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细胞生物学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维持细胞内较低的Ca2+浓度
钙泵作用机制
原理与钠钾泵相似,Ca2+泵含有10个α螺旋,Ca2+泵处于非磷酸化状态时,2个α螺旋中断形成胞质侧结合2个Ca2+的空穴,ATP在胞质侧与其结合位点结合,水解使相邻结构域Asp磷酸化,导致跨膜螺旋重排,破坏了Ca2+结合位点并释放Ca2+到膜的另一侧。每分解一个ATP,泵出2个Ca2+,将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
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多次跨膜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改变构象介导跨膜转运,有专一性,介导被动运输,也可以介导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
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蛋白
形成选择性和门控性跨膜通道。
离子通道
亲水性跨膜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离子通道的特征:转运速率高,没有饱和值,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可开/关控制其活性)、选择性。
胞吐作用
exocytosis
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分子(蛋白质和脂质等)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表面或胞外的过程。分为组成型和调节性胞吐途径
胞吞作用
endocytosis
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胞饮和吞噬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简单扩散、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中文英Fra bibliotek/备注解释
被动运输
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
简单扩散
小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以扩散的方式,从膜的一侧沿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进入另一侧,也叫自由扩散(无需能量和转运蛋白协助)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第四版)-含注释!!!
动物、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比较
三、ABC 超家族
• ABC 超家族也是一 类ATP 驱动泵 • 广泛分布于从细菌 到人类各种生物中, 是最大的一类转运 蛋白 • 通过ATP 分子的结 合与水解完成小分 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ABC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 4 个“核心”结构域
– 2 个跨膜结构域,分别含6 个跨
H+/K+ ATPase Control of acid secretion in the stomach
二、V 型质子泵和 F 型质子泵
• V 型质子泵广泛存在 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 膜、溶酶体膜,破骨 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 胞的质膜,以及植物、 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 的液泡膜上 (V 为 vesicle) • 转运 H+ 过程中不形成 磷酸化的中间体
导兴奋)
B. 配体门通道(胞外配体)
(突触后膜接收乙酰胆碱的
受体)
C. 配体门通道(胞内配体)
D. 应力激活通道(内耳的 听毛细胞)
含羞草“害羞”的机制
• 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的 15~30%,细 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能量的2/3。
• 两类主要转运蛋白:
P型泵的主要特点:都是跨膜蛋白,并且是由一条多肽完成 所有与运输有关的功能,包括ATP的水解、磷酸化和离子 的跨膜运输。
Na+-K+ATP酶的分子结构:
α β 两种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α 亚基具有ATP酶的活性;
β 亚基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
(一)Na+-K+ 泵(Na+-K+ ATPase)
Figure 11-14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细胞生物学5(3)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所谓被动运输是通过 ca. 内吞与外排b.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c. 自由扩散或易化扩散d. 泵,例如钙泵影响物质在膜上自由扩散的因素有( )。
aa. 在油/水分配系数高的, 易扩散b. 电离度大的, 易扩散c. 水合度大的, 易扩散d. 水、氨基酸、Ca2+ 、Mg2+ 等小分子, 易扩散下列运输过程属于协助扩散的是()I. O2II. 甘油 III. 以缬氨霉素为载体的K+运输IV. 钙泵V. 以短菌杆肽为载体的运输A. I+IIB. I+II+IIIC. III+IVD. III+VE. IV+V下列分子中,不能通过无蛋白脂双层膜的是 da. 二氧化碳b. 乙醇c. 尿素d. 葡萄糖细胞膜上有些运输蛋白形成跨膜的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带电荷溶质按以下哪种方式过膜 ba. 主动运输b. 协助扩散c. 简单扩散d. 协同运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来实现的。
ba. Na+ -泵b. Na+ 通道c. Na+ -偶联运输d. Na+ 交换运输参与被动运输的重要运输蛋白有I. 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ein ) II. 笼形蛋白 ( Clathrin ) III.通道蛋白( Channel protein ) IV. 边周蛋白( peripheral protein ) V. 门通道蛋白( Gated channel protein )a. I+II+IVb. I+II+IIIc. I+IV+Vd. I+III+V动物细胞质膜上特征性的酶是( )。
