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是无解的
再谈钱学森留下的中国教育疑问
再谈钱学森留下的中国教育疑问据报道,钱学森老人去世的时候很平静很安详,但钱先早已给中国教育界留下了一道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凭着中国人的聪明智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说这个命题无解肯定是不成立的,而且笔者认为,曾经有解过,现在的问题是:将来何时再有解?我们不知道未来,但可以从历史得到一些借鉴。
今天在海内外华人中,人们所耳熟能详的中国教育家除了古代的孔子,或许就是蔡元培、胡适、陶行知这些民国时代的人物。
清朝末年,中国废除科举,到“五四”喊出“**孔家店”的口号,中国人开始相信“科教兴国”,笔者以为因此造就了后来如吴健雄、陈省身、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这一批大师级科学家。
要说当年民国政府很懂教育,大概相信的人不多,而应是国家内乱外患,政府无心干预教育,使得教育多元,私塾、洋学堂并存。
学者有心钻研学问,又有学术思想自由,成就了中国一代大师。
即使是在战乱连年,根本谈不上有充足办学资金、实验设备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下孕育出西南联大这样人才辈出的大学。
今天中国是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世界第一,却为何还有钱老的忧虑?中国教育改革喊了多年,2006年时任教育部长的周济就承认“推进素质教育仍步履维艰”,周部长在素质教育道上没迈几步,就成了前教育部长了。
今年初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文理是否分科争论得没完没了;近日北京大学公布“中学校长推荐上大学”方案,网上质疑声浪立即四起——教育腐败的现实,让人无法相信能做到教育公平。
又有11名教授公开致信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直面“钱学森之问”。
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缺乏创新,部长应比他们更清楚。
笔者以为,搞好教育不是只靠一个部长甚至总理就能做好,或下一道红头文件就能解决问题。
应让校长更多地成为教育家,而不是官员;教授、教师应更多地主导教学,当家做主做好学问,教书育人;学生即要学习知识,更要质疑、批判、追求真理;而每个公民都应是法律的维护者,让腐败没有滋生的土壤。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精彩实录各位尊敬的校长、尊敬的老师,非常高兴来到这里。
因为今天我是奉我的老学长俞敏洪学长之命前来报道。
本来题目是俞敏洪校长规定的,但是我在底下聆听了四中校长和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发言之后我临时想不讲国学,我想改改。
以一个学生的身份以一个家长的身份,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我来谈一谈对教育的看法,对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中国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我们对中国教育今天所有的看法都起源于一种错误,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不断在让步,在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口目前。
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不应该是这样,我不相信所有问题都有解决办法。
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有一个固定的心态不怕有问题,只要找到办法就能解决,我告诉大家有些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当你得了癌症,是早期发现的时候还可以,如果发现不去治疗或者用更坏的办法去对待,或者说纵容它发展,到了癌症晚期再去治疗还有用吗?没有用。
我想教育可能就是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看到了太多教育的现状,我们也给出了很多理由,也有很多理论,我们也在做很多努力。
但是请问大家相信中国的教育真的还有救吗?我觉得恐怕很难说。
我个人绝不相信。
为什么?我们有太多的事实而非的想法在脑海里。
我们对中国这30年的发展早就不再是发展,中国面临着很多人文历史上从来没有面对过的问题。
比如我们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人文历史上地球上有人这个物种以后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集中在那么短时间、被国家计划的集中出现。
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所有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从来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
今天我们教育者拼命在反思,但是别忘了接受教育的对象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物种,我们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
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我们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我们的童年快乐吗?各位老师。
