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级别(Cloud Scale)软件负载均衡ULB架构演进之路 【互联网运维与开发者】
新零售下企业架构演进实践课件
ZUE
GZ00A
CZ00A
ZTG
GZ00B
CZ00B
ZTH
CZ00C
ZUI
CZ00D
GTJ
CZ10A
SU18
CZ10B
ET15
MASTER
LDR: SLAVE1
M[40~59]
CZ-HZ
CZ-SZ
缩写:LDR:同城容灾(Local Disaster Recovery);RDR:异地容灾(Remote Disaster Recovery)。
用户
全局路由
Logical Data Center
弹性
机房
城市
单元单元Biblioteka 应用DB机房
应用
DB
城市2
单元
云机房
应用
DB
城市N
单元
单元
应用
DB
应用
DB
应用
DB
应用
DB
应用
DB
互联网应用架构演进-LDC弹性部署
Gzone
店铺修改
db
缓存消息
datasla
db
drc同步
msgbroker
缓存消息
刷新策略
data sla
互联网应用架构演进
单体架构(烟囱型架构)
SOA&微服务架构(去IOE)
LDC架构(单元化部署)
服务范围: 交易@互联网交易笔数: <50万/天代码量: 百万级以内技术团队: 百人以内
服务范围: 多资金渠道、多支付工具、多应用场景交易笔数: 千万级/天代码量: 千万级技术人员: 1000人+
服务范围: 支付宝@everywhere业务量: 亿级+代码量: 千万级+技术人员: 异地/开放多地多机房部署,异地容灾。
云原生架构下的运维最佳实践是什么
云原生架构下的运维最佳实践是什么在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原生架构已成为众多企业和组织构建应用程序的首选架构模式。
云原生架构以其高效、灵活、可扩展等优势,为企业带来了快速创新和业务增长的机会。
然而,与之相伴的是运维方面的新挑战。
要确保云原生应用的稳定运行和持续优化,就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最佳实践。
首先,理解云原生架构的核心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云原生架构强调应用的容器化、微服务化、持续交付和自动化运维。
容器技术如Docker 使得应用的部署和迁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的应用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从而提高了应用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持续交付确保了应用的快速迭代和更新,而自动化运维则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出错的风险。
在云原生架构下,基础设施即代码(IaC)是一项关键的最佳实践。
通过使用诸如 Terraform 或 CloudFormation 这样的工具,将基础设施的配置以代码的形式进行管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的快速创建和销毁,还能够保证基础设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代码化的基础设施也便于版本控制和审计,有助于提高运维的效率和可靠性。
监控和告警也是云原生运维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传统的监控指标已经无法满足云原生应用的需求,需要对容器、微服务、网络等多个层面进行全面的监控。
Prometheus 是一个流行的云原生监控工具,它能够收集和存储大量的指标数据,并提供灵活的查询和告警功能。
除了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还需要关注应用的业务指标,例如订单量、用户活跃度等,以便及时发现业务层面的问题。
告警策略的制定也需要精细规划,避免告警风暴的产生,同时确保重要的告警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
日志管理在云原生架构中同样重要。
由于微服务架构的应用由多个独立的服务组成,每个服务都会产生大量的日志。
EL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是一个常用的日志管理解决方案,它能够收集、存储和分析海量的日志数据。
云原生:架构设计原则及典型技术
云原生: 架构设计原则及典型技术云原生概念定义云原生是面向云应用设计的一种思想理念, 充分发挥云效能的最佳实践路径, 帮助企业构建弹性可靠、松耦合、易管理可观测的应用系统, 提升交付效率, 降低运维复杂度。
代表技术包括不可变基础设施、服务网格、声明式 API 及 Serverless 等。
从产业效用方面来看, 云原生极大的释放了云的红利, 云原生充分继承云的设计思想, 未来应用将更多基于云上进行本土应用开发, 即云原生应用更加适合云的架构, 而云计算也为云原生应用提供较好的基础支撑, 如资源隔离机制、分布式部署、高可用架构等方面, 通过新的架构、技术保障应用系统变得更加健壮, 可以说云原生最大程度发挥了云的优势。
云计算的拐点已至, 云原生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技术特征方面来看, 云原生架构具备以下典型特征: 极致的弹性能力, 不同于虚拟机分钟级的弹性响应, 以容器技术为基础的云原生技术架构可实现秒级甚至毫秒级的弹性响应;服务自治故障自愈能力, 基于云原生技术栈构建的平台具有高度自动化的分发调度调谐机制, 可实现应用故障的自动摘除与重建, 具有极强的自愈能力及随意处置性;大规模可复制能力, 可实现跨区域、跨平台甚至跨服务商的规模化复制部署能力。
从应用价值方面来看, 异构资源标准化, 容器技术有效解决了异构环境的部署一致性问题, 促进了资源的标准化, 为服务化、自动化提供了基础。
云原生架构设计原则云原生架构本身作为一种架构, 也有若干架构原则作为应用架构的核心架构控制面, 通过遵从这些架构原则可以让技术主管和架构师在做技术选择时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技术往往是把“双刃剑”, 容器、微服务、DevOps、大量第三方组件的使用, 在降低分布式复杂性和提升迭代速度的同时, 因为整体增大了软件技术栈的复杂度和组件规模, 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软件交付的复杂性, 如果这里控制不当, 应用就无法体会到云原生技术的优势。
AlibabaCloud的云计算服务
