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4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教学讲义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4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教学讲义

第4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公元907年唐代灭亡)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考纲要求] 1.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3.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的演变[学生用书P21]★1.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状态。

②孝文帝时北魏出现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非常尖锐。

③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做了准备。

(2)措施①推行均田制:485年实行,规定15岁以上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②整顿吏治: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实行俸禄制。

③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开始迁都,历时两年完成,文武百官及六宫宗室尽迁洛阳,大批鲜卑士兵和百姓也进入中原。

④革除旧俗——实行“汉化”政策:让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并与汉族通婚。

①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洛阳商业的繁荣。

②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唐代政治制度(1)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中期以后在边境重镇设节度使,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平叛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3)选官:实行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①实施: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②进步性: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③局限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

第5讲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 【导学号:61600022】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反映三教对立的趋势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C[理学产生于两宋时期,与魏晋所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三教是指佛教、道教和儒学,材料没有涉及佛教内容,故B项错误;纲常伦理是儒学思想,“天理自然”是道教的思想,魏晋时期政局动荡,道教思想盛行,冲击儒学地位,儒学与道教结合形成新的思想玄学,故C项正确;从材料“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可知,没有体现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2.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B[道举考试客观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儒家思想,但这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说明为了证明唐朝统治的合理性,而推崇道学,故B项正确;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是科举制度的作用,与考试科目的变动无关,故C项错误;道举客观上有利于推动道学的传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但这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3.《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 【导学号:61600023】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A[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乐”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宽泛,排除。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试答
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 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
7.李白和杜甫的诗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试答
提示:李白生活在盛唐,其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其 诗更多地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8.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试答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现
史料解读:①②③④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三 教合一”的趋势。侧面证明儒学原有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思考 2 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 传播的心态如何。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试答
史料解读:态度:对佛教流行的现象深感忧虑,极力提 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 抵制异端邪说的流传。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 展。
微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教的冲突与交 融
一 ①(《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 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②《外篇》 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晋朝]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二 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③百法纷凑,无 越三教之境。
(3)“联”: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进行图文 互换。历史统计图表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实的 表现形式之一。解读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是成功解答历 史定量分析类试题的关键,如本题可联系所学到的均田制。
(4)“析”:仔细鉴别信息,展开定性分析。一是注意 思考从图表中提取的信息是否仅集中于某一方面或侧面的 阐释,是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二是全面甄别所掌握的信息, 确认信息主流,切忌随意选择某一信息就妄加断言,甚或是 脱离图表空泛谈论。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5讲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考点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特别提醒]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实现重生。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二、科学技术1.造纸术外传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雕版印刷术发明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教材补遗]李约瑟李约瑟,英文名字约瑟夫·尼德汉,190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早年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望。

1941年,早已对中国科技历史感兴趣的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虽然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响,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关科技典籍。

据古兰教授介绍,沉醉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李约瑟在回到剑桥后,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鸿篇巨制得以问世。

三、文学艺术1.文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1)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

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解析:A 据材料中“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等信息可得出在封建社会,官僚地主无论拥有多少土地,面对封建政权,都没有任何的保障,因为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皇帝的诏令即是法,大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质上是没有法律保障的,故A项正确;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是允许自由买卖的,故B 项排除;“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完全自主”的表述在材料中无涉及,故D项排除。

2.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

这一改革(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解析:C 题干中提到“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说明政府依然对盐政实行了监管,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说明商人不能任意抬高盐价,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政府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说明政府与商人都在经营盐的过程中获得利益,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增加盐政机构成本的描述,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官商分利:盐铁官营弊端重重:如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

于是,“官商分利”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7讲 魏晋到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7讲 魏晋到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7讲魏晋到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一、单1.据史料记载,某一朝代在耕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称作江东犁的工具。

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对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该朝代是()A、春秋战国B、汉代C、唐代D、宋代+2.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的经典。