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外进行的各类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缺乏监管机制是当前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标准,一些培训机构存在乱收费、虚假宣传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也是当前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难题。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吸引学生往往降低教学标准,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能力。
环境资源不足也是制约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培训机构设备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环境资源配置,完善培训设施和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通过这些发展对策,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1. 缺乏监管机制:当前,高校非学历培训市场存在监管不严、监管缺位的情况。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谋取暴利,虚假宣传、夸大效果,严重损害学员利益。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导致市场乱象丛生,给学员和社会带来了不少困扰。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因为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高校非学历培训机构为了吸引学员,过分注重营销和招生数量,忽视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培训效果。
3. 环境资源不足:高校非学历培训的环境资源包括教学场所、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谋取利润,对环境资源投入不足,导致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求解钱学森之问,中国需要重审自由教育
育 融合基 础上 的 全 民的、 全教 育 系统 的 、 全 纳型 的 自由教 育 。 关键 词 : 杰 出人 才 ; 自由教 育 ; 专 业教 育
部门, 下至学者 、 有志之士等等都纷纷做出回应 , 以期 求解 这一 问题 。至今 为止 , 这 一难 题似 乎成 为 中 国人 心 中 的无 解之 谜 。甚 至 有 人质 疑 钱 老 的质 问 是 否存 在或者即使存在也不值得去深入探讨 , 中国已然培养 出“ 杰 出人 才 ” 。本 文 的 探 讨 基 于 以下 观 点 : 钱 老 的 问题真 实性 不容 质 疑 , 并 且确 有 探 讨 的必要 性 , 而 且 迫 在眉 睫 。
求解 钱 学 森 之 问 , 中 国பைடு நூலகம்要 重 审 自由教 育
马培 培
( 南京 师范大学 ,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7 )
摘要 : 钱学森之 问真 实性不容质疑 , 确有探讨的必要性 , 而且迫在眉睫。求解钱 学森之 问, 需以 “ 杰 出人 才” 特质 分析 为基 点 , 从 理论 维度 还是 实践 维度 探 求 自由教 育 与“ 杰 出人 才 ” 特 质 的 关
一
、
何谓 “ 杰 出人 才”
( 一) 钱 学 森之见 求解 “ 钱 学 森 之 问”, 首 先需要 重新 “ 回 到 钱 学
森” , 钱 学森 既 然 有 其 问 , 说 明他 对 这一 问题 必 有 思
考 。从钱学森生前的文稿、 发言资料 中, 便可找寻到 他 对这 一 问 题 的独 特 见 地 。 因此 , “ 回到 钱 学 森 ” 才 是 真正 应 有 的 解 读 方 式 。关 于 什 么 是 “ 杰 出 人 才 ”, 从 钱学 森 的本义 来看 “ 这 种新 型 人 才应 该 具 有 大 智 、 大德 的思维 结 构和 内涵 , 具有 全脑 型智 慧 , 德 艺双 修 , 做 到 知识 与信 息层 、 情 感 与 动 力层 、 智 慧 与方 法 层 的 综 合集 成 。 ” _ 】 他认 为人 的才 能 应 由知识 和 智力 两 部 分 构成 , 知 识与 智力 两 者 有 密切 联 系 , 即“ 智力高 , 知 识吸收得快 ; 知识多 , 也有助于提高智力 ” _ 2 J , 但两者 并 不完 全相 同 , 知识 容易 获得 , 而人 的智 慧如何 培 养 ?
中国传统数学教学真的就那么“落后”、“陈旧”吗?
了人们对教育 目标的追求 , 即将追 求国民素 质的普遍提高与精英 人才的茁壮成长 , 改变
为一味追求中、 高考的成绩 ( 高分) , 追求 自己
经营的地 区、 学校 、 班级有更多学生的分数超
课标颁布以来仍大量采用的大容量 、 高密度、 形式多样、 程序复杂 、 环节众多的蜻蜓点水式
藉” , 绝对应该“ 摈弃” 的最落后 、 最陈腐 的教
学 方式 ?
1 6
数 学教 学研究
第3 2 卷第 2期
2 0 1 3年 2月
笔者 1 9 5 4年人 读大 庸县初 中时 , 该校 初 二、 初三 还在 文庙 上课 , 仅初 一在现 张家界 一
往在老师缓 陧的看似 自问 自答的讲解 、 板书 或练习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弄清 了问题的“ 来 龙” , 而且想 到了问题的“ 去 脉” , 只待老师后 续分析、 讲解 中证实我们的想法了; 第四, 大多数老师都十分强调课前预习,
“ 教师话语霸权” 、 “ 学生死记硬背” 、 “ 机 械模 仿” 、 “ 教师 目中无人” 、 “ 教学没有生命" 等语 词前冠以“ 中国传统数学教育 ( 教学) ” . 把“ 题
海论” 数学作业布置的“ 统计表” 也称之为“ 中
国传统数学作业布置统计表 ” [ 1 ] , 而把 自己的
小, 便于“ 启发式讲授” ; 形式简约 , 便 于掌握
国甲等中学 的毕业生的标准 比我 国今天的高 中高 2 —3年 , 而且学生的负担远不如我国当
今这样重.
