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
社会学 第5章 文化
第五章文化文化概述:一、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专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社会学是从广义上研究文化。
关于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在现实世界中,社会与文化是不可分离地存在着的,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就没有文化,二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它们都起源于人类的劳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
二、文化的一般特征1、创造性2、习得性3、共享性4、累积性5、阶级性和民族性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的进步有赖于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必然促进文明的进步。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第一,文化现象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才出现的。
可以说文明是较高阶段的文化。
第二,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它代表进步,不代表落后与反动,而文化则不是这样。
文化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进步文化与反动文化之分。
四、两种文化观: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论我族中心主义:以自己的文化评价衡量其它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它文化优越。
我族中心主义是建立在对文化的误解之上的。
它是比较极端地认同本民族文化而否定其它文化的现象。
文化相对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它民族的文化。
要判断或解释他人的行为,就应该依照他群(对方所属的族群、社会)的文化逻辑或文化模式,并以此为标准。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化内部的主要构成因素1、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
2、语言和符号。
3、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1)价值观念、(2)规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宗教等方面)。
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5、物质要素。
二、文化的层次构成1、文化特质(文化元素)——是指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最小文化单位。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一、英美语言差异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
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
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
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
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
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
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
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
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
文化学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解读
文化学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解读文化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思想、价值观、习俗、艺术和其他表达方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我们的交流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并解读背后的原因。
一、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家庭、社会的和谐。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独立思考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带来了不同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和法律制度。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崇尚谦逊、内敛和拥有“和”的思维方式。
他们注重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尽量避免冲突和争斗。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直接、坦率,崇尚明确的沟通和直面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我”的价值观念和自我表达的权利。
二、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对时间的认知和利用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现在和过去,关注过去的传统和历史,注重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将时间用于实际的产出和效率的提升,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个人成就。
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在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出来。
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家庭活动,喜欢团聚、互助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成就和事业发展,喜欢高效率、高速度的生活方式。
三、艺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艺术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内涵、隐晦和意味深长的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诗词、国画以及禅宗的审美理念都注重“意境”,通过留白和暗示来引发观者的内心共鸣。
相对而言,西方文化更加直接和展示性,追求形式的美感和具象艺术。
四、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信仰和宗教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异。
东方文化主要以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为代表,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超脱。
而西方文化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导,强调个人的信仰与救赎。
这种差异不仅在宗教信仰上有所体现,也对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和法律制度产生了影响。
文化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海外华人写作启示录
前 言文化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海外华人写作启示录◎ [澳] 庄伟杰有关跨文化对话所引发的冲突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的。
“东西文化的交汇可以说是世界近代历史的特点,而尤其在近二百年间,中国文化的变化发展更脱离不开东西方互动关联的大背景。
”(张隆溪:《中西文化研究十论》自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只要我们打开历史的册页,从中国文化界、学术界许多仁人志士如梁启超、王国维、鲁迅、林语堂、钱锺书、朱光潜等先驱者那里,就可以寻找到他们跋涉探索于东西文化对话比较的思想履痕。
时至今日,尽管人类已走向“地球村”,但毕竟的东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生长区域不同,在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乃至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是而带来在创意理念、文化特质和思维方式的迥然有别,从而引发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引人关注的是,在双重或多元文化背景中生长于异质土壤上的跨域性华文书写——华文文学,本身就是在东西文化交汇(边缘)处形成的一道独特的跨文化风景线。
由于海外2语言与文化研究(2018年秋总第十三辑)的华文书写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化之间,因而既可与中国本土文化和文学进行对话,同时又以其“另类”特征而跻身于世界文学大潮中。
基于这种思考,抱着我们可以达到跨文化理解的信念,笔者拟从不同侧面就东西方的有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比较,以期对走向新世纪的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或者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汇融合能多少提供一点启示。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近代西方学术可以说特别注重语言问题。
20世纪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都起了重要作用,思想学术各个领域大多有所谓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认为语言绝不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是与人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密不可分。
