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及接种疫苗效果调查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调查表
流行性腮腺炎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区(县)国标编码: □□□□乡街道编码 ________□□ 年 度: □□□□ 病例编号:□□□□一、病例基本情况1. 报告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2. 调查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3. 报告来源: ①县级及以上医院 □②乡卫生院或村卫生室③个体医生 ④疾控中心 ⑤其它:__ 4. 病例姓名:联系人姓名: 电话: 5. 性别: ①男 ②女□ 6. 出生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年龄: ___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岁7. 居住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身份: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 □□5.工人,6.民工,7.农、牧民,8.医务人员,9.服务人员,10.公务人员及职员,11.家务及待业, 12.离退休人员 , 13.其它 8. 外来人口:①是 ② 否 ⑨ 不详 □ 如果是,来自省: _______________来京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二、免疫接种史1. 流腮疫苗免疫史:①有 ②无 ③不详□ 2. 如有,免疫史来源: ①接种证 ②接种卡 ③家长回忆 □ 共接种剂次数: ____________剂□ 最后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三、临床表现 1. 发热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最高体温℃□□. □ 体温恢复正常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2. 头痛:①有 ②无 ⑨不详 □ 腮腺疼痛:①有 ②无 ⑨不详 □ 3. 左侧腮腺肿大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消退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4.右侧腮腺肿大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消退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5.颌下腺肿大:①有②无⑨不详□6.舌下腺肿大:①有②无⑨不详□7.合并症:①脑膜炎②睾丸炎③其它(注明___) □8.死亡:①是②否⑨不详□如是,死亡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四、接触史1. 发病前25天内与其它确诊病例接触:①是②否⑨不详□2. 如果是,接触地点:①医院②学校③家中④邻居⑤其它:__ □五、实验室检测1. 急性期血标本采集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IgM抗体:①阳性②阴性□IgG抗体滴度:□□□□2. 恢复期血标本采集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IgG抗体滴度:□□□□3. 唾液标本采集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病毒分离①阳性②阴性□4. 尿液标本采集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病毒分离①阳性②阴性□六、病例分类1.病例最后分类:①确诊②临床诊断③排除□2.如为确诊病例,依据:流腮病毒分离阳性:①是②否□急性期血清IgM抗体阳性:①是②否□双份血清IgG抗体4倍增高:①是②否□3.疫情性质:①散发病例②暴发病例□如是暴发病例,首发病例发病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首发病例编号:首发病例姓名:病例调查员:___________ 实验室检测人员:___________ 备注:____________。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感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进行了一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旨在了解该疾病在我们社区中的传播情况,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以应对这一疫情。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收集数据,包括问卷调查、病例报告和医疗机构数据分析。
我们针对社区居民、学校和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并对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高风险人群进行了重点分析。
三、调查结果1. 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根据我们收集的数据,我们发现在过去三个月内,社区共报告了30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其中,儿童和青少年是高风险人群,占总病例数的70%。
病例报告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提示疫情可能正在扩散。
2. 传播途径分析通过对病例报告的分析,我们发现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占总病例数的80%。
此外,密切接触和共用物品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
这些结果强调了个人卫生和社区环境的重要性。
3. 高风险人群分析我们发现儿童和青少年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风险人群。
这可能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以及接触人群较多的学校环境有关。
因此,我们建议在学校和幼儿园加强防控措施,包括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加强清洁消毒措施。
四、防控建议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防控建议,以应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教育社区居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2. 加强清洁消毒措施:学校和幼儿园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共用物品和学生用品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推广疫苗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手段,我们建议社区居民尽早接种疫苗,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4. 加强疫情监测: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五、结论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流行性腮腺炎在我们社区中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发现儿童和青少年是高风险人群。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建议
