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浅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前言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浅出地探讨“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什么是“应试教育”?首先,我们来聊一下“应试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通俗点来讲,就是强调考试成绩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绩效评估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注重考试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弊端由于“应试教育”过分地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弊端也显而易见:1. 狭窄的教育视野“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分数,所以老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发展,重视的只是授课内容与考试技巧的传授。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教育视野和思维深度的不足。
2. 人才培养的单一化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发展往往是以笃行知识为目标,而非以激发思考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
这样就造成了人才培养的单一化,使得社会缺乏多元化的人才。
3. 压力过大学生不得不面对数不清的考试,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这样就让学生们更加痛苦。
对策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 培养全面素质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例如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 加强互动与交流学校应该适时的进行交流互动,这里提到的交流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自己的热爱程度。
3. 改进评价制度学校应该建立积极的评价制度,从而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
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对于老师而言也有着更好的评价方式。
结尾在里,我们可以说一下。
应试教育虽有其优点,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让读者了解到什么是“应试教育”,以及应对弊端的措施。
打破教育的固化,让学生们拥有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对于未来的一种投资。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1000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虽然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快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本文将从弊端及对策两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应试教育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1. 评价方式单一因为竞争激烈,学生们必须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入学的机会,这使得应试教育评价学生的方式变得非常单一,即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拼命努力,只为了好的成绩和高的排名,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 教育缺乏趣味和创新由于应试教育考试内容和试卷格式的单一,且讲究标准答案,高度统一,教育缺乏趣味和创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3. 社会逐渐产生了贿赂和权力介入的现象应试教育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升学方式,这使得一些人或组织会采取舞弊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得更好的成绩,进而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这就导致了应试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聚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生源的重点、示范等学校成为了极少数人的特权和垄断。
二、应试教育的对策1. 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因此,评价学生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除了考试成绩,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学生,如课堂讨论、实验锻炼、实践操作、学科竞赛等等。
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展示他们真正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
2. 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索精神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探索精神,是学生认知真正的呈现。
学校可以尝试做些手工、美术、音乐、体育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和生活场所,以多元话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探索知识和发掘自我价值。
这样,在学生的求知心中萌发出了对探索与追求真理的热忱,人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和多彩。
3. 透明公正管理我们也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建立透明、公正、科学的评价制度,对于贿赂和舞弊行为坚决打击、固若金汤。
同时,加强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降低优质学校招生的门槛,思考网络学习、跨地域教育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更多的学生铺垫上芳草地。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当今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
二、应试教育压力过重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应试压力。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需要频繁参加各类考试,每个年级都有重要的升学考试。
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没有足够时间去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缺乏全面发展。
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在专业知识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了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支持力度,但还是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师资需求。
同时,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了教师队伍流失速度快。
四、课程内容缺乏实际价值中国的教育体系偏向于应试与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临着与社会实际需要不符合的情况,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实际价值相结合。
五、人文关怀不足过分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常常使孩子们背上沉重的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弱势群体往往被忽略或轻视。
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培养他们成为有品格、有社会责任感并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时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
六、教育改革难以落地教育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育改革难以得到有效推进。
机制不健全、利益格局复杂、观念转变等方面都成为阻碍教育改革成功的因素。
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逐步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七、缺少职业教育支持近年来,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现行的教育体系还主要围绕升学模式展开,并没有足够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培训项目和机会,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浅论中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论中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作者:王晨筱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47期摘要:应试教育是长久以来制约中国教育水平提升的一大障碍。
