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合集下载

传递函数是线性定常系统在复频域里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是线性定常系统在复频域里的数学模型
退出
1 基本概念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数学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经典理 论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差)分方程,结构图,信号流图等;在现代控制理论 中,采用的是状态空间表达式。结构图,信号流图,状态图是数学模型的图形表达 形式。
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对于系统的分析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包括两条: (1)反映元件及系统的特性要正确; (2)写出的数学式子要简明;
G(s)

C(s) R(s)

b0 s m a0 s n
b1s m1 a1s n1
bm1s bm an1s an
(n m)
说明: 1)传递函数是线性定常系统在复频域里的数学模型,其与微分方程一样,包含了系统有关动态方面 的信息。 2)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当初始条件不为零时,传递函数不能反映系统的全部特点。 3)传递函数反映的是系统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各项系数完全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参数,与输入 量的大小和性质无关。 4)传递函数包含联系输入量与输出量所必须的单位,但是它不提供有关系统物理结构的任何信息 (许多物理上完全不同的系统,可以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5)如果系统的传递函数已知,则可以针对各种不同形式的输入量研究系统的输出或响应,以便掌握 系统的性质。 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若干个典型环节组合而成的,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微 分环节,振荡环节,一阶比例微分环节,二阶比例微分环节,不稳定环节,延迟环节等。
退出
几个基本公式:
c(t) 对控制信号r(t) 的闭环传函记
为 (s) ,即
(s) C(s) G(s)
R(s) 1 G(s)H (s)
R(s) (s)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03讲][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03讲][传递函数]

(2)关于传递函数的几点说明 关于传递函数的几点说明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传递函数分子 多项式系数及分母多项式系数, 多项式系数及分母多项式系数,分别与相应微分方 程的右端及左端微分算符多项式系数相对应. 程的右端及左端微分算符多项式系数相对应.故在 零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的算符d/dt用复数 零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的算符d/dt用复数s置换 用复数s 便得到传递函数. 便得到传递函数.
2.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重要的数学模型 之一.利用传递函数,可以: 之一.利用传递函数,可以: 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以研究零初始条件系统在 输入作用下的动态过程. 输入作用下的动态过程. 了解系统参数或结构变化时系统动态过程的影 响——分析 分析 可以对系统性能的要求转化为对传递函数的要 求——综合 综合
(四)振荡环节 时域方程: 时域方程: a2 y '' (t ) + a1 y ' (t ) + a0 y (t ) = b0 x(t )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G ( s ) =
b0 a0 1 =k =k 2 2 a2 s 2 + a1s + a0 a2 s 2 + a1s + a0 T s + 2ζTs + 1
∏ (s z ) ∏ (s p )
j =1 j i =1 n i
m
式中: 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式中:-Zi 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pj称为传递函数的 极点. 极点.
b0 K = a0
*
——传递系数或根轨迹增益 ——传递系数或根轨迹增益
3.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典型环节有比例,积分,惯性,振荡, 典型环节有比例,积分,惯性,振荡,微分和延 迟环节等多种. 迟环节等多种.以下分别讨论典型环节的时域特征和 复域( 特征. 复域(s域)特征.

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

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

1 ejt e jt estdt 0 2j
1 1
1

2j

s

j

s

j


s2
2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6. 单位脉冲函数(函数)
(t)
函数的表达式为
O
t

(t)



0
t0 t0


(t)dt 1

1 e stdt 1 e st
0
s
0


1 [0 s
1]

1 s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单位斜坡函数
f(t)
数学表达式为
t t ≥0
f
(t
)

t

1(t
)


0
其拉氏变换为
t0
O
斜 率 =1
t
F (s) [L f (t )] f (t )estdt t estdt
此时,
d ƒs
dt
即零初始条件下,时域中的微分运算对等于复 数域中乘以s的运算。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积分定理
设F(s)=L
[f(t)]
,则有
L
f
(1) (t )

1 F(s) s
1 s
f (1) (0)
当 f (n)(0) L f (1)(0) 时的积分法则:
L
f
(n) (t )

1 sn
F(s)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

y(t) y kt
S平面 j
x(t) 1(t)
0
t
0 Re
有一个0值极点。在图中极点用“ ”表示,零点用“ ”
表示。K表示比例系数,T称为时间常数。
3/18/2024 2:47:29 AM
20
积分环节实例
积分环节实例:

