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产简析
生物资产包括哪些内容
生物资产包括哪些内容生物资产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各种资源,包括动植物、微生物、遗传资源、生态系统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生物资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生物资产包括各种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各种农作物、果树、蔬菜、草药等植物资源,以及牲畜、家禽、水产等动物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和衣物,还可以提取各种有益物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其次,生物资产还包括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极为丰富的一类生物资源,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肥力、维持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食品发酵、环境修复、医药制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另外,生物资产还包括遗传资源。
遗传资源是指生物体中所蕴含的遗传信息,包括基因、染色体等。
遗传资源对于生物的进化和适应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人类进行育种改良的重要基础。
同时,遗传资源还可以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农业、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生物资产还包括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总之,生物资产包括各种动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遗传资源和生态系统。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生物资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会计实务分析生物资产科目
会计实务分析生物资产科目
一、资产分析
1、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是企业的资产,它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又称为“可用资产”,它指的是企业能够在短期内转换为现金的资产,如存款、现金、应收账款、存货、行业国库票据。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又称为“固定资产”,它指的是企业不能在短期内转换为现金的资产,如土地及构筑物、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厂房等。
(3)其他资产
其他资产包括特殊投资、生物资产、开办成本、商誉和其他非流动资产。
2、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一些具有长期可以重复使用的资产,它们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林木、桑椹、苗木、树苗等。
可以被分为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和不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不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包括林木、桑椹、树木等树木资源,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包括苗木、树苗、木材颗粒等。
科目:
1.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
应该分别将购买的生物资产归类为“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和“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苗木”兩個科目,分别记载不同种类的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
2.不可重复使用的生物资产。
分析生物资产科目
分析生物资产科目分析生物资产科目一、生物资产的特征与分类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新企业所得首次引入了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概念,《实施条例》第二章第四节资产的处理第六十二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这一定义,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是一致的。
二、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在税务处理上,根据《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一)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二)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三、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与税前扣除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该资产的预计产出能力或实物产量;该资产的预计有形损耗,如产畜和役畜衰老、经济林老化等;该资产的预计无形损耗,如因新品种的出现而使现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出能力和产出农产品的质量等方面相对下降、市场需求的变化使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的农产品相对过时等。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6—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6—生物资产生物资产是指种植和养殖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业所拥有的动植物资产,包括农作物、果树、牲畜、水产养殖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生物资产》对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具体规定,旨在规范生物资产的计量和报告。
首先,生物资产的计量方式主要有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
根据成本法,生物资产的初始成本主要包括购置成本和相关直接开支,后期计量时按照成本减值的原则进行。
而公允价值法则将生物资产的计量基础调整为公允价值,即市场上能够获得的价格。
公允价值法不适用于常年输送性益生物资产和生物转基因作物。
其次,凡是符合以下条件的生物资产,均应确认为资产:有使用权、有加工能力、有产出预测、有流通性、有同质性和个体可辨认。
生物资产的收入主要包括销售收入、农产品代销和生物转化。
其中,销售收入是指将生物资产出售给第三方所产生的收入;农产品代销是指将生物资产委托给第三方进行销售所产生的收入;而生物转化是指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其他产品所产生的收入。
在生物资产的存货计量方面,根据实践划分为常年输送性益生物资产、常年没收性益生物资产和收入产生性益生物资产。
对于常年输送性益生物资产和常年没收性益生物资产,采用成本法计量,并根据其预计一次性可得到的经济效益,按照剩余次数法确定资产的剩余次数和每次报废对应的剩余成本。
而对于收入产生性益生物资产,按照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
此外,生物资产的披露要求主要包括披露生物资产的种类、数量、成本和预计回收时间等信息。
对于常年输送性益生物资产和常年没收性益生物资产的报废、出售或者转移情况,应当在财务报表当期进行披露。
对于影响衡量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假设,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等情况,也应进行相应的披露。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生物资产》为生物资产的计量和报告提供了详细的规定。
准则明确了生物资产的计量方式和存货计量方法,并对生物资产的相关信息披露要求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旨在保证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0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05号——生物资产生物资产是指存在生长、繁殖、收获、消耗和更新等特征的活的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包括农作物、果树、牲畜、种蜂、鱼类等。
由于其特殊性质,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与其他非生物资产存在一些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05号的制定旨在规范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效性。
1.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确定生物资产的初步成本,包括购买成本、生产成本和加工成本。
对于由生物资产转化而来的无形资产,应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生物资产的披露:企业应该披露生物资产的种类、数量、计量依据以及评估价值等信息。
