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属的分类及研究技术
青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青霉毒素的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从青霉毒素的种类、检测方法和消除方法三个方面综述近年青霉毒素的研究现状。
前言:霉菌毒素很容易直接通过农作物产品(如谷物、油料作物的籽实、坚果、咖啡等)、水果及果汁、饮料(白酒或啤酒)、调味品以及动物产品进入人得食物链,因此霉菌毒素污染食物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霉菌毒素对农作物的污染给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霉变而损失的粮食就占其总产量的2%左右,至于霉变对人畜引起的健康等危害,更是难以统计。
产毒霉菌主要包括六大类:曲霉菌属、镰孢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葡萄穗霉菌属和内生真菌属,其中大多数产毒霉菌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孢霉菌属。
青霉菌属作为三类主要产毒霉菌之一,本文将对青霉毒素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青霉菌属概述[1]青霉菌属是一个数量多、种类复杂的霉菌家族,世界各地均存在这种霉菌,亚热带和温热带地区是其主要分布区域。
它们一般被看作是腐生生物,在营养物质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温和低水活度(指产品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的比值)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能够在大量的农作物上生存繁殖,有时还有有限的寄生现象。
由于青霉菌属比曲霉菌属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的数量更大,因此农作物在储藏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这种霉菌的污染。
青霉菌是真菌门、子囊菌纲、散囊菌科中的青霉菌属的种类,是橘子等水果、蔬菜、食品和衣物皮革上最常见的一类腐生菌。
青霉的菌落呈密毡状或松絮状,大多为灰绿色,菌丝与曲霉相似,但无足细胞,其分生孢子梗具有横隔,顶端不膨大,有扫帚状分枝,称为帚状枝。
帚状枝是由单轮或两轮到多轮分枝系统构成,对称或不对称,最后一级分枝称为小梗,小梗上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青绿色。
着生小梗的细胞称梗基,支持梗基的细胞称为副枝。
由于分生孢子的数量很大,所以,此时青霉的颜色则由白色变成青绿色。
分生孢子散落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淡紫拟青霉的特性与研究进展
的存在 , 4 但 周后 , 际菌 量有 所下 降 。祝 明亮 根
等 ( 04 ) 究表 明 , 20a 研 淡紫 拟青 霉 可 以在 烤 烟根 际 、 表定 殖 ; 内则 是 不 同烤烟 , 根 根 定殖 情况 不
作用 , 结果 发现 , 丝侵人 线虫 卵消 化 了卵 内容 菌 物 而卵壳 完整 , 推测几 丁质酶在侵染 卵过程 中起 穿 透 卵壳 几 丁质层 的作 用 ,而不 以几丁质 为 营
以 固体 发 酵物 形式 施 人土 壤 中 的存 活量 较高 。
C bnl sE 18 ) B a M (0 9 用试 验 证 a aia ( 9 8 和 ht Y 2 0 ) l
地域 的淡 紫拟青 霉 的 1 个 菌株 , 别用 其孢 子 3 分 液处 理南 方根 结线 虫 卵囊 、孢子 液 处理 分散 卵 粒 、 丝 处理分 散 卵粒 , 菌 结果表 明了不 同菌株对
南 方 根 结 线 虫 的寄 生 能 力 有 很 大 差 异 , 用 孢 子 且
同, 定殖 量 少甚 至不 能定 殖 。 国坤 ( 0 9 等 用 刘 20 )
明了淡 紫拟青 霉 可 以在番 茄和苦瓜 的根 内定 殖 ;
