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教授《中国手工艺·漆艺》一书最近出版

合集下载

抢救遗产,延续绝技——评张燕新作《〈髹饰录〉图说》

抢救遗产,延续绝技——评张燕新作《〈髹饰录〉图说》
中 图 分 类 号 : U 3 T 28 文 献 标 识 码 : A
Re c i g t eHe ia e a d De eo i g t e S i - On P c u e fXi s i s u n h rt g n v l p n h kl — it r so u h l l u
有鉴于此 , 山东画报 出版社约 请东 南大 学艺术 学 院张燕 教授( 笔名 长北 ) 校勘 、 注释 、 的《 饰录 图说 》 刚刚 由山 解说 髹 ,
东画报 出版社 出版。
翻译 , 文化程度不高 的漆 工仍然 难 以卒读 。( 图说 》 对艰 深的 黄文 、 扬注 , 用明 白晓畅的 白话 文加 以整体 意译 ; 补说” “ 则伸
解经的方法 、 以现存文物来反溯工艺 , 难免 有隔靴搔 痒之憾 。
程和漆器装饰之美详 细地顺 序展现 了出来。书 内又插入蒹葭 堂钞本 《 髹饰 录》 书影 9幅, 使读 者认 识《 髹饰 录》 传世唯一抄
本 的庐 山面 目。
三、 翻译和补说 。对 《 髹饰 录》, 以往学者 只加解说 , 加 未
展开来 , 分析其要 点 , 明其得 失 , 言 对著 者和注者 意见相左 之
作为< 髹饰录) ( 图说》 的责任 编辑 , 辑过 程 中, 《 髹 编 将 ( 饰录) 图说》 与上世纪 出版的两 本《 髹饰 录 ) ( 解说 》 反复对 照 阅读 , 我认为< 髹饰录 ) ( 图说》 特色有六 : 全书的体例。全书将 黄成 原文 、 明原 注衬 以黄地 , 扬
C HEN Xio—d n a - og
< 髹饰录> 是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器工艺专著, 是漆器 工艺史上划时代的经典著作。它诞生于我国古代漆器的集大
成时期 , 完整地 记录 了 明 中晚期 千 文万 华 的漆器 装饰 。 全面 遗憾 的是 , 明代原作者黄 成所著 文字 极 为简略 ; 晚 , 稍 明人扬

《漆艺》学习指南

《漆艺》学习指南

教案具体内容第一章:漆艺历史讲解第一节、源远流长的中国漆艺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部落祖先就开始了对漆的认识,中国人最早认识了漆,也最早使用了漆,从而揭开了漆艺的历史。

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朱红色木胎漆碗,是我国最早对漆器的发掘,也是至今为止世界漆器最早的发掘。

商代青铜器文化处于鼎盛时期,在漆器方面除了继承原始社会的黑漆,朱漆等素漆形式以外,逐渐出现了黑漆朱地及朱漆黑底的装饰,开始了漆器的装饰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逐渐以它轻、薄、保温、耐腐的效果取代了青铜器重、厚、笨的地位,漆器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其中以楚国的漆器最为发达。

由于楚国地处长江汉水流域,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温和的气候,适宜于大量漆树的生长,为漆器的发展开创了先决条件。

这个时期的漆器装饰手法有彩绘、针刻技法,线条流畅,装饰细腻,主要用于杯、碟、碗、盘、乐器及祭祀的棺木装饰。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鸳鸯形漆盒,器形为鸳鸯,背部有孔可以注水,身腹部绘有精美漆画,是集器、塑、画于一身的漆器精品。

秦汉时期精巧华丽的漆器进一步取代了青铜器,广泛应用于贵族生活,并用于建筑和屏风。

装饰手法上有堆漆、金银镶嵌、戗金、犀皮等新技法。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184件漆器,是数量最大,保存最好的一次发掘。

堆漆彩绘棺木分为两层,具有很好的防腐作用,内部有保存完好的千年女尸。

内层为朱底,外层微黑底,会有上百个图像,极其精美秉赋与浪漫主义色彩,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大兴,夹纻脱胎技法被广泛运用于佛教造像,漆艺雕塑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唐宋时期是我国漆器艺术的鼎盛时期。

