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和平行线_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七下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初一数学七下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⑵ 如果∠α与∠β是 对 顶角,则一定有∠α=∠β; 反之如果∠α = ∠β, 则∠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 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 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⑷ 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⑸ 两线四角:经过一点画m 条直线,共有m ( m-1) 对 对顶角,共有2m ( m-1) 对邻补角。

2、垂线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垂直定义有以下两层含义: (1) ∵∠AO C=90°(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2) ∵AB ⊥CD (已知), ∴∠AOC =90°(垂直的定义).3、垂线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4、垂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以点P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于两点(如图),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两点间距离的1/2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与一点.连接p 与该点,并延长与直线相交即可.5、垂线段的概念: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7、正确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又相异的概念:⑴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⑶线段与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知识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第一节 相交线一、知识要点:(一)当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相交时,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只有一个交点;一种是有两个交点,即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还有一种是三个交点,即三条直线两两相交。

(二)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 十∠2=90°,∠1+∠ 3=90°,则∠2=∠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 =180°,则∠A 、∠B 互补;反过来,若∠A 、∠B 互补,则∠A +∠B =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 +∠C =180°,∠A +∠B =180°,则∠B =∠C .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垂直: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垂直,两条直线交角成90 。

1、经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2、点到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

(四)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产生两个交点,形成了八个角(不可分的):1、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 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 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2、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 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 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3、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 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 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二、题型分析: 题型一:列方程求角例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1少20°.则这个角为 ( ) A 、30° B 、40° C 、60° D 、75° 答案:B分析:若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 ,补角是180°-x ,于是构造出方程即可求解 求解: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 ,补角是180°-x .则根据题意,得21(180°-x )-(90°-x )=20° ; 解得:x =40°. 故应选B . 说明:处理有关互为余角与互为补角的问题,除了要弄清楚它们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还要引进未知数,构造方程求解.习题演练:1、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 ,那么这两个角是( )A 、42138、 B 、都是10 C 、42138、或4210、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分析:两个条件可以确定两个角互补,列方程即可解得A 。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第一节相交线一、知识要点:(一)当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相交时,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只有一个交点;一种是有两个交点,即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还有一种是三个交点,即三条直线两两相交。

(二)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 3=90°,则∠2=∠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垂直: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垂直,两条直线交角成90 。

1、经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垂线,有且只有一条;2、点到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

(四)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产生两个交点,形成了八个角(不可分的):1、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2、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3、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二、题型分析: 题型一:列方程求角例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1少20°.则这个角为 ( ) A 、30° B 、40° C 、60° D 、75° 答案:B分析:若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 ,补角是180°-x ,于是构造出方程即可求解求解: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 ,补角是180°-x .则根据题意,得21(180°-x )-(90°-x )=20° ; 解得:x =40°. 故应选B . 说明:处理有关互为余角与互为补角的问题,除了要弄清楚它们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还要引进未知数,构造方程求解.习题演练:1、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 ,那么这两个角是( )A 、42138 、B 、都是10C 、42138 、或4210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分析:两个条件可以确定两个角互补,列方程即可解得A 。

