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房子》中的鲍妮法西娅形象分析
无垠荒漠中的幽幽绿光——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人物群像分析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2 — 2 1
1 群像 塑造的类型
在 《 绿房子》中 ,略萨主要 塑造 了三种类型 的
人 物 群 像 :时代 悲 剧 的体 现 者 、受压 迫 的女性 、剑 与十字 架 的统治 者 。
而 这些 让 人 眼花 缭 乱 的 写 作 手法 ,不 过 是 作 者
借结构之手展现实之血 肉。略萨说过 :“《 绿房子》
就 是 从 这 些 回忆 中产生 的 。在 这 部小 说 中 ,我 企 图
通过妓 院的建立在皮乌拉人 的生活 中和想象 中所引
起 的混 乱 , 以及 一群 冒 险家 在 亚 马逊 河 流 域 的所作
作 者简 介 :易思 ( 1 9 9 一 ) ,女 ,湖北武汉人 ,重庆 师范 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比较 诗学 。
63
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1 2 卷
1 . 1 时代悲 剧 的体 现 者
讽刺么?当安塞尔莫说 :“ 睡吧 ,我就是你的枕头 ,
托 妮 达 ,我要 为 你 护 枕 达 旦 ”n 时 ,青春 的少 女 就 将走 向死 亡 的殿堂 ,而绿 房子 也将毁 灭 。
中图分 类号 :1 3 / 7 . 0 6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2 — 6 1 3 8 ( 2 0 1 4 ) 0 3 — 0 0 6 3 — 0 8
D O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6 1 3 8 . 2 0 1 4 . 0 3 . 0 1 3
了其底层人民遭受的欺压 、凌辱 、苦难和不幸。 《 绿房 子》多是 以其华丽 的叙 事手法被读者称
后殖民视野下的《绿房子》
后殖民视野下的《绿房子》作者:王莉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7期摘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绿房子》通过五个故事,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秘鲁社会四十年的被殖民与反殖民的历史。
略萨辛辣地讽刺西方殖民者的种族压迫政策和经济掠夺;赞美了土著女性的善良,并对她们的痛苦遭遇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以客观的视角,展示了殖民与反殖民之间既对抗又融合的复杂关系。
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解读作品所包含的后殖民意蕴。
关键词:略萨小说《绿房子》后殖民拉丁美洲有很长一段被西方殖民统治的历史。
随着政治上殖民程度的加深,西方文明作为政治的附属品,也日益沉潜到拉美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中,种类繁多的文化产品被介绍到拉美。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略萨的文学创作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吸收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时,他自觉反思了西方文明的各种弊病,并站在后殖民的立场上,谴责了西方对秘鲁的经济掠夺、文化压迫,以及对生活在秘鲁的土著人的种族歧视。
《绿房子》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展示了秘鲁山区、沿海地区、森林地带人们的生活。
在西方文明到来之后,秘鲁受到了野蛮的掠夺和残酷的“基督教化”。
在这部作品中,略萨结合了他的西方经验和本土情感,思考了有关种族、女性以及文明和野蛮的对抗与融合。
一、种族与民族身份的建构与消解“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如黄种、黑种、白种等。
种族观念首先假设人类可以被区分为不变的自然种类,这些种类通过血缘和身体特征得以识别;其次还隐含着这样的观点:人类的个体性格、思想和能力,以及智性和道德行为等,可以被关联于种族始源;而反过来,有关某群体种族始源的知识也能为其行为提供某种解释和说明。
a小说《绿房子》中包含了五个故事,分别是:鲍妮法西亚的故事、安塞尔莫的故事、伏屋的故事、胡姆的故事、皮乌拉市四个二流子的故事。
其中鲍妮法西亚和胡姆的故事涉及种族身份,而伏屋的故事涉及民族身份。
马-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马-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马-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1936 ),当代秘鲁作家,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
绿房子读后感
绿房子读后感简介《绿房子》是乌拉圭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所著的一部小说,该书于1966年首次出版。
这本小说以它独特的叙述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成为拉丁美洲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读后感将从角色塑造、主题探索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来谈谈对《绿房子》的读后感受。
角色塑造《绿房子》中的角色塑造是作者的一个亮点。
每个角色都非常饱满、立体,他们是那么真实而又引人入胜,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主人公卡曼伊塔的形象特别让人印象深刻。
她在整个故事中展现出强大的意志力和勇气,在面对各种挫折时始终保持内心的坚定。
其他角色如母亲多琳和其他村民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独到的见解,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主题探索《绿房子》探索了许多主题,其中最显著的是对自由和压迫的探索。