避免接触患者,特别是在疫情高 发期,应减少外出和社交活动。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 离和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
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该 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 洗手、戴口罩等。
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和青少年 ,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 的防护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大型活动和集会
如体育赛事、音乐会等,人员密集 ,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病毒变异
病毒变异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发生变异的趋势,可能导致病毒毒力增强或减弱,给防控工 作带来挑战。
新型病毒株
病毒变异可能导致新的病毒株出现,对人群易感性产生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和研 究。
免疫接种覆盖不足
01
02
03
接种意识不高
病毒变异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可能导致 病毒的传播方式和临床表现发生变化,对现
有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出挑战。
社会经济和卫生系统的影响
卫生系统压力增加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爆发会对卫生系统造成巨大的压 力,如医疗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短缺等问题。
社会经济影响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爆发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如影响旅游、贸易、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 分析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流行性腮腺炎概述 • 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因素 •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预警 • 流行性腮腺炎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 总结与建议
01
流行性腮腺炎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季节和地区分布
流行季节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多集中 在冬春季节,与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相吻 合。
VS
地区分布
流行性腮腺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特 别是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病例数较多 。
03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和控制 措施
常规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学校、社区等, 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 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在妊娠早期,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能增加胎儿流产和早产的 风险途径
01
02
03
直接接触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直接 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 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 传播给周围人群。
空气传播
病毒污染的空气、灰尘等 可导致传播,特别是在封 闭、拥挤的环境中。
与百日咳的关联研究
总结词
流行性腮腺炎与百日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
详细描述
百日咳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 要症状为咳嗽、打喷嚏等。研究发现,在百 日咳流行期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也有 所上升,这表明两者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此外,百日咳的病原 菌也可能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起到一定促
接触传播
病毒可附着在物体表面, 通过接触传播,如握手、 拥抱等方式。
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
流行性腮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易感,尤其是10岁以下的人 群。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抵抗力较差,易感风险 较高。
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未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人群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易感风险较 高。
疫情监测方法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 2 ] 罗凤基 , 刘方 , 张菁, 等. 北京市朝 阳区疫 苗可控制传染病 发病
评价 ( J ] .首都公共卫生 , 2 0 0 8 , 2 ( 2 ) : 5 2 — 5 4 .
[ 3 ] 张晓萍 , 史影 , 李美琴 , 等. 中关村地 区 3 ~6 岁托 幼儿 童预防接
种服务需求与利 用情况 调查 ( J ) .中国初级 卫生保健 , 2 0 0 8 , 2 2
9 5 %。
提高二类疫 苗 的接种 率 , 减少 各类传 染病 的发 生有 积极 的
影响。 参 考 文 献
二类疫 苗是 自费疫苗 , 加之 目前 国家对于二类疫 苗的管 理有缺陷 , 导致其问题频繁出现。现今 媒体对于疫苗 接种存 在诸多负面报道 , 使得许 多家长对 二类 疫苗接种 的安 全性存 在质疑。其 次, 流动人 口多属打工 人员 , 文化 程度 、 经 济条件 也都严重制约二类疫苗 的普及 - 3 ] 。不过本镇 调查 中也发现 , 自非典 过后 , 国内各省 市陆续爆 发禽 流感 , 这也让 许多 家长
( 3 ): 4 7 - 49 .
