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分析框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财经大学
●定理证明*
可以任意考虑z xm,若z xm,令rm为xm 右边理想点的个数。由单峰偏好的定义, 所有理想点在xm 右边的rm个投票者相比 z将更偏好于xm。同时,由中位数的定义, 有rm n 2,因此,与z相比,更偏好于 xm的投票人数至少为rm n 2。在多数规 下,xm 议案不会败给z。同理,可以证明 xm 在多数规则下不会败给任何大于xm的 z。即xm 将获胜。
上海财经大学
表2 简单投票多数支持率比较表
比较组 x3对x1 x3对x2 x3对x4 x3对x5
支持x3的个体 反对x3的个体 两者之比
3、4、5或2 3、4、5
1或2 1、2
4:1或3:2 3:2
1、2、3
4、5
3:2
1、2、3或4
5或4
4:1或3:2
上海财经大学
(一)投票均衡:一般情形
● 中位数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对于
上海财经大学
〇黑尔机制的运作结果(表2)
表2
选择过程
Y X Z VW
第一次计票
8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2
第一次淘汰与第二次计票
8 7 7 3×
第二次淘汰与第三次计票
8 10 7 ×
第三次淘汰与第四次计票
10 15 ×
最终获胜者
×√
上海财经大学
〇 黑尔机制的性质
□优点 ■与最多票数规则比较:保证那些能够吸引 “最多数”但是为大多数所反对的备选议 案不会当选
20
0.681
2
0.000
25
0.730
3
0.088
30
0.765
4
0.176
35
0.791
5
0.251
40
0.812
10
0.489
45
0.829
15
0.609
注:前提假设是所有序有同样的机会被每一个个体采用。
资料来源:尼米和韦斯博格(1968)。
上海财经大学
(三)孔多塞规则的适用性
●个体偏好的调整 ●修改投票的规则 ●投票程序的修正
理论分析框架
上海财经大学
第七讲 其它多数规则
□《公共选择与政治立宪》,第6、8、9章
上海财经大学
◎最多票数规则 ◎孔多塞规则 ◎黑尔机制 ◎库姆斯机制 ◎波尔达计票 ◎赞成投票 ◎点投票 ◎否决投票* ◎过程比较
讲义提纲
◄◄
上海财经大学
一、最多票数规则
〇 最多票数(Plurality)规则的含义 在投票过程中,每一个个体将自己的选票投给自 己最喜爱的对象(候选人或者议案),获得选票 数最多的对象将获胜。
上海财经大学
□不足
■平均效率:被少数人排在最前面但在整体层面上 (平均排序)较高的备选对象可能被排除。比如说 V和W。 ■孔多塞效率:由于淘汰的依据是被最少数的人排
在最前面的备选对象,孔多塞胜者可能被过早地 淘汰出局。也就是说,即便存在孔多塞胜者,孔 多塞胜者不一定能得到选择,比如说V。
◄◄
上海财经大学
n 1 lim n n 1 e 0.368 k * 64%
n 1
上海财经大学
3、投票程序的修正
●逐步淘汰法 ●加权赋值法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三、黑尔机制
〇 黑尔机制(Hare system)的含义 ●个体在选票上以第一、第二、第三的方式对所有候选对 象做出排序。在偏好排序给定的基础上,根据首要偏好 的情况来进行淘汰和选择 ●如果有候选人所获得的选票数超过一半,即有半数以上 的人将候选人置于首位,那么,他就将宣布获胜 ●但如果没有,那么具有最少数的、投票人将其排在首位 的候选对象将被淘汰出局,而他所获得的所有选票将转 移给排在第二位置的候选对象 ● 继续该过程直到有一个候选对象能获得多数支持为止
x
1*8=8 5*7=35 2*5=10 4*3=12 1*2=2
c. 财政竞争与财政联邦主义
上海财经大学
2、 对投票规则的修正
.投票规则的修正:受限多数(Qualified majority rules)。 其一,个体偏 好为n维空间 的凸偏好(Conv ex preference),最低比例k * (Greenberg,1979): k* n
n 1 其二,对个体偏好做出更严格的限制(Caplin与 Nalebuff,1988),最低比例k * k * 1 n n