小说以乌拉圭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为背景,揭示了人类对自由的渴望和个人权利受到束缚的现实。
作者通过描述各个角色的经历和思想,展现了他们在自由和压迫之间的挣扎和矛盾。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对社会体制和阶级观念的批判。
小说中的人物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相互影响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故事情节《绿房子》的故事情节非常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故事以女主人公卡曼伊塔长达40年的生活为线索展开,跨越了从1920年代到1960年代的历史时期。
故事从卡曼伊塔和她家族的背景开始,展示了她们在一个乌拉圭小镇上的生活。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逐渐深入,揭示了革命的爆发、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
故事情节的展开十分紧凑,一波三折的剧情让人不禁产生无穷的想象力,对小说情节的体验也很丰富。
总结《绿房子》是一部在文学界中广受赞誉的作品。
它通过鲜活的角色塑造、深刻的主题探索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自由和压迫的沉思。
读完《绿房子》,我不禁思考了人类追求自由和尊严的意义,以及社会中的不公和压迫。
这本小说将永远被铭记于我的心灵深处。
《绿房子》与叙事时间的解放
收稿日期:2003-12-19 作者简介:梁丽英(1975—),女,河北石家庄人,苏州科技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绿房子》与叙事时间的解放梁丽英(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摘 要:《绿房子》是结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最好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它一反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把多条故事线索切割成多个“情节小块”打乱顺序穿插起来,使叙事时间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关键词:叙事时间;立体时间;共时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04)06-075-03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秘鲁-西班牙现当代著名作家,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创作“立体”小说而蜚声世界文坛,并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小说最主要的代表作家。
《绿房子》(1966)是继其成名作《城市与狗》(1962)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发表次年即获得当时世界上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委内瑞拉“罗慕洛・加耶戈斯国际文学奖”,智利文学评论家路易斯・哈斯则称这部小说是拉丁美洲文学中最完美的几部小说之一。
《绿房子》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秘鲁北部长达40年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共讲述了五个故事:鲍妮法西娅与利杜马警长的爱情故事;伏屋与阿基里诺回忆中伏屋的匪盗故事;安塞尔莫与绿房子的故事;土著部落对军队、政客及中间人的反掠夺、反奴役斗争;包括利杜马在内的四个二流子与绿房子和妓女塞尔瓦蒂卡的故事。
不过,这五个故事并非按传统小说中的线性时间叙事,而是各自在内部切割成多个情节小块,然后再在外部与其他故事的各情节小块打乱顺序相互穿插,顺叙、倒叙、预叙与插叙错综叙事,加速与减速穿插进行,时而多次渲染同一事件,时而对某些事件一笔带过,形成了“立体”性的叙事时间。
本文一方面从顺序、速度和频率三个方面解析《绿房子》独特的“立体”性叙事时间,另一方面从略萨小说所浸染的拉美本土文化和欧美外来文化中进一步探求这种“立体”性叙事时间的文化意义,以期更为深入地了解包括略萨小说在内的拉美现当代小说奇特的艺术魅力。
莎士比亚女性形象分析
鲍西亚的形象分析:剧中性格纯朴、富有才华和正义感的鲍西亚则是莎士比亚塑造的一个理想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
她年轻、貌美、智慧超人,芳名远播,面对纷沓而来的求婚者,她把人的品行作为考虑的第一条件,而并不看重门第财富。
她遵从父亲遗训,设置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供求婚者挑选,结果攫取金匣的摩洛哥王子得了一张骷髅画,拿了银匣的法国阿尔贡亲五看到的是傻瓜画像,只有聪明、坦诚的巴萨尼奥选中了朴实无华的铅匣,得到了藏在里面的鲍西亚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的倩影。
鲍西亚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则毫不犹豫地投入这个贫穷的青年人的怀抱。
这一婚姻标准实际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挑战,体现了鲍西亚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
在法庭上,当凶恶的夏洛克挥舞着借据逼迫法庭镣害安东尼奥的性命时,所有的男人都束手无策,只有智慧的鲍西亚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看出了契约的漏洞,重新对契约进行法律的解释,制止了满心报复的夏洛克的凶残行为,这又为鲍西亚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的聪慧形象增添了明丽的一笔。