初中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初中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初中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b ,若∠1=55°,则∠2等于( )A .35°B .45°C .55°D .125°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B =6,BC =8,将直角三角形ABC 沿边BC 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 的位置,DE 交AC 于点G ,BE =2,三角形CEG 的面积为13.5,下列结论:①三角形ABC 平移的距离是4;②EG =4.5;③AD ∥CF ;④四边形ADFC 的面积为6.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3.如图,在ABC 中,//EF BC ,ED 平分BEF ∠,且70∠︒=DEF ,则B 的度数为( )A .70°B .60°C .50°D .40°4.如图,已知AB ∥CD, EF ∥CD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A .∠BCD= ∠DCE;B .∠ABC+∠BCE+∠CEF=360︒;C .∠BCE+∠DCE=∠ABC+∠BCD;D .∠ABC+∠BCE -∠CEF=18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小于平角的角可分为锐角和钝角两类C.射线就是直线D.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6.如下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是( )A.∠1=∠3 B.∠2=∠3 C.∠1=∠4 D.∠3=∠47.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补;(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4)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互补吗?A.(1)(2)B.(3)(4)C.(2)(3)D.(1)(4)8.下面是投影屏上出示的抢答题,需要回答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则回答正确的是()已知:如图,∠BEC=∠B+∠C,求证:AB∥CD证明:延长BE交__※__于点F,则∠BEC=__⊙__+∠C又∵∠BEC=∠B+∠C,∴∠B=▲∴AB∥CD(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A.⊙代表∠FEC B.□代表同位角C.▲代表∠EFC D.※代表AB 9.下列各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A.若0a b->,则a b>B.若0a b-=,则0ab≥C.若0a b-<,则a b<D.若0a b-≠,则0ab≠10.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B∥CE,且∠ADC=∠B:④AB∥CE,且∠BCD=∠BAD.其中能推出BC∥AD的条件为()A.①②B.②④C.②③D.②③④二、填空题11.如图,//AB CD,GF与AB相交于点H,与CD 于F,FE平分HFD∠,若50EHF ∠=︒,则HFE ∠的度数为______.12.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其中点,B D 重合,若固定三角形AOB ,将三角形A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一周,共有 _________次 出现三角形ACD 的一边与三角形AOB 的某一边平行.13.设a 、b 、c 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1)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2)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3)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14.如图,把直角梯形ABCD 沿AD 方向平移到梯形EFGH ,28HG cm =,5MG cm =,4MC 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15.如图,直线a ∥b ∥c ,直角∠BAC 的顶点A 在直线b 上,两边分别与直线a ,c 相交于点B ,C ,则∠1+∠2的度数是___________.16.如果一张长方形的纸条,如图所示折叠,那么∠α等于____.17.如图,AB ∥CD ,∠B =75°,∠E =27°,则∠D 的度数为_____.18.如图,AD ∥BC ,∠D=100°,CA 平分∠BCD ,则∠DAC=________度.19.如图,CB ∥OA ,∠B =∠A =100°,E 、F 在CB 上,且满足∠FOC =∠AOC ,OE 平分∠BOF ,若平行移动AC ,当∠OCA 的度数为_____时,可以使∠OEB =∠OCA .20.如图,直线////a b c ,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线b 上,若135∠=︒,则2∠等于_______.三、解答题21.(感知)如图①,AB ∥CD ,点E 在直线AB 与CD 之间,连结AE 、BE ,试说明∠BAE+∠DCE=∠AEC ;(探究)当点E 在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他条件不变,试说明∠AEC+∠BAE+∠DCE=360°; (应用)点E 、F 、G 在直线AB 与CD 之间,连结AE 、EF 、FG 和CG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若∠EFG=36°,则∠BAE+∠AEF+∠FGC+∠DCG=______°.22.已知:直线l 分别交AB 、CD 与E 、F 两点,且AB ∥CD .(1) 说明:∠1=∠2;(2) 如图2,点M 、N 在AB 、CD 之间,且在直线l 左侧,若∠EMN +∠FNM =260°, ①求:∠AEM +∠CFN 的度数;②如图3,若EP 平分∠AEM ,FP 平分∠CFN ,求∠P 的度数;(3) 如图4,∠2=80°,点G 在射线EB 上,点H 在AB 上方的直线l 上,点Q 是平面内一点,连接QG 、QH ,若∠AGQ =18°,∠FHQ =24°,直接写出∠GQH 的度数.23.问题情境:如图1,AB CD ,130PAB ∠=,120PCD ∠=.求 APC ∠ 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 P 作 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5060110APC ∠=+=.问题迁移:(1)如图3,AD BC ,点 P 在射线 OM 上运动,当点 P 在 A 、 B 两点之间运动时,ADP α∠=∠,BCP β∠=∠.CPD ∠ 、 α∠ 、 β∠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 P 在 A 、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 P 与点 A 、 B 、 O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 CPD ∠ 、 α∠ 、 β∠ 间的数量关系.24.问题情境:如图1,AB CD ∥,130PAB ∠=︒,120PCD ∠=︒,求APC ∠的度数.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 作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 ∠=______. 问题迁移:如图3,AD BC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ADP α∠=∠,BCP β∠=∠.(1)当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CPD ∠、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 与点A 、B 、O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 ∠、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25.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个直角顶点C 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30A ∠=︒,60B ∠=︒,45D E ∠=∠=︒.(1)猜想BCD ∠与A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3BCD ACE ∠=∠,求BCD ∠的度数;(3)若按住三角板ABC 不动,绕顶点C 转动三角DCE ,试探究BCD ∠等于多少度时//CE AB ,并简要说明理由.26.如图1,已知直线PQ ∥MN ,点A 在直线PQ 上,点C 、D 在直线MN 上,连接AC 、AD ,∠PAC =50°,∠ADC =30°,AE 平分∠PAD ,CE 平分∠ACD ,AE 与CE 相交于E . (1)求∠AEC 的度数;(2)若将图1中的线段AD 沿MN 向右平移到A 1D 1如图2所示位置,此时A 1E 平分∠AA 1D 1,CE 平分∠ACD 1,A 1E 与CE 相交于E ,∠PAC =50°,∠A 1D 1C =30°,求∠A 1EC 的度数.(3)若将图1中的线段AD 沿MN 向左平移到A 1D 1如图3所示位置,其他条件与(2)相同,求此时∠A 1EC 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得:∠1和∠2是同位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2=∠1=5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2.B解析:B【解析】分析:(1)对应线段的长度即是平移的距离;(2)根据EC 的长和△CEG 的面积求EG ;(3)平移前后,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详解:(1)因为点B ,E 是对应点,且BE =2,所以△ABC 平行的距离是2,则①错误; ②根据题意得,13.5×2=(8-2)EG ,解得EG =4.5,则②正确;③因为A ,D 是对应点,C ,F 是对应点,所以AD ∥CF ,则③正确;④平行四边形ADFC 的面积为AB ·CF =AB ·BE =6×2=12,则④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平移的性质有:①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平移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中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3.D解析:D【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EF=14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B 的度数即可.【详解】∵ED 平分BEF ∠,且70∠︒=DEF ,∴70DEB ∠=︒∴270140BEF ︒=∠=⨯︒∵//EF BC∴180B BEF ∠+∠=︒∴180********B BEF ∠=︒-∠=︒-︒=︒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相关性质的运用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找出图形中的同旁内角、内错角即可判断.详解:延长DC 到H∵AB ∥CD ,EF ∥CD∴∠ABC+∠BCH=180°∠ABC=∠BCD∠CE+∠DCE=180°∠ECH=∠FEC∴∠ABC+∠BCE+∠CEF=180°+∠FEC∠ABC+∠BCE -∠CEF=∠ABC+∠BCH+∠ECH-∠CEF=180°.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同位角相等.5.D解析:D【解析】根据真假命题的概念,可知:A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选项错误;B 、小于平角的角可分为锐角、钝角,还应包含直角,选项错误.C 、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选项错误;D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选项正确;故选:D .6.C解析:C【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由∠2=∠3,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D ∥BC ,由∠1=∠4,得到AB∥CD.故选C.7.A解析:A【分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对四句话进行判断.【详解】解:(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它是命题;(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余,它是命题;(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它不是命题;(4)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互补吗?,它不是命题.所以,是命题的为(1)(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8.C解析:C【分析】延长BE交CD于点F,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BEC=∠EFC+∠C,结合∠BEC=∠B+∠C可得出∠B=∠EFC,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证出AB∥CD,找出各符号代表的含义,再对照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延长BE交CD于点F,则∠BEC=∠EFC+∠C.又∵∠BEC=∠B+∠C,∴∠B=∠EFC,∴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代表CD,⊙代表∠EFC,▲代表∠EFC,□代表内错角.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利用各角之间的关系,找出∠B=∠EFC 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正确,符合不等式的性质;B、正确,符合不等式的性质.C、正确,符合不等式的性质;D、错误,例如a=2,b=0;故选D.【点睛】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等式的性质,难度不大.10.D解析: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排除错误答案.【详解】解:①∵∠1=∠2,∴AB∥CD,不符合题意;②∵∠3=∠4,∴BC∥AD,符合题意;③∵AB∥CD,∴∠B+∠BCD=180°,∵∠ADC=∠B,∴∠ADC+∠BCD=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AD,故符合题意;④∵AB∥CE,∴∠B+∠BCD=180°,∵∠BCD=∠BAD,∴∠B+∠BAD=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AD,故符合题意;故能推出BC∥AD的条件为②③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填空题11.65°【分析】由AB//CD可得∠HFD=130︒,再由FE平分∠HFD可求出∠HFE.【详解】∵∴∠EHF+∠HFD=180°∵∴∠HFD=130°∵平分,∴∠HFE=∠HFD=解析:65°【分析】由AB//CD 可得∠HFD=130︒,再由FE 平分∠HFD 可求出∠HFE .【详解】∵//AB CD∴∠EHF+∠HFD=180°∵50EHF ∠=︒∴∠HFD=130°∵FE 平分HFD ∠,∴∠HFE=12∠HFD=1130652⨯︒=︒ 故答案为:6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2.【分析】要分类讨论,不要漏掉任何一种情况,也可实际用三角板操作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计算.【详解】解:分8种情况讨论:(1)如图1,AD 边与OB 边平行时,∠BAD=45°;(2)如图2,解析:8【分析】要分类讨论,不要漏掉任何一种情况,也可实际用三角板操作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计算.【详解】解:分8种情况讨论:(1)如图1,AD 边与OB 边平行时,∠BAD =45°;(2)如图2,当AC 边与OB 平行时,∠BAD =90°+45°=135°;(3)如图3,DC 边与AB 边平行时,∠BAD =60°+90°=150°,(4)如图4,DC 边与OB 边平行时,∠BAD =135°+30°=165°,(5)如图5,DC 边与OB 边平行时,∠BAD =45°﹣30°=15°;(6)如图6,DC 边与AO 边平行时,∠BAD =15°+90°=105°(7)如图7,DC 边与AB 边平行时,∠BAD =30°,(8)如图8,DC边与AO边平行时,∠BAD=30°+45°=75°;综上所述:∠BAD的所有可能的值为:15°,30°,45°,75°,105°,135°,150°,165°.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画出所有符合题意的示意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平行平行垂直【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由,得出a∥c;根据垂直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可由,得到a∥c;根据,,得到a⊥c.故答案为平行,平行,垂直.