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

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一个问题:已知 d = 20米求:C = ?根据 C =πd20×3.14=62.8(m)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 = 50cm先求小自行车C = ?50cm=0.5mc=πd=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62.8 ÷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62.8米。

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2021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课时 分数乘小数教案与反思

2021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课时 分数乘小数教案与反思

第5课时分数乘小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5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0“练习二”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小数的一般算法和简便算法。

2.在观察、计算、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运算能力,能正确、合理、简洁地进行分数乘小数的计算。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使学生体会数学计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一般算法和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分数乘小数的运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复习铺垫。

师: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呢?【学情预设】学生通过回顾得出:(1)小数化成分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化成最简分数;(2)分数化成小数,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

【教学提示】教学中可以指名板演,再在全班交流中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你会计算吗?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分数乘法?你能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吗?学生自主完成习题,集体订正。

2.引入新课。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接着来学习分数乘小数。

(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设计意图】抓住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复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及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等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8例5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预设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设计意图】情境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2.明确算理。

(1)找出数量关系式。

师:怎样理解“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这句话?【学情预设】先找单位“1”,把松鼠身体长度看作单位“1”,“松鼠身体长度×34”就是松鼠尾巴的长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人教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89页。

一、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3内容。

教材在例3中通过“植树造林”的问题情境呈现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明确了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类似,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究。

教材利用线段图直观表示出量和量之间的关系,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

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把问题化归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接下来,教材指出这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相关表述,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含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1.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2.主动体验和应用类比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的难点是能自主沟通百分数问题与分数问题的内在关系进行类比推理,灵活地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

学生已经具备解决这两类问题的知识基础,会用线段图直观表示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也能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多次应用类比推理和转化的思想解决新问题,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三、教学目标1.自主沟通百分数问题与分数问题之间的联系,运用类比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自主解决这类百分数问题。

2.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进一步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基本步骤,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进一步发展思考力,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等数学素养。

3.养成勇于质疑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2.主动体验和应用类比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和重要性。

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脑、思维敏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按照一定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答案。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打折、出行路程计算等。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2. 例题演练•结合课本中的例题,带领学生逐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馈•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简单的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及时检查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反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程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分数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分数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学会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分数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们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将2/3千克的苹果平均分给3个朋友。

2. 例题讲解: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分析例题,解释分数除法的概念,并演示如何用分数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巩固他们对于分数除法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他实际问题,尝试用分数除法解决。

5. 全班交流:我会邀请一些小组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和大家一起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除法概念:分数除法是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的运算。

方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即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例子:2/3 ÷ 1/3 = 2/3 × 3/1 = 2 × 3/3 = 6/3 = 2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5/6千克的橘子,将这些橘子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橘子?2. 小红有7/8千克的糖果,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她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答案:1. 5/6 ÷ 1/4 = 5/6 × 4/1 = 5 × 4/6 = 20/6 = 10/32. 7/8 ÷ 3/4 = 7/8 × 4/3 = 7 × 4/8 = 28/8 = 7/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生反应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归纳总结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归纳总结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第五单元,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发展趋势的预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够利用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发展趋势的预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是利用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发展趋势的预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次学校运动会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2. 数据收集:让学生分组,每组收集一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包括跑步、跳远、投掷等项目。

3. 数据整理: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出每项比赛的平均成绩、中位数和众数。

4. 数据分析:让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运动员在各项目中的发展趋势。

5. 练习巩固: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3. 利用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发展趋势的预测七、作业设计答案:平均成绩约为98.6分,中位数为98分,众数为100分。

2. 某商店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测,随机抽取了20个样品,其质量分别为: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255、260、265、270、275、280、285、290、295。

请问该批商品的平均质量、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答案:平均质量约为247.5,中位数为245,众数为2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认为学生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能够积极动手参与,但在数据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人教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人教新课标人教版
6 百分数(一)
第5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的数是多少
复习导入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 数增加了 3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5
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1400×(1+
3 25

复习导入
2011年,袁隆平指导的杂交水稻试验田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近14t,比全国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多了约85%。 (教材91页“做一做”2)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 1400+168=1568(册) 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1)文学读物比科普读物少20%。 知识点1: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王平的跳高成绩比这一记录高了10%。 150×(1-20%)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某市正在进行道路拓宽。 1400×(1+12%) 第5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人。 (1)50千克增加它的20%是( )千克, 今年图书册数是去年的百分之(1+12%)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14÷(1+85% ) 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某市正在进行道路拓宽。 今年图书册数是去年的百分之(1+12%)
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解法探究 方法一: 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先求出增加 的图书数量
新知探究
4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
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解法探究 方法二: 14பைடு நூலகம்0×(1+1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4. 讲解例题: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1. 分析问题2. 选择策略3. 解决问题4. 检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决实际问题: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终实付多少钱?(2)练习题: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答案:(1)小明最终实付50元。