R m o 20 ) 究表 明淡 紫拟青 霉可 以在 多 u bs I 06研 C(
种作 物 中定 殖 , 并首 次在健康 的大麦 根组织 中分 离 到大 量 的淡 紫拟 青霉 。但 H l n ( 0 3 ol d R J 20 ) a
规 则 的分枝 或轮 生分枝 , 瓶梗基 部较 宽 。 轮生 分 枝 由圆柱形 的部分组成 , 时分枝 向远离 主轴 方 有
青霉
青霉菌,属真菌不仅可以生产青霉素,还可以生产灰黄霉素,当然有些也会引起桔子、苹果变质。
青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分生孢子没有顶囊,分生孢子长在分生孢子梗上,这个梗特别复杂,有分生孢子梗,次级小梗、初级小梗,所以它的梗呈现出毛笔状或者扫帚状,有人把它称为帚状菌。
青霉菌的菌丝是有横隔的,这点与曲霉菌一样,但青霉菌和曲霉菌一样也很少进行有性繁殖,或者我们对它的有性阶段不了解,所以它也是属于半知菌亚门的。
曲霉菌,属于曲霉属。
曲霉中的黄曲霉,它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性很强,会引发肺癌,造成很多人死亡。
曲霉中的黑曲霉可以用来制造柠檬酸、葡萄糖酸,另外一些曲霉可以用以酿酒、制醋,所以说,曲霉菌我们平时其实碰到还是比较多的。
曲霉菌的菌丝是有隔菌丝,它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它的分生孢子很有特点,
分生孢子梗末端膨大呈囊状称为顶囊,在顶囊上生出的放射状的瓶状结构,这叫做分生孢子小梗,小梗顶部就长了成串成串的小分生孢子,曲霉的分生孢子有绿、黄、棕、黑、白等到各种颜色,它们的颜色可以作为重要的鉴别意义。
曲霉菌它们的有性阶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它应该划到半知菌亚门。
青霉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根 癌农杆菌介导 的丝 状真菌遗传 转化是 近年建立起来 的
一
往往较低 , 因此需要通过改 良菌种等策略来提高其产量 。分子
生物学 、 基因工程技术 的发展 , 为构建基 因工程菌株 提供 了可 能, 给菌种改 良工作带来 了更加直接的有效 的方法。 遗传转化是人们进行 菌种改 良、 有用基 因克隆或基因功能 研究的重要途径。 自 1 7 9 3年 Mi r 和 T tm首次 报道粗糙 s a h au 脉孢菌转化 以来【丝状真 菌遗传转 化系统研究发展非常迅速 , l 】 , 丝状真菌 的遗传转化 系统 已基本建立。 关于青霉属真菌 的遗传
作用 , 肝素则能显著促进 转化。另外 , 在其他青霉种属 中, 相应 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也 已建立 。如产黄青霉网 草酸青霉 p I 、 8J a 、 微紫青 霉菌嘲 。 12 农杆 菌介导的青霉遗传转化方法 .
用。 常用抗性标记有 : 潮霉 素抗性基 因, 腐草霉素 (he m en p lo y i ) 抗性 基 因 , 菌灵抗性 基 因(e 0, 来霉 素(lo cn 抗性 苯 Bn 博 be myi)
转 化也 有 报 道 。 文 着 重 在 青 霉 属 丝 状 遗传 转 化 系 统 的 最 新 进 本
种新方法 , 了原生质体 转化 的缺点 , 杆菌介 导转化法 克服 农
具 有四个特点 : 是受 体来 源广 泛 , 一 原生质体 、 子 、 孢 菌丝和子 实体都可 以直接用于转化 ; 二是转化稳定 ; 三是转化效率高 ; 四
2 0年 3月 01
广 西 轻 工 业
G A G I O R A FL H D SR U N X U N LO I T I U T Y J G N 食 品 与 生 物
青霉菌知识
