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物理命题看高三物理复习-上-打印稿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论文:研究高考命题特点探索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论文:研究高考命题特点探索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论文:研究高考命题特点探索高三物理复习策略近几年来,高考理综试卷物理在遵循《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的同时。

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情景新,设问巧,信息多,宽角度,多视点,突出能力立意,倡导理性思维,注重物理应用,考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考察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学习能力,尤其是考察学生获取信息、贮存信息,转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三物理复习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体会谈一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一、近几年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的特点1.立足双基,考查能力,重点考查学科内主干知识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

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力、电两大块历来是考查的重点,除了小题之外,都有分值大的中档和压轴题出现。

热学、光学的难度虽有所降低,但并不等于不考,内容虽少,但不可忽视。

2.对学生审题建模要求明显提高理科综合物理非选择题部分,题目涉及的物理量和物理过程多,而设问简短(多数只有一问),要想求解必须将题目审清,明确题目中题设条件如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物理模型,然后根据所涉及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方程。

3.加强了图形、图象在物理中的应用在2010年福建理科综合试题全卷物理题15、16、17、19(2)有(或涉及)图形、图象,有的题目的题设条件隐含在图形中。

需要从图中读取,有的通过图来描述物理情景(如20、2l、22),有的需要利用图来讨论、分析、计算(如15、16、17)。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建议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建议

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建议综合表中内容分析可知,2012年江苏物理高考整张试卷从“题型与结构、分值与占比、内容与重点、范围与难点”等各方面都延续了自2008年开始实施的江苏省“3+学业水平测试”的新高考方案以来的命题风格,试卷整体比较平稳,没有偏题、怪题、也没有陈题,质量较高,整体难度与2011年基本持平。

试卷强调物理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力和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功和能、场(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和路(电路),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

二、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特点1、注重基础,突出能力通过考查考生对基本物理原理和基本物理规律的了解、认识、理解及应用,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符合考试说明要求,促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例如第10题电学实验是黑箱探测和多用表的使用,本题略高于学生实验,关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解决过程,考查了学生能否灵活地运用学过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来探究新情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11题一改以往那种中规中矩地考查力学实验,第(1)问具有开放性,要考生提出两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好地考查了考生是否能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去迁移研究新情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2)问还考查了学生应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良好的实验素养(通过规范作图而减小实验误差),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判断能力。

再例如试卷中第4题、第12C(3)、第15题都涉及图像问题,强调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

2、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思路明确。

试卷所考查的知识涵盖了《2012年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1个主题及选考部分的12个主题,力学约占36%,电磁学约44%,热光原、近代物理约占20%,具体地:(1)力学——直线运动(包括v—t 、a—t图像)、竖直上抛运动、平衡问题、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弹簧秤的使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简谐运动等;(2)热学——永动机、分子的平均动能、气体内能、理想气体膨胀做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等;(3)电磁学——电场的力和能的性质、电场线与等势面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q—t和i—t图像、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R图像、传感器、电阻的测量、磁场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和棒在磁场中运动、交流电和变压器等;(4)光学、近代物理——光的折射、狭义相对论、黑体辐射、氢原子能级跃迁(电离)、核反应遵循的规律(如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高三物理高考阅卷与高三复习备考课件.ppt

高三物理高考阅卷与高三复习备考课件.ppt

(6分)
解得 v g l
②(2分)
I = 0-mv ③(2分)
解得 I = -m gl 向左④(4分,方向1分)
说明: 要交待或能看出研究对象是滑块。
(二)高考评分细则
特别说明:
①直“接根写据“动v量1 =守v2恒”不,给v1分= ;v2”的,给分, ②能看出两速度分别是哪个物体的,给
分 ③ 1-cos600 、cos600写成½的不扣分,但
正,有
I =0-mv1
解得 I = m gl
④(4分,其中方向占1分)
(二)高考评分细则 12mv22mgl(1cos600)
题24.(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 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答案及评分细则:
答案2:对系统,设小球在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2,此时
滑块的速度大小为v1,滑块与挡板接触前,由系统的机
答案2:设物体在OA段的距离为l,用时t,
在AB、BC段用时均为t1,由运动学公式:
在OA段:l= ½at2
① (3分)
在OB段:l+l1= ½a(t+t1)2 ② (3分) 在OC段:l+l1+l2= ½a(t+2t1)2 ③ (3分)
(二)高考评分细则
题24.图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 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 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 长为l。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 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 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性物 质的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 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
(2)没有注意功的正负或得出负功但没交待其大小为