在不同文化和传统的研究中,语言学都显得十分重要,从人类学到社会政治理论,到处可以见到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当然也影响到西方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研究。
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差异对比.doc
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差异对比.doc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而且作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它的文化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不同,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下面将分别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
一、人际交往在中国文化中,交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交际可以使人们建立起长久的关系。
中国人喜欢通过交际寻找到更好的资源和机会,并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关系。
中国人也很注重面子和社交礼仪,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非常客气和友好。
相比之下,在西方国家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自由,因此他们不太喜欢展示他们的生活和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常比较简短、直接和有限。
二、个人和群体在中国文化中,个人往往被视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因此人们的行为和决定通常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因此,中国人往往更加联合和团结,他们善于协作和互助。
此外,中国人通常会把自己视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这是中国群体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则更加看重自己的目标和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通常与他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密切相关。
因此,西方社会通常更为竞争和个人主义。
三、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通常被视为无限和流动的,因此人们经常会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
在中国,时间通常用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人们会花很长时间来寻找最好的方式来与别人建立联系。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有限和珍贵的,因此时间的利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西方人通常更加注重效率和生产力,他们善于规划和管理时间。
四、价值观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人们对不同价值观的看法。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尤为重要。
中国人通常非常注重家庭和祖先的观念,他们认为这是保持文化传承和人际联系的重要途径。
相对而言,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幸福和自由非常重要,因此人们通常会成为独立的个体,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5000年的文化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
”“客随主便。
”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
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
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
他们是一种直观性。
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7。
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
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
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对比论文范文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对比论文范文中日之间的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由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日文化对比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日文化对比论文篇一:《浅谈中日企业文化对比分析》【文章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都在不断的增长和扩大,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企业文化建设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合理地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但就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来说,与近郊日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打造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路径进行有效梳理,结合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特点,取其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精华之处,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对比分析;启示众所周知,日本不仅在亚洲范围内是经济强国,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日本的经济发展都极具影响力,日本企业发展的足迹几乎遍及全球。
日本企业的发展如此旺盛,与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梳理,找出同日本企业文化存在的差距,借鉴其企业文化的精华之处,进而改进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 中日企业文化对比1.1 日本企业文化1.1.1“经营即教育”的企业理念就世界范围而言,日本对待教育问题是最为重视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企业,企业领导人往往会将企业员工教育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教育不断地提高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以提高员工素质来培养和巩固企业文化,进而促使企业的发展。
鼎鼎大名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他所倡导的企业经营理念是“经营即教育”,即将员工的教育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教育员工,提升员工素质,进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在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有序有效运行。
中国老挝文化差异的理解
中国和老挝是两个邻近的亚洲国家,尽管它们在地理上相邻,但在文化上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是中国和老挝文化差异的一些理解:
1. 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
而老挝虽然也有着自己的悠久历史,但相对而言较为年轻,历史文化相对简约。
2. 宗教信仰:中国主要信仰是佛教、道教、儒教和基督教等,但以佛教和道教最为主要。
而老挝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在老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3. 社会结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老挝则主要由老挝族组成,具有相对较少的民族多样性。
4.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各地有不同的菜系,例如川菜、粤菜、湘菜等。
中国人重视饮食的烹饪艺术和食物的多样性。
老挝饮食相对简单,主要以米饭、面条和蔬菜为主,口味清淡。
5. 社交礼仪:中国人注重家庭和社交礼仪,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念。
在商务场合,商务饭局和交换名片是常见的社交方式。
老挝人也注重家庭和社交礼仪,但在一些细节上可能有所不同。
6. 艺术和文学: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学传统,
包括绘画、音乐、戏剧和文学作品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老挝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和文学传统,包括雕塑、织物和传统音乐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对中国和老挝文化差异的一些概括,实际上每个国家的文化都非常复杂多样,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异和变化。
此外,由于两国之间有相邻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交往,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和文化交流。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是什么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