C
R
ui
ui (s) uo (s)
R
1 Cs
uo
uo (s) 1
LCs 2
1 RCs
1
3/18/2024 2:47:28 AM
2
传递函数的定义: 系统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变量的拉普拉
斯变换与输入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称为 系统的传递函数。 记做: Y (s) G(s) 或 Y (s) G(s)U (s)
U (s)
U(s)
Y(s)
G(s)
3/18/2024 2:47:28 AM
R2 I2 (s) UO (s)
G(s) U0 (s) 1 1 Ts Ui (s) 1 Ts
T R1R2C R1 R2
R1 R2
R2
3/18/2024 2:47:28 AM
7
复习拉氏变换
②性质:
⑴线性性质:L[f1(t) f2 (t)] F1(s) F2 (s)
⑵微分定理:L[ f (t)] sF (s) f (0)
L[ f(t)] s2F (s) sf (0) f (0)
L[ f (n) (t)] sn F (s) sn1 f (0) sn2 f (0) ... f (n1) (0)
⑶积分定理:(设初值为零)
L[
f
(t)dt]
F (s) s
⑷时滞定理:L[ f (t T )] est f (t T )dt esT f (s) 0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描述)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描述)

负载效应
2、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结构图表示了系统中各信号之间的传递与运算的全部关 系。但有时结构图比较复杂,需简化后才能求出传递函数, 等效原则是:对结构图任何部分进行变换时,变换前后该 部分的输入量、输出量及其相互之间的数学关系应保持不 变。 (1)串联环节的简化
X 0 (s)
G1 ( s )
4.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动态方程和传递函数分别为
c (t ) K r (t ) dt
K G (s) s
特点: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积分成正比例,当输入 消失,输出具有记忆功能。 实例:电动机角速度与角度间的传递函数、电容 充电、模拟计算机中的积分器等。
5. 二阶振荡环节
振荡环节的运动方程和传递函数分别为
(a)
(b)
结构图的相加点(a)和分支点(b)
绘制系统方框图的一般步骤 1) 写出系统中每一个部件的运动方程式 2) 根据部件的运动方程式写出相应的传递函数,一个 部件用一个方框表示在框中填入相应的传递函数
3)根据信号的流向,将各方框单元依次连接起来,并 把系统的输入量置于系统方框图的最左端,输出量置 于最右端 例 绘制下图所示电路的方框图 方程有
Gs 就是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阵
用拉氏变换做微分方程组的传递函数矩阵,中间变量的消元
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1. 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又称放大环节,该环节的运动方程和相 对应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c(t ) Kr (t )
式中K为增益。
C ( s) G( s) K R( s )
特点:输入输出量成比例,无失真和时间延迟。
R-L-C电路
c
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
6. 纯时间延时环节
延时环节的动态方程和传递函数分别为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可编辑全文】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2-1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拉氏变换是控制工程中的一个基本数学方法,其优点是能将时间函数的导数经拉氏变换后,变成复变量S的乘积,将时间表示的微分方程,变成以S表示的代数方程。

一、拉氏变换与拉氏及变换的定义1、拉氏变换:设有时间函数,其中,则f(t)的拉氏变换记作:称L—拉氏变换符号;s-复变量; F(s)—为f(t)的拉氏变换函数,称为象函数。

f(t)—原函数拉氏变换存在,f(t)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狄里赫利条件):1)在任何一有限区间内,f(t)分断连续,只有有限个间断点。

2)当时,,M,a为实常数。

2、拉氏反变换:将象函数F(s)变换成与之相对应的原函数f(t)的过程。

—拉氏反变换符号关于拉氏及变换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①查拉氏变换表;②部分分式展开法。

二、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在实际中,对系统进行分析所需的输入信号常可化简成一个成几个简单的信号,这些信号可用一些典型时间函数来表示,本节要介绍一些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2.单位脉冲函数3.单位斜坡函数4.指数函数5.正弦函数sinwt由欧拉公式:所以,6.余弦函数coswt其它的可见表2-1:拉氏变换对照表F(s) f(t)11(t)t三、拉氏变换的性质1、线性性质若有常数k1,k2,函数f1(t),f2(t),且f1(t),f2(t)的拉氏变换为F1(s),F2(s),则有:,此式可由定义证明。