浅谈高三物理复习方法

浅谈高三物理复习方法
五、 加 强应 试 能 力的 培 养 1 . 培 养 良好 的 审题 习 惯
审题是解题 的关键一步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 能力应把重点放在 培养 良好 的审题习惯上 。审题能 力是一种综合 能力 , 它包括阅读 、 理解 、 分析 、 综合等 多种能力 , 也包括严肃 、 认真 、 耐心 、 细致的态度等非 智力因素。 要先分析并提炼 出题 目所给的物理 过程 、 物理情景 、 物理模 型 , 再去 找相应的物理规 律 、 物理 定理 、 定律解题 。
3 . 必要 的 心 理辅 导
在高考 复 习中要 坚决摒 弃课 堂复 习 中的 “ 多、 繁、 死” 的题海 战 , 提倡 “ 精讲 多练” 和“ 少、 精、 活” 的 启发式 ,要把 主要 时间留给学生思考 、讨论和做练 习。精讲 是主要讲解高考 的重点 、 难点 、 热点与学生 容易混淆 的地方 , 其他知识略讲 。 精练 主要是针对高 考 的重点 、 难点 、 热点与学 生容易混淆 的地方多练 , 通 过一题多解 、 一题 多问 、 一 题多变 、 多题归一 等形 式, 举一 反三 , 触 类旁通 , 使学生对 常考的热点 知识 真正做 到融会贯通 , 并切实提高学 生分 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精选是从众多 的复 习资料 中选取最适 合 自己学 生 的部 分 , 而 不 是 照 搬 照 抄全 盘接 受 , 更 不
2 . 注 意 解题 的规 范化 训 练
物理概念 和基本规 律是分析 和解决物理 问题 的 基础和依据 , 在教学 中应结合教材和考试大纲 , 逐一 讲解基本概念 、 定理和定律 , 物理概念 的复 习从定义 式及变形式 、 物理 意义 、 单位、 矢 量性及相关性 等方 面进行讨论 ; 定理 、 定律 的复习则从其 实验基础 、 基 本 内容 、 公式形式 、 物理实 质 、 适 用条件等作 全面地 分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 问题 的关键在于真正掌 握物理意义 , 这是物理和数学的本质区别。 有些物理 问题 , 从数学角度来 看 , 计 算简单 , 但要找 到解 决 问 题的方法 和途径并得 出正确结果 ,学生往往感到难 度很 大 ,其根本原 因就是没有真正掌握物理概念和 基本 规律 的物 理 意 义 。

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

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 B 在 A 前 3m 处 C.3s 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相遇 D.运动过程中 B 的加速度大于 A 的加速度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解析]
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由图象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设车厢脱落后,t=3s 内卡车行驶的路程为 s1,末速度 为 v1.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1 2 s1=v0t+ a1t 2 v1=v0+a1t v1 2=2a2s2 ⑤ ⑥ ⑦
人 教 实 验 版
式中,s2 是卡车在刹车后减速行驶的路程.设车厢脱 落后滑行的路程为 s,有 v0 2=2as ⑧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法二:平均速度法 物体在前 4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 x1 T 瞬时速度,即 v t = v = =v0+a· T 2 2 对于物体沿斜面的整个上升过程,由匀变速直线运动 T 的速度公式得 0=v0+a(T+ ) 2 将数据代入解得 v0=0.6m/s,a=-0.1m/s2.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1 T2 2x 2×0.2 2 而 x= a( ) ,故 a= = 2 m/s =0.1m/s2 2 2 T2 2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得 T v0=a×3× =0.1×3×2m/s=0.6m/s. 2
人 教 实 验 版
[答案]
人 教 实 验 版

