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我的孩子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神秘而有趣的世界——分子世界。
你们可能会好奇,分子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情境导入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感受分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够观察和分析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拿出一个气球,吹起来后,气球变大了。
我问孩子们:“为什么气球会变大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因为气体分子多了!”我接着问:“那气体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我通过课件,向孩子们介绍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们不断地运动,碰撞,从而产生各种现象。
3. 实验探究:我带领孩子们进行“分子运动”的实验。
我们将水和酒精混合,观察混合后的现象。
孩子们发现,混合后的液体体积减小了,颜色变浅了。
我解释道,这是因为水和酒精分子相互进入了对方的空间,从而导致体积减小,颜色变浅。
4. 课堂讨论:我邀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对分子运动的看法。
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就像人走路一样。
”有的说:“分子运动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节课结束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情境导入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7.1走进分子世界
海复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第七单元走进分子的世界第 1 课时总第个教案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课前准备】《导学案》P15预习导学【学习过程】活动1 :分子模型1、用木炭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什么?2、实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实验a器材:高锰酸钾颗粒、水、b实验步骤:把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c现象:紫色的高锰酸钾在水中蔓延开来,一段时间后,水都变成。
3、水与酒精的混合a器材:一根玻璃管,水与加入一滴红墨水的酒精。
b实验步骤:①在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②再注入带红墨水的酒精,并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
③用手指按住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
c现象: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d结论::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___.(增大/减小),说明了把称为分子.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间有.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活动2:分子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实验: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会儿,看到.;说明了2、实验:墨水滴在水中的实验现象:.结论:.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中现象:.结论:.3、实验:有人曾经做过: 将打磨光滑的铝片与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了5年,5年后发现它们彼此渗入对方1毫米,说明了结论:大量实验证明分子一直处在不停地.活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1、实验::如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皂液薄膜的铁丝圈。
图(c)表示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d)表示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请你分析此实验产生的原因2、实验: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使之紧密接触,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在它下面还可以挂一个较重的物体呢!【小结】:上面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力.平时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又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力.【当堂检测】《导学案》P16 1-8。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7.1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作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分子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分子模型、磁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分子模型、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蒸发、扩散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存在和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分子模型,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作用。
4.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讨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5.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 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很小,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个现象。
答案:例如,解释为什么茶叶水会变凉。
答案:茶叶水中的分子不断运动,随着温度的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导致茶叶水变凉。
2. 题目:简述分子的基本性质。
答案: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很小,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7.1走进分子世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小朋友们能够了解和认识到分子的存在,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小朋友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小朋友们能够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能够观察到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能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我注意到小朋友们对于分子的概念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我会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作用。
同时,我也会重点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为了能够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活动,我已经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分子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将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和观察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方面,我会鼓励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分子现象,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我也会组织一些相关的延伸活动,例如参观科学展览或进行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分子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希望能够帮助小朋友们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他们会更加了解和认识到分子的存在,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小朋友理解分子的概念和性质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但它们非常微小,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因此,如何让小朋友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作用,是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些实验活动。
