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科目:科学教材版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环境与健康1. 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习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
3. 进行有关环境保护和个人卫生的实验和观察。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习惯。
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1. 学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储存。
3. 进行有关物质与能量的实验和观察。
4.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物质和能量的现象和规律。
第三单元:力与运动1. 学习力的概念和种类。
2. 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速度。
3. 进行有关力和运动的实验和观察。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四单元:生物与生态1. 学习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2. 学习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3. 进行有关生物和生态的实验和观察。
4. 引导学生热爱生物,关注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科学实验与科学发现1. 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 进行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科学实验。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科学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4.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3.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4. 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熟悉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和惯。
4. 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日常生活- 研究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运动与力、光的传播等。
2. 科学实验- 研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研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等知识。
4. 基本的物质与材料- 研究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分类等知识。
5. 天文地理和环境保护- 研究天文地理知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启发性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2. 实践性教学- 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3. 情景教学- 创设情境,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情景中进行教学。
4. 讨论合作研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通过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现象等进行评价。
2. 课堂表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评价。
3. 成绩考核- 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小测验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五、教学计划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分为以下单元:1. 科学与日常生活(2周)2. 自然界的花园(3周)3. 物质与材料(3周)4. 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周)5. 环境保护与地理环境(4周)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4. 课外阅读书籍和科学实践活动的资料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学期的教学周数和每周的课时安排,制定每个单元的教学进度,并留出时间进行复和评估。
八、教学方式改进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观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
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
关注对科学的理解,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和能量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二、学情分析通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探究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对科学精神和方法都有所感悟,对学习科学也有很浓厚的兴趣。
但许多学生在准备材料、资料方面做得不好,影响学习效果。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围绕主题制定研究计划,能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测量、查阅、统计等方法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借助数据、文字、图表有条理地阐述自己地观点并认真倾听他人地评议、友好交换意见,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地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地保护,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关心科技地新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地联系。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生物地进化、水环境污染与保护、宇宙、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人类科技发展历程等有关知识。
四、教材分析1、“生物地进化”——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围绕环境地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人类发展地历史以及驯化动物地历程展开研究,并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资料地查找让学生亲历研究地过程,初步了解进化论。
2、“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此单元分别从污染地现状、污染地源头、污染地危害、怎样防治污染地角度并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地污水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地环保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生物的引导与保护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 掌握分类生物和开展观察的方法。
- 培养保护生物和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物的分类和观察方法2. 人类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3. 生物的保护与环境保护教学活动- 观察各种生物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展示生物保护宣传海报- 参观动植物园并进行观察和讨论第二单元:物质与能源教学目标- 理解物质的属性和变化过程。
- 探究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能源的来源。
- 培养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属性和变化过程2. 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能源的种类3. 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活动- 进行物质的实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定期记录家庭能源使用情况,讨论如何节约能源- 设计并制作节约能源宣传海报第三单元:地球与环境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现象。
- 探究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 培养保护地球和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现象2. 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问题3. 保护地球和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活动- 进行有关地球的实地考察,观察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现象- 参观环境保护展览,了解地球上的资源问题- 分析并讨论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四单元:科学探究教学目标-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 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3. 科学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教学活动- 进行一系列小型科学实验,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分析科学数据,提出结论和解释- 设计并展示科学实验成果以上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完整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完整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科学学科充满兴趣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然而,学生的自主性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表达观点和合作研究的能力和意识也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研究意识不强,只追求课本基本内容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
该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对自身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研究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针对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
该单元主要包括生物的遗传现象、变异现象以及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该单元的研究需要在学生已有的生物繁殖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删除了段落三,因为没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改写后的文章更加清晰明了,删除了无关紧要的段落,同时对每段话进行了简洁的改写,使得文章更加易读易懂。
5.我们知道任何物体在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此外,我们也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我们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未学过的一些科学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科学世界。
过程与方法:1.在科学探究中,我们知道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
证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
2.我们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也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4.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我们需要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们应该注重证据,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养成这一惯。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常见的力,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2. 物质的性质3. 物质的变化4. 实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章:简单的科学仪器1. 常见科学仪器的作用和用法2.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3. 实验:使用科学仪器进行观察第三章: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3. 常见的力4. 实验:力的作用效果第四章:力的应用1. 简单机械2. 斜面的原理3. 浮力原理4. 实验:力的应用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力的在生活中应用实例分析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在生活中实例分析3. 科学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4. 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方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方案篇一一、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穿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才能、学习方法的培养。