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应试教育的作用,指出了对应试教育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然后剖析了应试教育改革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教育投入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师资力量逐步扩大,教育理念持续更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但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素质人才成长的瓶颈。
中国已经迈入“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必须加快转型。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改革进程缓慢,素质教育在实施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从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制约教育水平提升的根本性因素,并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中国应试教育效应的辩证分析1.应试教育的正面效应分析应试教育是以升学考试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
(1)确保了选拔的相对公平。
应试教育对于考试者的门槛很低,不考虑考试者的出身、性别、富裕程度、民族等因素,以考试分数为选拔人才的根本,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一方面为底层人们改变出身和改善生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有助于阶层之间的流动,维护了社会公平,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另一方面对人们形成了一种稳定、权威、持续的激励,使其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人们的教育意识与热情。
在目前尚未找出更好的评价标准之前,应试教育尤其是考试制度仍是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标准。
(2)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优良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面对大量的考生资源必须有一套公平、合理的选拔方式,应试教育是当前最有效的方式。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07年第5期当代教育论坛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贾锦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科举时代就广泛存在。
在“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标下,读书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这一桥梁步入仕途,十年寒窗仅为金榜题名。
因此,一切以科举为中心,形成了“科举考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恶性循环系统。
今天,尽管教育和考试制度在不断地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高考指挥棒下,基础教育阶段仍然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
那么,应试教育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下面仅从考试和教育的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改革的对策。
一、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一)考试本身的原因首先,考试产生的目的“选拔性”为应试教育埋下了伏笔。
“中国的考试可能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
根据2000年11月‘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的始年被确定为公元前2070年。
这样,应该说,起码在公元前2070年前后,作为选拔官吏的考试已经在我国产生。
”可见,在4000多年前,考试是以选拔官吏为目的而登上历史舞台的。
考试产生的目的“选拔性”使考试从一开始就带有竞争性。
在教育服务于考试的科举时代,考试本身的竞争性直接导致了应试教育。
在今天,虽然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在逐渐扩大,但是还没有达到一比一的入学率,不是每一个参加考试的人都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而且,学校之间、专业之间还存在差异。
考试本身的“选拔性”导致了考生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并加剧了应试教育。
其次,考试所产生的社会结果即社会阶层的流动是应试教育存在的根本原因。
从考试的历史看,不管是作为选择官吏的手段还是考核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方法,考试都只是作为一个中介和桥梁出现的,而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是与考试所产生的社会结果有直接关系的。
人们关注的不是考试的过程而是考试的结果,即通过考试,个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变动、个人能从考试中得到什么好处。
浅谈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旨在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但是,目前的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择校问题突出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一些重点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而农村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的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了家长普遍存在的“择校热”,导致一些学校的招生压力过大,而其他学校则缺乏生源。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学校应该实行多元化教育,提供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最后,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不仅仅追求就近入学或者名校入学,要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环境。
二、应试教育问题严重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应试,导致学生过早地面临应试压力,缺乏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只注重升学率和分数,而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往往忽视。
解决应试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改革考试制度,减少对分数的过重依赖,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再次,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学科和课程。
三、师资队伍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
一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另外,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不够,导致他们的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对于师资队伍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学校可以引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和政府也要提高对教师的薪酬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四、学科结构亟待调整当前,我国教育中的学科结构也存在问题。
中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教育的问题中国拥有庞大的教育系统,但这个系统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下是中国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1. 压力过大:中国的教育体系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注重考试成绩。
这导致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他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获取进入好大学和获得好工作的机会。
放弃兴趣和个性发展,而过度关注分数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2. 缺乏创造性思维:中国的教育更注重记忆和应用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死记硬背和应试训练上,缺乏主动探索的机会。
3. 教育资源不均衡: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农村地区的孩子们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4. 缺乏职业教育机会:中国的教育系统侧重于学术教育,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同时也浪费了社会资源。