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
”“客随主便。
”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
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
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
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
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
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
理论知识点总结整理
理论知识点总结整理理论知识是指建立在科学实践基础上的总结和概括,是一种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理论知识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理论知识的总结整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以期助力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一、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总结整理1.社会学理论(1)马克思社会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社会结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其中包括劳动价值论、阶级斗争理论、资本主义灭亡论等。
(2)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功能主义社会学强调社会机能与结构的关系,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功能相互衔接,相互作用。
其中包括社会功能、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等概念。
(3)交互主义社会学理论:交互主义社会学关注个体与集体、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强调社会行为的意义建构,包括标签理论、心态表征等。
2.政治学理论(1)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认为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是现代化的产物,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制度逐渐向着民主化和法治化方向发展。
(2)托克维尔的民主观念:托克维尔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民主政治与社会观念是相辅相成的,民主政治需要民主社会的支持和保障。
(3)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认为政治现象是制度和行为规范所决定的,政治改革和发展需要针对制度和规范进行调整和变革。
3.经济学理论(1)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市场自由竞争理论,对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2)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循环波动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提出了政府在经济周期中应该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观点。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规律。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填空题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文化现象)2、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文化)3.“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4.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文化现象)5、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6、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7、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8、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稳定性)10、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1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文化传统)12.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文化内涵)二、名词解释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文化思潮。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团(民族或阶级)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系。
3、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4、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5、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6、.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7、广义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文化模式》中的宽容启发
《文化模式》中的宽容启发【摘要】《文化模式》是本尼迪克特博士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经典力作,书中关于文化差异性、文化相对性等问题的分析给人以无限启发。
从认识水平、文化选择等角度出发,对书中渗透的宽容态度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强调的宽容作为人类学研究态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模式》;宽容;文化差异;文化相对性“开天辟地时,主神赐给每个人一杯土,众人便从杯子中吮吸他们的生命。
”在《文化模式》开篇庄严肃穆的掘地者印第安人谚语中,隐隐预示了各种文化模式的差异与平等。
无可厚非,本尼迪克特博士的《文化模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神秘莫测的文化世界。
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其中的种种差异与反常,无论对于人类学研究还是对于和谐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限的认识水平导致文化偏见生活环境的闭塞、经济发展的快慢有别以及风俗文化的先天差异,难免使人的认识水平有限。
他们或是以偏概全,将自己的文化模式等同于全人类的文化;或是排除异己,无法认同外族的文化而产生严重的种族歧视。
对此,《文化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以白人文明的迅速传播为例,书中谈到“白种人也许从未见过一个异邦人……除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外,白种人几乎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方式……他干脆把白种人自身的文化与人的本性等同起来。
”对于白种人产生这种狂妄心理的原因,书中给出了答案:“白种人文化扩张这种心理压倒一切地出于其物质文明的优越性。
”正是白人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逐渐使其产生了目空一切的民族心理,阻碍了他们正常的认识能力。
他们对于外族的文化无法接受甚至不能认识,文化偏见便从中而生。
文化背景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偏见的又一重要因素。
“没有人会用不受任何影响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人们总是借助于一套确定的风俗习惯、各种制度和思维方式来观察这个世界的。
”原始部落关于异邦人的概念也证实了这一点,“几乎所有的原始部落都承认异邦人这个范畴,这些异邦人不仅是指那些不受自己部落内的道德准则限制和约束的人,而且,严格地说,也不被看作是人类的一部分,”引申到社会经济体系,作者在书中又谈到“我们同样有理由在讨论别的社会经济体系时表示不屑一顾的态度,因为我们毕竟处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至于你们的那个框架,归根结底乃是我们文化加以制度化的对象。
辩论辩题的文化差异
辩论辩题的文化差异正方,文化差异对辩题的影响。
文化差异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等方面。
在辩题中,文化差异对于双方的观点和立场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化差异会影响人们对于道德和伦理的看法。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道德和伦理的理解往往存在差异,这会导致他们在辩题中对于某些观点的接受程度不同。
例如,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价值观,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
因此,当讨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其次,文化差异会影响人们对于权威和传统的态度。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对于权威和传统有着非常尊重的态度,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倾向于挑战权威和传统。
因此,当讨论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最后,文化差异还会影响人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也会导致在辩题中出现认知上的差异。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细节和周密,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创新和实用。