C
B
x 图5 多元(维)议案与均衡
上海财经大学
个体偏好的空间分布(理想点分布) 定理:E是多数规则下的占优点,当且仅当 过E点的所有可能直线都有N R n 2 且N L n (2 Davis, DeGroot Hinich, 1972)。 证明: 充分性: 必要性:
上海财经大学
(2)个体偏好的组合形式
四、库姆斯机制
〇库姆斯机制(Coombs system)的含义 依次被集体决策过程所淘汰的是被最多的人排在 最后的议案和(或)候选人。具体来说,就是在 所有的议案中,每一投票者都指出被他排在最后 面的议案,然后删除被最多的投票人排在最后面 的议案,并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剩下的个议案进行 表决,继续该过程直到只有一个议案为止,该议 案就是最终的获胜议案。
●问题的具体性质 □非决定性(集体非理性) □日程控制(Agenda manipulation)
●问题的严重程度 □循环出现的概率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投票循环的概率
表4 议案个数为3时无多数胜者的概率
人数
概率
人数
概率
1
0.000
15
0.082
3
0.056
17
0.083
5
0.069
19
0.083
7
0.075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元
D5
D4 D2
a/n
D1
d(D3)
O
x1 x2 x3 x4 x5 x
图1 中位数投票模型
上海财经大学
民主决策的个体行动基础:具体例子
考虑一个由张三、李四和王五这3位成员组成的简单社会。 他们三人对于道路有共同的需求,但是个体对于道路宽度 (q)的需求存在差异。假设他们对于道路的需求曲线为: pz 4 q; pl 9 2q; pw 7 3q。 请问: (1)如果提供道路的边际成本为常数3,且提供道路的成本 由三人平均分摊,请问他们各自会投票支持多宽的道路? (2)如果提供道路的总成本为:C 1 q 2,而成本仍旧采 取平均分摊的方式,个体的决策又如何呢?
●与黑尔机制的差异:黑尔机制倾向于选择被多数 人所支持的对象;库姆斯机制倾向于选择被最少 人所厌恶的对象
◄◄
上海财经大学
五、波尔达计票(Berda count)
〇 波尔达计票方法的具体过程 〇波尔达计票方法的合理性 〇波尔达计票方法存在的问题
◄◄
上海财经大学
1.波尔达计票方法的具体过程
● 投票过程 考虑一个一般性的有n位成员就m个议案进行表决
上海财经大学
(3) 个体偏好结构的同质性
a. 具有相同偏好的多数的存在,就足以保证多数规则均 衡的存在,而不管其他人的偏好如何(Kramer,1973; Buchanan,1954);
b. 循环发生的概率会随具有相同偏好人数比例的增多而递 减(Williamson 与 Sargent,1976; Gehrlein与 Fishburn, 1967)。
表4 议案 Ⅰ(8)
加权票数 Ⅱ(7) Ⅲ(5) Ⅳ(3)
Ⅴ(2)
y 5*8=40 1*7=7 1*5=5 1*3=3 3*2=6
z 2*8=16 2*7=14 5*5=25 2*3=6 4*2=8
w 3*8=24 3*7=21 4*5=20 3*3=9 5*2=10
v 4*8=32 4*7=28 3*5=15 5*3=15 2*2=4
21
0.084
9
0.078
23
0.084
11
0.080
25
0.084
13
0.081
∞
0.088
注:前提假设是所有序有同样的机会被每一个个体采用。
资料来源:吉尔博(1952)、加曼与凯明(1968)以及尼米 和韦斯博格(1968)。
上海财经大学
表5 无多数胜者概率的极限制
◄◄
方案数
概率
人数
概率
1
0.000
〇最多票数规则的优点 ●简单且相对合理:结果获得了相对“多数”的 支持
上海财经大学
〇最多票数规则的问题
● 可能产生对部分人有利但对其它个体极端不利
的极端主义议案和(或)候选人;产生低效率
的结果(平均效率)
● 当选人与政治机构的权威性
〇二次选举(Double election)的引进
● 规则的含义:一起表决,得到两个获得最多票
数支持的议案和(或)候选人;投票人继续就
上述两个备选对象进行选举,多数支持者获胜
● 二次选举的意义(表1)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表1 二次选举
