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想和做
想 和 做
想和做教学设想《想和做》是一张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它曾经出现在旧教材的第四册上,遁迹多年,如今又回归教材,这其中自有道理。
这篇论说文较有特色,它一反论说文一贯的套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一般人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的题目,既而又提出论点。
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再论述怎样联结起来,还特别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这正是目前大力提倡的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学会思想的教学方向。
这也许就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又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因此建议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老师从旁做适当的点播、指导。
学习时间为一课时。
对于同学们来说,胡绳是一个陌生的人,不妨利用网络做一些初步了解,将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目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定学目标,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师提出建议如下:1.上网查找有关作者胡绳的介绍,对作者生平学术成就有大致的了解。
2.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过程。
3学习本文概括生活现象从而提出论题的论证方法和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4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加深对文章所论述观点的理解。
【学习重点】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每位同学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胡绳的生平及学术成就,重点查找有关他在学术研究方法方面的资料,也可以是轶闻趣事。
着重一点,用100——200字左右的文字进行介绍,最好以多媒体形式制作成课件,可配合图片。
下面是笔者推荐的可上网测览的资料与网址:《胡绳同志生平》(附照片)《胡绳同志简历》《胡绳同志最后的日子》(魏久明)www.shuku.net《胡绳同志教我们怎样读书做学问》www.cass.net怀念我的爷爷胡绳》(胡云珠)www.《胡绳的困惑》二、课堂学习过程1.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想和做》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想和做》必背知识点一、作者及背景作者:胡绳,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理论家。
他的作品常常涉及深刻的思考和社会现实的探讨。
背景:《想和做》一文旨在探讨思维与实践 (想和做)之间的关系,强调两者不可分割的重要性。
二、文章主旨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文章通过对比空想家和只顾埋头苦干的人,指出只空想不行动或只行动不思考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将想和做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三、关键内容1. 空想家的弊端: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但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这种行为被批评为“空想”,无法产生实质性的结果。
2. 埋头苦干者的局限:只顾做事,不动脑筋,只是根据习惯、命令或通例来行动。
缺乏思考和创新,容易被称为 “死做”,同样难以取得显著的进步。
3. 正确的做法:将想和做结合起来,既要有实际行动,又要有深入的思考。
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积累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四、重要句段与名言警句“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 ‘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 ‘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这句话强调了想和做必须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是文章的核心观点之一。
五、学习建议1.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认真阅读 《想和做》一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2. 总结归纳知识点:将文章中的关键内容、作者的观点和论据等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 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存在空想或死做的情况,尝试将想和做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六、拓展阅读可以阅读胡绳的其他相关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观点和学术贡献。
同时,也可以阅读其他关于思维与实践关系的文章或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请注意,由于具体的教材版本和教学内容可能因地区和学校而异,因此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学生应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教学安排进行学习和复习。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6.想和做
A、空想 凭空 滔滔不绝 做事 B、恼筋 固然 埋头苦干 节省 C、提高 缺点 成年累月 校率 D、联结 实际 劳而无功 观查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本文运用了那些事例进行论证? 2、本文对什么发表议论?议论什么? 3、针对想和做,作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这篇文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 2、理解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据。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4、引导学生认识“想”和“做”
的辩证关系。
朗读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给重点字词注音 3、积累词语 4、掌握文章大意
生字注音
滔滔不绝( tāo ) 长年累月( lěi ) 投机取巧( tóu ) 埋头苦读( mái ) 依葫芦画瓢( piáo)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 句 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 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 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 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失和水 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去水去试验,一次,两 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 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 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学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 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 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 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胡绳一生的研究和写作特点
