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24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正太铁路(太原—石家庄)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条铁路,穿越多条河流,与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交会于石家庄。
正太铁路修建时的窄轨(1米宽)与采用国际标准轨(1.435米宽)的卢汉铁路不一致。
下图为1907年中国北方部分铁路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正太铁路修建时,采用窄轨的原因有( )①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②穿越多条河流③当时施工技术较低④(清政府)投入资金有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早期正太铁路与卢汉铁路轨道宽度不一致对石家庄发展的影响最可能是( ) A.加速发展 B.阻碍发展C.没有影响D.无法推测【解析】1选D,2选A。
第1题,正太铁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题干中有“穿越多条河流”的信息;1907年以前,我国铁路建设施工技术较低;(清政府)投入资金有限。
第2题,石家庄位于正太铁路、卢汉铁路交会处,正太铁路的窄轨与卢汉铁路的国际标准轨不一致,进出山西的所有物资必须在石家庄重新装卸和转运,加速其城市发展。
下图为蒙(自)河(口)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水文条件D.资金条件4.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态B.节约耕地C.减小起伏D.降低造价【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云南省地形主要为高原,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广,高原上多山,地表崎岖。
结合所学知识,可确定影响该铁路修建的最主要障碍为地形条件。
第4题,当地地形起伏大,为保证铁路线起伏程度,在山区地区,常用开隧道、架桥等形式降低线路坡度。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5、6题。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地球与地图
课时跟踪练1地球与地图选择题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完成1~2题。
1.②地的地理坐标是( )A.(40°N,20°W) B.(40°S,20°E)C.(40°S,20°W) D.(40°N,20°E)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中纬度、南半球B.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C.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D.①②间距离等于②③间距离1.A 2.C第1题,图中纬度向北数值变大,应位于北半球,图中经度越向东数值越小,推断为西经度,因此②地的地理坐标是(40°N,20°W)。
第2题,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和经纬度数值变更可知,①地的地理坐标是(20°N,20°W),位于低纬度、北半球,A错误;③地的地理坐标是(40°N,40°W),③地位于①地的西北方,B错误;④地(60°N,60°W)位于⑤地(40°N,80°W)的东北方,C正确;经线上相差1个纬度的实际距离约是110千米,则①②间距离约为2 220 km,纬线上相差1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 km×cos α(α为当地纬度数),则②③间距离约为 2 220 km×cos40°,因此①②间距离大于②③间距离,D 错误。
2024年春节,某国产大片在国内首映后快速“霸榜”。
家住西安(40°N,107°E)和拉萨(30°N,91°E)的两位同学分别到影院欣赏了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
他们在观看过程中了解到:UEG总部设置在纽约(41°N,73°W),太空电梯和行星一号发动机均建立在利伯维尔(0°,9°W)。
(注:材料中出现的城市以下简称“四个城市”)。
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43-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四十三)一、选择题(2014·某某八市3月模拟)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
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
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某某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某某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
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1~2题。
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A.迁移农业B.混合农业C.乳畜业D.游牧业解析:由材料可知西北地区农民是在不同季节“搬家”,可确定为是游牧业,而排除A、B、C三个选项,D选项正确。
答案:D2.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河谷低地—冬季D.沙漠—秋季解析: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因此一般情况下,夏季在高山上,春秋在山前平原,冬季在河谷低地,故C选项正确。
答案:C(2014·西城第一学期期末)下图分别为某某省和某某省土地利用现状图,读图回答3~5题。
3.读图可知( )A.两省土地利用结构相同B.两省林地植被类型相同C.某某省比某某省农业用地比重大D.某某省比某某省城市化水平高解析:某某省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某某省以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结构不同;某某省林地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某某省林地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均属于农业用地,某某省比某某省农业用地比重小,而某某的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比重较大,说明某某省城市化水平高。
故D项正确。
答案:D4.结合两省土地利用现状和地理背景可知( )A.某某省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强B.某某省第一产业产值大于第二产业C.某某省耕地在省内均匀分布D.某某省林业产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0.3%解析:某某省水利设施用地比重大于某某,说明某某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强;某某省经济发达,第二产业产值大于第一产业;某某省由于地形因素和气候条件的差异,耕地不可能均匀分布;某某省林业用地占50.3%,而不是林业产值。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24) 人文地理 第4章 第2讲
状况图,回答1、2题。
1.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河流含沙量增大③酸雨加重④海平面上升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②④D.①②2.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 )A.停止工交建设和兴建住宅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绿化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
