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云南实践
云南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云南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云南,一个地处西南边陲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底蕴。
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云南正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然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云南高校智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资源,为云南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目标定位1.提升云南高校的科研能力和影响力,使其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智库。
2.促进云南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3.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实施策略1.加强人才培养(1)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到云南高校任教。
(2)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提升科研水平(1)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项目资助力度,鼓励教师开展原创性研究。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3)搭建科研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3.深化产学研合作(1)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高校与企业、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
(2)开展产学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技术创新。
(3)加强校地合作,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扩大对外交流(1)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高云南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2)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
(3)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项目。
四、具体措施1.制定政策支持(1)制定高校智库建设相关政策,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设立高校智库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高校智库发展。
(3)优化高校评价体系,鼓励高校开展智库建设。
2.完善激励机制(1)建立高校智库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设立高校智库优秀成果奖,表彰在智库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如何通过专业综合评价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来自中国云南的实践
际,委托评价专家组独立对全省高校本科专业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将结果公开,最后根据专业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2019年至今,云南省已经开展了四轮专业综合评价,全省共32所本科高校均参与了专业综合评价并取得一定成效。
云南的实践证明了专业综合评价对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受到了中国教育部和中国其他省份教育管理部门的认可。
因此,如何以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为导向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是各高校面临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的研究,探讨通过专业综合评价提升专业质量的路径,对未来全面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 云南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背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水平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效,但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均的问题仍然突出。
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本科教育仍处于全国的中下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中首次明否对云南本科专业的建设有导向和促进作用。
3.1 云南构建“合理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制度保证构建合理的专业综合评价制度,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2018年10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强调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
2019年8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提到“全面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专业综合评价为载体,以深化学分制改革为重点,建设一批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为本学术兴校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_访云南大学校长吴松
教学为本学术兴校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访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本刊记者张文镝记者: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流大学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流大学的使命是发现各个领域的知识、传承、阐释和再阐释现存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之成为社会的领袖。
云南大学作为国内著名的重点大学,在传承知识、培养优秀人才方面有哪些创新?吴松:在现代大学数百年发展历史中,大学教育理念的革命一直是推动大学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力量。
但无论大学如何发展,有一点却是大学亘古不变的使命,即培养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
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云南大学适时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 大胆探索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形成了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确立了“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
经济的要求。
1997 年起, 云南大学在全国较早地实行了“按院招生(按学院招生) 、按分收费(按学分收取学费) 、弹性学制、一班两制( 班主任制和导师制) ”的全面学分制,同一学院或学科以及第二学历的专业选择自主化,课程设置模块化,同时强调培养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及成功者所必需的社会和个人品质,全面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机制,将“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变原来流行的“要我学”被动教学模式为“我要学”的学生主动学习模式。
同时,设立优秀新生奖励制度,吸引优秀生源; 设立创新学分,对在科研、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者奖励学分;试行学分绩点制,仅从学分上,你无法区别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即学习质量的高低。
这在某种程度上传统的“以教为主”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使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取得学分而学习“,不求最形成依附的人格,缺乏主体性,高分低能,理论知识与实际脱钩,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学好,只求通过”。
2022云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真题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
