介入处理。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评、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的观察等方式来完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档案,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农村小学中,可以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针对性强、容易理解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情绪管理、人际沟通、自我认知、心理疏导等内容,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态度和适应能力,解决他们在心理上的困扰和问题。
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留守儿童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升心理素养和心理抵抗力。
定期组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知识测试和心理辅导活动,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倾诉和教育的机会。
三、建立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是保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学校可以组建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包括班主任、心理老师、社工、家长代表等,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向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排解情绪、缓解压力,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随着中国农村的发展,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许多农村小学的孩子无法与父母一同生活,长期以来处于留守状态。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关爱,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农村小学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关爱之家农村小学可以建立关爱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温馨的环境和关怀。
可以设立心理导师或心理咨询师,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农村小学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家庭教育,减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农村小学可以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情绪管理、压力释放、人际关系处理等。
通过这些课程,留守儿童可以学会有效地处理心理问题,增强心理抵抗力。
三、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农村小学可以组织一些富有情感和趣味性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游戏、心理互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通过参与和体验来认识内心世界,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四、提供心理支持农村小学需要提供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的渠道,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寻求帮助。
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可以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倾诉心声,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五、加强教师培训农村小学应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专业水平。
只有教师对留守儿童有足够的了解和关心,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六、建立家校合作农村小学需要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加强家庭教育工作。
教师可以定期向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农村小学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满足,享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父母关爱和照顾,心理健康易受到影响。
为了帮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困扰,他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1. 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友善的学习环境,提供舒适的学习场所、温暖的寄宿条件,并组建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让他们可以彼此支持和理解。
2.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应对留守儿童采取关心、照顾和关注的态度,主动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团队合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3. 提供心理辅导:设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增加亲子沟通机会:鼓励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联系,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增加亲子沟通的机会,帮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5. 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文艺表演、运动竞赛、手工制作等,让留守儿童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6. 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教导留守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教授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让他们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7.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为留守儿童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提供相关的职业发展咨询和培训。
8. 加强社会支持网络:联系社区、家庭和社会资源,建立以农村小学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关注。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健康成长,并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需要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务工等原因离家远行,将孩子寄养在农村老家,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陪伴的儿童。
由于缺少家长的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保障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
留守儿童往往渴望关爱和陪伴,但在与陌生人接触时可能抵触心理很强。
教师和社工人员可以通过亲近、关心、耐心等方式来与留守儿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
只有在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中,留守儿童才能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困惑和压力。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地方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师。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入社工人员、心理专家等外来的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情绪管理技巧的培训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与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等方面有关。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讨论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形式,让留守儿童学会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等社交技巧,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
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
由于缺乏家长的陪伴和引导,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发展可能受到限制。
学校可以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如音乐、舞蹈、体育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学校可以与社区、家长等合作,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兴趣班的机会,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加强家校合作,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校可以安排家访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机会,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