2、位移定理(1)实数域的位移定理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对任一正实数a有, 其中,当t<0时,f(t)=0,f(t-a)表f(t)延迟时间a. 证明:,令t-a=τ,则有上式=例:, 求其拉氏变换(2)复数域的位移定理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对于任一常数a,有证:例:求的拉氏变换3、微分定理设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其中f(0+)由正向使的f(t)值。

2.2 复数域数学模型

2.2 复数域数学模型

m1
m2
G(s)
K s
( js 1) ( k 2s2 2 k k s 1)
j 1
k 1
n1
n2
(Tis 1) (Tl2s2 2 lTl s 1)
i 1
l 1
22
2.2.2 传递函数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
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极点决定了系统 自由运动的模态。
G(s) C(s) 6(s 3) , R(s) (s 1)(s 2)
1 RCs
U 1
r
(s)
RC RCs
1
uc
(0)
若uc(0)=0
Uc (s)
1 RCs
U 1
r
(s)

G(s) Uc(s) 1 1
Ur (s) RCs 1 Ts 1
式中 T=RC
4
1、定义
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拉氏变换 输入量拉氏变换
r(t)—输入量, c(t)—输出量 R(s)=L[r(t)], C(s)=L[c(t)]
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性环节 、 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和振荡环节等。
25
1. 比例环节(放大环节) 微分方程:C(t) Kr(t) 传递函数:G(s) K(增益、放大系数)
方框图: R(s) K C(s)
特点:输出量与输入量成正比,不失真也不延时。 举例:机械系统中略去弹性的杠杆、无弹性变形的杠杆、 放大器、分压器、齿轮、减速器等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 认为是比例环节。Leabharlann 26+ E
-
u(t)
+
(t) •
(s)
U (s)
K
电位器
G(s) U(s) K

§3-3 传递函数

§3-3 传递函数
d m (t ) 1 (t ) K u (t 1 K M (t ) ) m 1 a L dt L [G1 ( s )U a ( s )] L [G2 2 ( s)M c ( s )]
(2)令
L [G1 ( s )U a ( s ) G2 ( s ) M c ( s )]
因此,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显然, 仅用微分方程这一数学模型来进行系统分析设计 ,显得十分不便。
§3-3 传递函数
是在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过程中引申出来 的概念。 用拉氏变化法求解微分方程时,可以得到控制系统在复 数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模型。 用传递函数描述系统可以免去求解微分方程的麻烦,间 接地分析系统结构及参数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并且可以 根据传递函数在复平面上的形状直接判断系统的动态性 能,找出改善系统品质的方法。 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 本概念。 教学目的: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求法。 ☆ 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求电路系统传递函数。 教学难点:求高阶系统响应。 一、传递函数 二、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三、常用的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一、传递函数 1.定义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 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三要素: • 线性定常系统 • 零初始条件 • 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L[c( t )] C ( s ) G( s) L[ r ( t )] R( s )
d s dt
(5)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设Hale Waihona Puke r (t ) (t )
C (s) G(s) C (s) R( s )
R( s ) 1

2.3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型

2.3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型
G (s) Y (s) X (s) k Ts 1
式中:k为放大系数,T为时间常数。 特点:其微分方程是一阶的,且输出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 能达到稳定值
实例:RC滤波电路、温度控制系统等
21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由 可解得:
y ( t ) k (1 e

t T
G (s)
Y (s) X (s)
线性定常系统:
传 递 函 数 G (s) 输 出 信 号 c ( t )的 拉 氏 变 换 C ( s ) 输 入 信 号 r ( t )的 拉 氏 变 换 R ( s ) 零 初 始 条 件
传递函数的零初始条件的含义: 一、指输入量是在 t 0 时才作用于系统,因此在 时,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均为零;
s 1) s 1)
R1 R 2 R2
1 1 Ts
R1 R 2 R2
1 Ts
T
R1 R 2 C R1 R 2