(2)练习题答案见练习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圆-第6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灵活运用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圆的性质。

2.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在灵活应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科书、黑板、彩色粉笔、作业本。

2.学生准备:课前复习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温习圆的性质和相关知识点。

二、导入
1.出示一个有关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

三、讲解
1.讲解圆的性质,如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例题详细说明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练习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不同类型的与圆有关的问题。

2.辅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和灵活运用圆的性质。

五、总结
1.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法和技巧。

2.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上相关习题。

2.思考并解决一个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
参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问题解决”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能够准确分析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辨别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准确提取问题的本质。

2.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1.理解问题:认真阅读问题,确定问题的要求。

2.分析问题:梳理问题中的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

3.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检验答案:检查解答的合理性,确保答案正确。

2. 具体问题解决训练例题一:小明买了一本58元的书籍,他付了一张100元的钞票,找了多少钱?例题二:有一辆汽车行驶了320千米,耗油20升,求汽车每行驶10千米的耗油量是多少?四、教学过程1. 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学生课上练习。

2. 具体问题解决训练1.分组进行例题一和例题二的解答练习。

2.师生共同讨论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学中的问题解决展开,通过基本步骤的讲解以及具体问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解问题要求和分析问题中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课后组织更多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勇于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教案,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折扣、纳税与税率)(有答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折扣、纳税与税率)(有答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折扣、纳税与税率)(有答案)人教新课标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折扣、纳税与税率)”这一课时,我这样设计了我的教学:一、教学内容我选择了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应用题”作为教材,具体涵盖了折扣、纳税与税率的知识点。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百分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折扣、纳税与税率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折扣、纳税与税率的概念,掌握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概念和如何计算税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练习题和实物模型等教具和学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以商场打折促销活动为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百分数来计算折扣后的价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我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折扣、纳税与税率的概念,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3. 例题讲解:我以一道纳税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来解决问题,解释税率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有关折扣、纳税与税率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板书了折扣、纳税与税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步骤,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答案:200×80%=160元2. 一家公司的利润为10万元,税率是20%,请问这家公司需要缴纳多少万元的税?答案:10×20%=2万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折扣、纳税与税率的概念掌握得较好,但在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90例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90例5》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90例5》《解决问题 3 3 》第七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稍复杂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稍复杂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有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学生对解决此类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 / 6铺垫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 2) 某厂 5 月份用水 280 吨,6 月份比 5 月份节约用水 15%。

求 6 月份用水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解题思路。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 3) 师:我们在商场见到商家为了商场盈利搞一些活动,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某种商品 4 月的价格比 3 月降了 20%,5 月的价格比 4 月又涨了 20%。

5 月的价格和 3 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谁来说说这道题的意思?生:这道题没有提供商品的具体价格,和前面解决的问题都不同,这样的题如何解决呢?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那像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时 解决问题(4)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时 解决问题(4)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时解决问题(4)第5课时解决问题(4)【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4、例5。

【教学目标】1.理解比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理解先降低百分之几后又提高百分之几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分析解答。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沟通百分数应用题与相应的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难点:单位“1”前后不一致时,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用投影仪显示下列一组信息:(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

(2)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2.学生口述上述信息,并根据这两条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与上述两条信息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2)学生独立解答此题,解答后订正,并提问: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3)教师:“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屏幕上闪动这句话)学生回答后,屏幕上将变为12%。

(4)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1.投影出示例4。

(1)学生完整读题,获取信息。

(2)讨论:这道题与刚才的复习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如何解这道题?(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引导:a.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b.数量关系变了吗?c.12%是谁的12%?(4)先自己独立解答,再和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解法一:400+1400×12%解法二:1400×(1+12%)=1400+168=1400×112%=1568(册)=1568(册)(5)比较归纳: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2.补充练习。

一个县去年有在校小学生800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

这个县今年有在校小学生多少人?(1)引导比较。

与例4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自己独立解答。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出示复习题。

(投影片)(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3)计算: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

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某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某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为第5课时,解决问题(1),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运算的过程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的运算,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五. 教学方法本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制作课件,准备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并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分数除法的运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的运算,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展开,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课堂目标
•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复习(10分钟)
–复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

3.讲解(15分钟)
–对分数除法的概念、规则进行简要讲解,重点强调分母相同和分母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做除法运算。