Frisvad和Samson(2004)发现从食品与空气中分离到的58种青霉属菌株的菌落颜色,在查氏酵母浸膏培养基(czapekyeastextraetagar,CYA)等13种培养基上存在差异"结合多光谱成像技术(multi一spectralimaging),Lineetal.(2007)利用酵母浸膏葡萄糖培养基(yeastextraetsucroseagar,YEs)和e狄,有效地实现了尸尸ozonieum,尸venetu脚和pmelanoconidium等三种青霉属菌种的分类"陆宁海等(2005)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对柑橘青霉病菌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e时,病原菌潜育期达54h;20一25e时,潜育期仅为6一8h;而低于5e时,果实不发病"因此,目前柑橘采后病害的防治最常用的方法为低温贮藏和化学杀菌剂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常用的杀菌剂主要有抑霉哇(Imazalil)!咪鲜胺(Proehloraz)!曝菌灵(Thiabendazole)等(palouetal.,2001;Zhang,2004)"然而,高频率地使用单一种类的药剂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甚至会产生交叉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Holmesetal.,1994)柑桔青、绿霉病的症状基本相同,都只能为害果实,引起果腐。
受害果实初期为水渍状软腐,病部组织湿润柔软,用手指按压病部果皮容易破裂。
2-3日后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随后在白色霉状物中部产生青色或蓝绿色粉状物。
以后病部不断扩大,致全果腐烂,腐烂部分深入果肉内部。
但两病的症状也有些不同,区别如下:青霉病产生的粉状物蓝色,白色霉状物很窄,仅1-2毫米。
腐烂的速度较慢,在17-21℃下,全果腐烂要半个月,不粘包果纸,有一股发霉气味。
绿霉病产生的粉状物蓝绿色,白色霉状物带较宽,约8-18毫米,腐烂速度较快,在17-21℃下全果腐烂约要一星期,紧粘包果纸,有芬香气味。
青霉属
实验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产酸性a一淀粉酶的野生菌株,命名为AAI,根据其菌体形态显微观察的结果鉴定该菌株为青霉属。
菌种的筛选及保藏2.2.2.1菌种的筛选:(l)在酸性的和含淀粉的环境中采集土壤样品和水样品。
(2)土壤样品109溶于50mL无菌水中,水样品smL溶于45mL无菌水中。
(3)分别用无菌水稀释1X103,1XI小,l只105,1X106,l只10,,1x108倍。
文产酸性份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的性质研究(4)分别涂布于筛选培养基表面。
(4)30℃培养72h,用灭过菌的牙签挑选单菌落影印2一3皿,同时用签字笔对各单菌落标号。
(5)影印过的培养皿30℃培养72h,取其中一皿喷洒稀碘液记录有水解圈的单菌落。
(6)多次划线分离该单菌落得纯种。
2.2.2.2菌种的保藏划线分离得到的产酸性a一淀粉酶菌株采用斜面穿刺保藏和甘油密封保藏两种方式,一试三份分别放在三个不同的冰箱中。
2.2.3菌种的形态观察及初步鉴定AAI划线培养,待培养基表面长出肉眼可见的少量淡绿色抱子粉进行显微观测,此时可观察到分生抱子头形态。
筛选培养基:KHZpo;0.05%,MgSO;0.03%,FeSO;0.01%,MllSO;0.01%,CaC120.02%,蛋白陈0.2%,麦芽糖0.1%,可溶性淀粉0.05%,琼脂2%,灭菌后用HCI调pH为4.0。
种子培养基:KHZPO;0.05%,MgSO;0.03%,FeSO;0.01%,MnSO40.01%,CaCI:0.02%,蛋白膝0.2%,麦芽糖0.1%,可溶性淀粉0.25%,灭菌后用HCI调PH为4.0。
2.2.1.1筛选培养基的配制称取K壬IZpO;0.19、Mgso40.069、FeSO40.029、MnSO;0.029、CaCI:0.049、琼脂4g、可溶性淀粉0.19、蛋白陈0.49、麦芽糖029,用去离子水定容至200 mL,电炉加热至溶液溶解,用适量去离子水补足蒸发的水分,重新定容到200mL,高压灭菌锅内121℃灭菌20而n,灭菌后稍微冷却,用HCI调pH到4.0,缓缓倒入已灭过菌的培养皿中,每个平皿约倒0.scm厚度的培养基,冷却凝固后于冰箱中倒置存放。
青霉与曲霉介绍
生活习性
• 分布区域:青霉通常在柑桔及其他水果上, 冷藏的干酪及被它们的孢子污染的其他食 物上均可找到。 • 其分生孢子在土壤内,空气中及腐烂的物 质上到处存在.青霉营腐生生活,其营养来 源极为广泛,是一类杂食性真菌,可生长 在任何含有机物的基质上.