从高考命题立意谈高三物理总复习

从高考命题立意谈高三物理总复习

从高考命题立意谈高三物理总复习作者:唐国存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06期摘要近几年高考物理命题着重从重基础、查覆盖、考能力、看素养立意,而不是以知识立意。

关键词高考命题;高三物理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13-01近几年高考物理命题着重从重基础、查覆盖、考能力、看素养立意,而不是以知识立意。

这在高考试卷的内容与形式上已经有所体现。

高考内容的改革的总原则:总体上注重基础应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命题范围遵循考试说明,但不拘泥于考试说明,加大基础应用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

这一原则,是高考的指导原则,也是我们进行高中物理总复习教学的指导原则。

如何去做呢?一、坚持注意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夯实基础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中提到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无一不是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基础。

因此,我们在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中必须切实地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夯实基础。

1.物理总复习教学必须涵盖所有知识点务必使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内容。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使师生都明白复习内容、细节、高考的要求和对能力考查的要求;以教材为本,以《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为主线,按知识章节顺序进行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回顾;对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律逐一过堂,把握复习的广度;用教材上的范例和作业题涵盖所有的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自我整理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再按力学、电磁学、选修模块归纳形成概念规律逻辑体系,使知识有序化,易于掌握、理解和提取应用。

2.做到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在学生知道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后,必须通过实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来实现认识的飞跃,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摒弃“题海战术”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通过拓宽思维、多角度、一题多解使学生积极愉快地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PPT课件 图文

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PPT课件 图文

10年第7题
本题考查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是基础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过好这个关。
选修模块和实验题的考查中,出现的多数是基 础的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10年第14题
10年第14题
本题考查多个知识点。涉及到的运动有圆周运 动、平抛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解题时 用到的规律有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 恒定律、运动学公式、运动的分解。
物理试卷中常用的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 极值法,几何法,图像法,微元法,逐差法,积分 法,归纳法,降维法,假说法、控制变量法、类比 法、等效法 ……
一份试卷中仅有15道题目,考前学生训练的 题目有上万,但这些题目在高考中不可能出现。物 理知识点110个,解题方法数十种。如果平时学生 以解决题目为目标,而不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升华, 是对教学过程资源的浪费。
10年第14题
物理解题中正常以数学为工具,本题应用了数学中的 一元二次函数极值法。
08年第15题 09年第15题
积分是数学中近年新增的知识点,在前两年高考中频繁出 题,可见物理试卷中非常重视数学方法的应用。如何用好 数学方法,在平时教学中应多加总结。
10年第15题
匀减速运动 匀加速运动
反向加速运动
10年第4题
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受力 分析是对物体运动分析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如在受力分析时养 成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情况下从平行于运动方向和垂直 于运动方向分解力,抓住平行于运动方向进行处理。
10年第3题
09年第2题
10年第14题
动力学主要是对几种中学阶段常见的运动进行研究,本 题中涉及到了圆周运动、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覆盖面比 较广。

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

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

从 10 年高考试卷谈11 届高三物理复习一、 10 安徽高考物理卷的主要特色2010 年全国一致考试( 安徽 A 卷 )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总结09 年安徽省自行命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观察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观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涵养,要点观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诘问题的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1.立足基础,突出骨干知识的观察2010 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重视对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观察。

试卷全面观察了高中物理讲课的骨干内容,必修内容涉及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互相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等:选修内容涉及电磁感觉、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

试题在紧扣高中物理基本看法及其应用的前提下,对物理规律特别是守恒定律的应用有较高要求。

2.以能力立意,突出综合素质的观察2010 年高考物理试卷贯彻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以物理基础知识与技术为载体,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实验与研究能力,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观察融为一体,较好地贯彻了《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要求。