二类疫 苗的接种 , 大部 分还是 因为认 知不够 、 经 济条件差 等 因素。所 以要提高二类疫苗 的接种率 , 国家应该加大 资金投 入, 将更多 的疫苗纳入 第一类 疫苗 的管理 , 同时 加强宣传 教
[ 4 ] 何斌 , 杨建洲 , 秦兰岚 , 等. 海淀 田村地 区第二类疫苗接种 情况
分析 [ J ) . 中 国医 药 指 南 , 2 0 0 8 , 6 ( 2 0 ) : 5 8 — 6 0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0 2
( 编辑
羽飞)
育, 让文化水平较低的流动儿童家长认 识到计划免疫 在传染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成因及预防策略道路桥梁的裂缝是常见的问题,裂缝会给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危害。
裂缝的产生有许多因素,如材料、设计、施工等原因,对于不同类型的裂缝,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设计与材料方面道路桥梁的裂缝主要与设计和材料有关。
如果设计不当,如梁的截面尺寸过小、不合理的受力与位移控制,熔融性节理、不均匀加载等,都有可能引起裂缝的产生。
材料方面,如混凝土材料的水泥品质、强度等不合格,会导致道路桥梁裂缝的产生。
2. 施工方面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出现道路桥梁的裂缝。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混凝土浇筑时震动不足,混凝土表面留有不均匀式的骨料聚集,有时还会造成空隙,这些空隙最终会导致道路桥梁的开裂。
(2) 混凝土在初凝时由于混凝土表面的膜厚度及干燥程度不一致而导致混凝土收缩失控,这样也会出现裂缝。
(3) 混凝土硬化后用来解模而不加顺序、作业不规范等因素,也会导致混凝土内的应力变化而形成裂缝。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导致道路桥梁的裂缝产生。
例如大气中的环境气氛、震动因素、流体作用、温度因素等都会导致道路桥梁发生裂缝。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产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设计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梁型和截面,受力与位移应控制在合理范围。
(2) 桥梁的混凝土材料应选用强度高、质量好的材料,控制水泥品质,减少水灰比,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1) 混凝土浇筑时应加强震动,确保混凝土表面均匀,不存在空隙和骨料球团。
(2) 浇注完混凝土后,应加强抹平、保持水的供给,有助于混凝土的收缩。
(3) 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施工设备的稳定性,减少机械振动和人为负荷。
(1) 对于大气中的环境气氛,可以增加防水层,防止潮气、酸雨等物质渗入混凝土内部,污染钢筋。
(2) 对于震动因素,应采取其它支撑设施,增加桥墩的抗震性,使桥墩发挥最大的抗震效应。
(3) 控制温度,对于夏、冬气温过高过低的情况,应在混凝土表面罩覆遮阳材料,避免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腮腺、耳下腺和其他唾液腺,引起腮腺肿胀和疼痛。
为了了解当前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情况,本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报告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同时,收集了过去一个月内的病例报告,共计收集到200例病例数据。
三、调查结果1. 流行性腮腺炎患病情况根据病例报告数据统计,过去一个月内共有20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年龄分布方面,0-10岁儿童占50%,11-20岁青少年占30%,21-30岁成年人占15%,31岁以上成年人占5%。
2. 疫情地域分布根据病例报告数据统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主要分布在城市A和城市B。
其中,城市A报告的病例数为120例,城市B报告的病例数为80例。
其他城市暂未发现疫情暴发。
3. 疫情爆发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病毒传播途径的增加。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疫情爆发前他们曾参加过大型人群聚集活动,如学校集会、体育比赛等。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也是导致疫情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预防措施意识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并不了解或了解不全。
只有30%的受访者知道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和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也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重要措施。
五、防控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防控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2. 推广疫苗接种:加大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推广力度,提高接种率,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3.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鼓励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餐具等。
4. 控制人群聚集活动:对大型人群聚集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措施。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制定防控措施。
结果男童群体较女童群体发病率更高,高发于每年的4-7月份,且5-8岁群体发病率最高,其次为〈5岁群体。
结论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制定科学有效地防控措施,对疫情加强监测力度,不仅要做好接种疫苗工作,还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防控措施[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umps. Methods 100 childrenwith mump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to study,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mps and formul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boy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which was higher in April to July every year,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5-8 years old group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5-year-old group. Conclusion to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mumps,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not onlydo a good job of vaccination, but also tak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avoid the spread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Key words] mump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流行性腮腺炎是流腮的全称,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高发季节是冬春二季,主要致病原因是感染腮腺炎病毒后诱发全身性感染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腮腺肿痛【1】。