因此,为了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加强爱心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照顾,心理上存在安全感缺失、孤独寂寞等问题。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在感情上给予关爱和关注,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二、合理安排时间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活动时间往往缺乏规律性,不利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故需要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游戏、娱乐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三、开设疏导课程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在家独自度过大部分时间,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设疏导课程,让留守儿童有机会与他人交流,通过倾诉沟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精神生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满足感。
针对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精神指导的问题,需要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注重扩大留守儿童的视野,提高其审美水准,鼓励他们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等。
五、搭建情感交流平台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缺失的环境中,容易缺乏情感交流渠道。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需要建立情感交流平台,让留守儿童与外界建立长期互动,在心理上增加交流的乐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加强爱心关怀、合理安排时间、开设疏导课程、丰富精神生活、搭建情感交流平台等方式为主要策略。
只有在多方面综合施策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务工、离异、出走等原因无法陪伴儿童成长而被迫留在家乡的儿童。
由于父母的长期分离,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自卑等。
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心理教育的策略:1.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心理教育的关键是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
学校、政府和社区可以共同努力,提供心理支持并组建志愿者团队,与留守儿童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
这将帮助他们感到支持和关爱,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2.提供社交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交流。
学校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和社交机会,使这些儿童能够与其他孩子一起参与,建立友谊。
同时,政府和社区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交支持。
4.进行儿童心理教育宣传:政府和社区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渠道,向公众传递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信息。
这样一来,大众将更加关注这些儿童的需求,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5.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政府和社区可以组织家长培训,提供育儿知识和技巧,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和教育留守儿童。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鼓励父母尽可能减少长时间的分离,回乡经营小企业或转岗到当地工作。
6.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通过教学和班会等形式,提供情感支持、自我认知、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训。
总之,留守儿童面临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提供社交支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开展宣传和儿童心理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政策保障,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留守儿童是指一个或双亲在农村务工,将子女留在家乡,由亲属或他人照料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独处、情感缺失、心理压力等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疏导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孩子与父母分离的情感缺失。
由于亲子分离,孩子无法享受到与父母共同成长的乐趣,缺乏爱与关怀,容易导致孤独感、情感压抑等问题。
第二,独处的孤独感。
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乡村,周围没有其他同龄人,缺乏交流和互动,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社交焦虑。
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
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会遇到困难,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自卑等问题。
第四,心理压力的积累。
留守儿童往往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责任,长时间的孤独和困难使得他们承受了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疏导策略。
建立亲子沟通渠道。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信件、视频聊天等方式与孩子建立联系,并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校和社区也可以提供定期的交流活动,促进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第二,重视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定期组织关爱活动,给予留守儿童关怀和爱,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健康的情感关系。
提供心理咨询与支持。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
第四,加强教育培养。
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传递爱与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当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问题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疏导策略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工作等原因而长时间独自留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如情感孤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学业压力等。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疏导策略。
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
在父母外出工作期间,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亲属要给予留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照顾,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
亲属和家人之间可以建立密切的亲密关系,不仅能满足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需求,还能减轻他们的情感压力。
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
留守儿童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因为他们无法得到父母的亲自帮助和指导。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如优秀的教师、辅导员等人员,以及学习资料和学习环境等。
通过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学业压力,提高学习成绩。
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
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社会应该设立心理疏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阅读、写作、绘画等方式,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鼓励留守儿童参与社会活动。
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社会交往和参与机会,容易开小差、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中。
学校和社会应该鼓励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如体育比赛、社区服务、艺术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可以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增加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疏导。
通过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关注情感需求和鼓励社会参与,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问题,健康成长。
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守的儿童。