进入唐宋时期,由于唐代金银工艺的发展,对漆器上金银平托技法起了引导作用,《金银平托飞凤花鸟镜》,直径36cm,中间嵌金银片,镂刻八瓣莲花座,四周满布花鸟飞蝶,是金银平托的代表作。

唐代还发明了雕漆,开创了之后盛行雕漆的先河。

撒金技法后来发展成日本的莳绘工艺。

明清琴书所记髹琴、制漆工艺

明清琴书所记髹琴、制漆工艺

明清琴书所记髹琴、制漆工艺【版权信息】图文:《中国生漆》第35卷,2016年第3期第29页作者:长北,本文已获原作者及《中国生漆》编辑部授权发布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用,只供交流学习明清琴书所记髹琴、制漆工艺(南京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内容提要:古代大漆髹饰工艺除系统见载于《髹饰录》之外,以明清琴书记录为详尽。

琴书之于髹饰工艺的价值,主要在于髹琴工艺和制漆工艺,还有髹饰工艺的工具设备。

本文将明清琴书关于髹琴、制漆工艺及髹饰工艺工具设备的文字钩稽校勘读解如下。

关键词:琴书《髹饰录》髹琴工艺制漆工艺作者简介:长北,本名张燕(1944-),女,江苏扬州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漆艺、艺术史。

我国古琴用大漆髹饰。

古代大漆髹饰工艺除系统见载于《髹饰录》之外,以明清琴书如[明]袁均哲辑《太音大全集》[1]、[明]蒋克谦辑《琴书大全》[2]、[明]张大命辑《太古正音》[3]、[清]祝凤喈《与古斋琴谱》[4]记录为详尽。

琴书之于髹饰工艺的价值,主要在于髹琴工艺和制漆工艺,还有髹饰工艺的工具设备。

从时间先后和记录内容看,《琴经》多抄袭《太音大全集》,《琴书大全》则杂抄前人。

本文以明代最先成书的《太音大全集》和记录髹琴工艺、制漆工艺最为精准的《与古斋琴谱》为依据,而以《琴经》、《琴书大全》为参照,将明清琴书关于髹琴、制漆工艺及髹饰工艺工具设备的文字钩稽读解如下:(一)髹琴正统年间,袁均哲据永乐间朱权《太古遗音》并其它琴书辑出《太音大全集》五卷,卷一以“造琴法度”、“灰法”、“糙法”、“煎糙法”、“合光法”、“退光出光法”、“安徽法”、“缀徽法”为序,记录了髹琴工艺。

万历年间,张大命据此书和其它材料,辑为《太古正音》十四卷,卷七与《太音大全集·卷一》分条与条序基本相同,各条文字亦基本雷同,只将“造琴法度”易名为“底面制度”,其前增一条“斫法”,而将“缀徽法”一条内容并入“安徽法”一条内,文内有少量失句、失字或换字。

手工艺术制作紫砂茶壶的探讨

手工艺术制作紫砂茶壶的探讨

2018年第03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收藏是当今社会的时尚,手工艺术制造的紫砂壶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用性与美观性结合为一体,颇受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紫砂事业的发展趋势,收藏紫砂壶的古玩家也不占少数,可以看出,手工艺术制作的紫砂壶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只有不断在手工艺术制作紫砂壶基础上继承发展新的艺术作品,紫砂艺术才能不断的繁荣昌盛,也才能使手工艺术紫砂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1]。

实际上,在制造紫砂壶过程中,要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艺术创新,原创的手工艺术紫砂壶产品越多,越能吸引收藏家和古玩者的兴趣,不断推陈出新是紫砂壶手工艺人肩负的使命,把每一个作品都打造成为具有个性的、庄重的、古朴的、厚重的孤品,为手工艺术紫砂壶行业注入新的动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是紫砂壶手工艺人未来的发展与研究方向。