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延安市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延安市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2004-2011年延安市报告腮腺炎4 324例,年平均发病率25.40/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59.12/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5.80/10万;2004-2011年腮腺炎共暴发19起,暴发病例数2 966例,占68.59%,发病呈明显冬季高峰,11~12月份发病1 672例,占38.66%,5~9岁儿童发病最多1 991例,占46.05%,职业以学生为主,占67.11%。
结论2004-2011年延安市腮腺炎发病呈下降趋势,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11-12月为发病高峰,5-9岁儿童和学生是发病的主要群体。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为了解延安市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延安市2004-2011年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分析探讨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腮腺炎发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暴发调查报告。
人口资料来自延安市统计局。
1.2实验室检测2011年,对发生腮腺炎暴发的吴起县和洛川县采集早期病例咽试子标本,在陕西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腮腺炎病毒;在志丹县采用随机抽样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200名0~4岁儿童进行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监测。
1.3 分析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2.1 流行特征2.1.1 时间分布2004-2011年延安市报告腮腺炎4324例,年平均发病率25.40/10万,2005年发病数最多(1255例),发病率高达59.12/10万。
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5.80/10万,从整体看发病呈波浪式。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流行性腮腺炎(mumps,epidemic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俗称“痄腮”、“衬耳寒”。
临床以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为特点。
常见并发症有脑膜脑炎和胰腺炎等。
早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借唾液飞沫传播。
5~14岁为好发年龄。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高峰季节,常在集体机构中流行。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询问有否腮腺炎疫苗接种史。
患者周围有无腮腺炎流行及接触史。
既往有无腮腺炎反复发作史。
2、临床表现询问腮腺肿大时间(数小时至1~2天),腮腺肿大是否以耳垂为中心,波及范围(单侧或双侧,有无颌、舌下腺肿大),是否腮颊部疼痛加剧与张口、咀嚼、进食酸性食物等有关。
是否伴有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及的肿痛等并发症表现。
【体检要点】重点观察腮腺是否呈单侧或双侧肿大,肿大腮腺是否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皮肤表面有无发红。
是否伴有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
腮腺管口有无红肿及排脓现象。
是否伴有胸骨前水肿。
如并发脑膜脑炎有没有认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并发胰腺炎有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并发炎有无红肿热痛表现。
【辅助检查】1.常规和生化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或稍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约90%的患者血清、尿淀粉酶轻至重度增高。
2.病原学检查1)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检测双份血清特异性IgG大于4倍增高也可诊断。
2)病毒分离对于腮腺不出现肿大,同时累及了其他腺体、脏器者可通过唾液、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协助诊断。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无疫苗接触史,既往无流行性腮腺炎病史。
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边缘不清,皮肤外表不红。
可伴有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
腮腺管口有红肿,便可临床诊断。
不典型者,可以借助辅助搜检诊断。
2.鉴别诊断1)化脓性腮腺炎肿大腮腺红肿热痛明显,挤压后有脓液自腮腺导管流出。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案流行性腮腺炎(英文名称为Mumps)是一种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流行性腮腺炎在学校和集体生活中易发生集体暴发。
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季节通常在春季至夏季,但也可在其他季节发生。
临床观察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4-24天,患者在感染后一般在3周内出现症状。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双侧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尤其在咀嚼或吞咽时更为明显。
除了腮腺的肿胀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包括低烧、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乏力、头痛、颈部淋巴结炎症等。
在一些重症病例中,患者可能还出现腮腺以外的其他器官的炎症,包括睾丸、卵巢、乳腺、甲状腺、脑膜等。
男性患者可能会出现睾丸炎,而女性则可能出现卵巢炎。
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包括腮腺炎性脑膜炎、听神经炎、胰腺炎和髓样脑炎等。