10
[传递函数的几种表达形式]: 表示为有理分式形式:
G (s) Y (s) X (s) bm s
m n
b m 1 s
m 1 n 1
15
•例4 具有相同极点不同零点的两个系统
G 2 (s) 1 .5 s 2 ( s 1 )( s 2 )
1
G1 (s)
4s 2 ( s 1 )( s 2 )
,它们零初始条件下的单位阶跃响应分别为
4s 2 ] 1 2e
t
c1 (t ) L [
s ( s 1 )( s 2 )
2 2
( T1 s 1)( T 2 s 2 T 2 s 1)...( T j s 1)

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称为传递函数零极点增益模型
G(s)
K
(1
s
1)(
2 2
s
2
22s 1)
(i s 1)
(T1s 1)(T22s2 2T2s 1) (Tj s 1)
称为传递函数时间常数模型
2、传递函数的性质
1) 传递函数是系统(或环节)在复数域中的数学模型,是 固有特性的描述,反映了线性定常系统输入量和输出量之 间的一种关系式。
这说明此时系统的g(t)与传递函数G(s)有单值对应关系,它们 都可以用来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
5) 闭环传递函数G(s)的分母并令其为0,就是系统特征方程。
3、传递函数的求解
1)利用微分方程求传递函数 2)利用复数阻抗求电路传递函数
例 图示为一由电感L、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电路
解:此电路的电压平衡方程式 (微分方程):
an y(n) (t) an1 y(n1) (t) a0 y(t) bm x(m) (t) bm1x(m1) (t) b0x(t)
式中:x(t)—输入,y(t) —输出
ai ,bj (i 0 ~ n, j 0 ~ m) 为常系数
将上式求拉氏变化,得(令初始值为零)
(ansn an1sn1 a1s a0)Y(s) (bmsm bm1sm1 b1s b0)X (s)
2)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与外界输入无关 3)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即mn。( m 、n分
别为分子、分母的最 高阶次。)
4) 若输入为单位脉冲函数,即r(t)=(t),则R(s)=L[r(t)]=1, 则 g(t) L-1[R(s)G(s)] L-1[G(s)]
LC
d 2 uo(t) dt 2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相关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相关知识

26.5
1
s 17.25
17.25
26.5
s (s 17.25)2 (26.5)2 (s 17.25)2 (26.5)2
所以
y(t)
1 e17.25t
cos 26.5t 17.25 e17.25t 26.5
sin 26.5t
1 e17.25t
cos
26.5t
17.25 26.5
sin
26.5t
D(s) a0sn a1sn1 an1s an D(s) 0即是系统的特征方程。
G(s) N (s) b0 (s z1)(s z2 ) (s zm ) D(s) a0 (s p1)(s p2 ) (s pn )
s zi (i 1, 2 m)是N (s) 0的根,称为传递 函数的零点,s pi (i 1, 2 n)是D(s) 0的根 是传递函数的极点。
因为组成系统的元部件或多或少存在惯 性,所以G(s)的分母阶次大于等于分子阶 次,即 n,是m有理真分式,若 ,我们m 就 n 说这是物理不可实现的系统。
二、传递函数的性质
(1)传递函数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对微分方程在零初始条件 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的;
(2)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一对应;
(3)传递函数描述了系统的外部特性。不反映系统的内部物 理结构的有关信息;
R(s)
式中 ——环节的时间常数。
特点:输出量正比输入量变化的速度,能预示输 入信号的变化趋势。
实例:测速发电机输出电压与输入角度间的传递 函数即为微分环节。
5)振荡环节:其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关系,由下面的 二阶微分方程式来表示。
T2
d 2 y(t) dt 2
2 T
dy (t ) dt

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建模

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建模

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建模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传递函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建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优化。

一、什么是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用来描述线性时间不变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传递函数一般表示为G(s),其中s是Laplace变量。

而对于离散时间系统,传递函数表示为G(z),其中z是Z变量。

传递函数是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表示为:G(s) = Y(s) / U(s)其中,Y(s)是系统的输出信号,U(s)是系统的输入信号。

传递函数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特性转化为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从而实现对系统的分析和控制。