1手工艺术制作紫砂茶壶的分类手工艺术制作的紫砂茶壶有两种分类:全手工紫砂茶壶和半手工紫砂茶壶,二者在选取原料方面差异并不大,主要的差别在于制作过程。

1.1全手工紫砂茶壶全手工制作的紫砂茶壶,是指并不借助于其他的模具或道具制作而成的茶壶,在制作这种茶壶时,特别考验手工艺人的手艺,他们凭借自身的创作经验,采取相应的“拍打成型法”和“镶接成型法”,全手工紫砂茶壶在外观上比较明显,存在着拍打的痕迹,部分收藏家或古玩者偏好全手工紫砂茶壶,原因就在于外表的独一无二,每一个紫砂茶壶都是最独特的,具有与收藏者相匹配的气质,有人认为,紫砂茶壶是有灵性的,用的越久,越有韵味和内涵,这也是全手工紫砂茶壶迷人之处。

1.2半手工紫砂壶相较于全手工紫砂茶壶,手工艺术制作的半手工紫砂茶壶更加规范统一,半手工紫砂茶壶是借助一定的模具,使其批量化生产、更加规整,这种茶壶规格统一,表面看起来更加细致和精美,但也相对来说较死板,缺乏全手工紫砂茶壶的灵性,半手工紫砂壶更加的市场化,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都没有人工拍打或拼接的痕迹,适用于商业化的场所。

中国漆艺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探析

中国漆艺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探析

中国漆艺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探析【摘要】中国漆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漆艺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深入探讨了其在当代艺术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漆艺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现出新的魅力和活力。

通过对中国漆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未来的重要性和发展空间。

中国漆艺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中国漆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其未来发展和传承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关注。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漆艺、历史、现实价值、传统工艺、文化内涵、当代艺术、现代生活、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文化传承。

1. 引言1.1 中国漆艺的历史中国漆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最早记录的漆器出土于河南新郑的马家窑遗址,距今约7000年。

早在商代中期,漆工就已成为专门职业。

春秋战国时期,漆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漆器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大量漆器出现在贵族墓葬中,成为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秦汉以后,漆器成为宫廷贵族生活的日常用品,技艺达到了巅峰。

隋唐时期,漆器工艺受佛教艺术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宗教漆器。

宋元明清时期,漆器工艺进一步精湛,翻新不断,水平达到了极高峰。

清代乾隆年间,漆器被称为“中国制漆艺的巅峰之作”。

20世纪初,中国漆艺逐渐没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漆器工艺逐渐衰落。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和传统工艺的重视,中国漆艺得到了重新关注和重视,逐渐走向复兴的道路。

通过对漆器的传统工艺进行挖掘和传承,中国漆艺正在重新焕发出活力,展现出新的发展前景。

1.2 中国漆艺的现实价值中国漆艺的现实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国漆艺的传统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技艺和工艺流程,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珍贵的艺术遗产。

中国漆艺所采用的天然植物树脂作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防水、耐磨、耐腐蚀等特性,可以用于家具、工艺品的装饰,并在建筑、雕刻以及绘画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工艺图书馆

工艺图书馆

工艺图书馆108《砂里淘金》于晓畏|西泠印社出版社|138元这是一部以紫砂收藏为主线,以图文并茂形式记述紫砂收藏知识的普及性读本,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

作者结合自身的收藏经历和感受,分篇记述了一名紫砂爱好者在收藏探索中的酸甜苦辣和研究心得,其中既有个人的收藏历程,也有在盛世收藏的大背景下,藏家为弘扬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

《〈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长北|人民美术出版社|690元此书是对中国古代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和对东亚髹饰工艺体系的深度研究,不仅系统叙述了东亚髹饰工艺的衍生发展,还概括介绍了世界各地东亚大漆漆器典藏。