在临床观察中,除了观察患者双侧腮腺的肿胀情况外,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症状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护理方案针对流行性腮腺炎,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护理方案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并促进康复:1. 休息: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尽可能多休息。
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减轻疲劳和乏力的症状。
2. 饮食调理: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多饮水,保持水分摄入量充足,以帮助体内毒素的排出。
患者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酸性食物和饮料,因为这些食物和饮料可能刺激腮腺,加重疼痛和肿胀。
3. 手部卫生: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患者应该注意手部卫生,经常洗手,避免揉搓眼睛或触摸脸部,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4. 保持环境卫生: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一段时间,并且能通过空气传播,因此患者在家中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
应避免与未感染者长时间密切接触,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5. 医学观察:对于某些高危人群,如未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的儿童和成年人,以及医院、学校、托儿所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相关流行病学地区的疫情,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试析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
试析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发布时间:2022-08-24T02:57:34.48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8期作者:胡亚玲[导读]试析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胡亚玲(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达州635000)摘要:目的: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时间段内某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资料,内容包括既往史、发病、免疫接种等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24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仅20例有接种史,占比为8.3%。
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故展开预防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控制相关疫情的爆发也起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调查;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主要体现于发热、1个或多个唾液腺肿胀等,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或是飞沫,多见于青少年[1]。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流腮疫苗已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中,但各地仍时有发生流腮疫情,威胁人们的健康。
本文主要就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时间段内某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40例)的资料,男女占比为132:108,年龄区间为6至54岁。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的临床及确诊病例;学生有腮腺肿大、舌下腺肿大等症状,经我中心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
排除标准:不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资料不全者。
通过对患者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2)方法相关信息主要从我中心获取,基于个案调查、收集接种证等方法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掌握患者的既往史、免疫接种信息等。
(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由SPSS20.0软件完成,X2应用于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期,我们对某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疫情的发展趋势、病例特征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以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病例回顾性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
我们采集了该地区过去三个月内的疫情数据,并对相关病例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三、疫情概况在调查期间,共有XXX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
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岁至30岁之间,占总病例数的XX%。
疫情发展呈现XX趋势,从调查数据来看,病例数量在前两个月内逐渐增加,第三个月开始浮现下降趋势。
四、病例特征4.1 症状根据病例回顾性调查,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发热、咀嚼疼痛和乏力等症状。
其中,腮腺肿大是最常见的症状,占XX%。
4.2 感染途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特别是在密闭空间内的近距离接触中传播风险更高。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接种疫苗不足也是感染的重要因素。
五、防控措施针对该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卫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5.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向公众普及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