读图完成3、4题。
3.内蒙古当地人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A.破坏地表土及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B.地下采空区易出现塌陷C.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D.不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4.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减轻了交通压力B.延长了产业链C.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效益D.煤炭转化为电力,会导致当地大气污染加剧二、非选择题(共26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材料一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材料二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2010年,我国总用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 988亿立方米,供水量6 670亿立方米,缺318亿立方米。
材料三“过去11年中,我国耕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25亿亩,因为分散在各地,又用了11年的过程,所以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警觉。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首届“城乡土地论坛”上表示。
材料四在德国1996年通过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的框架下,德国冶金行业产生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废旧钢铁的回收率也很高,2002年有2 000万吨废铁被重新利用;废旧汽车再利用率达75%,到2006年已达到85%。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种资源问题?(2)哪些措施可以缓解材料二反映出来的资源问题?(答4条即可)(3)下列漫画描述的行为会导致材料三反映的资源问题的是(双选)( )(4)材料四中德国的做法是为应对哪种资源问题?6.结合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描述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40-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四十)一、选择题(2014·河北省保定市高三调研)下图为某国简图。
该国总人口2859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
全国可耕地面积约3000万公顷,其中种植面积约300万公顷,一般一年只种一季,三分之一左右的农产品需要进口。
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海拔2479米)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A.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B.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C.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也小D.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解析:甲地位于赤道附近,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终年都较大,因此气温的年较差小;由于甲地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A选项正确。
答案:A2.该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旱季玉米种植,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本国的( )①光热资源优势②生物资源优势③土地资源优势④劳动力资源优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该国位于低纬地区,终年炎热,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玉米种植;该国可耕地面积广大,大力发展旱季玉米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答案:B3.该国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河流②地形③交通线和港口的分布④石油资源的分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由题可知,该地的港口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且北部石油资源丰富,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地区,故D选项正确。
答案:D(2014·江西红色六校高三联考)在帕米尔高原的那一边,有着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
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 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该国拥有数千湖泊、河流、美丽的瀑布,大部分河流注入( )A.巴尔喀什湖B.咸海C.里海D.贝加尔湖解析:据图分析可知阿姆河和锡尔河都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地区,而两河都注入咸海,故B选项正确。
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6-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十六)一、选择题(2014·四川广安月考)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
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中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西北地区可能( )A.流水作用增强B.冰川作用增加C.风力作用增强D.变质作用增强解析: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水循环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图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变大,说明越来越干燥,这样会导致风力作用增强。
所以答案选C。
答案:C2.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A.地面蒸发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D.地表径流解析: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海洋水汽,使得西北地区降水少,所以西北的同期风尘沉积通量是上升,答案选B。
答案:B(2014·山东青岛3月质检)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出 ( )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900 m左右最低B.2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增加而上升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解析:本题组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
读图,横轴是海拔,纵轴是物种丰富度。
根据图例,木本物种丰富度在3500 m左右最低,不是2900 m,A错。