4.练习(2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分数除法的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解答(10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分享练习题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6.拓展(10分钟)
–设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挑战更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3.针对解决问题(1)的实际生活例子进行类比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加深对分数除法的认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愿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越来越游得轻松自如,探索出更多有趣的数学世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五课时,主题为“解决问题(1)”,内容涉及人教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求解和验证过程,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关键信息。

2. 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求解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求解和验证。

3. 示例: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1)2. 副基本步骤和方法3.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求解问题的验证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后,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在引入环节,教师应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任务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问题的选择应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这个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示范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示范课教学课件
5
20
1000
20
单位“1”
单位“1”
输入标题
2.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 t,更换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 t,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方法一:每月比原来少用水量÷原来用水量
(10-9)÷10=1÷10=0.1=10%
答: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10%。
输入标题
2.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 t,更换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 t,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60(cm³)
5×4×3=
27(cm³)
3×3×3=
(60-27)÷60=33÷60=55%
输入标题
4.连一连。
六(1)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0-20)÷20(30-20)÷30 30÷20 20÷30
输入标题
工人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减少了百分之几。
求原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的公顷数是实际的百分之几。
单位“1”
(14-12)÷14=2÷14≈0.143=14.3%
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减少了14.3%。
方法一:
输入标题
工人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减少了百分之几。
输入标题
你有什么收获?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相同,只是把分数换成了百分数。
求多百分之几:①增加的量÷单位“1”的量②变化后的量÷单位“1”的量-100%
求少百分之几:①减少的量÷单位“1”的量②100%-变化后的量÷单位“1”的量

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1)

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1)

3 8
x=
3 10
x=
3 10
÷3
8
x= 4
5
答: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
4
g钙质。
5
3.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约15 天,相当于神舟十三 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时间的 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
61
轨飞行约多少天?(教材P37“练习八” 第3题)
神舟十三号在轨飞行的天数× 5 =神舟十号在轨飞行的天数 61
5
水分28kg 体重?kg
小明的体重× 4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5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千克。
4 x = 28 5
x = 28 4 5
x = 28 5 4
x = 35
回顾与反思
看结果是不是小明 体内水分的质量。
35 4 __2_8___(kg)
5
答:小明的体重是35kg。
回顾与反思
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 5
= 28×
5 4
= 35(kg)
答:小明的体重是 35 kg。
三、巩固提高
1.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约5200km,东西距离是南
北的 52 。南北相距约多少千米?(教材P37“练习八” 第1题)
55 南北距离× 52 =东西距离
55
解:设南北相距约x千米。
52 55
x=5200 x=5200÷
52 55
x=5200×
55 52
x=5500
答: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2.一杯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 3 g的钙质,占一个成

8
钙质? (教材P37“练习八” 第2题)3
成人一天所需钙质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百分数(一)
第5课时解决问题(4)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4、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比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理解先降低百分之几后又提高百分之几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分析解答。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沟通百分数应用题与相应的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难点:单位“1”前后不一致时,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用投影仪显示下列一组信息:
(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

(2)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2.学生口述上述信息,并根据这两条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与上述两条信息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2)学生独立解答此题,解答后订正,并提问: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3)教师:“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屏幕上闪动这句话)
学生回答后,屏幕上将变为12%。

(4)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例4。

(1)学生完整读题,获取信息。

(2)讨论:这道题与刚才的复习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如何解这道题?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a.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数量关系变了吗?
c.12%是谁的12%?
(4)先自己独立解答,再和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解法一:400+1400×12%解法二:1400×(1+12%)=1400+168=1400×112%
=1568(册)=1568(册)(5)比较归纳: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2.补充练习。

一个县去年有在校小学生800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

这个县今年有在校小学生多少人?
(1)引导比较。

与例4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自己独立解答。

想出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3)交流欣赏,教师适时板书:
解法一:80000-80000×0.5%解法二:80000×(1-0.5%)=80000-400=80000×
99.5%
=79600(人)=79600(人)(4)通过观察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5。

(1)阅读与理解:引导理解,要求……原来的价格未知,怎么办?
(2)分析与解答。

①可假设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②你能分别求出降低20%后的价格和又涨20%后的价格吗?学生尝试解答。

③也可以直接假设商品3月的价格是1,你又怎么求?
(3)回顾与反思:想一想怎么验证结论。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3题。

独立练习,小组互相检查。

2.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1题。

(1)先交流思路,(2)后尝试解答。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吗?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
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
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
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
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
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
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
(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
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
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五、课堂作

教材练习十九第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