全卷对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有层次的观察,有效检测考生连续学习的潜能。

同时试题还观察了物理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试题同时注意到能力的层次要求,采纳分步设问,层层递进的表现形式,突出观察考主综合运用知识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指引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把精力放在理解题意、剖析和解决问题上,试卷防备了繁、难、偏和复杂的计算,使擅长运用思想进行知识有效迁移的考生能博得时间,合适区分不一样样水平层次的考生,既有益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又不偏离中学讲课本质。

3.关注人文,突出科学涵养的观察结合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研究到我国的航天科技以及相会关注的绿色能源问题等方面发掘素材,修筑题干。

最新从高考物理试题看高三物理复习2PPT课件

最新从高考物理试题看高三物理复习2PPT课件
功能关系、场的概念及场的迭加等。
二、对高考命题思路的理解
3. 高考命题的热点 (3)中学教学的薄弱环节
重结论、轻过程 重定量计算、轻定性分析 重理论、轻实验 重逻辑思维、轻形象思维 重学科知识,轻联系实际
二、对高考命题思路的理解
3. 高考命题的热点 (4)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合成和分解的问题 理想化模型 图象法等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二、对高考命题思路的理解
3. 高考命题的热点 (5)联系实际的问题
以实际的背景命题 模型化的问题的实际价值
二、对高考命题思路的理解
3. 高考命题的热点 (6)有价值的传统题的翻新,换一个
角度设问 对物理思维含量高、主干知识、学 生易错的典型过程等反复命题
三、具体复习建议
1. 抓好基本物理知识的教学仍是中学物理教学 的首要任务 ,突出学科内综合
突出重点内容,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二、对高考命题思路的理解
2. 高考的能力层次要求与命题
能力具体表现为这三个量的函数,即 E=f(Z,Q,S)。以上各元素的组 合构成对能力要求的不同层次,共 可以分为5个层次:
二、对高考命题思路的理解
2. 高考的能力层次要求与命题
• f1=f(Z1,Q1,S1) • 属于简单层次,即为容易题。 • f2=f(Z1,Q1,S2) 或 f2=f(Z1,Q2,S2) • f3=f(Z3,Q1,S2) 或 f3=f(Z3,Q2,S1)或
选择题注意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 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 推能力; (2)填空题
填空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在理解基础上的简单运用,着重考查学 生分析推理和不太复杂的运算能力;
二、对高考命题思路的理解