投票人
偏好排序
V1(8)
Y
V
W
Z
X
V2(7)
X
V
W
Z
Y
V3(5)
Z
W
V
X
Y
V4(3)
V
X
W
Z
Y
V5(2)
W
Z
Y
V
X
上海财经大学
二、孔多塞规则
〇投票均衡 ● 特殊例子 ● 一般情形 〇投票循环悖论(Voting cycling paradox) ●基本类型 ●主要问题 ○孔多塞规则的适用性
上海财经大学
〇库姆斯机制的运行结果
表3
投票过程
Y X Z WV
第一次计票
15 10 0 0 0
第一次淘汰与第二次计票
× 15 10 0 0
第二次淘汰与第三次计票
× 18 0 7
第三次淘汰与第四次计票
× 18 7
最终获胜者
×√
上海财经大学
〇 库姆斯机制的性质
●与黑尔机制的共性:排斥极端议案、孔多塞胜者 可能未能得到选择
一维待决策议案x,若所有投票者的偏好在x是
上是单峰的,那么,多数规则投票的结果为中 位数投票者所偏好的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
● 概念定义与说明: a. 理想点(Ideal point):若xi*是个体i的理想 点,当且仅当对所有x≠xi*,都有ui(xi*) >ui(x);
上海财经大学
b.单峰偏好(Single peaked preference):令y和z是x 维度上的两点,y,z xi*,或者y,z xi*。那么,投票者 i的偏好是单峰的,当且仅当 [ ui( y ) ui( z )] [ y xi* z xi* ]。 c.中位数投票者:令{ x1* ,x*2 , x*n }为n人委员会的n个理想 点。令nr为xi* xm的个数,nl为xi* xm的个数。当且仅 当nr n 2且nl n 2时,xm为中位数。
的集体决策环境。就某一公共投票者而言,假设个 体对于议案的排序是P。于是可以按照议案排序的先 后顺序给予每一个议案一个分数(等价于是存在m 个等级):居于最前面的议案得m分,第二位的得 m-1分,……最后的议案得1分。在赋值的基础上, 把每个议案的得分进行加总,得分最高者宣布获胜 ●具体例子
上海财经大学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一)投票均衡:特殊例子
●假设
□ 5个决策个体集体决定某一公共产品的规模
□税收制度:同一税制(Uniform taxation)
●个体最优选择(图1)
□个体的需求曲线与最优选择
□具体例子:
●简单多数均衡(表2)
□中位数投票者(Median voter)
□多数投票均衡(Majority voting equilibrium)
上海财经大学
3、二维组合 □理想点、效用山(Utility mountain)与无差异
曲线(图3) □二元议案时的投票循环(图4)
向前
上海财经大学
y UA
A(xA,yA)
x
图3 理想点与无差异曲线
上海财经大学
y A
UC
UA
D E
UB C
K
B
x 图4 二元议案时均衡的不存在性
上海财经大学
(二) 循环悖论:存在的问题
极值限制定理(Extremal restriction theorem):多数 规则会给任意一个按次序排列的三元组(x, y, z)定义 一个排序,当且仅当个人所有可能的个体偏好集满足 极值限制。 极值限制:若对于任何三元组(x, y, z),有个体i的偏 好是xPi y与yPi z,那么,所有偏好z更甚于x的个体j必须有 偏好:zPj y与yPj x(Mueller,2003,pp94 97)。
◄◄
上海财经大学
1、个体偏好的调整
□一维:个体偏好类型 □二维:理想点的空间分布 □多元:个体偏好组合类型 □个体偏好的同质性程度
◄◄
上海财经大学
(1)理想点的空间分布 ■ 探索性分析
(a)点分布在同一直线(如图5); (b)增加的点对称分布在过均衡点的直线上 ■一般性条件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y A
上海财经大学
(二)投票循环悖论:基本类型 ●一维议案
□双峰偏好(Double-peaked preference) ●多元议案 ●二维组合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1、一维议案
效甲
用
乙
丙
x
y
z
图6 双峰偏好
上海财经大学