和调控教学时间; 实行讲练结合 , 有利于学生
在短时问内系统 的掌握 基础知识 和基本 技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选择题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是()。
A.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B.教育的生物起源论C.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D.教育的自然起源论2、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3、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A.国际性 B.公共性 C.民主性 D.终身性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 孟禄C.奥苏伯尔D. 赫尔巴特5、“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6、在()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7、教育的正确含义是 ( )。
A.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B.“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C.教育即教学 D.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8、把“老猫教小猫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泳”都说成是教育错在否认了人类教育的()。
A.阶级性B.有意识性C.历史性D.社会性9、下列哪项不是现代代教育的特点()。
A.阶级性 B.民主性 C.国际性D.普及性10、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 孟禄C.奥苏伯尔D. 赫尔巴特二、判断题1、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2、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3、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种要素所构成的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
4、现代社会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5、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6、由于教师是教育者,所以教师必然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教育活动的客体而已。
三、材料分析题1、当非洲南部狮子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的狮子在教幼狮作捕猎练习时,他们常常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
中国文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文化存在的问题介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面临着一些与时俱进的挑战。
虽然中国取得了经济和科技的巨大发展,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其文化体系中。
本文将罗列出当前中国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对传统价值观念过度追求中国文化中强调尊重长辈、传承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是其宝贵之处。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对这些价值观念的过度追求却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由于对长辈尊敬的要求过高,使得年轻人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另外,对孝道的过分重视也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压抑个体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并平衡传统价值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系统过分强调应试教育随着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被看作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关键。
然而,中国教育系统过分依赖应试教育,重视知识记忆和考试成绩,而缺乏培养学生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模式导致了学校超负荷的压力、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以及对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忽视。
因此,改革教育体制、推动素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文化产业倡导浮躁消费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在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一些文化产业过度强调娱乐性和商业性,导致内容质量下降,许多作品只为迎合市场需求而不注重艺术价值或传播正能量。
这种浮躁的消费观对年轻人尤其有影响,他们更容易受到低俗内容和虚假炒作吸引。
因此,建立舆论监管机制、鼓励优秀原创作品的制作和推广,对于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四、历史认知存在片面性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历史观点和解读仍然存在于传统框架中,并且缺乏综合性和全球视野。
这导致了对某些事件或人物过分强调,同时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表现形式。
因此,扩大历史教育范围、加强跨学科研究是必要的,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并传承中国丰富多样的历史与文化。
五、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平衡不足保护是传承文化的基础,但过度保护也可能削弱其活力。
让官僚主义远离校园
让官僚主义远离校园您好,梁老师。
无意中闯进了您的博园,就开始流连忘返了,这几天一直在拜读,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写博客快一年了,就是为了感觉自己还活着,目前的教育现状……不说也罢。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昨天上午在地方教育博客里发了一篇博客,结果晚上十点许接到了管理员的电话要求我把博文处理掉,怎么说呢?言论自由……我把这篇博文贴到这里来,如果有缘您就看看,没时间我也可以理解。
看缘分吧!让官僚主义远离校园文/持之以恒注:本文只是闲侃,切勿对号入座!从何说起呢?官僚主义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危害无穷,它毁掉恐怕远远不止是人性。
校园是一方净土,是心灵的归宿,是爱的港湾,然而很不幸的是官僚主义在校园里大量的存在。
我一直反对教育行政化,然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根本无力改变这种现状。
学校里等级森严,如同一座座权力金字塔,一级级地排下来,在最底层的似乎都是老实本分的教师。
每所学校里都有一座名为行政楼的建筑,巍峨耸立……我国很多有识之士不止一次呼唤“校园自治”,学校的各级领导都公开竞聘,民主选举。
