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分类概述备课讲稿
文本分类过程PPT课件
![文本分类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d3418c941ea76e58fa049b.png)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其分类思想是给定给一个包含正例和反例的样 本集合,svm算法的目的是寻找一个超平面来对样本根据正例和反例进行分割。它在解决小样本、 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
2019/12/30
17
中文文本分类过程中涉及许多 过程及参数,都会在不同程度 上影响分类器的分类效率。
特征个数越多,分析特征、训练模型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特征个数越多,容易引起“维度灾难”,模型也会越复杂,其推广能力会下降。
特征选择能剔除不相关(irrelevant)或冗余(redundant )的特征,从而达到减少特征个数 ,提高模型精确度,减少运行时间的目的。另一方面,选取出真正相关的特征简化了 模型,使研究人员易于理解数据产生的过程。
文本可以是媒体新闻、科技、报告、电子邮件、网页、书籍或像微博 一样的一段语料。由于类别时事先定义好的,因此分类是有监督的。
2019/12/30
5
01 文本分类应用领域
信息过滤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二分类的处理,即将用户需求的信息过滤出来,发送给 用户;将用户不感兴趣、不需要的不良信息、反动信息等过滤掉。垃圾邮 件过滤、新闻选择以及手机信息过滤等都是信息过滤的典型应用。
当前的知识信息主要以文本作为载体,大部分文本信息以非结 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形式存在,如电子邮件、电子文档以及电子 档案等,它们不易被机器理解也不可能完全依靠人工进行管理。 因此,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这些文本信息进行 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2019/12/30
4
01 文本分类概述
文本分类技术(Text Categorization,TC)作为组织和管理文本信 息的有效手段,主要任务是自动分类无标签文档到预定的类别集合中。
6文本分类全解
![6文本分类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eeac06ad02de80d4d840ff.png)
主要内容
? 文本分类及文档的特征向量 ? 余弦相似度 ? 使用分类算法进行文本分类 ? 逆文档频率 TF-IDF ? TF-IDF的信息论依据 ? 浅谈中文分词
度量两篇新闻的相似度
? 设两篇新闻的特征向量为 x (x1, x2, ...) 和 y (y1, y2, ...) , 它们的欧氏距离为 d(x, y):
信息熵 (Entropy)
? 一条信息的信息量和它的不确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 比如,要搞清楚一件非常不确定的事,或是我们一无所知
的事情,就需要了解大量信息。相反,如果我们对某件事 已经有了较多了解,那么不需要太多信息就能把它搞清楚 ? 从这个角度看,信息量就等于不确定性的多少 ? 如何量化信息的度量呢?
应用:新闻分类 - 使用kNN
? 计算每训练数据中每条新闻和待分类新闻的相似度 ? 找出和待分类新闻相似度最大的k条新闻 ? 找到的k条新闻中哪个类别占的最多,待分类新闻就属于哪
个类别
应用:新闻分类 - 使用朴素贝叶斯
P(Ci
| w) ?
P(w | Ci )P(Ci ) P(w)
w为新闻特征向量,Ci为新闻类别。 对于一条新闻,找到使P(Ci|w)最大的新闻分类,将新闻划分到该类别中
利用欧氏距离
similarity(A, B) = similarity(A, C) =
1 ? 0.414 2?1 1
? 0.261 8?1
应用:论文分组
? 1998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雅让斯基是某国际会议 的程序委员会主席,需要把提交上来的几百篇论文发给各 个专家去评审决定是否录用。为保证评审的权威性,需要 把每个研究方向的论文交给这个方向最有权威的专家。
信息熵 (Entropy)
文本解读教案
![文本解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c9c3c6bb4cf7ec4afed0f8.png)
一、文本概念的含义1、广义:所有传达着某种意义的客体,由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
2、狭义:由语言符号所组成的文学文本。
具有自足性、封闭性和能指性。
自足、封闭:在各种艺术技巧和规则的作用下组合而成的完整、独立的艺术世界;能指:各个要素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意义系统。
(语言——意义)3、作品与文本的联系与区别文本概念表明了作家不是作品意义的权威,作品的意义存在于文本结构之中,作家的写作只是为读者一个具有能指功能(可以包含意义),可供解释的客体。
意义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文本与读者的交流,即读者的文本解读过程。
二、文学文本解读的性质和过程1、解读的性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里活动机制的特殊认识活动和心里活动过程。
2、解读的步骤:(1)一般性阅读:由通晓文字到初步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2)细读:从“释义”到“辨味”释义,是指对语词、文句的意思的理解和确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晓文字,并在通宵文字的基础上去领会语词、文句的特殊意蕴;辨味,是指对文本的特殊意味、韵致、情味以及作者用心的感知和体认。
文学欣赏一开始就有一个语言的理解即释义的问题。
这是文学欣赏的起点。
如“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其中的“潇湘”和“秦”是指与朋友分别之后各奔东西。
又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中的“绿蚁”是指新酒酒面浮末的代称,这里是指新酿的酒,而不是“绿色的蚂蚁”。
但文学欣赏的高级阶段是指在释义的基础上去“会意”、“辨味”。
如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研究词语的搭配,特殊句式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段的运用等等,来细致品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具体的语境中重新确定语词的含义和文本的主旨。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3ee7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7.png)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2.掌握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实用类文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实用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
2.实用类文本的分类。
3.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技巧。
4.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给学生展示一篇实用类文本,比如一则使用说明书或者操作指南,引发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关注和注意力。
2.理论讲解2.1实用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实用类文本的定义,即以工具书、技术手册、使用说明书、操作指南等形式和内容为主的文本,旨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然后阐述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包括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层次清晰,直接解决问题等。