胡绳一生的研究和写作,总是注重与时代的 需要、人民的需要相结合,因而能够随着时 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他酷爱读书,手不释卷, 但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独立思考、有所创新。他的作品以 言之有物、分析细致、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而著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想和做》胡绳简介
胡绳(1918.1.11-2000.11.5),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祖籍安徽歙(xī)县,籍贯浙江钱塘,出生于江苏苏州。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2年,胡出任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负责研究中共党史,并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胡绳卸去社科院院长一职,2000年在上海去世,享年82岁。
1942—1946年在重庆任南方局文委委员,《新华日报》社编委。
1946—1948年任上海工委候补委员、文委委员,上海、香港生活书店总编辑。1949—1955年任中央宣传部教材编写组组长,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秘书长,中央党校一部主任。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曾任中国历史学会会长,中共党史研究会第二届会长,孙中山研究会会长,欧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95年8月任全国政协“展望二十一世纪论坛”组委会副主席。
1997年捐献文集的全部稿酬,设立“胡绳青年学术奖基金”。
胡绳是中共八、十、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55年后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红旗》杂志副总编辑。
1975—1982年先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及《毛泽东选集》工作小组工作,后任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1982年起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1985-1992年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1985年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委。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委。
《想和做》课件PPT
课程目标
理解思考与行动的关系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使学习者理解思考与行动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影响,明白二者相辅相成的道 理。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管理自己,在思考 和行动中寻求平衡,提升个人综合素 质。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习 者将思考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提高其 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02 思考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考的应用
在艺术、设计、科技等领 域中广泛应用,是创新思 维的核心。
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的定义
系统思考是一种将事物看作整体, 分析其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从
而全面理解事物的思考方式。
系统思考的特点
包括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等, 能够把握事物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馈
机制。
系统思考的应用
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行动,可以增加实现目标的机会和可能性。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过积极的行动,可以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多的 动力和信心去实现目标。
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通过不断的行动,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技能和经验,促进个人的 成长和发展。
05 如何进行有效的行动
制定计划
《想和做》课件
目录
• 引言 • 思考的重要性 • 如何进行有效的思考 • 行动的重要性 • 如何进行有效的行动 • 想与做的结合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背景
介绍《想和做》这一主题的背景 和重要性,阐述其在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主题目的
明确《想和做》课件的主题目的 ,即帮助学习者掌握思考与行动 的平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思考的定义
思考是对事物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过程,它涉及到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和总 结。
第6课《想和做》课件
Page
5
分析文章: 导入:这是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写的一篇谈 思想方法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两种不同的错误倾 向——“空想”和“死做”,有感而发,使本文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议论时,又针对主要倾 向——“死做”,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进行论述, 使本文富有现实意义。这节课我们来整体了解课 文的议论脉络,及本文运用比喻和摆事实进行论 证的方法。
点。
Page
18
要点提示:
⒈体会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特色
本文通篇以举例来说明道理,文字浅易,论证过程 先破后立。 文章开头两段分别指出只想不做和只做不想的两种错 误态度;接着分析只做不想的错误性质;然后才正面提出 看法: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后半篇具体 论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也就是“做,要靠想来指导; 想,要靠做来证明”; 最后,再次强调,无论什么人,都要想想已经有过的 经验,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样先破后立,逻辑十分严谨。
Page 14
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联结起来?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 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之间是辩证的 统一。
Page
15
联系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有些同学学语 文只读不想,学数学只记不想结果如何?毛 病在哪里?
结果是不理解,不会算,毛病出在“死 做”。想和做脱节。
有些同学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来记忆 原因是什么?