点睛:由平解析:平行 平行 垂直【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由//,//a b b c ,得出a ∥c ;根据垂直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可由,a b b c ⊥⊥,得到a∥c;根据//a b ,b c ⊥,得到a⊥c.故答案为平行,平行,垂直.点睛:由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求解(1),因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求解(2),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3). 14.130cm2.【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梯形EFGH≌梯形ABCD ,那么GH=CD ,BC=FG ,观察可知梯形EFMD 是两个梯形的公共部分,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梯形MGHD ,再根据梯形的面积计解析:130cm 2.【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梯形EFGH ≌梯形ABCD ,那么GH=CD ,BC=FG ,观察可知梯形EFMD 是两个梯形的公共部分,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梯形MGHD ,再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直角梯形EFGH 是由直角梯形ABCD 平移得到的,∴梯形EFGH ≌梯形ABCD ,∴GH=CD ,BC=FG ,∵梯形EFMD 是两个梯形的公共部分,∴S 梯形ABCD -S 梯形EFMD =S 梯形EFGH -S 梯形EFMD ,∴S 阴影=S 梯形MGHD =12(DM+GH )•GM=12(28-4+28)×5=130(cm 2). 故答案是130cm 2.【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15.270°【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1+∠3=∠2+∠4=180°,再结合∠BAC 是直角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所示,∵a∥b,∴∠1+∠3=180°,则∠3=180°-∠1,∵解析:270°【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1+∠3=∠2+∠4=180°,再结合∠BAC是直角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所示,∵a∥b,∴∠1+∠3=180°,则∠3=180°-∠1,∵b∥c∴∠2+∠4=180°,则∠4=180°-∠2,∵∠BAC是直角,∴∠3+∠4=180°-∠1+180°-∠2,∴90°=360°-(∠1+∠2),∴∠1+∠2=270°.故答案为:27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70°.【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E=∠DCE=140°,依据折叠即可得到∠α=70°.【详解】解:如图,∵AB∥CD,∴∠BAE=∠DCE=140°,由折叠可得:,∴∠解析:70°.【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E=∠DCE=140°,依据折叠即可得到∠α=70°.【详解】解:如图,∵AB∥CD,∴∠BAE=∠DCE=140°,由折叠可得:12DCF DCE ∠=∠,∴∠α=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7.48°【分析】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EFC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AB∥CD,∠B=75°解析:48°【分析】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EFC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AB∥CD,∠B=75°,∴∠EFC=∠B=75°,又∵∠EFC=∠D+∠E,且∠E=27°,∴∠D=∠EFC﹣∠E=75°﹣27°=48°,故答案为:48°.【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18.40°【分析】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做题.【详解】∵AD∥BC,∴∠BCD=180°-∠D=80°,又∵CA平分∠BCD,∴解析:40°【分析】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做题.【详解】∵AD∥BC,∴∠BCD=180°-∠D=80°,又∵CA平分∠BCD,∴∠ACB=12∠BCD=40°,∴∠DAC=∠ACB=40°.【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19.60°【分析】设∠OCA=a,∠AOC=x,利用三角形外角,内角和定理,平行线定理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OCA=a,∠AOC=x,已知CB∥OA,∠B=∠A=100°,即a+x=80解析:60°【分析】设∠OCA=a,∠AOC=x,利用三角形外角,内角和定理,平行线定理即可解答.【详解】解:设∠OCA=a,∠AOC=x,已知CB∥OA,∠B=∠A=100°,即a+x=80°,又因为∠OEB=∠EOC+∠ECO=40°+x.当∠OEB=∠OCA,a=80°-x,40°+x=a,解得∠OCA=60°.【点睛】本题考查角度变换和平行线定理的综合运用,熟悉掌握是解题关键.20.【分析】如图,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35°,然后进一步得出∠4的度数,从而再次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出答案即可.【详解】如图所示,∵,,∴,∴∠4=90°−∠3=55°,∵,∴∠2解析:55︒【分析】如图,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35°,然后进一步得出∠4的度数,从而再次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出答案即可.【详解】如图所示,∵//a b ,135∠=︒,∴335∠=︒,∴∠4=90°−∠3=55°,∵////a b c ,∴∠2=∠4=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感知】见解析;【探究】∠BAE+∠AEC+∠DCE=360°;【应用】396°.【分析】感知:如图①,过点E作EF∥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探究:如图2中,作EG∥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应用:作FH∥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理由如下,【感知】过E点作EF//AB∵AB//CD∴EF//CD∵AB//CD∴∠BAE=∠AEF∵EF//CD∴∠CEF=∠DCE∴∠BAE+∠DCE=∠AEC.【探究】过E点作AB//EG.∵AB//CD∴EG//CD∵AB//CD∴∠BAE+∠AEG=180°∵EG//CD∴∠CEG+∠DCE=180°∴∠BAE+∠AEC+∠DCE=360°【应用】过点F作FH∥AB.∵AB ∥CD ,∴FH ∥CD ,∴∠BAE+∠AEF+∠EFH=360°,∠HFG+∠FGC+∠GCD=360°,∴∠BAE+∠AEF+∠EFH+∠HFG+∠FGC+∠GCD=720°,∴∠BAE+∠AEF+∠EFH+∠HFG+∠FGC+∠GCD+∠EFG=720°+36°,∴∠BAE+∠AEF+∠FGC+∠DCG=720°-360°+36°=396°故答案为396°.【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1)理由见解析;(2)①80°,②40°;(3)38°、74°、86°、122°.【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证;(2)①过拐点作AB 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理即可得到答案;②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角的度数; (3)分情况讨论,画出图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的性质分别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AB CD1EFD ∴∠=∠,2EFD ∠=∠12∠∠∴=; (2)①分别过点M ,N 作直线GH ,IJ 与AB 平行,则//////AB CD GH IJ ,如图:AEM EMH ∴∠=∠,CFN FNJ ∠=∠,180HMN MNJ ∠+∠=︒,()80AEM CFN EMH FNJ EMN MNF HMN MNJ ∴∠+∠=∠+∠=∠+∠-∠+∠=︒;②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AEP ∠=∠,4CFP ∠=∠, ∵EP 平分∠AEM ,FP 平分∠CFN , ∴11344022AEP CFP AEM CFM ∠+∠=∠+∠=∠+∠=︒, 即40P ∠=︒;(3)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由已知条件可得80BEH ∠=︒,①如图:118082EPG BEH AGQ ∠=︒-∠-∠=︒182HPQ EPG ∴∠=∠=︒11118074GQ H EHQ HPQ ∴∠=︒-∠-∠=︒ ②如图:104 BPH FHP BEH∠=∠+∠=︒,22122BQ H BPH AGQ∴∠=∠+∠=︒;③如图:56BPH BEH FHP∠=∠-∠=︒,3338BQ H BPH AGQ∴∠=∠-∠=︒;④如图:104BPH BEH FHP ∠=∠+∠=︒ ,4486GQ H BPH AGQ ∴∠=∠-∠=︒;综上所述,∠GQH 的度数为38°、74°、86°、122°.【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辅助线的作法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23.(1)∠CPD=∠α+∠β,理由见解析;(2)①当点P 在A 、M 两点之间时,∠CPD=∠β−∠α;②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CPD=∠α−∠β【分析】(1)过点P 作PE ∥AD 交CD 于点E ,根据题意得出AD ∥PE ∥BC ,从而利用平行线性质可知α∠=∠DPE ,β∠=∠CPE ,据此进一步证明即可;(2)根据题意分当点P 在A 、M 两点之间时以及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两种情况逐一分析讨论即可.【详解】(1)∠CPD=αβ∠+∠,理由如下:如图3,过点P 作PE ∥AD 交CD 于点E ,∵AD ∥BC ,PE ∥AD ,∴AD ∥PE ∥BC ,∴α∠=∠DPE ,β∠=∠CPE ,∴∠CPD=∠DPE +∠CPE=αβ∠+∠;(2)①当点P 在A 、M 两点之间时,∠CPD=βα∠-∠,理由如下:如图4,过点P 作PE ∥AD 交CD 于点E ,∵AD ∥BC ,PE ∥AD ,∴AD ∥PE ∥BC ,∴α∠=∠EPD ,β∠=∠CPE ,∴∠CPD=∠CPE −∠EPD=βα∠-∠;②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CPD=αβ∠-∠,理由如下:如图5,过点P 作PE ∥AD 交CD 于点E ,∵AD ∥BC ,PE ∥AD ,∴AD ∥PE ∥BC ,∴α∠=∠DPE ,β∠=∠CPE ,∴∠CPD=∠DPE −∠CPE=αβ∠-∠,综上所述,当点P 在A 、M 两点之间时,∠CPD=∠β−∠α;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CPD=∠α−∠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平行线性质及判定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4.110︒;(1)CPD αβ∠=∠+∠;理由见解析;(2)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CPD αβ∠=∠-∠;当点P 在射线AM 上时,CPD βα∠=∠-∠.【分析】问题情境:理由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到 PE ∥AB ∥CD ,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APC .(1)过点P 作PQ AD ,得到PQ AD BC 理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P DPQ ∠=∠,BCP CPQ ∠=∠,即可得到CPD DPQ CPQ ADP BCP αβ∠=∠+∠=∠+∠=∠+∠(2)分情况讨论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以及点P 在射线AM 上时,两种情况,然后构造平行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通过推理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问题情境:∵AB ∥CD ,PE AB∴PE ∥AB ∥CD , ∴∠A+∠APE=180°,∠C+∠CPE=180°,∵∠PAB=130°,∠PCD=120°,∴∠APE=50°,∠CPE=60°,∴∠APC=∠APE+∠CPE=50°+60°=110°;(1)CPD αβ∠=∠+∠过点P 作PQ AD .又因为AD BC ∥,所以PQ AD BC则ADP DPQ ∠=∠,BCP CPQ ∠=∠所以CPD DPQ CPQ ADP BCP αβ∠=∠+∠=∠+∠=∠+∠(2)情况1:如图所示,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过P 作PE ∥AD ,交ON 于E ,∵AD ∥BC ,∴AD ∥BC ∥PE ,∴∠DPE=∠ADP=∠α,∠CPE=∠BCP=∠β,∴∠CPD=∠DPE-∠CPE=∠α-∠β情况2:如图所示,当点P 在射线AM 上时,过P 作PE ∥AD ,交ON 于E ,∵AD ∥BC ,∴AD ∥BC ∥PE ,∴∠DPE=∠ADP=∠α,∠CPE=∠BCP=∠β,∴∠CPD=∠CPE-∠DPE=∠β-∠α【点睛】本题主要借助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25.(1)180BCD ACE ∠+∠=︒,理由详见解析;(2)135°;(3)BCD ∠等于150︒或30时,//CE AB .【分析】(1)依据∠BCD=∠ACB+∠ACD=90°+∠ACD ,即可得到∠BCD+∠ACE 的度数;(2)设∠ACE=α,则∠BCD=3α,依据∠BCD+∠ACE=180°,即可得到∠BCD 的度数; (3)分两种情况讨论,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当∠BCD 等于150°或30°时,CE//4B.【详解】解:(1)180BCD ACE ∠+∠=︒,理由如下:90BCD ACB ACD ACD ∠=∠+∠=︒+∠,∴90BCD ACE ACD ACE ∠+∠=︒+∠+∠9090180=︒+︒=︒;(2)如图①,设ACE α∠=,则3BCD α∠=,由(1)可得180BCD ACE ∠+∠=︒,∴3180αα+=︒,∴45α=,∴3135BCD α∠==︒;(3)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当//AB CE 时,180120BCE B ∠=︒-∠=︒, 又90DCE ∠=︒,∴36012090150BCD ∠=︒-︒-︒=︒;②如图2所示,当//AB CE 时,60BCE B ∠=∠=︒, 又90DCE ∠=︒,∴906030BCD ∠=︒-︒=︒.综上所述,BCD ∠等于150︒或30时,//CE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定理并且能够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6.(1)∠AEC =130°;(2)∠A 1EC =130°;(3)∠A 1EC =40°.【解析】【分析】(1)由直线PQ ∥MN ,∠ADC=∠QAD=30°,可得∠PAD=150°,再求∠PAE=75°,可得∠CAE=25°;由∠PAC=∠ACN,求得∠ECA=25°,故∠AEC=180°﹣25°﹣25°;(2)先求出∠QA1D1=30°,∠PA1D1=150°,再求出∠PA1E=∠EA1D1=75°,再求出∠CAQ=130°,∠ACN=50°,根据平分线定义得∠ACE=25°,再利用四边形内角和性质可求∠CEA1;(3)根据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可求得∠QA1E=∠2=15°,∠ACE=∠ECN=∠1=25°,再由∠CEA1=∠1+∠2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如图1所示:∵直线PQ∥MN,∠ADC=30°,∴∠ADC=∠QAD=30°,∴∠PAD=150°,∵∠PAC=50°,AE平分∠PAD,∴∠PAE=75°,∴∠CAE=25°,可得∠PAC=∠ACN=50°,∵CE平分∠ACD,∴∠ECA=25°,∴∠AEC=180°﹣25°﹣25°=130°;(2)如图2所示:∵∠A1D1C=30°,线段AD沿MN向右平移到A1D1,PQ∥MN,∴∠QA1D1=30°,∴∠PA1D1=150°,∵A1E平分∠AA1D1,∴∠PA1E=∠EA1D1=75°,∵∠PAC=50°,PQ∥MN,∴∠CAQ=130°,∠ACN=50°,∵CE平分∠ACD1,∴∠ACE=25°,∴∠CEA1=360°﹣25°﹣130°﹣75°=130°;(3)如图3所示:过点E作FE∥PQ,∵∠A1D1C=30°,线段AD沿MN向左平移到A1D1,PQ∥MN,∴∠QA1D1=30°,∵A1E平分∠AA1D1,∴∠QA1E=∠2=15°,∵∠PAC=50°,PQ∥MN,∴∠ACN=50°,∵CE平分∠ACD1,∴∠ACE=∠ECN=∠1=25°,∴∠CEA1=∠1+∠2=15°+25°=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推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相交线和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