2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B对。
木本物种丰富度大致随海拔增加而下降,C错。
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波状变化,D错。
答案:B4.影响木本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坡向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一致,题目要求的是木本物种丰富度,所以水分条件差异不大,都能满足森林的生长,所以主导因素是热量,A对。
B、C、D错。
答案:A(2014·广西南宁高三适应测试)读“雅鲁藏布江流域雪线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完成5~6题。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24 Word版含解析
………………………………………………………………………………………………基础组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2014年1月河北省邯郸市(约114°20′E,36°42′N)某陶瓷企业与下图所示国家某旅游公司签订了约12个集装箱精质骨瓷订单。
据此完成1~2题。
1.该批产品运往该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麦哲伦海峡D.马六甲海峡答案 D解析该批产品运往南半球非洲南部地区,所以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马六甲海峡,D正确。
2.该国甲地区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要产区的气候,在玉米主产区收获玉米的季节,甲地区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A.小麦B.葡萄C.甘蔗D.棉花答案 B解析甲地为地中海气候,所以其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葡萄,B 正确。
下面甲、乙两剖面图分别示意某两国地形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甲图所示国家工业( )A.集中分布在三大工业区B.西部工业区位于①山脉与大平原之间C.洛杉矶是南部工业区的工业中心D.首都华盛顿是东北部工业中心答案 A解析甲图所示国家为美国,工业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工业区;西部工业区位于西部太平洋沿海地区,洛杉矶是工业中心之一;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工业实力不高。
4.甲、乙两剖面所在国家具有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A.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B.具有“三低”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C.都保留有较多的独特古老生物种类D.盆地或平原区都是种植业区答案 B解析美国人口多分布在东北部;都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具有典型的“三低”特征;澳大利亚保留有独特的古老生物种类,但美国此特征不明显;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由于干旱而以粗放畜牧业为主。
下图示意太平洋某岛屿。
读图,完成5~6题。
5.该岛盛行风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答案 D解析图示岛屿位于南半球40~60°范围,处于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北风。
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0-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一、选择题(2014·某某省辛集中学月考)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滥垦滥牧,砍伐森林④全球CO2排放量增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荒漠化扩大加剧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效应使蒸发加大,加剧干旱,①②③④中只有①不是人为原因。
答案:B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季节沙尘暴天气频发。
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严重的一组城市是(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某某B.某某、某某、某某C.某某、某某、某某D.某某、某某、某某解析:本题考查沙尘暴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受沙尘暴影响严重的地区,一是沙源地,二是靠近沙尘暴多发地区或沙尘暴移动路径以内的区域。
结合选项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我国原生荒漠与世界其他原生荒漠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主要是地质时期自然原因形成的解析:本题考查荒漠的类型问题。
我国和世界其他原生荒漠的成因相同之处是气候干旱,降水少;大多是地质时期自然形成的,再加上人为原因扩大形成的。
但我国多为温带荒漠,而世界其他荒漠多为热带或亚热带荒漠。
答案:D(2014·海淀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 )A.某某地区盐碱地比重多大于5%B.盐碱地所占比重从东向西递增C.某某比重大于20%的盐碱地面积最大D.盐碱地的面积西部大于东部解析:据图可知,某某地区盐碱地比重多在5%以上;盐碱地所占比重没有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增的规律;虽然某某大于20%的盐碱地比重大,但是耕地面积较小,因此某某比重大于20%的盐碱地面积并不一定最大;我国耕地集中在东部地区,因此盐碱地面积西部小于东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8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28一、选择题江苏省东太湖为太湖东南隅的湖湾,年平均水深约1米,植被丰富。
早期近岸区域发展围网养殖,渔民自发管理水草,捞取浮水植物,种植沉水植物。
2019年年底为治理太湖水域,拆除东太湖所有围网,湖区人工养殖全面禁止。
据观察,拆除围网后短期内水体透明度明显下降。
下图为拆除前后湖区对比图,据此完成1~2 题。
1.早期渔民主动控制水草种植主要是为了()A.营造适生环境B.加强环境保护C.响应政府号召D.遵循传统习俗2.围网拆除后该区域水体透明度下降,可能是由于()A.污染排放加剧B.风浪影响增强C.野生生物锐减D.航运活动增加1.A 2.B第1题,结合材料“渔民自发管理水草,捞取浮水植物,种植沉水植物”分析,主要是为了增加水中的饵料,营造适生环境,A正确。
第2题,围网拆除之后,湖区风力变大,风浪影响增大,水体透明度下降,B正确;材料中说为了治理太湖水域,拆除东太湖所有围网,因此不可能污染物排放加剧,A错误;人工养殖锐减之后,留给野生生物的空间变大,因此野生生物增多,C错误;为治理太湖水域,湖区人工养殖全面禁止,太湖的航运活动应减少,D错误。
陕北黄土高原属于生态脆弱区,是国家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下图为榆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榆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是()A.耕地B.绿地C.建设用地D.其他用地4.榆林地区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生态风险依然存在,主要的问题是()①地下资源无节制的开采②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③建设用地的大幅增加④绿地面积的大幅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D 4.C第3题,读图可知,2000—2020年,榆林市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B、C排除;耕地面积约由16 700 km2下降至15 600 km2,减少的幅度约为6.6%,其他用地由4 700 km2下降至4 250 km2,减少的幅度约为9.6%,故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其他用地,D正确。