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教育的兴盛C、重文轻武的政策D、印刷成本的降低+3.唐朝贾岛在《喜李馀自蜀至》一诗中说:“往来从此过,词体近风骚。

”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对应的是()A、《格尔尼卡》B、《阿Q正传》C、《命运交响曲》D、《唐璜》4.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典籍记载内容(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旧唐书·玄宗纪》车马出租业务的店栈)《全唐文》卷入十一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天宝九载(750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唐会要》六十九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剥黎庶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唐会要》八十六人争利,先于杨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D、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5.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

由此可知,当时隋唐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江南经济的开发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对外贸易的繁荣+6.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出现于隋唐之际的是()A、火药B、指南针C、造纸术D、雕版印刷术+7.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拥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B、把君主拥有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D、对地主拥有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8.唐朝官营丝织生产,设立二十五个“作”。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人民版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 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__曲__辕__犁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_高__转__筒__车__。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_均__田__制__ ,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魏晋隋唐时 (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
期的经济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 考纲考点
魏晋隋唐时 (1)魏晋儒学遭冲击。(2)唐代的“三教合一”。(3)科技:《齐民要术》与南北朝农书。
期的文化 (4)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典例】 (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C.均田制破坏严重 答案 A
土地规模(亩)
户数
20以下
24
20~130
103
131~300
10
300以上
2
小计
139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核心论点:(1)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 (2)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表明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图证历史] 唐代“三教合一”图
核心论点:(1)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只是出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特别提醒]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实现重生。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二、科学技术1.造纸术外传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雕版印刷术发明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教材补遗]李约瑟李约瑟,英文名字约瑟夫·尼德汉,190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早年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望。

1941年,早已对中国科技历史感兴趣的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虽然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响,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关科技典籍。

据古兰教授介绍,沉醉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李约瑟在回到剑桥后,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鸿篇巨制得以问世。

三、文学艺术1.文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1)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

[特别提醒]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 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代农业科学著作。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2)书法 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②成就
类别 楷书 草书 特征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代表人物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等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 素等
抓主干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 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
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
3.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更新儒学,最终发展为 “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 ,魏晋南北 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 的努力实践,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魏晋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魏晋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考点深化探究
【答案】 (1)心态:对佛教流行的现象深感忧虑,极力提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 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抵制异端邪说的流传。 实质: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儒、佛、道等思想进一步融合的趋势。 (2)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儒学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受到 冲击,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盛行,儒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②儒学在吸收佛教、 道教的思想过程中始终在发展,儒学的传统并没有中断;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 以及之后的隋唐儒学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成为上承两汉经学,下启宋明理学的重 要发展阶段。
——韩愈《原道》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1)史料1的信息说明魏晋时期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 (2)史料2表明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对三教基本上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也反映了 儒、佛、道合流加快的趋势。 (3)史料3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原有的 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问题 (1)根据史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传播的心态如何,其反映的 实质是什么? (2)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的儒学发展受阻及正统地位一度中断。 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 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 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 艺术宝地。
主干知识梳理
4.中外文化交流 (1)从东汉后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印度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为了求得佛教真解,一些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 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成 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2)中国佛教的发展也影响到周边国家。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 法。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历经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这些交流对日本 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课件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课件

