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与置入性导管中细菌生物膜的相关研究

合集下载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士再进入检查室将配置的消毒液(0.3%过氧化氢稀释液)按照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原则进行全面喷洒,喷药量为100 mL/㎡~300 mL/㎡,注意要将CT 机器用一次性中单覆盖,防止机器潮解,待作用30分钟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CT 机器,分开摆放四台紫外线灯距离扫描床1米,调试60分钟,关闭门窗,使房间密闭4小时后开窗通风。

3小结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技护组人员对排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5]。

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严格到位的防护方法、科学合理的人力安排、细致有效的排班方法,可以为一线技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6],实现“零打仗、零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性肺炎防控与诊疗工作手册[2] 周丽娜,吴昊,宋彩萍,等,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布局流程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5(35).7-9[3] 吴建中,黄顺,王婉雪,等,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医疗队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17-18[4] 刘丽英,王建荣,吴丹,等,同伴教育在塞拉利昂护士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8-10[5] 刘娟,李春红,醋爱英,分组式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4,7[6] 王丽慧,李宁,邹德莉,等,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V ol.32.No.4[收稿日期:2020-11-02]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梁涛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目的 阐述ICU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后的相关性感染疾病发生因素及其护理措施研究。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 引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指导管放置后导致的血流感染,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

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其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对ICU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本文将分析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及对策,以供医务人员参考。

2. 原因分析2.1 导管种类及使用时间不同种类的导管与使用时间是导致CRBSI的重要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比周围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PVC)更容易导致CRBSI的发生,因为CVC放置时需要穿刺大血管,破坏了皮肤和粘膜屏障。

使用时间越长,CRBSI的发生率也越高。

根据研究结果,使用时间超过一周的导管发生CRBSI的风险是周围导管的10倍以上。

2.2 患者因素ICU患者常常存在多种患者因素,导致其易发生CRBSI。

例如,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体弱多病、长期生病等。

此外,患者是否接受抗生素治疗、是否接受其他侵入性操作、是否有合并症等,也会影响CRBSI的发生率。

2.3 操作因素导管放置和保养的操作因素是影响CRBSI的重要因素。

导管放置时,应尽可能减少局部损伤,理智选择穿刺部位以及手术包等清洁消毒物品。

导管放置后,应安装防输液污染装置,定时更换导管固定带和敷料,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操作规范。

2.4 环境因素ICU环境整洁和不洁只是CRBSI的一个重要因素。

ICU工作过程中,很难避免机器、设备和人员接触,随着ICU往来人员的增多,细菌的感染也越来越容易出现。

ICU病房内空气微生物质量和表面微生物污染程度,还与通风模式、病人编号、烟草烟尘和警报声等许多因素有关。

3. 防控策略了解CRBSI的主要原因后,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美国推行预防CRBSI的套餐行动 1.Hand hygiene 2.Maximal barrier precautions 3.Chlorhexidine skin antisepsis 4.Optimai catheter site selection,with
subclavian vein as the preferred for non-tunneled catheters in aduits 5.Daily review of line necessity with prompt removal of unnecessary lines
中心静脉导管,权衡利弊后,不反对使用多腔导 管以满足临床治疗需要(D)
实用文档
冲洗液、抗凝剂的应用
作用:预防血栓形成 降低感染(CVC和肺动脉导管) 种类:肝素 其他抗凝剂
实用文档
第二代导管
利福平-小诺环素包被导管 氯西丁(洗必肽)-磺胺嘧啶银导管 临床应用仍有争议:放置导管小于10天,
导管的半定量培养(滚动平板法) 用于检测外表面细菌 方法:导管从病人移出、截取导管远端
5cm、在琼脂平板滚动,一般4次、培养 18-24h,数菌落。 判断结果:>15cfu/导管片断
实用文档
导管的定量培养方法:
检测管腔外表面细菌和腔内的细菌。 方法:远端导管端浸在肉汤培养基中震荡
冲洗或超声作用、培养18-24h 数菌落 判断结果:>1000 cfu/导管片断 应用:导管可拔除的情况如短期置管
实用文档
常见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
外部感染 微生物学定义:插管部位分泌物发现微生
物,伴或不伴血培养阳性
临床定义:插管部位红、硬结或压痛,范 围在2cm,与其他感染的症状或体征或许 有关,如发热、插管部位出现脓液,不伴 或伴血培养阳性。