全书包含插图千余幅,解说各时代、各国不同的大漆髹饰工艺及其材料、工具、器用等,介绍全世界收藏的东亚各国漆器经典作品,对读者学习研究漆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色彩简史》郭廉夫 郭渊|重庆大学出版社|96元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色彩史的著述,时间横跨史前到清代,主要从色彩材料、伦理规范、绘画史、工艺设计史、色彩“技”“艺”的历史等方面进行展开,对中国色彩的历史渊源、色彩成因、颜料工艺技术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论述,构架了中国色彩艺术发展的框架,对人们研究设计学、艺术学、工艺史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109中华手工Chinese Handicraft《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张培奋|清华大学出版社|79元此书是作者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乡村振兴实践经验所著,作者10多年来近千篇的乡建笔记中精选60余篇汇集而成,记录其在乡村工作的亲身经历,有实践经验、乡建工作考察以及学习与思考的理论总结。

行文简练,可读性强,紧扣当下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接地气,有思想,可作为乡建工作指导手册,对当下乡村建设与振兴有一定启发意义。

好书带回家《范用:为书籍的一生》汪家明|三联书店|59元本书以“书”为线索,呈现中国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出版家范用70余载的书籍人生: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做出版到后来编书、出书、设计书,再到晚年的写书、推广书,历经坎坷,唯文化坚守不变。

韩国螺钿漆器工艺

韩国螺钿漆器工艺
终于到了他亮出作品的时候。他解开一层一层布袱,出 示一件一件作品。先出示彩绘三件套高足漆盘,我们“啊” 地一声惊呆了!这哪里是彩绘,分明综合了曙涂、罩明、用金 多种工艺,彩绘只在那盘内的荷叶和青蛙。梁先生得意地
说,这件作品做了2年。 接着出示嵌螺钿填漆三件套高足漆盘,我们再一次被作
品的精细程度所震撼。每一方螺钿龟背纹内,都用彩漆起突 再填其他颜色的彩漆磨平,与我国犀皮工艺原理接近。梁先 生很得意地说,这件作品做了7年。
足。做艺

成。













韩式技艺
朝鲜半岛有丰富的海贝资源,螺钿漆器全部用海贝制作。去掉外壳上的角质,磨 成贝板之后,浸入水中煮7至10天,使贝板变薄变干净,形成0.8mm以下的贝板,厚薄 介于中国软螺钿与硬螺钿之间。
韩国的贝板,厚薄与福州、四川螺钿厚薄相近。所以,韩国漆工既不像扬州厚螺钿 工艺将螺片贴在中灰地上,做细灰干后磨显,漆干后再磨显;也不像扬州薄螺钿工艺将 螺片贴在中涂漆面,漆干后一次磨显;而是贴在下涂漆地,刷中涂漆干透后磨显,再刷 上涂漆干透后再磨显,髹漆磨显往往2-3道。
徐竞《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新罗“用漆作不甚工,而 螺钿之工细密可贵”,“骑兵所乘鞍鞯极精巧,螺钿为鞍”。高 丽时代特别是元宗执政时期,宫廷设“中尚署”专门制作王室 用螺钿漆器,半岛进入了螺钿制作的盛期。中国金属扣工艺、 嵌铜丝工艺被并用在半岛螺钿漆器之上,形成了半岛螺钿漆
器细密精巧的装饰风格和牡丹卷草之类的花纹程序。 朝鲜时代,螺钿漆器进入了民众生活,民间作坊在中国
传入的切拨(即中国嵌螺钿)、伏色(即中国衬色螺钿)、切 贝(即中国嵌螺钿丝)、毛雕等工艺之外,又发明均裂法和 打拨法,从此可以将螺钿轻松地贴于圆器。朝鲜时代中期时 当中国明晚清初,半岛螺钿漆器走向了国风化。韩国专家承 认,以旋转唐草、缠枝纹样为装饰的韩风,是受中国唐代图 案和元代螺钿漆器影响。此外,双鹤纹、梅花纹、四君子纹 等中国明清极为流行的吉祥图案也被用在了半岛螺钿漆器 之上。今天,韩国漆器多螺钿平脱,其工其艺在中国当代螺 钿漆器之上。