对于影响生物资产价值和数量的重大事件和事项,企业还应进行适当的披露。
3.生物资产的减值:企业应根据市场价格、市场需求和管理状况等因素,评估生物资产的减值情况,并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4.生物资产的往来:生物资产的买卖、借出、赠与等交易应按照相关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记录和披露。
5.生物资产的出售和退出:生物资产的出售和退出应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并进行相应的披露。
6.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生物资产的确权、保护和转让等特殊情况,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并进行适当的披露。
然而,也应该注意到,企业会计准则第05号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生物资产的计量和评估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指标;其次,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需要与税务、法律等其他规范相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和矛盾的处理;最后,由于生物资产的特殊性质,可能存在一些无法量化的价值,如生态环境效益、文化遗产价值等,如何在会计处理中予以考虑也是一个难题。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05号,生物资产是我国会计领域的一项重要准则,对于规范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该准则的实施还需要充分考虑生物资产的特殊性质和相关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
5生物资产
公益性生物 资产
收获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 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 从消耗性生物资产上收获农产品后,消耗性生物 资产自身完全转为农产品而不复存在,如肉猪宰杀后 的猪肉、收获后的蔬菜、用材林采伐后的木材等,企 业应当将收获时点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为 农产品的成本。借记“农产品”科目,贷记“消耗性 生物资产”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 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 科目;对于不通过入库直接销售的鲜活产品等,按实 际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消耗性 生物资产”科目。
初始计量:取得时的成本
• 自行繁殖营造
• • • • • • • • • • 甲企业20×0年3月使用一台拖拉机翻耕土地100公顷用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其中 60公顷种植玉米、40公顷种植小麦。该拖拉机原值为60 3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 元,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预计可以翻耕土地6 000公顷。 有关计算如下: 应当计提的拖拉机折旧=(60 300-300)÷6 000×100=1 000(元) 玉米应当分配的机械作业费=1 000÷(60+40)×60=600(元) 小麦应当分配的机械作业费=1 000÷(60+40)×40=4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玉米 ——小麦 贷:累计折旧 600 400 1 000
分类
• (1)消耗性生物资产
– 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 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 (2)生产性生物资产
– 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 不是农产品,但具有自我生长性
• 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生物资产概述
生物资产概述一、生物资产的概念及特征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
第一,转化性和自然增殖性。
生物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生物转化性和自然增殖性。
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具有能够进行生物转化的能力。
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
在生物转化的过程中,生物自身的价值往往又会增加。
这种生物转化能力、自然增殖的特性是其他通常意义上的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不具有的。
第二,阶段性。
生物资产在生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繁育、成长、成熟、蜕化、消亡这几个阶段。
第三,周期性。
生物资产的生物学年、生命周期与会计年度可能不一致,对其进行会计期间假设时必须考虑生命周期的特点。
第四,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生物资产生长、发育、繁殖规律和周期差异十分显著,例如动物和植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畜禽通过养殖及自身生长由种苗变成成年畜禽,并可以不断进行繁殖成群;花苗通过培植由幼苗长成花卉等。
第五,双重资产特性。
生物资产具有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双重特性,而且可以相互转化。
第六,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性。
生物资产在存续期间具有较大的风险,如农作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自然灾害如洪水、瘟疫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出危害较大,动物的疾病发生等使得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七,生物资产在存续期间需要连续不断地投入,才能维持生物资产活体的存在,如果中断投入,将影响生物资产的生存及其收获品的数量和质量,因此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数额通常比较大。
二、生物资产的分类小企业可以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将生物资产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按生物学特性,生物资产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
2.按生长周期长短,生物资产可以分为一年生生物和多年生生物。
3.按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生物资产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
三、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表失真由于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很多企业不能够实行电算化财务管理,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要求设置账户、核算公司经营情况。
会计实务分析生物资产科目
会计实务分析生物资产科目生物资产是指农、林、牧、渔业等生产环节中具有生长性、培育性的生物资源,如农作物、林木、牲畜、水产动植物等。
在会计实务中,对生物资产的科目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成本科目:会计实务中,对生物资产的科目分析首先要关注的是生产成本科目。
生物资产的生产成本包括种子、饲料、农药、兽药、投入物资、土地租金等直接与生物资产培育和养护相关的费用。
这些费用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准则进行划分和分录,并作为生物资产的成本资本化入账。
2.生产产量科目:生物资产的产量是指生物资产投入到生产环节后所获得的产出,如农作物的收成数量、水产动植物的捕捞数量等。
对于生物资产的产量,会计实务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以反映生物资产的产出情况。
这些科目的设立应考虑生物资产的特点,如农作物可以设立农作物-收成数量科目。
3.生物资产价值科目:生物资产是具有生长性质的资产,其价值会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增长。
在会计实务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科目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进行核算,并记录生物资产的增加或减少。
比如可以设立生物资产-成本增值科目,用于记录生物资产价值的增加情况。
4.投资收益科目:对于经营生物资产的企业来说,其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
因此,会计实务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科目来核算生物资产的经营收入。
例如,可以设立生物资产-销售收入科目,用于记录由于销售生物资产而获得的收入。
5.生物资产减值科目:由于各种原因,生物资产的价值可能会下降,进而导致生物资产减值。
会计实务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科目来记录生物资产减值的情况,并进行核算。
