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过零丁洋》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学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导学过程: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

)二、课前热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诗,掌握得很好。

)1、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2、走进作者(结合目标检测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对理解此诗至关重要。

)《过零丁洋》作者是,(朝代)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号文山。

本诗是一首言。

3、理解重点词语(先结合课下注释自己掌握,然后默写在学案上。

)遭逢:干戈:寥落:风飘絮:身世:惶恐:零丁:汗青:4、翻译本诗(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本诗后小组交流。

)5、简要说说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展示讲解(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棒的老师。

)四、巩固提升:(一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必做题1、从本诗所写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属于()A、状物诗B、述志诗C、叙事诗D、写景诗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

3、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心情的句子是,;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叙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1一、说教材:(-)课标要求:古代诗词的学*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课标对古诗词诵读学*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在评价上,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能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材地位:《过零丁洋》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在整册书中位于第三单元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慷慨正气”,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

《过零丁洋》正是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亡的豪情。

(三)教学目标:1、了解文天祥和有关文学常识,知道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熟练默写,理解诗歌的意思。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学*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①抓朗诵。

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要用读来体会。

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

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

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按照学*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五)品味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 1、提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句,试着背诵出来,并说出理由。 2、思考:该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组织班级交流,发 挥想象,感受意境,联系实际,体会真情。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讨论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面上看,诗句毫 无技巧,直抒胸臆,但这首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 3、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更深入体会有着爱国情怀之人的 人格魅力。
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却 升上了历史的高度。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 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 该“志当存高远”,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 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九)课后作业
1、反复朗读、背诵全诗并默写。注意个别
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 展现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这首诗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有了 不错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体会诗
歌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
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
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
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 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著有《文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6_过零丁洋_教学设计_教案_1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6_过零丁洋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能翻译、背诵、默写《过零丁洋》。

理解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2、品析诗中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特色。

3、正确看待“舍生取义”与生命至上的辩证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1、品析诗中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特色。

理解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2、正确看待“舍生取义”与生命至上的辩证关系。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朗读、翻译诗句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遭逢干戈寥落周星零丁汗青3、请说出与下面事件相对应的诗句:(1)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临安,朝廷诏令各地官员救援,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变卖家产,组织义军起兵勤王。

(2)1256年,21岁的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状元,从此走上仕途。

(3)1279年文天祥被元军押送去大都,途中经过零丁洋。

(4)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撤退时经过惶恐滩。

(5)文天祥1256年经科举入仕,仕途浮沉不定。

先因上书弹劾当权的投降派获罪被贬赣州,1276年被临时任命为右丞相赴元军议和,因拒绝元军诱降,被扣压,送往大都途中逃跑,九死一生,逃到温州继续抗元,1278年兵败五坡岭被俘,元军逼迫他写信劝降在海上抗元的张世杰。

(6)南宋王朝1235年开始抗元,几十年间风雨飘摇、山河破碎,已走到灭亡的边缘。

第二板块自主品读:1、反复朗读诗歌,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进行品析。

2、全班交流对诗句的品析。

第三板块合作探究:“留取丹心照汗青”必须要以身赴死吗?怎样理解文天祥誓死不肯降元的行为?学生探究后老师补充文天祥的生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在宣扬生命至上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学习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第五板块课课堂小结课后习题作业收集阅读古今仁人志士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不息的故事。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过零丁洋》。

2、在自读自悟, 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 全诗慷慨悲壮, 气贯长虹, 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 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情感, 从中受到感悟。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

二、学习《过零丁洋》1. 分小组学习古诗: 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

2.全班交流, 汇报学习成果(1)讨论: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 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 起兵勤王抗兀。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 国家山河分裂, 局势危急, 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 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明确: 一是两个地名, 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明诗人舍身取义, 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3.学习背诵4.谈感受, 升华主题。

从这首诗中, 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作者, 从这里, 你懂得了什么, 你受到了什么启迪?三、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迹, 写一则读后感。

四、作业: 板书:小记反思:。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

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古诗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

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

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张逵于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年后长诗。

该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以下是校对整理的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伙借鉴与参考!《过零丁洋》教案一、诗句积累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陆游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柳宗元师:能诗句阐释的是这些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用古诗赋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国家对国家对民族的无比忠义之情,今天我们来体悟另一位同他们一样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二、了解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时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

著名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作品集有《文山先生合集》。

三、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月初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明显改善。