高考物理总复习(命题点+考场热身)第1讲 力学中常见的

高考物理总复习(命题点+考场热身)第1讲 力学中常见的

《高中物理总复习命题方向预测》第一讲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及物体平衡命题点1 受力分析、重力、弹簧强力的平衡新高考命题方向预测1 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互相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施力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竖直方向受到升力的作用**C 指导: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并不需要直接接触,所以A项错;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所以物体受力,物体可以发生形变,物体可以发生形变,并不一定是运动状态,所以B项错误;竖直向上抛出物体的物体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可能受到的力是重力和向下的阻力,不可能有向上的升力,因为没有施力物体,物体向上运动是因为有初速度的原因,所以D项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 C项是正确的.2 关于重心的正确说法是A.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B.重心的位置一般随物体的形状变化而变化C.重心的位置随物体的位置变化而变化D.均匀木球的重心在球心,挖去球心部分,本球就没有重心了**B 指导: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是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除跟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分布有关,所以A项错误;但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是有关系的,所以物体的形状改变了,其重心的位置一般要发生改变,所以B项正确;对于给定的一个物体,其重心的位置一般不定,不会因为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C项错误;木球挖掉球心部分,木球仍然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所以木球的重心仍在原处,所以D项错误.3.如图1-1-5所示,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放在物体上面,其下端与物块上表面连接在一起,要想物块在静止时,下面弹簧承受物重的2/3,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竖直向上提高多大的距离?**.21213)(k k k k mg + 指导: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每根弹簧的初末状态,必要时画出直观图D1-1.末状态时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 F 1′与F 2′,分别代表弹簧k 1、k 2:的作用力.物块静止,有F 1′+F 2′=mg .初态时弹簧左k 2(压缩)的弹力F 2′=mg末态时,弹簧k 2′(压缩)的弹力F 2′=mg 32弹簧k 2的长度变化量:22222223)(k mg k F F k F x ='-'=∆=∆ 得mg F 311=' 同理初态时:弹簧k 1(厘米)的弹力F 2=0末态时:弹簧k 1(伸长)的弹力 mg F 311='∴ 弹簧k 1长度变化量△x 1=1111113k mg k F F k F ='-'=∆ 所求量为△x 1+△x 2=21213)(k k k k mg + 命题点2 受摩擦力作用的物体的平衡新高考命题方向预测1 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间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这两个力的方向一定互相垂直B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总是在同一直线上D.摩擦力总是起阻力的作用**A 指导:A 正确,因为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之一就是必须由弹力,其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B 错误,因为摩擦力有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该项的结论对滑动摩擦力来说是正确的,但对于静摩擦力来说是错误 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没有关系,仅取决于在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上的外力. C 错误,因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的关系是任意的,就可以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D 错误,摩擦力只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2 如图1-2-10所示,A 、B 物块叠放在水平面上,B 受水平力F 作用,A 、B 一起沿水平面运动,二者无相对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地面粗糙,A 、B 之间一定有摩擦力B .若地面光滑,A 、B 之间一定有摩擦力C.若A 、B 之间有摩擦力,地面一定光滑D.若A、B之间有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B 指导:A、B之间的摩擦力在本题中应该是以A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的.A物体匀速,A、B之间没有摩擦力,若A物体有速度,则它们之间有加速度,所以若地面粗糙即B物体与地面间有摩擦力,而这个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等于F,也可以小于F,等于F时两个物体匀速,A、B之间没有摩擦力,若小于F,则A、B有加速度,所以就有加速度,所以A、C两项错误.若地面光滑,则A、B必有加速度,所以A、B之间必有摩擦力,所以项正确.在本题中,A物体若有加速度一定是B对A的摩擦力产生的,而有加速度肯定向右,所以若有摩擦力,必定向右,所以D项错误.3 如图1-2-1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 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10 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C. 2N,方向向左D.零**D 指导:开始时,物体受3个力而平衡,即合力为零.撤掉 F1后应该注意静摩擦力是被动力,所以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是F2所以仍然合力为零,所以D项正确.4 如图1-2-12所示,倾角为a=60°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用k=100 N/m的轻质弹簧平行于斜面吊着,物体放在PQ之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态,而超过这一范围,物体都会沿斜面滑动.若AP=22 cm,AQ=8 c m,试求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g取10 N/kg)**14牛顿指导:根据题意,物体在P、Q两点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正好是最大静摩擦力,设弹簧的原长为L,则在P点摩擦力F方向向下,根据平衡条件:mgsin60° +F-k (22-L)=0 ①同理,在Q点,摩擦力的方向向上mgsin60°+ k(L-8)-F=0 ②解上述联立方程得:F=14N考场热身探究性命题综合测试1 一铁块放在桌面上,下列关于铁块和桌面受力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铁块和桌面之间有弹力作用,其原因是桌面发生了形变,铁块并未发生形变B.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铁块发生了形变D.铁块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铁块发生了形变**C 指导:根据弹力的定义,判断C项正确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仅跟接触面的性质和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有关,有时也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物体对接触面压力的大小N成正比,其中N是弹性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D.