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2-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二)一、选择题(2014·武汉调研)人民网2013年9月6日消息,韩国总统日前表示,如果朝鲜在终止核计划方面取得进展并且和韩国建立充分的互信机制,韩国愿意帮助朝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入更多的国际组织和论坛。
读图1和图2,完成1~2题。
1.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A.2平方厘米B.20平方厘米C.200平方厘米D.2×1015平方厘米解析:依据比例尺计算可得出答案。
答案:B2.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解析:若将图A放大到图B,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即比例尺为原来的2倍,为1∶5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每点还是代表1000人,人口密度不会变。
答案:A(2014·浙江宁波调研)读“浙江宁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该地计划在海拔100米以上丘陵种植杨梅,按3株/100平方米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需要杨梅苗约 ( )A.100株B.1000株C.3500株D.9600株解析:根据比例尺进行大致的计算即可。
答案:C4.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曲折,是为了( )A.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B.减缓坡度,减少工程难度C.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D.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解析: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为曲折,主要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
答案:D(2014·江苏扬州模拟)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5~6题。
5.M处为陡崖,其顶端海拔可能是( )A.508 m B.498 mC.316 m D.264 m解析:图中等高距为100m,由图中数值可以看出M陡崖顶端海拔的取值范围是400m≤H<500m,故B项符合。
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9-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十九)一、选择题(2014·某某某某高三月考)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该市的描述,较合理的是( )A.河流由西向东穿过市区南部,河水波光粼粼B.一条笔直平坦的大道,由东南方向直抵市中心C.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达60米D.该市三个工业区,半环状相连绕城分布解析:等高线的凸向和河流流向相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图中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A正确。
结合指向标,笔直的大道由西北通向市中心,排除B;图某某峰的海拔在60~65米,最低处海拔为5~10米,相对高度最大值不能等于60米,排除C;图中三工业区不是相互连接的,排除D。
答案:A2.下列对该城市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B.化工区的合理性体现为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C.轻纺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离市区太近D.化工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位于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解析:高新区附近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排除A;轻纺产业对市区的污染程度轻,且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可以接近市区,排除B;化工区对大气、水污染重,应该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和垂直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在河流的下游。
图中化工区在夏季风的上风向,排除D。
答案:B(2014·某某某某中学二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的形态结构图,河流的阴影部分表示受潮汐影响显著的河段,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现在机场地址在远离城市的东部沿海,是为了便于海洋和航空的联合运输B.①、②、③、④四个码头中,可出入船舶吨位最大的是③头C.为了减少乘客进城的交通费用,火车站位置由老站迁往新站D.城市交通线路呈环形—放射状分布解析:航空港远离市区,是为了减少噪音污染;③处接近海洋,距离河口最近,方便江海联运,可出入船舶吨位大;火车站的搬迁主要目的是减少对市区交通的影响;城市交通线路无放射状道路。
选项B正确。
答案:B4.图示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响B.工业区临江分布,主要为了排污方便C.随着城市扩X,该区域水循环下渗环节增强D.城区中湖泊湿地的面积随城市X围的扩X而增加解析: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和交通;工业区临江分布,城市外围地价低,对城市污染小;随着城市发展,地面的硬化率的提高将使得水循环下渗减少;随着城区X围的扩X,城郊的湿地也进入城区,会使城区内的湿地面积增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章乡村和城镇课时跟踪练24城乡空间结构与景观
课时跟踪练24(2022·广东汕头一模)布拉柴维尔体育馆及交通配套是中国在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援建的大型建设项目,2015年投入使用,布拉柴维尔市区人口稠密,刚果政府决定在市区东北部尽快建立新城,并发展大型可拆卸的低矮木质装配式住宅,下图示意布拉柴维尔市区及东部新城。
据此,完成1~2题。
1.布拉柴维尔新城于2015年后选址东北部郊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价B.交通C.历史D.河流2.相比钢筋混凝土建筑,东部新城发展木质装配式住宅的原因是( )A.防治白蚁虫害B.土地利用率高C.降低洪涝影响D.便于二次开发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在2015年前,我国在布拉柴维尔市区东北援建了体育馆和交通配套,布拉柴维尔新城于2015年后选址东北部郊区,可知其主要原因就是利用已有的便利的快速路交通,利于新城与老城建立快速联系,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第2题,相比钢筋混泥土建筑,白蚁对木质住宅的破坏会更大,A错误;根据材料,新城发展的木质装配式住宅是大型的低矮的,说明占地面积大且低矮,造成土地利用率并不高,B错误;该新城位于刚果河沿岸,不能降低洪涝影响,C错误;由于采用的是木质装配式低矮住宅,因此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当住宅损坏或功能需要变更的时候,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顺利及时拆旧换新,从而达到二次开发的目的,D正确。