药用价值
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称 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 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肺青霉病
青霉菌株
蝙蝠蛾拟青 霉菌粉
曲霉 简介
曲霉(Aspergillus)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
要菌种,已被利用的近60种。2000多年前,我 国就用于制酱,也是酿酒、制醋曲的主要菌种。 现代工业利用曲霉生产各种酶制剂(淀粉酶、蛋 白酶、果胶酶等)、有机酸(柠檬酸、葡萄糖酸、 五倍子酸等),农业上用作糖化饲料菌种。例如 黑曲霉、米曲霉等。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 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 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青霉烷酸盐酸盐。
分子式: C16H18N2O4S· HCl 分子量:384.5 •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 生素—青霉素. • 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 弗洛里与生物 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 病的疗效,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共同获得1945年 诺贝尔奖。 • 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 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 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 胞壁的合成。 • 化学本质:盐酸巴氨西林。其化学名为1-乙氧甲酰乙氧6〔D(-)-2-氨基-2-乙酰氨基〕
曲霉和青霉——精选推荐
接合菌纲毛霉目中最大的一科。
孢囊梗自菌丝上发生,简单不分枝至分枝多次,单生或成束。
在孢囊梗或其分枝的顶端形成孢子囊,全部为大型孢子囊,孢子囊内一般都有发达的囊轴。
少数的属在孢子囊下面还有孢囊下泡或楔形的囊托。
孢子囊成熟时消解或破裂,释放出孢囊孢子。
该科中所有已发现有性阶段的种,其接合孢子都生长在平行对生的配囊柄上。
有时可不经过交配形成无性接合孢子。
该科成员多数腐生,最常见的基物为土壤,其次为动物的粪便以及动植物等。
有少数属 (如伞菌霉属、联轭霉属等) 完全不营腐生生活而寄生在蘑菇上。
该科下分21属,约 140种。
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属是毛霉属 (已报道的种约占全科的半数) 、犁头霉属 (约30种) 和根霉属 (10种以上) 。
3 属的主要区别是:毛霉属不形成匍匐菌丝和假根,孢子囊下面无囊托,犁头霉属和根霉属都形成匍匐菌丝和假根,孢子囊下面都有囊托,但犁头霉属的孢囊梗不与假根对着生长,孢子囊梨形,近无色至淡色,而根霉属的孢囊梗与假根对着生长,孢子囊球形、褐色。
该科中一些种是食品、医药工业用菌,如目前已用微小毛霉产生的凝乳酶,替代了干酪制造工艺中的牛犊胃中的凝乳酶;有些种能导致水果、蔬菜的腐烂变质;有些种是人和动植物的致病菌。
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按其特点可分为:①青霉素G类。
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②耐酶青霉素。
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③广谱青霉素。
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④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
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
⑤氮 咪青霉素。
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如大肠、克雷伯氏和沙门氏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 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 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食品中常见霉菌及其生物特性
整理ppt
31
⑵黄曲霉(Asp.flavus)
在培养基上生长快,菌落为柔毛状,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 初为黄色,后变为黄绿或褐绿色;反面无色或略带褐色。有 的菌株产生灰褐色的菌核。
分生孢子梗壁粗糙或有刺,无色;分生孢子头为半球形、柱 形或扁球形;小梗一层或两层,在同一顶囊上有时单、双层 并存;顶囊近球形或烧瓶状;分生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粗 糙。
整理ppt
28
曲霉的菌体形态
整理ppt
29
③繁殖方式:主要以分生孢子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④大多为腐生菌。
