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习: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

合集下载

2020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十三章_所得税

2020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十三章_所得税

2020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十三章所得税一、单项选择题1.甲公司2×16年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共计5000万元,尚未支付。

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4200万元。

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5000B.800C.0D.42002.2×16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3年期、票面金额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5%、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一批国债,实际支付价款1022.35万元,不考虑相关费用,购买该项债券投资确认的实际年利率为4%,到期日为2×18年12月31日。

甲公司将该国债作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

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2×16年12月31日该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40.89B.63.24C.13.24D.03.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2×16年分别销售A、B产品l万件和2万件,销售单价分别为100元和50元。

甲公司向购买者承诺提供产品售后2年内免费保修服务,预计保修期内将发生的保修费在销售额的2%-8%之间,且该范围内各个概率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2×16年实际发生保修费5万元,2×16年1月1日预计负债的年初余额为3万元。

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则甲公司2×16年年末因该事项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万元。

A.2B.3.25C.5D.04.A公司2×17年发生了1200万元广告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税前抵扣。

A公司2×17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

会计实务: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比较

会计实务: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比较

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比较
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比较如下所示: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不是直接等于企业所直接交纳的所得税,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变动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
 +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
 -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
 ±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收入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
 ±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具体调增调减的说明
 ●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如违反各种法律规定。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16章-所得税(历年考点分析)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16章-所得税(历年考点分析)

第十六章所得税本章历年考点分析建议考生,以题带点的方式掌握本章内容。

就本章内容而言重点属于应用的层次,比如教材直接给出的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与之相反。

近年考试特点是计算分析题方面考得很简单,客观题部分涉及部分特殊业务的考点,不过也不是很多,建议考生紧跟良善步伐即可。

【说明】本章涉及概念源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注]2023年注意计算题。

考点年份1.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概念2022年单选题、2021年单选题、2021年多选题、2021年判断题、2020年单选题、2017年部分计算、2010年多选、2009年单选、2012年多选2.应交所得税的计算、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2022年综合题、2020年综合题、2019年计算题、2018年计算分析题、2015年计算分析题、2011年计算分析题、2016年计算分析题、2012年单选、2013年计算分析题、2014年综合题3.合并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2021年综合题结合合并报表、2018年判断、多选、2011年判断、2012年判断2023年大纲主要变化文字性调整,无实质性变化。

本章解题思路点拨及实战演练名师点拨一、所得税核算的最终目的和处理思路一、所得税核算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二、利润表所得税费用的构成1.当期应交所得税(根据税法确定本期应交纳的税金)具体计算=应纳税所得税×当期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属税法概念非会计概念=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纳税调整减少。

具体调整依据税法确定。

利润总额不等于应纳税所得额,源于税法与会计有差异。

具体哪些方面有差异需要掌握。

2.所得税费用的分录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计算)3.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差异内容纳税调整类型1.国债利息收入属于免税收入;(会计上确认为投资收益)调减永久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会计上-成本法-确认为应收股利和投资收益)调减永久差异内容纳税调整类型3.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会计上-权益法-确认为应收股利和长期股权投资)不影响利润不影响利润不影响利润4.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法规定未实现收益不纳税)调增调减暂时5.税收滞纳金,不能扣除(会计确认营业外支出);调增永久6.罚金、罚款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不能扣除(会计确认营业外支出);调增永久7.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能扣除(会计上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调增暂时8.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在中级会计实务中,第十五章所得税可是个相当重要的章节。

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有些头疼,但只要我们理清思路,掌握好关键要点,也能轻松应对。

首先,我们得明白所得税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所得税就是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根据其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的一种税款。

那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呢?这可不是企业会计利润那么简单。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后得出的。

比如说,有些费用在会计上可以列支,但税法不允许扣除;或者有些收入在会计上还没确认,但税法要求交税。

这就产生了会计和税法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呢,就是那些未来期间不会转回的差异,比如企业的罚款支出,在会计上计入营业外支出,但税法上不允许扣除,这就是永久性差异。

而暂时性差异就不一样了,它在未来期间是可以转回的。

比如说,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上减少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但税法在当期不承认,这就形成了暂时性差异。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通俗理解就是企业预先多交了税,以后可以少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相反,是企业预先少交了税,以后得补上。

比如说,企业有一项资产,账面价值是 100 万元,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是 120 万元,这就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 万元。

因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未来期间可以少交税,所以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万元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再比如,企业有一项负债,账面价值是 100 万元,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是 80 万元,形成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 万元。

因为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未来期间要多交税,所以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20 万元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可不能简单地用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

我们得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就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来的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2014年中级会计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备考笔记(第十六章)

2014年中级会计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备考笔记(第十六章)

2014年中级会计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备考笔记(第十六章)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具体来讲:初始确认时,资产的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持续持有过程中,为资产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金额后的余额。