静摩擦力是变力,压力增大时,静摩擦力也随着增大**A 指导:由摩擦力的定义与产生条件知A项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概括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所以B项错误;在计算滑动摩擦力时f=μN,其中N为弹力,即使大小也不一定与G相等,所以C错误;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所以D错误.3.如图z1-l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是2 N 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A.大小为2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大小为1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大小为2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D.大小为2 N,方向竖直向上**D 指导:选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力平衡条件可知,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与小球的重力等大反向,弹力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4 如图z1-2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物G=1 N,则弹簧测力计A和B 的示数分别为A.1N,0 B.0,1 NC.2 N,l N D.1 N,l N** D 指导:对轻质弹簧必须两端受对称的力才可解伸长.5 如图Z1-3所示,在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10 N/kg)A.10N ,向右 B .10N ,向左C .20 N ,向右D .20N ,向左**D 指导:在地面滑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地面运动的方向相反,即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 N =20N .这个力的大小与所加拉力无关所以D 项正确.6 如图Z1-4所示,小车M 在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A.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B .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 .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作用D.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D 指导:先分析重力和已知力F ,再分析弹力,由于F 的竖直分力可能大于重力,因此地面可能对物体无弹力作用选项A 错误.F 的竖直分力可能小于重力,地面对物体有弹力作用,若地面粗糙,小车受摩擦力作用,共四个力作用,选项B 错误。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高考物理第一轮精编复习资料006.docx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高考物理第一轮精编复习资料006.docx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20 高考物理第一轮精编复习资料006(二)热学知识网络考点预测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热学部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难度属于容易或中等.命题热点集中在下列两个方面.1.分子动理论、估算分子的大小和数目、物体内能的改变和热力学第二定律,题型多为选择题,且绝大多数选择题只要求定性分析.2.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应给予关注.要点归纳一、理解并识记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描述热现象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温度.凡是跟温度有关的现象都叫做热现象.分子动理论是从物质的微观状态来研究热现象的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二、了解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事实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可以很好地证明分子的热运动.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关于布朗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1)形成条件是固体微粒足够小;(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3)观察到的是固体微粒(不是液体分子,也不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4)课本中描绘出的图象是某固体微粒每隔30秒的位置的连线,并不是该微粒的运动轨迹.三、了解分子力的特点分子力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②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③斥力比引力随距离变化得快.四、深刻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1.由于分子做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做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就越大.2.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所有势能都有同样的结论.例如: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小)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当r=r0(即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不论r从r0开始增大还是减小,分子势能都将增大.固体和液体的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变化,分子势能也变化.注意:当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加.3.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五、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ΔU,即ΔU=Q+W,这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在这个表达式中,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气体被压缩)时W取正,物体克服外力做功(气体膨胀)时W取负;当物体从外界吸热时Q取正,物体向外界放热时Q取负;ΔU为正表示物体的内能增加,ΔU为负表示物体的内能减少.六、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传导的方向性:热传导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这个过程可以向一个方向自发地进行(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是向相反的方向却不能自发地进行.2.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我们把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热源,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这表明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成内能,但内能不能全部转化成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按热传导的方向性表述);(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按机械能和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3)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它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使得它成为独立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个重要的自然规律.七、掌握气体的状态参量1.温度: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微观上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之一,符号是T,单位:K(开尔文);摄氏温度是导出量,符号是t,单位:℃(摄氏度).