细菌生物膜与导管伴生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细菌生物膜与导管伴生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 .沈 阳 医学 院基 础 医学 院 病 原 生 物 学 研 究 室 ,辽 宁 省 环 境 污 染 与 微 生 态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辽 宁 沈 阳 10 3 1 104;2 .解 放 军沈 阳 2 2医 院 干 诊 0 科 ;3 中 国 医科 大 学 附 属 第一 医 院重 症 监 护 病 房 )
The Cor ea i s a c fBace ilBi fl ih A s o i t d n e to o t t r r l ton Re e r h o t ra o m w t s ca e I f c i n fCa h e i
L U Xi W ANG a , L U Y n Z I n, Ln I i g , HAN Xio k 。 G a . e
10 3 0 4,Ch n 1 i a;2 e a t n fCa r s Dig o i a d Tr ame t P o l i e ai n Am y 2 2 Ho p t ; 3 I .D p rme to d e a n ss n e t n , e p e L b r t o 0 si l a . CU, T e F r tHo p tl Af l td t h is s i f i e o a i a
C iaMe i lU iesy hn dc nvri ) a t
[A s at] Obet e T vsgt teeet f at a bol nasc t n ci fi e i a e r bt c r jci : oi et ae h f c o ce l i m o soi e if t no n ro ct t .Me o s h v n i f b r f i i a d e o s tn h e t d :T e h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患者个体差异大
不同患者的免疫状态、基 础疾病等个体差异大,影 响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
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展望
新型检测方法研究
01
研发更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新型抗菌材料研究
02
研究开发具有抗菌性能的新型材料,用于制作中心静脉导管,
降低感染风险。
个体化治疗方案研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中心静脉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策略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措施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概述
新型导管护理敷料的研究
新型导管护理敷料的作用
传统的纱布敷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发生。新型导管 护理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能够为导管提供良 好的保护和护理。
新型敷料的种类
包括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透明敷料等,这些敷料具有 良好的透气性、保湿性和粘附性,能够为导管提供全面的 保护和护理。
临床应用常维护和自我观察,发现问 题及时报告。
0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控制措施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
定期对医院所有中心静脉导管相 关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监测,确保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报告
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上 报感染病例。
定义与分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LABSI):指患者在留置中心静 脉导管期间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导管相 关的血行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治进展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治进展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治进展来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作者:李骏等中心静脉置管是现代重症医学救治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目前应用十分广泛。

尽管这些导管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路,但也将患者置于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并发症的危险之中,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并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CRBSI)更为常见,明显延长了ICU住院时间并增加了医疗费用。

本文就近年来CRBSI的发病机制、微生物学、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如何根据病原体对CRBSI进行治疗做一概述。

一、感染率与导管类型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统计,ICU内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约20%为血流感染(BSI),其中近87%与中心静脉导管(CVC)有关。

而ICU内BSI的病死率为20%~60%,与BSI死亡有关的最常见危险因素是年龄、病情程度及是否接受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周围静脉导管常用于血管通路的建立。

尽管周围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由于此类导管应用频繁,故导管感染的并发症仍有相当多的年发生例数。

CVC的日感染风险是外周导管的20倍。

大多数CRBSI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尤其ICU内患者。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比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低。

肺动脉导管的血流感染率与CVC相似,据报道,感染率最高的是短期无涤纶套导管及非隧道式血液透析导管(8.0%,4.8/1000 d)、主动脉球囊反搏(3.0%,7.3/1000 d)和左心室辅助装置(21.6%,2.1/1000 d),而完全植入式导管CRBSI发生率最低。

日感染风险方面的危险因素除了血管内植人物的类型外,还与医护人员的经验及教育、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的临床状态有关。

全胃肠外营养、三腔导管和置管部位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微生物与导管相互作用、导管接头严重微生物定植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细菌生物膜与导管伴生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细菌生物膜与导管伴生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细菌生物膜与导管伴生感染相关性的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 NFDEA目的:探讨细菌生物膜在置入导管伴生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对置入性导管于撤除导管时行导管内细菌检查及分离培养,用结晶紫和阿利新蓝染色法对细菌生物膜进行定位及定量检测,分析导管细菌生物膜形成与导管伴生感染的关系。