云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目录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1.1云南师范大学招生简章......................1.2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 1.3云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 1.4云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初试科目解析......第二章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2.1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综合介绍.................2.2云南师范大学专业就业解析.................2.3云南师范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第三章云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3.1报考数据分析..............3.2复试信息分析..............3.3导师信息了解........第四章云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4.2真题分析................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第五章云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第六章云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复试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感谢永不言弃的自己,曾暗暗许诺“即使最后一名进复试也要怀有必上的信念”的自己。
“幸得识卿桃花面,自此阡陌多暖春”,感谢一直默默支持我、为我排忧解难的家长,一同复习、相互扶持的研友,还有在学业上为我指路、向我提供无私帮助的前辈、学姐,以及丰富我头脑、健全我人格的母校。
言归正传,我报考的是云师大外院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此专业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及指导教师如下图:【参考书目】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2卷本,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陈嘉:《英国文学作品选读》2卷本,商务印书馆李宜燮、常耀信主编:《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学校简介】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
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摘要:在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合理布局的应然之义,有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进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只要具备国家战略背景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并在办学经费、大学校长、发展战略、学科建设、校企合作、治理结构等方面获得有力支撑,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就能得以建立和发展。
为此,当前的中央政府应采取三大举措:设立国家重大专项,对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重点投入,重点建设;将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作为深化高校体制改革的“实验区”;合理规划布局,积极有序地推进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关键词: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一、引言麻省理工学院(MIT)完成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在过去的30年内,MIT 科学研究创造的收益加起来相当于世界上第十一大经济体的收入,这无疑彰显了MIT科学研究的巨大魅力。
与其临近的哈佛大学,成立至今,已培养了包括36名诺奖得主、8名美国总统和大量顶级商业精英在内的庞大人才集合,他(她)们正在或曾经影响着美国甚至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
而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大学,以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为大本营,奥本海姆领导了庞大的“曼哈顿计划”,最终成功研发出原子弹,为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立下赫赫战功。
同样,在民国时期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北京大学,在国难当头和社会转型的时刻,毅然担负起了传播“民主、科学”思想和唤起民众觉醒以救亡图存的重大使命,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改造与进步(冯友兰,1992)。
实际上,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不仅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共识,也逐渐为学界以外的社会各界所认知与认可。
正是认识到高水平大学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在五十、六十和八十年代相继实施重点大学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力促产生一批高水平大学,使它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九十年代以来,耗资巨大的“211工程”、“985工程”以及2009年启动的“珠峰计划”,也都表现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迫切愿望和坚定决心。
云南试验教学示范中心总结报告
云南省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度报告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二0一七年元月15日一、中心概况云南省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在原“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上于2007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云南省地学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地质工程、旅游地质和地学博物馆等地学类多学科的16个专门实验室(馆),是支撑云南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学科的综合性实验中心。
本中心拥有教学科研人员64人,其中教授(或相当技术职称)15人,国家级学术带头人1人,省级学术带头人3人,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人、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
新增中央与地方共建西部地区重点成矿带矿产地质与地质环境实验室1个(财政部2007.09)、成矿动力学与隐伏矿定位预测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1个(昆明理工大学2007.09)、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2009.12)。
新增野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研发基地4个(云锡、云铜、云冶及广西华锡集团)。
负责国家及中央部委科技项目31项,其中重点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省部级奖励10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
目前拥有实验用房2500余m2,已建成16个专业实验室,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专项和学科建设费用等,围绕学科方向购置了用于科研、教学的实验仪器设备,增添了矿物、岩石、化石标本等,学科建设期间,新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质谱仪室”;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和地史学实验室升级改造,建立了四套显微互动系统(晶体光学偏光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古生物、地史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立体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矿相反射偏光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购置探地雷达、瞬变电法仪等物探设备,重组“地球物理勘查实验室”;购置30套野外数字化填图系统设备等,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方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文山学院学报Vol. 33 No. 4Aug. 202097第 33 卷第 4 期2020年 8 月JOURNAL OF WENSHAN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19 - 12 - 23基金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云南民族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研究”(2020J324)。
作者简介:刘睿,男,四川都江堰人,云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李春波,男(哈尼族),云南墨江人,云南民族大学发展改革处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用工难的问题并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此后,在实践层面,国内各地方高校掀起了向应用型转型改革实践的热潮;在理论层面,应用型转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步,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高校都要在国家政策的总体框架下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转型发展道路。