麦克白夫人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是一个奶汁里都流着毒液的“罪恶的女人”,她舍得把自己喂奶的婴儿,当婴儿对她微笑的时候,她把奶头从婴儿娇嫩的嘴里拔出来,把他摔的脑浆迸裂。
在麦克白的周围,她象踢马刺一样,刺激着、挑唆着麦克白性格中的恶,影响着麦克白,腐蚀着麦克白。
残暴是她的形象,她所犯的罪象梦靥一样压在她的心上,以致得了梦游症,疯癫而死。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所描绘的麦克白夫人是一个阴险毒辣的、没有人性的恶女人。
为了追逐权利,她唆使丈夫麦克白进行谋杀国王等一系列罪恶活动,因而被人们称为莎剧中“最恶的女人”。
麦克白夫人的恶女人形象是现实的反映;她具有多重性格。
文中也论及了其必然灭亡的、可耻的下场苔丝德梦娜《奥瑟罗》中苔丝德梦娜是一个美丽纯洁的女性,笔墨的赞美写不尽她的好处,她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私自嫁给了强壮的摩尔人,但是却受到了他无端的嫉妒。
读《绿屋的安妮》有感550字
读《绿屋的安妮》有感550字
读《绿屋的安妮》有感550字
今天,我读完了《绿屋的安妮》这本书。
书中那个聪明、倔强、又总是冒冒失失的女孩子安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个孤儿,阴差阳错的被马修兄妹俩领养了去,她以真诚天真的性格感动了兄妹俩。
于是,在绿屋这个地方留下了许多出人意料,却又啼笑皆非的事情。
我喜欢安妮,她总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她在孤儿院这个苦闷的地方,靠着美好的想象坚持了生活。
在被马修伯伯接去的路上,她好奇的打量着通往绿屋的林荫道,那美丽的花儿使她深深陶醉,并把这里取名为“花朵隧道”。
在经过巴利家的池塘时,
她灵感又来了,“闪亮的湖水”又成了池塘新的代名词。
单从这里看,就知道安妮是多么的爱想象,使得我们都会被感染。
当然,马修伯伯的妹妹玛利亚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了她。
她注重友情,渴望朋友,碰巧又遇上了值得珍惜一生的朋友——黛安娜。
也许,你会觉得她的一生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又好运连连。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马修兄妹俩一开始想要个男孩,而不知怎样领养到了安妮,她苦苦哀求才留了下来。
她因为相貌和琳达夫人吵了起来,被关在小屋里。
她给黛安娜喝果汁,却因为马虎,拿成了酒,被黛安娜母亲命令不许和黛安娜来往,后来以自己的聪明智慧打动了那位夫人。
她热爱学习,并取得了去大学深造的机会,却为了陪伴孤身一人的玛利亚而留下做老师…··这样的一切一切,都源于安妮倔强又不服输的精神。
使我为
之感动。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让我读到了这么有意义的书,更让我认识到这么可爱的女孩——安妮·雪利。
《绿房子》中的女人们
Women in the Green House
作者: 张金玲
作者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出版物刊名: 甘肃高师学报
页码: 31-33页
主题词: 《绿房子》 际遇 忧郁色彩 小说 女性形象 喜剧 人物 社会 历史 普通人
摘要:鲍尼法西娅、拉丽达、安东妮娅和琼加四个女人是《绿房子》中女性形象的代表,尽管她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和际遇,但永远都无法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有主见的拉丽达、温顺的安东妮娅、逆来顺受的鲍妮法西娅,还是精明的琼加,她们只是一些永远无法违抗社会历史和地理条件的普通人.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生活对于她们来说无法选择也无法抗拒,虽然她们也曾努力,但结果永远不是喜剧,这种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使得略萨的这部小说在新颖的结构、繁复的社会、众多的人物和线索之外,带上了淡淡的忧郁色彩.。
《绿屋的安妮》读书笔记
《绿屋的安妮》读书笔记《绿屋的安妮》读书笔记1露西·蒙哥马利《绿屋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
这部加拿大儿童文学名著自一九零八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达几千万册,并在加、美、英、法、德等国相继被搬上银幕或拍成电视剧,风靡欧美。
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由于本书的世界性影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各国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探访安妮的足迹。
故事就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爱德华岛王子岛。
小说中的阿冯利村是这座岛上的一个小村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蒙哥马利的笔触描绘出了岛上安详和谐的田园生活与壮丽的海洋景观,也清晰地反映出此地偏僻落后,人们生计窘迫。
在那里,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转高,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儿安妮。
这对兄妹发现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
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儿,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
安妮,这个似乎脱离实际的孩子,所受到的待遇并不是很好,甚至是糟糕。
但是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都有新的期盼,新的惊喜。
她不怕盼望落空,因为她已经从盼望中享受了一半的喜悦。
她生活在用想象力创造的美丽世界中,看见五月花,她觉得自己身在天堂,看见了去年枯萎的花朵的灵魂。