二、改善中国教育的对策要解决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教育改革。
以下是改善中国教育的几个对策建议:1. 促进素质教育: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教育部门应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实践能力。
2. 改革考试评价体系:考试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不仅仅是分数。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作业、综合素质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3.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建设优质的学校和配备优秀的教师。
同时,应鼓励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合作,让城市学校的优质资源得以分享到农村地区。
4.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机会。
职业教育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升就业率。
应试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1.当今社会,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趋势。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
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困境与问题。
2.首先,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这种
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和虚荣心态,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动力。
3.其次,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存在着偏差和不公正。
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因各种原因无法
取得好成绩,却被迫接受自己“失败”的事实,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丧失了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4.面对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寻找突破。
从教育本身出发,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来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
5.同时,我们还可以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6.除了教育本身的改革,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和文化环
境,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多样化的成长支持和帮助。
7.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应试
教育的困境得到真正的突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下一代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4、扼杀创新精神:应试教育强调标准答案,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 思考能力的发展产生阻碍。
谢谢观看
综上所述,应试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弊端。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以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 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该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例如,可以增加面试、作品集、社会实践等多种评估方式,以更好地 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
2、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素 质和专业水平。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 教育理念。
3、高效率:应试教育注重知识 的传授和记忆,能够帮助学生快 速掌握基础知识。
1、忽视个性发展:应试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记忆,容易忽视学生的 个性和兴趣爱好。
2、压力过大: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3、缺乏实践应用:应试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 的培养。这使得许多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感到困惑。
第一部分: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 原因
1、考试制度
中国的考试制度是应试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考一直是中国学生追求 的重要目标,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和职业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在高考 中取得好成绩,应试教育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
2、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也是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 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进入好的大学,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 下基础。这种期望使得许多学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虽然中国的基础教育 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仍然存在差距。为了追 求好的教育资源,许多学生和家长只能通过应试教育来获得更好的机会。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应试教育是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主要标准,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教育模式。
虽然应试教育有一定的优点,如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划,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压力过大、培养创造力不足、不全面评价学生、扼杀兴趣爱好和不利于个性发展等方面分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应试教育使学生面临过大的学习压力。
试卷成绩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付出巨大努力,长期以来承受巨大的学业压力。
这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对身心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可以推行综合评价制度,除了考试成绩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品德素质、实践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
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其次,应试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应试教育重视的是机械的记忆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失去了创造力的培养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开展课外科技实验、创意写作和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理解知识。
再次,应试教育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应试教育通常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测量,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的发展。
这导致了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和记忆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可以推行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学科成绩、实践表现、社会实践和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学校和教师也应提供学校专项奖学金和特长生选拔等机会,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的才能和兴趣。
另外,应试教育还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然而,就在不久前兴起的教育改革措施,我们仍然面临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以下是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难题:一、应试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制度以应试为导向,给学生的评价和认可几乎全是考试成绩。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所在去应对考试,甚至以自杀作为了结。