结果:患者置入性导管细菌生物膜阳性率为61.29% (38/62) ,染色技术可用于观察导管内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

结论:细菌生物膜形成是置入导管伴生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染色技术简便快速,可作为临床快速诊断的方法。

【关键词】 NFDEA生物膜;导管;伴生感染AbstractNFDEA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acterial biofilm on associated infection of insertion catheter. Methods:The bacteria in insertion catheter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after removing catheter. The method of staining with Crystal Violet and Alcian Blue was used to localization and quantitation detec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Then the relationship of bacterial biofilm with associated infection of catheter was analyzed. Results:The positive ratio of bacterial biofilm in insertion catheter was 61.29% (38/62). The stain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observe the formation condi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 in insertion catheter. Conclusion:The forma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 was im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 in associated infection of insertion catheter. The staining technique was convenient and fast that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fast diagnosis.Key wordsNFDEAbiofilm;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多种侵入性的医疗器械、生物医学材料广泛应用,如传统的导尿管、子宫节育环、中心静脉导管、新型的人工心脏瓣膜、各种支架、角膜接触镜等,这些器械和材料的应用,在解决了原有医疗问题的同时,许多引发了伴生感染(associated infection)[1],此种现象在有置入性导管者表现尤为突出有研究发现,细菌容易粘附于塑料输液管内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biofilm),难以冲洗清除[2]。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防控措施不完善
针对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尚不完善 ,需要加强研究和改进。
检测手段落后
部分医院在耐药菌检测方面手段落后 ,影响防控效果。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不遵守医嘱,不按时服药或 停药,导致耐药菌感染几率增加。
感染控制的持续改进
监测系统不完善
改进措施不力
感染控制监测系统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 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问题。
定期收集感染相关数据,包括感 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抗菌药
物使用等。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识别感染危险因素,评估感染控
制效果。
结果反馈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 和医院管理人员,为感染控制提
供参考和依据。
监测报告与反馈
编制监测报告
定期编制感染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概述、数据分 析、感染控制建议等。
沟通不畅
部门之间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导致信 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协作机制不健全
医院可能缺乏健全的协作机制,导致部门之 间难以开展有效的合作。
跨学科合作不足
感染控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但医院可 能存在跨学科合作不足的情况。
06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icu医院感染爆发调查与控制
提升策略。
案例四
制定环境清洁和消毒规范和流程,增 加清洁和消毒频次,使用有效消毒剂 和方法。
定期进行环境采样和检测,评估消毒 效果和交叉感染风险。
背景
改进方案
实施过程
监测与评估
某icu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不规范,存 在交叉感染风险。
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供必 要的清洁和消毒设备和用品,加强监 督和检查。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CRBSI的发病机制
穿刺部位的皮肤细菌移行至皮下导管 导管接口部污染 经血行污染导管端口 输液污染 导管材料 感染菌内在特性 细菌生物膜biofilm
CRBSI的发病机制
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 即使导管定量培养病原菌阴性,几乎所有插入血 管的导管都有病原菌定植,且具活力,还能在 24h内形成生物被膜。
常见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
隧道感染:沿插管方向皮下潜行出现压痛、 硬节,范围在2cm以上,不伴或伴血培养 阳性;
装置感染:完全植入皮下的静脉装置出现 炎性液体,通常表面皮肤压痛、红和/或硬 结,装置自发性破裂、溢液或表面皮肤坏 死,不伴或伴血培养阳性;
常见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留置血管内装置的病人出现菌血症(发热、寒战 和/或低血压等感染症状),并有1次以上外周静 脉采血血培养阳性者,无其他明确导致血流感染 因素者,并应满足以下田间之一:
应采集患者多少血液
血液量是使血培养得到最佳灵敏度的唯一 重要因素; 对于大多数2份血培养瓶,每份应至少为 10ml血液,最好为20ml血液,分注在2个 培养瓶内,2份血培养(4个培养瓶)应至 少接种20血液,最好是40ml; 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含树脂 培养瓶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选择适当的导管:聚四氟乙烯树脂、聚氨 酯树脂导管、抗菌定植导管 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优先选择锁骨下静 脉作为插管部位,并最好建立皮下隧道 严格无菌操作自自在在最总咱;洗手、隔 离衣、无菌手套和无菌大单
CRBSI的预防
PICC:需长期留管者可经外周静脉至中心 静脉置管PICC更安全、可靠; 护理:插管部位皮肤的护理、敷料定期更 换、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培训专业静脉输 液小组管理CVC等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首先,导管本身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导管植入后,可导致机
体的免疫防御受损,同时还提供了微生物入侵和繁殖的途径。