安妮给绿山墙每个自己看到的东西起名字,她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然而她知恩图报,当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她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绿山墙的安妮》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
作者的语言清新自然,笔触生动幽默,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绿屋的安妮读后感
绿屋的安妮读后感《绿屋的安妮》是一部由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创作的经典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孤儿女孩安妮在一个小镇上的成长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温暖、感人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不禁感慨万千,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读后感。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安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个聪明、活泼、乐观的女孩,即使在孤苦无依的环境中,她也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安妮的坚强和乐观让我深受感染,她的故事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生活的挑战。
其次,小说中的描写和情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小镇上的风景和人物,让我仿佛置身于安妮的世界中。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捧腹大笑,也让人感到心痛不已。
我在阅读过程中时而笑,时而泪流满面,深深地为安妮的遭遇和成长经历所感动。
另外,小说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深思。
安妮在小说中不断地追求美好,不断地努力奋斗,她的坚持和勇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安妮一样,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勇敢前行。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读完《绿屋的安妮》让我受益匪浅。
安妮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牢记安妮的故事,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部小说不仅给了我愉悦的阅读体验,更让我从中汲取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我相信,这部小说也会继续影响着更多的读者,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和力量。
《绿屋的安妮》读后感(2篇)
《绿屋的安妮》读后感两根“红萝卜”辫子,忽上忽下的睫毛下藏着两颗光彩夺目的宝石,高挺的鼻梁下长着樱桃小嘴,伶牙俐齿,两颊浮现出少女的羞涩。
但她活泼,天真而又勇敢,她性格爽朗,惹人喜爱。
宽阔的胸襟下有一颗坦然的心。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安妮。
当我兴致勃勃地从书店买了这本书回家时,就迫不及待地翻起了扉页。
安妮在10岁时阴差阳错被孤儿院送到了美丽的绿屋。
善良的马修兄妹于心不忍让安妮梦寐以求的“家”的幸福从而烟消云散。
两人义不容辞收养下了安妮。
像快活小鸟的安妮与此同时还在小镇上寻获了另一份幸福——友谊。
黛安娜,一个水灵灵的女孩子,和安妮一起给童年的时光填上了五彩缤纷的快乐。
小学即将毕业了,却突如其来转入了一个尖子生——巴尔扎克。
他专门以恶作剧欺负女孩子为乐,安妮就曾因为被巴尔扎克取笑她的“红萝卜”辫子而勃然大怒,不过,刀子嘴豆腐心的安妮虽然表面上没有接受巴尔扎克的道歉,但是却一心想俩人和好如初。
长大的安妮·雪莉更是亭亭玉立的俏佳人。
头发变成了棕红色,再也不对自己的“红萝卜”辫子而耿耿于怀了,也敞开心扉和“尖子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
我在想像:安妮有长逸的头发,在风中翩翩起舞,楚楚动人。
玛利亚站在绿屋前微笑着看着安妮,啊!多么幸福啊!我爱安妮的性格,更爱《绿屋的安妮》!《绿屋的安妮》读后感(2)《绿屋的安妮》是作者佚名的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安妮的成长故事,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弱点。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真实揭示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绿屋的安妮》以安妮这个普通的女孩子为中心,通过她的成长过程来展现当代青少年面对社会问题时的思考和选择。
安妮在书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压力,比如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自我认同的探索等等。
通过安妮的经历,读者可以了解到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
在安妮的故事中,我发现作者对每个角色的塑造非常细腻,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试析《绿房子》中的女性形象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试析<绿房子>中的女性形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