例如,我会让小朋友用两部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让他们自己发现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存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间的热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间的热运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间的热运动。
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以及分子间热运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物的香味、湿衣服的晾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间的热运动。
3. 课堂讲解: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间的热运动。
通过实例和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4.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一些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以及分子间热运动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动理论1. 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分子间的吸引力斥力:分子间的排斥力3. 分子间的热运动热运动的规律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通过观察,你认为以下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能解释上述现象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能看到的连续体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收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
猜一猜: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
想一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思考:事实上,为什么一般的物体都很难压缩呢?如铁块。
结论:
检测板块
1.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
2.下列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刮风时尘土飞扬
3.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力
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B.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2.分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级成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分子的运动: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排斥力
二.基础训练
1. 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7.1走进分子世界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7.1 走进分子世界学案今天,我们走进分子世界,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吗?那就是分子。
分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不断地运动、相互吸引和排斥,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物质。
那么,分子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世界,揭开分子的神秘面纱。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旨在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出分子这一概念。
2.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讲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3. 实验观察: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加深对分子结构的理解。
4.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原因,讨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八下物理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苏科
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内容,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活动方案]活动一、分子动理论通过阅读教材《走进分子世界》,写出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活动二、验证分子动理论1、研究分子现在可采用的方法有:2、完成活动7.1,你得到的结论是:。
3、完成活动7.2中的任一图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用你的结论其它两图所示情况。
4、完成活动7.3,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活动三: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用表格表示)[检测反馈]1、人们无法凭肉眼看到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对此,科学家们想出的有效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的现象提出一种___________的猜想,再__________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准确嗅出毒品的事实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之间有间隔3、()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4、()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 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存在引力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巩固提升]1、两滴水珠靠近能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珠,说明,一杯水很难被压缩,说明;鸭蛋放入盐水中变咸,明。
苏科物理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尝试选择一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重、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理解分子间有空隙及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阅读课本P24—27内容!1、科学家常根据_____________提出有关物质结构模型的猜想,再_____________来检验自己的猜想,试图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所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3、大量实验证明:分子一直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4、扩散现象是。
5、人们喜爱鲜花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
春天的兰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腊梅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不用靠近就能用鼻子闻到到花的芳香呢?6、动手做一做,将玻璃板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玻璃板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玻璃板,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二、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活动一:选择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1、观察与思考:观察老师所展示的三个实验,并阅读课本三个活动的内容。
2、组内交流: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选择课本中一种模型,解释上述现象。
我选择。
3、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24最后一段~P25黑体字的内容。
4、独立完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
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
活动二: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1、观察与思考:观察老师所展示的两个实验,并阅读课本P25活动内容及图片信息。
2、根据下列现象判断分子是否运动?A、湖面波光闪烁B、醋香阵阵扑鼻C、面汤上下翻滚D、空气中的E、空气中沙尘飞舞F、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色G、湿衣服变干了H、拍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跑了 I、雪花漫天飞以上现象能用分子运动来解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1
A.塔影湖,湖面波光闪烁B.南山林,林中雾霭弥漫
C.恒顺醋,醋香阵阵扑鼻D.锅盖面,面汤上下翻滚
2、下列现象,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运动引起的是()
A、春天,柳絮纷飞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
3、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情