对策是在导
管植入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减少导管留置
时间,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导管。

其次,导管周围的皮肤和管道连接处容易出现感染。

导管插管处的适
当清洁和消毒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防止细菌在
此处滋生并进入导管。

另外,导管的不适当使用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滥用
导管使用、频繁更换导管和未妥善保存导管等操作不当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策是减少导管使用,并遵循使用导管的最佳实践指南。

此外,不合理的治疗和使用抗生素也是导致感染的原因。

过度使用抗
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尽量避免使用强力抗菌药物。

最后,医务人员的未妥善操作也会导致感染。

例如,插管、拔管和导
管固定等操作不规范都会使感染风险增加。

对策是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熟悉正确的操作流程,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减少操作
中的失误。

总之,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导管
本身的因素、导管周围环境的因素、操作不当以及不合理的治疗等。

针对
这些原因,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清洁消毒、
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培训和教育等,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
效果。

集束化护理在控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及措施观察

集束化护理在控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及措施观察

集束化护理在控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及措施观察引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患者在ICU中的病情复杂,免疫功能低下,加之细菌易形成生物膜,增加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BSI)的风险。

CVC-BSI在ICU中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败血症、敗血性休克,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医疗支出。

对CVC-BSI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是对ICU患者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其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ICU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控制ICU中CVC-BSI中的效果及相关措施,以期提高ICU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一、集束化护理的理论基础集束化护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ICU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集束化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严密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坚持卫生消毒,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及时评估并处理并发症等。

对于控制CVC-BSI而言,集束化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导管卫生2. 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和方式3. 选择合适的管道固定方法4. 定期更换导管并彻底消毒5. 评估患者静脉导管的持续需要,并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二、集束化护理在CVC-BSI控制中的效果1. 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集束化护理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导管消毒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导管周围细菌的数量和生物膜的形成,降低了CVC-BSI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经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后,ICU 中CVC-BSI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提高治疗效果CVC-BSI是ICU中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患者一旦感染往往病情恶化,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集束化护理通过降低感染发生率,避免了因感染而导致的并发症,提高了ICU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 NA E A L TH 工N口UB T 口 Y
状态下 的卧床 老年 患者 ,患者的咳嗽反射会 出现消失或者 减弱 的 操作 更加需要做到避免感 染的危 险 ,切实遵循无 菌操作的相 关流
情况 ,患者 的 胃黏膜会 出现萎缩 ,此外 ,胃酸还会减少 ,为活动 能 程 。②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需要深知消菌灭毒 的重
2.3患者 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与侵入导 管的关 系
各项 机能相 比于其他年龄段 的人来说都有 了很大 的下 降 .同时患
患者进行 各种侵入性 导管 和发 生导管相关性 感染 的关系见 者各个脏器官功能也 逐渐下降 。在 ICU多为 昏迷或 者长期镇 静
110 中 国卫 生产 业
ME口工巴A LLA 目口口A T口口Y Bc工EN EB 医竿槿 马萤l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选择 我院从 2011年 12月一2012年 12月 收治 的 5O例导管
相关性感染患者 ,其 中男 35例 ,女 15例 。患者年龄在 1 83岁之 间 ,平均年龄为(57.3+2.4)岁 。在 60岁 以上的患者有 23例 。在所
表 2 5O例 患者在 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
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 。ICU患者 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要高于 普通病房 的患者 ,其主要是 因为患者 的抵抗力和机体 的免疫力都
表 1 5O例 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的情 况
比较低lll。在本次研究 中选择 我院收治的 50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
者 ,对其 临床 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 总结报告 如下 。
相关的统计学处理 。t9<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泌尿 系统 、消化系统 。这与其他相关研究 文献 差别不大 。相关研

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研究

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研究

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的关系。

方法400例ICU患者,使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测定,将其分成敏感株(n=206)和耐药菌株(n=194),采用黏附半定量法测量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分析敏感株和耐药菌株的生物膜差异。