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签名:2012年月日Analysis of the" green house" in the image ofwomen试析《绿房子》中的女性形象摘要《绿房子》是被誉为“结构写实主义大师”和拉美“文学大爆炸”主将之一的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在皮乌拉市的、由安塞尔莫人建造的的妓院——绿房子为舞台,展现了秘鲁自20世纪20年代长达40年的生活,在现代化文明进程和殖民地土著传统文化间充满冲突的社会矛盾中,刻画鲜明了一群在男权主义下苦苦挣扎求生的女性形象。
本篇论文以《绿房子》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出发,分析小说中鲍妮法西娅、拉丽达、安东尼娅、琼加等四位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后殖民主义社会背景和男权主义的传统压制,从女性自身的弱点和作者个人创作因素方面来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
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中鲍妮法西娅、拉丽达、安东尼娅、琼加等四位主要女性人物形象。
文章从女性的命运和性格来分析其人物形象。
鲍妮法西娅是一位性格温和柔顺的森林土著的女儿,虚伪的西班牙教会的“文明教化”使她十岁左右就离开了故土和亲人而成为孤女,被迫接受所谓的教化成为修女,与警长利杜马相识结婚后又饱受男权主义的欺压和蹂躏,后来委身于二流子何塞费诺被卖进“绿房子”成为一名妓女,即使丈夫出狱后仍然摆脱不掉男权和社会的欺凌。
拉丽达是一个来自伊基托斯的白人姑娘,漂亮是她唯一的资本,她不甘像家乡其他穷人家的姑娘一样,去当妓女、女佣或者洗衣妇,勇敢地选择离开家乡,在巴西籍日本人伏屋的诱骗下做了他的情妇,后来跟随他四处流离躲藏追捕,最后在暴力和欺凌的压制下她逃出虎口,先后和阿德连•聂威斯、汪巴恰诺同居。
《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读后感600字
《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读后感600字和安妮做伴侣——读《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有感她,一头红发,脸上长着雀斑,面容清瘦。
她,天真纯净,会让你感动,会让你的灵魂不断得到净化。
她,坚韧英勇,面对困难、灾难时,布满乐观,对人间布满感恩。
她,爱幻想,幻想使她的精神世界变得异彩纷呈。
她,和善、勤劳、聪慧、善解人意,还懂得满意,从不嫉妒别人。
她,就是——安妮·雪莉。
整个暑假,我都沉醉在“安妮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从阅读“安妮的世界”系列的第一本《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开头,我就注定了在合上书本后,不由自主地惦念安妮,她总会不自觉地爬上我的心头。
自从与安妮交上伴侣后,我的内心不再孤独。
我变得乐观,学会了感恩,还学会了幻想。
以前的我,面对生活和学习上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时,总会埋怨。
路上大堵车时,我会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点多时,我会埋怨;妈妈烧的饭菜不合胃口时,我会埋怨;下雨天不能出去玩时,我会埋怨……现在,我渐渐停止了埋怨。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安妮是一个孤儿,在孤儿院里吃不好、穿不好,她竟然从不埋怨。
她把埋怨换成幻想,幻想美妙的事物。
她不去想那些难受的事情,远眺远处:可爱娇小的“绿仙子”在健壮成长,“泪泉”旁边的“千手女王”随风跳舞,小山丘上的“耐人香”隐藏在绿色中……安妮总是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布满感谢,感到满意,通过幻想那些可爱的画面,来驱逐心中的一些苦恼,黑暗无法在她的心灵深处藏身,幻想给她的心灵带进千万缕暖暖的阳光,她的世界因此变得绚丽斑斓。
把埋怨变成幻想,我的世界也因此变得阳光绚烂。
我把堵车幻想成“音乐会”,“汽车”音符,跳跳停停,变化莫测;我把做作业,幻想成“吃大餐”,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就像“山珍海味”,可口迷人;我把不合口味的饭菜,幻想成“七彩的巧克力糖”,一颗一颗,怎么吃也吃不厌;我把下雨天,幻想成“欢乐洗澡日”,想象着树啊、草啊、花啊、房子啊,沐浴在雨中,开怀大笑……和安妮做伴侣,你会自然而然学会一些她的好品质。
《绿房子》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任爱红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1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S1期
主题词:�绿房子》;女性;男权;他者
摘要:略萨在《绿房子》中对小说中女性的命运和遭遇深表同情,对造成她们处境的拉美社会加以鞭挞和控诉。
与此同时,他把女性描写成男权社会中的他者,剥夺了她们的话语权,使其充当男性的傀儡和附属品。
他对女性流露出的态度和父权社会相一致,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处理显示了他对男权社会秩序的坚定维护。
披着雪白礼服的樱花——读《绿屋的安妮》有感
披着雪白礼服的樱花——读《绿屋的安妮》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曾经在《聊斋》里面看过一篇,题目是叫《阴差阳错》,但是此阴差阳错非彼阴差阳错。
《阴差阳错》错的是阴阳生死,而《绿屋的安妮》错的是将男孩换成了安妮。
那张喋喋不休的小嘴,总是不会让人忘记。
我不是记住她的可爱,而是记住了她的喋喋不休。
我这人就是这样,喜欢记住一个人的缺点,不喜欢记住她的优点。
安妮,樱花,还是在春天如同披着白色婚纱的如同新娘一样,薄暮中的樱花,很美。
安妮可以说是幸福的,谁也不可以说她不幸福,她虽然曾经不幸福过,但是最后不还是很幸福。
毕竟,她有爱着她的人,她有着可以珍惜的人。
满树樱花,也许是作者唯一没有想好的地方,也许是反衬其意,但是樱花因为开的过去美好,所以凋瑟得很快,只有七天。
然而,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