da. 琥珀酸脱氢酶b. 磷酸酶c. 苹果酸合成酶d. Na+ -K+ -ATPase。
下列哪种运输方式不消耗细胞内的ATP? ba. 胞吐b. 易化扩散c. 离子泵d. 次级主动运输以下哪些可作为细胞主动运输的直接能量来源 cI. 离子梯度 II. NADH III. ATP IV. NADPHa. IIIb. II+IVc. I+IIId. II+III下列哪些物质运输过程需消耗能量分子 cI. 伴随运输 II. 自由扩散 III. 协助扩散IV. 主动运输V Na+-K+泵a. I+IVb. IV+Vc. I+IV+Vd. I+III+V以下哪一种运输器或运输方式不消耗能量()A. 电位门通道B. 内吞(endocytosis)作用C. 外排(exocytosis)作用D. 协同运输E. 主动运输下列关于信息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细胞生物学-第5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第四版)
二、V 型质子泵和 F 型质子泵
• V 型质子泵广泛存在 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 膜、溶酶体膜,破骨 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 胞的质膜,以及植物、 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 的液泡膜上 (V 为 vesicle)
• 转运 H+ 过程中不形成 磷酸化的中间体
• 维持细胞质基质 pH 中 性和细胞器内 pH 酸性
– 载体蛋白介导 – 通道蛋白介导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 多次跨膜;通过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 • 与底物(溶质)特异性结合;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类似
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但对溶质不做任何共 价修饰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 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往往含有各自功能相关的不同 载体蛋白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 两类主要转运蛋白:
– 载体蛋白:又称做载体、通透酶和转运器。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 输
– 通道蛋白:能形成亲水的通道,允许特定的溶质通过。只介导被动 运输
两者区别:以不同方式辨别溶质。通道蛋白主要根据溶质大小和电荷和进 行辨别,假如通道处于开放状态,则足够小和带有适当电荷的分子或离子 就能通过;而载体蛋白只允许与其结合部位相适应的溶质分子通过,并且 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
动物、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比较
三、ABC 超家族
• ABC 超家族也是一 类ATP 驱动泵
• 广泛分布于从细菌 到人类各种生物中, 是最大的一类转运 蛋白
• 通过ATP 分子的结 合与水解完成小分 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ABC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 4 个“核心”结构域
– 2 个跨膜结构域,分别含6 个跨 膜α 螺旋,形成底物运输通路决 定底物特异性
• 3 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以及水孔蛋白 • 大多数通道蛋白都是离子通道 • 转运底物时,通道蛋白形成选择性和门控性跨膜通道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钙泵和质子泵
钙泵:动物细胞质膜及内质网膜,1000 Aa组成的 跨膜蛋白,与Na+-K+ 泵的亚基同源,每一泵单位 约10个跨膜螺旋,与胞内钙调蛋白结合调节其活 性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一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二节 细胞通信与信号传递
第一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胞吞作用endocytosis与胞吐作用
exocytosis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胞吐作用
组成型胞吐途径: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 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过程,新合成的囊泡膜 蛋白和脂类使质膜更新
共运输symoport:小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 糖、氨基酸等伴Na+
对向运输antiport: Na+驱动Na+-H+对向运输来转运 H+以调节细胞内pH
物质的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状态下的膜电 位。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active potential):刺激作用下产生行使 通讯功能的快速变化的膜电位
道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特点: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类型: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钠钾泵 钙泵 质子泵
【北师大】细胞生物学 ---第5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问答题
1 为什么吃咸的食物会感觉口干舌燥? 2 为什么注射要用生理盐水? 3 比较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 4 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5 如何理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
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的活力”?
Which of these is true of the cell membrane in both animal and plant cells?