相交线和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

15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梳理汇总一、知识结构图 余角 余角补角补角角 两线相交 对顶角同位角 三线八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一)余角与补角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1)01290(180),1390(180),∠+∠=∠+∠=则23∠=∠(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相交线与平行线(2)00001290(180),3490(180),∠+∠=∠+∠=且14,∠=∠则23∠=∠(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对顶角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

10.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

14.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后前:①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连线相等且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知识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篇(解析版)--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

相交线与平行线篇(解析版)--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

知识回顾微专题相交线与平行线--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考点一:相交线与平行线之邻补角、对顶角1.邻补角:①定义:两条相交之间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②性质:邻补角互补。

2.对顶角:①定义:有公共顶点,两边均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1.(2022•北京)如图,利用工具测量角,则∠1的大小为()A .30°B .60°C .120°D .150°【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可得:∠1=30°,故选:A .2.(2022•苏州)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AOC =75°,∠1=25°,则∠2的度数是()A .25°B .30°C .40°D .50°【分析】先求出∠BOD 的度数,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得结论.【解答】解:∵∠AOC=75°,∴∠AOC=∠BOD=75°.∵∠1=25°,∠1+∠2=∠BOD,∴∠2=∠BOD﹣∠1=75°﹣25°=50°.故选:D.3.(2022•自贡)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30°,则∠2的度数是()A.30°B.40°C.60°D.150°【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2=∠1=30°.【解答】解:∵∠1=30°,∠1与∠2是对顶角,∴∠2=∠1=30°.故选:A.4.(2022•桂林)如图,直线l1,l2相交于点O,∠1=70°,则∠2=°.【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1和∠2是一对顶角,∴∠2=∠1=70°.故答案为:70.考点二:相交线与平行线之垂直知识回顾微专题1.垂直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若其中有一个角是90°,则此时我们说这两条直线垂直。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考点与典型例题【知识要点】1.两直线相交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是平行线,可记作“a∥b”7.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10.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补充:(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平移的定义及特征定义: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行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特征: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②平移前与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典型例题】考点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 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试题知识点一:线与线之间的关系1.直线、射线、线段区别和联系:(1)直线是向__________无限延伸的,直线没有端点。

(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__________。

(3)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__________,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4)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个端点.(5)两点之间,__________最短。

(6)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__________。

2.相交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1)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_____时,叫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____。

(2)垂线的性质:A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___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B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_最短。

(3)两点间的距离:连结__________的线段的长度。

(4)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__________的垂线段的长度。

(5)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__________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3.平行线:(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__________。

(3)平行(或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或平行),这条直线也和__________知识点二:角与角之间的关系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__________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__________叫做角的边。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与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与练习

知识点一:邻补角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样的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注意:(1)邻补角形成的前提是两直线相交;(2)互为邻补角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有公共顶点;2、其中一边是公共边;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邻补角包含了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又包括两个角的数量关系。

“邻”指位置相邻的,“补”指两个角的和为180°。

例1. 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且度数之比为3:2,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知识点二:对顶角(1) 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例1: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OF 是过点O 的射线,其中构成对顶角的是( ) A.∠AOF 和∠DOE B.∠EOF 和∠BOE C.∠BOC 和∠AOD D.∠COF 和∠BOD(2)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例2:如图,直线EF 交直线AB 、CD 于G 、H 两点,∠1=∠2,∠3=120°,求∠4的度数。

练: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AOE=24°,∠BOC=3∠AOC , 求∠DOF 的度数。

知识点三:垂线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90°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作垂足。

如果a 是b 的垂线,那么b 也是a 的垂线,写成:a ⊥b 或b ⊥a 。

例: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且CD ⊥AB 。

∠AOE:∠AOD=2:5,求∠BOF 、∠DOF 的度数。

知识点四:垂线的画法1、 三角板画法:一落:让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落在已知直线上,即与已知直线重合;二移:沿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三画:沿与已知直线不重合的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知识点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1、相交线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知识点2【对顶角和邻补角】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它们具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1、邻补角(1)邻补角的概念: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如图,∠1与∠2有一条公共边OD,它们的另一条边OA、OB互为反向延长线,则∠1与∠2互为邻补角(2)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

例如:若∠1与∠2互为邻补角,则∠1+∠2=180°注意:①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②相交的两条直线会产生4对邻补角。

2、对顶角(1)对顶角的概念: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图,∠3与∠4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3的两边OB、OC分别是∠4的两边OA、OD的反向延长线,则∠1与∠2互为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注意:两条相交的直线,会产生2对对顶角。

3、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对顶角只有一个,但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注意:如果多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那么产生的邻补角的数量是对顶角的2倍。

【例题1】如图所示,∠1的邻补角是( )A、∠BOCB、∠BOE和∠AOFC、∠AOFD、∠BOC和∠AOF【解析】】据相邻且互补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进行判断,∠1是直线AB、EF相交于点O形成的角,所以它的邻补角与直线CD无关,即它的邻补角是∠BOE和∠AOF,故选B【答案】B【例题2】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答案】D【例题3】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考察对顶角的概念【答案】A【例题4】下列说法中:①因为∠1与∠2是对顶角,所以∠1=∠2;②因为∠1与∠2是邻补角,所以∠1=∠2;③因为∠1与∠2不是对顶角,所以∠1≠∠2;④因为∠1与∠2不是邻补角,所以∠1+∠2≠180,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填序号)【解析】对顶角、邻补角【答案】①【例题5】如图1,直线AB、CD、EF都经过点O,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解析】考察对顶角的概念。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第一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1 相交与垂直(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例题: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⑴ ⑵ ⑶ ⑷A 、图⑴中∠1和∠2是一组对顶角B 、图⑵中∠1和∠2是一组对顶角C 、图⑶中∠1和∠2是一对邻补角D 、图⑷中∠1和∠2互为邻补角知识点2 三线八角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题1、如图,AB ∥DE ,试问∠B 、∠E 、∠BCE 有什么关系.解:∠B +∠E =∠BCE过点C 作CF ∥AB ,则B ∠=∠____( )又∵AB ∥DE ,AB ∥CF ,∴____________( )∴∠E =∠____( )1 21 2 12 1 2∴∠B +∠E =∠1+∠2即∠B +∠E =∠BCE .,2,、设c b a ,,是三条不同的直线,则在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如果a 与b 相交,b 与c 相交,那么a 与c 相交;②如果a 与b 平行,b 与c 平行,那么a 与c 平行;③如果a 与b 垂直,b 与c 垂直,那么a 与c 垂直;④如果a 与b 平行,b 与c 相交,那么a 与c 相交。