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绿色的头发,这是让我最想要笑的,多么鲁莽啊,却又是那么的可爱。
作者的文字清新流畅,生动幽默,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交朋友啊,还有容易波动的情绪。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那美景描写的让人感觉身临其境,马修和玛利亚夫妻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最后,留在家乡教书而放弃深造,更是让人觉得她是发自内心的懂事。
从十一岁的孤儿,到最后的所有人的骄傲,让人感觉非常的惊讶,与一种无可用语言表达的兴奋。
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继不朽的艾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看来是当之无愧的。
从追求现实美,到现实美追求到心灵美,这一点非常可贵。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绿屋里的安妮,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欠缺的,只不过是一份心情。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9年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9 威尼斯商人习题精选十四
2019年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9 威尼斯商人习题精选十四第1题【单选题】下面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缘故锋利恭敬贪婪B、赦免侧隐告禀牵涉C、砥柱赔偿拒绝蓦年D、骡子饶恕祈祷签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注音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豁(huò)免癖(pǐ)性B、骡(luó)马差(chāi)人C、疱(páo)代甘霖(lín)D、契(qì)约悉(xì)听履(lǚ)行袒露(tǎn)(lòu)【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 )?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 )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
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 ),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 )?A、卑贱、刑罚、自由、血汗B、自由、刑罚、卑贱、血汗C、卑贱、自由、血汗、刑罚D、刑罚、卑贱、自由、血汗【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B、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C、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D、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敬词的一项( )A、听说殿下曾经用尽力量劝他不要逼人过甚,可是他一味固执,不肯略作让步。
B、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10000块钱叫人把它们赶走,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C、你这冷酷无情的家伙,这样的回答可不能作为你的残忍的辩解。
D、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改正下列各词语中的错别字。
①涵义怛露中流砥柱______②齐祷凛然诉讼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威尼斯商人》是______(国别)大戏剧家______(姓名)的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______剧(填“悲”或“喜”)。
《绿房子》中女性悲剧的空间解读
《绿房子》中女性悲剧的空间解读
唐红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4)009
【摘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他1965年创作的小说《绿房子》中,将关注点聚焦于第三世界女性以及她们所处的空间上.第三世界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空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女性生存空间不断遭到蚕食的背后隐藏着殖民主义、男权主义和帝国主义三重势力对女性的重重压迫.从空间批评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理论视角,分析了《绿房子》中的女性空间性别政治和民族政治,揭示了在男权主义以及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第三世界女性空间和身体所反映的权力关系以及女性的空间突围和失败.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唐红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公共课程部,安徽蚌埠2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反抗文明中的野蛮——对略萨《绿房子》的后殖民解读 [J], 张琼;黄德志
2.略萨《绿房子》中的房子意象研究 [J], 龚海林;
3.《卢布林的魔术师》中女性悲剧的空间解读 [J], 詹舒丹
4.《卢布林的魔术师》中女性悲剧的空间解读 [J], 詹舒丹
5.《绿房子》的女性主义解读 [J], 任爱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房子》读后感1500字
他自已就曾说过:“我认为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以具体现实作为基础的。