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中,缺乏家庭教育的熏陶和指导。
首先需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工作,帮助父母和监护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引导他们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关爱和指导。
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只有家庭环境良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才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工等。
他们可以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他们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情绪管理技巧、自我调节能力等。
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方式,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抵抗力。
四、开展心理活动和游戏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活动和游戏,是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可以组织一些心理情感教育活动,比如情感表达训练、群体沟通训练、情绪管理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情感表达和情绪调控的技巧,增强社交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五、建立心理支持网络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少父母陪伴的状态中,需要建立心理支持网络,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可以邀请一些心理专家、社工人员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或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焦虑、自卑、情绪不稳定等。
由于父母长期的外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交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和焦虑感,导致自卑和情绪不稳定。
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学校支持:学校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助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3.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社区还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关怀。
4. 父母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培训机制,教育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他们的孩子。
提供与父母沟通和关爱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5. 心理咨询: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师可以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都应该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需求与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需求与教育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选择了外出务工,留下了孩子在家乡。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面临着诸多心理需求和教育问题。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1. 父母情感关怀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情感关怀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长期缺乏家庭温暖,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2. 自尊需求留守儿童常常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受到排斥和歧视,缺少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
这种负面的情感体验容易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
3. 教育资源需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增加他们面对未来竞争的压力。
4. 情感交流需求留守儿童在性格成长与心理发育的过程中,缺乏亲子交流和朋辈交往的机会,容易导致孤僻、自闭,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心理调适需求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的原因,缺乏适当的心理调适方式,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情绪焦虑、心理恐惧等。
二、留守儿童教育策略1.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学校应当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孩子们调整情绪,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组织心理辅导课程,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加强师生沟通学校教师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和鼓励。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3.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可以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4. 推动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当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介绍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并提供家长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教育意识。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父母/监护人
学校教育
1.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实施帮扶制度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个别辅导3. 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需求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学校
社会支持
1. 政府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2. 动员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提供物质与精神帮助3. 村级组织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搭建服务平台4. 推进城乡服务保障体系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人际交往能力
与人交往能力不足,社交圈狭窄
普遍现象,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普通儿童
二、教育对策
对策方向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家庭教育
1. 父母或监护人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式教育2.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成长变化3. 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描述比 Nhomakorabea/情况孤独感
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导致情感缺失
普遍现象,约43.8%的留守儿童与其监护人情感交流少
自卑感
因家庭状况、父母不在身边等原因产生自卑心理
普遍存在,影响性格发展
心理压力
担心家庭经济、学习压力等
较高,影响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其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方面。
据中国妇联统计,我国现有留守少儿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儿童就有4390万。
这个庞大的儿童群体,因其所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心理上也表现出较独特的一面。
因此,准确剖析这些孩子的特殊心理现象,科学疏导,是实现中国妇联提出的“靠近你,温暖我”目标的关键。
1.留守儿童的不幸福的童年留守儿童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委屈情绪在涌动,敏感、孤独、自卑,占据了他们的童年生活。
歌谣如是描述留守儿童生活:“留守儿童真凄凉,平日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务,夜里梦中唤爹娘。
”案例:韩笑笑,祁连山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长期在新疆务工,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和家人团聚。
孩子被寄居在叔叔家。
由于长久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产生自我封闭、自卑、缺乏爱心等心理疾病。
她总是沉默寡言,显得很孤独。
分析这个孩子心理现象的发生,根源就是平日里缺乏父母之爱。
而且这种心理问题是相互关联,相互循环的。
20世纪世界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
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
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