中考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中考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中考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下列条件:13241804523623∠=∠∠+∠=∠=∠∠=∠∠=∠+∠①,②,③,④,⑤中能判断直线12l l 的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 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为边AB ,AC 上的点,画射线ED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与∠2是同旁内角B .∠A 与∠1是同位角C .∠3与∠A 是同旁内角D .∠3与∠4是内错角3.如图,AB ∥CD , ∠BED=110°,BF 平分∠ABE,DF 平分∠CDE,则∠BFD= ( )A .110°B .115°C .125°D .130° 4.如果A ∠与B 的两边分别平行,A ∠比B 的3倍少36,则A ∠的度数是( )A .18B .126C .18或126D .以上都不对 5.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A .12∠∠=B .2E ∠∠=C .B E 180∠∠+=D .BAF C ∠∠=6.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直线l ∥OB .若∠1=50°,则∠2的大小为( )A .50°B .60°C .65°D .80°7.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④8.现有以下命题:①斜边中线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在圆中,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9.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是( ) A .垂直B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C .同一条直线D .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10.如图,直线l 与直线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点F ,EG 平分BEF ∠交直线CD 与点G ,若168BEF ∠=∠=︒,则EGF ∠的度数为( ).A .34°B .36°C .38°D .68°二、填空题11.如图,已知A 1B //A n C ,则∠A 1+∠A 2+…+∠A n 等于__________(用含n 的式子表示).12.如图,AB ∥CD ,CF 平分∠DCG ,GE 平分∠CGB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E =34°,则∠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13.如果1∠的两边分别平行于2∠的两边,且1∠比2∠的2倍少30,则1∠=________.14.如果∠α与∠β的两边分别平行,∠α比∠β的3倍少40°,则∠α的度数为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6BC cm =,将△ABC 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BC 所在直线向右平移,所得图形对应为△DEF ,设平移时间为t 秒,若要使2AD CE =成立,则t 的值为_____秒.16.如图,直线MN∥PQ,点A 在直线MN 与PQ 之间,点B 在直线MN 上,连结AB .∠ABM 的平分线BC 交PQ 于点C ,连结AC ,过点A 作AD⊥PQ 交PQ 于点D ,作AF⊥AB 交PQ 于点F ,AE 平分∠DAF 交PQ 于点E ,若∠CAE=45°,∠ACB=∠DAE,则∠ACD 的度数是_____.17.如图,a ∥b ,∠2=∠3,∠1=40°,则∠4的度数是______度.18.如图,把直角梯形ABCD 沿AD 方向平移到梯形EFGH ,28HG cm =,5MG cm =,4MC 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19.如图,已知AB ,CD ,EF 互相平行,且∠ABE =70°,∠ECD =150°,则∠BEC =________°.20.如图,AB ∥CD ,∠B =75°,∠E =27°,则∠D 的度数为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F 在BA 的延长线上,点E 在线段CD 上,EF 与AC 相交于点G ,∠BDA+∠CEG=180°.(1)AD 与EF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若点H 在FE 的延长线上,且∠EDH=∠C ,则∠F 与∠H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2.问题情境:如图1,AB CD ,130PAB ∠=,120PCD ∠=.求 APC ∠ 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 P 作 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5060110APC ∠=+=.问题迁移:(1)如图3,AD BC ,点 P 在射线 OM 上运动,当点 P 在 A 、 B 两点之间运动时,ADP α∠=∠,BCP β∠=∠.CPD ∠ 、 α∠ 、 β∠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 P 在 A 、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 P 与点 A 、 B 、 O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 CPD ∠ 、 α∠ 、 β∠ 间的数量关系.23.如图 1,直线GH 分别交,AB CD 于点 ,E F (点F 在点E 的右侧),若12180︒∠+∠= (1)求证://AB CD ;(2)如图2所示,点M N 、在,AB CD 之间,且位于,E F 的异侧,连MN , 若23M N ∠=∠,则,,AEM NFD N ∠∠∠三个角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 3 所示,点M 在线段EF 上,点N 在直线CD 的下方,点P 是直线AB 上一点(在E 的左侧),连接,,MP PN NF ,若2,2MPN MPB NFH HFD ∠=∠∠=∠,则请直接写出PMH ∠与N ∠之间的数量24.课题学习:平行线的“等角转化”功能.阅读理解:如图1,已知点A 是BC 外一点,连接AB ,AC ,求BAC B C ∠+∠+∠的度数.(1)阅读并补充下面推理过程.解:过点A 作ED BC ∥B EAB ∴∠=∠,C ∠=__________.__________180=︒180B BAC C ∴∠+∠+∠=︒解题反思:从上面的推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平行线具有“等角转化”的功能,将BAC ∠,B ,C ∠“凑”在一起,得出角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方法运用:(2)如图2,已知AB ED ,试说明:180D BCD B ∠+∠-∠=︒(提示:过点C 做CF AB ∥).深化拓展:(3)已知AB CD ∥,点C 在点D 的右侧,70AD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BE ,D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点E 在AB 与CD 两条平行线之间. ①如图3,点B 在点A 的左侧,若60ABC ∠=︒,则BED ∠的度数为________. ②如图4,点B 在点A 的右侧,且<AB CD ,AD BC <.若ABC n ∠=︒,则BED ∠的度数为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5.(问题提出)(1)如图①,已知 AB ∥CD ,求证 :∠1+∠MEN+∠2=360°(推广应用)(2)如图②,已知 AB∥ CD,求∠1+∠2+∠3+∠4+∠5 +∠6的度数为___________.如图③,已知 AB∥CD ,求∠1+∠2+∠3+∠4+∠5 +∠6+…+∠n的度数为_________.26.阅读材料(1),并利用(1)的结论解决问题(2)和问题(3).(1)如图1,AB∥CD,E为形内一点,连结BE、DE得到∠BED,求证:∠E=∠B+∠D 悦悦是这样做的:过点E作EF∥AB.则有∠BEF=∠B.∵AB∥CD,∴EF∥CD.∴∠FED=∠D.∴∠BEF+∠FED=∠B+∠D.即∠BED=∠B+∠D.(2)如图2,画出∠BEF和∠EFD的平分线,两线交于点G,猜想∠G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3,EG1和EG2为∠BEF内满足∠1=∠2的两条线,分别与∠EFD的平分线交于点G1和G2,求证:∠FG1E+∠G2=180°.【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①∵∠1=∠3,∴l1∥l2,故本小题正确;②∵∠2+∠4=180°,∴l1∥l2,故本小题正确;③∵∠4=∠5,∴l1∥l2,故本小题正确;④∠2=∠3不能判定l1∥l2,故本小题错误;⑤∵∠6=∠2+∠3,∴l1∥l2,故本小题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的概念解答即可.【详解】解:A.∠B与∠2是BC、DE被BD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故本选项正确;B.∠A与∠1不是同位角,故本选项错误;C.∠3与∠A是AE、DE被AD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故本选项正确;D.∠3与∠4是内错角AD、CE被ED所截而成的内错角,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3.C解析:C【分析】先过点E作EM∥AB,过点F作FN∥AB,由AB∥CD,即可得EM∥AB∥CD∥FN,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BED=110°,即可求得∠ABE+∠CDE=250°,又由BF平分∠ABE,DF平分∠CD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ABF+∠CDF的度数,又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BFD的度数.【详解】解:如图,过点E作EM∥AB,过点F作FN∥AB,∵AB∥CD,∴EM∥AB∥CD∥FN,∴∠ABE+∠BEM=180°,∠CDE+∠DEM=180°,∴∠ABE+∠BED+∠CDE=360°,∵∠BED=110°,∴∠ABE+∠CDE=250°∵BF平分∠ABE,DF平分∠CDE,∴∠ABF=12∠ABE,∠CDF=12∠CDE,∴∠ABF+∠CDF=12(∠ABE+∠CDE)=125°,∵∠DFN=∠CDF,∠BFN=∠ABF,∴∠BFD=∠BFN+∠DFN=∠ABF+∠CDF=12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4.C解析:C【分析】由∠A与∠B的两边分别平行,即可得∠A与∠B相等或互补,然后分两种情况,分别从∠A与∠B相等或互补去分析,即可求得∠A的度数.【详解】解:∵∠A与∠B的两边分别平行,∴∠A与∠B相等或互补.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当∠A+∠B=180°时,∠A=3∠B-36°,解得:∠A=126°;②如图2,当∠A=∠B,∠A=3∠B-36°,解得:∠A=18°.所以∠A=18°或126°.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如果两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此题还考查了方程组的解法.解题要注意列出准确的方程组.5.B解析:B【分析】结合图形,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得.【详解】A. ∠l=∠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不符合题意;B. ∠2=∠E,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E,故符合题意;C. ∠B+∠E= 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不符合题意;D. ∠BAF=∠C,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AO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O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2.【详解】∵l∥OB,∴∠AOB+∠1=180°∴∠AOB=180°﹣∠1=130°,∵OC是∠AOB的平分线,∴∠BOC=65°,∴∠2=∠BOC=65°.故选:C.【点睛】考查了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熟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知识点.7.C解析:C【分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得答案.