感
升
华
1、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左/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反思与
心得
(苏科版)八年级物:郁县华
基本环节
基本内容
组织教学
知
识
梳
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过程和方法
⑴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⑶分子间有。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走进分子世界教》精品导学案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的概念,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3、知道分子扩散现象,明确扩散现象的本质是分子运动.4、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子动理论的根本内容难点:结合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考点解析:一、分子的概念和特点1、分子: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微粒,称为分子.物质由______和原子组成.2、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要借助________来观察.3、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分子在_____________的做________运动.4、两种物质间,相互接触时_____________的现象,称为_________ ,分子___________现象,有力的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二、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2、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 ,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 .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____倍时,几乎不存在作用力.考点精练经典名题:1.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雪花飞舞 ,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B.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缩小了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铁块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2.以下事例中 ,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那么运动的是〔〕A.汽车驶过后建设中的高铁站扬起灰尘B.泸州酒博会展区酒香四溢C.细沙混进芝麻里D.初冬的早上泸州玉带河河面 ,雾气弥漫3.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 ,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 ,仅需几分钟 .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炒菜时盐多些 ,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炒菜时用力翻炒 ,使盐分子进入青菜中C.炒菜时温度高 ,分子热运动加剧 ,扩散加快D.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 ,盐分子易进入4.以下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走进鲜花店就可以闻到花香 ,这是扩散现象B.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 ,说明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剧烈D.固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5.甲、乙、丙三幅图中 ,能形象的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6.如下列图 ,有关四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甲中 ,两个铅柱洗净后结合在一起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图乙中 ,静置一个月后 ,下部的硫酸铜溶液使整瓶溶液变蓝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图丙中 ,抽掉玻璃板 ,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 ,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图丁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是因为向下的大气压力导致的7.以下物质中 ,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A.铅块B.水C.酒精D.空气8.如图是元代画家及诗人|王冕的 "南枝早春〞咏梅图〔局部〕 ,诗句 "突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能够说明的物理知识是〔〕A.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9.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这说明〔〕A.分子间有作用力B.分子是很微小的C.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空隙10.小林同学打乒乓球时 ,不小心将球踩瘪了 ,但没有破裂 .对于该球内的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分子间的距离D.体积拓展提升1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 ,它时刻在保持静止B.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排斥力D.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12.如下列图是电子显微境下的一些金原子 .以下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B.人们也可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C.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D.金原子之间有间隙 ,说明金原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13.以下关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性的描述 ,错误的选项是〔〕A.固体分子间距离很小 ,很难被压缩B.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 ,容易被压缩C.固体、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大 ,有一定形状和体积D.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无一定形状和体积14.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21新型冠状病毒(2021~nCoV)的照片 .该病毒一般呈球形 ,直径在75~160nm之间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C.温度越高 ,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剧烈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防止感染 ,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内会形成水膜 ,假设用手指戳破棉线左边的水膜 ,会看到棉线将偏向___________〔选填 "左〞或 "右〞〕边 ,该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力〔选填 "引〞或 "斥〞〕 .18.如下列图 ,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 ,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 ,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 ,这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 .19.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 "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 .用热水泡茶时 ,茶水散发出清香 ,这是__现象 ,说明了__;夏天 ,雨后天晴 ,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 ,当两滴滚动水珠相遇时 ,会集合变成一滴较大水滴 ,这说明:__ .20.2021年6月20日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给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实验课 ,以下列图是实验中的一个场景 .她在水球中注入一些红色液体后 ,红色液体在水球中慢慢散开 ,这是一种______现象 ,说明______;水球能 "粘 "在铁丝圈上 ,是因为______ .21.被评为 "全国文明校园〞的九中东校区金秋时分花香四溢 ,我们能闻到花香 ,这是因为______.冬天的早上 ,小雨发现东校区的池塘面结了一层薄冰 ,他取了一杯0℃的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 ,质量、温度、内能、比热容、密度等物理量中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序号:①质量、②温度、③内能、④比热容、⑤密度〕22.