因此,在讨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建议和看法。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对于辩题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它影响了人们对于道德和伦理的看法,对于权威和传统的态度,以及对于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的认知。
因此,在辩论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反方,文化差异对辩题的影响。
尽管文化差异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在辩题中,文化差异并不应该被夸大其影响。
事实上,文化差异并不是决定辩题结果的唯一因素,它只是影响之一。
首先,文化差异并不是决定人们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唯一因素。
尽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道德和伦理的理解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达成共识。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价值观念是普遍共识的,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辩论是否应该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
辩论是否应该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正方,应该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
首先,文化差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是多样性的体现,应该得到尊重。
正如著名人类学家马歇尔·萨利纳姆所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选择,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表现。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而不是试图将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他人。
其次,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正如著名思想家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只有在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不同文化之间才能实现和谐相处,实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融合。
这样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当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冲突与对立时,往往会导致社会动荡与战争。
因此,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减少文化冲突,维护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应该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这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反方,不应该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
首先,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价值观冲突。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如果过分强调文化差异的尊重,可能会导致无法达成共识,甚至产生价值观冲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过分强调文化差异的尊重可能会导致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种文化都是相对独立和平等的,无法评判其优劣,这种观点可能会导致对一些不人道的文化实践的纵容,不利于社会的道德建设。
最后,过分强调文化差异的尊重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当某种文化实践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冲突时,过分强调文化差异的尊重可能会导致对这种文化实践的纵容,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不应该过分强调文化差异的尊重,应该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注重对普世价值的坚守,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实现文化的共生共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考虑文化差异?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考虑文化差异?正方观点:文化差异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一种客观存在,应该被充分考虑。
首先,文化差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如果忽视文化差异,就会导致误解和冲突,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文化冲突。
其次,考虑文化差异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
比如,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都是重要的节日,通过相互了解和尊重,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最后,考虑文化差异也有利于促进全球化进程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才能实现全球化的多元共存和共同发展。
反方观点:文化差异固然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应该适当忽视文化差异。
首先,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容易导致文化排他性和歧视,不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比如,某些国家因为文化差异而对外国人持有偏见,这种偏见会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
其次,在一些领域,比如商业和科技领域,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可能会阻碍合作和发展。
因为在这些领域,合作双方需要共同遵循一些规则和标准,而不同的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无法达成共识。
最后,全球化进程已经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适当忽视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共同发展的世界。
在我看来,应该兼顾两种观点。
在一些情况下,应该适当忽视文化差异,促进合作和发展;在另一些情况下,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正如著名的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凡所说,“文化差异既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有在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辩论是否应该注重文化差异辩论辩题
辩论是否应该注重文化差异辩论辩题正方,应该注重文化差异。
首先,文化差异是世界上不可忽视的现象,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忽视文化差异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其次,注重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交流和合作。
通过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可以建立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比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基于尊重和借鉴各国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此外,注重文化差异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宝贵的财富,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只有注重文化差异,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各国的传统文化,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让我们引用著名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的一句话,“文化是一种集体的记忆,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一个文化的存在。
反方,不应该注重文化差异。
首先,过分注重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对自己文化的忽视。
在强调多元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本国的文化传统,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如果过分注重外部文化,可能会导致自己文化的边缘化和消失。
其次,过分注重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和对立。
比如,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和民族冲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
此外,过分注重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社会分裂。
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存在着多种文化,如果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社会分裂,影响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最后,让我们引用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如果你盲目地跟从别人的文化,就会失去自己的灵魂。