二、传递函数的建模方法1. 确定系统的结构在建模之前,首先要确定系统的结构。

系统的结构可以通过对实际系统进行观测和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对系统的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和推导得出。

2.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在确定系统结构之后,可以开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对于线性时间不变系统,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微分方程进行变换来得到传递函数。

以连续时间系统为例,假设系统的微分方程为:a0*d^n y(t) / dt^n + a1*d^(n-1) y(t) / dt^(n-1) + ... + an*y(t) = b0*d^mu(t) / dt^m + b1*d^(m-1) u(t) / dt^(m-1) + ... + bm*u(t)其中,y(t)是系统的输出,u(t)是系统的输入,a0, a1, ..., an和b0,b1, ..., bm是系统的系数。

通过对该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得到传递函数的表达式:G(s) = Y(s) / U(s) = (b0*s^m + b1*s^(m-1) + ... + bm) / (a0*s^n +a1*s^(n-1) + ... + an)通过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离散时间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描述)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描述)

(0 ≤ ζ <1)
式中ζ称为振荡环节的阻尼比, 为时间常数 为时间常数, 式中 称为振荡环节的阻尼比,T为时间常数, ωn为系统的 称为振荡环节的阻尼比 自然振荡角频率(无阻尼自振角频率) 自然振荡角频率(无阻尼自振角频率),并且有 T = 1/ ωn 。 特点:环节中有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并可进行能量交换, 特点 : 环节中有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 , 并可进行能量交换 , 其输出出现振荡。 其输出出现振荡。 实例: 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压间的传递函数, 实例 : RLC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压间的传递函数, 以及机 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压间的传递函数 械弹簧阻尼系统的传递函数。 械弹簧阻尼系统的传递函数。
bm ( s + z1 )( s + z2 )L ( s + zm ) G ( s) = ( s + p1 )( s + p2 )L ( s + pn )
(τ 1s + 1)(τ 2 s + 1)L (τ m s + 1) G(s) = K (T1s + 1)(T2 s + 1) L (Tn s + 1)
6. 纯时间延时环节
延时环节的动态方程和传递函数分别为
C (s) G (s) = = e −τ s c(t ) = r (t − τ ) R( s) 称为该环节的延迟时间。 式中τ称为该环节的延迟时间。
特点:输出量能准确复现输入量 , 但要延迟一固定的 特点 : 输出量能准确复现输入量, 时间间隔τ 。 实例:管道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控制, 实例 : 管道压力 、 流量等物理量的控制 , 其数学模型 就包含有延迟环节。 就包含有延迟环节。
3. 纯微分环节 纯微分环节常简称为微分环节, 纯微分环节常简称为微分环节,其运动方程和传递 函数为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R(s) 输入量
+ -
G1(s)
N(s) 扰动量
+ +
G2(s)
H(s)
C(s) 输出量
图 自动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输入量R(s)作用
若仅考虑输入量R(s)的作用, 则可暂 略去扰动量N(s)。 由图 (a)可得输出量 C(s)对输入量的闭环传递函数GBr(s)为
GBr (s)

Cr (s) R(s)

1
G1(s)G2 (s) G1(s)G2 (s)H (s)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此时系统的输出量(拉氏式)Cr(s)为
Gr
(s)

GBr
(s)R(s)

1

G1(s)G2 (s) G1(s)G2 (s)H
பைடு நூலகம்
(s)
R(s)
R(s) +-
G1(s)
G2(s)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此时系统输出量(拉氏式)Cn(s) 为
Cn
(s)

CBn
(s)D(s)

1

G2 (s) G1(s)G2 (s)H
(s)
D(s)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 在输入量和扰动量同时作用下系统的总 输出
由于设定此系统为线性系统, 因此 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即当输入量和扰动量 同时作用时, 系统的输出可看成两个作 用量分别作用的叠加。 于是有
结构图:
E_(s)G1(s1) + G2(s) 1B+(sG) 1(s)G2H((ss))H(s)
C(s)