此外,高考制度的过于严苛也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压力过重。
二、缺乏个性化教学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大多数学校只追求好成绩,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培养。
许多教师也仅仅是机械地考试辅导,而忽略对学生思维、创造力、以及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三、知识单薄,缺乏社会适应力教育的重点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而社会适应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教育中却不受重视。
这导致许多毕业生虽在学业上取得很高分数,但在实际工作、社交、人际沟通等方面却经常出现挫折。
四、缺乏职业教育的开展虽然教育面向全人培养是理论,但最终结果是找到一份工作以谋生,一些职业能力的专业培养的缺乏将会多方面掣肘着我们。
很多学生毕业于大学后,发现他们的技能和教育并不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教育难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改变应试教育思路高校也应该尝试进行四年制完整的人才培养,这意味着用人学校的招生、发展以及选课等决策应该有一个人才培养规划,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学科一个大学专业学科是否对人才培养有利。
二、加强个性化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专长和天赋,提高其全面发展能力。
对不同的学生分类培养,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应如果多注意感知到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心理健康的教育措施。
三、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升,是不断地加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力的关键。
要通过社会服务和公共知识课程的开展,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为应对有限的就业机会,学校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依照相关企业的要求设置各种职业技能课程,并与企业建立合作,并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帮助。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在当代社会中,应试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应试教育指的是以应对考试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并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和教育改革的进行。
一、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1. 性价比突出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应试教育无疑能够迅速提高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压力。
此外,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相对明确,给予了学生和家长明确的参照,也给了教育部门一个计量的方式。
这种“最少努力,最大回报”的思维模式使得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各方的青睐。
2. 体系复杂应试教育体系的复杂性导致了很难一下子革新,因为它已经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考试制度、升学政策以及教育机构的利益密切相关。
即使有人们发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却很难改变这个体系,因为改变一个环节就会涉及到整个教育体系,这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和时间的。
3. 社会心态影响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感受过大,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应试教育上。
一味追求分数和奖状的事实背后是社会对名校和名企的追逐,这种心态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维中。
这种心态对于应试教育的延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其长期存在。
二、应试教育的对策分析1. 价值观的转变需要改变当前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现象,培养学生对于真才实学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注。
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2. 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等教学模式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热爱,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
3. 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1应试教育的弊端1.1应试教育中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素质教育提出至今,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我们现在提出要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要普及义务教育,不要重少数轻多数。
但仍有不少同志提倡他的“应试教育”,鼓吹要理直气壮追求升学率,搞英才教育,对“应试教育”产生的触目惊心的后果,竟然熟视无睹。
然而“应试教育”引发的恶性案例,一次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从1985年以来,各类恶性案件从来没有断过,例如1985年某市发生了十二岁女生隋某因父母逼迫考高分服毒自杀案件。
1987年11岁小学生夏斐因考试未得高分,被母亲活活打死,母亲在狱中自杀,从而使一个家庭从社会上消失了。
1990年4月,某高中女生邓某某,因照顾重病的父亲导致成绩下降,被学校列为计划外学生,要交500元学费,服农药自杀。
1992 年4月,《解放日报》有一期情况简报报导,在分数与升学率重压下,有多名中小学生自杀。
1995 年1月,某中学女生毛某某因不堪忍受教师罚抄作业,服毒自杀。
1995 年4月,某小学生刘某某考试成绩略低,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适当的批评,跳楼自杀。
1995年5月,某大学附中一女生因考试成绩差,受到老师的冷落,上吊自杀。
1995年6月,某初中学生李某因违反学校早读不能看课外书的规定被学校老师罚款和打骂,自杀。
1996年6月,某县13岁小学生郭某某因考试成绩差,被老师罚款,在外游荡两天后回家服毒自杀。
1996年10月,某市学生周某因参加数学奥林匹克赛被淘汰,在教室上吊自杀。
1996年12月,某市13岁小学生王某因停电,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罚款,服毒自杀。
1997年3月,某市高三的林某因考试压力大,写了一份遗书,放煤气自杀。
2000年,浙江金华四中学生徐力杀母事件。
上述这些事件都是不该发生的,但是已经发生了,而且还在继续发生。
到底是谁的过错呢家长校长教师家长望子成龙何错之有,校长从严治校责无旁贷,教师呕心沥血更是劳而忘私啊。
应试教育的新表象、危害、成因及对策
应试教育的新表象、危害、成因及对策应试教育是相对于素质教育而提出来的,它是指以偏面追求升学率或考试成绩的一种极端做法,而素质教育则是指一种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和全面协调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
两种模式从一提出,其受到人们的关注度也反响不一,应试教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抨击和责难,而素质教育则受到了人们的推崇和认可。
然而时至今日,推行已有相当长时间的素质教育在教育领域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相反,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几乎达到了一种极至的程度,具体表现为:一是应试教育参与的对象更为广泛。
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是以学校和教师为主,现在则发展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各种各样的联考、统考、会考、质量检测越来越多,考试成绩越来越细化和公开化。
家长面对各种考试排名的压力,要求子女参与各种文化补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家养家教,名目繁多的补习班越来越多。
二是应试教育的手段更为多样。
考,考,考,是教师的法宝;分,分,分,是学生的小命根,这样一种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应试教育现在越来越呈现为多样化。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为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为学生征订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成了一种潜规;冷落、歧视差生已经演变为排挤、驱赶差生;音、体、美越来越淡化和边缘化,甚至两操的时间也被所谓的主课所取代;三是应试教育损害的对象更为低龄。