面临经济发展新形势和社会需求新变化,2016年以来,云南民族大学推行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收到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文献回顾我国学术界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地方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刘 睿1,李春波2(1.云南民族大学 教务处,云南 昆明 650504;2.云南民族大学 发展改革处,云南 昆明 650504)摘要:向应用型转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但学术界对民族院校的关注还不够。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精神,进一步提升云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政府和社会需要的能力,推动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围绕国家和云南的战略需求,聚焦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增强云南高校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和定位新型智库依托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集聚及对国情和世界理解视域广阔等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类研究院(所)、中心和基地的功能作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现智库在战略研究上彰显“云南意识”,在社会引领上凸现“云南情怀”,在政策建言上形成“云南方案”。
高校新型智库是对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相辅相成。
到2020年,结合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善总体布局,提升人文社科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建成30个左右的高校新型智库,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一)建成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云南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
(二)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加快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平台国际化进程,打造云南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 号)精神,进一步提升云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政府和社会需要的能力,推动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围绕国家和云南的战略需求,聚焦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增强云南高校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和定位新型智库依托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集聚及对国情和世界理解视域广阔等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类研究院(所)、中心和基地的功能作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现智库在战略研究上彰显“云南意识”,在社会引领上凸现“云南情怀” ,在政策建言上形成“云南方案”。
高校新型智库是对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 2011 协同创新中心” 培育建设相辅相成。
到2020 年,结合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善总体布局,提升人文社科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建成30 个左右的高校新型智库,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一)建成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云南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
(二)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加快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平台国际化进程,打造云南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云南省教学成果奖
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单省级特等奖(3项)1.民族政治学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云南大学周平方盛举赵春盛王燕飞2.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宁乎郝吉明瞿广飞陈建中唐晓龙3.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胡先奇王云月何霞红陈斌省级一等奖(30项)1.以全球医学基本要求(gmer)为标准,创建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昆明医学院丁仲鹃奚春睿雷雅燕朱红董宝财2.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云南大学王世普梁宇姚绍文李彤柳青3.围绕统计学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探讨统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云南财经大学石磊王力宾李兴绪费宇雷健敏4.旅游管理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云南大学田卫民杜靖川吕宛青杨桂华李洁5.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具有基础医学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昆明医学院孙俊李树清李明郭泽云王文林6.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刘坚陈志青金黄斌赵玲玲何光煜7.面向东南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体系创新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伊继东武友德吴雁江魏红明庆忠8.西南林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西南林学院刘惠民姚孟春赵龙庆赵乐静廖春华9.培养云南省“云药”产业需要的中药类系列人才专业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中医学院李庆生贾勇钱子刚郭兆刚杨国祥10.提升内涵突出特色增强教学实力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李霁良曹秋娥丁中涛赵逸云杨靖华11.构建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平台昆明理工大学陈君若王春荣李白良刘美红王胜民12.建设特色鲜明的生物学本科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云南大学肖蘅叶辉王跃华王若南程立忠13.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陈劲松朱发刚刘晓耕叶明菊杨波14.面向工程校企结合三方互动的电力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束洪春纳学梅陆建生丁炜寇伟15.创新教学管理突出理工特色强化质量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昆明理工大学纳海莺陆建生陈扬建邹永松黄丽16.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在《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云南艺术学院陈劲松张勇彭瑶李海华何璞17.结合云南生物资源产业优势建设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吴伯志邵宛芳李文祥杨焕文李佛琳18.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张雄侯德东杨卫平刘应开杨卫国19.基于“禁毒防艾”的《大学生性健康》课程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价云南财经大学张河川郭思智和平英欧阳慧蓉张金甫20.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和少英刘劲荣陈斌罗海麟熊光红21.云南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建与应用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罗骥李渝周晓俊郑新兴田云鹏2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段万春介俊董毅明陈渝秦开大23.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昆明医学院姜润生李松杨玉萍于建云杨凌24.高职高专教育“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夏昌祥杨丽敏代祖良谭红翔25.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晏杉杨金华刘创明周荣英秦溱26.招生一培养一就业一体化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云南农业大学唐滢晏丕振洪树琼刘鸿高段青松27.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黄晓明王石健虎智猛王磊刘永刚28.基于地域特色的土建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程赫明李莉萍费维水孙俊屈本宁29.就业导向下的少数民族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普林林甄朝党董兴马永涛冉德君30.搞好东南亚语种群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国家和云南发展战略云南民族大学甄朝党杨光远陆生刀承华周德才省级二等奖(69项)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一以民族健身操推广教学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寸亚玲方桢赵静冬黄光伟金旭东2.