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 ,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 ,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说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_______现象 ,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 ,然后紧压在一起 ,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 ,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23.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Robert Brown利用一般的显微镜观察悬浮于水中的花粉颗粒时 ,发现这些花粉微粒做连续快速而不规那么的随机移动 ,这种移动我们称为 "布朗运动〞 ,这种运动______________〔选填 "是〞或 "不是〞〕分子运动 .核心素养24.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 ,小明想知道影响分子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杯子 ,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 ,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明通过分析、归纳、总结 ,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选填 "热水〞或 "冷水〞〕杯中的颜色变化的快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越高 ,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越剧烈;(2)实验过程中 ,_____________〔选填 "能〞或 "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3)如果将上面的实验改成研究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 ,那么 ,除了物质的质量相同 ,实验中还要控制物质的________相同 .25.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进行了几个实验:(1)如图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 ,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实验 ,a是一个铁丝圈 ,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 ,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 ,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 ,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 ,棉线被拉向右边 ,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3)如图实验时 ,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 ,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 .如下列图 ,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 "实验开始时〞、 "静放10日后〞、 "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 ,其中______〔选填标号 "甲、乙、丙〞〕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1.D2.B3.C4.D5.C6.D7.A8.A9.D10.A11.D12.A13.C14.C15.间隙斥力引力16.做无规那么运动斥力17.右引18.斥力19.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20.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21.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①②22.扩散做无规那么运动引力23.不是24.热水温度不能温度25.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有引力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的意义,定义方法,密度的单位和单位间的换算.2、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密度,熟记水的密度.知道水密度的意义.3、理解密度公式的意义,会对公式进行变形,能应用公式熟练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密度公式的意义,会对公式进行变形,能应用公式熟练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密度的单位换算,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考点解析:一、密度的认识: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__________ ,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物体的质量.符号_____.2、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 克/立方厘米〔g/m3〕单位换算:1kg/m3 =1×103-g/cm3 ,1g/cm3 =1×103kg/m33、密度的特点:〔1〕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通常可以用来鉴别一些物质.但.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强.状态等〕.在温度变化不大时由于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大,我们可以认为密度不变.(3)注意,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无关,气体除外.二、密度的公式和变形:1.计算物质的密度:ρ=m/V2.计算物体的体积:V =m/ ρ3.计算物体的质量:m =ρV经典名题1.关于质量和密度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密度一定相同B.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 ,体积变小 ,密度变小C.氧气瓶用了一段时间后 ,瓶内氧气质量变小 ,密度变小D.同学们在使用橡皮檫过程中 ,橡皮质量变小 ,密度变小︒︒之间热缩冷胀 ,把0C︒的水2.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 ,在4C︒以上时热胀冷缩 ,在0C~4C加热到10C 的过程中 ,水的密度变化情况是〔 〕A .持续增大B .持续减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3.质量为m ,密度为ρ的金属块随宇宙飞船从地球到达太空后 ,其质量和密度的变化是〔 〕 A .质量和密度均减小B .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 .质量和密度均增大D .质量不变 ,密度减小4.如下列图 ,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质量相等 .现从两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局部 ,使它们剩余局部的体积相等 ,那么剩余局部的甲、乙的重力'G 甲和'G 乙的大小关系是〔 〕A .'G 甲一定小于'G 乙B .'G 甲一定大于'G 乙C .'G 甲可能小于'G 乙D .'G 甲可能大于'G 乙5.一间15m 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以下哪个物体的质量(空气的密度取3) 〔 〕 A .一支铅笔 B .一瓶矿泉水 C .一名中学生 D .一辆轿车 6.由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m 甲<m 乙〕 ,关于甲、乙的密度ρ及体积V 的判断 ,可能成立的是〔 〕A .假设ρ甲>ρ乙 ,那么一定V 甲>V 乙B .假设ρ甲<ρ乙 ,那么一定V 甲=V 乙C .假设ρ甲>ρ乙 ,那么可能V 甲=V 乙D .假设ρ甲<ρ乙 ,那么可能V 甲>V 乙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将一大杯水平均分成两小杯 ,那么每杯水的密度都是原来的一半B .在体积相同时 ,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 .铁的质量一定比棉花的质量大D .冰、铁、海波等都是晶体 ,因为它们都有确定的熔点8.工人使用氧气瓶内的氧气进行气焊的过程中 ,以下各量不变的是〔 〕A .质量B .体积C .密度D .温度9.如下列图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 ,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A .密度小B .弹性小C .体积D .硬度小10.一块冰完全熔化成水后〔ρρ<冰水〕〔 〕A .质量变大B .质量不变C .体积不变D .体积变大 拓展提升11.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烧杯分别装有水和未知液体 ,用天平测出装有水的烧杯总质量为m 1、装有未知液体的烧杯总质量为m 2 ,并分别读出水和未知液体的体积为V 1、V 2 ,现在m -V 图像中标出A 点〔m 1 ,V 1〕和B 点〔m 2 ,V 2〕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该液体仍为水B .该液体密度为3B .C .烧杯质量为40gD .60cm 3该液体质量为42g 二、多项选择题12.如下列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B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4C .甲、乙两种物质等质量混合 ,那么混合物的密度为30.4g /cmD .甲、乙两种物质等体积混合 ,那么混合物的密度为31.25g /cm13.如下列图 ,小明在某次实验研究中 ,利用电子秤和量筒测量了几组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 及相应液体的体积V ,并绘出了m -V 图像 .由此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该液体密度为3B .该液体密度为0.8 g/cm 3C .量筒质量为20gD .60mL 的该液体质量为68g14.