【详解】图①中的∠1与∠2是同位角,图②中的∠1与∠2是同位角,图③中的∠1与∠2不是同位角,图④中的∠1与∠2是同位角,所以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图①②④中的∠1和∠2是同位角.故选:C.本题考查了同位角的定义,属于基础概念题型,熟知概念是关键.8.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详解】①斜边中线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②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假命题,比如等腰梯形;③在圆中,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是假命题(此弦非直径);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是真命题;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命题与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概念.9.D解析:D【分析】命题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部分,结论是由条件得出的推论.【详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是“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直线垂直的定义进行判断.10.A解析:A【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GEB=12∠BEF=34°,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CD∥AB,即可求解.【详解】∵EG平分∠BEF,∴∠GEB=12∠BEF=34°,∵∠1=∠BEF=68°,∴CD∥AB,∴∠EGF=∠GEB=34°,故选:A.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分析】过点向右作,过点向右作,得到,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向右作,过点向右作,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根据题解析:()1180n -⋅︒【分析】过点2A 向右作21//A D A B ,过点3A 向右作31//A E A B ,得到321////...////n A E A D A B A C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2A 向右作21//A D A B ,过点3A 向右作31//A E A B1//n A B A C321////...////n A E A D A B A C ∴112180A A A D ∴∠+∠=︒,2323180DA A A A E ∠+∠=︒...()11231...1180n n A A A A A A C n -∴∠+∠++∠=-⋅︒故答案为:()1180n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根据题意作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2.68°【分析】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可以假设∠DCF=∠GCF=x,∠CGE=∠MGE=y.构建方程组证明∠GMC=2∠E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解析:68°【分析】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可以假设∠DCF=∠GCF=x,∠CGE=∠MGE=y.构建方程组证明∠GMC=2∠E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可以假设∠DCF=∠GCF=x,∠CGE=∠MGE=y.则有22x y GMCx y E=+∠⎧⎨=+∠⎩①②,①-2×②得:∠GMC=2∠E,∵∠E=34°,∴∠GMC=68°,∵AB∥CD,∴∠GMC=∠B=68°,故答案为:68°.【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图形,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能力题.13.或【分析】由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画出图形可得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依此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1比∠2的2倍少30°,∴∠1=2∠2-30°.根据∠1的两边与∠2的两解析:30或110【分析】由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画出图形可得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依此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1比∠2的2倍少30°,∴∠1=2∠2-30°.根据∠1的两边与∠2的两边分别平行,分两种情况:如图①,根据平行可得,∠1=∠3,∠2=∠3,∴∠1=∠2,则2∠2-30°=∠2,解得∠2=30°,∴∠1=30°;如图②,根据平行可知,∠1=∠3,∠2+∠3=180°,∴∠1+∠2=180°,则2∠2-30°+∠2=180°,解得∠2=70°,∴∠1=110°.综上所述,∠1的度数为30°或110°.故答案为:30°或110°.【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由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可得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14.或【分析】由两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可得出两角相等或互补,再由题意,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为x,则为,若两角互补,则,解得,;若两角相等,则,解得,.故答案解析:125︒或20︒【分析】由两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可得出两角相等或互补,再由题意,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40︒,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β∠为x ,则α∠为340x -︒,若两角互补,则340180x x +-︒=︒,解得55x =︒,125α∠=︒;若两角相等,则340x x =-︒,解得20x =︒,20α∠=︒.故答案为:125︒或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若∠α与∠β的两边分别平行,即可得∠α与∠β相等或互补,注意方程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15.2或6.【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1)当点E 在C 的左边时;(2)当点E 在C 的右边时.画出相应的图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D=BE ,再根据AD=2CE ,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析:2或6.【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1)当点E 在C 的左边时;(2)当点E 在C 的右边时.画出相应的图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D=BE ,再根据AD=2CE ,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分两种情况:(1)当点E 在C 的左边时,如图根据图形可得:线段BE 和AD 的长度即是平移的距离,则AD=BE ,设AD=2tcm ,则CE=tcm ,依题意有2t+t=6,解得t=2.(2)当点E 在C 的右边时,如图根据图形可得:线段BE和AD的长度即是平移的距离,则AD=BE,设AD=2tcm,则CE=tcm,依题意有2t-t=6,解得t=6.故答案为2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移的方向,由图形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注意分类讨论.16.27°.【解析】【分析】延长FA与直线MN交于点K,通过角度的不断转换解得∠BCA=45°.【详解】解:延长FA与直线MN交于点K,由图可知∠ACD=90°-∠CAD=90°-(45°解析:27°.【解析】【分析】延长FA与直线MN交于点K,通过角度的不断转换解得∠BCA=45°.【详解】解:延长FA与直线MN交于点K,由图可知∠ACD=90°-∠CAD=90°-(45°+∠EAD)=45°-∠FAD=45°-(90°-∠AFD)=∠AFD,因为MN∥PQ,所以∠AFD=∠BKA=90°-∠KBA=90°-(180°-∠ABM)=∠ABM-90°,所以∠ACD=∠AFD=(∠ABM-90°)=∠BCD-45°,即∠BCD-∠ACD=∠BCA=45°,所以∠ACD=90°-(45°+∠EAD)=45°-∠EAD=45°-∠BCA=45°-18°=27°.故∠ACD的度数是:27°.【点睛】本题利用平行线、垂直、角平分线综合考查了角度的求解.17.40【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分别作a、b的平行线,然后根据a∥b,可得∠1=∠5,∠6=∠7,∠8=∠4,然后根据∠2=∠3,即∠5+∠6=∠7+∠8,然后由∠1=40°,可求得∠4=40°.解析:40【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分别作a、b的平行线,然后根据a∥b,可得∠1=∠5,∠6=∠7,∠8=∠4,然后根据∠2=∠3,即∠5+∠6=∠7+∠8,然后由∠1=40°,可求得∠4=40°.故答案为:40.18.130cm2.【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梯形EFGH≌梯形ABCD,那么GH=CD,BC=FG,观察可知梯形EFMD是两个梯形的公共部分,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梯形MGHD,再根据梯形的面积计解析:130cm2.【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梯形EFGH≌梯形ABCD,那么GH=CD,BC=FG,观察可知梯形EFMD 是两个梯形的公共部分,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梯形MGHD,再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直角梯形EFGH是由直角梯形ABCD平移得到的,∴梯形EFGH≌梯形ABCD,∴GH=CD,BC=FG,∵梯形EFMD是两个梯形的公共部分,∴S梯形ABCD-S梯形EFMD=S梯形EFGH-S梯形EFMD,∴S阴影=S梯形MGHD=12(DM+GH)•GM=12(28-4+28)×5=130(cm2).故答案是130cm2.【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19.40【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先求出∠BEF和∠CEF的度数,再求出它们的差就可以了.解:∵AB∥EF,∴∠BEF=∠ABE=70°;又∵EF∥CD,∴∠CEF=180°-∠ECD=18解析:40【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先求出∠BEF和∠CEF的度数,再求出它们的差就可以了.解:∵AB∥EF,∴∠BEF=∠ABE=70°;又∵EF∥CD,∴∠CEF=180°-∠ECD=180°-150°=30°,∴∠BEC=∠BEF-∠CEF=40°;故应填40.“点睛”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进行解题.20.48°【分析】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EFC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AB∥CD,∠B=75°解析:48°【分析】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EFC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AB ∥CD ,∠B =75°,∴∠EFC =∠B =75°,又∵∠EFC =∠D +∠E ,且∠E =27°,∴∠D =∠EFC ﹣∠E =75°﹣27°=48°,故答案为:48°.【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三、解答题21.见解析【解析】分析:(1)求出∠ADE +∠FEB =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BAD =∠CAD ,推出HD ∥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H =∠CGH ,∠CAD =∠CGH ,推出∠BAD =∠F 即可.