故选D。
答案:1.B 2.D(2022·湖南怀化一模)特大城市边缘乡村交通规划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促进城市产能的溢出、居住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示意广州市边缘区某地不同类型村落的内外交通状况。
据此,完成3~5题。
3.一天中,进出村的车流量昼夜比重差异最小的村及形成原因可能为( )A.工业村,工厂就在村内,村民可以就近务工B.农耕村,村民多在村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出村少C.旅游村,游客住宿多,当天返程少D.城中村,村民以房屋出租为主要收入,外出务工少4.“城中村”是城市建成区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的村庄,导致“城中村”存在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乡二元体制并存②村民文化素质低③土地征收成本高④传统思想,安土重迁⑤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⑤5.图中最可能发生交通拥堵状况的路段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工业村的工厂存在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进出村的车流量较大且受交通管制的影响昼夜比重差异明显,A项错误;农耕村的居民多在村中农耕,进出村的车流量少且昼夜比重差异较小,B符合题意;旅游村以休闲农场和采摘为主,游客多,客流量大,进出村的车流量昼夜比重差异较大,C不符合题意;城中村除了村民,还有租客,上下班需要出村进村,进出村的车流量昼夜比重差异较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8章中国地理第38讲中国区域地理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38讲中国区域地理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一、选择题(2025届河南名校压轴联考)山西人爱吃醋,交枪不交醋葫芦。
山西有3 000多年的酿醋史,山西老陈醋更是以“酸、香、甜、绵、醇”享誉国内外。
它除了作为调味品之外,还具有抗菌、美容护肤、除煤气、平衡体内酸碱度、助消化等作用。
山西陈醋选用优质原料经“蒸、酵、熏、淋、陈”五步酿制,但只有经验“夏伏晒,冬捞冰”过程才能叫做老陈醋。
该酿造过程需经验9~12个月的陈酿期。
目前山西地区为扩大市场份额在不断探求新方法。
下图为酿醋过程图,依据材料回答1~3题。
1.依据“山西人爱吃醋,交枪不交醋葫芦”推断错误的是( )A.当地煤炭工业发达,空气中煤气含量大B.当地水土较“硬”,碱性大C.当地气候暖和潮湿,易滋生细菌D.当地多以杂粮面食为主,较不易消化解析:选C 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故暖和潮湿说法是错误的。
山西多煤炭,煤化工产业发达,空气中多煤气;当地蒸发量较大,土壤盐碱化较严峻,碱性大;山西当地习惯吃杂粮面食,较不易消化;结合醋“具有抗菌、美容护肤、除煤气、平衡体内酸碱度、助消化等作用”,可推断答案。
2.可采纳“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工艺是因为山西( )A.光照时间长 B.降水季节改变大C.气温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解析:选C “夏伏晒,冬捞冰”,强调的是夏季高温蒸晒、冬季低温结冰,即必须要有较大的气温年较差。
3.山西为扩大市场份额,应实行的首要措施是( )A.扩大知名度 B.完善交通设施C.提升产品质量 D.改良酿造工艺解析:选D 依据材料可知老陈醋生产过程长,需9~12个月,严峻影响老陈醋的生产量进而影响市场的拓展。
“享誉国内外”说明质量、知名度已经比较高;完善交通设施会使外运增加,但不是首要措施。
(2025届山西一模)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时规范练: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第15题,根据图Ⅰ中太阳视运动方向判断,P日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表 明P日直射点在北半球。读图Ⅱ、Ⅲ、Ⅳ可知,甲、乙、丙三地均日出正东、日 落正西,说明Q日直射赤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在观测地以北,表明甲、乙位于 南半球,其中乙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在正午离乙地更近,说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更 大,因此甲的纬度高于乙,丙地正午太阳在观测地以南,表明丙地位于北半球,因此 三地由南向北排列顺序是甲、乙、丙。P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昼长排序为丙 >乙>甲,D正确,A、B、C错误。第16题,题意表明,①和②是Q日同一时刻太阳视 运动位置,甲地①处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应处于上午,丙地②处太阳位于西南方向, 应处于下午,说明甲地位于丙地的西边,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在南半球,丙地在 北半球,因此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④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13题,该游客拍摄b图所示照片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07,北京时间 (120°E)8:07时,113°51'W时间约为16:30,此时太阳接近地平线,即将日落,说 明该日昼短夜长,接近冬至日,应为12月22日前后。第14题,该地位于北半 球,一年中最早的日出出现在夏至日,该日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根据图中 指向标可知③位于管道的东北方,因此要拍摄有两个管道框定的一年中最 早的日出景观,应将相机置于a图中的①处。
C.9月10日 D.12月10日
5.表中x可能是( A )
A.17:54
B.18:10 C.18:42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4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24(2022江苏泰州模拟)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洪涝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并且干旱、洪涝常连续发生,形成旱涝急转现象。
我国西南地区是旱涝急转的多发区域。
图1示意我国西南部分气象站点分布及生态分区,图2示意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旱涝急转发生次数年内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图1图21.有关我国西南地区旱涝急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旱转涝集中发生在夏秋季B.涝转旱集中发生在春夏季C.旱转涝和涝转旱频次相同D.冬季的重度急转最为严重2.甲区域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A.暖湿气流和焚风效应影响B.森林破坏,气候失调C.登陆台风数量多,影响大D.冬春季节寒潮影响大3.旱涝急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
对其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①威胁区域粮食安全②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改变区域气候类型④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1.D 2.A 3.A解析第1题,旱转涝集中发生在春夏季,A错误;涝转旱集中发生在夏秋季,B错误;旱转涝和涝转旱的频次不相同,C错误;冬季重度急转的频次比其他季节高,D正确。