【北京师范大学】名师讲解
《细胞生物学》
2020/3/18
优秀教师课件
细胞生物学
第1章 绪 论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2章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9章 细胞骨架
第3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10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4章 细胞质膜
第11章 核糖体
第5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12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6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
单亚基
多亚基
电压门通道 配 体 门 通 道 应力激活通道
应力激活通道 Stress-gated channels
这种通道的打开受一种力的作用, 听觉毛状细胞的离子通道就是一例。声 音的振动推开应力激活通道,允许离子 进入毛状细胞,这样建立起一种电信号, 并且从毛状细胞传递到听觉神经,然后 传递到脑。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定义: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 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的一个自发 过程,这种运动最终会使两处 的浓度达到平衡。
它不要膜蛋白的帮助,也不消 耗ATP,仅靠膜两侧保持一定 的浓度差,通过通透发生的物 质运输。
通透性降低
不同分子对人工磷脂双层的通透性
Simple diffusion is a way of moving through the cell membrane utilized mainly by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调节型外排途径(regulated exocytosis pathway)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物质的跨膜运输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P-型离子泵 V-型质子泵和F-型质子泵 协同转运 离子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特化的分泌细胞 储存——刺激——释放 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具有共同的分选机制, 分选信号存在于蛋白本身,分选主要由高尔基体TGN上的受体类蛋白 来决定 ● 膜流:动态过程对质膜更新和维持细胞的生存与生长是必要的 ● 囊泡与靶膜的识别与融合
简单扩散与协助扩散的比较
在动物、植物细胞由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同运输异同点的比较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 受体介导的胞吐作用
ABC超家族
胞吐作用
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脂双层的不透性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细胞内外的离子差别分布由2种机制控制: 1、取决于一套特殊的膜转运蛋白的活性 2、取决于质膜本身的脂双层所具有的疏水性特征
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不同的是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辨别溶质。 通道蛋白主要根据溶质的大小和电荷进行辨别;只要通道 处于开放状态,那么足够小的和带有适当电荷的分子或离 子就能通过。 载体蛋白只允许与之结合部位相适合的溶质分子通过,而 且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P-型离子泵 都有2个独立的α催化亚基,具有ATP结 合位点;绝大多数还具有2个β小亚基, 通常起调节作用。在转运离子过程中, 至少有一个α催化亚基发生磷酸化和去磷 酸化反应,从而改变泵蛋白的构象,实 现离子的跨膜转运。
P-型离子泵
⑴Na+-k+泵 ATP直接供能
对向运输
将Na+逆电化学梯度运出细胞
组成型胞吐途径 真核细胞,连续发生 功能: 1.囊泡膜蛋白和脂类不断供应质膜的更新。 2.囊泡内可溶性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成为 质膜外周蛋白、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 信号分子扩散到胞外液。
去限定途径(default pathway)
有特殊标志的蛋白驻留在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可调性分泌泡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表面
糖、氨基酸和其他有机分子跨膜转运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示意图
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转运(对向)
——调节细胞内pH Na+-H+交换载体
Cl--HCO3-交换载体
例:红细胞膜bandⅢ蛋白 Na+-与HCO3-的进入伴随着Cl-和H+的外流
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转运的示意图A动物细胞Na+驱动的 同向转运;B植物细胞H+驱动的同向转运
第一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脂双层的不透性-屏障barrier
脂溶性分子和小的不带电荷的分子 高度不透:大多数溶质分子、离子
黑膜试验
不同分子通过无膜蛋白的人工脂双层
细胞内外离子差别分布两种机制:
一套特殊的膜转运蛋白的活性。 质膜本身的脂双层所具有的疏水性特征。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资料
特点:运输方向、跨膜动力、能量消耗 类型(根据能量来源): 一、ATP直接供能(ATP驱动泵) 二、ATP间接提供能量(耦联转运蛋白) 三、光驱动泵