关于密度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ρ铝=3 ,ρ冰=3〕〔 〕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B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 ,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C .当物体的质量发生改变时一定会引起物质密度的改变D .氧气瓶里的氧气被用去了13 ,那么剩余氧气密度是原来氧气密度的2315.2021年2月8日 ,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启用 ,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其ICU 重症监护室内配有充满氧气的钢瓶 ,其总质量为60kg ,瓶内氧气密度为0 ,使用1小时后 ,总质量变为40kg ,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012ρ;再使用一段时间后 ,总质量变为30kg ,那么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为______ ,氧气瓶的质量是______kg ,如图表示某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 ,可见斜线局部S 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的值为______ .16.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 ,氧气的密度为6kg/m 3 ,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13,那么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 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 ,取900g 水凝固成冰后使用 ,其体积增大了______cm 3〔ρ冰 =0.9×103kg/m 3〕 17.我国研制出一种被称为 "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密度仅为3 ,合_____________g/cm 3;如图为一块100 cm 3的 "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 ,该 "气凝胶〞的质量为________g .18.小芳在做实验探究某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 ,用调好的天平和量筒测出多组数据 ,绘制出如下列图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体积为50cm 3的这种液体的质量约为________g .19.为了测定某种合金的密度 ,用天平称量这种合金的实心块 ,在测量之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为使横梁平衡 ,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 "左〞或 "右〞〕调;天平平衡时 ,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乙所示 ,再将合金放进量筒 ,然后注入50g 克水 ,结果如图丙所示 ,这种合金的密度是______ .核心素养20.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那么、体积较大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 ,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那么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 .(2)因矿石的体积较大 ,放不进量筒 ,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 ,按照如下列图的方法进行测量 ,那么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 .(3)矿石密度的测量值为______kg/m3,图〔乙〕中的A到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 "偏大〞 "偏小〞或 "一样〞〕 .2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测量矿石的密度 ,由于矿石无法放入量筒中 ,他们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把游码拨至|______ ,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 ,此时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 ,用镊子往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 ,并移动游码 ,直至|天平平衡 .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甲 ,那么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 .(3)用细线系住矿石 ,让矿石浸没在水中 ,细线和矿石未与烧杯接触〔如图乙〕 .天平重新平衡时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的示数总和为124g .(4)如图丙 ,把矿石轻放到烧杯底部 ,天平再次平衡时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的示数总和为154g .那么矿石的质量为______g ,矿石的密度为______kg/m3 .〔ρ水×103kg/m3〕五、计算题22.有一个质量是100g的空瓶 ,装满水时总质量为500g ,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600g .〔ρ水=1g/cm3〕求:(1)水和液体的质量各是多少 ?(2)水的体积是多少 ?(3)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3.细心的小红发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所标煤气的价格在随季节的变更而变化:冬季55元/瓶 ,夏季51元/瓶 .为了探明其中的原因 ,小红查找了有关煤气的一些资料:煤气冬季密度0.88×103 kg/m 3 ,夏季密度0.8×103 kg/m 3 ,煤气瓶容积3 . (1)通过计算说明煤气每千克价格 ,夏季与冬季哪个高一些 ?(2)假设要求冬季每千克煤气的价格与夏季的一样 ,那么冬季每瓶的价格应标多少元 ?24.有个未装满水的瓶子 ,瓶子里水的质量为130g ,瓶子的容积为250mL ,有只乌鸦要喝瓶中的水 ,但喝不到 .于是乌鸦不断的把质量均为10g 的小石块放入瓶里 ,直到放入第30块小石块时刚好喝到水〔水面恰好到瓶口〕 ,如下列图 .求:(1)瓶子中水的体积;(2)小石块的密度 .参考答案1.C2.C3.B4.A5.C6.D7.D8.B9.A10.B11.D12.BD13.BC14.BD15.014ρ2021g 16.4100 17.×10 -4 18.40 19.左3〔或334.0810kg/m ⨯〕 20.175.6 g70 cm 32.5×103小 21.零刻度线右1045032.510⨯ 22.(1)400g ,500g ;(2)400cm 3;323.(1)夏季每千克煤气的价格高一些;元 .24.(1) 130cm 3;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设计
《走进分子世界》导教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经过活动认识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分子的定义。
2.认识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方面的重要作用。
3.经过实验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定性地解说一些物理想象。
4.初步认识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资料的一些奇异性质以及潜伏的重要应用远景。
5.初步领会科学家在研究微观物质构造时采纳模型法的意义。
【学习过程】活动一1.用 6B 铅笔在白纸上轻轻画一条线,先用眼睛直接察看字迹是连续的仍是断开的,再用放大镜对字迹认真察看。
现象:字迹是由。
2.用药匙将3-4 粒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温水中,不搅拌,认真察看。
现象:。
阅读课本P24 选择一种模型我选择 ______。
3.向一端关闭的玻璃管中灌水至一半地点,再注入酒精到到管口邻近,用橡皮筋在液面处做好记号,而后用手关闭管口,并将玻璃管频频翻转,使水和酒精充足混淆,察看液面的地点,混淆后水和酒精的整体积(大于 /等于 /小于)混淆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4.结论:物质是由构成的,微粒之间有。
5.概括一下你的研究过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个环节)6.⑴阅读课本 P24 最下边一节,将一个物体不断地切割,分到必定程度会如何?认识什么是分子。
能保持物质的微粒称为分子。
⑵阅读课本P25 一二节及图7-2、 7-3,和下边一段文字,你对分子有什么新的认识?1 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任何气体约有 2.7× 1019个分子,让这些气体分子冷静器中跑出,假如1s 跑出 1 亿个,约需9000 年才能跑完。
你的认识:。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目级为m。
科学家利用__________ 采集更多的凭证查验了物质构造的分子模型。
分子模型:物质是由构成的,之间有缝隙。
活动二1.察看现象:你察看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出猜想: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照:3.小组合作,采集凭证,查验猜想⑴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察看现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导学案部分教师活动思路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教学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教室里的课桌、讲台、黑板、门窗,我们用的课本、文具等等无一不是这样,那么物质世界的两极是指什么呢?大到什么程度?小到什么程度呢?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探究微观的世界。
新授观察1:用木炭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
观察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现象:。
说明:。