让真心爱教育、真心干教育的人上位,改“领导治校”为“专家治校”,而不是通过上级任命的方式加以委任。
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这一步离我们还很远很远。
学校里需要“官”吗?按我的理解学校里根本不应该有“官”。
如果非说学校要有官的话,那我认为这些人要么是深受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侵害,要么就是奴性太强。
前些天读李镇西老师的博客(大家都知道李镇西老师非常出名,是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校长,博士学位,特级教师,著作等身,然而我还是喜欢把他称为李镇西老师)说有的校长不喜欢老师读书,理由是老师读书太多不好管。
看到这里,我笑了……我读书不多,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并不是一名好管的教师。
我的性格很直,见到不顺眼的总是会唠叨、甚至抱怨,用“怨妇”、“愤青”来形容甚为贴切,所以我应该不是一个受领导喜欢的教师。
不少人劝过我说话要注意些,防止被人“穿小鞋”。
教育理念
李炳亭的教育理念李炳亭:?各位课改局长、教育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一直以为教育是一个事件,是由师生共同来生发的,那么这个“事件”的发起人显然是教师,而事件整个过程的主角肯定是学生,所以说教师决定着这场“事件”的性质和方向,乃至于决定着最终的结果。
李炳亭:?因此我们才说教师的手里托举着未来,我们才说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都在对世界施加着影响,我们才说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首先面对的是学生,其次才是书本等等。
所以教师太重要了,是教育的关键,他决定着教育乃至于国家、民族的成败,因此我今天就想讲清一个问题《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李炳亭:?在讲教师这个角色的认识之前,我先把我的教育主张给大家介绍清楚,请大家现在开始动一下手,在纸上写七个字,第一个字是“一”、第二个字是“二”,第三个字是“工”,第四个字是“下”,第五个字是“上”,第六个字是“止”,第七个字是“正”,也就是说我的主张都包含在一个字当中,就是“正”字。
李炳亭:?今天一系列的改革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正”教育,这个“正”字大家看如何写,起笔的第一划是“一”,“一”是“道”,“道”是什么?在教育当中“道”就是学生主体,也就是说离开了对学生作为人的一种尊重,离开了对学生权益的尊重,离开了主体的发挥,教育是无道的。
大家看这个“正”字去掉学生主体之后变成什么字了?就是一个“止”字了,没有学生主体教育就止了,就没了教育。
李炳亭:?当然教育也不可以离开老师,所以这个“二”字,上边一道叫学生,下面一道叫教师,大家看这就是天和地。
能够把天地贯通起来的,中间一个竖,这一竖我把它叫做小组,只有小组才能做到“顶天立地”,这样的课堂才是“工”的,你看天地之间有三划,就是新课改理念反复告诉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那么至于如何解释上和下,我不在多说了,你仔细回去琢磨,也就是一个正字就说清了我全部的教学主张,但是你仍然不要忘了起笔的第一划——学生。
李炳亭:?学生这么重要,教师其实依然重要,如果正字没有最后一划,是个什么字?是倒过来的那个“止”字嘛。
我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的民办高校近年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民办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快速发展的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机会,也影响着高等教育整体的声誉和发展方向。
教学质量问题可能表现为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水平不均衡、教学手段不合理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受到质疑,也使得民办高校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分析,可以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我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背后涉及着教育公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发展的大局。
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有利于深入挖掘问题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通过对教学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学校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推动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增加,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教学质量问题,可以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深入研究我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
2. 正文2.1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分析1.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民办高校投入有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不足,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 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督:部分民办高校管理水平较低,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导致教学质量不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环境污染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指引方向。
一、经济增长问题:1.1 经济增速下滑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对此,应加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放力度,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需注重发展独特优势产业,提高经济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1.2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更加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
1.3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撑。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应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投入和人 capital力培养,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二、社会不平等问题:2.1 收入差距加大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群体收入水平严重滞后。