⑤致病性: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引起多种物质霉腐 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如面包腐败、煤生物分解及皮革 变质等。其中黄曲霉具有很强毒性。
2、分布
曲霉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谷物和各类有机物品中。
整理ppt
子囊菌纲。该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一般在较潮 湿冷凉的基质上易分离到它。许多是常见的有害菌, 破坏皮革、布匹以及引起谷物、水果、食品等变质。 不仅导致食品和原材料的霉腐变质,而且有些种, 可产生毒素,引起人、畜中毒;也有些青霉菌是重 要的工业菌株。
在医药、发酵、食品工业上被广泛应用来生抗生素 和多种有机酸如生产柠檬酸、葡萄糖酸、纤维素酶 和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
根霉的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除有性根霉为同宗 结合外,其它根霉都是异宗结合。
整理ppt
17
整理ppt
18
③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 接合孢子。
根 霉 的 接 合 孢 子
整理ppt
19
④大多为腐生菌,有些种对植物有一定的弱寄生 性。
⑤致病性:不同种的根霉菌的安全性是不一致的, 主要对免疫低下者产生作用。根霉还可引起淀粉 质食品发霉变质,造成水果蔬菜腐烂。
青霉菌
张艾婷
青霉菌,属真菌不仅可以生产青霉素,还可以生产灰黄霉素,当然有些也会引起桔子、苹果变质。青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分生孢子没有顶囊,分生孢子长在分生孢子梗上,这个梗特别复杂,有分生孢子梗,次级小梗、初级小梗,所以它的梗呈现出毛笔状或者扫帚状,有人把它称为帚状菌。青霉菌的菌丝是有横隔的,这点与曲霉菌一样,但青霉菌和曲霉菌一样也很少进行有性繁殖。
曲霉菌,属于曲霉属。曲霉中的黄曲霉,它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性很强,会引发பைடு நூலகம்癌,造成很多人死亡。曲霉中的黑曲霉可以用来制造柠檬酸、葡萄糖酸,另外一些曲霉可以用以酿酒、制醋,所以说,曲霉菌我们平时其实碰到还是比较多的。曲霉菌的菌丝是有隔菌丝,它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它的分生孢子很有特点,分生孢子梗末端膨大呈囊状称为顶囊,在顶囊上生出的放射状的瓶状结构,这叫做分生孢子小梗,小梗顶部就长了成串成串的小分生孢子,曲霉的分生孢子有绿、黄、棕、黑、白等到各种颜色,它们的颜色可以作为重要的鉴别意义。曲霉菌它们的有性阶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它应该划到半知菌亚门。
常见霉菌的代表属
常见霉菌的代表属(一)根霉(Rhizopus)分类:与毛霉同属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分布于土壤、空气中,常见于淀粉食品上,可引起霉腐变质和水果、蔬菜的腐烂。
形态特征:很多特征与毛霉相似,菌丝也为白色、无隔多核的单细胞真菌,多呈絮状。
——与毛霉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匐枝,与假根相对处向上生出孢囊梗。
孢子囊梗与囊轴相连处有囊托,无囊领。
繁殖: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多为黑色或褐色,有的颜色较浅。
代表种:米根霉(R.oryzae)黑根霉(R.nigrican)等。
应用:①根霉能产生一些酶类,如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等,是生产这些酶类的菌种。
在酿酒工业上常用做糖化菌。
②有些根霉还能产生乳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
③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
(二)毛霉(Mucor)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种—总状毛霉、高大毛霉、鲁氏毛霉、梨形毛霉应用在分类系统中属于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中,也常见于水果、蔬菜、各类淀粉食物、谷物上,引起霉腐变质。
形态特征:菌丝发达、繁密;白色无隔多核,为单细胞真菌。
形态特征:毛霉的孢子囊梗有单生的,也有分枝的。
分枝有单轴、假轴两种类型。
毛霉的菌丝多为白色,孢子囊黑色或褐色,孢子囊孢子大部分无色或浅兰色,因种而异。
繁殖:可形成孢囊孢子、厚垣孢子、接合孢子。
无性繁殖:孢子囊梗直接从菌丝体上发出,单生或分枝,顶端产生膨大的孢子囊,孢子囊为球形,囊壁上常有针状的草酸钙结晶。
在囊轴与孢子囊梗相连处无囊托,但孢子囊壁破裂时,留有残迹—囊领。
经济价值:蛋白酶、淀粉酶、有机酸、甾体转化毛霉的应用:能产生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多用于制作腐乳、豆豉。
有的可产生淀粉酶,把淀粉转化为糖。
在工业上常用作糖化菌或生产淀粉酶。
有些毛霉还能产生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