2.2实用类文本的分类讲解实用类文本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操作指南:包括步骤、方法、技巧等,帮助读者完成具体操作。
-使用说明书:介绍产品的特点、使用方法、保养和维修等。
-技术手册:介绍其中一种技术或专业知识的书籍。
-工具书:提供具体信息的手册,如字典、地图、备忘录等。
3.阅读技巧训练3.1寻读法演示如何利用标题、图片和关键词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让学生观察实用类文本的标题、图片和关键词,然后尝试自己寻找所需信息。
3.2略读法3.3精读法4.阅读理解训练提供多个实用类文本,让学生分组合作解答与文本相关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实用类文本,然后运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来解读全文,并写一篇阅读总结。
六、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留意学生的反馈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说课稿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9e0a43a866fb84ae45c8dc7.png)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主题是《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的第三课时,也是本节内容的最后一个课时。
在学习了文字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本节课进一步介绍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
2、分析文本内容,判断应该采用哪一种方式表达信息。
过程与方法:1、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文本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
2、操作word软件绘制图文并茂的结构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主动学习,根据需要,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2、注意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以下重难点:(1)教学重点:1、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
2、文本信息的图形化表达。
(2)教学难点:文本信息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如何用word软件对文本和图片进行简单加工,在第四章前面的章节又对文字处理技术以及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但对于如何表达文本信息,学生只是有模糊的体验,还没上升到规范的理论概括层次。
本节课介绍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教会学生如何更形象更生动地表达具备结构化特征的文本信息,同时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法分析1、任务驱动法本节课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法,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一个“班委会组成说明”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此任务来更加熟练地掌握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
2、实践法让学生上机操作,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word软件处理文本、图片信息。
3、比较法通过文字描述与文本信息结构化表达的比较,以及文本信息结构化表达与形象化表达的比较,构成本节课的主线。
《分类》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分类》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7383d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a.png)
《分类》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分类》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类》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类》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相关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文具店这一情境并不熟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文本信息加工说课稿.doc
![文本信息加工说课稿.doc](https://img.taocdn.com/s3/m/e0916fb083d049649b6658b0.png)
《文本信息加工》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内容《文本信息加工》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部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分为2课时。
主要包括了文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汉字的编码及文字处理软件等内容。
今天我所说的是本节书第2课时的内容,介绍如何用文本编辑软件Word来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
2、说教学地位和作用在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文本信息加工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信息加工类型。
所以掌握文本信息加工技能,为我们日后不管是进入高校深造还是投入社会的洪流,都是一项基本的求生技能。
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3、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文字格式的设置方法②掌握艺术字、图片的插入方法③学会选择合适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题【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对一项任务整体规划与设计的思想与意图②能够对自己的作品和他人作品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文本格式的设置②图片、艺术字的插入以及图片与文字环绕方式的设置难点:分析信息加工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把文本信息组织起来,并通过一定的格式、图文混排、版面设计以及电子报刊等方式把信息表达出来。
二、说学情我们高一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初中学校,对计算机的认识和操作水平差异较大。
但通过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对于如何把网络信息、文本信息、图片信息,加工处理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以及如何设计美观的版式,漂亮的版面,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实现的。
在教学活动中应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实践,将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的精神。