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2.2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2.3 教育资源不平等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应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以及优化教育体制。
三、环境污染问题:3.1 水土流失与生态退化我国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其中包括土地沙化、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3.2 空气和水质污染我国城市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官学化教育的历史轨迹
中国官学化教育的历史轨迹何宗海所谓官学,是指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以及政府组织,以国家或官方的名义,或直接投资兴办,或给予相应的办学政策和办学条件及设施,所兴办的各类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
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所兴办的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教育,就其性质来讲,符合自古以来的官学特征。
在中国古代,私学不能称其为学校,小学阶段称为私塾,再上称为经馆、学堂、书院等,始终属于官办学校教育的辅助和补充形式。
官学化则是指有权力支配社会的阶层对其自身及整个社会民众所实施的教育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官学基础上的由官方以行政权力为主要运作方式和运作手段,直接实施控制、管理、评估和督导教育的制度系统及其活动,其中包括由此形成的一系列规范化的学校制度、管理理念、教育文化等。
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的中国官学化学校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的探索,从中发现当代中国公办学校教育所实行的行政化管理的某些惯性优势,以及诸多问题存在的历史渊源,以期对当前教育改革中利弊得失的取舍,提供一些线索性的标示。
一学校教育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教育组织形式之一,也被教育实践证明是公共教育最为科学有效的方式之一。
传统史料表明,中国(以当今中国的地域概念泛指历史上的诸国)学校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
而学校教育的起源,却始终是个悬而未决的话题。
“庠序”被称作是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1]其后通称学校为“庠序”,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素有“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2]之说。
早在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前370——前360年)举国力兴办了一所闻名教育史册的公办学校——稽下学宫,并把学校委托给当时社会上有声望的士人领袖人物来操持;它虽是官方出资举办的学校,在性质上属于“公办”,但又始终保持了尊重士人治学,不加干预的私人办学传统;赋予了学校极大的办学自主权,学者们“不治而议论”;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不予限制。
刘慈欣乡村教师读后感(精选10篇)
刘慈欣乡村教师读后感《刘慈欣乡村教师》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小说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讲述了一个年仅18岁的乡村教师的故事。
尽管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人物设定与我们的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却无法妨碍我们从中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作为一名读者,我深深感受到了小说给我的震撼和冲击。
首先,小说背景的设定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毕竟,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
刘慈欣通过小说的叙述,将中国教育问题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细腻,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性格,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故事讲述一个年轻的大学生被分配到乡村当老师的经历,他面对的不仅仅是焦虑和迷茫,还有贫困的学生与陈旧的教育体制的摧残,他为了让这些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线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这种真实的情感给人以深度的思考,使我们不断对生命和教育领域产生强烈的思考和探索。
更重要的是,小说为读者展示了教育教师在我们社会当中所从事的重要意义。
一位教师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传承美德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速度让人们很难不逃避教育的核心,教育不应该仅仅指导我们学习标准化的知识和技能,而更要引导学生面对人生的困难和压力,实现自我认同和价值观的建构。
此外,小说的创新之处还表现在其对现实教育的挖掘和探讨上。
小说所表达的价值观、思想和人性观念,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的宏观视角和微观描写也非常精彩,能够让读者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
通过刘慈欣的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年轻教师在保护他的学生上所花费的努力,他的行为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深入了解教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刘慈欣的小说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
作为读者,我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中蕴含的思想发人思考和情感的震撼。
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也可以深入探讨未来教育的趋势和发展。
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革命中,这部小说将会被广泛传播,通过让更多人深入探究教育和人性精神,进一步深挖现代社会的深层次认识,从而使人们领悟到教育与人类文化一样是不断演变的。
中国式在线教育的10个陷阱和5种“死法”
中国式在线教育的10个陷阱和5种“死法”腾讯科技胡祥宝 10月16日报道眼下,在线教育正呈现火爆景象。
或许下一个市值数亿、数十亿的大腕儿就在这个行业中间诞生;当然,谁也说不好,或许众多玩家中下个月就会有谁被腾讯、阿里、百度收至麾下,亦或沦为在线教育先烈,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壮士。
其中,K12和在线语言领域最热,潜在的风险最大。
但无论是你已经小有所成,还是折戟其中,那些在线教育路上的陷阱都值得从业者或想加入这一战团的人们来警醒。
为此,腾讯科技走访新东方、学大、沪江网、猿题库、智客网等众多在线教育高管们,讲述在线教育路上的那些陷阱和经验,以求让后来者走得更加顺利……陷阱1:视野太窄,只紧盯着学校、学生很多在线教育创业者没有看清楚,被眼花缭乱的市场所吸引,被“教育”两个字所迷惑。