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为87.11%,高于敏感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的2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生物膜形成具有密切关联,在临床监测过程中,应该对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进行诊断和鉴别,以避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生物膜;相关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很大的难题,因为鲍曼不动杆菌极易对各种消毒剂和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对重症患者、ICU病房的患者构成威胁[1]。

本文为进一步探究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的相关性,特将本院收治的40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测定,经研究证实,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生物膜形成具有密切关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标本来源:痰标本170例(176株),支气管分泌物120例(129株),静脉插管10例(6株),血液63例(53株),尿液37例(36株)。

使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测定,将其分成敏感株(n=206)和耐药菌株(n=194)。

1. 2 方法使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分离出敏感和耐药菌株,使用高通量生物膜培养方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采用黏附半定量操作流程在孔板内加入培养基细菌悬浮液,培养温度保持37℃,24 h培养过夜,细菌在小孔内形成生物膜,将生物膜中的液体吸走,将悬浮状态生长的细菌除去,保留附着于内壁生长的生物膜,使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加入0.1%的结晶紫染料,染色15 min后洗板,OD值(反映附着在内壁上生物膜的生物质量)≥阴性对照OD+3SD判断为产生物膜。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的落实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的落实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的落实医院感染零发生是我们医疗机构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大多数医院感染是可防可控的,尤其是侵入性/器械操作的相关感染。

随着人们诊疗需求的不断提升,诊疗过程中应用的侵入性器械/操作越来越多。

为更好的保障患者健康和医疗安全,严格落实好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下文向我们介绍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并逐一指出防控措施重点及注意事项。

为我们今后工作中此项工作的开展落实提供了宝贵的方法和思路。

一、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医院感染零发生是我们医疗机构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大多数医院感染是可防可控的,尤其是侵入性器械操作的相关感染。

目前医院感染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传染性医院感染防控,包括血源性、经空气/飞沫、经消化道、接触传播、水源性传播等。

②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医院感染防控,包括下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血流感染、ICU、新生儿、血液透析等。

③预防多重耐药菌(MDRO)防控,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国际GMS(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对侵入性操作的定义:“手术切开皮肤、黏膜和结缔组织,或通过自然体腔引入器械。

”排除使用诸如耳镜之类的仪器用于检或非常小的操作。

侵入性器械/操作破坏了皮肤黏膜屏障,为感染源/传染源提供了窗口、途径。

如果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很容易造成CLABSI、CAUTI、VAP、SSI等。

美国NHSN监测数据显示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占HAI的60%以上,发生后可造成病死率的增加、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管路留置时间及增加医疗花费等严重后果。

近年来血液透析相关感染暴发事件频繁发生,包括血源性传染病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其中第六项为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①侵入性器械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血液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和透析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27/60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防止无须要导管插入,除非有医学指征 ----导管插入和护理要保持高水平无菌状态 ----尽可能限制导管留置时间
---- WHO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28/60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在使用导管前即刻准备输液,并注意无 菌操作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33/60
严格皮肤消毒
插管前应彻底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 要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该防 止再次接触。在插管前让消毒剂自然风干, 再进行置管操作。
在置管和更换覆料前不要在皮肤上使用有机 溶剂(如丙酮、乙醚)。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34/60
导管置管部位选择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31/60
教育和培训
培训内容有: 使用血管内导管适应症、血管内导管正确置
管和维护操作、适当感染控制办法;定时对 插管者知识掌握和恪守情况进行评定;确保 ICU护理水平等,以降低CRBSI发生。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32/60
使用防护屏障
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使用最大程度防 护屏障,如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 菌手术衣、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巾,与单纯标 准防护,如无菌手套和小无菌巾相比,能够 显著降低CRBSI发生率。
导管清洁
实施导管插入及维护培训 ---美国CDC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30/60
教育和培训
对插管和导管维护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专业“静脉置管组”能够显著降低导管相关 性感染、相关并发症和对应花费。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 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医务 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该进行置管操作。

医院感染的生物膜与耐药菌的形成机制

医院感染的生物膜与耐药菌的形成机制

医院感染的生物膜与耐药菌的形成机制医院感染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医院环境中,生物膜的形成与耐药菌的产生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中的生物膜和耐药菌的形成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院感染中的生物膜1. 生物膜的概念和特点生物膜是由微生物以多细胞膜结构组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