两种温度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t+273.15)K和ΔT=Δt,要注意两种单位制下每一度的间隔是相同的.0K是低温的极限,它表示所有分子都停止了热运动.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2.体积:气体总是充满它所在的容器,所以气体的体积总是等于盛装气体的容器的容积.3.压强:气体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绝不能用气体分子间的斥力解释)一般情况下不考虑气体本身的重力,所以同一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处处相等.但大气压在宏观上可以看成是大气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引起的.热点、重点、难点一、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的估算问题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是联系微观物理量(如:分子质量、分子体积或直径等)与宏观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密度、体积等)的桥梁,常常被用来解答一些有关分子大小、分子间距和分子质量等方面的估算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首先要熟练掌握微观量与宏观量之间的联系,如:分子的质量m0=MNA、摩尔体积V=Mρ、分子占的体积V0=MρNA、分子的个数N=NAmM,式中NA、m、ρ、M、mM分别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物体的质量、密度、摩尔质量、物质的量;其次是善于从问题中找出与所要估算的微观量有关的宏观量.此外,还要合理构建体积模型,如:在估算固体和液体的分子大小时,一般采用分子球体模型;而估算气体分子间距(不是分子的大小)时,一般采用立方体模型.灵活运用上述关系式并合理构建体积模型是分析、解决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问题的关键.●例1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1023mol -1)[ 高考北京理综卷]()A.10年B.1千年C.10万年D.1千万年解析1g水的分子数N=118×NA=3.3×1022,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t=N60×108×5000×365×24年=1×1 ,选项C正确.[答案]C点评此题是估算题,关键是求出1g水的分子数,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较高.二、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例2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6-9所示.图中记录的是[ 高考北京理综卷]()图6-9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非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图中折线为每隔一定时间微粒位置的连线,并非轨迹,B错误、D正确;对于某微粒而言,在不同的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确定的,故无法描绘其v-t图线,C错误.[答案]D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及其变化、物体的内能及其变化、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定律●例3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全国理综卷Ⅱ]()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解析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大小,所以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A选项错误;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表示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B选项正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产生的,C选项正确;气体膨胀,说明气体对外做功,但不能确定吸、放热情况,故不能确定内能变化情况,D选项错误.[答案]BC点评在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中,一般都会出现一道关于热学的题目,而且常综合考查本单元的较多的基本原理.四、气体的压强从微观角度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撞击器壁时对器壁产生的作用力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气体分子越密集(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多),每秒撞击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数越多,气体的压强就越大.从宏观角度看,气体的压强跟温度和体积有关.●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全国理综卷Ⅰ]()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解析根据压强的定义,气体的压强等于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冲力,等于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受到的平均冲量,故A正确、B错误.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和体积有关,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时,若分子密度变大,气体的压强也有可能增大;当分子密度增大时,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也可能减小,故C、D错误.[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高考物理命题看高三物理复习
一、研究高考命题思路的素材
高考试题
考试大纲的题型示例
考试大纲的说明中的样题
**年试题分析
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
二、近年来高考理综中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运动和力的关系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3)电路的基本理论(表现在实验中)
(4)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分析)
(5)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同时注意在学科内的综合:
(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分析)详见前面的运动和力、能量观点
(2)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在这重点知识内容,也是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2.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1)热学: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能量分析等(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热一律)
(2)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
(3)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等
特别注意板块内部的学科内综合
3.坚持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叙述并设问,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的过程特点找到该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最后将物理规律转化成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4.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试题的立意与定位较好,一方面可以引导在教学和复习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另一方面是要求实验的教学与复习,特别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只是简单的按课本的要求进行重复性的操作,则应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切合中学的教学实际,对中学的实验教学与复习将起到良好的导
向作用。