表3 个体 甲 乙 丙
2、多元决策
第一选择 T H D
第二选择 H D T
第三选择 D T H
●定理证明*
可以任意考虑z xm,若z xm,令rm为xm 右边理想点的个数。由单峰偏好的定义, 所有理想点在xm 右边的rm个投票者相比 z将更偏好于xm。同时,由中位数的定义, 有rm n 2,因此,与z相比,更偏好于 xm的投票人数至少为rm n 2。在多数规 下,xm 议案不会败给z。同理,可以证明 xm 在多数规则下不会败给任何大于xm的 z。即xm 将获胜。
上海财经大学
表2 简单投票多数支持率比较表
比较组 x3对x1 x3对x2 x3对x4 x3对x5
支持x3的个体 反对x3的个体 两者之比
3、4、5或2 3、4、5
1或2 1、2
4:1或3:2 3:2
1、2、3
4、5
3:2
1、2、3或4
5或4
4:1或3:2
上海财经大学
(一)投票均衡:一般情形
● 中位数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对于
上海财经大学
〇黑尔机制的运作结果(表2)
表2
选择过程
Y X Z VW
第一次计票
8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2
第一次淘汰与第二次计票
8 7 7 3×
第二次淘汰与第三次计票
8 10 7 ×
第三次淘汰与第四次计票
10 15 ×
最终获胜者
×√
上海财经大学
〇 黑尔机制的性质
□优点 ■与最多票数规则比较:保证那些能够吸引 “最多数”但是为大多数所反对的备选议 案不会当选
20
0.681
2
0.000
25
0.730
3
0.088
30
0.765
4
0.176
35
0.791
5
0.251
40
0.812
10
0.489
45
0.829
15
0.609
注:前提假设是所有序有同样的机会被每一个个体采用。
资料来源:尼米和韦斯博格(1968)。
上海财经大学
(三)孔多塞规则的适用性
●个体偏好的调整 ●修改投票的规则 ●投票程序的修正
理论分析框架
上海财经大学
第七讲 其它多数规则
□《公共选择与政治立宪》,第6、8、9章
上海财经大学
◎最多票数规则 ◎孔多塞规则 ◎黑尔机制 ◎库姆斯机制 ◎波尔达计票 ◎赞成投票 ◎点投票 ◎否决投票* ◎过程比较
讲义提纲
◄◄
上海财经大学
一、最多票数规则
〇 最多票数(Plurality)规则的含义 在投票过程中,每一个个体将自己的选票投给自 己最喜爱的对象(候选人或者议案),获得选票 数最多的对象将获胜。
上海财经大学
□不足
■平均效率:被少数人排在最前面但在整体层面上 (平均排序)较高的备选对象可能被排除。比如说 V和W。 ■孔多塞效率:由于淘汰的依据是被最少数的人排
在最前面的备选对象,孔多塞胜者可能被过早地 淘汰出局。也就是说,即便存在孔多塞胜者,孔 多塞胜者不一定能得到选择,比如说V。
◄◄
上海财经大学
n 1 lim n n 1 e 0.368 k * 64%
n 1
上海财经大学
3、投票程序的修正
●逐步淘汰法 ●加权赋值法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三、黑尔机制
〇 黑尔机制(Hare system)的含义 ●个体在选票上以第一、第二、第三的方式对所有候选对 象做出排序。在偏好排序给定的基础上,根据首要偏好 的情况来进行淘汰和选择 ●如果有候选人所获得的选票数超过一半,即有半数以上 的人将候选人置于首位,那么,他就将宣布获胜 ●但如果没有,那么具有最少数的、投票人将其排在首位 的候选对象将被淘汰出局,而他所获得的所有选票将转 移给排在第二位置的候选对象 ● 继续该过程直到有一个候选对象能获得多数支持为止
x
1*8=8 5*7=35 2*5=10 4*3=12 1*2=2
c. 财政竞争与财政联邦主义
上海财经大学
2、 对投票规则的修正
.投票规则的修正:受限多数(Qualified majority rules)。 其一,个体偏 好为n维空间 的凸偏好(Conv ex preference),最低比例k * (Greenberg,1979): k* n
n 1 其二,对个体偏好做出更严格的限制(Caplin与 Nalebuff,1988),最低比例k * k * 1 n n
C
B
x 图5 多元(维)议案与均衡
上海财经大学