详解:(1)AD ∥EF .理由如下:∵∠BDA +∠CEG =180°,∠ADB +∠ADE =180°,∠FEB +∠CEF =180°∴∠ADE +∠FEB =180°,∴AD ∥EF ;(2)∠F =∠H ,理由是:∵AD 平分∠BAC ,∴∠BAD =∠CAD .∵∠EDH =∠C ,∴HD ∥AC ,∴∠H =∠CGH .∵AD ∥EF ,∴∠CAD =∠CGH ,∴∠BAD =∠F ,∴∠H =∠F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题目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难度适中.22.(1)∠CPD=∠α+∠β,理由见解析;(2)①当点P 在A 、M 两点之间时,∠CPD=∠β−∠α;②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CPD=∠α−∠β【分析】(1)过点P 作PE ∥AD 交CD 于点E ,根据题意得出AD ∥PE ∥BC ,从而利用平行线性质可知α∠=∠DPE ,β∠=∠CPE ,据此进一步证明即可;(2)根据题意分当点P 在A 、M 两点之间时以及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两种情况逐一分析讨论即可.【详解】(1)∠CPD=αβ∠+∠,理由如下:如图3,过点P 作PE ∥AD 交CD 于点E ,∵AD ∥BC ,PE ∥AD ,∴AD ∥PE ∥BC ,∴α∠=∠DPE ,β∠=∠CPE ,∴∠CPD=∠DPE +∠CPE=αβ∠+∠;(2)①当点P 在A 、M 两点之间时,∠CPD=βα∠-∠,理由如下: 如图4,过点P 作PE ∥AD 交CD 于点E ,∵AD ∥BC ,PE ∥AD ,∴AD ∥PE ∥BC ,∴α∠=∠EPD ,β∠=∠CPE ,∴∠CPD=∠CPE −∠EPD=βα∠-∠;②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CPD=αβ∠-∠,理由如下: 如图5,过点P 作PE ∥AD 交CD 于点E ,∵AD ∥BC ,PE ∥AD ,∴AD ∥PE ∥BC ,∴α∠=∠DPE ,β∠=∠CPE ,∴∠CPD=∠DPE −∠CPE=αβ∠-∠,综上所述,当点P 在A 、M 两点之间时,∠CPD=∠β−∠α;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CPD=∠α−∠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平行线性质及判定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3.(1)证明过程见解析;(2)12N AEM NFD ∠=∠-∠,理由见解析;(3)13∠N+∠PMH=180°. 【分析】(1)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AB ∥CD ;(2)设∠N=2α,∠M=3α,∠AEM=x ,∠NFD=y ,过M 作MP ∥AB ,过N 作NQ ∥AB 可得∠PMN=3α-x ,∠QNM=2α-y ,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到3α-x =2α-y ,化简即可得到12N AEM NFD ∠=∠-∠; (3)过点M 作MI ∥AB 交PN 于O ,过点N 作NQ ∥CD 交PN 于R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PM=∠PMI ,由已知得到∠MON=∠MPN+∠PMI=3∠PMI 及∠RFN=180°-∠NFH-∠HFD=180°-3∠HFD ,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PRF=∠FNP+∠RFN=∠FNP+180°-3∠RFM ,化简得到∠FNP+2∠PMI-2∠RFM=180°-∠PMH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PMI+∠FNP+∠FNH=180°及3∠RFM+∠FNH=180°,两个等式相减即可得到∠RFM-∠PMI=13∠FNP ,将该等式代入∠FNP+2∠PMI-2∠RFM=180°-∠PMH ,即得到13∠FNP=180°-∠PMH ,即13∠N+∠PMH=180°. 【详解】(1)证明:∵∠1=∠BEF ,12180︒∠+∠=∴∠BEF+∠2=180°∴AB ∥CD.(2)解:12N AEM NFD ∠=∠-∠ 设∠N=2α,∠M=3α,∠AEM=x ,∠NFD=y过M 作MP ∥AB ,过N 作NQ ∥AB∵//AB CD,MP∥AB,NQ∥AB ∴MP∥NQ∥AB∥CD∴∠EMP=x,∠FNQ=y∴∠PMN=3α-x,∠QNM=2α-y ∴3α-x=2α-y即α=x-y∴12N AEM NFD ∠=∠-∠故答案为12N AEM NFD ∠=∠-∠(3)解:13∠N+∠PMH=180°过点M作MI∥AB交PN于O,过点N作NQ∥CD交PN于R.∵//AB CD,MI∥AB,NQ∥CD∴AB∥MI∥NQ∥CD∴∠BPM=∠PMI∵∠MPN=2∠MPB∴∠MPN=2∠PMI∴∠MON=∠MPN+∠PMI=3∠PMI∵∠NFH=2∠HFD∴∠RFN=180°-∠NFH-∠HFD=180°-3∠HFD∵∠RFN=∠HFD∴∠PRF=∠FNP+∠RFN=∠FNP+180°-3∠RFM∴∠MON+∠PRF+∠RFM=360°-∠OMF即3∠PMI+∠FNP+180°-3∠RFM+∠RFM=360°-∠OMF∴∠FNP+2∠PMI-2∠RFM=180°-∠PMH∵3∠PMI+∠PNH=180°∴3∠PMI+∠FNP+∠FNH=180°∵3∠RFM+∠FNH=180°∴3∠PMI-3∠RFM+∠FNP=0°即∠RFM-∠PMI=13∠FNP ∴∠FNP+2∠PMI-2∠RFM=∠FNP-2(∠RFM-∠PMI)=180°-∠PMH∠FNP-2×13∠FNP=180°-∠PMH 13∠FNP=180°-∠PMH 即13∠N+∠PMH=180° 故答案为13∠N+∠PMH=18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通过运用平行线性质得到角之间的关系.24.(1)∠DAC;EAB BAC DAC ∠+∠+∠(2)见解析(3)①65②215°−12n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C 作CF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FCD=180°,∠B =∠BCF ,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即可得到结论;(3)①过点E 作EF ∥AB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BED 的度数; ②∠BED 的度数改变.过点E 作EF ∥AB ,先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E =12∠ABC =12n°,∠CDE =12∠ADC =35°,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同旁内角互补可得:∠BEF =180°−∠ABE =180°−12n°,∠CDE =∠DEF =35°,进而可求∠BED =∠BEF +∠DEF =180°−12n°+35°=215°−12n°. 【详解】 (1)过点A 作ED BC ∥B EAB ∴∠=∠,C ∠=∠DAC .EAB BAC DAC ∠+∠+∠180=︒180B BAC C ∴∠+∠+∠=︒故答案为:∠DAC;EAB BAC DAC ∠+∠+∠;(2)如图2,过C 作CF ∥AB ,∵AB ∥DE ,∴CF ∥DE ,∴∠D+∠FCD=180°,∵CF ∥AB ,∴∠B =∠BCF ,∵BCD ∠=∠FCD+∠BCF ,∴D BCD B ∠+∠-∠=180D FCD BCF B D FCD B B D FCD ∠+∠+∠-∠=∠+∠+∠-∠=∠+∠=︒; 即180D BCD B ∠+∠-∠=︒;(3)①如图3,过点E 作EF ∥AB ,∵AB ∥CD ,∴AB ∥CD ∥EF ,∴∠ABE =∠BEF ,∠CDE =∠DEF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C =60°,∠ADC =70°,∴∠ABE =12∠ABC =30°,∠CDE =12∠ADC =35°, ∴∠BED =∠BEF +∠DEF =30°+35°=65°; 故答案为:65;②如图4,过点E 作EF ∥AB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C =n°,∠ADC =70°∴∠ABE =12∠ABC =12n°,∠CDE =12∠ADC =35° ∵AB ∥CD ,∴AB ∥CD ∥EF ,∴∠BEF =180°−∠ABE =180°−12n°,∠CDE =∠DEF =35°,∴∠BED =∠BEF +∠DEF =180°−12n°+35°=215°−12n °. 故答案为:215°−12n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添加辅助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算.25.(1)见解析,(2)900,180(1).n ︒︒-【分析】(1)过点E 作EF ∥CD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F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即可;(2)如图②过E 作EQ ∥CD ,过F 作FW ∥CD ,过G 作GR ∥CD ,过H 作HY ∥CD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Q ∥FW ∥GR ∥HY ∥AB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即可;如图③,利用(1)(2)②发现规律,直接得到答案.【详解】证明:(1)证明:过点E 作EF ∥CD ,∵AB ∥CD , ∴EF ∥AB ,∴∠1+∠MEF=180°,同理∠2+∠NEF=180°,∴∠1+∠2+∠MEN =360°;(2)如图②过E 作EQ ∥CD ,过F 作FW ∥CD ,过G 作GR ∥CD ,过H 作HY ∥CD ,∵CD ∥AB , ∴EQ ∥FW ∥GR ∥HY ∥AB ∥CD ,∴∠1+∠MEQ=180°,∠QEF+∠EFW=180°,∠WFG+∠FGR=180°,∠RGH+∠GHY=180°,∠YHN+∠6=180°,∴∠1+∠2+∠3+∠4+∠5+∠6=5×180°=900°,如图③,由∠1+∠2+∠MEN 3601802=︒=︒⨯,∠1+∠2+∠3+∠4+∠5+∠69001805=︒=︒⨯,可得:∠1+∠2+∠3+∠4+∠5+∠6+…+∠n 180(1)n =︒-,故答案为:900°,180(1)n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6.(2)∠EGF =90°;(3)详见解析.【解析】【分析】(2)如图2所示,猜想:∠EGF=90°;由结论(1)得∠EGF=∠BEG+∠GFD ,根据EG 、FG 分别平分∠BEF 和∠EFD ,得到∠BEF=2∠BEG ,∠EFD=2∠GFD ,由于BE ∥CF 到∠BEF+∠EFD=180°,于是得到2∠BEG+2∠GFD=180°,即可得到结论;(3)如图3,过点G 1作G 1H ∥AB 由结论(1)可得∠G 2=∠1+∠3,∠EG 1F=∠BEG 1+∠G 1FD ,得到∠3=∠G 2FD ,由于FG 2平分∠EFD 求得∠4=∠G 2FD ,由于∠1=∠2,于是得到∠G 2=∠2+∠4,由于∠EG 1F=∠BEG 1+∠G 1FD ,得到∠EG 1F+∠G 2=∠2+∠4+∠BEG 1+∠G 1FD=∠BEF+∠EFD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2)如图2所示,猜想:∠EGF =90°;由结论(1)得∠EGF =∠BEG+∠GFD ,∵EG 、FG 分别平分∠BEF 和∠EFD ,∴∠BEF =2∠BEG ,∠EFD =2∠GFD ,∵BE ∥CF ,∴∠BEF+∠EFD =180°,∴2∠BEG+2∠GFD =180°,∴∠BEG+∠GFD =90°,∵∠EGF =∠BEG+∠GFD ,∴∠EGF =90°;(3)证明:如图3,过点G1作G1H∥AB,∵AB∥CD,∴G1H∥CD,由结论(1)可得∠G2=∠1+∠3,∠EG1F=∠BEG1+∠G1FD,∴∠3=∠G2FD,∵FG2平分∠EFD,∴∠4=∠G2FD,∵∠1=∠2,∴∠G2=∠2+∠4,∵∠EG1F=∠BEG1+∠G1FD,∴∠EG1F+∠G2=∠2+∠4+∠BEG1+∠G1FD=∠BEF+∠EFD,∵AB∥CD,∴∠BEF+∠EFD=180°,∴∠EG1F+∠G2=1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梳理汇总一、知识结构图 余角 余角补角补角角 两线相交 对顶角同位角三线八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一)余角与补角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相交线与平行线(1)00001290(180),1390(180),∠+∠=∠+∠=则23∠=∠(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2)00001290(180),3490(180),∠+∠=∠+∠=且14,∠=∠则23∠=∠(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对顶角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四)六类角1、补角、余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六类角都是对两角来说的。