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为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云南民族大学马丽娟张桥贵李若青赵学先何叔涛3.禁毒学(教材)云南警官学院于燕京张义荣莫关耀骆寒青王建伟4.透视辩论一大学生智辩入门指导(教材)楚雄师范学院王锡林5.写作教学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成果昆明学院尹相如王昆建吴跃辉石静6.“三位一体、定点互动”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邓忠汉尹康平徐东李忻琪李德光7.以专业建设促进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王红斌杨敏戴云高云涛叶艳青8.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曲靖师范学院巴春生荀关玉朱谷生高文进杨筠9.直面云南水利特色强化立体实训培养边疆水利应用人才云南农业大学文俊龚爱民林志样王春彦王龙10.高校多元化网络教学环境构建及应用云南大学邓世昆董立昆李红灵张月芬卫纯11.“金属矿开采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叶加冕王育军况世华翁春林段永祥1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云南中医学院吕峰王志红李永强何丹张潍纤13.综合实用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昆明学院李晋德李宗梅王昆建齐逾杨平14.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管理模式探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红梅那金华付金峰明月15.联合办学培养一专多能实战型法医学人才昆明医学院刘清李利华瞿勇强韩晓华李建京16.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模式创建与实践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李昭明张卫平火寿平杨立峰王一帆17.云南财经大学“读写议”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云南财经大学李国疆旷锦云石福荣林云胡琦18.“aai”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和应用一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为例云南大学任新民陈国新李维吕刘亚建鄢显俊19.医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昆明医学院李燕张爱云李瑞民张毅萍邵维庆20.以教学研究推动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体质增强云南大学李国忠杨霞杨雪芹牟少华秦庆峰21.学分制综合教学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李树坚陆自强饶志坚张海涛袁永华22.中外合作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云南财经大学刘尔思张洪烈潘雪冬钟伟杨淑香23.数据库系列教材建设(教材)云南大学刘惟一周永恒王丽珍岳昆梁洁24.化学本科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建与实践红河学院刘卫易中周闵勇张举成严和平25.校企合作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云南财经大学李严锋周少方郭思智王力宾冉文学26.云南民族民间舞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朱红徐梅曾金华袁蓉殷宏光27.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李正跃雷兴刚陈建斌李树坚刘勇28.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张云钢王雪莲韩越赵宗泽许玲29.科研支撑林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西南林学院陈宝昆王昌命杨斌黄晓园戴志荣30.西部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模块教学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杨世强王荣媛郝兴跃李玉琼刘艳31.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昆明医学院陈明清韦嘉倪锐志赵卫何黎32.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和工学结合教学研究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钢王红伟彭戎曹宇雷必钢33.完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学生能力培养新途径大理学院吴建新白丽田昆仑郭宪国申元英34.创立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构建能力本位本土化课程玉溪师范学院张汉东孙燕程斌陈江晓孙丹婷35.热带园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杜巍李宏伟毕廷菊章靖陶川36.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岗位导向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宏进宋麓明邢忠义张发龙张嘉智37.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曲靖师范学院汪帆杨思娅杨芬刘品华38.建设开放性实验室,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云南大学杨军宗容施继红裴以建蒋慕蓉39.地方综合性艺术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陈勇郭浩丁煜伦付梅段晋昆40.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及其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楚雄师范学院陈兰香赵天培陶汝林吴永社段连鑫41.医学临床教学基地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昆明医学院杨达宽夏晓玲何勤敖丽娟唐新明4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宋智夏锋唐荣刘桂芳熊志坚43.云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与实践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张国华董云川刘康宁44.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课程与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昆明学院张明清窦志萍岳怀仁郝旭霞黄继元45.通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云南农业大学杨毅雷兴刚饶志坚洪树琼曹志勇46.“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改革云南师范大学周本贞陈路李申文罗文邬农47.提高化工类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周梅村余旭亚杨庆云宋鹏云顾丽莉48.西部地区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郑勤红罗致含罗利佳何斌张绍宗49.测绘工程技术专业递进、组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苟伟黄涛殷英董云50.西部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郭震王涛朱维宗化存才黄永明51.构建教学平台促进团队发展探索与实践西南林学院胥辉王昌命李永和费建国郭盘江52.三年制煤矿机械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研究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赵瑞安邓开陆季春张书征庄严5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模块化”大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云南农业大学洪树琼李伟黎文李荣兴董华5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全过程、链锁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应用云南大学姚建文张建民王克岭张霓陶小龙55.《民族传统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饶远陈敏陈斌左力熊亚兵56.英力克:创建英语语言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段平华沈紫拉杨丽萍王晓芸杨润生5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大理学院赵金元施福昆李鸿昌鲍宏光58.新型中医临床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云南中医学院秦国政张宏叶建州苗晓玲李世辉59.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大理学院钱金袱段利华林椿榕李鸿昌李彬60.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玉溪师范学院高卫国高洪谢永安莫晓辉陶琳61.中医方剂学多维立体化综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云南中医学院秦竹熊洪艳张胜李铭马凤丽62.《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人文教育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曲靖师范学院高小和蔡燕臧国书郭兴良朱堂锦63.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昆明理工大学黄青松万舟张长胜龙华杨立功64.师范院校生物科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龚明林卫东李忠光范丽仙许波65.西部农科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萧风回高洪文斌余佳祥周玲66.临床医学肿瘤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昆明医学院隋军黄云超王绍尧刘志敏蒋永新67.开发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构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玉溪师范学院程斌聂锐新赵兴武刘林陈琍琍68.边疆农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雷兴刚戴志明郭华春段纲赵燕妮69.科研教学结合,建设一流的道路交通虚拟现实教学演示与探索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熊坚万华森秦雅琴郭凤香贾现广。