例如,可以设立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用于记录对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
综上所述,生物资产科目的分析在会计实务中十分重要。
通过合理设立科目并进行科目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和经营情况,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也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规范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资产概念
生物资产概念
生物资产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以及与其相关的生态系统和遗传信息。
生物资产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可以用于食品、药物、材料等产业。
生物资产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促进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生物资产的可持续利用是重要的,即在使用生物资产的过程中要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这要求合理管理和保护生物资源,遵循科学原则,确保资源的再生和更新。
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当地社区的权益,确保他们对生物资产的公平共享和可持续利益。
生物资产概念的提出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合理利用和管理生物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概述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生物资产是指在农、林、牧、渔业等生产领域中,能够持续生长、能够通过自己的代谢活动转换成其他可用物和能源的有机物质。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来说,生物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与其他非生物资产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生物资产进行概述。
首先,生物资产在会计准则中被划分为两类: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持有待售的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进行农、林、牧、渔业生产而持有的生物资产,例如种植的作物、养殖的动物等。
持有待售的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进行交易而持有的生物资产,例如捕捞的鱼类、采集的森林产品等。
其次,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持有待售的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对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其初始计量是按照取得成本计量,包括购买成本和自行生产成本。
购买成本是指购买生物资产时支付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自行生产成本是指企业自行进行种植、养殖等活动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而对于持有待售的生物资产,其初始计量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再者,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
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自然生长、收获、转化等活动,因此其价值会发生变动。
当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动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后续计量方法。
常见的后续计量方法有可使用成本法、公允价值模式和收益模式。
可使用成本法是根据每次自然生长、收获、转化活动的成本来计量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
公允价值模式是根据市场上类似生物资产的价格来计量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
收益模式是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来计量其价值。
最后,企业会计准则还规定了生物资产的处置会计处理。
当生产性生物资产完成收获、转化、交易等活动时,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处置。
处置生产性生物资产时,应将其按照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而对于持有待售的生物资产,企业应按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生物资产的概念
生物资产的概念生物资产是指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种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生物资产的概念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
首先,生物资产包括各种生物资源,如水产品、林产品、矿产品、药用植物、食用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建材、能源等各个领域。
同时,生物资源还包括各种生物制品和生物材料,如木材、橡胶、纺织原料等,是现代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来源。
其次,生物资产包括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生物的丰富程度,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种类。
基因多样性是指每个物种内部的遗传变异程度,包括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生境类型。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最后,生物资产包括各种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自然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空气和水质等。
生态系统还提供生物栖息地和生态景观,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资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当前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生物资产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
传统的生物资源开发模式往往导致生物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产,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6—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6—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具有生命活动的动植物以及具有养殖、种植和养护等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
例如:农作物、水产养殖、林木、牲畜等。
1.生物资产的确认:根据准则,企业应当明确确定作为生物资产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产生的经济利益,作为生物资产进行确认。
确认生物资产时,还要考虑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
2.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应当以成本计量生物资产,包括购买成本或自行培育、育苗、养殖等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有两种方法,一是成本模式,二是公允价值模式。
成本模式要求按照成本减计提折旧和摊销,不计提重新评估,不计提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模式要求以公允价值减计提摊销或增值,同时,在不变动生物资产的成本的前提下,将公允价值增值计入当期损益。
4.生物资产的减值:当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减记账面价值。
5.生物资产的处置:当生物资产的处置出售或报废时,需要将其账面价值与处置收益(损失)核算。
6.生物资产的递延所得税:企业在计提减值准备和处置生物资产时,需要同时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7.披露要求: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如生物资产的种类、计量方法、减值准备和处置等。
以上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生物资产的详细讲解。
准则的提出为企业在会计处理和计量生物资产提供了指导,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反映和评价生物资产的价值和经营情况,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决策的准确性。
生物资产的概念
生物资产的概念
生物资产是指任何形式的生物存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等),它们具有经济和社会的价值,以及科学上的意义。