AlibabaCloud的云计算服务云计算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和个人的关键技术,由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AlibabaCloud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服务范围、性能和可靠性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本文将介绍AlibabaCloud的云计算服务及其优势。
一、云计算服务概述AlibabaCloud的云计算服务基于弹性计算、分布式存储和网络等核心技术,通过云端服务器、数据库、网络和安全等服务,提供强大的基础架构支持,进而帮助用户快速构建、交付和扩展应用。
无论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还是创业公司,都可以通过AlibabaCloud轻松搭建灵活、安全、高效的云计算环境。
二、产品特点与优势1. 可靠性和高可用性:AlibabaCloud拥有全球分布的数据中心,通过快速部署和跨地域备份技术,确保用户的应用和数据始终可用。
同时,AlibabaCloud提供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2. 弹性扩展和灵活性:云计算可以按需提供弹性计算和存储资源,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实时调整云资源的规模和配置,从而提高业务的敏捷性和响应能力。
3. 大数据支持:AlibabaCloud的云计算服务与数十个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业务深度整合,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帮助用户挖掘和利用海量数据中的价值。
4. 全球化覆盖:AlibabaCloud已经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地区建立了数据中心,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合的地域进行部署,实现低延迟和高性能的应用。
三、常用的云计算服务1. 弹性计算服务:AlibabaCloud提供了弹性计算服务,包括云服务器、裸金属服务器和容器服务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计算资源,并实现高性能计算和应用托管。
2. 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AlibabaCloud的云计算服务提供了多种数据存储和管理方案,包括对象存储、文件存储和块存储等,可以满足不同规模和性能需求的数据存储需求。
论负载均衡技术在Web系统中的应用
论负载均衡技术在Web系统中的应用第一章项目摘要2023年,我有幸参与了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的研发项目,担任系统架构设计师一职。
该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高性能、高可用性的电子商务平台,以支撑公司日益增长的在线业务需求。
作为系统架构设计的核心成员,我主要负责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并特别关注于通过引入负载均衡技术来提升Web系统的性能。
在项目的架构设计中,我深入研究了负载均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平台的整体架构中。
通过精心设计的负载均衡策略,我们成功地将用户请求均匀地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实现了服务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显著提升了平台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本文将以该项目为例,详细阐述负载均衡技术在Web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显著效益。
我将从项目概述、负载均衡算法的基本原理、负载均衡技术的具体实现以及项目成果与反思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实践,我们不仅成功验证了负载均衡技术在提升Web系统性能方面的有效性,还为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其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二章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公司原有的Web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为了应对高并发访问、提升用户体验,公司决定研发一个新的电子商务平台。
该项目旨在构建一个能够支撑大规模用户访问、具备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Web系统,以助力公司的业务快速发展。
在项目启动之初,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如何提升Web系统的性能,确保在高并发访问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是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决定引入负载均衡技术作为提升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将负载(工作任务)进行平衡、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执行,可以协同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提升Web系统性能的目的。
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有望解决我们面临的性能瓶颈问题,还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为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一个坚实的技术底座。
阿里巴巴大型网站架构演变和知识体系