”这句话告诉我们,过分注重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自己文化的失落和迷失。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考虑文化差异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考虑文化差异正方辩手观点:首先,我认为在讨论是否应该考虑文化差异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文化差异是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文化差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因此,如果我们忽视文化差异,就会忽视了人类多样性的本质。
其次,考虑文化差异对辩题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当我们讨论全球气候变化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因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做法。
如果我们不考虑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不当制定,甚至引发文化冲突。
此外,名人名句也支持考虑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比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霍夫斯泰德曾说过,“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忽视文化差异,就会忽视社会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考虑文化差异对任何辩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必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
反方辩手观点:我认为在讨论是否应该考虑文化差异时,我们不能过分强调文化差异的影响。
首先,文化差异并不是万能的解释,有时候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反而会导致对问题的曲解和误解。
比如,有些人会把某些不良行为归咎于文化差异,而忽视了这些行为本质上是不道德的。
其次,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
当我们过分强调文化差异时,很容易陷入“我们与他们”的对立思维,从而导致文化冲突的加剧。
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弗雷德曼所说,“文化差异不是问题的根源,问题的根源是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态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化差异并不是问题的根源,问题的根源是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态度。
最后,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对问题的曲解。
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人类都面临的问题,不应该被过分强调文化差异所曲解。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过分强调文化差异的影响。
辩论辩题的文化差异
辩论辩题的文化差异正方,文化差异对于辩题的影响。
首先,文化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
因此,文化差异对于辩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集体利益,强调谦逊和礼貌;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更为突出,强调自我表达和竞争。
这种差异会导致在辩题中双方的观点和态度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辩论的结果。
此外,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双方对于事实和证据的理解和解释。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甚至相互矛盾。
这就会导致在辩论中双方对于事实和证据的解释不一致,从而影响到辩论的结果。
对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引用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表明了东方文化中强调的谦逊和礼貌的价值观。
而在西方文化中,著名的哲学家尼采则提出了“超人”理论,强调了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的重要性。
这些名言都反映了文化差异对于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的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对于辩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会影响到双方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对于事实和证据的理解和解释。
因此,在辩论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的存在,以便更好地进行辩论和交流。
反方,文化差异对于辩题的影响。
虽然文化差异是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会对辩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文化差异只是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会影响到辩论的结果。
首先,文化差异并不是绝对的,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着相通之处。
比如在东方文化中,也有着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的思想,而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强调集体利益和谦逊的价值观。
因此,文化差异并不会对辩题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此外,在辩论中,双方可以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讨论来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人们都可以通过理性的辩论来达成共识,而不是被文化差异所束缚。
对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引用美国前总统林肯的名言,“民有,所以法生;法有,所以治定。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考虑文化差异?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考虑文化差异?正方,应该考虑文化差异。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差异是存在的,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差异更加显著。
因此,在任何决策或行动中,都应该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如果我们忽视文化差异,就会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产生。
正如著名的跨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所说,“文化是一种集体的心理编程,它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方式。
”因此,如果我们不考虑文化差异,就无法真正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其次,考虑文化差异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商业、外交、教育等领域,考虑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比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交流,避免冲突和误解。
同样,在国际关系中,考虑文化差异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最后,考虑文化差异也是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表现。
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传统,而不是被迫接受他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所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因此,考虑文化差异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
综上所述,考虑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同时也是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体现。
反方,不应该考虑文化差异。
首先,文化差异并不是决定人们行为的唯一因素。
人们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验、性格特点、社会环境等。
因此,过分强调文化差异会忽视其他重要因素,导致对他人行为的误解和偏见。
其次,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容易导致文化冲突。
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就会产生排他性和敌对情绪。
而且,文化差异并不意味着对立,相反,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共通之处。
因此,应该强调文化共通点,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最后,过分强调文化差异会导致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种文化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可比性和评判标准,这就会导致对一些不人道的文化行为的放任。
什么是文化多样性?