它们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无穷多资源,连接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
这些生物资产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协作合作,为我们提供水、食物、空气以及其他生物资源,包括文化和自然遗产。
生物资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为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中环境价值是指生物资产提供的对环境的服务,如净化空气和水,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圈的形成。
社会价值指生物资产提供的社会服务,如社会话题和教育,并且它们也是重要的个人保护和社会文化的来源。
而经济价值则指生物资产所提供的商业价值,例如有益的商业遗产,渔业、农业以及作物种植等商业活动,它们都是为了提供物质上的经济利益。
此外,生物资产也可以帮助我们维护社会的和谐,因为大部分的生物资产都与我们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关联。
比如,在英国,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植物,它们是地区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6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生物资产
16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生物资产一、生物资产定义与分类生物资产是指能够生长、开花结果的活动性资产,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花卉、鱼类、家禽、牲畜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生物资产》,生物资产分为产出型和非产出型两类。
产出型生物资产是指可用于出售的生物资产,包括农作物、果树、花卉等。
其特征是在一定生长周期内,经过生长和发育后可产生经济利益,如农作物收获、果树结出果实等。
非产出型生物资产是指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生物资产,如用于种植的种子、幼苗、草木、牲畜、鱼类等。
其特征是不能直接用于销售,但通过与产出型生物资产结合使用或者进行饲养、养殖等加工处理后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对于产出型生物资产,其初始计量应当包括购买成本、自行生产成本以及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获得的成本,减去预计销售费用和估计的已損坏和发现性缺陷。
对于非产出型生物资产,其初始计量应当包括购买成本、生产成本以及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获得的成本,减去预计销售费用。
三、生物资产后续计量1.产出型生物资产后续计量(1)固定成本法根据固定成本法,将产出型生物资产在收获时视为库存,按照其可售原始状态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在生长过程中,应当根据成本进行账面价值分摊。
(2)收入法根据收入法,将产出型生物资产在出售前视为货币资产,并按照公允价值减去销售费用得出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在生长过程中,应当根据可变现净值进行账面价值分摊。
2.非产出型生物资产后续计量(1)成本法根据成本法,对非产出型生物资产进行账面价值分摊,并在出售时转化为库存。
(2)公允价值法对于有市场价值的非产出型生物资产,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
四、生物资产的转换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生物资产转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南。
转换时的计量问题:对于产出型生物资产与非产出型生物资产之间的转换,转换日的计量应当以转出资产原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差的方式进行。
转换时的确认和重分类问题:对于产出型生物资产和非产出型生物资产之间的转换,应当在转换日确认损益,以及将产出型生物资产转入生产成本或存货。
生物资产
例题4:
• 甲农业企业种植玉米150公顷,已发生成本330000元。 20×7年7月遭受冰雹,致使玉米严重受灾,期末玉米的可变 现净值估计为300000元。
•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 借:资产减值损失——消耗性生物资产(玉米) 30,000 • 贷: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玉米) 30,000
LOGO
(一)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的计提
• 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 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因此,应当按期计提折 旧,以与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相配比。
• 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 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 损益。
• 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地取得,应按名 义金额确定生物资产的成本,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名义金额 为1元人民币,即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 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 科目。
LOGO
第三节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 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生物资产 • (一)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的计提 • (二)生物资产减值 • (三)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LOGO
(二)生物资产减值
• 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 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 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 ,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 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 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 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LOGO
第四节 生物资产的收获与处置
第四章 生物资产
•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 1、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内容
•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 生物资产。 • 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 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 • 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相比较,生产性生物资产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持有目 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如用材林)或者是即将收获 为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而生产性生物资产持有的目 的则是为了长期的使用,长期使用是为了利用其进行繁殖或者不断产出农 产品(如果树、奶牛)或者是长期役用。 2、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分类 • 生物资产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而在管理上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 动物和植物是生物资产的两个大的类别,二者有着不同的生产特点,动物 中有的属于流动资产,有的属于长期资产,植物也是如此。从管理的角度 来讲,企业持有生物资产的目的可以分为两个:出售和生产。持有目的的 区别决定了管理体制方式的不同,而会计核算也是为了管理的需要,这也 就决定了应当对生物资产分类进行核算。 • 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所处的不同阶段 ,可将生产性生物资产分为成熟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 • • • •
3、消耗性生物资产转生产性生物资产
• 按账面价值转。 • 例9: 2007年4月1日,丁农业公司将8头4个月以上的幼猪转为母猪。 该幼猪的账面余额为2100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元。丁农业公 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2000 • 存货跌价准备 100 •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2100 •