(三)曲霉(Aspergillus)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种应用分类:多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少数属于半知菌亚门。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分类及产油真菌筛选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分类及产油真菌筛选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可以分为多个属,主要包括黑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地衣属(Cladophialophora)等。
这些真菌在冬青叶片内生存,可能会对冬青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在这些内生真菌中,一些产油真菌具有潜在的生物技术应用。
产油真菌是指能够合成和积累油脂的真菌,通常含有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产油真菌筛选可以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并通过考察它们的油脂生产能力进行筛选。
一些已知的冬青叶片内生产油真菌有Aspergillus candidus、Aspergillus terreus、Penicillium camemberti等。
这些真菌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和PUFA含量。
采用分子技术和生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产油真菌的生物合成途径,以期提高其油脂产量和PUFA 含量,为生物燃料、化工原料等领域提供新的资源。
微生物论文青霉菌的分离及其形态观察
微生物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2010级班级:生科(2)班指导老师:黄循吟何滨时间:14周—16周青霉菌的分离及其形态观察摘要青霉菌属于丛梗孢科。
菌丝体由多数具有横隔的菌丝所组成,通常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
青霉菌的种类很多,通常生于柑桔类水果上,蔬菜、粮食、肉类、皮革和食物上也常有分布常呈灰绿色。
本实验是利用青霉极易在橘子皮上生长的特征, 从橘子皮等基质上分离青霉并进行纯化。
将分离得到的青霉培养后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楚的看到青霉的典型结构。
此法简便易行,需要的条件简单,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就可以进行。
关键词:青霉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前言: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稀释分离。
了解培养霉菌及培养条件。
青霉属于丛梗抱科,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各种物品上, 常生长在腐烂的柑橘皮及其他水果上, 而使柑橘皮等呈青绿色。
利用青霉极易在柑橘皮上生长的特征, 可以从橘子皮上分离青霉, 用来进行生物学的实验,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后再通过稀释分离技术使它们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形成单一菌落,从而获得我们所需要菌株的纯培养。
并观察菌落特征,通过制片镜检观察菌丝特征。
目录1.引言 (4)2.材料与方法 (4)2.1材料 (4)2.1.1采样样品 (4)2.1.2培养基 (4)2.1.3试剂 (4)2.1.4仪器与设备 (5)2.2方法和步骤 (5)2.2.1青霉菌的培养 (5)2.2.2配置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5)2.2.3灭菌 (5)2.2.4倒平板 (6)2.2.5纯化 (6)2.2.6镜检 (6)2.2.7斜面保藏 (7)3 结果与讨论 (7)3.1富集培养时菌体形态 (7)3.2分离纯化培养基时菌体形态 (8)3.3显微镜下观察现象 (8)4.优点 (9)5.结论 (9)6.注意事项 (9)1.引言背景青霉菌属于丛梗孢科。
菌丝体由多数具有横隔的菌丝所组成,通常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
青霉——精选推荐
⼀般指青霉属。
为分布很⼴的⼦囊菌纲中的⼀属,和曲霉属有亲缘关系,有⼆百⼏⼗种,代表种是灰绿青霉,从⼟壤或空⽓中很易分离。
分枝成帚状的分⽣孢⼦从菌丝体伸向空中,各顶端的⼩梗产⽣链状的青绿—褐⾊的分⽣孢⼦。
已知在⽣理学⽅⾯类似曲霉属,同时有很多能产⽣毒枝菌素基本信息⽬录1简介2概述3下级分类青霉 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 ?中⽂名称青霉亚 门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分布区域柑桔及其他⽔果,冷藏的⼲酪及被它们的孢⼦污染的其…亚 ⽬hngng 别 称青霉属门⼦囊菌门Ascomycota 界真菌界族空间免费⽬散囊菌⽬Eurotiales 科发菌科Trichocomaceae 拉丁学名bgbfngnvb.nhg纲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 亚 科mfmhj属青霉属Penicillium青霉(拼⾳ :qīng méi),⼀般指青霉属(Penicillium)。
和曲霉属有亲缘关系,有⼆百⼏⼗种,代表种是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从⼟壤或空⽓中很易分离,分枝成帚状的分⽣孢⼦从菌丝体伸向空中,各顶端的⼩梗产⽣链状的青绿-褐⾊的分⽣孢⼦。