5.2 加强监测与报告建立了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加强病例的报告和登记工作,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3 强化个人防护提倡公众勤洗手、正确使用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等个人防护措施,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5.4 加强疫苗接种推动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普及和接种工作,特殊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学校、托幼机构的师生和工作人员等。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该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病例特征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医学院附属 中心医院收治 8 O例病例中,有 1 8 例为我校学生。其中,在疲情流行的过程期间 ,具有 3个发病 高峰期。于第一个 高峰期时
间 为 4月 2 0 - 2 8日,患病 例 数 为 6例 ;第二 高峰 时 间 为 5月 1 0 - 1 8日, 患病 例数 为 7例 ; 第三 高峰期 时间 为 6月 3日 ~ 6月 1 0 日,共 有 5 例 患 病。 结论 对 于集 体 单位 例如 学校 ,通 常 容 易暴 发流行 性 腮腺 炎。 因此 ,应 该加 强校 内的传 染病报 告 ,并且针 对 流行 性腮 腺 炎 的流
【 摘 要 】 目的 针 对流 行 性腮 腺 炎 的流 行特 征 和 预 防控 制 疫情 流 行 的具体 措 施 进 行 深入 的 分析 。方 法 以描 述流 行 病 学的 方 式 ,针对 我 校
流行 性腮 腺 炎 暴 发疫 情 的案例 资料 展 开观 察与 分析 。结 果 在 2 0 1 5年 3月 1日至 2 0 1 5 年 7月 1 0日期 间 暴 发一起 流 行性 腮 腺 炎 ,于沈 阳
治疗 疗程为 1 周 ;如 果为在 家隔离患 者 ,并无体温 升高等情 况 ,给 予 每 日2 - 3 次 口服8 g 左右 剂量 板蓝根 冲剂 。并 且对 于腮腺 局部 以酒 精 9 5 %、仙人掌去皮捣碎 ,应用纱布进行包裹 ,每 日 实施2 次外 敷 ,能够 起到良 好 的消肿止痛 以及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 。通常 1 周内可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7 )0 3 — 0 0 8 2 一 O 1
人 体内如果发生腮 腺被腮腺 炎病 毒侵犯 的情 况 ,就会 引发急性呼 吸传染病 ,也就 是指流行性腮 腺炎 。流行性腮腺 炎通常会 产生一系列 的并发症 ,例 如急性胰腺 炎、肾炎 以及脑膜 炎、睾丸炎等 ,对 于学生 这一特殊群 体的健康状 况具有 较为严重 的影响 ,同时也是学 校 内最为
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接种策略下的人口流行病学研究
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接种策略下的人口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在公共卫生领域,疫苗接种策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风疹和腮腺炎等传染病是在接种疫苗之前广泛流行的疾病,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本文将重点讨论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接种策略下的人口流行病学研究。
风疹和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风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导致发热、皮疹和关节痛等症状。
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腮腺肿大和发热等症状。
这两种传染病对于未感染的个体来说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接种疫苗成为预防传播的关键策略之一。
风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是目前公认有效的预防措施。
这两种疫苗使用安全,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风疹和腮腺炎疫苗应在儿童时期进行接种,并在其他相关人群中提供补充接种。
接种疫苗的目标是实现群体免疫,以减少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
人口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是对特定人群中的疾病流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接种策略的有效性。
这类研究通常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来揭示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变化。
在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接种策略下的人口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从多个维度考虑疫苗接种的效果。
首先,研究人员会关注疫苗接种率的变化情况。
这包括对特定人群中疫苗接种率的监测和比较,以及对接种率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
高接种率意味着更多的人受到免疫保护,从而减少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其次,研究人员还会研究疫苗接种后的疫苗效果。
这可以通过监测接种后疾病的发生率来评估。
比较未接种者和接种者的发病率可以揭示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评估疫苗接种后的疾病严重程度,以了解疫苗在减轻疾病症状上的效果。
除了直接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外,人口流行病学研究还可以通过推断疫苗接种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流行病学模型来模拟不同的接种策略,并预测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疾病的流行程度将如何变化。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该病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咽喉疼痛、腮腺肿胀等。
虽然大多数患者病程轻微,但流行性腮腺炎也可以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耳聋、脑炎等。
因此,许多国家采取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被开发后,迅速纳入了许多国家的免疫规划中。
这一决定的效果是显著的。
自从纳入免疫规划以来,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例如,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在引入疫苗后的第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下降了99%。
许多其他国家也报告了类似的效果。
除了降低发病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还可以减少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一个接种了疫苗的人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他们通常会经历一个较轻的病程和较少的并发症。
例如,瑞典在引入疫苗后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接种疫苗的人中的任何并发症的概率都比未接种疫苗的人低得多。