什么是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指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各种文化形式的共存和互相影响。
这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因为我们的世界早已从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转变。
具体来说,文化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多样性语言是文化的核心,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由于历史、地理等不同因素,各种语言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族群。
全球有近7000种语言,但是其中有近一半的语言面临消亡的威胁。
语言多样性反映了人类智慧和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人类社会和文化进程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财富之一。
二、文化遗产多样性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人类创造的成果。
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人文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遗产见证了人类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需要积极发掘和传承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也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三、艺术和文学多样性艺术和文学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文化多样性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在不同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产出以及不同思想和审美取向。
艺术和文学的多样性也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同时,文化多样性也需要促进不同文学和艺术之间的交流和借鉴,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四、宗教和信仰多样性宗教和信仰是人类对未知之物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宗教和信仰体系,这反映了不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中,宗教和信仰是需要尊重和包容的。
不同的宗教和信仰应该相互尊重,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五、风俗习惯多样性风俗习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差异和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除了要尊重不同风俗习惯之外,还需要善加利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借鉴,推动文化的更新迭代,不断增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总结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文化遗产、艺术和文学、宗教和信仰、以及风俗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华人或中国人和美国人是群体概念,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每个人。
不少人说,美国人大都比我们华人放得开,外向。
这就是一个刻板印象。
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和你相处的人身上有这个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们,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呀!如果我们有美国人那种成长环境,我们中国人可能比他们还要放得开,性格大多都会外向。
当然,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极内向,那是两码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决定由神经系统所操纵的,二是在成长环境中发展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跟华人姑娘结合的美国男子大都比较内向,或不是那种很阳刚外向的小伙子。
是不是中国文化较内向和阴性,美国文化较外向和阳性,而比较内向的美国男子相对难以找到美国女子作配偶而容易爱上东方女子?我们以前一直生活在比较压抑的文化政治环境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容易内向。
不像在西方人言论相对自由的空气中长大,容易外向。
有时候,我觉得,在美国采访一个人或请他讲话太容易,他会像平时一样很轻松。
我甚至觉得美国人大多都可以当演员,因为他们当众言行自如,很放得开,带有自然夸张的味道,就像演戏一样。
如果你在美国碰到一个美国人很内向,你要小心。
一个性格内向的美国人在美国与人交往,要比一个性格内向的华人在中国与人交往要难。
因为一个内向的美国人可能会在这个外向的美国社会格格不入;而一个内向的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会被看成是老实、不闹事、不夸夸其谈。