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疏导策略:(1)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实施心理健康疏导。
心理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疗法等实施心理干预或疏导,让孩子的孤独、抱怨等心理疾患得到宣泄。
(2)实施爱心工程――老师倾注爱心,班级创造温馨的“家”的气氛,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感受“家”的温暖,让“爱”重归孤独的心灵。
(3)班级里成立爱心小组,每个小组吸纳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参加。
爱心小组全体成员一起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所有活动,展开小组竞赛,充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2.留守儿童的“节日恐惧症”“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的心理现象。
然而,过节对留守儿童而言,是一场心理考量。
他们期待节日的来临,期待在节日里获得和同伴一样的快乐,但是,父母的缺位,使得这种快乐变成酸楚与近在咫尺的神往。
案例:小芸,祁连山山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
该生在习作《我的中秋节》中写道:“我盼望中秋节的到来,因为,节日可以带给我快乐;但是,我又害怕中秋节的到来,中秋的月儿圆了,可是,我们家的小院里只有我和妹妹,还有那只温柔的老猫。
”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都患有节日恐惧症,他们向往节日,但是,又因为父母的缺位而对节日产生复杂的感情。
疏导策略:(1)学校、班级组织集体节日庆祝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节日带来的快乐。
陶行知先生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2)邀请留守儿童到同学家过节,让留守儿童同其他孩子一道,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与欢乐。
(3)学校为留守儿童举办专门的节日文娱活动和聚会,使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得他们从心底里升起对集体的依恋与热爱,更好的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3.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缺位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缺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溺爱或者冷漠等因素,造成留守儿童任性、懒散、偏执、对抗等心理。
案例:小江,祁连山山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江的爸爸妈妈在他三岁时就去新疆打工,在他的印象中,爸爸妈妈好像只回过一次家。
在小江的心中,爸爸妈妈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可望不可即。
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缺乏有效监管,孩子学习状态很不稳定,常常逃学,作业拖拉。
有时,爷爷出于对孩子的溺爱,还在老师面前说谎话,以掩饰孩子逃学、拖拉作业的情形。
疏导策略:(1)通过“家长学校”向全体家长――特别是向爷爷奶奶型的家长,讲述正确的教育方法,让他们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辅导留守儿童课外作业,真正承担起临时监护人的职责。
(2)学校利用“留守儿童之家”设施,建立让留守儿童和远方家长定期联系制度。
学校让任课老师、班主任,定期联系孩子家长,孩子定期给家长打电话、聊天,使学校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真正“天涯咫尺”,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父母之爱就是在身边。
(3)建立留守儿童表现电子档案,把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记录在档,定期传递给孩子的远方亲人。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点滴进步牵动着远方父母的心,也让孩子父母远在千里,同样能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
4.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留守儿童向往与亲人团聚的幸福,但心理上又对幸福产生一种莫名的抗拒――甚至产生敌视态度。
案例:雅婷,祁连山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
孩子父母常年在外面务工,她和小弟弟早晨与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注:学校没有寄居条件)下午在大伯家就餐一顿,然后和弟弟回自己家里休息。
雅婷的家庭作业从来没有完成过,老师批评,她一声不吭,只是不停地流眼泪。
孩子难得有笑脸,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对班级事务没有自己的明确态度,做值日总是敷衍,班里同学意见很大。
但她的态度就是沉默,有时,甚至和班里孩子动手打架。
雅婷短暂有笑脸的日子,是爸爸妈妈回来短住的日子。
爸爸妈妈妈妈走了,一切照旧。
疏导策略:(1)教师时刻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变化,像妈妈一样关怀留守儿童,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老师倾诉,老师成为孩子心理上的倾诉对象。
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愿望、志向的逻辑,及其与真正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相互联系。
决不能不去考虑孩子想去做那些不允许做、被禁止做的事。
”(2)在留守儿童中开展《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活动,让留守儿童的心与远方亲人相通,让亲人的爱时时刻刻伴随在孩子们身边,保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3)班里开设“真话信箱”,让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教师经过认真的梳理,逐一谈话疏导,消除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障碍。
(4)开展理想教育,更能激起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让理想成为留守儿童学习进步的强大动力。
苏霍林姆斯基对在孩子中间开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时这样论述道:“你们要珍惜少年心灵中我们共产主义的神圣的东西……共产主义教育的集中点、核心,就在于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生活在我们神圣的东西,我们的理想世界之中,要珍惜它们,信仰它们,理解并感受到自己与它们有关――这是非常重要的啊!”5.留守儿童学习水平普遍偏低留守儿童在孤寂的环境中,对自己的学业水平有一定的期望值,但是《全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报告》表明,留守儿童在“获取更多的知识”方面,其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
因此,留守儿童受心理暗示的影响,自觉把自己划分为学习中的另类。
案例:小伟,祁连山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
母亲病逝,父亲出外打工长年不回家。
别的留守儿童有隔代亲人监护,小伟的监护人就是老师。
孩子不逃学,但几乎“五保户”似的生活,养成了什么也无所谓的习惯,作业不完成,成绩特差。
由于孩子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不逃学(因为没处可逃),但也不上进。
疏导策略:(1)班级里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不断进步。
(2)学校开展“留守儿童之星”评比活动,让留守儿童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不仅仅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同样,学校和社会也在关注自己的进步。
因为,《全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报告》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对班级学校的认同能力高于非留守儿童。
6.留守儿童星期天的教育“空白”星期天是孩子们自由的日子,但是,在全社会呼吁“把星期天还给孩子们”的呼声中,留守儿童的星期天又是怎么度过的呢?案例:旺旺,祁连山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
父母有一技之长,一直在外务工,收入不菲。
旺旺在校外由奶奶监护。
每到星期天,旺旺总要乘坐公交车去城里玩一玩,在城里下馆子,进网吧,星期天过得昏天黑地。
在外务工的父母还给孩子购买了不少“学习用品”,用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缺失。
游戏机、学习机、点读机购买了一大堆,家长以为这些都是孩子学习上的必需。
事实上,这些东西在贪玩的孩子手中就是十足的游戏玩具。
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并且在课堂上老走神。
疏导策略(1)学校应该把留守儿童的星期天管起来,在星期天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留给孩子们涉足“禁区”的机会。
专家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对文体活动的参与率高于非留守儿童。
文体活动的开展,是填补留守儿童星期天教育“空白”的有效手段。
(2)组织学生在星期天开展一些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走进孤儿院(养老院)等,让留守儿童体会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激起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成立星期天学习小组,让留守儿童度过踏实而充满友情的星期天。
留守儿童对集体的认同感很强,有集体的真情与气氛,留守儿童乐意在这个集体里生活学习。
社会转型期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近年,国家正在农民工务工期间孩子就读等方面进行着政策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是,这样的努力并不能使得这个特殊群体消失。
因此,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现象需要适时疏导,使得这个群体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而活泼的心灵。
(作者单位:甘肃民乐县洪水镇红石湾小学)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