它可以附着在医疗设备表面、伤口组织以及各类管道等处,成为难以清洗、消毒的重要场所。

生物膜具有自我保护、协作生长和耐受外界不良环境等特点。

2. 形成生物膜的机制(1)吸附:微生物通过表面粘附蛋白质和多糖物质等,使细菌等微生物附着在表面。

这是生物膜形成的第一步。

(2)胶原原化:附着的微生物通过分泌黏多糖物质,将周围细菌粘在一起,形成初始的胶原物质。

(3)细菌聚集:附着的细菌不断繁殖,形成微生物组群,最终形成可见的生物膜。

(4)生物膜发育:成熟的生物膜通过细菌膜脂、外多糖和蛋白质等物质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从而使生物膜更加耐受外界的环境压力。

3. 生物膜的危害(1)抗药性增加:生物膜能够形成细菌的庇护所,使其对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具有更高的耐受性,导致治疗失败。

(2)难以清除:生物膜附着在医疗设备表面和伤口组织等处,能够抵抗常规的清洗和消毒,增加了感染控制的难度。

(3)传播风险增加:生物膜内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水、空气等途径传播,加速医院感染的扩散。

二、耐药菌的形成机制1. 耐药菌的定义和分类耐药菌是指能够抵抗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微生物。

按照抗药性的来源,耐药菌可分为天然耐药菌和获得性耐药菌两类。

2. 耐药菌形成的机制(1)基因水平的变化:耐药菌通过基因水平的变异或水平基因转移,获得了对抗菌药物的新的抗性基因。

(2)产生药物降解酶:耐药菌能够分泌特定的酶,使抗菌药物失去活性,从而降解药物的作用。

(3)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耐药菌改变了细胞膜或细胞壁通透性,使抗菌药物不能进入细胞,从而失去治疗效果。

ICU院感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ICU院感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ICU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
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 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 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 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 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 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 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 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手卫生
手卫生: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 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是: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 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动 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 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标准预防
概念: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
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 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 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2、工作人员、诊疗物品及仪器设备应相对固定,诊疗物 品及仪器设备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或灭菌。送检标本应 置于密闭容器内密闭运送。
3、严格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要求处理患者的 医疗废物,应单独收集。
4、患者出院、转出或死亡后,病室及床单元应进行终末 消毒。
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 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 手或者手消毒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可 预 防 性 感 染
病原体来自于: 病人体内或者 体表的正常菌 群或者条件致 病菌(人体的 黏膜、皮肤等 部位)常成为 内源性感染微 生物“贮藏库”
难 以 预 防 性 感 染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防止医院感染爆发
医院希望治愈患者,但医院也是感染的发源地。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医院感染如今是世界上某些地方 导致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医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难 辞其咎。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防止医院感染爆发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SOP