虽然现在中国社会不一定这样看,但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样的,所以至少内向的人不会觉得自己太离谱。
一个性格很内向的美国人既然和外向的美国社会格格不入,那么这个人心理很容易有毛病。
我所说的内向和外向,不是简单的话多或话少,而是敢于表达自己想说的,敢做自己应该做的,放得开,潇洒自如,特别是当众的言行。
你可以说很少的话仍很有吸引力。
美国有钱的家长送小孩子去学acting(表演),大多不是为了要孩子当演员,而是培养其公众言行能力,怎么说话得体吸引人,怎样举止,怎样和别人合作表演。
我们中国人则多只会送孩子去学钢琴。
如果我是中国学校的领导,我一定要设表演和演讲作为必修课,尤其是对MBA学生,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需要加强,而美国MBA学生上不上这门课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正在美国读书,你应该去修表演课和演讲课。
再举一个例子。
美国很多电影很假、粗制滥造,但因为其中不少表演比较真实,而美国人在生活中本来表情就比较丰富夸张,很多观众会看得下去;而同样中国电影如果很假、粗制滥造,观众就觉得恶心。
这是因为中国电影演员表演本身太做作不真实。
中国电影不能走好莱坞的道路,不能搞太夸张太闹剧的东西。
我们的内向文化和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苦难和沉湎痛苦有关。
东方文化夸张我们身上的痛苦,这种自我沉湎痛苦的过程往往消磨我们的意志,而东方伟人是这种过程的胜利者。
西方文化却恰恰相反,不会轻易地向别人叙述痛苦,因为这很可能涉及自己的隐私。
阴柔文化和阳刚文化阳刚不仅仅指肌肉发达、身材健壮和精力旺盛,还包括举止言行豪爽、果断、勇敢、富有责任心等等。
阴柔指温柔,妩媚,灵巧,细腻,顺服。
定义不重要,你说不出所以然,但你能感觉出来,一个人是不是阳刚或阴柔。
每个人都有阴柔和阳刚。
但我们谁都不否认这里有男女之别,把这种区别引申到文化上,也是如此。
中国男人包括到美国的中国移民或留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以群体而论,不如美国人阳刚。
我把美国的文化称之为阳刚文化。
在这种文化里,人们崇尚健美,敢于冒险。
我们说阳刚,通常是跟健壮、勇猛、粗犷、豪爽、大方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北方文化相对其南方文化而言,比较接近美国文化。
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中国文化大抵分为南北文化。
北方文化厚实、粗犷、豪爽、大方,南方文化细腻、灵巧、妩媚、精明。
在唐人街的中国人大都是南方人,以沿海地区移民来美的为多,比如广东、福建和港台。
中国南方人普遍个头要比北方人小,饮食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中国北方人的文化饮食生活习惯相对接近欧美一些,吃面食比较多,也喜欢吃奶酪黄油这些东西。
除了个人的修养之外,可能和南北环境的差异也有关系。
同样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美国人比中国人要健壮得多。
没来美国前,以为这是人种的缘故,来留学后才发现,美国人普遍运动量真是大!美国老百姓的健美其实都是锻炼出来的。
那些不锻炼身体的人照样是大腹便便或不健美的。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上健身房很少看到华人,最多看到一两个,可当时华人学生员工包括大陆香港台湾来的,据说有近千。
华人有空愿意在一起聚餐或看录像,打牌。
我们到野外去,纯欣赏风景多,运动得少。
美国人户外玩的花样多,而玩也需要体力,也是一种锻炼。
美国女人相对其他国家的女人来说,阳气要足,举止有男人味,敢说敢干,精力旺盛。
别说跟中国女人比较,就跟法国女人比吧,我就觉得法国女人比美国女人要妩媚得多,言语举止很有女人味,这显然与文化语言有关系。
男女之间,女的一般比男人细腻。
再说太细腻的男人,我们也受不了。
如果用男女来作比喻,美国文化是男人文化,中国文化是女人文化。
肢体文化和饮食文化中国人缺少拥抱,缺少肌肤之亲。
我们不善于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亲近,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拥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被触摸和拥抱的健康得多。
成人也是如此。
人需要触摸。
中国小孩远远比美国小孩受到拥抱和亲吻得少,到了十岁左右,就很少有人拥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亲人。
除了握手,我们要到谈恋爱时才会和另外一个有身体接触。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在十来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没有身体的亲密接触。
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儿女、兄弟姐妹之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没有间断过拥抱和亲吻。
凡是正常的人都会有体会,任何言语表达不能代替肢体的表达。
中国文化缺少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人之间的感情和分享,是我们文化含蓄的原因之一还是结果之一?美国年轻人喜欢暴露。
天气稍稍暖一些,就恨不得把衣服都脱了。
在公园和大学校园里,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小伙子姑娘们喜欢在阳光下裸露,把上身衣服和长裤脱了,躺在草地上。
暴露需要本钱,通常身体健美或自认为不错的人乐意这样做。
这种风气,虽然和美国的性文化有关,但也说明美国人挺喜欢炫耀的,他们把许多主动的表现看做是自信或加强自信。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