一、ATP驱动泵
特点:
跨膜蛋白,在原生质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ATP 结合位点,被称为ATP酶。直接利用水解ATP 提供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 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动。
(3)、分类(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分为三类: 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应力激活通道。
电压门通道
工作机理:由膜电位控制门的开关,当细胞内 外特异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或由其它刺激引起 膜电位变化时,通道蛋白构象变化,门由关 闭转换为开放或者反之。
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卵细胞、原 生动物、植物细胞如含羞草。
特点:运输方向、跨膜动力、能量消耗 类型:简单扩散、协助扩散
一、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由于小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从细胞膜的一侧 向另一侧运动,结果是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 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通透性取决于分子的 大小和极性。P=KD/d
通透性: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小分子>大 分子
例:O2、N2、CO2 、苯、H2O、乙醇、丙酮、 尿素、甘油等
(四)、ABC超家族
1、分布:广泛分布在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体中。具 特异性。转运离子、单糖、氨基酸、磷脂、肽、多糖、 蛋白质。
2、结构:2个跨膜结构域(T)形成运输分子的跨膜 通道;两个胞质侧ATP结合域。每个T结构域由6个跨 膜螺旋组成,决定ABC蛋白的底物特异性。
3、功能:细菌质膜上糖、氨基酸、磷脂和肽的转运; 哺乳类细胞质膜上磷脂、亲脂性药物、胆固醇和其他 小分子的转运;肝、小肠、肾等细胞质膜排泄废物和 毒物的蛋白;多药抗性转运蛋白。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活通道。
通道蛋白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与溶质分子 结合,它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允许适宜大小 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通过。目前发现的通道 蛋白已有50多种,主要是离子通道蛋白
Ion Channels
----or----
1、配体门通道(ligand gated channel)
特点: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引起门通道蛋白发生构 象变化, “门”打开。又称离子通道型受体。 可分为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五羟色胺受 体,和阴离子通道,如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受体。 Ach受体是由4种不同的亚单位组成的5聚体蛋白质,形成 一个结构为α2βγδ的梅花状通道样结构,其中的两个α亚单 位是同两分子Ach相结合的部位。
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上,导致构
象变化),所以这类离子泵叫做P-type。 Na+-K+泵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 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 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地高辛、乌本苷等强心剂抑制其活性;Mg2+和少量膜脂有 助提高于其活性。
(二)、钙离子泵
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
原状,于是与K+ 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 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 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其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 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
钠钾泵对离子的转运循环依赖自磷酸化过程(ATP上的一
③肌肉细胞膜的去极化, ④肌肉细胞去极化又引起 肌浆网上的Ca2+ 通道开放。 又使膜上的电压闸门Na+ Ca2+ 从肌浆网内流入细胞 更多的涌入,进一步促 质,细胞质内Ca2+ 浓度急 进膜的去极化,扩展到 剧升高,肌原纤维收缩。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和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跨膜运输方式细胞质膜是选择性透性膜,是能调控物质进出的精致装臵。
除脂溶性分子和不带电荷的小分子能以简单扩散方式过膜之外,水溶性分子和离子都是不能自行穿越脂双层的。
几乎所有的有机小分子和带电荷的无机离子都需要由膜转运蛋白来跨膜转运。
总之,跨膜的物质运输方式有:被动运transport 胞能量,顺浓度梯1、简单扩散 小分子物质(水、尿素、甘油、葡萄糖、O 2、N 2等)能自由扩散过膜,不须膜蛋白协助 2、协助扩散小分子及离子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会增快跨膜转运速率 (1)葡萄糖、氨基酸、乳糖、核糖等由载体蛋白选择性结合转运过膜 (2)离子由通道蛋白选择性开启离子通道转运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消耗细胞能量,运输方向是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 1、主动运输:靠离子泵(钠钾泵、钙泵)或质子泵(H +泵)直接消耗细胞的ATP 进行运输。