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诊,应有工作人员陪 同,并告知相应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和 手消毒制度,必要时穿隔离衣; 可复用物品用后双层黄色收纳袋收集,封口,标识 醒目,送相关部门处理;医疗废物双层黄袋收集, 袋外标识清楚,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 连续3次标本(每次间隔>24h)培养阴性,可解除 隔离;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防止医院感染爆发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防止医院感染爆发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防止医院感染爆发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SOP
1、医院及科室应提供人、财、物的支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 播。 2、医务人员应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院感 科提供咨询。 3、强化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以及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 筛选。 4、各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病例的监测工作,对感染病人及 时留取标本送检。 5、建立多重耐药菌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微生物室在检测到以上异 常耐药模式时及时通知院感科,院感科应在8小时内书面反馈到 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按要求做好控制和预防措施,如果是医院感 染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膜定性:62 例临床标本中有 40 例在刚果 红培养基不同程度菌落呈深红色, 为产生生物膜 的菌株,阳性率为 64.52%。 另 22 株菌在刚果红培 养基培养,菌落始终为无色。 3 讨论
以往 的 报 道 多 限 于 ICU 感 染 的 细 菌 耐 药 性 的 检 测 [7],而 关 于 如 何 引 起 ICU 高 感 染 [8]的 机 制 少 有 报 道 ,由 于 ICU 患 者 病 情 重 ,各 种 侵 入 型 导 管 多 , 这些导管因与外界相通,为细菌侵入提供了机会, 当细菌定植于导管, 在导管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流 动冲 刷 下 ,容 易 形 成 生 物 膜 (40 / 62)。 将 ICU 患 者 置 入 的 导 管 直 接 浸 泡 于 LB 肉 汤 培 养 液 中 , 在 Innova40 温控摇床连续振荡培养,模拟引流管液体 流动状态,发现 3 d 管壁有明显黏液附着,即开始 形成生物膜,5 d 时生物膜成熟, 说明细菌在医用 导管内定植快,易于形成生物膜,特别是来源于呼 吸机的导管,本研究还发现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 动杆菌两种机会致病菌形成生物膜比率更高,这 可能与这两种菌粘附性强, 容易在导管中定植有 关,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耐药率最高、用药最棘手 的 细 菌 [9],研 究 表 明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更 易 发 生 于 ICU 危重患者,与其免疫力低下,侵袭性操作和机械通 气较多有关 。 [10] 并出现多重耐药株,常引起医院感 染 流 行 甚 至 暴 发 , [11] 生 物 膜 形 成 可 能 是 重 要 原 因 , 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了解机会致病细菌在 医院内的传播机制以及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对于 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制定有效的感染预防和 控 制 策 略 十 分 重 要 的 。 [12]
2009 ,30 ( 1 ) : 34-38.
[9] Cevahir N,Demir M, Kaleli I, et al. Evaluation of biofilm
production ,gelatinase
activity ,and
mannose-resistant
hemagglutination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s [J].
[8] Chang H L,Tang C H,Hsu Y M,et al. Nosocomial outbreak of
infection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a
medical center in Taiwan [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J].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 2009, 25(19): 3265-3266.
[2] Lasa I. Toward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bacterial biofilm development [J]. Int Microbiol, 2006,9 (1):
doi:10.3969 / j.issn.1006-5725.2011.04.055 基 金 项 目 :辽 宁 省 教 育 厅 课 题 (编 号 :2009A702) 作 者 单 位 :110034 沈 阳 医 学 院 ,辽 宁 省 环 境 污 染 与 微 生 态 重 点 实 验 室 (周 园 ,刘 新 ,王 岚 );110034 沈 阳 医 学 院 2006 级 医 学 检 验专业学生(武国超) 通 信 作 者 :刘 新 E-mail:syliuxin2000@yahoo.com.cn