转变原来“掌握多少科学知识”的复习教学观念为“收获多少信息与方法”教学观念,并以是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评价复习效率的指标。
三、复习内容:1、六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内容2、综合练习四、复习重点、难点:1、工具和机械: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知道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构造和不同的功能;能通过实验和搜集数据,发觉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分析^p 解释2、形状与构造: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构造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不同需要;改变材料的形状和厚度能改变材料的抗弯曲才能;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构造。
3、能量: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4、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爱护生物的多样性。
五、学情分析^p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理解,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重、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开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缺乏,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开展态势一般。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使学生融会贯穿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0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0篇〕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理论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进步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老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拟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假如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拟适宜?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考虑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刚选择的工具是最适宜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第一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溶解性等。
2. 掌握物质的变化类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基本性质2. 物质的物理变化3. 物质的化学变化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活动:1. 观察不同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特征。
2. 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 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学生能正确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学生能运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力的作用与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包括推、拉、挤、压等。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和作用2. 力的作用效果3. 实际生活中的力的现象教学活动:1. 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力的作用规律。
3. 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力的现象。
教学评估:1. 学生能正确描述力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能解释力的作用效果。
3. 学生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第三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包括振动和介质的存在。
2. 掌握声音的传播规律,包括速度、方向和距离的影响。
3. 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因2. 声音的传播规律3. 实际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教学活动:1. 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3. 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教学评估:1. 学生能正确描述声音的产生原因。
2. 学生能解释声音的传播规律。
3. 学生能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下面,谈一谈我在科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年幼的儿童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渐地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和提供帮助的人。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
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
所以,教师应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有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尤其在实验教育学中,我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汇报一下。
"课堂教学结束前,会再次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这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种方式。
(2)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
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全体学生猜想,不能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动,激发兴趣。
有时,利用外部的刺激有一定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结论。
自己得出的结论比什么都重要。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六年级科学下册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2. 物质的分类3. 物质的变化4.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章:空气和水的循环1. 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 水的循环过程3. 实验:空气和水的循环第三章: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结构和地表特征2. 地球的运动和时间3. 宇宙的组成和恒星4. 实验:探索地球和宇宙第四章: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3. 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4. 实验: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第五章:能源和材料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2. 材料的性质和应用3. 实验:探索能源和材料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证思维。
3.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4.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作业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证思维。
3.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价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期末进行统一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2. 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用于实验和观察教学。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验结果。
4.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获取更多信息。
六、第六章:人体健康与营养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3. 合理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4. 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素七、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2.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4. 实验:调查周边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八、第八章:电与磁1. 电现象的基本概念2.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3. 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验:探索电与磁的奥秘九、第九章:现代通信技术1. 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2. 电话、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4. 实验:制作简单的通信设备十、第十章:科学探究方法1.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2. 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3. 科学探究的伦理和道德规范4. 实验: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体健康与营养的重要性。
苏教版科学六下《科学》全册简教学设计教学计划
苏教版科学六下《科学》全册简教学设计教学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科学》全册内容涵盖了自然界、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等多个方面。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苏教版科学六下《科学》全册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教学难点: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以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教案、课件、实验器材等。
2.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新课《地球的运动》时,可以提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讲解、展示课件或实验等方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的组装和操作。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4篇)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一、教材分析____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国标本《科学》六年级下册是在六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
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2.全套教材的特点(1)从问题入手(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____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内容结构:这套《科学》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如:“生命之源-水”、“土壤与生命”、“固体与液体”等,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特点:从这套教材的“单元主题结构表”和“科学探究序列表”的图表中,您可以看出,我们这套教材以整体结构上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集中体现《课标》新理念,特别是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树的感觉饿。
4.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____单元教材分析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____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
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和材料的特性,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特性1. 学习物质的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等基本特性。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生活中的材料1. 学习金属、塑料、玻璃等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判断能力。
第三章:力的作用1. 学习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