阿里巴巴大型网站架构演变和知识体系之前也有一些介绍大型网站架构演变的文章,例如LiveJournal的、ebay的,都是非常值得参考的,不过感觉他们讲的更多的是每次演变的结果,而没有很详细的讲为什么需要做这样的演变,再加上近来感觉有不少同学都很难明白为什么一个网站需要那么复杂的技术,于是有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在这篇文章中将阐述一个普通的网站发展成大型网站过程中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架构演变历程和所需掌握的知识体系,希望能给想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同学一点初步的概念,文中的不对之处也请各位多给点建议,让本文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架构演变第一步:物理分离webserver和数据库最开始,由于某些想法,于是在互联网上搭建了一个网站,这个时候甚至有可能主机都是租借的,但由于这篇文章我们只关注架构的演变历程,因此就假设这个时候已经是托管了一台主机,并且有一定的带宽了,这个时候由于网站具备了一定的特色,吸引了部分人访问,逐渐你发现系统的压力越来越高,响应速度越来越慢,而这个时候比较明显的是数据库和应用互相影响,应用出问题了,数据库也很容易出现问题,而数据库出问题的时候,应用也容易出问题,于是进入了第一步演变阶段:将应用和数据库从物理上分离,变成了两台机器,这个时候技术上没有什么新的要求,但你发现确实起到效果了,系统又恢复到以前的响应速度了,并且支撑住了更高的流量,并且不会因为数据库和应用形成互相的影响。
看看这一步完成后系统的图示:这一步涉及到了这些知识体系:这一步架构演变对技术上的知识体系基本没有要求。
架构演变第二步:增加页面缓存好景不长,随着访问的人越来越多,你发现响应速度又开始变慢了,查找原因,发现是访问数据库的操作太多,导致数据连接竞争激烈,所以响应变慢,但数据库连接又不能开太多,否则数据库机器压力会很高,因此考虑采用缓存机制来减少数据库连接资源的竞争和对数据库读的压力,这个时候首先也许会选择采用squid 等类似的机制来将系统中相对静态的页面(例如一两天才会有更新的页面)进行缓存(当然,也可以采用将页面静态化的方案),这样程序上可以不做修改,就能够很好的减少对webserver的压力以及减少数据库连接资源的竞争,OK,于是开始采用squid来做相对静态的页面的缓存。
阿里云运维手册
阿里云运维手册1. 云资源管理1.1 资源创建与配置- 使用阿里云控制台或阿里云 CLI 创建和管理云资源。
- 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为用户和角色分配合适的权限。
- 采用自动化运维工具,如阿里云自动化运维服务 OPS,提高运维效率。
1.2 资源监控- 利用阿里云监控服务,实时监测云资源的状态和性能。
- 设置报警规则,确保关键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 定期分析监控数据,优化资源配置。
1.3 资源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和资源,确保数据安全。
- 熟悉各类备份策略,如全量备份、增量备份等。
- 掌握云盘快照技术,方便快速恢复数据。
1.4 资源安全配置- 启用安全组和网络 ACL,控制入站和出站流量。
- 配置 WAF,防范常见网络攻击,如 SQL 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 定期检查系统漏洞,及时更新安全补丁。
2. 自动化运维2.1 自动化部署- 使用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实现容器化部署。
- 掌握阿里云应用部署服务 AS,简化应用部署流程。
2.2 自动化运维任务- 利用阿里云任务调度服务 CronJob,执行定时任务。
- 通过阿里云 OPS 集成运维工具,实现自动化运维流程。
2.3 脚本编写与存储- 编写运维脚本,提高运维效率。
- 使用阿里云代码仓库托管和管理运维脚本。
3. 监控与报警3.1 监控工具使用- 熟悉阿里云监控服务,了解各类监控指标。
- 使用阿里云日志服务,收集、存储和分析日志数据。
3.2 报警设置与处理- 设置合理的报警规则,确保关键指标异常时能及时响应。
- 制定报警处理流程,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 数据安全与合规4.1 数据加密- 使用阿里云密钥管理服务 KMS,管理加密密钥。
-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安全。
4.2 数据脱敏- 掌握数据脱敏技术,保护用户隐私。
- 在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实现数据脱敏。
4.3 合规审查-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运维活动合规。
- 定期进行合规审查,提高运维安全管理水平。
阿里云构建千万级别架构演变之路
•云头条•博客•问答•聚能聊•直播•论坛•云栖大会公众号订阅云大学1.云栖社区>2.博客列表>3.正文【技术干货】阿里云构建千万级别架构演变之路驻云科技2016-06-16 17:01:21浏览11342评论2摘要:随着云计算的到来,当前已经从IT时代向DT时代开始转型。
在云端如何构建千万级架构,本文主要结合阿里云最佳实践经验,向大家分享如何从一个小型逐步演变到千万级架构的过程。
本文作者:乔锐杰,现担任XX驻云信息科技XX运维总监/架构师。
曾任职过黑客讲师、java软件工程师/架构师、高级运维、阿里云架构师等职位。
维护过上千台服务器,主导过众安保险、新华社等千万级上云架构。
在云端运维、分布式集群架构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前言一个好的架构是靠演变而来,而不是单纯的靠设计。
刚开始做架构设计,我们不可能全方位的考虑到架构的高性能、高扩展性、高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
随着业务需求越来越多、业务访问压力越来越大,架构不断的演变及进化,因而造就了一个成熟稳定的大型架构。
如淘宝网、Facebook等大型的架构,无不从一个小型规模架构,不断进化及演变成为一个大型架构。
随着云计算的到来,当前已经从IT时代向DT时代开始转型。
在云端如何构建千万级架构,本文主要结合阿里云最佳实践经验,向大家分享如何从一个小型逐步演变到千万级架构的过程。
架构原始阶段:万能的单机架构的最原始阶段,即一台ECS服务器搞定一切。
传统官网、论坛等应用,只需要一台ECS。
对应的web服务器、数据库、静态文件资源等,部署到一台ECS上即可。
一般5万pv到30万pv访问量,结合内核参数调优、web应用性能参数调优、数据库调优,基本上能够稳定的运行。
架构采用单台ECS:架构基础阶段:物理分离web和数据库当访问压力达到50万pv到100万pv的时候,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面的web应用及数据库等服务应用,会对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带宽等系统资源进行竞争。
云厂商slb 负载均衡原理
云厂商slb 负载均衡原理