一谈‘教育’,马上想到K12 (基础教育阶段)、大学、幼儿园,概念太窄,而且过度追捧概念。
教育是个更大的市场,是个大概念,不能紧盯着学校、学生这个市场。
当然和所有互联网行业一样,在线教育首当其冲的是创业者的产品要给力,要击中用户痛点。
这是一切的基石。
正如弘成教育董事长黄波所言,当前在线教育不缺需求,缺的是好的产品和服务。
陷阱2:体制和技术受到束缚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技术、方式来真正冲进在线教育。
产品模式只是对当前学校传授式教学模式的简单技术模仿升级,学习无趣、被动,学生不买单。
中国教育领域相对比较保守,封闭,外界很难打进去,MOOC(针对于学堂的在线教育)一进学校,马上被政策、被校长、被老师、被学生弹出来,只能在边缘的地方,如英语培训等边角区折腾。
陷阱3:急功近利,贪多嚼不烂,钱要用到刀刃上典型案例:龚海燕的梯子网和那好网的双双崩塌,就是因为贪大求全,战线拉得太长。
在线教育急不来,需长时间的运营积累和用户累计。
龚海燕想一两年就盈利,太难,其两年换三个商业模式,等不起耗不起,没有下一笔风投注入,最终玩完。
如果企业融钱无望,只有通过紧急规模裁员,收缩战线来极大地降低成本,结果可能艰难活下来了,但在各种势力夹击下,将掉出一线阵营。
追求“无用”的价值——读《教育为什么是无用的》有感
多学 生 不 喜 欢 他 所 教 的 学 科 为 什 么 问 及 一 位 诺 贝 尔 获 奖 例 如 我 们 从 小 在 课 堂 上 接 受 的 对 时 间 的 定 义 , 是 不 能 倒 它 的 大 师 , 竟 对 哪个 年 段 的 教 育 印 象 最 深 , 究 回答 却 是 幼 儿 园 。 退 的 。 是 , 果 爱 因 斯 坦 受 到 了如 此 的 束 缚 , 能 够 创 造 可 如 还
于是 我循 着作者 的笔 迹 , 问着教育 的无 用。 叩
作者 说教 育无 用 , 因为 它打破 了我 们的 常识。“ 将简 是 单 的美德 , 改造成 为一 门晦涩 难懂 的难 以捉摸 的科 学。” 于
是 我 寻 找 这 样 的 学 科 , 确 不 少 。 正 如 当 年 李 岚 清 副 总 理 的 曾 经 说 的 那 样 , 些 学 科 把 简 单 易 懂 的 知 识 教 复 杂 了 。 正 一 如 鲁 迅 所 说 .你 不 说 我 倒 还 清 楚 ,你 一 说 我 反 而 不 清 楚 “
了。 ”
教 育 无用 , 因为 它导致 了教 条主 义 。《 者》 读 上刊 载 了
这 样 一 个 故 事 :一 名 跆 拳 道 冠 军 和 一 个 普 通 的 路 人 打 架 , 结 果 冠 军 惨 败 。 原 因 是 跆 拳 道 规 定 不 能 踢 人 头 部 , 自 己 而
脑 袋 却 挨 了 他 人 一 记 重 拳 教 育 无 用 , 为 他 让 我 们 陷 入 现 实 生 活 的 困 境 中 。 前 因
本性 的颠覆 。“ 是不 可能 的。” 下意识 地说 。可是 , 明 文学 爱 好者 , 一位 读 者标 出那些 语 法错 误 , 还 想 成为 这 我 分 让 他
有 几 种 声 音 同 时 在 我 耳 边 响 起 。 “ 什 么 很 多 教 育 问 题 我 “ 尔 扎 克 第 二 ” ? 如 果 一 名 绘 画 天 才 , 一 名 欣 赏 者 打 为 巴 吗 让 们 无 法 解 决 ? “ 什 么教 育 是 受 争 议 最 多 的 一 种 职 业 ? 这 上 分 数 等 第 , 还 愿 意 做 “ 国 的 毕 加 索 ” ? 如 果 我 们 让 ”为 ” 他 中 吗
新华社评论: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
鬻
必须 积极 回应 社会 对 于教 育改 革 与发 展 的期待 ,正 确应
当前 公众 关心 的 热点 难点 问题 不 少 。如 何 提供 优质
教育 是 民族振 兴 、社 会进 步 的基 石 ,是提 高 国民 素 对并 有效解 决公 众关心 的热 点和难 点 问题 。
始终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 经过全 教育 ?如 何实 现教 育公平 ?如 何减 轻 中小学生课 业 负担 ?
钱把学校建好 ,同时还要舍得在培训教师这些软件上加 来 !
大 投入 。 仅要 大力倡 导尊 师重教 , 要改 变 以升 学率 作 不 更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活泼又规范有序 、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 提高业务水平,
面。
中华 民族 的伟大 复兴 , 键靠 人才 , 础在教育 。 们 关 基 我
年 , 本 实现 教育 现 代 化 , 本 形 成学 习型 社 会 , 入 人 全 面发 展 , 提 高学 生服 务 国家 和人 民 的社会 责任 感 、 基 基 进 着力 善 分层 次 力 资源 强 国行 列 。 一步 教育 发展 的方针 是什 么? 下 就是 要 勇于探 索 的创 新精神 、 于解 决 问题 的实 践能力 。 政府 学校 要 全面 贯彻 课程方 认真 落实 优先 发展 、 人 为本 、 革 创新 、 进公 平 、 育 改 促 提高 来 说 , 要 全面 建设 合格 学校 , 质量 的教育 工作方 针 。 把 教 育 摆在 党 和 国家 工作 全 局 中优 先 发 展位 置 , 就
党 全社会共 同努力 ,中 国建 成 了世 界最 大 规模 的教 育体 如何 提高 大学 质量 和 国际竞 争 力 ?解 决 这些 问题 是 复杂
教育本质追思
教育本质追思摘要: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共性问题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探索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永恒的教育哲学难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通过千百年来的的争鸣和实践,使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愈益深刻和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启迪与增长人的智慧,是文化的传递,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主要是人的完美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教育本质;反思;超越【中图分类号】g640一、反思教育的本质问题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我国学者曾于同一时期介绍过此问题及他们讨论的结果。
我国学界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从70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新时期的重要教育学者几乎都参与到了这场讨论。
这是我国教育学史上一次重要的理论论争,对于我国20世纪最后20年的教育思想解放、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改革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其大者而言,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规定说”等。
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共性问题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探索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论争虽然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但是围绕着论争,学者们开始了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
准确地、系统地把握上述观点及其理论基础,对于深入地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构建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理论意义上,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质,才能建立起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只有顺应了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才能高质量地造就国家的建设人才,更好地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