第二层(3~4段):对这两种人进行评价。对“空想”的 人,说他们 是“空想家”;对“死做”的人,说他们是 “跟牛马一样”。 第三层(5段):总结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 不开的,一定 要联结起来”。
第二部分: (6—7)分析想和做的关系;阐述怎样结合起来。 (8)联系学校生活实际进一步论述。 第三部分: (9)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论 第四部分:
关于《想和做》的名言警句
关于《想和做》的名言警句1.真涵养:面上不急心上不缓。
2.睡觉只能做梦,唯有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3.物质美是理性美与道德美的外壳。
4.梦想未必需要大声讲出来,但不要放弃,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实现是不分早晚的。
5.你们的梦想与热情,是你兴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6.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7.理想是一粒坚定的希冀的种子。
我们要把它播在现实的土壤里,努力耕耘,才能收获满怀金黄的喜悦。
8.我们生而具有信仰,人承载着信仰,就像树承载着果实一样。
9.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
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10.人,在冷却了自己之后,才能够升华自己。
11.人没有梦想就是死尸,不在梦想大小,而在乎于有没有,敢不敢,做不做。
我们不要企图去改变世界,而学会改变自己,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有一点点不同。
12.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3.青年人的特点在于他们抱有作理想事业的宏大志愿。
14.理想是一盏明灯能为你照亮前行之路。
15.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16.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
17.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18.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
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
19.没有比人生更难的艺术,因为其他的艺术和学问到处都可以找到很理想的老师。
20.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21.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22.生活的目标就是:面对人生风雨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3.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24.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25.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伟大的理想,才有无比的强大的力量去克服人生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目标。
《想和做》ok
小结 本文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 论题,概述了“空想”和“死做”两种 现象的具体表现加以评价,提出了“想 和做要紧密结合”的中心论点,接着进 一步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紧密联结, 联系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论证,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 深化中心。文章思路缜密,举例充分, 论证有力,有很强的说服力。
想和做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指出有些人只想不做的现象。
第二段:指出有些人只做不想的现象。
第三段:指出后一种人的只做不想也是不值得赞扬的。 第四段:对后一种人的表现再做具体深入的分析。 第五段: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第六段:论述了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的途径是“从实际出发“。
叙述引论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或以自然现象提出。
设问引论法:用问题引出论点 直接反驳法: 直接驳斥要批驳的观点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强调开动脑
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
文章怎样列举生活中学游泳的例子,证 明了什么? 先从正面讲,学游泳要经过“观察——
试验——学会” 三个阶段;再从反面假设 如果只是“呆看——空想——不会”。从
正反两方面列举学游泳的例子,证明既要
“观察”又要“行动”才能成功,也就是 说“想”和“做”要紧密联结起来。
第八自然段作者论述的中心是什么?简要分析 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 论述中心: 和做联结起来,特别是要会动脑筋。
分析论证方法:
作者采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举出学校 中“只做不想”的两种学习表现:硬读——只 读不想——不理解;硬记——只记不想——不 会算,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时作者也指 出另外有些同学则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方法” 学习,当然是事半而功倍了。通过对比举例分 析,证明了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特别 是学会动脑筋的重要。
《想和做》的论证思路
《想和做》的论证思路《想和做》的论证思路引言:在人们的一生中,我们常常会想很多事情,但是想到和真正去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这个鸿沟可能是因为担心失败或者缺乏行动力等原因。
然而,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想到和做之间的距离必须被缩短。
本文将从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等多个方面来阐述《想和做》之间的关系。
一、生动地描述想和做之间的鸿沟:很多人都过着“想要做某事,但一直不行动”的生活。
比如,你可能早上起床的时候想着要去锻炼身体,但是最终却选择继续睡觉。
又或者,你可能一直梦想着改变工作,但是却因为担心失败而一直不敢行动。
这些例子都生动地描述了想和做之间的鸿沟。
二、全面分析想和做之间的原因:1. 缺乏行动力:有时候,人们懒散或者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因而不愿意付出行动来实现梦想和目标。
2. 害怕失败:许多人害怕尝试新事物,因为他们担心可能会失败或者面临困难。
3. 缺乏规划:有时候想和做之间的鸿沟是因为人们没有为自己的梦想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
三、指导意义:如何缩短想和做之间的距离1. 培养行动力:通过设定小目标、制定计划和增强自信心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行动力,鼓励自己去尝试新事物。
2. 接受失败: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是缩短想和做之间距离的重要一步。
3. 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制定明确的计划,并将计划分解为具体的步骤,逐一完成。
结论:想和做之间的距离只有缩短,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通过培养行动力、接受失败和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等方法,我们可以缩小这个鸿沟,并逐渐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做一个有行动力的人,将能够过上更加充实和满意的生活。