第2题,甲区域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易发生涝灾,气流越过山坡后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易发生旱灾,A正确;森林破坏对局部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导致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B错误;该区域基本不受台风和寒潮的影响,C、D错误。
第3题,旱涝急转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一般更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①②对;不会改变区域的气候类型,③错;对植被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不会导致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④错。
A正确。
(2022云南昆明一中模拟)2021年9月,第13号台风康森和第14号台风灿都两个秋台风接连生成,并逐步向我国靠近,灿都短时间四级连跳变身超强台风。
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45-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四十五)1.(2014·某某某某市高三质检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干热风导致植物蒸腾急速增大,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减产。
材料二华北平原近50年来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如图所示)。
(1)描述华北平原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特征。
(2)提出华北平原减轻干热风危害的具体应对措施。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平均干热风日数中部多,南北少,且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
(2)对于干热风的应对措施,应从作物品种,灌溉技术的改进,化学农药品的使用等方面应对。
答案:(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或北部日数多,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
(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
(任答三点即可)2.(2014·某某某某高三质检)下图示意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形成原因。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轻洪旱灾损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1)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读图可回答,形成原因要考虑季风影响。
(2)减轻洪旱灾害应从监测预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
成因: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引起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风强盛的年份,降水量大,则该年份洪灾严重,旱灾较轻。
(2)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推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兴修水利设施,增强引排水和蓄洪抗旱能力;山区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引导民众迁出洪灾多发区,减轻洪水带来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四)
一、选择题
(2014·天津模拟)天津是我国传统的自行车生产基地,我国第一辆自行车诞生于此。
进入21世纪,天津已陆续引进企业33家,吸引投资55亿元,建成集研发、生产、交易、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自行车创意产业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1.该自行车产业基地建在天津的原因是( )
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②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③政策扶持,吸引力强④矿产丰富,原料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自行车生产与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无关。
答案:A
2.该产业基地的建立,反映出自行车产业的( )
①集聚现象②分散现象③产业升级④产业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多家自行车企业落户天津,反映了产业的集聚现象,同时该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创新,促进了产业的升级。
答案:B
3.此类产业基地的建立,对天津市发展的影响是( )
A.增加就业压力B.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
C.减轻大气污染D.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解析:自行车产业基地的建立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天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D
(2014·东北联考)德国的汽车企业同我国长春市“一汽”、上海市“上汽”、广州市“广汽”等汽车企业合作,使三城市成为我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同时这三城市的汽车配件产业也同步发展起来。
请回答4~5题。
4.德国企业与我国的长春、上海、广州三城市汽车企业合作生产汽车的主要原因是( )
A.都有完善的汽车配件产业
B.都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
C.都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D.都有汽车生产的历史
解析:德国企业与我国三地合作,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三地中汽车业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我国汽车业发展水平较低、高素质的人才不足都是制约发展的因素,所以要引进外资企业。
答案:C
5.三城市汽车配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三城市汽车工业发展起到的作用是
( ) A.减少零配件运输距离,降低成本
B.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
C.扩大了市场需求,增加了汽车的出口量
D.解决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解析:三城市汽车配件业的快速发展与就近供应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答案:A
(2014·威海调研)图甲为“某区域产业链示意图”,图乙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从工业布局角度看,该产业链最适合位于图乙中的( )
A.工业区A B.工业区B
C.工业区C D.工业区D
解析:从产业链可知,该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C靠近高教文化区,科技力量强,适宜布局该产业。