云厂商的SLB(Server Load Balancer)负载均衡原理主要是根据流量分发策略,将进入的流量按需分发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上。
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以下步骤:
1. 客户端发送请求至SLB负载均衡IP。
2. SLB根据负载均衡算法,选择一台合适的后端服务器,将请求转发至该服务器。
3. SLB会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将请求均匀分配至后端服务器,确保每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4. 后端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并处理,然后将响应返回给SLB。
5. SLB再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通过这种方式,SLB可以有效地扩展应用系统的吞吐能力,并消除单点故障,提升系统的可用性。
同时,SLB还支持自定义访问控制策略,允许用户设置访问权限,保护敏感数据不被非法访问。
云厂商的SLB负载均衡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面向7层(http/https)的应用型负载均衡ALB,具备处理复杂业务路由能力,与云原生服务深度集成,支持http/https/http2/grpc等协议;兼顾4层和7层
的传统型负载均衡CLB,通过设置虚拟服务地址,将同一地域的多台云服务器虚拟成一个高性能和高可靠的后段服务池;以及其他类型的负载均衡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云厂商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负载均衡发展历程
负载均衡发展历程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是一种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
负载均衡技术最初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其以提高网络效率和用户体验为目标不断发展,现今已成为互联网应用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从负载均衡的起源、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介绍。
负载均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时代,当时计算机的性能有限,而用户的需求却不断增长。
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并平衡计算机之间的负荷,人们开始研究并提出负载均衡的概念。
最开始的负载均衡方法基本是静态的,如常见的轮询(Round Robin)算法,通过依次将请求分发给不同的服务器,以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负载均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传统的负载均衡算法难以满足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大量用户的需求,因此亟需新的负载均衡方案。
1996年,首个商用负载均衡软件――F5的BIG-IP在市场上推出,这标志着负载均衡技术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多互联网公司开始快速崛起,用户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复杂和高端化。
这促使负载均衡技术逐渐发展到了第二代,即基于请求的负载均衡技术。
基于请求的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分析请求的内容来决定将请求分发给哪个服务器,以实现更精确地负载均衡。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如基于TCP/IP协议的负载均衡技术和反向代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负载均衡的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出现,负载均衡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虚拟化技术能够将物理服务器虚拟为多个逻辑服务器,使得资源的使用更加灵活。
于是,出现了基于虚拟化的负载均衡技术,如基于容器的负载均衡技术和基于虚拟机的负载均衡技术。
这些技术通过将负载均衡的功能嵌入到虚拟化层中,进一步提高了负载均衡的性能和可靠性。
目前,负载均衡技术已经成为大型互联网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还是金融服务,都离不开负载均衡的支持。
负载均衡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如基于智能算法的负载均衡技术、SDN(软件定义网络)与负载均衡相结合等。
腾讯云TCA架构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100道)
腾讯云TAC架构工程师考试真题(100道)单选题1.用户可以在云计算管理平台上快速租用虚拟机, 那么用户使用的是云计算模式中的哪一种?A.IaaSB.PaaSC.SaaSD.DaaSA2.以下关于腾讯云上网络产品的功能特性描述中, 错误的是哪项?A.负载均衡产品提供了高流量、高并发的承载能力B.对等连接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跨地域、跨租户互联互通的连接方式C.NAT网关最大可以提供5G的带宽D.弹性网卡产品提供按量计费和包年包月两种计费模式D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解决用户访问数据的地理位置和数据所在机房距离远, 数据传输慢, 访问体验差的问题?A.CDN或DSAB.NAT网关C.WAFD.高防BGPA4.负载均衡(Cloud Load Balancer)是腾讯云提供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业务。
