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

合集下载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介绍】: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介绍】: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分别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仁医胡佩兰、不悔的信念方俊明、“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革命老人龚全珍、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村官段爱萍、悬崖边上护梦人格桑德齐、守墓老兵陈俊贵、母爱助子姚厚芝和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体”。

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名片】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委员评价】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2.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颁奖名片】崇仁厚德所有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委员评价】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

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3.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颁奖名片】心比金坚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

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

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委员评价】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xx年2月3日晚上8点,《感动中国xx年度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白岩松和敬一丹联手主持,xx感动中国人物榜单正式出炉。

此次当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是:1、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2、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3、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4、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5、坚持xx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6、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7、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8、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9、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xx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10、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走过十年的《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年终重头节目之一,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是第十年。

活动从去年10月份启动,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举行的相关网络投票也即时展开,吸引了网民空前的关注。

过去十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已经向全国观众展现了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

其中有钱学森、朱光亚、袁隆平这样的睿智学者,也有徐本禹、丛飞、王顺友等做出非凡事业的平凡百姓。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2、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
3、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
4、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
5、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
6、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7、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
8、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
9、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10、姚厚芝: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

特别奖: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感动中国事迹:钱伟长(1912—xx),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

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

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

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

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感动中国事迹:孙水林,男,1960年生。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xx年2月9日,腊月廿六。

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

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

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

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其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其颁奖词

2011年,沈兊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乢。 2007年,沈兊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 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兊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 将沈兊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进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 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迚入区域试验环节,五 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 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 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 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兊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 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亯戚 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 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 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 去。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四位:带领村民致富
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 * 【颁奖词】一秉至公
*
*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肦膀扛起乡亯 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 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 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事迹】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
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乢记、村委会主仸。 * 1998年,段爱平嫁迚了返底村。为改善生 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 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 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 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 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仸。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奖名单、简历、颁奖词、事迹(完整版)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奖名单、简历、颁奖词、事迹(完整版)

2015年桂平一中高三写作素材适用范围:为科学献身拼搏爱国敬业刻苦艰辛艰苦条件取得成就他自己说的:1、发达国家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出来并且更快。

2、我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人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更多人。

个人简介: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

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

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名人评价: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科学家钱三强)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家彭桓武)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科学家朱光亚)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节目摘录:核武器的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经验。

在中国的氢弹研究中于敏发出了宝贵的作用。

宁静以致远,鞠躬而尽瘁。

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

觉得很平凡就好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获奖名片五字概括:报国心皎洁相似人物:钱学森(民族脊梁)二、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适用范围:奉献转变(外交官→乡村教师)平凡中的伟大艰苦条件取得成就他自己说的:1.山寨里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只是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2.夫:只要还能动就要干下去3.妻:它是以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念坚持下来人物简介:朱敏才,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在商务部工作了近40年,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孙丽娜女士拥有近40年教育工作经验,是我国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分别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仁医胡佩兰、不悔的信念方俊明、“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革命老人龚全珍、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村官段爱萍、悬崖边上护梦人格桑德齐、守墓老兵陈俊贵、母爱助子姚厚芝和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体”。

7. 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

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

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生活中的节能减排——从我家做起调整方案:以我家为单位(全员参加),树立观念,养成习惯,从生活细节入手,积少成多。

我们家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节约用水、用电——积少成多。

反思以前不经意地浪费水资源现象:让水白白地流掉都不心痛,很多仍可利用的水,如淘米水、洗碗水等等,总是无所谓地排放掉。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名片及颁奖词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名片及颁奖词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1、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获奖名片】:誓言无声【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2、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获奖名片】:崇仁厚德【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理由】: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

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3、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获奖名片】:心比金坚【颁奖词】: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

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

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理由】: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

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

向伟大的战友致敬!4、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获奖名片】:一秉至公【颁奖词】: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

2014年度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度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度(第十三届)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2015年2月27日揭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7日晚播出了颁奖盛典。

除10位获奖者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晚会评选出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分别是:于敏,朱敏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甫江,肖卿福,朱晓晖,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于敏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

感动中国2014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4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4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获得“感动中国2014度十大人物”荣誉的分别是: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奖名片】报国心皎洁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01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201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201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颁奖词及推选理由1、核弹之父于敏[转载]201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颁奖词及推选理由于敏之子于辛代为领奖【先进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对于业界公认的“中国氢弹之父”这一美誉,于敏本人并不乐意承受:“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必须精诚团结,密切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相比较,他更喜欢“国产土专家”的称谓,因为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89高龄的他没来“感动中国”的舞台,儿子于辛代他接过了奖杯。