长北教授专著《中国手工艺·漆艺》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长北教授专著《中国手工艺·漆艺》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法 , 从文化学、 并 民族 学 、 类 学 等 多学 科 的研 究 中 人 汲 取养 分来 深化 民俗 艺术 理论 。本 次 研讨 会 的成 功 召开将 在东 亚 民 俗 艺 术研 究 史 上 留下 崭 新 的 一 页 , 并 对 民俗艺 术学 学科 的建 设 产生积 极 的推进 作 用 。
上 述学 术研 讨 分 七 场 进 行 , 场 均有 专 家 精 彩 每 且发 人深 思 的点评 。通 过几 天 的学 术探 讨 和 多 角度 的 阐发交 流 , 会 代 表 对 于 民俗 艺 术 学 作 为 艺 术 学 与
的 支 柱 学 科 、 发 展 为 独 立 的 二 级 学 科 , 俗 艺 术 学 可 民 研 究 已 突 破 民 艺 学 框 架 , 、 韩 等 国 可 开 展 多 形 中 日、
探讨 。江南 大学 民间 服 饰传 习 馆崔 荣 荣 教 授 的《 鲁
南地 区民 间云肩 技 艺 的传 承 与 创 新 》 鲁南 地 区传 对 统 云 肩 民俗 艺 术 在 形 制 、 饰 、 彩 等 方 面 进 行 考 纹 色
南京 剪纸 艺术 家 陈耀先 生提 出要 警 惕剪 纸 产 业化 中
学 研 究 今 后 还 应 进 一 步 梳 理 其 学 科 特 征 、 系 和 方 体
并且 应 以传 承有 序 的“ 术 世家 ” 态成 为 当地 泥 塑 艺 姿
艺术 的“ 宗 ” 正 。东南 大学 人文 学 院卢爱 华 副教 授 的 《 苏州 桃花 坞年 画 的生存 现 状与 发展 方 向 》 通过 实 地 访谈 和 市场 调研 , 出 已列 入 “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指 非 保 护 名 录 的桃 花 坞 年 画 现 发展 式 微 , 为 礼 品 化 发 展 认 并 携手 旅游 业 发 展 是 其 活 态传 承 、 伸 空 间 的 未 来 延 发 展方 向。东南 大 学艺术 学 院孙 发 成博 士 就 大众 传 播 介入 后 , 民俗 艺 术 不再 作 为 原 生 态 的作 品 形 态 进

方法、经验和观念之集合

方法、经验和观念之集合

方法、经验和观念之集合
张世彦
中国当代漆艺有近40年的历史,这方面的专门论著约有10多种。

在这些多为偏重历史或技艺的专著中,张燕的《漆画绘制工艺》以议题和角度的独出机杼,阐述和解析的鞭辟入里,使热衷漆画的各层次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激发出深入的思考。

漆画有不同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视觉美感。

它的表面光泽,或明澈耀目,或滋润宜人。

它的材料质感,天趣弥漫,丰富多采。

它的细部肌理,诡谲莫测,百读不厌。

它的色彩随位变幻,给人以接续不断渐入佳境的惊喜。

《漆画绘制工艺》的引入瞩目之处,正在于张燕对于漆画语言的特征及其有效把握,提出自己的明确主张。

每一方法、技巧的介绍都以当代国内漆画名家作品为实例。

书后还有当代作品56幅图片。

所有作品都有恰中肯綮的工艺说明。

一本貌似技法教科书的小册子,能兼得提供名家经验和讨论基本理论的功效,使初学漆画者、中级漆画作者和成熟的漆画家都能从中各得其所,是该书成功的关键。

张燕从事漆艺研究多年,曾主持《中国漆艺》杂志,受聘为《中国民间美术大辞典》撰写漆艺条目,为《中国美术全集
现代漆器
卷》撰写前言,连年在国内外发表漆艺论文数十篇,今年又出版了为之付出十年心血的专著《扬州漆器史》,还多次参与漆画方面的国家展览、评选、学术活动。

多年来,张燕满怀热忱地投身漆艺事业,惨淡经营,心无旁鹜,专事耕耘,不问功利。

漆界朋友为身旁有这样勇猛精进、诚挚不倦的战友而欢欣鼓舞。

□附记 《漆画绘制工艺》 定价:
12.00元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泼水节 乔十光
●书林画廓
47。