以高中阶段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应试教育现在已经覆盖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年级,小六毕业班、初三毕业班、质量检测班当成高三毕业班演练已经成了一种通行做法,小学阶段考初中的内容、初中阶段考高中的内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人的发展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考试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
应试教育以培养应试能力为唯一目标,手段变成了目的,造成了教育的变态。
其危害是广泛而深刻的。
一是制约了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应试教育以文化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模仿的机器,学生失掉了创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思辩的能力;二是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浅论中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时, 大班上课 、 严 格 执 行 教 学 计 划 的整 体 主 义 教 育 , 使 学 生 没
有半点选择的 自由, 很 难 拥 有 自我 主 张及 独立 思 想 。 此 外 , 在 应试教 育中 , “ 知识教育是实 的 , 智 育是偏 的 . 德 育是虚 的 , 体 育是弱 的, 美育是空的 , 劳动教育几乎没有” 。 这 就 很 大 程度 上 限制 了学 生 的 全 方位 发 展 。 ( 3 ) 应试 教 育 导 致 教 育荒 废 。 教 育 荒 废 是 指 表 面 上教 育 抓 得很紧 . 偏重学习 , 而 实 际上 忽 略 了 真 正 的 教 育 , 轻 视身体 、 心 理发展需求 。 这种普遍存在于的教育情况 , 其 最 明 显 的症 状 就 是“ 知行分离 ” 。据相关调查显示 , 中 国 几 乎 所 有 高 中 生 都 认 为: “ 生 活 中 身体 健 康 最 重 要 ” , 9 6 . 8 %的 高 中生 赞 同 “ 饮 食 不 能 仅凭喜好 , 还要考虑营养均衡” , 但是在实际生活 巾 . 他 们 的健 康 行 为 与 他 们 的健 康 观 念 存 在 一 定 差距 。 仅就早餐而言 , 中国 高 中生 有5 6 . 4 %没 有 吃 早 餐 的 习 惯 , 另外 . 还 有3 2 . 1 %的 中 国高 中生 认 为 : “ 为 了学 习减 少 睡 眠 时 间 是值 得 的 。 ” 这 种 教 育 荒 废 现 象 容 易影 响 学 生 的 身 心 及 人 格 健 康 , 由此 产 生 自杀 、 逃学 、 行 为不 良 、 校 内暴 力 、 家 庭 暴 力 等 社 会 问题 , 由 于 激 烈 的 考 试 竞争 , 出现 大 量 问 题 教 师 、 体 罚 的 不 良现 象 。 可见 . 应试教育对于中国教育及社会发展而言 , 其 既 有 正 面效应 . 又有 负 面 效 应 。 对此 , 我 们 应 当辩 证 地 看 待 问 题 , 不 可 走极端 . 在 充 分 认 识 到 其 正 面 效 应 的 同 时 要 认 真 地 剖 析 其 负 面 效 应 产生 的原 因 , 这样才能真正地探索到合理 、 科 学 的 改 革 路径。 二、 中国 应 试 教 育 改革 难 的 原 因分 析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优质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大城市和富裕地区,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落后。
2. 教育内容过于注重考试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过度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教育内容偏向应试培训。
这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只注重记忆和应付考试。
3.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多样化,但学校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下。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适应变化快速的社会需求,由此造成了人才供需失衡。
二、对策建议1. 平衡教育资源布局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
同时,建立跨区域师资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以缓解地区之间的差距。
2. 优化课程设置应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减少应试教育对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过度追求。
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实践性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政府及学校应注重行业发展趋势,积极研究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并调整相关专业设置。
加强与企业合作,开设就业导向课程、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以增加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的机会。
4. 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教育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和税收激励等手段鼓励个人参与继续教育,并建立健全可以满足不同阶段群体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
5. 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待遇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对于改善我国教育非常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并提高他们的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6. 引导公众正确价值观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影响教育问题的一个因素。
家长和社会应转变对教育的过分强调分数、升学率等功利性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教育的问题1. 重视应试而忽视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
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极大的考试压力,而课程内容也主要针对考试编排。
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2. 学校间的差距过大在中国,城市与农村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学校差距很大。
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贫困地区学生受到了剥夺,他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师资和基础设施条件。
3. 教育评价体系单一当前中国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为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的评价。
这种单一评价体系使得教师过于注重应试技巧训练而忽略了学科知识外其他方面的培养。
4. 学科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当前社会技术进步迅速,但学校的学科设置却没有随之调整。
一些新兴学科和技能没有被纳入标准课程,导致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5. 学生过重负担导致身心健康问题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竞争压力,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
青少年阶段是个人形成期,而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对策1. 优化课程设置,提倡素质教育加强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逐步减少应试考试对教育的依赖。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培养内容。
为了促进艺术与科学平衡发展,在课程中加入音乐、美术、体育等人文和体验类科目。
2. 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
增加农村地区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还可以通过优先招聘、鼓励退伍军人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任教。
3. 推进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关注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素质。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研究和社团活动,并将这些经历纳入综合评价的范围。
4. 调整学科设置,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密切关注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技术革新,调整学科设置。
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教育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
这种倾向使得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而片面追求成绩,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式记忆。
这导致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
其次,我们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
传统的大班授课模式无法给予每一个学生更深入地指导和培养其特长。