但悄悄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归顺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四、听录音朗诵,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讲演)。

五、把握全诗的意思1、诗的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诗的颔联两句写的是:国家清溪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发展中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北师版初一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浣溪沙》两首诗,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渡荆门送别》、《秋词》、《赤壁》二、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古诗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

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过零丁洋》word教案1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过零丁洋》word教案1

过零丁洋教学目的、学习《过零丁洋》。

、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情感,从中受到感悟。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

二、学习《过零丁洋》.分小组学习古诗:你们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1)讨论: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兀。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3.学习背诵4.谈感受,升华主题。

从这首诗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作者,从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迪?三、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迹,写一则读后感。

四、作业:板书:小记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6 过零丁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6 过零丁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X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某某,吉州庐陵(今某某某某)人。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某某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某某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某某某某),从海道到某某,与X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某某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某某。

1278年在五坡岭(今某某海丰北)被俘。

元将X弘X叫他写信招X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X弘X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X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过零丁洋》 (三)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过零丁洋》 (三)

《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了解常识懂诗人。

2.表情朗读默全文。

3.分析技巧和手法。

4.弘扬精神铸忠魂。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篇正气文师:有一首题为《扬子江》的绝句,诗云:“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作者是南宋末年的文天祥。

他为什么一心向南呢?生:南方有他的亲人、家乡、君王。

师:对!他是在宣告“我永远忠于君王”。

他是如何忠君的呢?把你的预习成果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所了解的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二、走近一位忠君臣预习成果展示:文天祥(1236—1283),汉族,自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南宋抗元英雄。

他自幼聪颖,二十岁就中了状元。

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1275年起兵勤王,1278年被俘。

被俘期间抵制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降,英勇就义。

他的代表作是《正气歌》《过零丁洋》。

大屏幕出示:1.囚禁三年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

这段期间,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他的宋臣。

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

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是罕见的,《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2.从容就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公元1283年1月9日),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

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

上万的百姓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都聚集在街道两旁。

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

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

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

”他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师:文天祥是如此的忠君爱国,那他的代表作《过零丁洋》是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带着一颗敬畏和景仰的心来一起聆听这气贯长虹的绝响吧!(板书:过零丁洋文天祥)三、学习一首至情诗1.初读,感知四件大事儿。

七年级语文下册 6《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6《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X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某某,吉州庐陵(今某某某某)人。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某某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某某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某某某某),从海道到某某,与X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某某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某某。

1278年在五坡岭(今某某海丰北)被俘。

元将X弘X叫他写信招X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X弘X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X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2024年《过零丁洋》教案

2024年《过零丁洋》教案

2024年《过零丁洋》教案《过零丁洋》教案1《过零丁洋》课堂教学说课材料我执教的《过零丁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慷慨正气”中第6课,是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一、说教材《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

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

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

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

先从自己的出身说到报国。

表明原先就有艰苦奋斗的阅历,暗示经得起后来的艰危的磨炼,而儒家思想则是他的精神支柱。

接着连用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概括抒写奋战中的感受:以“风飘絮”表现大好河山遭受蹂躏的惨相和诗人对时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现诗人在抗元斗争中遭受的种种打击和挫折。

“惶恐”二句则借典型事件实写感受。

上句说兵败,“说惶恐”含有与士卒共度艰危的意思。

下句说被俘,“叹零丁”兼有将士伤亡殆尽的孤独感。

巧用地名作对,运用语义双关,把纪实与抒写特有的心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忠心。

出语斩截有力,气贯长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无数仁人志士取义成仁。

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二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二、说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参加“春风语文”一年多来,自认为悟到了一点课堂艺术,今日郓城一行,始知自己目光短浅,能力有限,语言粗糙,距离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远矣!讲课回来,细细反思,悟到以下几点:课堂设计是关键。

语文北师大七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学设计1

语文北师大七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学设计1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课前预习:1、有感情朗读课文,争取能够背诵三首诗。

2、参照助学预习提示,完成对文本的预习。

相关课程标准:以读为主,解决生字词,在背诵的基础上完成对诗歌的解析。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有感情朗读几首诗歌,做到背诵。

2、理解三首诗的背景,体会作者形象。

3、领会文天祥、陈毅、陆游在诗中表现的爱国精神。

评价任务:1、按照学习小组完成对诗歌的背诵。

2、对诗歌的理解小组解决。

3、老师引导分析课堂上相互评价所获得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坐起来看这幅图(出示图片)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坐船过河的情景)。