尽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效果已被充分证明,但该疫苗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疫苗载体的问题。
使用的疫苗有许多类型,其中包括生活致病病毒的弱化疫苗、灭活病毒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等。
每一种疫苗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例如,生活致病病毒的弱化疫苗通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它们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第二个问题涉及疫苗接种的人群。
住在开发中国家的人们可能无法接种疫苗,因为该疫苗的供应不足或价格高昂。
与此同时,在一些开发国家,没有包括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在内的适当的免疫规划。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该疫苗的应用并不普及,从而影响到其效果。
总的来说,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免疫规划中的一部分。
疫苗的使用已成功地减少了该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未来,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寻求更好的疫苗和更普及的应用程序,以确保最大化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效果。
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周涛;董盈妹;赵霞【摘要】目的筛选和评价中医儿科专家对《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草稿框架以及诊疗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修订科学实用的《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在文献研究总结及第一轮问卷调查反馈的基础上制定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辨证要点、治疗、预防和调护),向全国17省36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等级和、不重要百分比)、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变异系数)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100%.专家对于流行性腮腺炎(修订)草稿中大部分指标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中药注射剂部分意见集中程度偏低,变异性较大,未达成共识.结论专家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平均较高,分布地区广,具有代表性,《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框架涉及的条目基本得到专家的认可.%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screen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opinions from the experts on the first draft Paediatric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Mumps in TCM, and to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guideline. Methods Delphi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round of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es and the first round of questionnaires, which were administrated to 36 experts from 17 province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by active coefficient,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methods. Re-sults Totally 3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in the second time with 100% recovery rate.And most of the experts shared a positive view on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draft. While the part of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with high varibility did not reach a consensus. Conclusion The positivity and professional level of experts are high, the distribution area is wide and representative, The items covered in the framework are generally endorsed by the experts. The referred items on this revised guidelines are basically recognized by the experts.【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7【总页数】4页(P749-752)【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问卷;Delphi法【作者】周涛;董盈妹;赵霞【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5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us parotitis)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期,我所进行了一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旨在了解该疾病在我们社区的传播情况、人群感染率以及相关的防控措施。
二、疫情概况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截至目前为止,我们社区共有1000人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
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感染人群主要分布在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群体中,占总感染人数的70%。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感染病例在儿童和老年人中。
三、传播途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特别是在近距离接触时,如咳嗽、打喷嚏或共用餐具等。
此外,接触已感染人员的唾液、鼻涕或眼泪也可能导致传播。
四、症状和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腮腺肿胀和疼痛,咽喉疼痛,低热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疼痛、食欲不振和乏力等症状。
并发症方面,我们发现约有10%的感染者出现了腮腺炎性脑膜炎、腮腺炎性睾丸炎或卵巢炎等并发症。