”他又说:“小说家只有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才能创作出故事来。
”巴尔加斯。
略萨的创作以其结构的新颖见长,他的儿部作旺话构上多有特点,因此许多评论家称他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
结构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写作手法,它是在反映现实时寻求结构的多样化,以全面地反映现实。
巴尔加斯。
略萨的每部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结构,这正说明他在反映现实时不断探索,不断求新,即不断寻求更好地反映现实的手法。
获得个人经历并不难,难的是把这经历变成文学形式,没有作者用来写作的形式,小说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绿房子》的风格、结构、叙事体系本身就构成了它的本质,它的存在。
《绿房子》全书由五个互有联系的故事组成:1.鲍妮法西娅的故事,包括她同利杜马的结婚,故事发生在森林地区的圣玛丽娅德聂瓦镇。
2.伏屋的一生,从他由巴西逃到秘鲁直到生病被送到圣巴勃罗进行隔离,这是通过他同阿基里诺的谈话中叙述出来的。
故事发生在森林地区。
3.安塞尔莫的一生以及绿房子的兴衰史,其中包括琼加和第二座绿房子的建立,故事发生在皮乌拉。
4.胡姆的反抗,故事发生在森林地区。
5.四个二流子的故事,发生在皮乌拉。
其中以利杜马最为重要,他在圣玛丽娅德聂瓦镇同鲍妮法西娅结婚后,二人回到皮乌拉,成为联系这两个地区的桥梁人物。
从全书的结构上看,小说由四个部分和一个尾声组成。
每个部分由一个“序言”和若干章组成,每章又包括若干场景。
作者把上述五个故事加以小块切割,然后打破时空次序把这些情节小块巧妙地安排到各个场景中去,第四章(同上)每部的序言主要是叙述在森林地区的圣地亚哥河一带和圣玛丽娅德聂瓦镇发生的事;以下各部各章各场景的安排与第一部大同小异,只是二、四两部只包括三章,三、四两部各章中的场景只有4个,这是因为到后来胡姆的故事消失了,鲍妮法西娅的故事同二流子的故事合并在一起了。
尾声部分的各章则是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
有的评论家把这样的结构称为“零件组合法”或“情节小块组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房子》中的鲍妮法西娅形象分析
作者:林计鑫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4期
摘要:20世纪初的秘鲁社会,正笼罩在军事政治独裁的巨大雾霾中,新旧观念冲击着这个正处于转型期的社会。
而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完全是从属性的、是社会中的他者,女性的身体则沦为男人发泄欲望的商品。
社会与个人双重作用下造就了鲍妮法西娅这一人物形象的种种不幸。
关键词:女性;男权;妓女
作者简介:林计鑫(1990-),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主要从事大众文化研究、欧美文学研究、小说叙事研究以及小说创作。
现在主要课题:20世纪小说中的时间。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4-0-02
《绿房子》创作于1965年,表面上是一部“青楼”兴衰史,实际上是那个时期新旧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斗争冲撞的历史,略萨一直主张:“文学是一团火”1,所以小说中矛头直指秘鲁的社会现实:拉丁美洲虽然独立了,却一直遭受帝国主义的霸权、殖民主义的强权和军事独裁的政权这三座大山的压迫。
对于女性来说,传统的天主教、男尊女卑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学界集中于女权主义视界下的人物形象分析,我将从鲍妮法西娅妓女身份这一角度来分析其人物形象。
一、自我造就的妓女
鲍妮法西娅是土著人,最初在修道院里当女仆,由于放走了20多个土著女孩而被嬷嬷赶出修道院,之后被拉丽达收养,经拉丽达引荐后又与利杜马结婚,利杜马杀人被捕入狱,正怀有身孕的鲍妮法西娅无依无靠,没有能力赚钱,经何塞费诺引诱而成为妓女,改名塞尔瓦蒂卡,从此卖淫为生。
在这里,略萨运用了命名的仪式,鲍妮法西娅成为妓女的时候获得了重新命名。
命名这种仪式使得人获得重生,一方面它隔绝了父辈的文化,是一种弑父心理的外化;另一方面它割断了自己与过去的联系,打破了自我。
但关键问题却在于究竟是自我命名还是他人命名。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原本具有一个极其大众化的姓名:詹姆斯·盖兹,而他自己却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盖茨比(God’s boy)。
而鲍妮法西娅的命名却与盖茨比完全不同,她是如此可悲,她的命名是由诱骗她的二流子何塞费诺完成的。
男人替无知的女人选择了道路,女人乖巧
地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与他人。
何其可悲,女人已经低微到尘埃里了,生命之舟操控于男人之掌,生命之流源于男人之海。
她的人生是一段被奴役被抛弃的历史。
首先在故乡,作为一个琼丘人,她被土著父母抛弃;而在修道院里,她虽是出于爱心而放走孩子们,却再一次被宗教抛弃;之后献身于婚姻,企图获得婚姻的庇护,即使她在家庭中完全是一个失语者,即使遭到丈夫不断地暴力对待,她仍旧隐忍着,之后丈夫被抓,她又一次被婚姻抛弃;二流子何塞费诺给予她坚如磐石、缠绵悱恻的承诺,可最终,看似千金不换的爱情仅仅是男人一时欲望冲动的代名词。
未曾有人真正地给予她过爱情,没有爱,无论在作警长的妻子,还是作二流子的情妇,都未曾有人拿一颗真心换取另一颗真心,都未曾有一个男人拿一生的承诺换取一个女人的一生。
鲍妮法西娅从女仆成为他人之妻最终沦为妓女,这一过程中什么都在变,但被人奴役的本质没有变:在修道院里被嬷嬷们奴役、作他人之妻时被丈夫奴役、最终沦为妓女,滑到痛苦之深渊。
她的人生就是一段被奴役的历史。
最终,万念俱已成灰,她修正自己的价值观,迁就于他人,失去自我——自己将自己抛弃了。
一个女人,如若与世界格格不入,完全可以选择一种“自绝于尘世”的方式,她完全可以回到土著部落里过回自耕自农的生活,可她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回不去了。