资产项目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折旧(会计)—减值准备1.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折旧(税法)产生差异的原因: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2.无形资产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符合税法“三新”标准)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会计)—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50%—累计摊销(税法)产生差异的原因:会计与税法摊销基数、摊销方法、摊销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其他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会计)—减值准备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产生差异的原因:摊销方法、摊销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实际成本4.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同公允价值模式 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历史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摊销)(税法)5.存货账面价值=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计税基础=成本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负债项目 税法规定 计税基础1.预计负债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计税基础=0注:举例: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和重组义务等。

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不允许税前扣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注:举例:债务担保等2.预收账款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规定相同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规定不同计税基础=03.应付职工薪酬一般情况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注: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4.其他负债注:举例:因罚款、滞纳金等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形成的负债【提示】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关键是看税法规定以后期间能不能税前扣除,如不能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强化预习:所得税会计概述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强化预习:所得税会计概述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强化预习:所得税会计概述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知识点一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概述所得税费用是按会计准则计算,而应交所得税应按税法规定计算,二者存在差异。

所得税会计,研究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处理,其目的是核算所得税费用。

现行准则规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称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根据资产负债来计算所得税费用。

(一)几组概念税法与会计几组对应概念:(1)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费用(3)应纳税收入总额——收入(4)准予扣除项目金额——费用(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观认为,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并未包含企业的全面收益,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利得与损失,并未包含在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当中,反映企业全面收益的最好指标,应是企业净资产的增长额。

利润=净资产的增长额=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期末资产-期初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负债)=资产增长额-负债增长额注释:当然,由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引起的净资产变化,不应包括在收益之中。

因此,利润的完整计算公式为:利润=本期净资产的增长额-本期所有者投入资本+本期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由于“本期所有者投入资本”项目和“本期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项目,不涉及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所以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类: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只影响当年、不影响未来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既影响当年、又影响未来的差异。

二者均影响当年,但影响未来的只有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即,暂时性差异,可以比较方便地反映所得税负债。

从计算角度来说,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根据当期会计利润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未实际纳税或退税的未缴所得税额。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级会计实务中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相关知识。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概念及分类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当期会计利润额按照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与税务部门核定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

对于企业来说,这段差额将来可以用于抵扣未来的实际纳税,因此构成了一种资产。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分为两类: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预计将来能够利用的税收减免、亏损结转、捐赠赤字可抵扣等因素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除了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所考虑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将来是否能够实现与遗落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的收入、费用、税收减免和亏损结转等情况。

对于这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需进行披露说明。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概念及分类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由于会计利润与纳税利润之间存在差异而形成的尚未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

这是企业将来必须支付给税务部门的一种负债。

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类似,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可以分为两类: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将来可以利用的税收减免、亏损结转、抵免漏报税款等因素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时,除了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负债所考虑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将来是否能够实现与遗留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关的收入、费用、税收减免和亏损结转等情况。

对于这部分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需进行披露说明。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环节。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十五章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十五章所得税

第十五章所得税考情分析本章在近三年的考试中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中均出现过。

从内容上看,本章属于基础性章节,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章节。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如下表所示:内容介绍内容讲解第一节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一、所得税会计概述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两层含义:资产负债表法;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法——从资产负债表出发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产生背景: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以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

(了解即可)●债务法——所得税税率变动时,相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基本程序:【例题1·判断题】在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答疑编号3265150101]『正确答案』√二、资产的计税基础(一)概述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取得成本-以前期间已累计税前扣除的金额比如:企业2009年末取得某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税法规定折旧年限为3年,采用直线法折旧。

不考虑其他因素。

(二)四类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关系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来自:(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2)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下降,计税基础不变→差异2.无形资产(1)初始确认时,内部研发产生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资本化税法规定:符合“三新”标准的研发项目,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发生当期按150%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的150%摊销比如: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会计、税法均按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则税法的年摊销额=1 000/10×150%=150(万元)整个使用期间总共可税前扣除1 500万元。

所以研发成功时,其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1 500(万元)(2)后续计量时,差异来自摊销规定的不同及减值准备的提取。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模拟试题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模拟试题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模拟试题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8-2019年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模拟试题1 [单选题]甲公司拥有乙公司80%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

2017年6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成本为8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售价为1000万元;至201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将上述商品已对外销售40%,该商品未发生减值。

假定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所得税。

2017年12 月31日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由于该批商品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万元。

【答案】C【解析】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由于该批商品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二(1000-800) X (1- 40%) X25%=30(万元)。

2 [单选题]甲公司于2义16年12月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

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且预计使用年限与净残值均与会计相同。

至2X17年12月31日,该设备未计提减值准备。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甲公司2义17年12月31日对该设备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万元。

【答案】B【解析】2017年12月31日该设备账面价值=120-120/5=96(万元),计税基础二120-120X2/5=72(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96-72)义25%二6(万元)。

3 [单选题]甲公司于2017年2月20日外购一栋写字楼并于当日对外出租,取得时成本为12000万元,该写字楼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017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公允价值跌至11200万元。

税法规定,该类写字楼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20 年,预计净残值为0。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预习:所得税的列报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预习:所得税的列报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预习:所得税的列报
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
知识点十二:所得税的列报
注意三个要点:
1.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一般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并附注中披露。