我国教育学发展至今,虽然已走向根系纵横、枝繁叶茂的图景,出现了许许多多分支学科和综合学科,研究队伍日益庞大,但却难以使教育人钟情。
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总感觉教育学内容不新颖,理论结构的逻辑性和规范性不强;其“世袭领地”不断被其他学科鲸吞蚕食,很难独立地同其他学科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所以教育学长期处于迷茫和贫困的状态。
初一作文500字浅谈中国的变化
初一作文500字浅谈中国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贫穷落后到现在的物质丰裕和精神富足,中国的变化让人不可思议。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浅谈中国的变化。
首先,经济方面。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都是处于高速上升的状态。
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超越自己的极限。
银行、邮局、电视台等各种服务机构,都出现在了中国各个角落。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4万亿美元。
中国的经济快速成长,带来了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让国家更强大。
其次,教育方面。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都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素质教育、信息化教学等,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同时,在中国也普及了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培养了更多有才干的人才。
再次,环境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在过去,许多地方的环境被污染得十分严重。
人们感到无解,这种环境状况会对人民的身体和生命带来危害。
如今,中国的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大力推行治污,清洁能源使用等措施,使得天蓝水清的场景逐渐出现。
各种新型绿色能源的使用,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式,对环境做出了更加有效且成功的改造。
中国的环境治理,不仅从数量上提高了环境质量,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优美的环境。
最后,则是科技方面。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科技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
中国的科技崛起是众所周知的,科技创新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国内已发展出大批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通过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推出了多个国际领先的产品。
中国人对于创新的热爱,也为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和实用性的科技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中国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在经济、教育、环境、科技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提高。
有关义务教育心得体会5篇
有关义务教育心得体会5篇有关义务教育心得体会 (1)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
我国教育在改革发展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以及教育发展不均衡和由此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热点问题,不仅给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制约,也给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解决教育问题带来了诸多难题,给社会公众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社会普遍存在着“教育焦虑”。
追求教育均衡,我们一直在路上虽然,每当择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不论是家长、校长还是局长总感到无奈,似乎择校成了中国教育一道无解的难题;虽然,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影响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但是,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客观、理性、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信心。
追根溯源,不均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但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从教育层面看,我国教育不均衡是由于教育政策及制度安排造成的,尤其是“重点校”政策、“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政策和“教育督导与学业水平评价城乡双重标准”政策等造成了严重后果;从社会层面看,我国教育不均衡是社会二元结构的必然产物,是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阶层差异等在教育上的反映,是长期“城市中心”、“精英主义”及“效率优先”等制度安排的体现。
从制度层面看,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在当时资源短缺和教育投入不足的条件下,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配置,各地举办了一批重点中小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竞争压力逐渐传递到基础教育,导致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加剧了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了公立学校教育不公平。
从社会对教育需求角度看,人们的教育期望远远超过了教育供给能力和发展水平,也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尤其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劳动力价格分化等因素,以及东方文化传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纷纷以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为参照系,希望以现代化教育标准来要求中国教育,社会旺盛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始终十分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考试,你家孩子又是满分。可一回到家就哭了。你问:“考满分不是第一吗?怎么还哭?”孩子回答:“不是第一,是并列第一。”你不会觉得孩子的心灵已被扭曲成了猪大肠,而只会认为你孩子有上进心,竞争意识强。