观察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和混合前相比的总体积有什么变化?现象:。
说明:。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想一想:上面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
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你选择。
一、分子的定义:。
二、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分子模型1.。
2.。
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扩散: 。
实验1、气体的扩散现象。
实验2、液体的扩散现象。
通过看幻灯片揭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小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小组讨实验3、固体的扩散现象。
结论:大量实验证明:。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什么会影响分子运动快慢?两个相同烧杯内分别盛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向两烧杯内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例题支持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现象:。
结论:。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级物理 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苏科版
§走进分子世界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过程和方法:⑴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二、预习思考1.科学家发现,物质是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模型来解释.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性质会发生变化,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活动7.1 选择一种模型:2.用炭素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
3.将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看到的现象。
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再注入酒精,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记号。
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水与酒精总体积是否和混合前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相等。
如不相等,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家们根据上述的现象,设想了三种物理模型。
模型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 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去。
4.分子的大小。
科学家们发现分子是十分小的,小到什么程度。
用肉眼肯定无法看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无法看到,要用放大几千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依稀可见。
如果把2500万个水分子排成一行,只有一厘米;若把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
如果把1 cm3气体装在一个容器中,每秒钟从容器中跑出1亿个气体分子,要跑9000年才能跑完。
5.介绍分子直径数量级。
如果将分子看作是一个个的小球的话,这个小球的直径只能用10-10m来衡量。
人们常将10-10m 称为1埃。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苏科版
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 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4. 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二.导学流程:活动一:用放大镜观察粉笔划下的线条,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将酒精和水混合于约1m长的玻璃管中,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阅读下述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上述活动发生的现象。
[模型] 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苏科版 八下物理 学案设计 7.1 走进分子世界(word版,有答案)
7.1《走近分子世界》导学案任务一:建立分子模型1.动手做或观看操作实验。
(1)取一段铅笔芯,用小刀不断地切碎,笔芯变成越来越细小的颗粒,用放大镜观看。
许多宏观物质,如铁、木头、塑料等同样可以这样细分,说明看似连续的物体是由____________ 组成的。
(2)将酒精倒进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塞紧后反复翻转试管,观察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有什么变化?能说明酒精和水的微粒间有间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保持常见物质原有(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 _________ 。
(4)白糖放进水中得到糖水,糖分子渗透进水分子间的 _______ 。
此现象能说明糖分子和水分子间有空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放大率为15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获得碳化硅 _____ 的结构图,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________ m。
2.归纳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认识分子的运动3.借助生活经验,观察思考。
(1)淋雨的衣服渐渐变干,衣服上的水哪里去了?是怎么消失的?________________ (2)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红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红墨水外形的轮廓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有规则吗?(4)打开瓶盖闻一闻,瓶里的液体是 _____ ,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
4.归纳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感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5.动手做或观看操作实验。
(1)为什么由分子组成的许多物体没有散开?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2)组成物质大量分子间有力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力压紧两个接触面光滑的铅块,观察到什么现象?能说明什么?____________6.归纳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四: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7.阅读理解,填写完整表格。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7.1走进分子世界教材解读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子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也是本章的重点。
由于分子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抽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少,因此要学生真正建立起清晰的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物质的结构;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形成探究微观世界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通过对教材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形成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和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理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能够用其解释相关现象。
3.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1.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及方法。
2.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的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处理重点: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建议教师从固体、液体、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现出的宏观现象入手,说明物质内的每一个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比如以“分割糖”为例,引入分子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由此引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解题点拨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而用胶水却能够把两张纸粘到一起,这是为什么?[答案]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在玻璃破裂以后玻璃两个断层处的大多数分子之间的距离太大而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微弱,所以不能再把两块玻璃结合在一起,除非有一个非常大的力使得断层处的大多数分子之间的距离足够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堡镇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走进分子世界》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预习过程】 1、物质是由大量的 组成的,分子间有 。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