三、说教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我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情境教学法:在讲课之前先通过例子的分析创设一定的情景进行教学②、教练演示法:一边分析教学内容一边示范如何设置文本格式、插入图片、艺术字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技能。
文学文本解读教案
![文学文本解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57f4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a.png)
文学文本解读教案第一章:文学文本解读概述1.1 文学文本的定义与特点1.2 文学文本解读的重要性1.3 文学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1.4 文学文本解读的评价标准第二章:文学语言的理解与分析2.1 文学语言的特点与作用2.2 文学语言的理解方法2.3 文学语言的修辞手法分析2.4 文学语言的风格与语境分析第三章:文学形象的理解与分析3.1 文学形象的定义与特点3.2 文学形象的分类与作用3.3 文学形象的理解方法3.4 文学形象的审美分析第四章:文学主题的解读与探讨4.1 文学主题的定义与作用4.2 文学主题的解读方法4.3 文学主题的探讨与分析4.4 文学主题的启示与思考第五章: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分析5.1 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分析5.2 作品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分析5.3 作品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目的分析5.4 作品作者的创作风格与流派分析第六章:文学形式与结构分析6.1 文学形式的概念与作用6.2 叙事文学的结构分析6.3 抒情文学的形式特点与分析6.4 戏剧文学的对话与场景分析第七章:文学类型的特点与解读7.1 文学类型的定义与分类7.2 不同文学类型的特点与区别7.3 各类文学类型的解读方法7.4 文学类型的审美价值与影响第八章:文学象征与隐喻的解读8.1 文学象征与隐喻的概念与作用8.2 象征与隐喻的识别与分析8.3 象征与隐喻的主题意义解读8.4 象征与隐喻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第九章:文学人物形象的解读与分析9.1 文学人物形象的重要性9.2 人物形象的类型与特点9.3 人物形象的解读方法与技巧9.4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第十章:文学批评方法与视角10.1 文学批评的概念与作用10.2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与分类10.3 文本批评与历史文化批评的运用10.4 文学批评的写作技巧与原则第十一章:文学流派与时期分析11.1 文学流派的定义与特点11.2 主要文学流派的介绍与分析11.3 文学时期的划分与特点11.4 特定时期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价第十二章: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12.1 文学与绘画的关系与解读12.2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与解读12.3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与解读12.4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分析第十三章:比较文学与跨文化解读13.1 比较文学的概念与作用13.2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解读与比较13.3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翻译与传播13.4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第十四章:文学文本的现代解读与应用14.1 现代文学文本的特点与解读方法14.2 网络文学与数字媒体的解读与应用14.3 文学文本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14.4 文学文本的创新解读与应用实践第十五章:文学文本解读的综合训练与评价15.1 文学文本解读的案例分析与讨论15.2 文学文本解读的写作训练与评价15.3 文学文本解读的口语表达与交流15.4 文学文本解读的学习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文学文本解读的各个方面,从文学文本的定义与特点、文学语言与形象的分析,到文学主题的解读、文学作品的背景分析,再到文学形式与结构、文学类型的特点与解读、文学象征与隐喻的解读、文学人物形象的解读与分析、文学批评方法与视角等。
2025年高考精品备课语文教案讲义: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
![2025年高考精品备课语文教案讲义: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47db2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d.png)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群一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知识积累1信息类文本的类型(一)论述类文本体裁概念具体说明政论文[链接考场:2023新课标Ⅱ卷《谈谈调查研究》]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文章等。
用极具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学术论文[链接考场:2023新课标Ⅰ卷《后真相时代》、2023新课标Ⅱ卷《亦谈社会调查》]指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
①一般有中心议题,有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
②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文艺评论[链接考场:2023全国乙卷《文学史与文学批评》]指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实践活动或文艺现象进行阐述和评判的文章。
有些文艺评论也可归为学术论文。
①主要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展开议论、评价。
②观点鲜明,旁征博引,引用与评论对象有关的各种材料论证观点。
③如果是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还要对其基本信息进行一定的交代。
(二)实用类文本体裁概念具体说明新闻[链接教材: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消息——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含消息、通基本特点:①真实性。
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
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
②准确性。
新闻语言多为客观叙述,主观评论很少。
③公开性。
新闻事件会被公开报道、广泛传播。
④及时性。
报道要迅速及时,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别了,“不列颠尼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及时性是新闻价值的保障。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传记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重要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文本分类概述备课讲稿
![文本分类概述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0bf6935022aaea988f0f0f.png)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知识也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急剧的、爆炸性的增长。