首饰设计中传统漆艺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首饰设计中传统漆艺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首饰设计中传统漆艺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首饰设计中传统漆艺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结论漆艺因其历史积淀地丰厚而披上永拂不去的文化色彩,也因为其广阔的包涵性与结合性,成为历久弥新的审美载体,漆饰品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本文从雕漆与首饰设计相结合的角度探析传统雕漆与现代首饰设计的融合应用,探索与时代思想、文化观念相符,引入现代设计理念,集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现代漆艺发展道路。

早期的手工业漆器时代,已经度过工业化时代的漆器生产,而进入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的漆艺生产。

因此,无论是漆艺的物质形态、生产方式,还是产品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比如在物质形态上,早期的漆器手工业主要作为造物活动,发展到今天与漆画、漆雕、漆文化等非物质形态并存的设计时代。

在生产方式上,从早期的手工制造,发展到今天的机械生产与智能化加工并存的设计阶段。

无独有偶,首饰设计的`发展实际上也在经历着考验和变革。

传统以珠宝玉石为主的设计形态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大众的期望了,尤其是那些身着时髦、观念新颖的年轻人,首饰设计与新型材质的结合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比如漆、树脂、木等的结合,一方面在材质的选择上更接近环保的理念,恰恰符合当今不断呼吁绿色、环保概念的新形势,另一方面,相比较传统的珠宝玉石贵金属,这些材质的造价相对低廉,比较容易激起普通大众和大量青年人的购买欲。

本文通过对漆的发展历史和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将日本漆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借鉴,提出将传统雕漆与现代首饰设计相结合,融漆的审美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结合现代人的实用和审美双重需求,从艺术和实用两方面来发展现代漆艺。

提升大众对现代漆艺的认知度,使漆艺漆饰品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目前,雕漆因为工艺繁琐,制作周期长等原因,现状不很乐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加深研究漆艺发展规律,吸收外来的、民族的艺术精华,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不断提高设计能力,运用个性的艺术语言,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相信漆艺将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十世纪中国漆器艺术

二十世纪中国漆器艺术

作者: 张燕
出版物刊名: 文艺研究
页码: 120-132页
主题词: 漆器艺术;现代漆器;风格流派
摘要: 中国漆器以其深厚博大之根和蕴藉高雅之美卓立于民间艺术之林。

漆器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已远远超出其作为实用器皿存在的意义。

20世纪的中国漆器艺术,无论流派、品种、技艺、审美诸方面,不啻为20世纪中国民间艺术之缩影。

本文通过对民风浓郁的东南沿海及内地漆器、文人风彩的江浙皖漆器、宫廷风格的北京漆器、学院现代漆器、少数民族漆器的审美分析,希图略窥中国民间艺术发展规律于一斑。

漆艺教材及参考书

漆艺教材及参考书

漆艺教材及参考书:●乔十光主编:《漆艺》(美术卷/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年版;●乔十光主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乔十光著:《谈漆论画:乔十光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乔十光:《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乔十光:《漆画》,浙江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何豪亮、陶世智:《漆艺髹饰学》,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何豪亮:《中华髹漆学》,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王琥:《漆艺概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王琥:《漆艺·中国漆艺简史/外国漆艺简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王琥:《漆艺术的传延》,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王琥著:《崇尚经典—画者文札》,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琥编著:《装饰与器物造型》,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王琥:《漆艺·漆艺髹饰学、漆艺材料学》,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埃姆勃朗(美):《漆艺术的世界历史》,纽约比利时兄弟出版公司,1987年版。

●(英)卢西-史密斯著,朱淳译:《世界工艺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大西长利(日):《漆的源流》,NEC出版公司,1990年版;●(明)黄成著、杨明注,王世襄编:《髹饰录》(坤集),合印日本蒹葭堂藏本,朱氏丁卯年刊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世襄:《髹饰录解说——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明)黄成著,(明)扬明注,长北译注:《髹饰录图说》(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尹文编著:《漆水寻梦》,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皮道坚主编:《中日韩现代漆艺研究》,福建,福建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祝重华编著:《漆与艺术》,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陈恩深著:《当代漆艺》,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