个体偏好的空间分布(理想点分布) 定理:E是多数规则下的占优点,当且仅当 过E点的所有可能直线都有N R n 2 且N L n (2 Davis, DeGroot Hinich, 1972)。 证明: 充分性: 必要性:
上海财经大学
(2)个体偏好的组合形式
四、库姆斯机制
〇库姆斯机制(Coombs system)的含义 依次被集体决策过程所淘汰的是被最多的人排在 最后的议案和(或)候选人。具体来说,就是在 所有的议案中,每一投票者都指出被他排在最后 面的议案,然后删除被最多的投票人排在最后面 的议案,并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剩下的个议案进行 表决,继续该过程直到只有一个议案为止,该议 案就是最终的获胜议案。
●问题的具体性质 □非决定性(集体非理性) □日程控制(Agenda manipulation)
●问题的严重程度 □循环出现的概率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投票循环的概率
表4 议案个数为3时无多数胜者的概率
人数
概率
人数
概率
1
0.000
15
0.082
3
0.056
17
0.083
5
0.069
19
0.083
7
0.075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元
D5
D4 D2
a/n
D1
d(D3)
O
x1 x2 x3 x4 x5 x
图1 中位数投票模型
上海财经大学
民主决策的个体行动基础:具体例子
考虑一个由张三、李四和王五这3位成员组成的简单社会。 他们三人对于道路有共同的需求,但是个体对于道路宽度 (q)的需求存在差异。假设他们对于道路的需求曲线为: pz 4 q; pl 9 2q; pw 7 3q。 请问: (1)如果提供道路的边际成本为常数3,且提供道路的成本 由三人平均分摊,请问他们各自会投票支持多宽的道路? (2)如果提供道路的总成本为:C 1 q 2,而成本仍旧采 取平均分摊的方式,个体的决策又如何呢?
●与黑尔机制的差异:黑尔机制倾向于选择被多数 人所支持的对象;库姆斯机制倾向于选择被最少 人所厌恶的对象
◄◄
上海财经大学
五、波尔达计票(Berda count)
〇 波尔达计票方法的具体过程 〇波尔达计票方法的合理性 〇波尔达计票方法存在的问题
◄◄
上海财经大学
1.波尔达计票方法的具体过程
● 投票过程 考虑一个一般性的有n位成员就m个议案进行表决
上海财经大学
(3) 个体偏好结构的同质性
a. 具有相同偏好的多数的存在,就足以保证多数规则均 衡的存在,而不管其他人的偏好如何(Kramer,1973; Buchanan,1954);
b. 循环发生的概率会随具有相同偏好人数比例的增多而递 减(Williamson 与 Sargent,1976; Gehrlein与 Fishburn, 1967)。
表4 议案 Ⅰ(8)
加权票数 Ⅱ(7) Ⅲ(5) Ⅳ(3)
Ⅴ(2)
y 5*8=40 1*7=7 1*5=5 1*3=3 3*2=6
z 2*8=16 2*7=14 5*5=25 2*3=6 4*2=8
w 3*8=24 3*7=21 4*5=20 3*3=9 5*2=10
v 4*8=32 4*7=28 3*5=15 5*3=15 2*2=4
21
0.084
9
0.078
23
0.084
11
0.080
25
0.084
13
0.081
∞
0.088
注:前提假设是所有序有同样的机会被每一个个体采用。
资料来源:吉尔博(1952)、加曼与凯明(1968)以及尼米 和韦斯博格(1968)。
上海财经大学
表5 无多数胜者概率的极限制
◄◄
方案数
概率
人数
概率
1
0.000
〇最多票数规则的优点 ●简单且相对合理:结果获得了相对“多数”的 支持
上海财经大学
〇最多票数规则的问题
● 可能产生对部分人有利但对其它个体极端不利
的极端主义议案和(或)候选人;产生低效率
的结果(平均效率)
● 当选人与政治机构的权威性
〇二次选举(Double election)的引进
● 规则的含义:一起表决,得到两个获得最多票
数支持的议案和(或)候选人;投票人继续就
上述两个备选对象进行选举,多数支持者获胜
● 二次选举的意义(表1)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表1 二次选举
投票人
偏好排序
V1(8)
Y
V
W
Z
X