关于负载均衡业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项?A.可以结合CVM虚拟机为用户提供基于TCP/UDP以及HTTP负载均衡服务B.负载均衡器能够在未做任何特殊处理的默认情况下, 接受来自客户端传入流量, 并将请求路由到不同地域下的一个或多个可用区中的后端云服务器实例上进行处理C.负载均衡服务会检查云服务器池中云服务器实例的健康状态, 自动隔离异常状态的实例, 从而解决了云服务器的单点问题, 同时提高了应用的整体服务能力D.负载均衡可以应用于横向扩展应用系统的服务能力D5.以下关于腾讯云上各种云安全产品功能的描述中, 错误的是哪项?A.大禹产品中的BGP高防包主要适用于保护用户自有机房免于遭受DDOS攻击B.大禹产品中的BGPIP主要适用于保护用户自有机房免于遭受DDOS攻击C.云镜产品主要提供主机级别的安全防护D.天御这款产品可以提供业务层面上的防护, 例如验证码防护等A6.高可用性在互联网业务里面, 一般指平均能够正常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概率, 概率具体的算法为: MTTF/(MTTF+MTTR) * 100%, 以下关于业务的高可用性要解决的问题描述中, 错误的是哪项?A.高可用性要解决企业业务频繁宕机的问题B.高可用性解决了服务宕机时, 用户的感知问题, 有了高可用性后, 服务宕机时, 可以立刻自动切换, 提升用户访问的持续性C.高可用性要解决服务长时间宕机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问题D.高可用性主要是解决高流量大并发时的业务访问延迟的问题D7.业务高可用性概率具体的算法为: MTTF/(MTTF+MTTR) * 100%, 那么如果可用性级别为5个9, 以下关于年度停机时间的描述中, 正确的有哪项?A.5分钟B.53分钟C.8.8小时D.87.6小时A8.以下关于在高可用设计时应遵守的评估分级原则描述中, 错误的有哪项?A.评估分级原则主要是考虑成本和需求匹配的问题B.评估分级原则中, 系统设计时应明确可用性需求, 计划内宕机与非计划内宕机都应包含在故障停机时间之内C.评估分级原则中, 系统设计时应明确可用性需求, 计划内宕机不应包含在故障停机时间之内D.评估分级原则中, 高可用性的提高, 将伴随着成本增加B9.您近期正在为本地的电商系统上云而规划腾讯云上的架构, 希望能借助腾讯云来实现微服务化的部署, 提升整体性能, 通过减少耦合性来降低整体失败的风险, 实现功能模块的在线热更新, 并且还要保证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可靠, 关于此需求, 以下微服务的设计方案中, 错误的是哪项?A.把功能模块改造成无状态的计算类服务单独部署并使用Resetful API互相通信, 例如: 订单容器组、商品展示容器组、评价容器组、物流展示容器组等B.会话类的有状态数据用云产品而不是自建来实现, 例如session 会话使用高速的云缓存数据库存取C.系统中持久化的文件由腾讯云上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产品提供而不是放在CVM上, 例如对象存储、文件存储等D.在每个容器的本地内存中建立的数据缓存、Session缓存, 可提升整体性能和扩展性D10.您打算在腾讯云上运营一个电商类网站, 经过认真考虑, 您决定购买腾讯云的各种安全产品来保障整体安全, 以下关于在腾讯云上实现高安全目的的描述中, 错误的是哪项?A.业务的连续性可以得到保障B.数据的完整性更好C.数据的泄露风险更小D.业务的性能更好D11.当我们在做架构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如果没有做好服务器安全, 可能将会遭受病毒木马攻击、暴力破解密码、漏洞攻击等风险, 以下哪项保护措施不属于主机安全范畴?A.制定合理的补丁更新策略B.关闭高危端口C.流量清洗D.安装安全软件ABD12.当我们在做架构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如果没有做好应用安全, 可能将会造成APP的数据泄密与被攻击, 以下哪项保护措施不属于APP安全范畴?A.DEX 文件加固B.高级内存保护C.防二次打包保护D.网页篡改防护D13.当我们在做架构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主机层面的安全性, 如果没有做好服务器安全, 可能将会遭受病毒木马攻击、暴力破解密码、漏洞攻击等风险, 以下哪项产品可以提供腾讯云主机安全服务?A.大禹B.天御C.云镜D.网站安全管家C14.使用腾讯云产品和自建机房相比, 以下哪项描述不能降低成本?A.基础设施投入B.运维成本C.开发成本D.行政管理成本D15.您希望在腾讯云上部署一个电商类网站, 根据本地的经验, 8C16G的需要购买10台, 才能应对用户的访问流量, 那么以下关于这10台服务器应使用的付费方式与应用场景的描述中, 正确的有哪项?A.应该全部使用包年包月的付费方式B.应该全部使用按量计费的付费方式C.应该全部使用按量计费竞价实例的付费方式D.应该包年包月和按量计费混合使用D16.您希望在腾讯云上部署一个论坛系统, 在腾讯云上合理组合使用云产品可以降低业务部署成本, 以下哪项产品本身的主要作用不是降低成本?A.弹性伸缩B.无服务器云函数C.竞价实例D.云镜D17.以下关于业务架构的可扩展性演进趋势的描述中, 正确的顺序是哪项?A.1.单体架构, 2.垂直架构, 3.SOA架构, 4.微服务架构B.1.垂直架构, 2.单体架构, 3、SOA架构, 4、微服务架构C.1.SOA架构, 2、微服务架构、3、单体架构, 4、垂直架构D.1、微服务架构, 2、垂直架构, 3、SOA架构, 4、单体架构A18.以下腾讯云上地域的描述中, 错误的是哪项?A.每个地域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区域B.腾讯云地域覆盖全球, 并逐渐增加C.不同地域默认提供内网通信D.选择最近地域, 可降低访问时延C19.腾讯云上不同的资源是区分地域的, 有些资源是全球可用的, 有些资源是全地域可用, 有些资源只能在单个地域中使用, 以下哪项资源是只能在单个地域中可用的?A.用户账号B.SSH密钥C.自定义镜像D.APPIDC20.以下关于腾讯云上在不同地域、不同可用区、不同私有网络、不同云账户的情况下连通性的描述中, 描述错误的是哪项?A.不同地域之间可以使用对等连接方式通信B.同地域下的不同可用区默认提供内网互通C.不同私有网络之间可以通过对等连接方式通信D.不同云账户无法通过任何方式进行通信D21.以下关于腾讯云上可选的云服务器类型描述中, 错误的是哪项?A.云服务器CVM: 弹性可伸缩的计算服务B.GPU云服务器: 基于GPU 应用的计算服务C.专用宿主机CDH: 资源独享的用户自有服务器D.黑石服务器CPM: 专用的高性能、安全隔离的物理集群C22.以下关于腾讯云上各类型的云服务器应用场景描述中, 错误的是哪项?A.标准型: 中小型Web应用、中小型数据库B.高I/O型: 高性能数据库, NoSQL 数据库, 群集化数据库C.计算型: 对CPU 要求较高的场景, 例如HPC高性能计算场景下D.GPU型:适用于对磁盘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下, 例如高性能数据库的部署D23.以下关于腾讯云中网络产品的概念以及其关系描述中, 错误的是哪项?A.一个地域下可以包含多个私有网络B.一个私有网络下可以包含多个子网C.一个地域下可以包含多个可用区D.一个可用区下可以包含多个子网ABCD24.在腾讯云划分子网时, 划分限制根据不同资源各不相同。