为了兴趣而精研自己的专业,为了提高思维品质,养成独立人格而读书的被视为异类。
要问他们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吗?
颓废派可能会抱怨课太多,考试难及格,学校管太严;上进派可能会抱怨考试拿证书太难,学生会也不好混,得靠关系,就业压力太大等等。别的好像没什么问题。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之类的东东没人觉得需要,没人觉得跟自己有关系,反正不能当饭吃,而不能当饭吃也就没什么用处。除了吃饭和娱乐,其他的都不需要。什么敬畏生命、人文情怀、尊严意识、公民意识早已被解构得散成碎片,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生命轻得像一堆凌乱的鸡毛,没人觉得这种“轻”是不能承受的。
中国的教育是无解的,教育制度是一方面。但我相信有什么样的家长和学生,有什么样的用人单位,有什么样的社会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社会认为中国教育没什么问题,教育制度怎会自作多情地认为自己有问题,然后进行自我改革。说好听点这叫前瞻性,说难听点这叫犯贱。但不管是前瞻性还是犯贱,我相信都不会有。制度是有惰性的,你不逼着它去改变,他永远不会向自己开刀。
你孩子上幼儿园,你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你质问幼儿园教师为什么不教汉字书写和算术?害得你晚上回家还得为孩子补习一年级的数学。孩子上小学后,你又怕孩子在其他方面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周末把他送进书法班、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反正,只要不累得趴在起跑线上那就绝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
不想学习的学生对什么教育都无所谓,反正搞什么名堂也不可能教我打网游。想学习的学生只对提高分数感兴趣,你搞什么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调查研究,他觉得是在浪费他时间。真正对读书感兴趣的凤毛麟角。不信等他们上了大学你看看。
我不认为市场竞争是个坏东西。你不能怪私立学校变态,因为作为消费者的你是以分数高低来评比商品的,你需求高分,工厂自然生产高分,市场本来就是这么玩的。
教育产业化以来,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私立,听上去不错,似乎有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然而,在分数至上的市场环境里,私立学校不过是一家民营高考工厂而已。为了市场竞争,首先从原材料——生源上把关,选择优质生源,再聘请高级技工——教师,最重要的的是严格、高效的工厂管理。教师被安排到流水线上,谁的产量低,产品低劣,谁就被淘汰。于是便形成了分数至上的恶性竞争机制。
孩子上一年级,识字有限,可是学校要求背《弟子规》这类书。你不知道《弟子规》里有什么思想,你不知道把这些教条灌输给孩子是否合适,你只听别人说孩子得学国学。你更不会去想教材里的暴力气息、仇恨意识是否有益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你只关心你家孩子这次离满分是不是还差一分。
Hale Waihona Puke 郑也夫说:“中国的教育是无解的。”
他指的大概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包括高校录取机制,如果不改变的话,那么中国的教育就是无解的。我知道,对中国教育不满的人最后都归结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据我了解,真正想为中国教育求解的不过是那些真心关心教育的“盗火者”。他们有的是思考者、研究者,有的是埋头苦干、百折不回的行动者。身边的人,觉得中国教育似乎有问题的,也没觉得需要为它求解。甚至,很多人没觉得中国教育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自然也就无解——不必去解。
这篇文章论调悲观,觉得中国的父母是功利的,部分造成了现在的教育困境,而想要改变教育的仅仅是非常少数的一些“盗火者”,中国教育是无解的。
但檩子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孩子的“盗火者”,这一代的父母有着更开阔的眼界,走的每一步,都在纠正过去的错。中国教育最终有没有解?不在政府,不在学校,不在老师,而在我们每个爸爸妈妈的心里,在我们每天的行动中!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给我们的孩子一个“解”!
以高中为例,3月30日的《中国青年报》一语道破了这种竞争的实质:“高中的最根本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而是把人分类。从高中毕业出来,一部分学生将进入著名大学,他们日后很可能有机会获得一份高薪而体面的工作。一部分学生只能进入普通大学,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上不了大学……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命题者设计那些刁钻古怪的高考题,并不是因为这些题目有实际意义,而是因为它们够难……只有足够难的题目才能更好地把人和人区分开来。”
那么多男生窝在宿舍里打游戏,那么多女生游荡在步行街上,他们之间也会因为无聊而谈谈恋爱。这算是颓废派。
挤在图书馆里学习的不是考研、考公务员的就是考各类证书的,要不就入学生会,整天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喊猪席、喊不长什么的,最后混个学生官僚干干,美其名曰:“锻炼能力”。这算是上进派。
规范办学抓得紧一些,学校周末、假期不补课。你还得花钱为孩子请家教。最后干脆要求学校补课。你从不关心学校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只看学校是否能让孩子考高分。或许你也觉得孩子辛苦,可高考在那里,你没办法。你压根儿没想过这种招生制度、评价体系有什么问题,你认为问题来自于你孩子,来自于你孩子的分不够高。
中国的教育是无解的 ! 檩子:说实话,是不是要分享今天这篇文章心里还是有过斗争的,因为大家看完会问:我们知道中国教育有问题(也许没这些人说得那么严重),但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能怎么办?孩子要升学,生活要继续,我们跟着时代车轮往前滚,只能走到哪里是哪里
...
再问问家长们,孩子成绩好的当然反感别人说什么“高分低能”、“人格不健全”之类;孩子成绩差的只是因为贪玩,努力不够而已。他们似乎都不觉得中国的教育有什么问题,而且还需要求解。
但真的仅仅是这样的么?我们在这里谈教育,不是分享心灵鸡汤,也不是随便抱怨几句就完了。中国人有句老话,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也体现在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最大程度地去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如果我们不去做,谁会去做?如果不能改善10分,改善2分,3分,也是好的。
孩子手捧满分试卷来到你面前领赏,并想考考你这个做家长的。于是问:“妈妈,《三国演义》里最有智慧的人是谁?”你说孔明。孩子马上替你纠正:答案是诸葛亮。老师就是这么讲的,不能说孔明。你不会觉得这老师把你家孩子教得脑子抽筋,而只会觉得你家孩子之所以能考满分,是因为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你孩子的成长过程整个是个被过度填满的过程,就好比一头填满了各种饲料、催长药物、瘦肉精的猪,他不再是个自然长大的孩子,而是个被过分催熟的孩子。
这些,你都不会在意。你在意的是孩子的输赢。孩子没有自我空间,他只有那条你给他画出的跑道而已。孩子没有童年,他那娇嫩的、五颜六色的、散发着清香味的童年已被你彻底编程,成了一系列单调、乏味、僵硬的程序而已。在这个程序里,没有别的,只有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