正因为美国人喜欢暴露身体,促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喜欢运动,一方面运动本身要求你尽可能穿得少便于运动,另一方面经常地运动使你的身体更健美,裸露起来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才有欣赏的愉悦。
我之所以把美国文化称之为肢体文化,也因为美国人的运动水平相对高和身体素质比较好。
中国文化中最突出、最讲究、举世皆知、并且我们引为骄傲的,恐怕就是饮食了。
在美国,几乎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它有多么偏僻,都有中国饭馆。
中餐在美国很便宜。
在纽约唐人街,你甚至可以只花3元25分就能吃到两菜一汤的午餐或3元钱的盒饭。
无论你到哪个唐人街,饭店、食品店和菜店,即和饮食有关的商业总是居首位。
最让人不理解的是在美国各地看到很多中餐馆都被捂得严严实实的,有些饭馆甚至没有对外的玻璃窗,据说是个风水问题,为了不让财气外流。
相反的是,美国人喜欢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进餐。
如果可能,夏天里,美国饭馆(除非正规的大饭店)喜欢在门外摆上桌椅招待顾客,而顾客因此而大增。
当然,像纽约唐人街这样的脏地方,就算条件允许,你也不可能在门外摆上桌椅招待顾客。
而在和曼哈顿唐人紧街挨的小意大利区,你能看到这种情形。
我们中国人讲究吃,讲究色、香、味,这是非常好的。
然而,我常常听到我的中国朋友说:“美国人精力真旺盛。
”我想,这与我们两种文化的不同有关,而不仅仅是种族遗传基因的问题。
美国人经常大运动量的锻炼以及他们的饮食结构,是否也是他们精力旺盛的来由?单纯与复杂东方人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而西方人则喜欢简单,不愿使自己活得太累。
许多中国人觉得美国人单纯,简直有点傻,或者说像小孩,童心重。
多年前我曾和一位美国朋友说,我们中国人太复杂,没有你们美国人单纯。
她的看法正好相反。
我的这位朋友是中文博士,在中国当过老师,和中国人谈过恋爱。
按理说,她要比一般的美国人更了解中国文化。
碰到很多在海外定居的中国人,问他们回国内工作生活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回答几乎都是因为国内人际关系太复杂。
难道美国社会人际关系就不复杂吗?就个体直接而言,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这取决于你的个性和人际关系的互动形式。
但是,当两种文化差异较大时,而我们彼此又不很了解对方包括其整个文化背景和成长道路,我们的言行会单纯起来,也就不易在两种文化互动中使事情或人复杂起来。
比如,两个在异国长大的人谈恋爱,就算两人都懂对方的语言,也只能在比较简单的层次上交往。
语言是一个交流工具,然而语言所容纳和背后所包含的风俗习惯、传统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等背景,却是一个在异国长大的人难以弥补的。
当我们和美国人交往时,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会比美国人更单纯。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位美国朋友会认为中国人比美国单纯。
增进彼此了解和理解是好的,但同时也会让人事复杂。
一个小孩子,对这个世界了解和理解得少,他就单纯。
当两种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也是如此,了解得多了,彼此反而可能不单纯了。
要在一起和睦相处,光有了解和理解是不够的,最后一定必需谅解,这是我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三解方程”。
光有真诚不够,必须有宽容。
美国人之所以相对比中国人单纯,至少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些几千年的苦难动荡对文化的影响,没有经历过那些特定的历史因素对我们的潜移默化。
人造就文化,文化塑造人。
这里面的因果,你我都无法说得清。
事情可能往往互为因果。
美国法律相对健全、个人隐私和利益受到保护,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人事在复杂上受到抑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个人隐私和个人利益保护得相对较弱,因此人们就变得不易相信还没有到手或看不见的东西,不易相信他人,人际关系自然就复杂起来。
我们也免不了会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在美国定居,和华人交往时的言行与和美国人交往时的言行可能会不一样,这不是装出来的。
人是一个条件反射的动物,对于不同的对象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中国开放后,经济发展了,可是假的东西太多。
上当受骗过后,人就难以轻信别人。
因为在这种环境里,人有时想不复杂都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书生或书呆子生活在美国要比中国容易得多,虽然美国教育和社会并不鼓励书呆子,但你可得到相对健全的法律保护。
所以,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国书呆子留在了美国,仅仅因为美国物质丰富相对自由,恐怕吸引力不够吧。
美国人相信其国家是自由的,从而使很多普通老百姓很容易相信其新闻媒介,似乎既然是自由就畅所欲言,没必要说假话。
或许因为单纯,大多美国人特容易受舆论的影响和操纵,包括对中国的态度和认识。
我们都知道,媒介都有炒作的功能,况且还有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政治经济利益的介入。
单纯的人不一定不说假话。
小孩子很单纯,可有时也会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