2、协同运输:待运物质在载体蛋白上与某种离子伴跨膜转运,由钠钾泵(或H +泵)所维持的离子浓度梯度所驱动,∴是间接消耗细胞内的ATP 。
⑴同向转运:例如肠上皮细胞摄取葡萄糖、氨基酸需伴Na +过膜;而细菌吸收乳糖是伴H +过膜。
⑵反向转运:动物细胞靠Na +-H +交换载体,由Na +驱动H +反向输出胞外,以调节细胞内 pH 值。
吞排作用 胞吞作用胞吐作用(消耗细胞能量,将大分子和颗粒物泡来跨膜运输) 1、吞噬作用:吞食大的颗粒物质2、胞饮作用:吞饮液态物质(微胞饮作用)3、跨细胞转运: 由胞吞和胞吐相结合,组成穿胞吞排物质转运方式,其过程中不涉及溶酶体消化。
例如母体中的抗体由血液穿过上皮细胞进入乳汁,而婴儿肠上皮细胞再将母乳中的抗体摄入其血液。
二、各类跨膜运输的特点(一)被动运输1、简单扩散:由小分子自行热运动,顺浓度梯度过膜,其通透性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极性,凡带电荷的离子皆不能简单扩散;2、协助扩散:由膜转运蛋白促使被动运输的转运速率增快,可分为两种类型:①载体蛋白与其特定溶质分子相结合来转运;②离子通道蛋白能对离子选择转运。
细胞生物学 5.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
图5-1 不同物质透过人工脂双层的能力
图5-6 钾电位门通道
图5-13 吞噬作用图5-14胞饮作用
图5-15外排作用
图5-19化学通信的类型
图5-21细胞间隙连接
图5-23 鸟苷酸环化酶
图5-24 NO的作用机制三、膜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图5-25 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
图5-26 离子通道型受体
5-29 G蛋白耦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
图5-30 腺苷酸环化酶
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在没有cAMP时,以钝化复合体形式存在。
调节亚基结合,改变调节亚基构象,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
图5-31 蛋白激酶A
图5-33 Gs调节模型
cAMP信号途径的反应速度不同,在肌肉细胞
启动糖原降解为葡糖1-磷酸(图5-34),而抑制糖原的合成。
在某些分泌细
图5-34 cAMP信号与糖原降解图5-35 cAMP信号与基因表达
图5-38 IP3和DG的作用
与内质网上的IP3配体门钙通道结合,开启钙通道,使胞内
图5-39 Ca2+信号的消除
图5-41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二聚化和自磷酸化
图5-44 IRS。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Diffusion of small molecules across phospholipid bilayers
If uncharged solutes are small enough, they can move down their concentration gbrilaadyieernbFptsyiegdrsuimirrmeeecpa1tllb1ey-idl1aiictfTyrfuohosseisforatneh.sleayltinipvtihedetic Most lsiopliudtebsiclaaynecrrotossdtihfefemreenmtbrane only if tchlearsesiessaomf memobleracnueletsra. nsTphoert protein stomtarlalenrsftehretmheomle.cule and, dirPeacstsioivmhwneyaaotdtsrrereaaorn,gicmsteophpnnoeocrbmetro,tnaointnnrrdeatts,thritiaeohtnpesmaigdfamerlykaweedtehsireewntit.h Activme torlaencsupleordti,ffius smeesdaiactreodssbythe carrier pbriloatyeeinr.s, against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require an input of energy.
对绝大多数溶质分子和离子是高度不透的。
第一节 膜转动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脂双层的不透性与膜转动蛋白 (二)细胞质膜转动蛋白的种类 脂双层的不透性使得多数物质的跨膜
转运需要特定的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耦联转运蛋白(同向和反向):逆浓度梯度 运动耦联顺浓度梯度运动。(协同运输)
3.光驱动泵:溶质的主动运输耦联光能输入。
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同运输
ATP驱动泵:依靠ATP水解供能,逆浓度 梯度转运离子和各种小分子。(跨膜蛋白)
ATPase,但ATP水解与跨膜转运耦联。
离子通道
• 电压门通道:膜电位变化 • 配体门通道:化学信号 • 应力激活通道:压力刺激,如内耳听觉毛细胞
离子通道运输离子的特点:
(1)转运效率极高。107-108个离子/秒,比 载体蛋白高1000倍以上。运输的方向顺电 化学梯度进行(浓度梯度、电位差)。
(2)没有饱和值。通过的离子量没有最大值。 (3)非连续性开放,且是门控的。通常为关
(优选)细胞生物学第五 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一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第三节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一、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活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明显不同,其调控机 制有二:
(一)脂双层:疏水性特征
1、脂溶性分子和小的不带电荷的分子可 通过。
2、几乎所有小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无 机离子需要膜转运蛋白完成跨膜转运。