她天真得相信,已经接受了现代化熏陶的自己再也回不到最初的部落了,就这样,她无耻且无知得成为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较量之下的虚假的牺牲品。
最终在故事结尾的地方,尘埃落定,皆成定局,二流子何塞费诺无耻地叫她嫂子,她愤怒了,但只是转瞬即逝的愤怒,只是弱者羸弱而无力地低吟:“我不是你的嫂子”,塞尔瓦蒂卡说道,“我是个婊子,是个拣来的孤儿”。
2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她的丈夫利杜马最终出狱,却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靠着塞尔瓦蒂卡卖身的钱生活,但同时瞧不起养活自己的“妓女”。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对妓女下了一个定义:妓女是“将与已性交的权利出售给男人们以便为这种行动本身获取金钱报偿的妇女”3,而事实上,妓女出售的不仅仅是有形的身体,还有她们无形的尊严与人格。
在她失去尊严与人格的同时也被一切所摒弃:“妓女是替罪羊,男人释放自己的卑劣欲望,发泄在她身上,然后否定她……妓女没有人的权利,在她身上集中了女性奴隶处境的所有形式”4。
二、社会造就的妓女
略萨的成名作《城市与狗》中展示了秘鲁社会转型时期的“人吃人的本质”:“你整我,我整你,让人家整的人就会自己倒霉。
这并非我的过错。
如果说别人不敢欺侮我,是因为我比较厉害。
这可不是我的错”5,人们本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价值标准在这个肮脏世界中摸爬滚打,艰难生活。
而一无政府保障、二无良好出身、三无工作机会的女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嫁人,要么堕落。
正如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所说的一样:“娜拉或许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6。
当社会变革的条件没有准备好,一个觉醒了的女人的抗争无
非是用另一种方式掩埋自己罢了:“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7,娜拉出走如果皮包中没有装满钱,只带了一颗觉醒的心,在一个几乎不给女人提供工作机会的社会里,她的觉醒又有什么意义呢?
伍尔夫的:“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8确实是不无道理的。
英国在1870年才通过允许妇女保有自己的收入的法案:《已婚妇女财产法》,也正是在这期间确定了女性工作的可能。
英国在19世纪才做到如此,何况当时刚刚完成独立的拉丁美洲呢?妇女的经济权利是得不到任何保障的,社会也并没有给妇女提供任何工作的机会。
狡猾的伏屋自己便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她(拉丽达)同我在一起又有饭吃,又有鞋穿,要是留在伯利恒区,她最后不是给人洗衣服,就是当妓女,当女仆”9,正是这样的社会形态,导致女人必须依赖于男人才能生活。
而正是这致命的制度,使得男人无需尊重女性,无需给予女性应有的爱情,无需给予承诺以及婚姻的保障。
略萨清楚得意识到秘鲁的军事独裁政治直接导致秘鲁的封闭与腐败,封闭便意味着观念的封闭,正如略萨的母亲常年经受着丈夫的毒打,却不肯离婚,“她那天主教的道德观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要做个能吃苦耐劳的妻子和家庭主妇;其次,她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儿子”10,可见秘鲁社会遍地都是不幸福的女性,一半是社会在助纣为虐,一半是她们自己在制造悲剧。
萨特说:“(女人)半是受害者,半是同谋,像所有人一样”。
当今中国社会中,女人要么示弱来获得男人的疼爱;要么走向另一种极端,成为一种男性化的女人,虽然获得了绝对的独立与自由,但却丧失了女性的阴柔之美。
要么成为依附者、附属品、成为一个物而不是人、成为整个社会的弱者;要么就成为男性化的女人、像可悲的“花木兰”,消解掉自己一切的女性特征,成为一个不男不女的怪物。
波伏瓦说:“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11。
显然,女人要想成为真正的女人,便要首先成为真正的人。
注释:
[1]赵德明著:《20 世纪拉丁美洲小说》。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2]【秘】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绿房子》,孙家孟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00页。
[3]【美】杰克·D·道格拉斯等著:《越轨社会学概论》,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5页。
[4]【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第二性ⅱ》,郑克鲁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395页。
[5]【秘】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城市与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页。
[6]鲁迅著:《鲁迅全集第一卷坟热风呐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页。
[7]鲁迅著:《鲁迅全集第一卷坟热风呐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页。
[8]【英】弗吉尼亚·吴尔夫著:《一间自己的房间》,贾辉丰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9]【秘】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绿房子》,孙家孟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10]赵德明著:《巴尔加斯·略萨传》。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11]【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第二性ⅱ》,郑克鲁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