拓展延伸 土地兼并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1)影响: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 级矛盾,往往酿成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也往往影响封建国 家的赋税收入,激化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 (2)解决措施:一是实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 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实行; 二是限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但是,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自身难以治愈的痼疾,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 奏效。
史料2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
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 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史料3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③店肆待客,
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 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 寸刃。 ——《通典· 食货七· 历代盛丧户口》 ◆读史指导 (1)史料1属于古文献史料。以省略号为分界线,前一层围绕“坊”,后一
术语必背
(1)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缓慢,但随着人口和技术的南移,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2)唐代继续推行“抑商”政策,但没有阻止商业的发展繁荣,城市商品 经济得到了发展。
主题
◆史料呈现
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
史料1 皇城之南,东西①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 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②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 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拓展延伸 古代中国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2)经济条件: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 供了丰富的原料。 ②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 3.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商业 a.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 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b.隋唐时期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⑤ 柜坊 和飞钱相继问 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田水利C法op,有y利r于i农g业h的t发2展0。04-2011 Aspose Pty Ltd.
(6)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改革赋税制度,如汉初多年不收田租,唐朝的“两税法”,明 朝的“一条鞭法”、康熙的“更名田”、雍正的“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都有 利于农业的发展。
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但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
②成C就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类别
特征
代表人物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 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K12课件
10
重理解
1.邸店、柜坊和飞钱 (1)邸店:兼营堆货、交易和商旅住宿等业务,又往往成为经营金融业务的
ith钱(质2)庄,A柜是s。坊现p:代纯o银s粹e行的.的金S雏融l形i机d。构Eev,既sa吸lf收uoa存rt款i.,o也Nn经ET营o货n3l物.y存5.放C,具l有ie后n世t钱庄Pr的o性file (3)飞C钱o:中py国r最i早g的ht汇兑2业0务04,又-称2便01换1,类A似s于p现o在s的e 汇P票t,y可以L避t免d.长途
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做“海上陶瓷之 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③。
——《唐朝的丝绸之路》 【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及社会作用。
K12课件
14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讲义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讲义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1.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4)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2.思想:(1)道教、佛教冲击儒学。

(2)唐代的“三教合一”。

3.科技文化:(1)唐代火药的应用。

(2)南北朝农书——《齐民要术》。

(3)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主干梳理]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7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精品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7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精品

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b.唐朝时长安、洛阳最为繁盛,扬州“雄富冠天下”;作为地区经济中心 的杭州、湖州商业十分发达。 思维启迪 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诗句描写了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提示: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和落后性。
主题
隋唐时期的城市特征
1.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各地政治中心而建设起来的。地方上的中
小城市也多因为是各地郡县治所而发展起来。 2.这时期的城市,政治、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消费意义大于生产意义,商业的繁荣 远远超过了商品生产的水平。这一时期,城市中的绝大部分居民是官僚、地主等消 费人口。这时期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与商业区分开。白天定时开市、 闭市。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西市就有西域以及 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俗”流行。长安城的人口不下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10
2 139
7.2%
1.4% 100%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C.均田制破坏严重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 A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地占有130 亩以下土地的户数占总数的90%以上,反映了当时自耕农户占主体,这 说明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选A项。B项与表格信息不符;C、D两项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
易混辨析 牛耕不是中国传统耕犁定型的标志 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定型的事件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 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易混辨析 精耕细作的农业 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学案新人教版89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学案新人教版89

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科技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

隋唐时期(581~907年)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君主专制的演进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1)内容①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②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三)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门等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