2023年云南双高计划学校名单
2023年云南双高计划学校名单云南双高计划学校有哪些1、云南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1所云南只有1所学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入选了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档次2、云南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所云南共有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所学校,入选了双高计划好就业吗一定是好就业。
有两个主要原因:1.“双高计划”院校要求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
在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名单正式公布之前,教育部和财政部制定了双高计划院校的筛选办法。
其中一条是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校就业率不得低于95%。
这意味着,能够成功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就业形势,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学生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稳定局面。
所以报考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不用太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双高计划校名气大,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
大家一定听说过,本科生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名企会看重985、211、双一流大学的学历。
其实专科生面临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对于一些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行业,在招聘专门人才时会更加关注双高计划专科毕业生。
毕竟列入“双高计划”的56所院校都是教育部和财政部都认可和支持的好学校,会集中力量建设。
他们在社会上名气大,影响广,所以被称为高职院校的“双一流”。
双高计划是什么意思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双高院校的学生前途如何对于那些上不了本科的同学来说,双院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022年,第一轮“双高计划”院校名单中的56所高职院校、150个左右的专业群,是国家重点扶持、斥巨资建设的对象。
教育部明确表示,双高等教育计划以五年为周期,严格执行“进与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意味着双高等学校将加大工作力度,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
云南开放大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9
第2期
云 南 开 放 大 学 学 报
第1 5卷
学 。贴 近行业 和职业需求 ,培养 岗位应用 型 、 技 能 型人 才 ,通 过 职 前 、职 中 和 职后 的学 历 与 非学历教育 ,为求学者和岗位人提供学习服务 , 从而构建云南终生教育体 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
( 二)促 进 现 代信 息技 术与 实践 性教 学的 深
制机 制灵 活 ,学历 与非学历 教 育相互衔 接 ,西部
一
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 论文)等。
二、实践性教学 的建设思路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和科 技 的进 步 ,社会各 行各
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正发生着深 刻的变化 , 对劳动力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 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云南开放大学结合 3 0 余年 电大办学经验及高职实践教学的经验,以 “ 运用 网络 、立足校内、依托联盟 、持续发展”为原 则 ,从而构建一个 “ 结构合理 、操作规范、方便 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远 程开放教育与高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以系统 论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根据云南开放大学人才 培养 目标定位 ,与专业课程设置相衔接 ,科学规 划 、设置、分解实践教学任务 ,把实践教学贯穿 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 ,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 系 ,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 ,提升学 生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 。 云南开放大学实践 l 生 教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 :
能人 才 。
关键词 :实践性教 学;体系 ;网络虚拟实训 ;实施
中 图分 类 号 : G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6 2 6 6 ( 2 0 1 3) O 2 — 0 O 0 9 — 0 5
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研〔2018〕5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18〕8 号)等精神,推进全省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全省高校学科实力和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一流学科是指进入ESI全球前1%、1‰学科以及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定为C-及以上学科。
具体分为十一类:ESI1‰学科、ESI1%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B+学科、B学科、B-学科、C+学科、C学科、C-学科。
—1 —第三条到2020年,力争20个一级学科在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排名中进入同类学科前30%,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个以上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第四条到2030年,力争20个一级学科在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排名中进入同类学科前20%,10个以上学科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5个以上学科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
第五条到本世纪中叶,力争30个一级学科在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排名中进入同类学科前20%,15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0个以上学科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1-2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六条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大局。
与服务国家和云南发展需求紧密融合,突出需求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源动力作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务”,积极主动融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在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合理确定学科定位,在实践探索中凝练提出学科重大发展问题,着力提高关键领域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性社会影响,走出一条适合学科自我发展的道路。
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联动机制研究——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联动机制研究——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摘要:在探索“三全育人”联动机制的基础上,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重点探索其在践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构建“三全育人”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联动机制新时代构建“三全育人”联动机制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具体举措之一。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构建“三全育人”联动机制来把多个教育主体有计划、有组织的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使各教育主体间共同有机运行,最终让受教育者身心发生变化。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联动机制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而“三全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应了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联动机制的关键在于构建多主体联动育人机制,通过联动学校各部门、家校、校企之间的共建共治,最终实现“三全育人”过程和效果的最优化。