2.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简单机械1. 学习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使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人体的奥秘1. 学习人体的重要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增强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六年级科学下册》2. 实验器材:密度计、比热容测试仪、导电测试仪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科学知识的学习网站、视频等。
六、教学计划第六章:天气与气候1. 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气象变化的原因。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第七章:环境保护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
2. 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第八章:生活中的科学1. 学习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的魅力。
2023_2023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学计划
2023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技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将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发展历程。
2.学习人体健康与营养、生态与环保、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科学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能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从而培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科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意识到个人生活与健康、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发展历程1.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
3.科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科学革命和现代科学。
2. 人体健康与营养1.人体构造和器官功能。
2.营养成分的概念和功能,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3.饮食健康和适宜的饮食结构,包括三餐的合理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3. 生态与环保1.生态系统和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产品、消费者、分解者和自然循环。
3.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原因,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4. 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
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威胁因素。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5. 实验方法和技能1.实验室的环境和安全注意事项。
2.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授课,让学生了解具体科学知识。
2.实验法: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观察法: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推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6篇)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科学教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本学期我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本学期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1、“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2、“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第一章:地球上的水1.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掌握水的过滤和净化方法1.2 教学重点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水的过滤和净化方法1.3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过程掌握水的过滤和净化的实验操作1.4 教学准备地球仪、水模型、实验材料等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1.5.2 新课导入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展示实验:冰融化、水蒸发、水结冰1.5.3 课堂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水的过滤和净化1.5.4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水资源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1.5.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过滤净化方法第二章:气候与季节2.1 教学目标了解气候和季节的概念及其关系探究影响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因素掌握气候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2 教学重点气候和季节的概念及其关系影响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因素气候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3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4 教学准备季节变化图片、气候资料、实验材料等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展示季节变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的原因2.5.2 新课导入介绍气候和季节的概念及其关系分析影响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因素:纬度、地形、海洋等2.5.3 课堂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模拟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2.5.4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问题2.5.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候和季节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第六章:生物多样性6.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探究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6.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6.3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6.4 教学准备生物多样性资料、图片、实验材料等6.5 教学过程6.5.1 导入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问题6.5.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6.5.3 课堂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实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等6.5.4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6.5.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七章:人体的运动与健康7.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探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原则7.2 教学重点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原则7.3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分析运动与健康的关系7.4 教学准备人体运动系统图片、资料、实验材料等7.5 教学过程7.5.1 导入展示运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人体运动系统及健康问题7.5.2 新课导入介绍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讲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7.5.3 课堂探究学生分组讨论: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原则分析实例:运动损伤的预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等7.5.4 知识拓展介绍运动医学及我国全民健身政策7.5.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原则第八章:能源与环保8.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能源的种类及其利用探究能源与环保的关系掌握节能减排的方法和原则8.2 教学重点常见能源的种类及其利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节能减排的方法和原则8.3 教学难点理解常见能源的种类及其利用分析能源与环保的关系8.4 教学准备能源资料、图片、实验材料等8.5 教学过程8.5.1 导入展示能源利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能源与环保问题8.5.2 新课导入介绍常见能源的种类及其利用讲解能源与环保的关系8.5.3 课堂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节能减排的方法和原则分析实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型能源技术的应用等8.5.4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及我国能源政策8.5.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常见能源的种类及其利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以及节能减排的方法和原则第九章:现代通信技术9.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种类及其原理探究现代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9.2 教学重点现代通信技术的种类及其原理现代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9.3 教学难点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种类及其原理分析现代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4 教学准备通信技术资料、图片、实验材料等9.5 教学过程9.5.1 导入展示现代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问题9.5.2 新课导入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种类及其原理讲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中的1.5.3课堂探究环节,学生分组实验部分是重点环节。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运用科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单元: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摩擦力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第三单元:热现象1. 温度、热量、温度计2. 热传导、对流、辐射3. 蒸发、沸腾、凝固、熔化、凝华第四单元: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 固态、液态、气态2. 相变:熔化、凝固、蒸发、沸腾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第五单元: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3. 食物链和食物网4. 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周)第二单元:力的作用(2周)第三单元:热现象(2周)第四单元:物质的形态和变化(2周)第五单元:生态系统(2周)六、教学策略与方法(第六章)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
关注对科学的理解,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和能量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探究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对科学精神和方法都有所感悟,对学习科学也有很浓厚的兴趣。
但许多学生在准备材料、资料方面做得不好,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6个单元。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单元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
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
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
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
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
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