答案:C
7.该产业链的形成体现了( )
A.不同工序的生产协作
B.商业贸易的联系
C.零部件工厂的联系
D.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联系
解析:该产业链把生产与销售结合了起来,联系了第二、三产业。
答案:D
(2014·青岛一模)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经济活动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匀程度。
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
读表,回答8~9题。
表中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8.影响烟草加工行业区位基尼系数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B.市场
C.原料D.劳动力
解析:烟草加工原料运输量大、不易储存,故烟草加工业一般布局在烟草生产基地附近。
答案:C
9.依据表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低端集聚水平
B.产业集聚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C.食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下降
D.石油化工业比食品制造业分布更均匀
解析:各行业产业集聚度高低都呈现年际波动变化过程,故B、C错误;石油化工业与食品制造业相比,集聚程度年际之间都有高低变化,也就是说分布均匀程度年际之间都有上下,故D错误。
答案:A
(2014·潍坊一模)对外贴牌加工是指企业按照外商订单组织生产,产品贴印外商商标,交由外商销售。
下图示意某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工业区贴牌发展的10年中,为经营模式转型积累了( )
A.产品销路B.产品出口量
C.资金和技术D.劳动力
解析:区域工业化初期,一般科技、资金等力量薄弱,劳动力或矿产资源丰富,一般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如贴牌加
工)或资源指向型产业,获取资金和技术积累。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优势逐渐丧失、资源趋向枯竭,故利用资金和技术积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或创造自己的品牌,或发展资金、技术指向型产业。
答案:C
11.2011年,该工业区( )
A.以自主品牌生产为主B.以对外贴牌加工为主
C.以工业分散为主D.转型为劳动力导向性工业
解析:2011年,该工业区自主品牌业务占73%,已转向以自主品牌生产为主。
答案:A
(2014·福州市3月质检)创意产业,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
下图是北京市略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北京创意产业分布特点是( )
A.集聚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
B.集聚分布在高等院校周边
C.集聚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区
D.具有向沿江沿湖分布的趋势
解析:图示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围绕在中心城区周围。
答案:A
13.利于北京创意产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有( )
①水陆交通便利,网络通信发达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③更加接近市场,快速获取信息④获得廉价的劳动力,降低运营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和我国文化中心,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创意产业核心是创造,北京作为我国信息、科技中心,能满足其快速获取海量、最新信息的基本要求。
北京并没有便利的水上交通;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为高素质人才,劳动力成本高。
答案:B
二、综合题
14.读我国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分布特点。
(2)简述产业集聚的优势。
(3)从矿产资源、交通运输、市场的角度,比较天山北麓重点产业集聚区与海峡西岸重点产业集聚区工业区位的差异。
解析:(1)我国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分布特点应从东中西部产业集聚区的数量进行分析。
(2)产业集聚的优势应从协作条件、利润等方面分析。
(3)天山北麓重点产业集聚区与海峡西岸重点产业集聚区工业区位的差异应从矿产资源丰富程度、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市场广阔程度等方面分析。
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2)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成本。
(3)天山北麓重点产业集聚区:矿产资源丰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市场相对狭小。
海峡西岸重点产业集聚区:矿产资源缺乏,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15.(2014·河北唐山高三统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它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甲图是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数量分布图,乙图是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图。
(1)指出图中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数量居前三位的省级行政区,并简要说明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区位优势。
(2)从文化创意价值链角度,分析中西部省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
(3)简述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意义。
解析:(1)从图中可知,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数量居前三位的省级行政区是北京、上海和广东。
区位优势主要从文化底蕴、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分析。
(2)中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数量较少的原因主要从资金、人才、技术、市场、企业生产与合作等方面分析。
(3)发展创意产业的经济意义主要从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
答案:(1)北京、上海、广东。
(顺序不限)(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多高校与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发达,资金有保障,市场广阔。
(任答三点即可)
(2)资金缺乏,融资困难;创意、技术、营销、渠道经营、管理、研究领域的人才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才体系;技术落后,导致有特色的原创作品少;经济欠发达,市场狭小;企业间在开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上缺乏密切的协同和合作;缺乏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四点即可)
(3)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可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