这导致一些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此外,在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差距。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相较于贫困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这种不均衡现象进一步加深了贫富差距,并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二、改善我国教育的对策及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我国的教育状况。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或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培养学生对于科技领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其次,我们需要推行个性化教育理念。
在教师资源充足情况下,可以减小班级规模,在保证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此外,应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或兴趣班,满足不同学生对于特定领域才能发展需求。
再者,为了解决城乡及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差异问题,我们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并通过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来改善基本教育条件。
同时,还应鼓励优秀的老师去农村和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
此外,我们需要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改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之一,父母应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道德观念。
同时,社会应当加强对于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建设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当今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今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当今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大的情况下,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条件落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增加对这些地区学校建设、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可以通过优化师资流动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并提供相应激励措施来留住这些优秀人才。
此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等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二、高考制度单一性导致选拔方式单一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评价制度,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后学龄人口增加,导致竞争激烈。
同时,传统的高考模式过于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容易培养出对分数和升学率过分追求的应试型学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可以逐步改革高考制度,减少对分数的过分依赖,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
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面试、技能测试等方式来衡量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水平。
此外,在职业教育方面也需要加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不平衡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应试教育,即以应付各种考试为目标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培养出了大量追求分数、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与此同时,在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学生缺乏对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社会实践经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校与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进行合作,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现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然而,中国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未来,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现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育质量不均衡尽管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育质量仍然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贫富之间,高校和低校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学质量。
这些不平等导致了就业机会的不公平和社会上的阶层差异。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包括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增加教育补贴,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扩大教育资源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教育统计和评估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
二、应试教育反人性中国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应试教育的问题。
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应试教育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会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改变教育的观念和教育方法。
政府应该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材,让学生更加关注知识本身。
此外,学校和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交技能,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
三、大量课业压力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在课业和考试方面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很多学生需要全年无休地学习,连周末和节假日都无法放松。
过分的课业压力不仅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让他们丧失平衡的生活,无法享受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对策:政府和学校应该减轻学生的压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休息和娱乐活动的机会。
在学校中应该推广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平衡学习和生活,同时,学生自身也应该注重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四、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的核心是教师,而教师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但现今的教育体系过分追求应试,学生和老师都忽略了教育真正的核心,即教育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应试教育是长久以来制约中国教育水平提升的一大障碍。
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应试教育的作用,指出了对应试教育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然后剖析了应试教育改革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教育投入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师资力量逐步扩大,教育理念持续更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但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素质人才成长的瓶颈。
中国已经迈入“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必须加快转型。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改革进程缓慢,素质教育在实施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从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制约教育水平提升的根本性因素,并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中国应试教育效应的辩证分析