6.想和做
去掉“水”字就包括了不只是栖息在水中的禽类, 观察它们是不能学会游泳的。
拓展延伸
学习本课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研究。主要著作有 (思想方法)
《理性与自由》《怎样搞通思想方
法》《二千年间》等。 2019年12月7日星期六
《想和做》
预习检测
议论文文体知识回顾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论__点______、____论__据______ 、_论__证_______。
二、_____论__点__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_____论__据___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______论__证____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文章梳理
根据前面所讲内容,梳理文章论证思路。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 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
一定要联结起来。 第二部分(第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 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第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 结起来。
第四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深化中心论点。
2019年12月7日星期六
《想和做》
合作探究
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温馨提示:(答题技巧) 对比论证: 运用了______的论证方法,将____和____加以比 较,突出强调了______(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论证: 运用了______的论证方法,列举_______的事例, 具体有力的论证了_________(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年级作文】想与做
【五年级作文】想与做
想与做,前者是需要用大脑来完成的,而后者则是需要用身体来完成的。
虽然同为一个人身上的表现,但它们不同的先后顺序而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有些人只会想,不会想。
他们只能梦想,想出许多好主意,想象他们能把每件事都做得最精致、最完美,但他们从来没有做好过任何事。
正如《汉书》董仲舒传所说:“羡鱼不如退而成网。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站在池塘边,与其热切地期待和幻想得到鱼,不如回去努力制作一个好渔网,这样你就不用担心得到鱼了。
这个典故警告人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很重要,但如果我们不采取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个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将是乌托邦式的,不切实际的。
就像我和我的朋友一样,每个假期,我们都会提前考虑去哪里玩以及如何玩,但当假期结束时,我们不会玩。
我们只是做自己的事情,后悔浪费了假期,然后考虑下一个假期去哪里玩
有些人,他们只去做,但不去想。
他们如同木偶一样,一天忙到晚,做着别人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只会“依葫芦画瓢”的做着每件事,从来不去想,从来不去思考,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失,思而不学则危。
”意思是相似的。
如果你只学习不思考,你会感到困惑;如果你只思考不学习,你就会精神疲惫,一无所获。
如果你只想但不去做,你将一事无成;如果你不假思索地做这件事,你会事半功倍。
还有人,他们会想,也会做。
但他们有的是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从来没有去想过结果;有的是想完了,去做,却只做到一半就不做了。
因此,我们应该把思想和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但不能太鲁莽。
思考,思考结果,然后去做;做,要达到最后,不能半途而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读感悟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作者概述了哪两种 人的表现,是怎样概述的。
“空想家”: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埋头苦干”: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六 想和做
YW·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 2.学习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认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第二课时
本文的标题“想和做”有什么特点?
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类活动 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读者去思考两 者的关系。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 的? 中心论点:
最后列举开会、演说等事例,证明做种 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最后两段写了些什么?和论点有什么关系?
运用观点联系实际,着重练习学校方面 学生学习的实际。
对于“想”和“做”,文章侧重论哪些 方面?
侧重写“想”。第3、4段略写“只会空想, 不会做事”,详写“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第8段着重写只知用功,不会用思想。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 跟牛马一样……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
比喻论证,证明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不 会得到进步。
“要联结”和“怎样联结”这两句是紧 挨在一起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前一句是论点,后一句是设问,引起后两 段的议论。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
第二部分作者是如何论证想和做的关系的?
“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几十次地试验, 才学会了游泳。
举例论证,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分析第6段的论证过程。
提出问题并回答:从实际出发 怎样接近实际 明确观察、行动并举例论证
得出结论
概述第8段的论证过程。
反面列举有些学生学习“只读不想”或“只记 不想”,其结果事倍功半的事例。
正面列举有些同学想出省力有效的方法,取得 了好效果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学习功课要把 想和做联系起来。
为什么着重写“想”?为什么最后两段 又着重写学校里学生的学习?
文章主要针对青年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方法 问题。“只读不想”和“只记不想”是一般学 生学习的通病,所以着重写学生,着重写想的 重要。这样文章有的放矢,有针对性。
课堂小结
本文针对人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 评析了“空想”和“死做”的危害性,阐明 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指出应当从 实际出发,把“想”和“做”紧密地联结起 来,并特别强调了只有用“想”来指导“做” 才会得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