根据分⽣孢⼦顶端的膨⼤与否,与曲霉属(AsPergillus)相区别。
其语源来⾃其形状(帚状,Penicillus)。
⼦囊壳为封闭型。
该属菌产⽣⼀种特殊物质。
⾃从弗莱明(A.Fleming ,1929)发现特异青霉(Penicillium notatum)产⽣抑制细菌⽣长物质青霉素以来,已对该属菌的很多种进⾏了研究。
特异青霉已被⽤于制造青霉素,但不具这种⽣产机能的种还很多,同时,其⽣产也并不限于青霉属。
已知在⽣理学⽅⾯类似曲霉属,同时有很多能产⽣毒枝菌素(mycotoxin)。
青霉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淡⾊或具鲜明颜⾊。
菌丝有横隔,分⽣孢⼦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
基部⽆⾜细胞,顶端不形成膨⼤的顶囊,其分⽣孢⼦梗经过多次分枝,产⽣⼏轮对称或不对称的⼩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
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
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青枯菌病害是现代农业中的一种病害,常见于广阔的地区,使得许多植物无法正常成长和生长。
本文将介绍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从病原、致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解析。
病原青枯菌病害的主要病原是青枯菌,由青霉属放线菌科的内生细菌引起,一般分为两种:Erwinia carotovora 和E. chrysanthemi。
它们均可引起病害,但E. carotovora是主要的致病菌。
青枯菌在许多植物中引起病害,例如番茄、马铃薯、玉米等。
致病机制青枯菌引起的病害以感染性软腐性病害为主。
其致病过程一般包括黏质质膜、拟菌丝和腐烂表现。
具体地说,青枯菌在植物上形成粘性黏液,利用黏液附着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释放水解酶和细胞壁裂解酶,破坏宿主细胞壁和膜,导致细胞液泄漏和宿主组织的软腐。
诊断青枯菌病害的诊断主要基于病菌(如细菌、真菌)、植物材料的病征(如腐烂、丧失活力等)及其他植物病害内部因素(如环境因素、营养等)。
病菌的诊断主要基于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形态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治疗青枯菌病害的治疗主要基于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化学制剂可以通过杀死病原体、加强植物防御、促进受感染组织生长等方式,减轻病害的危害。
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利用致病菌的捕食者、竞争体、治疗与增强植物的自然防御能力等。
其中,接种内生菌是治疗青枯菌病害的一种有效方法。
科学家选择合适的内生菌将其注入植物根部,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抑制青枯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控制青枯菌病害的发生和后果。
结论青枯菌病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病原、致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究和研究。
我们应当不断创新和探索,努力为解决青枯菌病害的问题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月喧等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取丝状真菌 产黄青霉染色体 DNA 的方法,该方法以 100mmol/ L Tris、100mmol/L NaCl、50mmol/L EDTA-Na2 和 2% SDS (pH9.0) 为提取液,经石英砂研磨破壁,获 得了较高质量的染色体 DNA,该法较酶解法和氯化 苄法廉价、快速、安全,且不影响其后续的分子生 物学操作 [8]。
(三) 应用 rDNA-ITS 分子标记分析。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手段在微生物分类学 中被不断引入,特别是 rDNA 基因簇区域已经被广 泛地应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系统,保守的 18 s、28 s
81
区域有利于属的分类鉴定,而 ITS 区域则广泛应用 于种类单元分类鉴定。这些方法的引入为果蔬病原 真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如在柑橘 采后致病青霉的鉴定中,采用 rDNA-ITS 分子标记 来进行种的鉴定,它以病原真菌的 DNA 作为模板, 用通用引物扩增出约 500 bp左右的 rDNA-ITS 序列。 将所测得的 rDNA-ITS 序列在 GenBank 中进行比对 分析。具体步骤:(1) 病原菌 DNA 的提取(2)通 用引物扩增 rDNA 基因簇 ITS 全序列按以下反应条 件进行 PCR 扩增(3)PCR 产物的回收纯化及序列 分 析(4)blast 序 列 比 对 测 序 结 果 在 http: // 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从而获知 病菌种类 [9]。