据1998年的资料显示[1],7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
80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为1.3万-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
近二十年来,每年形成的文献资料的页数,美国约1,750亿页。
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隶属的“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曾做的统计显示,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60年代以来已从9.5%增长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长率达12.5%。
据说,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读48年。
而2005年的资料显示[2],进入20世纪后全世界图书品种平均20年增加一倍,册数增加两倍。
期刊出版物,平均10年增加一倍。
科技文献年均增长率估计为13%,其中某些学科的文献量每10年左右翻一番,尖端科技文献的增长则更快,约2-3年翻一番。
同时,伴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站和网页数也在迅速增长,大约每年翻一番。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网页数已高达2000亿,而Google宣称其已索引250亿网页。
在我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从2001年起每年都对中文网页总数作统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文网页总数已由2001年4月30日的159,460,056个发展到2005年12月31日的24亿个,增长之快可见一斑[3,4]。
从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我们被淹没在一个多么浩大的信息海洋里!然而信息的极大丰富并没有提高人们对知识的吸收能力,面对如此浩瀚的信息,人们越来越感觉无法快速找到需要的知识。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是丰富的,知识是贫乏的”。
如何在这样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中更加有效的发现和使用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个信息宝库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和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一直是当前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9c60f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e.png)
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的定义和背景介绍。
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是指在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内,学生所需学习的统一标准教科内容和教育教学要求。
这些文本旨在规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确保他们在相同的教育阶段获得相似的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的制定和实施背景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目标和使命。
通过明确课标文本,学校和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拥有更公平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中起着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的重要性、内容特点以及实施与改进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得出结论。
整体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旨在全面探讨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的相关问题。
1.3 目的部分内容:本篇长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内容特点以及实施与改进的情况。
通过对这一关键教育文件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发更多对于课标文本的探讨和思考,为未来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2.正文2.1 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的重要性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文本的重要性在于其承载了国家对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
通过制定和实施课标文本,可以统一全国教育教学的标准,确保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维护教育公平。
同时,课标文本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能够引导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此外,课标文本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演讲稿文体知识介绍范文
![演讲稿文体知识介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76290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9.png)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演讲稿文体知识介绍》。
演讲稿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广泛应用于各类场合,如学术报告、商务洽谈、政治演讲等。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演讲稿的定义演讲稿,又称讲稿,是指为了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它具有以下特点:1. 目的明确:演讲稿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观点或主张。
2. 结构完整:演讲稿通常由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3. 语言生动:演讲稿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4. 针对性强:演讲稿要针对听众的背景、需求和兴趣进行写作。
二、演讲稿的结构1. 引言:引言部分是演讲的开端,主要起到引起听众注意、激发兴趣的作用。
常见的引言方式有:(1)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引起听众关注。
(2)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引发听众共鸣。
(3)提问设疑:提出问题,引发听众思考。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演讲稿的核心,主要阐述观点、论述论据。
正文结构如下:(1)提出观点:明确指出演讲的主题和观点。
(2)论证观点:运用事实、数据、案例等论据,对观点进行论证。
(3)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事例,进一步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3. 结尾:结尾部分是演讲的收尾,主要起到总结全文、强化观点的作用。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1)总结归纳:对正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使听众对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2)号召行动:提出号召,鼓励听众积极参与、实践。