3、分子间不仅存在 ,而且还存在 。
【课前准备】 1.我们用钢笔写字,时间久了,要清洗一下,回忆一下,清洗后清水还清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2.你常看到妈妈在放衣服的箱子里放樟脑丸防虫蛀。
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箱子取衣服,就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回家问一下妈妈,煮咸鱼前是不是要在清水里泡一下,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在哪里? 4.做一做。
将饭盒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饭盒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饭盒,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猜想一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起饭盒后仔细观察它的下表面,再猜想。
【课内探究】 活动一 现象1: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你的结论是: 活动二 现象2 :下面我们继续看一个实验: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
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你的结论是: 【结论一】1、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 的,用 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性质就会 。
2、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 。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___________m=__ __nm 4、物质是由 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
活动三 现象3 :红墨水滴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将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结论二】分子处在 中。
影响分子运动的快慢,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班级 姓名 试场号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卷 ………………………………………………装………………订…………………线……………………………………………………
【课堂例题】
1: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的是( )
A.打扫除时,教室里有灰尘飞扬 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白糖,整杯水都有甜味了2: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把截面积相同,高度分别为10cm的酒精和水都倒入到横截面积均与原来相同的另一只量筒中其结果是( )
A.混合后液体高度为20cm B.混合后液体高度小于20cm
C.混合后液体高度大于20cm D.以上均不正确
3:打足气的氢气球,即使用细线将口扎紧,气球也会逐渐变小,这是为什么?
活动三现象4:把二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在一起,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
但是,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为什么?
阅读课本,你能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吗?
【结论三】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学习小结】分子的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中。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当堂反馈】
1、保持物质化学的性质的微粒叫做,一般分子的直径大小为 _____ 。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
3、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很热闹
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飞舞
4、下列关于组成物质的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B.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C.在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D.固体分子间只有吸引力没有排斥力
5、下面不能说明关分子运动的事例是().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
C、用盐水腌鸭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科学家把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称为离子
B.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它时刻在保持静止
D.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排斥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
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
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
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
8、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
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味道刺鼻
9、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
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 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0、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11.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白石灰变黑了,这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
12.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不会飞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的缘故,压缩液体和固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着的缘故。
13.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14.两滴水银靠近能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银,说明,水银很难被压缩,说明;鸭蛋放入盐水中变咸,说明。
[拓展提高]
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2.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都会“被动抽烟”,这是因为()
A.烟雾密度大向下沉
B.烟雾密度小向上升
C.一个人抽烟,其余人羡慕也会跟着抽烟
D.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在空间,空气中含有烟分子,其余人呼吸受到了伤害
3.一根纱线容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一现象说明()
A.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
B.纱线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分子间的引力小
C.纱线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D.纱线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铜丝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4、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5、如图1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6.“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
7、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版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版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谈黄测力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试说明示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