1.应试教育的正面效应分析
应试教育是以升学考试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
(1)确保了选拔的相对公平。
应试教育对于考试者的门槛很低,不考虑考试者的出身、性别、富裕程度、民族等因素,以考试分数
为选拔人才的根本,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一方面为底层人们改变出身和改善生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有助于阶层之间的流动,维护了社会公平,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另一方面对人们形成了一种稳定、权威、持续的激励,使其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人们的教育意识与热情。
在目前尚未找出更好的评价标准之前,应试教育尤其是考试制度仍是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标准。
(2)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优良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面对大量的考生资源必须有一套公平、合理的选拔方式,应试教育是当前最有效的方式。
虽然应试教育存在体制僵化、缺乏人性化等问题,但是其客观性、持续性及适用性决定着其是适应当前中国教育国情的最优的优胜劣汰方式,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学生素质的有效体现。
应试教育包含某些素质教育因素,是后者发展坚实的基础和有效体现。
例如,应试教育锻炼了思维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个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上就是培养其文化素质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学生素质的某种程度的体现。
2.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分析
(1)应试教育的“绝对化”。
应试教育以分数为最根本的选拔标准,不可避免地将一些有希望、有创造性的学生排除在外,使他们
受教育的机会遭到剥夺。
另外,“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结果平等,而非真正的绝对平等。
应试教育一切以考试为准绳,考试的内容及答案由教育机构决定,而学校使用国家的统编教材,教师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施动者。
(2)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根据统一命题、统一的评分标准,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在标准答案面前不能质疑。
同时,大班上课、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整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没有半点选择的自由,很难拥有自我主张及独立思想。
此外,在应试教育中,“知识教育是实的,智育是偏的,德育是虚的,体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劳动教育几乎没有”。
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3)应试教育导致教育荒废。
教育荒废是指表面上教育抓得很紧,偏重学习,而实际上忽略了真正的教育,轻视身体、心理发展需求,这种普遍存在于的教育情况,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知行分离”。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几乎所有高中生都认为:“生活中身体健康最重要”,96.8%的高中生赞同“饮食不能仅凭喜好,还要考虑营养均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健康行为与他们的健康观念存在一定差距。
仅就早餐而言,中国高中生有56.4%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另外,还有32.1%的中国高中生认为:“为了学习减少睡眠时间是值得的。
”这种教育荒废现象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及人格健康,由此产生自杀、逃学、行为不良、校内暴力、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由于激烈的考试竞争,出现大量问题教师、体罚的不良现象。
可见,应试教育对于中国教育及社会发展而言,其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
对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问题,不可走极端,在充分认识到其正面效应的同时,要认真地剖析其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真正地探索到合理、科学的改革路径。
二、中国应试教育改革难的原因分析
1.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指出了过去对于当前及未来的影响,负面的路径依赖会导致制度变迁受阻。
应试教育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严重路径依赖,已经形成了既有的工作模式、信念模式和权力模式,因此扭转难度很大。
2.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与实践欠缺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实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革实践,但是对于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实现途径,人们尚没有获得明确的答案。
例如,很多教育部门就存在将特长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的误区。
3.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均衡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存在矛盾。
一方面,高等教育吸收的人数多于招生人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供需失衡,虽然1999年高校进行了扩招,但是仍未能完全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优良的高校资源十分有限,且分布相对集中,尤其是北京、上海等
发达地区,就业难等因素导致较差的高校及职业教育资源难以对考生形成有效的吸引力,进而加剧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这就使得素质教育很难真正展开,所以高考仍然以考试选拔为主,应试教育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难以进行深入的改革。
三、改革应试教育的对策
1.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应试教育并不排斥素质教育,相反有利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也不排斥应试教育,不能“因噎废食”而取消考试,相反,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以应试教育为手段和途径。
因此,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者要摒弃不合理的极端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2.改革高等教育体系
从明确高等教育体系,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共同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明确两者在办学理念、培育方式、教育模式及教育目标上的区别,并给予制度上的明确,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此外,大力发展专业性强、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政府要增加对其的投入,提高师资力量与办学质量,打出自己的品牌,以此保障生源的数量与质量。
3.改革中小学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实现多样化,课程内容需要和社会实践应用之间结合,课程目标设置要遵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的考试内容和方
法体系。
素质教育不能避免考试,但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考试应当有新内容和新形势。
在分数设置上增加主观题的分数,削减需要死记硬背的客观题的分数。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发挥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要公正、平等,不以分数论英雄,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基础教育
新局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丁远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j].学术交流,2001(9):139-141.
[3]陈旭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9):156.
[4]贾锦钰.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
论坛,2007(5):24-25.
[5]贺清竹.语文教学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j].重庆与世界,2012(1):55-56,66.
[6]许从付.论应试教育的不合理性[j].成功(教育),2010(10):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