2.3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2.3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a s
0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两边取拉氏变换,即:
n
+ a1sn−1 +L+ an−1s + an C(s) =
[b s
0
]
m
+b sm−1 +L+bm−1s +bm R(s) 1
]
即:
C(s) b0S m + b1Sm−1 +L+ bm−1S + bm G(s) = = R(s) a0S n + a1Sn−1 +L+ an−1S + an
2.3.2 传递函数的性质
1.
传递函数为复变量S的函数,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传递函 数中 N≥M (分子的阶次小于分母的阶次)是一切物理系 统所固有的,这是因为任何物理系统均含有惯性。 2. 传递函数是一种用系统参数来表示输入输出间关系的表达式, 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机构或参数,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
永磁式
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
dwm (t ) Tm + wm (t ) = K1u a (t ) − K 2 M c (t ) dt
两相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结构与两相异步电动机相同。转子采用鼠笼式 转子。它的定子铁心上放置着空间位置相差900电角度的两相 分布绕组,一相称为励磁绕组L,另一相则为控制绕组K,如 图所示。两相绕组通电时,必须保持频率相同。
2.3.3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 传递函数
C(s) b0S m + b1Sm−1 +L+ bm−1S + bm G(s) = = R(s) a0Sn + a1Sn−1 +L+ an−1S + an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求例2-4机械系统与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Xc(s和) Uc (s)
解:
Xr (s)
U r (s)


(B1 B2 ) X c (K1 K2 ) X c B1 X c K1X r
(B1 B2 )SXc (s) (K1 K2 ) X c (s) B1SX r (s) K1X r (s)
X c (s)
B1s 机K械1 系统传递函数
X r (s) (B1 B2 )s K1 K2
(R1
R2

)U
c
(1 C1
1 C2
)U
c

R1 U r
1 C1
U
r
5/18/2020 5:55:56 PM
3
(R1
R2 )SUc (s)
(1 C1
1 C2
)U c (s)
R1SU r (s)
1 C1
E(s) R(s)
1
1 H (s)G(s)
1 1 开环传递函数
5/18/2020 5:55:56 PM
20
(6)输出对扰动的传递函数 假设R(s)=0
N(s)
C(s) G(s) R(s) 1 H (s)G(s)
+ E(s)
++
C(s)
R(s)
G1 (s)
G2 (s)
-
B(s)
H(s)
打开反馈
2.3.3 方块图的绘制 (1)考虑负载效应分别列写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或传递 函数,并将它们用方框(块)表示。 (2)根据各元部件的信号流向,用信号线依次将各方块连接 起来,便可得到系统的方块图。 系统方块图-也是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

专题3-传递函数

专题3-传递函数
R(s) G(s) C(s)
传递函数的图示
说明:
传递函数是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但பைடு நூலகம்能 反应系统的物理性质,不同的物理系统可 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⑶ 物理意义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控制系统的零初始条 件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输入量是在t≥0时才作用于系统,因此在t=0-时输 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均为零; 二是指输入量加于系统之前,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即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也为零.现实的工程控制 系统多属此类情况.
于是,由定义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C ( s) b0 s m b1s m1 bm1s bm M ( s) G( s ) n n 1 R( s ) a0 s a1s an1s an N ( s)
式中
M ( s) b0sm b1sm1 bm1s bm
2 2 bm (1s 1)( 2 s 2 2 s 1)( i s 1) G( s ) an (T1s 1)(T22 s 2 2T2 s 1)(T j s 1)