V2(7)
X
V
W
Z
Y
V3(5)
Z
W
V
X
Y
V4(3)
V
X
W
Z
Y
V5(2)
W
Z
Y
V
X
上海财经大学
二、孔多塞规则
〇投票均衡 ● 特殊例子 ● 一般情形 〇投票循环悖论(Voting cycling paradox) ●基本类型 ●主要问题 ○孔多塞规则的适用性
上海财经大学
〇库姆斯机制的运行结果
表3
投票过程
Y X Z WV
第一次计票
15 10 0 0 0
第一次淘汰与第二次计票
× 15 10 0 0
第二次淘汰与第三次计票
× 18 0 7
第三次淘汰与第四次计票
× 18 7
最终获胜者
×√
上海财经大学
〇 库姆斯机制的性质
●与黑尔机制的共性:排斥极端议案、孔多塞胜者 可能未能得到选择
一维待决策议案x,若所有投票者的偏好在x是
上是单峰的,那么,多数规则投票的结果为中 位数投票者所偏好的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
● 概念定义与说明: a. 理想点(Ideal point):若xi*是个体i的理想 点,当且仅当对所有x≠xi*,都有ui(xi*) >ui(x);
上海财经大学
b.单峰偏好(Single peaked preference):令y和z是x 维度上的两点,y,z xi*,或者y,z xi*。那么,投票者 i的偏好是单峰的,当且仅当 [ ui( y ) ui( z )] [ y xi* z xi* ]。 c.中位数投票者:令{ x1* ,x*2 , x*n }为n人委员会的n个理想 点。令nr为xi* xm的个数,nl为xi* xm的个数。当且仅 当nr n 2且nl n 2时,xm为中位数。
的集体决策环境。就某一公共投票者而言,假设个 体对于议案的排序是P。于是可以按照议案排序的先 后顺序给予每一个议案一个分数(等价于是存在m 个等级):居于最前面的议案得m分,第二位的得 m-1分,……最后的议案得1分。在赋值的基础上, 把每个议案的得分进行加总,得分最高者宣布获胜 ●具体例子
上海财经大学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一)投票均衡:特殊例子
●假设
□ 5个决策个体集体决定某一公共产品的规模
□税收制度:同一税制(Uniform taxation)
●个体最优选择(图1)
□个体的需求曲线与最优选择
□具体例子:
●简单多数均衡(表2)
□中位数投票者(Median voter)
□多数投票均衡(Majority voting equilibrium)
上海财经大学
3、二维组合 □理想点、效用山(Utility mountain)与无差异
曲线(图3) □二元议案时的投票循环(图4)
向前
上海财经大学
y UA
A(xA,yA)
x
图3 理想点与无差异曲线
上海财经大学
y A
UC
UA
D E
UB C
K
B
x 图4 二元议案时均衡的不存在性
上海财经大学
(二) 循环悖论:存在的问题
极值限制定理(Extremal restriction theorem):多数 规则会给任意一个按次序排列的三元组(x, y, z)定义 一个排序,当且仅当个人所有可能的个体偏好集满足 极值限制。 极值限制:若对于任何三元组(x, y, z),有个体i的偏 好是xPi y与yPi z,那么,所有偏好z更甚于x的个体j必须有 偏好:zPj y与yPj x(Mueller,2003,pp94 97)。
◄◄
上海财经大学
1、个体偏好的调整
□一维:个体偏好类型 □二维:理想点的空间分布 □多元:个体偏好组合类型 □个体偏好的同质性程度
◄◄
上海财经大学
(1)理想点的空间分布 ■ 探索性分析
(a)点分布在同一直线(如图5); (b)增加的点对称分布在过均衡点的直线上 ■一般性条件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y A
上海财经大学
(二)投票循环悖论:基本类型 ●一维议案
□双峰偏好(Double-peaked preference) ●多元议案 ●二维组合
返回
上海财经大学
1、一维议案
效甲
用
乙
丙
x
y
z
图6 双峰偏好
上海财经大学
表3 个体 甲 乙 丙
2、多元决策
第一选择 T H D
第二选择 H D T
第三选择 D T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