张燕教授当选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会长

张燕教授当选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会长

张燕教授当选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会长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8月9日,我院张燕教授赴贵阳参加“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年会”,被选为第四届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会长。

前会长华觉明先生开幕式发言题为《传统工艺研究的范本与标杆——评张燕先生著作〈髹饰录与东亚漆艺〉》,认为此书“视野宽阔,功底深厚”,“对学科发展有前瞻和指导意义”,号召传统工艺研究人员“向张燕教授学习,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多年、多方位、全身心地投入研究”。

此书40余万字,1000余幅图,上、下两册计五卷,尚在出版流程之中。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吴焕淦当选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沈雪勇教授等当选常务理事
2.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获奖王卓君教授当选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3.李建林教授当选湖北省创新研究会副会长
4.单文华教授当选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研究会副会长
5.我校赵学增教授当选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工艺研究的范本与标杆《〈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前言

传统工艺研究的范本与标杆《〈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前言

传统工艺研究的范本与标杆《〈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
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前言
华觉明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上旬刊)》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奉命为人民美术出版总社审读张燕先生《〈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实感力有未逮。

读罢全书,有这样几点感受:一、是书立意甚高。

以漆艺经典《髹饰录》为轴,上溯下探,意欲穷尽七千年之中华漆艺史及东亚诸国的续创与新创。

为此,需对蒹葭堂钞本、朱氏刻本、王世襄和索予明的解说作详细的校勘、注释和今译,需将作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遍访国内外大漆作坊、遍察古今漆艺代表作之所得融会贯通,相互比较,方能成就这一巨作。

【总页数】1页(P36)
【作者】华觉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命谱写的鸿篇巨著《〈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前言[J], 乔十光
2.建构以《髹饰录》为核心的东亚漆艺体系--读《<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 [J], 何振纪
3.《<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出版说明 [J], 张燕
4.谈《<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的出版 [J], 乔十光
5.《〈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出版说明 [J], 张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大漆家具修复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古代大漆家具修复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古代大漆家具修复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张天星;吴智慧;孙湉【摘要】中国古代大漆家具的修复理论是文物恢复文化状态的基础,笔者以古达大漆家具为研究对象,提出三大核心理论内容,即修复观,修复的方法论以及修复方法,工艺观作为古代大漆家具的修复观,其为文物恢复文化状态确立了合理的思想立足点.知行学作为修复的方法论,其以\"找寻思想\"的方式为修复方法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古法古式与新法古式作为古代大漆家具的修复方法,其以辩证之法突破了\"定型式\"的修复理念.本理论的提出不仅为古代大漆家具修复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参照,还可令修复者对文物\"文化状态\"的\"恢复\"与文物\"完整性\"的\"复原\"有所反思.【期刊名称】《家具与室内装饰》【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大漆修复理论;工艺观;知行学;修复方法;古法古式;新法古式【作者】张天星;吴智慧;孙湉【作者单位】五邑大学,广东江门 529020;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 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664大漆家具虽隶属形而下之器,但其却是中国造物与文化的载体,故对于大漆家具的修复便无法仅限于工艺本身的“原有之意”,而需考虑其所含的“应有之意”,既文物所在时代所具有的“文化状态”。

就目前而言,修复大概以两种形式存在,即革新派与保守派,前者倡导以新技术,新材料与新方法为之,而后者则支持按照古法行修复之事,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之关注点均为修复的工序与结果,而在修复之理念方面,确有忽略。

中国大漆家具作为中国造物理念的产物,其之修复必与西方截然有异,预想恢复大漆文物应有的文化状态,构建修复的理论体系实为必要之举,基于以上的情况,笔者提出了大漆家具修复理论体系中的三大核心内容,即修复观,修复方法论以及修复方法。

扬州漆器作——梁福盛

扬州漆器作——梁福盛

作者: 张燕[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页码: 47-50页
主题词: 扬州漆器;作坊;沈绍安;刻漆
摘要:扬州漆器素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回顾扬州漆器的历史,起于清同治七年、迄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梁福盛号漆器作,曾经留下过深深的足迹。