式中,一次因子对应于实数零极点,二次因子对应于复数零极点。
3.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4. 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N ( s) a0sn a1sn1 an1s an
例: 试求 RLC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R ui(t) L i(t)
解: 该网络微分方程已求出,如式
2 d uo(t) LC uo (t ) RC duo (t ) u (t ) u (t ) o i 2 C dt dt
本讲内容:
1.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3.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4.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3讲-控制系统的复域模型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3讲-控制系统的复域模型
− 1 t RC
ur = Ri + uc
̇c ↓ i = Cu ̇ c + uc ur = RCu
RC[ sU c ( s ) − uc (0)] + U c ( s ) = U r ( s )
( RCs + 1) U c ( s ) = U r ( s ) + RCuc (0)
RCuc (0) RCuc (0) U ( s) E0 U c ( s) = r + = + RCs + 1 RCs + 1 s( RCs + 1) RCs + 1
p1 t
+ C 2e
p2 t
+ ⋯ + C ne
pn t
= ∑ C i e pi t
i =1
7)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7
s+3 例4 已知 F ( s ) = 2 ,求 f ( t ) = ? s + 2s + 2 s+3 C1 C2 F(s) = = + . 解一 解一. (s + 1-j)(s + 1 + j) s + 1-j s + 1 + j
[
]
f(t) = e − t cos t + 2e − t sin t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8)
) 重根,其余为单根) II.当有重根时 A( s ) = ( s − p1 ) ⋯ ( s − pn ) = 0 (设 p1为m重根,其余为单根
Cm Cm-1 Cn C1 Cm+1 F(s)= + + ⋯+ + + ⋯+ m m-1 (s-p1 ) (s-p1 ) s-p1 s-pm+1 s-p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 s ) = a 0 s n + a1 s n −1 + ⋅ ⋅ ⋅ + a n −1 s + a n
引例2 试证明图2-2(a)、(b)所示的机、电系统是相似系 统(即两系统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图2-2 机电相似系统
R2
C2
B1
K1 Xr
Ur
R1 C1
Uc
B2
K2 Xc (b) 电气系统
C ( s) = G ( s) R( s)
系统的输出
y (t ) = L {C ( s )} = L {G ( s ) R ( s )}
−1
−1
由于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R( s ) = L{δ (t )} = 1
所以,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的拉氏 变换为
C (s) = G (s)
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为g(t),则
m
n≥m (2.17)
∏ (s − p )
p 式中 z i (i = 1,2, ⋯ , m) ,称为系统的零点; i (i = 1,2,⋯, n) 为系统的极点;k为系统的根轨迹放大系数。 系统零点、极点的分布决定了系统的特性,因 此,可以画出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图,直接分析 × 系统特性。在零极点图上,用“ ”表示极点 位置,用“ ”表示零点
R( s) G (s ) C (s )
图2-6
性质3 G(s)虽然描述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但 它不提供任何该系统的物理结构。因为许多不同的物 理系统具有完全相同的传递函数。
性质4 如果G(s)已知,那么可以研究系统 在各种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性质5 如果系统的G(s)未知,可以给系统 加上已知的输入,研究其输出,从而得出 传递函数,一旦建立G(s)可以给出该系统 动态特性的完整描述,与其它物理描述不 同。
1 U c (s) C1 = 1 1 U r (s) ( R 1 + R2 ) S + ( + ) C1 C 2 R1 S +
--》电系统的传递函数
性质1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m≤n,且 所具有复变量函数的所有性质。 性质2 G(s)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输入量的 形式(幅度与大小)无关。
代入①将①两边微分得
• 1 1 1 ( R1 + R2 ) U c + ( + )U c = R1 U r + U r C1 C 2 C1 •
比较两个金色的公式,可得出机-电相似系统。
例2 求上例中机械系统与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 X X 解:
( B1 + B2 ) X c + ( K1 + K 2 ) X c = B1 X r + K1 X r
式中c(t)是系统输出量,r(t)是系统输入量; 设r(t)和c(t)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均为零, 即零初始条件,则对上式中各项分别求拉氏变换, 并令C(s)=L[c(t)],R(s)=L[r(t)],可得s的代 数方程为:
[a 0 s n + a1 s n −1 + ⋅ ⋅ ⋅ + a n −1 s + a n ]C ( s ) = [b0 s m + b1 s m −1 + ⋅ ⋅ ⋅ + bm −1 s + a m ]R ( s )
d 2 f (t ) L[ ] = s 2 F ( s) − sf (0) − f ' (0) dt 2
积分定理
−1 F ( s ) f −1 (0) L[ ∫ f (t )dt ] = − s s
L[ ∫∫
F ( s ) f −1 (0) f −2 (0) f (t )dt ] = 2 − − s s2 s
性质6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有关系。
G ( s ) = C ( s ) R ( s )
如果将
S⇔
d dt
置换
传递函数 ⇔ 微分方程
性质7 传递函数G(s)的拉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g(t); 脉冲响应(脉冲过渡函数)g(t)是系统在单 位脉冲输入时的输出响应。
在零初始条件下,若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入的拉氏变 换为 R(s) ,则系统的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机械系统传递函数
• 1 1 1 ( R1 + R2 ) U c + ( + )U c = R1 U r + U r C1 C 2 C1
1 1 1 ( R1 + R2 ) SU c ( s ) + ( + )U c ( s ) = R1 SU r ( s ) + U r ( s ) C1 C 2 C1
K G( s) = sv
∏ (τ s + 1)
i
m
∏ (T s + 1)
i i =1
i =1 n′
(n ′ + v = n)
G (s) = s
v