《阿里云负载均衡技术选型与实践》
《阿里云负载均衡技术选型与实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应用系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用户访问量剧增,单台服务器难以承载如此巨大的访问流量,这就需要负载均衡来协调多台服务器的请求。
阿里云作为一家云计算服务商,其负载均衡技术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本文将对阿里云负载均衡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技术选型和实践应用。
一、阿里云负载均衡技术的分类阿里云负载均衡技术主要有三种:传统型负载均衡、应用型负载均衡和网关型负载均衡。
传统型负载均衡是基于网络层实现的,属于传统的负载均衡技术,适合普通网站和应用;应用型负载均衡是基于应用层实现的,可以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应用安全和业务转发等功能;网关型负载均衡则是基于API网关实现的,可以在云上架构中进行API统一管理、访问控制、安全检查、服务发现和服务转发等。
二、阿里云负载均衡技术的选型在阿里云负载均衡技术的选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要和系统的规模进行选择。
对于业务量较小的系统,可以选择传统型负载均衡技术;对于需要同时处理大量业务和数据的系统,应该选择应用型负载均衡技术;如果需要面向大规模用户提供API服务,则应选择网关型负载均衡技术。
在传统型负载均衡技术中,阿里云提供了两种类型的负载均衡:内网负载均衡和公网负载均衡。
内网负载均衡适用于内网应用系统之间的流量调度;公网负载均衡适用于公网IP的负载均衡,可以支持TCP、HTTP和HTTPS协议的流量转发。
在应用型负载均衡技术中,阿里云提供了七层和四层负载均衡。
其中,四层负载均衡适用于处理TCP、UDP以及其他四层协议的流量转发;七层负载均衡适用于处理HTTP、HTTPS以及其他七层协议的流量转发。
在网关型负载均衡技术中,阿里云提供了API网关、应用网关和消息队列网关三种服务。
其中,API网关可以实现API统一管理、访问控制和安全检查等功能;应用网关可以实现应用协议转换、协议检查和IP过滤等功能;消息队列网关则可以实现消息队列的统一管理和转发。
云级别(Cloud Scale)软件负载均衡ULB架构演进之路 (修订稿) 2
个人简介
UCloud 基础云计算研发中心总监,主要负责网络和虚拟主 机方面的工作。
曾经分别供职于 Microsoft Windows Azure和Amazon AWS EC2,历任研发工程师,高级研发主管,首席软件开 发经理。
• 新增转发模式 • 内网负载均衡 • 源地址透传 • 一致性哈希转发算法
ULB 2.0 转发模式和代理模式
• 转发模式 • 类似LVS • 简单、可靠,更好的吞吐量性能和时延性能
• 代理模式 • 类似HAProxy、NGINX • 功能更强大,但性能弱一些 • 根据ULB、域名、Cookies实现负载均衡 • SSL Offload • 压缩
丢失源IP信息(TOA方式对RS改动过大) 维护及其复杂:SYNPROXY已经进入 Linux内核主线,但FULLNAT始终无法进 入Linux内核主线
LVS集群的痛点
集群模式
优势
Keepalive 主备集群
简单,不需要交换机特殊设置
劣势
主备模式利用率低 不能Scale Out VRRP协议,脑裂的风险
ECMP集群
支持Scale Out,一般交换机支持 至少16台,特殊型号能支持到256 台(Google)
需要了解动态路由协议,LVS和交换机均 需要较复杂配置 交换机的HASH算法一般比较简单,增加 删除节点会造成HASH重分布,可能导致 当前TCP连接全部中断 部分交换机(华为6810)的ECMP在处理 分片包时会有BUG
回程报文不经过LVS,入/出不对 称流量性能优化明显 透明保留源IP地址
后端RS不需任何特殊配置 物理网络仅要求三层可达
劣势
阿里云负载均衡使用指南
阿里云负载均衡使用指南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选择将应用和数据迁移到云上。
然而,应用和数据的移动仅仅只是第一步,为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需要更进一步的资源分配和调度。
这就是负载均衡的作用。
负载均衡是一种网络性质的优化。
它是在整个网络体系中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稳定、高效、快捷的网络服务。
阿里云作为国内的领先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了DESS(弹性伸缩服务)、RDS(云数据库服务)等多种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
其中,阿里云负载均衡是一种颇为重要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分发请求到不同的服务器上,以达到提高应用的访问性能和可用性的目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阿里云负载均衡的使用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一、阿里云负载均衡的概述阿里云负载均衡是一种高性能、可扩展、多功能、高可靠性的应用。
它可以将流量引导到应用服务器池中的多台服务器上,并能够自动发现故障服务器,并将流量切换到健康的服务器上。
此外,阿里云负载均衡还采用了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和会话保持技术,以确保最佳的性能和可用性。
二、阿里云负载均衡的部署1. 创建负载均衡实例在阿里云负载均衡控制台中,单击“创建”按钮,进入负载均衡实例创建页面。
在该页面中,你可以选择负载均衡实例的网络类型、负载均衡算法、协议和端口等信息。
注意:创建负载均衡实例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实例类型。
阿里云负载均衡有多种实例类型,包括经典网络和专有网络等。
不同的实例类型提供了不同的网络接入和管理方式。
(2)可根据业务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负载均衡算法和协议。
阿里云负载均衡提供了多种负载均衡算法,比如轮询、加权轮询、最小连接数等。
此外,阿里云负载均衡还支持TCP、UDP、HTTP和HTTPS等协议。
(3)要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端口和后端协议。