五、防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我们提出以下防控措施:1. 推广疫苗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建议社区内的居民尽早接种疫苗,特别是年轻人群体。
2. 加强个人卫生:提醒居民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人员的唾液、鼻涕或眼泪,避免共用餐具等。
3.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向居民普及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增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
4. 及时隔离患者:对已经感染的患者,要及时隔离,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5.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流行性腮腺炎在我们社区中的传播情况和影响范围。
为了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我们呼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措施。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我 院2 0 l 2 年1 1 月 ~2 0 1 3 年9 月腮 腺 炎 爆 发 期 间 2 0 2 0  ̄ 0 儿童作 为研 究对 象,根据 儿童 是否接 种流 行性腮腺 3 讨 论 炎疫 苗分为 接种 组和 非接种 组 ,据 调查 ,接种组 1 0 1 6 例, 流行 性腮腺 炎在 儿童 中是 一种常 见 的多发病 ,大规 模 非接种组 1 0 0 4 例。 的 流 行 情 况 很 少 , 但 散 发 型 流 行 情 况 还 是 存 在 ] 。 细 菌 性 接种 组:其 中男5 2 0 例,女4 9 6 例 ,年龄6 ~1 3 岁 ,平均 感 染 的 腮 腺 炎 患 者 常 常 有 白 细 胞 数 量 增 多 , 腮 腺 处痛 、 年龄 ( 8 . 3 2 ±2 . 1 3 )岁 ,高年级3 l 0 例 ,中年级3 0 1 例,低 年级 热 、 红肿 , 机 体 发 热 等 临床 症 状 , 后 期 易发 生 脓 液 流 4 O 5 例。 5 ] 。病 毒 性 感染 的腮腺 炎患者初期 临床症状 也表 非接 种 组 :其 中 男 5 0 3 例 ,女 5 0 1 例 ,年龄5 ~1 3 岁 , 平 出 的现 象 【 现为 白细胞 增 多,腮腺 处疼痛 、红 肿等 现象 ,但 在后 期并 均年 龄 ( 9 . 1 1 ±2 . 0 9 )岁 ,高年 级3 2 0 例 , 中年级3 1 7 例 ,低 不 会 发 生 腮 腺 化 脓 ,而 是 肿 胀 ,并 且 易 引 起 脑 膜 炎 、 胰 腺 年级3 6 7 例。 炎 、肝 肾功 能 不正常等疾病 。 比 较 两 组 儿 童 性 别 、 年 龄 等 一 般 资 料 ,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从 本 次 研 究 结 果 中 可 以发 现 ,进 行 了 疫 苗 接 种 的 儿 童 意义 ( 尸 <O . 0 5 ) 。所 有 儿 童 及 家 属 对 于 本 次 调 查 研 究 具 有 感 染率显 著小 于没有进 行疫 苗接种 的儿 童 ,说 明接种 疫苗 知情权 。 对 于 预 防 感 染 腮 腺 炎 疾 病 具 有 显 著 的效 果【 6 】 。本 次 研 究还 发 1 . 2方法 现 在接种 组 中高年级 感染率 大于低 年级 感染率 ,非 接种组 将 所有 儿重 的基 本情况 进行 记录 ,确 定健康 儿童 数量 中低年级 感染 率大 于高年 级感染 率 ,说 明免疫 超过 一定 年 以及感 染儿 童数量 并记 录感染 儿童 的临床 症状 ,分析 儿童 数后保护作用有所 下降。 流行性 腮腺炎流行病学资料 。
马 敦
( 黑 龙 江 省林 口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地 方 病 和 传 染 病 科 ,黑 龙 江 牡 丹 江 1 5 7 6 9 9 )
【 摘 要 】目的 探 究 儿童流 行 性腮 腺 炎流行 病 学 以及接 种 疫 苗的 效果 。方法 选 择 我 院2 0 1 2 年1 1 月~2 0 1 3 年9 月腮腺 炎爆 发期 间2 0 2 0 f 4 儿童作 为研 究对 象,对 所有 儿童进行流行 病 学资料调 查 ,分析接种 儿 童 以及 未接 种 儿童 在 流 行 性 腮 腺 炎疫 情 爆 发 时 的 感 染 率 差 异 , 以及 儿 童流 行 性 腮 腺 炎 流 行 病 学 。结 果 经观 察 ,接种小组儿童在疫情爆发时的发病率显著小于未接种 小组儿童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在接 种 小组的发病 儿童 中,高年级 的发病率 高于低 年级 ,在未接 种 小组的儿童 中,高年 级的发病率小于低年级 , 组 间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 义 ( P<0 . 0 5 ) 。结 论 接 种 疫 苗 对预 防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具 有 显著 效 果 , 但 免 疫 超 过 一 定年数后保护作 用有所 下降。 【 关键词 】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 学;接种疫 苗
2 0 1 5年 6月 A第 2卷 第 1 6期
J un. A 2 Ol 5、 , 0l - 2N o。1 6
临床 医药文献杂志
J o u r n a l o f Cf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3 3 5 l
儿 童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流 行 病 学及 接 种 疫 苗 效 果调 查分 析
1 . 3 评 价 指标
比 较 两 组 儿 童 在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疫 情 爆 发 时 的 感 染 率 差 [ 1 ] 路军梅 , 于学 文, 王春莉 , 等. 儿童流 行性腮腺 炎流行病 学及接种 异 , 以 及 高 年 级 、 中 年 级 、低 年 级 儿 童 的感 染 情 况 ] 。 1 . 4 统 计 学 分 析 [ 2 ] 曾华堂, 郑庆呜, 王铁强, 等. 深圳市光 明新区2 0 0 7  ̄2 0 1 1 年 流行性 本 次研 究 中所有 数 据均 录入 S P S S 1 6 . 0 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J ] . 热带医学杂 ̄2 0 1 3 , 1 3 0) : 1 1 5 5 — 1 1 5 7 . 行分 析 ,计数 资料 采 用X 检 验 ,计 量 资料 采 用 检 验 , 以 [ 3 ] 费方荣 , 冯录 召, 许 真, 等. 2 0 0 8  ̄2 0 l 0 年 中 国流行 性腮腺 炎流 P<0 . 0 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行病学特征分析[ J ] . 疾病 监测 , 2 0 1 1 , 2 6 ( 9 ) : 6 9 1 . 6 9 3 .
【 中图分类号 】R 3 7 3 . 1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5 . 1 6 . 3 于 面 颊 两 侧 靠 近 耳 垂 处 , 是 涎 液 腺 内 最 大 的 一 2 . 2 高 年 级 、 中年 级 、 低年 级 儿 童 的感 染情 况 比较 种腺体 ,腮腺 肿大可 以一侧或 者两侧 l 。引起 腮腺炎 的病 因 从 实验 结 果 可 知 ,接 种 组 中高 年 级感 染 率 大 于低 年 类 型 很 多 ,常 见 的 有 细 菌 性 感 染 和 病 毒 性 感 染 。现 为 探 究 级 感 染 率 , 非 接 种 组 中 低 年 级 感 染 率 大 于 高 年 级 感 染 率 儿 童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流 行 病 学 以及 接 种 疫 苗 的 效 果 ,选 取 我 ( P<0 . 0 5 ) 。见 表 2 。 院2 0 2 0  ̄) L 童 进 行 资料 研 究 ,现 报 告 如下 。 表2 高年 级、中年级、低年级儿童的感染情况比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