i =1 n1 j =1
m1
(τ i s + 1)

k =1 n2 l =1
m2
2 (τ k s 2 + 2ς k τ k s + 1)
∏ (T s + 1)∏ (T
第 三 讲
复域模型—传递函数
1. 传递函数及其性质 2. 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2.3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2.3.1 传递函数
是在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过程中引申出来的 概念。 微分方程是在时域中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模型,在给 定外作用和初始条件下,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 响应。系统结构和参数变化时分析较麻烦。 用拉氏变化法求解微分方程时,可以得到控制系统在复数 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 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1 G (s) = TS + 1
式中: T-时间常数 特点: 含一个储能元件,对突变的输入其输出 不能立即复现,输出无振荡。 实例:图2-4所示的RC网络,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传 递函数也包含这一环节。 3 微分环节
G ( s ) = TS
特点: 输出量正比输入量变化的速度,能预示输 入信号的变化趋势。 实例: 测速发电机输出电压与输入角度间的传递函 数即为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最常用的形式是下列有理分式形式
G(s) = bm s m + bm−1 s m−1 + ⋯ + b1 s + b0 a n s n + a n −1 s n −1 + ⋯ + a1 s + a 0 N (s) = D( s)
(2.15)
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 D(s)称为系统的特征多 项式,D(s)=0称为系统的特征方程,D(s)=0的 根称为系统的特征根或极点。
• •
c
( s) r ( s)
和U
( s) U r ( s)
c
( B1 + B2 ) SX c ( s ) + ( K1 + K 2 ) X c ( s ) = B1SX r ( s ) + K1 X r ( s )
X c (s) B1 s + K 1 = X r ( s) ( B1 + B2 ) s + K 1 + K 2
于是,由定义得系统传递函数为:
C ( s ) b0 s m + b1 s m −1 + ⋅ ⋅ ⋅ + bm −1 s + bm M ( s ) G (s) = = = n n −1 R ( s ) a 0 s + a1 s + ⋅ ⋅ ⋅ + a n −1 s + a n N ( s)
−1 M ( s ) = b0 s m + b1 s m −1 + ⋅ ⋅ ⋅ + bm −1 s + bm
分母多项式的阶次定义为系统的阶次。对于实 际的物理系统,多项式D(s)、N(s)的所有系数 为实数,且分母多项式的阶次 n高于或等于分 子多项式的阶次m,即 n≥m。
2.零极点形式
将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变为首一多项 式,然后在复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得
k G ( s) =
∏ (s − z )
i i =1 n i i =1
j
2 2
l
s + 2ς l Tl s + 1)
(2.18)
K G (s) = s
v

i =1 n1 j =1
m1
(τ i s + 1)

k =1 n2 l =1
m2
2 (τ k s 2 + 2ς k τ k s + 1)
∏ (T s + 1)∏ (T
j
2 2
l
s + 2ς l Tl s + 1)
(2.18)
L[ f (t − τ )] = e −τs F ( s ) 延迟定理
t → ∞
lim f (t ) = lim sF ( s )
s → 0
数学工具-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
初值定理 微分定理
t → 0
lim f (t ) = lim sF ( s )
s → ∞
df (t ) L[ ] = sF ( s ) − f (0) dt
式中,K 为传递系数,通常也为系统的放大系数; τ i , Ti为系统的时间常数。
2.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典型环节通常分为以下六种: 1. 比例环节 G (s) = K 式中 K-增益 特点: 输入输出量成比例,无失真和时间延迟。 实例:电子放大器,齿轮,电阻(电位器),感应 式变送器等。 2. 惯性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