阿里云负载均衡默认支持TCP和HTTP协议的负载均衡。
对于其他的协议需要手动配置。
2. 添加后端服务器每个负载均衡实例都必须至少绑定一台后端服务器。
阿里云lbs 负载均衡 原理
阿里云lbs 负载均衡原理阿里云LBS(Location-Based Service)负载均衡是一种将网络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的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它通过将用户流量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从而实现负载均衡,以避免单个服务器的过载和故障。
阿里云LBS负载均衡的原理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的思想,它由多个服务器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应用程序和数据。
当用户发送请求时,负载均衡器会根据一定的算法(如轮询、最小连接数等)将请求分发给服务器节点。
这样,每个服务器节点都可以处理一部分用户请求,从而实现负载均衡。
在阿里云LBS负载均衡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前端和后端。
前端是指用户请求的入口,可以是一个域名、一个IP地址或一个端口。
后端是指实际处理请求的服务器节点。
负载均衡器会将前端请求转发给后端服务器节点,并将响应结果返回给用户。
阿里云LBS负载均衡有多种算法可以选择,每种算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常见的算法包括轮询、最小连接数、加权轮询和加权最小连接数。
轮询算法会按照顺序将请求发送给每个服务器节点,逐个循环。
最小连接数算法会将请求发送给当前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节点。
加权轮询和加权最小连接数算法会根据服务器节点的权重来分配请求。
阿里云LBS负载均衡还支持会话保持功能,即将同一用户的请求发送给同一服务器节点处理。
这样可以保证用户在同一个会话中的数据一致性,提高用户体验。
除了负载均衡外,阿里云LBS还提供了其他功能,如健康检查和故障切换。
健康检查功能可以定期检测服务器节点的健康状态,如果某个节点出现故障,负载均衡器会自动将请求转发给其他健康的节点。
故障切换功能可以及时发现服务器节点的故障,并将请求转发给备用节点,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总结来说,阿里云LBS负载均衡通过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节点上,实现了负载均衡,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它采用多种算法来分配请求,并支持会话保持、健康检查和故障切换等功能,以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服务。
阿里云clb负载均衡工作原理
阿里云clb负载均衡工作原理
阿里云CLB(Cloud Load Balancer)是阿里云提供的一种负载均衡服务,它旨在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和性能,通过分发网络流量到多个后端服务器来防止单点故障。
阿里云CLB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流量接收**:当用户请求到达CLB时,CLB会接收这个请求。
2. **健康检查**:CLB会定期对后端服务器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只有健康的服务器接收流量。
不健康的服务器将被从负载均衡中移除,直到它们恢复健康。
3. **流量分发**:CLB根据预定义的负载均衡策略(如轮询、加权轮询、加权最小连接数等)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
这样可以确保负载均衡器根据服务器的当前负载和健康状况智能地分配流量。
4. **会话保持**:对于需要保持会话状态的应用程序,CLB可以实现会话保持,确保来自同一客户端的请求在同一个会话中被分发到同一台服务器,从而保持用户状态的一致性。
5. **服务响应**:后端服务器处理请求后,将响应返回给CLB。
CLB 再将响应返回给用户。
6. **自动伸缩**:阿里云CLB支持自动伸缩,可以根据实时的负载情况自动增加或减少后端服务器的数量,以应对流量的高峰和低谷。
7. **安全性**:CLB还提供了DDoS防护功能,可以抵御各种网络攻击,保护应用程序的安全。
阿里云CLB旨在简化部署和管理,用户可以通过阿里云控制台或API 来配置和管理负载均衡器,以适应不同业务需求和流量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确保他们的应用程序具有高可用性、高性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LB发展历程
ULB 2.0 时代 ,自主研发的4层负载均衡集群(一致性哈希、 源地址透传)
• 2.0 2015年底引入用户内测,2016年初上线,在原有7层负 载均衡集群基础上,部署内网4层负载均衡集群
• 2.1 2016年5月,4层内网负载均衡集群开始支持外网
ULB 2.0新特性
• HTTP代理模式 • 基于应用层访问页面的存活探测 • 支持按域名+路径的方式设置转发规则
Introducing “Vortex”
• ULB发展历程 • ULB 2.0新特性 • 转发模式和代理模式 • ULB2.0架构剖析
• ECMP + 一致性HASH • UCloud的NFV性能引擎——DPDK • 性能指标
ULB发展历程
ULB 1.0 时代,基于 HAProxy 的 7 层负载均衡集群 • 1.0 2013年第一版,采用虚拟化双主服务器结构部署; • 1.1 使用物理服务替代虚拟化服务器,双主物理服务器 结构(性能提升); • 1.2 使用物理服务器集群方式部署,支持服务扩展及横 向扩容,失效迁移(性能、可用性提升) ;
LVS SH
无影响
不变
无影响
改变 受影响 改变
NGIN
全部受
大部分不变
影响
大部分不变
可收缩性:基于ECMP集群的Scaling Out设计
可收缩性: 基于DPDK的Scaling Up设计
可收缩性: 基于DPDK的Scaling Up设计
可收缩性: 基于DPDK的Scaling Up设计
可收缩性: 虚拟化网络中的DR转发模式
可靠性:当负载均衡器发生变化
可靠性:后端服务器发生变化
可靠性:后端服务器发生变化
可靠性:同时发生变化
可靠性:总结
负载均衡器变化
后端服务变化
同时变化
活动连接 新建连接映射 活动连接 新建连接映射 活动连接 新建连接映射
大部分 大部分 大部分
Vortex
无影响
不变
无影响
不变 无影响 不变
大部分 大部分 大部分
LVS
Maglev
VORTEX
16.