(3)感谢致辞:对听众的聆听表示感谢,表达对听众的敬意。
三、演讲稿的写作技巧1. 突出主题:演讲稿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避免偏离主题。
2. 逻辑清晰:演讲稿的结构要合理,论证过程要严谨,使听众易于理解。
3. 语言精炼:演讲稿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
4.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感染力。
5. 针对性强:根据听众的背景、需求和兴趣,调整演讲内容。
6. 情感投入:演讲者要充满激情,与听众产生共鸣。
分类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分类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6753f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6.png)
分类说课稿分类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类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类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
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
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63名,有三分之一都是农民工子弟,这个班整体素质比较好,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对于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
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能按照四边形边的特点给四边形分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文本分类综述》课件
![《文本分类综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f6c5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7.png)
文本分类的典型模型
多分类模型
单层感知机、多层神经网络、集成学习等模型常用 于多分类任务。
二分类模型
逻辑回归、SVM分类器、Adaboost算法等模型常用于 二分类任务。
文本分类的评价指标
准确率
分类模型预测正确的样本占总样本数的比例。
召回率
所有正确分类的样本中,被模型预测为正确的样本占比。
文本分类的应用
朴素贝叶斯、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算法在文本分类中应用广泛。
深度学习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等深度学习算法在文本分类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文本分类的核心问题
1 特征提取
如何从文本中提取有代表性的特征,以便让 模型更好地进行分类。
2 数据预处理
对文本数据进行清洗、分词、去停用词等处 理,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
《文本分类综述》PPT课 件
欢迎来到《文本分类综述》的课程讲座!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深入了解文本分类的定义、常见方法、核心问题以及其应用领域。
什么是文本分类?
文本分类是一种将文本自动归类到预定义类别的任务。它在信息检索、情感 分析、垃圾邮件过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文本分类方法
传统机器学习算法
• 情感分析 • 垃圾邮件过滤 • 新闻分类 • 文本搜索
总结
文本分类的发展历程
从传统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文本分类在过去几十 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当前研究热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优化、跨语言文本分类等是当 前文本分类研究的热点方向。
初中单元文本解读教案
![初中单元文本解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6a72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9.png)
初中单元文本解读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单元文本解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解读文本,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解读文本。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细节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本中隐含信息和作者意图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培养学生对文本中隐含信息和作者意图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本材料,确保文本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
2. 准备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和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学生对于文本解读的认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二、文本预测(10分钟)1. 教师提供文本的标题、段落标题或关键词,让学生预测文本的内容。
2. 学生根据标题或关键词,提出自己对文本内容的预测,并与同桌分享。
三、文本整体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文本,并回答与文本整体内容相关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整体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观点和结构。
四、文本细节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文本,并回答与文本细节相关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理解,获取文本中的具体信息和细节。
五、文本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对文本的整体和细节理解,分析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作者意图。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文本的主题、观点和作者意图,并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六、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供与文本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他们的阅读能力。
2. 学生根据拓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重要能力和策略。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文本解读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文本细读》讲座稿
![《文本细读》讲座稿](https://img.taocdn.com/s3/m/a5ff98f427d3240c8547ef19.png)