680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11 年 第 27 卷 CU医院感染与置入性导管中细菌生物膜的 相关研究
周园 刘新 王岚 武国超
摘 要 目 的 :研 究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intensive care unit,ICU)置 入 性 导 管 形 成 细 菌 生 物 膜 的 状 况 ,了 解 导 管 中 的 生 物 膜 对 ICU 医 院 感 染 的 影 响 , 为 寻 求 控 制 置 入 性 导 管 细 菌 所 致 医 院 感 染 的 有 效 措 施 提 供 依 据 。 方 法 : 收 集 ICU 病 房 置 入 性 导 管 , 通 过 阿 利 新 蓝 与 刚 果 红 联 合 染 色 快 速 鉴 定 细 菌 生 物 膜 形 成 , 导 管 置 入 液 体 培养基中模拟液态持续流动的环境,观察导管内侧面形成的生物膜结构。 结果:阿利新蓝-刚果红染色细菌 生物膜呈深红色;导管材料内表面细菌附着并有纤维素样物质交联形成生物膜。 附着的细菌主要有铜绿假 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等。 结论: 阿利新蓝染色法可用于快速检测细菌生物膜的形 成 ,置 入 性 导 管 细 菌 生 物 膜 的 形 成 与 ICU 医 院 感 染 密 切 相 关 。
29 76
34 137
62 例标本共分离出细菌 137 株, 导尿管细菌 感 染 主 要 是 大 肠 埃 希 菌 (17 / 29, 58.62% ),呼 吸 机 导管感 染 主 要 是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34 / 76,44.74%)和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28 / 76, 36.84%),手 术 引 流 管 中 细 菌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分离阳性率略高。 137 株细 菌 G-菌占 84.67%,G+菌占 10.21%。
[4] 刘新,梁宇寰,陈冬梅,等. 惰性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构建的
研 究 [J]. 中 国 微 生 态 学 杂 志 ,2009,21(2):128-130.
[5] 王源,丛延广,刘俊康,等. 细菌胞外糖染色显微镜检测技术
[J]. 中 华 医 学 检 验 杂 志 ,1998 ,21(4):197-198.
我们的研究证实导管置入 3 d 以上即可有生
物膜形成, 各种医用导管材料在临床医治过程中
广泛应用,如不能有效防止形成生物膜,将增加医
院感染风险 。 [13] 因此,抵御导管等材料细菌生物膜
形成及感染, 将是今后控制医院感染深入研究方
向和工作重点。
4 参考文献
[1] 罗 伟 文 , 张 伟 强 , 罗 伟 雄 . 中 心 ICU 医 院 感 染 监 测 结 果 分 析
21-28.
[3] Barraud N,Hassett D J,Hwang S H,et al. Involvement of
nitric oxide in biofilm dispersal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J]. J Bacteriol, 2006,188(21):7344-7353.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在营养不足时的生存方 式, 此时成膜菌体产生较多黏液物质容易与阿利 新蓝、刚果红染料结合镜下呈深红色,边界清晰, 背景为淡蓝色。 此染色技术简便快捷,应为临床确 定生物膜快速诊断适宜的方法。 扫描电镜可直接
观察生物膜表面的特征及结构,但其实验环节多,
技术复杂并要求特殊设备,更适用于研究。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ssociated features and clinical
人体端 1 cm 引流管外壁酒精消毒后, 无菌操作下 纵向剪开引流管, 接种环直接刮取内壁涂片进行 阿 利 新 蓝 - 刚 果 红 染 色 [5], 油 浸 镜 (NIKON-80I) 下 观察并 CCD 拍照。 1.2 导管内壁生物膜形态结构观察 将引流管标 本 分 别 浸 泡 于 LB 肉 汤 中 ,37℃ Innova40 温 控 摇 床 振 荡 培 养 , 振 幅 为 50Hz, 每 隔 48 h 取 出 无 菌 盐 水 冲洗,除去浮游菌,换新培养液,持续 7 d。 振荡培 养 后 的 引 流 管 经 2.5%戊 二 醛 4℃下 固 定 24 h, pH 7.2 的磷酸盐缓冲液冲洗 3 次,再以 1%的锇酸 4℃ 固 定 2 h,4℃双 蒸 水 冲 洗 3 次 ,梯 度 乙 醇 脱 水 (以 50%、70%、80%、90%、95% 2 次 、100% 3 次 , 每 次 脱水时间 10 min),醋酸异戊酯置换,CO2 临界点干 燥 , 离 子 喷 金 镀 膜 , 通 过 KYKY-3200 SEM 扫 描 观 察引流管内壁生物膜形态结构。 1.3 形成生物膜的菌种确定 培养液接种于血平 板、麦康凯培养基上,连续传 3 代以上,获得纯种 细菌经生物一梅里埃公司 ATB 细菌鉴定仪鉴定到 种。 1.4 细菌生物膜模式株确定 选择平板分离单个 菌落接种于刚果红培养基上[6],37℃培养 5 ~ 7 d,产 生生物膜的菌落变为棕黑色,不产生生物膜的菌落 仍为白色。 2 结果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08,41(4): 513-518.
[10] 何林林,李京明,刘双. 鲍曼不动杆菌在 ICU 与 非 ICU 分 离 率
及耐药性的比较 [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26(1):125-126.
[11] Rodriguez-Ba u o J, Martí S, Soto S, et al. Biofilm formation
681
导尿管 呼吸机导管 手术引流管 合计
表 1 ICU 置 入 导 管 细 菌 感 染 的 主 要 病 原 菌 株
铜绿假单胞菌 0
34 7
41
革兰阴性
鲍曼不动杆菌 3
28 12 43
肺炎克雷白菌 0 6 4
10
大肠埃希菌 17 0 5 22
革兰阳性
葡萄球菌 5 7 2
14
其他细菌
4 1 2 7

合计
[6] 张丽萍,李清,古丽娜依明,等.葡萄球菌生物膜检测及与耐
药 性 的 关 系 [J]. 右 江 医 学 ,2008, 36 (3):252-254.
[7] 黎 国 强 ,李 云 ,赖 华. ICU 常 见 病 原 菌 分 布 及 耐 药 性 分 析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