梁福盛号店面在辕门桥头(今国庆路修理乐器门市部旧址),店堂檐梁到柜台,一块乌亮的黑漆大招牌,厚螺钿拼槟榔纹做成"梁福盛"三个亮闪闪的斗大阳纹字,两旁挂刻漆楹联。

作坊在今参府街升平巷内。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成立8周年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成立8周年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成立8周年
张艳如
【期刊名称】《中国生漆》
【年(卷),期】2014(0)4
【摘要】漆艺工作室成立八年来,漆画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三件(陕西省共入选四件),“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人选一件(陕西省共人选二件),加上由中国美协和政府举办的“上海世博会美展”、“漆画双年展”等国家级展览,入选漆画作品合计共有十余件之多。

此外学生的漆画作品人选陕西省美展和外省美展高达数十件,仅2014年“建国65周年陕西美展”入选的学生漆画就达11件。

以上成绩的取得,确立了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漆画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前列的学术地位。

【总页数】1页(P54-54)
【关键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作室;漆艺;上海世博会;陕西省;西北地区;国家级
【作者】张艳如
【作者单位】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30.43
【相关文献】
1.对美术院校“工作室制”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作室制”建设为例 [J], 郑积勤;郑军德;朱欣子
2.高校漆艺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究r——以福建师范大学漆艺实验室为例 [J], 钟誉
3.漆之韵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时尚与工艺学院漆艺工作室学生漆艺作品选 [J], 无
4.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漆艺漆画新作选 [J],
5.陕西文化产业研究会中国漆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任晓东漆艺作品展隆重举行[J], 潘天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 学学报 ( 学社会 科 学版 ) 哲
包 间也 能从屏 幕上 看到包 间外 的演 出。这 家饭 店与
江苏省 昆剧 院签 订 了长期 合 作 的协 议 , 昆 曲为 招 以 牌, 打造特 色餐 饮 。江 苏 省 昆剧 院也 利 用 餐饮 业 为 自身 的艺术产 品开拓 了传 播空 间 。 苏州吴 地人 家和南 京廿 一 两家 饭 店 的做 法都 是 在新 的时代继 承 了昆曲 曾经 具有 的在 宴饮 场 合表 演 的传统 , 注意 吸收 与节 日、 日等 与传统 民俗 相关 的 生 聚餐 , 打造一 种 全新 的餐饮 时 尚 。这 些 例 子 都 说 明
[] 王 廷信 . 曲 与 民俗 文 化 [ . 州 : 风 文 艺 出 版 社 , 1 昆 M] 广 春
2OO7 .
了现代餐饮 业 借 助 民俗 传 统传 播 昆 曲 、 进 餐饮 兴 促
旺的可取 做法 。
I] 顾 起元 . 座赘 语 : 九 [ . S 客 卷 M] 北京 : 中华 书 局 , 9 7 18 .
[] 文 汇报 , 0 8 0 ~ 1 . 3 2 0 — 4 9
民俗 是 与 民众生 活 紧密 相连 的文化 形 式 。 民俗
又 表现 出强烈 的平 民精 神 和大 众 化 状 态 。 因此 , 昆
[] 新 民晚 报 , 0 8 4 . 4 2 0 —0 —1 9
[] 窦 媛. 曲元 素 融入 自主性 游 戏 [ B O ] ht :/ w 5 昆 E / L . t / w w. p
tsy c / td n/ t / 7 2 . t . cs . n su e t hml ? 5 8 hm1
曲艺 术要求得 生存 空 间 , 依然 难 以脱 离 民俗 去思 考 。
[ 参 考 文 献 ]
第 1 卷 2
昆曲艺术 要顺应 这种 规律 , 分发现 民俗新 动 向 、 充 深
入挖 掘 民俗潜 力 、 造 性 地利 用 民俗 资源 开 拓 传 播 创
空间, 并使 自己变得 贴 近 民众 、 俗 共 赏 , 雅 而不 应 仅
仅停 留于 “ 雅” 态, 限于狭 小的范 围 当中 。 高 状 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