2、余角、补角只有数量上的关系,与其位置无关。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只有位置上的关系,与其数量无关。

4、对顶角既有数量关系,又有位置关系。

(五)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6、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六)尺规作线段和角(了解)&1、在几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

3、尺规作图中直尺的功能是:(1)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2)将线段向两方延长。

4、尺规作图中圆规的功能是:(1)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一个圆;(2)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一段弧;5、熟练掌握以下作图语言:(1)作射线××;%ODC BA (2)在射线上截取××=××;(3)在射线××上依次截取××=××=××;(4)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于点×;(5)分别以点×、点×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6)过点×和点×画直线××(或画射线××); (7)在∠×××的外部(或内部)画∠×××=∠×××;6、在作较复杂图形时,涉及基本作图的地方,不必重复作图的详细过程,只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

(1)画线段××=××; (2)画∠×××=∠×××;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分节知识点):5.1.1相交线(详见课本第 2 页)1、相交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 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公共点称为两条直线的交点。

如图所示,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

2、对顶角的概念: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 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如图所示,∠1与∠3、∠2与∠4都是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

4、邻补角的概念:如果把一个角的一边 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这个角的另一边构成一个角,此时就说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图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由平角定义可知∠1+∠2=180°。

…5.1.2垂线(详见课本第 3 页)1、垂线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它们的交点叫做 。

2、垂线的性质 (1)(垂线公理)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即过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

(2)(垂线推理)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即垂线段最 。

4321ABCD O21OCBAA BCD1图1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

4、 垂线的画法(工具:三角板或量角器)画法指点: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详见课本第 6 页) 1、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 条直线所截形成 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6,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 角(位置相同)同位角是“F ”型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 叫做 角(位置在内且交错)内错角是“Z ”型 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 角。

同旁内角是“I ”型 2、如何判别三线八角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 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 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

如图温馨提示:在确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先要弄清哪 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然后依据它们的定义,也可由它们的名字的提示,准确找到所需要的角。

同学们要注意:并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就相等,同旁内角就互补,而只有当这两条直线平行时,才会有这个性质。

/5.2.1平行线(详见课本第11 页)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 ;⑵ 。

(通常把 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关系。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3、平行线的表示方法平行用“ ”表示,如图8所示,直线AB 与直线CD 平行,记作AB ∥CD , 】读作AB 平行于CD 。

a b c6 B A :2 3 4 5 7 89 F | C 图7 D C BA4、平行线的画法:5、平行线的基本性质(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 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

(2)平行推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 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 。

如左图8所示5.2.2平行线的判定(详见课本第 12 页)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 同位角 ,两直线(2)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 内错角 ,两直线(3)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 同旁内角 ,两直线 (4)平行线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 ),那么两直线平行。

(5)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也 )(6)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 。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5.3.1平行线的性质(详见课本第 18 页) 1、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两直线 ,同位角 。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记:两直线 ,内错角 。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记:两直线 ,同旁内角 。

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

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1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5.3.2命题、定理(详见课本第 20 页)1、命题的概念: 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 、 两部分组成。

(1)题设是 事项; (2)结论是由已知事项 的事项。

;3、命题的表述句式:命题常写成“ ……, ……”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 ,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 。

4. 命题的真假: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5. 定理:经过推理得到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A B: D E F 1 2 3 4图8平移(详见课本第 28 页)1、平移变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 沿某一 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的平移变换。

2、平移的特征:①大小: ; ②形状: ; ③位置: ; ④对应点的连线: 且 。

(1)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2)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 3.平移作图:平移作图的依据是平移的特征,其关键是确定平移后对应点的位置,并且在作图时要注意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考点例析】一、概念型考题主要考察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定理,常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例1.如图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1∥2的是()(A )∠1=∠3(B )∠2=∠3(C )∠4=∠5(D )∠2+∠4=1800分析:本例可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采用排除法 使问题得以解决.A 中∠1与∠3为内错角,∠1=∠3可得1∥2; C 中∠4与∠5是两个相等的同位角,可得1∥2;D 中∠2与∠4是两个互补的同旁内角,可得1∥2…只有B 不能确定. 答案:应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定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 二、计算型考题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常以填空题为主要题型; 例2.如图2,a b ∥,M N ,分别在a b ,上,P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123∠+∠+∠=( )213 4!12图1A .180B .270C .360D .540分析: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 点P 为两平行线间折线的拐点,可过此点作a 或b 的平行线,并证明与b 或a 平行,从而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此题也可延长MP 与直线b 相交,从而可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求解.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添加辅助线,构造两平行线间的截线,或构造三角形,再利用有关图形的性质证明求解.解:过点P 作PA ∥a ,则123∠+∠+∠=180°+180°=360°,所以选择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