(1)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
(2)对规定的学生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如:打点计时器、伏安法测电阻、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图像法处理数据等。

(3)灵活的应用已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和物理理论解决新问题
一小一大的实验题结构,需要抓好应试的准备!
5.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居高不下。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2)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问题
(3)对于图象的要求
6.高考试题并不回避成题。

7.试题的难度向中档题靠拢
随着招生比例的增大(从2001年开始全国高考招生比例将超过60%),试题的难度相对而言所下降,高考的目的是要将成绩在前60%左右的考生按能力水平区分开,所以这两年那种如1995年扔沙袋、1996年倒水银、1998年物块撞凹槽、2003年传送带求电动机平均功率等思维难度大、起点高的超难的试题没有了。

同时,随着试卷长度的缩短,“送分题”的数量也在减少。

特别是在论述计算题中,每个题目的思维起点都不很高,因此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可以入手,但由于涉及到的物理过程较长,随着对物理过程研究的深入,思维难度逐步增大,因此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

8.试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
(05Ⅰ卷)16. 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B. 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05Ⅱ卷)24.(19分)在同时存在匀强电场合匀强磁场的空间中取正交坐标系Oxyz(z 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如图所示。

已知电场方向沿z轴正方向,场强大小为E;磁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重力加速度为g。

z
问: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从
原点出发的质点能否在坐标轴
(x、y、z)上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若能,m、q、E、B、v及g应满足O
y
怎样的关系?
若不能,说明理由。

三、对高考命题思路的理解
1.对题型功能的研究
(1)选择题
选择题注意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能力;
(2)填空题
填空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理解基础上的简单运用,着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和不太复杂的运算能力;
(3)实验题
注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理解和应用,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和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在其它题型中增加了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背景设计的试题
(4)论述计算题
注重独立、灵活地分析解决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2.高考的能力层次要求与命题
(1)对知识的要求,用Z表示。

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2)对情景的要求,用Q表示。

具体分为五个层次:
(3)对数学的要求,用S表示。

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组合后可以分为5个层次:
f1=f(Z1,Q1,S1)属于简单层次,即为容易题。

f2=f(Z1,Q1,S2)或f2=f(Z1,Q2,S2)Array
f3=f(Z3,Q1,S2)或f3=f(Z3,Q2,S1)或f3=f(Z2,Q4,S1
f4=f(Z3,Q3,S2)属于较难层次
f5=f(Z4,Q5,S3)属于难层次
3.高考命题的热点
(1)主干知识:人类认识产生飞跃的知识点,如力运动的关系、几个守恒定律等。

(2)和普物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如波、功能关系、场的概念及场的迭加等。

直流电路的题多数不是计算,而是实验。

重点在对电路的分析思想,因此还有思维的价值。

(3)中学教学的薄弱环节。

(4)重要的研究方法。

如合成和分解的问题、理想化模型、图象法等。

(5)联系实际的问题。

(6)有价值的传统题的翻新,换一个角度设问。

四、复习安排建议
1.设计好整体复习节奏安排
第一轮复习的任务:期中、期末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查漏补缺
2.实验复习建议
重视对规定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的理解
(1)将复习的内容系统化
逐个实验进行复习,但要有一种方法性的的思路贯穿始终
①测量性实验直接测量量:间接测量量:
②验证性实验③观察性实验④设计性实验
(2)重点问题要突出化
①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要明确
②一些仪器的特殊作用方法
③重要的实验原理要求真懂
④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3)抓好《考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尝试变化与迁移
对于规定的学生实验,要通过讲、看、做、练四个环节逐个落实,同时针对近年来变化、灵活、新颖的命题特点,尝试练习变化型的问题。

3.抓好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同时,突出学科内综合
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1.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的综合问题(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问题)
(1)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结合
(2) 牛顿运动定律与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相结合
(3) 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相结合
2.以能量和动量为核心的综合问题(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问题)
(1) 纯力学模型的相互作用中的动量守恒,能量转移和转化
(2) 涉及到气体和分子动理论的能量观点问题
(3) 涉及到带电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动量守恒,能量转化
(4) 电磁感应中两导体间相互作用的动量守恒,能量转移和转化
(5) 涉及到带电粒子(原子核)在磁场中相互作用的问题
3.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为核心的综合问题
(1)从运动和力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问题(涉及到运动学知识)(2)从能量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中的加速与偏转问题
(3)从运动和力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关键性的几何条件)
4.以电磁感应和电路为核心的综合问题
电磁感应+电路计算+安培力计算+做功与能量转化
4. 对非重点部分的知识内容,排查知识死角
5.加强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的指
(1)每天对知识、方法、技巧过“电影”
(2)后期复习定位
(3)重视改错,做好最后的物质准备
(4)复习后期注意调整生物钟
6.加强对学生进行应试策略指导与技巧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