2.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企业应当将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
(1)企业拥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
(2)意图以净额结算或取得资产、清偿负债同时进行。

3.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企业应当将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
(1)企业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的法定权利;
(2)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是与同一税收征管部门对同一纳税主体征收的所得税相关或者是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相关,但在未来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的期间内,涉及的纳税主体意图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和当期所得税负债或是同时取得资产、清偿负债。

一般情况下,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当期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中,一方的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另一方的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不能予以抵销,除非所涉及的企业具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和意图。

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的区别

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的区别

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的区别一、递延所得税形成的原因二、什么是当期所得税三、什么是递延所得税四、所得税费用一、递延所得税形成的原因新的会计准则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从而使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的暂时性差异,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举例:甲企业2013年末购入一项管理用无形资产,成本500万元。

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税法角度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摊销,使用年限5年,净残值0,并与会计相同。

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该企业2014年度利润总额1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会计角度(2014年度)折旧额500÷5=100(万元)所得税1000×25%=250(万元)期末账面价值400万元税法角度(2014年度)折旧额500×40%=200(万元)所得税(1000-100)×25%=225(万元)计税基础3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250-2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二、当期所得税1、定义: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2、计算公式如下:当期所得税(即应交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提示】当期所得税不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而是当期确认的应交所得税。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过程即:调整公式以会计利润为起点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三、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当期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四、所得税费用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不是直接等于企业所直接交纳的所得税,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当期所得税_毙考题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当期所得税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当期所得税
【内容导航】
当期所得税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第十六章所得税
【知识点】当期所得税
一、当期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一)纳税调整增加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减。

(二)纳税调整减少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减。

【提示】暂时性差异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不考虑永久性差异)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本期发生的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发生的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若暂时性差异不影响损益,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则不需要纳税调整。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高频考点:当期所得税

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高频考点:当期所得税

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高频考点:
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机关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当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即纳税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的差异,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应纳税所得税=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税×适用税额﹣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财务报告目标
通常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

在受托责任观下,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环球网校提供财务报告目标内容)
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练习题预习:多项选择题

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练习题预习:多项选择题

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练习题预习:多项选择题第十六章所得税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事项中,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的有( )。

A.支付的购货合同违约金B.计提的国债利息C.因产品质量保证计提的预计负债D.应付的税收滞纳金2.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

A.企业对销售的商品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于当期确认160万元的预计负债B.企业为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2 600万元C.企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1 000万元,尚未支付D.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一致,会计确认预收账款1 500万元3.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可能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

A.企业一项固定资产,会计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相同B.企业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大于其初始确认金额C.企业购入无形资产,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D.企业发生的税法允许税前弥补的亏损额4.甲公司2015年发生广告费1000万元,至年末已全额支付给广告公司。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税前扣除。

甲公司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下列关于甲公司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将广告费视为资产,其计税基础为250万元B.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为250万元C.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金额为250万元D.可以将广告费视为资产,其计税基础为05.A公司2011年度发生了4 000万元的广告费用,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广告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在以后年度税前扣除。

2011年度A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 000万元,会计利润为10 000万元。

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A公司2011年年末应确认( )。

A.递延所得税负债250万元B.应交所得税2 750万元C.所得税费用2 500万元D.递延所得税资产250万元6.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当期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可能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有( )。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所得税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然产生的一种财务成本,它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根据利润或收入计算出来的税费。

所得税费用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成本费用进行披露和计提。

这里所指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两个部分,即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一、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在当期利润发生后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所应缴纳的税费。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利润额计算当期所得税,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计提。

当期所得税的计算是依据企业所在国家的税法规定,具体计算方法因国家而异。

在财务报表中,当期所得税通常以“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开支”等名词进行表述。

该项费用通常显示在利润表的“税前利润”和“净利润”之间。

计算当期所得税的方法也需根据企业所在地税法规定,一般会考虑税率、抵扣、减免等税收政策的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应纳所得税与实际交纳所得税之间的差异产生的税费。

这种差异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与税法计税存在差异;二是企业在确认应计收益和计提费用时,按照财务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有所不同。

递延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需计入财务会计报表中的负债或资产科目中。

一般来说,递延所得税费用需按照企业当前未实现的税收减少额计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则按照企业当前尚未计入利润表的税收增加额进行计算。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 (临时性差异 ×税率)+ 可抵扣或可减免的递延所得税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递延所得税费用会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等名词进行表述。

在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费用通常显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或资产类科目中。

总结所得税费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财务成本,它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

当期所得税是企业根据当期利润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计算的税费,递延所得税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税法与财务会计准则差异产生的税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习: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
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
知识点九: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
一、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得到的。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应确认为暂时性差异,分录通常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注意:此时,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故这种情况又称为递延所得税收益;
或作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意:此时,当期所得税费用增加,故这种情况又称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商誉)的所得税影响。

用公式表示即为: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注意: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则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