主持人白岩松问起老人家的近况,于辛回答:“父亲最大的爱好是看书。

”问起老人家获奖之后的感受,于辛说:“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他更希望年轻人获这个奖。

”于敏的低调正是其座右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折射。

应国家需要,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放下即将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从零开始投入氢弹的研制。

相比原子弹,氢弹性能更优越,为了粉碎核大国的武力威胁,中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氢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首次空投氢弹爆炸成功。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核武器的跨越式发展,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成功的喜悦只能藏在心里,出于保密的需要,哪怕是对最亲近的家人,于敏也不能透露自己是做什么的。

30年隐姓埋名之后,直到1999年,于敏才第一次公开露面,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

又过了16年,2015年1月9日,他第二次公开露面,摘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桂冠。

他已经习惯隐匿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014年2月10日揭晓,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于10日晚上20时在CCTV-1播出。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二位: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颁奖词】崇仁厚德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获奖名片中华之光推选委员评价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事迹2014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因病辞世。

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久的光芒,激励科学道路上的后人。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朱光亚在核领域奉献了大半辈子,直至2005年退休。

“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呢?”——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还在密执安大学读书的朱光亚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然后毅然选择回国,先进入北大教书,后转到核武器研究所。

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当晚,作风严谨的他竟然喝得酩酊大醉。

三年后,朱光亚与同事们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重要的核试验,朱光亚几乎都会亲临现场指导,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对待需要撰写或修改的文件,朱光亚力求深入浅出,字斟句酌,连一个外文字母、一个标点符号都保证准确无误。

淡泊名利,身边人喜欢用这个词来评价朱光亚。

1996年,朱光亚获得一笔100万元港币的奖金,转身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1997年,又将积攒的4万余元稿费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解放军出版社曾策划出一套国防科学家传记丛书,报请审批时,他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①【感动中国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于敏清事迹: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于敏的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②【感动中国人物】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③【感动中国人物】心有清泉:赵久富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赵久富事迹: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赵久富的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④【感动中国人物】大爱深沉:张纪清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张纪清事迹: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奖名单、简历、颁奖词、事迹(完整版)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奖名单、简历、颁奖词、事迹(完整版)

2015年桂平一中高三写作素材适用范围:为科学献身拼搏爱国敬业刻苦艰辛艰苦条件取得成就他自己说的:1、发达国家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出来并且更快。

2、我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人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更多人。

个人简介: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

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

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名人评价: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科学家钱三强)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家彭桓武)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科学家朱光亚)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节目摘录:核武器的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经验。

在中国的氢弹研究中于敏发出了宝贵的作用。

宁静以致远,鞠躬而尽瘁。

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

觉得很平凡就好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获奖名片五字概括:报国心皎洁相似人物:钱学森(民族脊梁)二、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适用范围:奉献转变(外交官→乡村教师)平凡中的伟大艰苦条件取得成就他自己说的:1.山寨里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只是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2.夫:只要还能动就要干下去3.妻:它是以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念坚持下来人物简介:朱敏才,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在商务部工作了近40年,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孙丽娜女士拥有近40年教育工作经验,是我国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介绍】: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介绍】: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感动中国2014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4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2014颁奖典礼于2014年2月10日晚上落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经常能成为当年各种考试的热点材料。

而且,10位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美的颁奖词也是不可多得的作文素材。

为此,高分网中考频道整理“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供初三学生参考学习!1.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进事迹】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崇仁厚德: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先进事迹】20日上午,在烟台福盛敬老院,招远义工联王少平会长和刘盛兰侄子刘建喜以及来自烟台、招远的20多个义工将代表刘盛兰老人领的“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奖杯、奖状、奖牌交给了刘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1.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的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于敏的感动事迹: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朱敏才,孙丽娜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朱敏才,孙丽娜的感动事迹: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

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

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

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

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

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

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

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3. 赵久福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赵久福的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赵久福的感动事迹: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

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

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

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

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

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

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

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4.张纪清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张纪清的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张纪清的感动事迹: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

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

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

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

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

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

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

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

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5.陶艳波陶艳波,48岁,女。

陶艳波的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陶艳波的感动事迹: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

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

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

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

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

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

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6.木拉提·西日甫江木拉提•西日甫江,男,38岁,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

木拉提·西日甫江的颁奖词: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

危险无处不在,你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你选择了翱翔。

高飞的猎鹰,你绝不孤独,因为你的身后是人民!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感动事迹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

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

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

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

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

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

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

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7.肖卿福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

肖卿福的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

你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

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

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你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肖卿福的感动事迹: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

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

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

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

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

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

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

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

”肖卿福这样说过。

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

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