《文本细读》讲座稿讲座时间:2013、9讲座地点:班主任办公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讲座内容:老师们,早上好!欢迎大家做客发展中心小学!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文本细读”。
谈不上讲座,算是学习材料的分享。
什么是“文本”呢?归纳起来讲,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等被用话语记录下来,都可被视为文本。
今天在这里所说的“文本”指的则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文本细读”这四个字眼,我最早是在《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3月刊看到的。
这本杂志的“本月话题”专栏围绕文本细读,刊登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是《慢慢走,欣赏啊!—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谈文本细读》:第二篇是《文本细读方法散论》:第三篇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写的《我是怎样细读文本的》:第四篇是《从文本细读中走向高处》沈大安说:“好的课来源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细读”。
于永正说: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思,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
”我们王校长也经常对语文老师们说:“拿到一篇课文,在教学之前老师一定要先好好读一读。
”这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老师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觉得不应仅仅在执行公开课任务时才去细读文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就应当努力地实践文本细读。
这是因为文本细读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解读理念, 是一条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由之路, 是一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一、那么,到底什么是“文本细读”呢?先用几句形象的话来描述一下:用教育家朱光潜在《美学》里的话说:文本细读就是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谈美》把这个“走”换成“读”:慢慢读,欣赏啊。
你走马观花,你囫囵吞枣,你风卷残云,你蜻蜓点水,那怎么成呢?你首先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噪,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那才能读出文本的味道来啊!用语言学家吕叔湘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分类说课稿范文(9篇)
![分类说课稿范文(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ddaf8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3.png)
分类说课稿范文(9篇)作为人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对课堂讲稿进行细心的设计,使之能帮忙同学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分类说课稿范文,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分类说课稿范文第1篇说学法浅显的谜语,逼真的动物叫声,引发了幼儿学习的爱好,同时培育了幼儿听的习惯和说的习惯。
活动情景的设计把幼儿带入一个动物世界。
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动物,精练的提问:你想给谁送什么?你的好伙伴是谁,它喜爱吃什么?在这样有梯度的提问中,幼儿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的内容呈螺旋上升,表达本领自然提高。
听的习惯、说的习惯也在培育。
小动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儿的分类本领。
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即得到乐趣,又活跃了思维,即培育了爱好,又提高了语言表达本领。
说过程《动物吃什么》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
其基本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动物喜爱吃不同的食物,激发幼儿的探究爱好。
我采纳环环相扣的组织形式,活动流程为:设置悬念、激发爱好——找伙伴感知发觉——组织讨论。
扩散思维——动物分类。
提升阅历——活动延长,扩展视野。
1、设置悬念,引起爱好、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一半。
动物园又来了新伙伴。
谁来动物园了?紧紧吸引了幼儿,通过听声音,看动作,猜谜语把动物们引出来,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了动物世界,激起他们的爱好。
2、找伙伴,感知发觉、(1)、饲养员叔叔给动物准备了好多吃的,它们是什么?老师逐一出示食物图片,激励幼儿说出这是什么。
(2)、你给谁送什么?幼儿说出给谁送什么,并动手操作。
然后扮演动物的老师说感谢小伙伴。
送给我……引导幼儿说出不用谢。
这里的师幼互动,即为下面的`语言训练供给了示范,也调动了幼儿的已有阅历。
同时也为下面幼儿之间的互动打下了基础。
(3)、你的伙伴是谁,它喜爱吃什么?部分本领差的幼儿,有了前面的语言示范,也能试着说出来。
这里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面对全体。
语言本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进展起来的。
课文体裁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课文体裁分析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4b923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b.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课文体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课文体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不同课文体裁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不同课文体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课文体裁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阅读哪些类型的文章?为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阅读过的文章,思考不同文章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1. 介绍常见的课文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2. 分析不同课文体裁的特点:a. 记叙文:以时间、空间为线索,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突出人物形象。
b. 议论文:以论点为中心,阐述作者的观点,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c. 说明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原理等。
d. 应用文:以实用为目的,如书信、通知、报告等,要求语言简洁、准确。
3. 举例说明不同课文体裁的表达方式:a. 记叙文:描写、叙述、抒情等。
b. 议论文:立论、反驳、举例等。
c. 说明文:解释、说明、举例等。
d. 应用文:简洁、明了、具体等。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课文体裁,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