几百年前,有一个诗人也从这里经过,并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过零丁洋》。

那么他是谁呢?他过的零丁洋在什么地方呢?下面请大家看图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及背景简介。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三、听录音,再朗读:1、字词读音2、语速及节奏3、齐读:解决字的读音,找出押韵及韵脚。

4、分组读:要求1、2组齐读,3、4、5、6组边听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每组负责译一联 (强调重点字词) 。

四、理解诗歌:1、诗意理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凄凉景象喻国事的衰微,艰苦卓绝的斗争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坎坷不平的一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6_过零丁洋_教学设计_教案_3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6_过零丁洋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2个字,会写3个字。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古诗意思。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增强爱国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学用具课件。

4. 标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齐读课题:1、有关文天祥,你都知道什么?2、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二、学习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尝试读,小组间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集体交流。

(1)齐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两句。

“寥落”是什么意思。

思考: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默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自由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

课前预习:1.完成助学中的预习积累部分。

2.背诵课文。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了解文天祥的事迹以及写这首诗的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3、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培养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之情。

评价任务: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2.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哪些语句表现出来的?3.比喻、借代、双关等手法在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爱国诗人。

南宋末年,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代表作《正气歌》、《过零丁洋》。

三、初读诗歌1、学生自读,。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节奏。

3、指名学生读。

4、教师范读。

5、学生练习读。

四、赏析与理解诗歌意思。

1、这首诗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句?解释它的意思。

生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

这里特指史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一颗爱国之心光照青史。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史册。

2、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3、理解前四句诗歌的意思。

(补充介绍背景)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他毅然临危受命,但是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他被敌人活捉。

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过零丁洋》教案北师大版一、导入(课件展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师:有同学读过这首诗吗?朗诵一下。

师: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齐读)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师:自由是作者的信仰或说是理想,诗人为了追求信仰和理想,宁愿牺牲一切——包括爱情和生命,可见信仰、理想之崇高,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背景简介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你了解的文天祥?明确:作家经历、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是怎样的一首诗,竟然能够打动战场上兵戈相见的敌人?有时怎样的一首诗,让千百年来无数国人为之动容?三、初读诗歌朗读、诗译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关键字词的解释)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

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

惶恐:惊慌恐惧。

汗青:指史册。

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

)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

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1: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齐读)师:我们在正确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学着用诗化的语言翻译了诗歌。

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在通过深入分析字词的深意来鉴赏诗歌。

四、研读诗歌1、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这其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

(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

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生:“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

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2、师: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

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生:“柳絮”、“浮萍”。

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

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生: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

已经无可挽回了!师: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

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

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师:这两句诗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师: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那么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生: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生: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师:你来试试。

3、师: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生: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生: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

(1277年兵败后途经此地,可见诗人在追忆往事)生:被押解到零丁洋。

(1279年,作为俘虏被押解途径此处,写现状)师:“说惶恐”、“叹零丁” 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生: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生:“说惶恐” 表示自己当时,对国家举步维艰的忧惧不安。

生:“叹零丁” 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

师:看来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

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学生读)“说惶恐”、“叹零丁” 应重读。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 (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生:誓死报国的精神。

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补充故事: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劝降。

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

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

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

泪下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

《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后来,元世祖敬佩文天祥,自亲劝降,打算授予他高官显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

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

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师:看着文天祥的诗,听着文天祥的故事,你的心中有何感受?生:敬意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生: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生读)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 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

(播放朗读录音。

)师:朗读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课件展示)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师:让我们跟着朗读录音一起吟诵! (生跟随朗读录音投入地吟诵。

)师: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一生试背)六、赏析师: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你最欣赏哪一联?并说说欣赏的理由。

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师: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课件展示。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

5.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生: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生: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生: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

生: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合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

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搜集整理。

以这样的句式表达: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读到了(你)在亡国悲愤中的不息崛起。

啊,顾炎武,你身处逆境而终无颓唐之想,这份坚定的民族气节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令后世为之景仰。

(谭嗣同李清照、陈毅)师:对于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

读英雄的书,记住英雄的名,感动英雄的事,理解英雄的精神。

不仅能够识英雄,敬英雄,更要及早立志做英雄。

作业:扩展赏析(300字)题目:《读你》(你——可以是人名,也可以是作品。

)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