因此,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联动机制,可以有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一批批德技双馨的高质量人才。
(一)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自2019年我国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高职院校在启动实施“双高”计划中,不断把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作为“双高”建设的重要抓手。
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联动机制正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联动机制,将“三全育人”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奋进者”。
(二)形成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育人合力需要通过访谈了解到,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10月制定下发了《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2019年成为首批云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高举旗帜锐意进取努力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
高举旗帜锐意进取努力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2年第11期
一、搭建平台,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医科院校,我们的工作涉及教育和卫生两大领域,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努力推进学校和医院改革建设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学校组织广大教医护职工和学生及时收听收看了党的十八大开幕式盛况、第一时间聆听了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通过认真研读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召开全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动员大会、开展专题辅导讲座、向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通报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形式,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对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自觉把所从事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思考、去推进。
云南大学的环境怎么样云南大学的专业
云南大学的环境怎么样_云南大学的专业云南大学的环境怎么样学术实力:云南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较为突出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
该校在环境科学、地理学、生态学、农业科学等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云南大学坐落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这为环境学科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和研究条件。
综合性学科设置:云南大学拥有众多学院和研究所,涵盖了理工科、文科、医学、农学、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和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专业设置丰富:云南大学提供了诸多专业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些优势专业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资源勘查工程等。
这些专业在当前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中都具有一定的需求和潜力。
学生活动丰富多元:云南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文化、体育和志愿者活动。
学生可以获得广泛的社交圈和个人成长的机会。
云南大学值得选择的专业有哪些环境科学与工程:该专业培养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在环境资源管理、环境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地理信息科学:该专业培养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在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遥感技术应用和地理空间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生态学:该专业培养生态学方面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资源勘查工程:该专业培养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方面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经济学:该专业注重培养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人才,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学等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
信息工程:该专业培养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在通信网络、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应用能力。
云南大学住宿条件(1)呈贡校区学生公寓基本情况1.学生公寓4人间:梓苑、桦苑、楠苑、楸苑1-4栋1200元/学年;上床下桌一体衣柜,室内配置阳台、卫生间和淋浴间2.学生公寓6人间:楸苑5-6栋800元/学年;上下床及桌柜,室内配置阳台、卫生间和淋浴间公寓开门时间:早6:30 关门时间:晚23:00公寓供电时间:早6:30 熄灯时间:晚24:00(2)东陆校区学生公寓基本情况1.学生公寓4人间:鼎鑫公寓、冶金公寓、东陆园十一栋1200元/学年;上床下桌一体衣柜,室内配置阳台、卫生间和淋浴间2.普通宿舍4人间:北院6栋600元/学年;上下床,每层楼设置公共卫生间、洗漱间3.普通宿舍6人间或8人间:东二院1-3栋400元/学年;上下床,每层楼设置公共卫生间、洗漱间公寓开门时间:早6:30 关门时间:晚23:00公寓供电时间:早6:30 熄灯时间:晚24:00云南大学简介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YNU),位于昆明市,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探索与分析——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第35期2019年12月No.35December ,2019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探索与分析摘要:科研对教学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国家及地方一系列科研工程的实施,很多高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何用科研反哺教学,提升大学的综合竞争力,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
文章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提出在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背景下科研反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为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依托科研资源推动教学及新学科的发展、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提供思路,为西南林业大学区域高水平的建设决策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反哺;教学;路径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周杰珑,陶桂祥,唐甜甜(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教研课题;项目名称:基于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YB201734。
作者简介:周杰珑(1976—),男,四川广安人,副教授,副处长,硕士;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引言1998年5月,教育部提出了“985工程”,这是我国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提出“高水平大学”的概念。
是否拥有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1]。
2016年12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西南林业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松代表中国共产党西南林业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跨越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西南林业大学将立足云南、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两亚,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培育的需要,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