2. 学生完成写作后,互相交换阅读,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同课文体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掌握不同课文体裁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课文体裁,阅读相关文章,了解其特点。
2. 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运用不同课文体裁进行写作,字数不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不同课文体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高中试讲文本分析教案模板
![高中试讲文本分析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e184b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8.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掌握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离骚》的内容,把握其主旨。
2.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手法。
2. 分析《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离骚》原文、译文、相关背景资料、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离骚》,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屈原吗?请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创作。
2. 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离骚》的兴趣。
二、文本分析1. 朗读《离骚》原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 分析《离骚》的内容,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 屈原以“香草美人”象征高洁的品质,以“幽兰”、“白雪”等意象表现自己的忠贞和纯洁。
3. 讲解《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 《离骚》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如香草美人、日月星辰等。
-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离骚》中的哪些意象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离骚》的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强调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思考《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文本比较分析1. 比较阅读《离骚》与其他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知识也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急剧的、爆炸性的增长。
据1998 年的资料显示[1],7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
80 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500 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为1.3万-1.4 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
近二十年来,每年形成的文献资料的页数,美国约1,750 亿页。
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隶属的“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曾做的统计显示,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60 年代以来已从9.5%增长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长率达12.5%。
据说,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 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读48 年。
而2005 年的资料显示[2],进入20 世纪后全世界图书品种平均20年增加一倍,册数增加两倍。
期刊出版物,平均10 年增加一倍。
科技文献年均增长率估计为13%,其中某些学科的文献量每10 年左右翻一番,尖端科技文献的增长则更快,约2-3 年翻一番。
同时,伴随着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网站和网页数也在迅速增长,大约每年翻一番。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网页数已高达2000 亿,而Google 宣称其已索引250 亿网页。
在我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从2001 年起每年都对中文网页总数作统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文网页总数已由2001年4月30日的159,460,056 个发展到2005年12月31日的24亿个,增长之快可见一斑[3,4]。
从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我们被淹没在一个多么浩大的信息海洋里!然而信息的极大丰富并没有提高人们对知识的吸收能力,面对如此浩瀚的信息,人们越来越感觉无法快速找到需要的知识。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是丰富的,知识是贫乏的”。
如何在这样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中更加有效的发现和使用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个信息宝库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和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一直是当前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尽管用户对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但文本仍然是最主要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信息资源。
针对目前 的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大部分都以文本形式存在的状况, 自动文本分类技术作为处 理和组织大量文本数据的关键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2 文本分类的定义1.2.1 文本分类的定义文本分类是指依据文本语义内容将未知类别的文本归类到已知类别体系中 的过程。
文本分类有多个英文名称, 如 Text Categorization [5] 、Text Classification [6] 、 Document Categorization 7】、Document Classification ⑹ 以及 Topic Spotting [9]等,现在比较常用的为Text Categorization (TC)。
文本分类的形式化定义如下,假设有一个文本集合D = {d 1,…d Di }和一个预先定义的类别集合 C = {C 1,…,c },二者之间的真实关系可由以下函数表示 [5]:于是,自动文本分类问题可以转化为找到函数 的近似表示 : :D C {T,F}(d i ,c j )T, if d i c j (di,cj ) F, if dicj (1-2)使得 尽量逼近未知的真实函数 。
此处的函数 称为文本分类器, 力求真实反映文档和类别的关系,以便尽可能对未知类别的文本进行正确分类。
文本分类根据分类算法的不同, 可以分为两类分类算法和多类分类算法。