2.科举制(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
2.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答案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道路畅通。
[史论归纳] 1.先秦至唐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价值。有何重要启示? 答案 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和思想解 放;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
答案 采用复古方式,重视传统经典价值;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实现思想文化创 新。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等。
[知识拓展]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1.史实概念——士族庄园经济 魏晋时期“士族”势力盛行,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士族 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族庄园占有大量土地,拥有许多依附 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 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它是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王鸿《扬州散记》
┃解读史料┃
1.史料一为古人游记类史料。史料信息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中原地区战乱较多, 导致农耕经济发展一度缓慢;孝文帝改革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商业经济繁 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政治黑暗
玄学的主要内容
(1)“意”与“象”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 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 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2)“无”和“有” 何晏、王弼“贵无论”。强调“无”是宇宙万物的根本。 “有”代表宇宙具体之万物,与“无”是母子、本末的 关系。 (3) “自然”与“名教” 自然:宇宙本体,世界本源,宇宙万物本来的样子。 名教:人们之造作,是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设的种 种等级与教化的总称,也可迳直指“礼教” 制度。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阮籍、嵇康、向秀、郭象、裴頠等。 清谈(玄谈): “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 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 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 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唐翼明
• 竹林七贤
魏晋风度:服石养生、风姿特秀、萧条高寄、动违礼法
玄学的影响
• 魏晋玄学开辟了一个思辨时代,发展了哲理 思辨,开出了谈玄析理的风气,且不论年资, 以友交会,与两汉经师的师道尊严迥然相异。 • 玄学的现实意蕴是对魏晋人所追求的理想人 格做理论上的建构。在“贵无”思想的深刻影 响下,魏晋士人在无限的内心世界发现了个体 存在的价值。
玄学的影响
• 玄学在两汉经学日趋烦琐、注重章句注疏的 时候,提出了“得意忘象”,将士人们从烦 琐的考据中解放出来。“名教”与“自然” 之争,实际上是对汉武帝以来儒家伦理道德 的怀疑甚至否定,同时也揭露名教礼法的虚 伪。 • 玄学对文学、音乐、绘画和书法等艺术都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自魏晋以后,我国艺术伦 理、艺术欣赏及创作,都注重“畅神”、 “传神”,追求玄外之音、象外之意,这在 很大程度上与受了玄学“象外之意”、”言 不尽意“的影响有关。
二、“三教合一”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佛、道迅速传播,儒学有了新发展 2、表现: A、隋提出“三教合归儒”,即“三教合一” B、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尚儒 3、影响:儒学正统地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第八任皇帝成化 帝朱见深登基不久绘制的《一团和气图》, 依照“虎溪三笑”之意,作《一团和气》图, 将陶渊明、陆修静、慧远法师三人相拥一体。 以佛教圣地少林寺为例,钟楼前有嘉靖四十 四年(1565年),郑王之子朱载堉所立的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刻有《混元三教 九流图》,图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 体像,图赞中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 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体现了三教合流、 和睦相处的思想宗旨。
玄学兴起的原因
(1)经学式微
•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杂染天人感应,加上东汉时谶讳 流行,儒学与迷信结合,流于迂腐和荒诞。 • 东汉中期始有人对儒学的神化作出批评,儒学受到冲击。 • 魏时,何晏、王弼以老庄说儒经,使学术风气为之转变。
(2)名教危机
• 阮籍《大人先生传》:“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 理……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 …… 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养百姓也。 ” • 《后汉书· 孔融传》:“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 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 离矣。 ”
唐宋儒学复兴运动
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 立发展,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唐中叶以后,儒学大师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率先提出要复兴儒 学。他们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积极援佛入儒与援道入儒。 韩愈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 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 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 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 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 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 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 佛、道的愿望,经由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 和程氏二兄弟)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的朱子可 以说正式实现。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
板块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时期
3.4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厦门三中 薛明石羡
阶段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由统一走 向分裂,又由分裂逐渐走向大一统的时期。 政治上:国家分裂割据、政权频繁更迭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格 局;许多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呈现过渡性特点;民族融 合进人高潮,推行“汉化”成为各少数民族不约而同的选择; 士族制度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社会政治现象。 经济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融合;北方农耕经 济遭到一定破坏;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江南的经济地 位逐渐上升;在士族制基础上,汉代以来的田庄经济迅速发 展。 思想文化上:呈现出包容异质和张场个性的时代特征。北方 民族大融合及三教鼎立,给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因素;科技 成就继续领先世界,文学承上启下,艺术大放光彩,为隋唐 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基础。
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空前繁盛的时期。 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享誉海 外;典章制度完善、先进,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 经济上:政策不断调整,内外交通发达,经济空前 繁荣;安史之乱后,出现第二次北民南迁高潮,南 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 思想文化上: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发展、全面 繁荣,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 形成了中国文化圈。
一、魏晋玄学
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学 经义以代替繁琐的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 玄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即宇宙最终 存在的根据问题﹐亦即本体论的问题。 “玄”指无形无名的“道”,由于魏晋玄学奉 《老子》、《庄子》、《周易》为经典,注重 形而上的“有无之辨”,故从南朝开始,后人 以“玄学”称谓这一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