载体蛋白特点
(1)饱和性:数量限制、底物类似物竞争 性抑制。
(2)高度选择性:靠特异性位点与特异性 底物结合,通常只转运一种分子。
(3)环境条件对其活性有影响。具有pH 依赖性、蛋白质变性剂对膜转运蛋白有 抑制作用。
与酶类似,故有人称为“通透酶”,但载 体蛋白对转运的物质不作任何修饰。
主动运输:物质由低浓度的一侧通过膜到高浓 度的一侧,同时消耗代谢能的一种物质运输方 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P-型离子泵
V-型质子泵
转运离子
F-型质子泵
ABC超家族
转运小分子
P型、V型和F型运输泵的结构
V型和F型结构复杂,只转运质子,不形成磷酸化的 中间体;P型结构简单,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转 运离子和分子。
一、P-型离子泵
具有ATP结合位点,有2个独立的α催化亚基; 大多数还有2个小的起调节作用的β亚基。通 过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改变泵蛋白 的构象,实现离子的跨膜转运。
由于利用ATP水解能,形成磷酸化中间体, 故称P-型离子泵。
1、Na+-K+-ATP酶( Na+-K+泵) a、 Na+、K+的转运与ATP水解偶联 b、 Na+与ATP在膜内侧, K+的在膜外侧 c、 一个ATP酶分子水解1000个ATP/秒,
水解1个ATP能同时转运3个Na+出胞和2 个K+入胞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2)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
(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一)被动运输:物质由高浓度一侧通过 膜到低浓度一侧而不消耗代谢能的一种运 输方式。
1、简单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从膜的一 侧运送到另一侧,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 无需膜转运蛋白的帮助,故称为简单扩散。
➢疏水非极性小分子:N2、O2、苯等 ➢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水、尿素、甘油等
作用:维持细胞膜两侧正常的离子梯度、 膜的正常兴奋性、渗透压的平衡和细胞 体积的恒定。
Na+-K+ ATP酶的结构示意图
Na+-K+泵工作机制 (磷酸化依赖Na+,去磷酸化依赖K+)
2、 Ca2+-ATP酶(钙泵)
• 特点:每个Ca2+ -ATP酶每秒水解10个 ATP,每个ATP转运两个Ca2+出胞或进入 肌质网
功能:转运小分子,如磷脂、亲脂性药物等
前面三种只转运离子
四、协同转运
由钠钾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 同作用,由膜两侧贮存的电化学梯度提 供能量,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 运输方式。
➢ 同向协同运输:Na+与葡萄糖 ➢ 反向协同运输:Na+易化扩散
(二)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 分子结合,通过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 跨膜转运。只容许与载体蛋白上结合部位 相合适的溶质分子通过。
通道蛋白:只有大小和电荷适宜的分子或 离子才能通过。具有高度选择性。
二、主动运输和与被动运输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方式: (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类囊体膜、细菌质膜)
三、ABC超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ATP驱动泵,含有几百种不同的转运蛋白。
从细菌到人类都存在,特异性底物或许是离 子、单糖、氨基酸、磷脂、多肽、多糖等。
共同结构模式,即4个“核心”结构域:2个 跨膜结构域,2个胞质侧ATP结合域。
• 作用:维持细胞内低外高的浓度差、跨 膜信息传递、肌肉收缩。
Ca2+ -ATPase的结构和功能位点
二、V-型质子泵和F-型质子泵 功能相似:转运质子,都不形成磷酸化中间体 不同: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将H+逆电 化学梯度泵入细胞器(内体、溶酶体、液泡)
F-型质子泵:H+顺电化学梯度运动,所释放 能量与ATP合成耦联起来(线粒体、叶绿体、
一个水孔蛋白亚基:3对跨膜α螺旋,构成水通道
3、协助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是物质由高浓度到低 浓度的一种穿膜运输方式,它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 但需要专一性的膜转运蛋白的帮助。
分为: a.闸门通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 b.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
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的特征:
(1)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高得多。 (2)存在最大转运速率 (3)不同载体蛋白对溶质的亲和性不同。
闭状态
b.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 在膜的一侧,溶质分子与载体蛋白上专一的
结合位点结合,载体蛋白构象发生变化,将溶质 分子运至膜的另一侧,载体蛋白与溶质分离后, 又恢复到原来的构象(例:葡萄糖、氨基酸、核 苷酸)
通道蛋白只进行被动运输,而载体蛋白既可被动 运输,又可主动运输。
•
红细胞质膜载体蛋白协助葡萄糖扩散
通透性:取决于分子大小及其极性 小分子 > 大分子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离子及大分子不能通过无膜蛋白的人工脂双层。 2、水孔蛋白:对水分子高度特异的运输通道 红细胞、肾小管细胞等膜上有许多水孔蛋白, 每个水孔蛋白(4个亚基)亚基可形成一个供 水分子运动的中央孔,直径约0.28nm,
长2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