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新技术在丝状真菌遗传多 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种系指纹图谱制和鉴定 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比较和选择简便易行的丝状 真菌高质量染色体 DNA 提取方法无疑对上述工作 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同种的青霉 DNA 提取的最 佳方法是不同的。
崔丽霞和韩建荣采用 CTAB、SDS-CTAB 和氯 化苄 3 种方法提取了 10 株不同青霉菌株的 DNA, 并对 3 种方法提取青霉 DNA 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 果表明:CTAB 法和 SDS-CTAB 法只适合于部分青 霉菌株的 DNA 提取,另外一些菌株则提取不出谱 带清晰的 DNA。而氯化苄法适合于供试的所有青霉 菌株的 DNA 提取,所有菌株的 DNA 凝胶电泳图谱 带清晰,效果很好 [6]。
(四)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技术。在对马尔尼菲 青霉菌种鉴定中,Himmelreich 采用核磁共振和质谱 分析技术 (NMR-spectroscopy),进行临床标本酵母 样及双相真菌酵母相细胞的形态及生化分析,结合 种系发生树数据库筛选,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大样本 量的菌种鉴定及临床病原学检查 [10]。
三、近年报道在我国国内分离的新种及新记录 黄亮群等(1993) 报道青霉属一个新种,分离 自赤豆,特点是分 生孢子无色,命名为无色青霉 (Pedi. cillium incoloratum sp. Nov.)[11]。孔华忠等 (200 0)报道 青霉 属 一个新 种,分 离于 贵州 省发 霉的 竹笋它和鲜红青霉(P.chernesinum p. Biourge)类 似,但它的分子分生孢子结构形成缓慢,分生孢梗 茎的顶端不膨大成囊状,瓶梗披针形及偶有双轮生 帚状枝等特征,易于与后者相区分。命名为新种贵 州青霉(Penicillium guizhouanum sp. nov)[12]。王 龙等(2000) 报道青霉属一个新种,分离自广西地 区的一颗榕树籽,它在标准培养条件下 生长局限; 其帚状枝非常不规则,分生孢子幼时呈圆柱形,成 熟后呈长椭圆形、圆柱形或椭球形,命名为椭孢青 霉(Penicillium ellipsoidesporum sp.nov)[13]。孔华 忠等(2003) 分离自江西的一个青霉属新种,命名 为江西青霉 [14]。王龙、孔华忠报道本文报道分离自 中国山东和甘肃的三个青霉新记录种:糙梗青霉 Penicillium scabrorum Frisvad, Samson & S tol k, 栎 生青霉 Penicillium glandicola (Oud.) Seifert & Samson 和狐粪青霉 Penicillium vulpinum (Cooke & Massee) Sefert & Samson。陈松生等年我们从武夷山溪源地 区枫树下采得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菌,根据其形态2008Βιβλιοθήκη 年琼州学院学报增刊
青 霉属的分类及研究技术
李珍
一、分类特征 青霉属(Penicillium Link,Fr.) 不同种的菌落 呈各种颜色,有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灰绿色、 蓝绿色、紫红色或无色。分生孢子梗由菌丝垂直生 出,一般无足细胞,有时聚集呈孢梗束 状,无色, 表面粗糙或光滑,有隔膜,不分枝或于孢梗顶端或 近顶端处分枝,分枝开张或侧向主轴,多次分枝在 孢梗顶端形成典型的帚状特征结构为帚状枝。在孢 梗顶端或分枝的顶端产生多数产孢细胞。产孢细胞 安瓿或披针形,称为瓶梗,产生瓶梗的细胞称为梗 基,瓶梗以内壁芽生瓶梗式连续产生分生孢子,于 产孢细胞顶端形成向其序列的长孢子链。分生孢子 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圆柱形,无色,单胞,表面 光滑或粗糙。有时单个孢子或聚集成团时呈绿色或 其他光泽。有些种还产生菌核。本属种类繁多。多 数为腐生菌,少数种可侵染果实引起褐腐病青霉病。 有的种是工业和医药的重要经济价值真菌 [1]。 中国真菌志第三十五卷,青霉属在属下分六个 亚属:类曲霉亚属、叉状亚属、青霉亚属、双轮亚 属、正青霉属、篮状菌属。其中,类曲霉亚属分 25 个种,叉状亚属分 22 个种,青霉亚属分 19 个种, 双轮亚属分 14 个种,正青霉属分 9 个种,篮状菌属 分 7 个种 [2]。有性态是正青霉属和篮状菌属 [1]。 二、研究技术 (一)培养基选择。青霉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常有 马铃 薯琼 脂 培养 基(PDA)、马 铃薯 液体 培养 基 (PDB)、查氏培养基等,不同种青霉所用的培养基 也是不一样的。如培养指状青霉时可用含 0.5%酵母 膏的查氏培养基 [3];培养娄地青霉时需在液体查氏 培养基中加入 0.5%醋酸 [4];哈密瓜致辞病青霉培养 所用的查氏培养基比原配成分放稀三分之一 [5]。 (二)青霉 DNA 提取方法。随着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APD-PCR (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等 DNA 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