所 谓两类分类算法是指算法本质上只能进行两类分类, 即只能判别文档属于两类中 的某一类, 如支持向量机算法; 而多类分类算法是指算法可以同时对多个类别进 行操作,即同时判别文档属于多类中的某一类或某几类, 如KNN 算法。
两类分类算法应用于多类分类问题时, 通常需要将一个多类分类问题转化为若干个两类分 类问题来解决。
具体转化方法将在本文第二章详细论述。
另外, 文本分类根据文档所属类别是否单一还可以分为单标号分类 (Single-label TextCategorization)'可题和多标号分类(Multilabel Text Categorization) 问题。
所谓单标号分类指文档的类别体系没有重合, 一篇文档属于且只属于一个 类别,而多标号分类是指文档的类D C{T,F}T, if d ic j(d i ,c j ) (d i ,c j )F, if d i c j(1-1)别体系有重合,一篇文档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类别。
122自动文本分类过程现代自动文本分类技术涉及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统计理论等多个学科,自动文本分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的过程。
图1-1为基本的分类过程。
训练模块分类模块图1-1自动文本分类模型如其他机器学习问题一样,文本分类也包括训练和测试两个模块。
训练模块由预处理、文本表示、特征选择(Feature Selection)、分类器(Classifier)和性能评价五个部分组成:1. 预处理负责对训练集中的文本进行去除停用词、词干化(Stemming)、分词、统计等操作,并对文本进行去噪处理。
此处对中英文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英文使用空格进行分词[1J0],而中文则需要根据语义进行分词[11-15]或采用N-gram法进行分词阿7】。
2. 文本表示把文本表示成分类算法可以识别的形式。
最常用的统计模型是由Salton等人提出的向量空间模型[18],在此模型中,文档d j被表示成向量的形式,w j w1j, ,w|T|j ,T 表示训练集中出现过的特征集合。
3. 特征降维在文本表示阶段使用的特征集合的数目通常非常巨大,并常含有大量对分类没有贡献甚至具有相反作用的噪声特征。
使用如此巨大的特征量会大大影响分类速度,因而需要通过特征降维减少特征数目,以提高训练和分类的速度与精度。
特征选择后需要根据新的特征子集对文本重新进行表示。
4. 分类器使用各种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算法对训练集进行学习,确定算法的各参数值,生成分类器。
5. 性能评价评价分类器对训练集的分类结果,如果性能达不到要求,返回特征选择阶段重新选择特征。
分类模块由预处理、文本表示和分类器三个部分组成:1. 预处理功能作用和训练模块中的预处理相同。
2. 文本表示与训练模块的第一个文本表示有所不同,此处的文本表示使用的特征空间为经过特征选择后的特征空间。
3. 分类器使用训练完成的分类器对文本分类,输出最终分类结果。
至此,完成了整个文本分类过程。
除了预处理部分与语种密切相关外,其余部分均独立于语种。
文本分类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分类器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一个高质量的训练集基础上,不同的应用领域有截然不同的训练集。
为了评测文本分类技术的优劣,人们建立了一些标准语料库,常用的英文语料库有Reuters[19]、20_newsgroups[20]、OHSUMED [21]等。
目前还没有标准的中文语料库,较多使用的有复旦大学语料库[22]、北京大学天网语料库[23]等。
为了避免产生过分适合的现象,语料库通常包含两个互不相交的训练集和测试集。
所谓过分适合指的是用训练集来测试分类器,产生较好的分类性能,但是用别的文本进行分类时发生分类性能急剧下降的情况。
1.3 文本分类的发展历史文本分类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 年代[5,24,25],在这之前主要是采用手工分类的方法。
进入60 年代后,Maron 发表了具有里程碑作用的论文“ Automatic indexing: An experimental inquiry”,采用贝叶斯公式进行文本分类,大大推进了文本分类工作。
在该文中,Maron 还假设特征间是相互独立的,这就是后来被广泛采用的“贝叶斯假设” 。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主要是采用知识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 KE) 的方法进行文本分类[26],它通过在专家知识基础上手工建立一系列分类规则来构建分类器。
知识工程方法需要大量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参与,势必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当电子文档急剧增长时将无法满足需求。
这种方法最典型的应用实例为由Carnegie Group开发的CONSTRUE系统[27],该系统用来对路透社的新闻稿件自动分类。
直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In ternet的迅猛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大量的电子文档,并且伴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理论等学科的发展,基于知识工程的文本分类方法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文本分类技术进入了更深入的自动分类时代。
由于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文本分类系统几乎可以达到与人类专家相当的正确度,但是却不需要任何知识工程师或领域专家的干预,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并且分类效率远远高于人类专家,因此机器学习方法在文本分类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例如贝叶斯、最近邻、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1.4 文本分类的应用领域自动文本分类是对文本信息基于内容管理的基础,文本分类技术产生的初衷就是为信息管理服务,伴随着信息技术和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文本分类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甚至涉及到通过语音识别和文本分类合成的方式对语音进行分类[46]以及通过分析文本标签对多媒体文本分类[47]等。
下面简要介绍文本分类的几种应用,这些应用之间的划分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有时某个应用可能是另一个应用的特例。
1.4.1 文本组织与管理以科学论文为例,本文1.1节曾经提到,80年代仅科学论文一项每天就产生1.3 万-1.4万篇,科学文献平均年增长率为13%,有些学科每10年翻一番,某些尖端学科2-3 年翻一番。
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到目前为止,科技论文每天约产生4万-5万篇,如果进行人工分类,那么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必将使得各领域的科学家付出巨大的劳动。
另外,科技论文对实时性的要求也很高,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到本学科最新的研究现状,这就要求论文库能够及时动态更新。
所有这些情况都使得人工组织文本越来越成为不可能,此时就需要使用自动文本分类技术。
文本分类使得有序地按类别存储海量文件并及时作出更新成为可能。
另外,Internet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已经习惯了坐在电脑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雅虎、搜狐等都建有各自的层次化分类体系,对网页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类,读者只需按类别层层找下去就可以浏览到各种信息。
目前各网站的分类都需要人工干预,如果采用自动文本分类技术,无疑将大大改善分类效率。
文本分类在数字化图书馆[48]、专利分类[49]、新闻文章自动归档和会议文章自动分组等方面都有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