12.
8.
4.
0.
1
2
3
4
5
6
7
ULB 2.0 转发模式性能
• 单机: • 每秒新建连接:200k+ CPS • 最大并发连接:3000万 • 最大吞吐量:14M PPS(10G, 64字节线速)
• 集群(对单个IP): • 每秒新建连接:3M+ CPS • 最大并发连接:1亿 • 最大吞吐量:120G • 相当于2台F5 BigIP 12250v
• 新增转发模式 • 内网负载均衡 • 源地址透传 • 一致性哈希转发算法
ULB 2.0 转发模式和代理模式
• 转发模式 • 类似LVS • 简单、可靠,更好的吞吐量性能和时延性能
• 代理模式 • 类似HAProxy、NGINX • 功能更强大,但性能弱一些 • 根据ULB、域名、Cookies实现负载均衡 • SSL Offload • 压缩
LVS和RS必须在相同子网,必须二层可达 (VPC情况下无所谓) RS无法做到零配置,需要配置VIP,同时 要对ARP做特殊处理 (针对VIP)
丢失源IP信息(TOA方式对RS改动过大) 维护及其复杂:SYNPROXY已经进入 Linux内核主线,但FULLNAT始终无法进 入Linux内核主线
LVS集群的痛点
LVS的痛点
转发模式
NAT DR
FULLNAT
优势
后端RS不需任何特殊配置 (如果 LVS作为缺省网关,或者在交换机 上配置策略路由)
回程报文不经过LVS,入/出不对 称流量性能优化明显 透明保留源IP地址
后端RS不需任何特殊配置 物理网络仅要求三层可达
劣势
LVS必须作为网关,否则要配置策略路由 ClientIP和RIP必须处于不同网段 丢失客户端源IP信息
ULB2.0架构剖析 - High Availability
• 核心思路:ECMP+一致性哈希保证连接不中断 • 场景:
• 当负载均衡器发生变化 • 当后端服务器发生变化 • 当两者同时发生变更
ULB2.0架构剖析 - Scalability
• 多个维度的设计和实现上的优化 • 横向扩展:ECMP集群 • 纵向扩展:DPDK提升单机性能 • 虚拟化网络中的DR转发模式
• 负载平衡、SSL卸载、压缩优化、TCP连接优化 • 2008 Google软件负载均衡器Maglev上线
硬件负载均衡的痛点
• Money、Money、Money • 性能有天花板
• 比如:F5的BIG IP系列只支持主备模式;VIPRION最高 型号4800最多支持8个节点
• 专有硬件,无法弹性收缩、采购周期长 • 黑盒,时间不可控,迭代缓慢
ULB 2.0 转发模式性能
• 单个IP支持最大: • 每秒新建连接:3M+ CPS • 最大并发连接:1亿 • 最大吞吐量:120G
• 相当于2台F5 BigIP 12250v
ULB2.0架构剖析
• High Availability • Scalability • Vortex vs Google Maglev
集群模式
优势
Keepalive 主备集群
简单,不需要交换机特殊设置
劣势
主备模式利用率低 不能Scale Out VRRP协议,脑裂的风险
ECMP集群
支持Scale Out,一般交换机支持 至少16台,特殊型号能支持到256 台(Google)
需要了解动态路由协议,LVS和交换机均 需要较复杂配置 交换机的HASH算法一般比较简单,增加 删除节点会造成HASH重分布,可能导致 当前TCP连接全部中断 部分交换机(华为6810)的ECMP在处理 分片包时会有BUG
“云级别”(Cloud Scale) 软件负载均衡ULB架构演进之路
Agenda
• 负载均衡的演进 • 负载均衡运营中的痛点 • ULB2.0架构剖析
• ECMP + 一致性HASH • UCloud的NFV性能引擎——DPDK • 性能指标 • 案例解析
负载均衡的演进
• 1996 F5成立 • 1998 LVS项目成立 • 2000 HAProxy项目成立 • 2004 NGINX推出公共版本 • 2004 F5推出TMOS平台 • 2007 F5开始提供应用交付(ADC)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