三、生物资产的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 、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的该生物资产; 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生物资产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为了核算生物资产,企业应设置: 1、消耗性生物资产2、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3、农产品4、生产性生物 资产4、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5、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6、 公益性生物资产7、农业生产成本 等科目。 第二节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生物 资产的取得方式不同,其初始成本的确定也各不相同。应计入生物资产 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其 中,消耗性林木类生物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 ,应当在郁闭时停止资本 化。 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 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 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 郁闭通常指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达0.2以上(含0.2)
生物性资产讲解
第六章生物资产第一节生物资产概述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其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属性,因此导致其在会计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凸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尤其是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生物资产通常是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资产进行正确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将有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生物资产准则)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
一、生物资产的特征(一)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具有能够进行生物转化的能力。
生物转化,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
其中,生长是指动物或植物体积、重量的增加或质量的提高,例如农作物从种植开始到收获前的过程;蜕化是指动物或植物产出量的减少或质量的退化,例如奶牛产奶能力的不断下降;生产是指动物或植物本身产出农产品,例如蛋鸡产蛋、奶牛产奶、果树产水果等;繁殖是指产生新的动物或植物,例如奶牛产牛犊、母猪生小猪等。
这种生物转化能力是其他通常意义上的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不具有的,也正是生物资产的特性。
因此,生物资产的形态、价值以及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都会随着自身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规律和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变化,尽管其在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具有类似于不同资产类别(存货或固定资产)的特点,但是其会计处理与存货、固定资产等常规资产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处理进行单独规范,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物资产信息。
将生物资产定义为“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意味着一旦原有动植物停止其生命活动就不再是“生物资产”。
这一界限对生物资产和农产品进行了本质的区分。
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当其附着在生物资产上时,作为生物资产的一部分,不需要单独进行会计处理,而当其从生物资产上收获时开始,离开生物资产这一母体,一般具有鲜活、易腐的特点,因此应当区别于工业企业一般意义上的产成品单独核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简析
一、生物资产准则概述
生物资产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其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属性,因此导致其在会计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尤其是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生物资产通常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资产进行正确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将有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即活的)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具有能够进行生物转化的能力,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增强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能力,最终获得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农产品。
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当其附在生物资产上时,构成生物资产的一部分。
收获的农产品从生物资产这一母体分离开始,不再具有生命和生物转化能力、或者其生命和生物转化能力受到限制,应当作为存货处理。
生物资产准则共五章二十八条,主要规范了生物资产的范围、确认和计量、收获和处置、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内容。
二、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生物资产可以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其会计处理主要涉及“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等科目。
(一)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
1.企业外购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确定。
2.自行繁殖、营造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自行繁殖或营造该项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自行繁殖、营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自行营造的公益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
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3.天然林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名义金额确定,名义金额为人民币1元。
(二)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
生物资产在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但因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本。
(三)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在对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
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一般情况下,企业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生物资产
企业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存货准则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计提跌价准备;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应当将减记金额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期计提折旧;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其可收回金额,计提减值准备。
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生物资产
根据生物资产准则的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生物资产,应当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2)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不对生物资产计提折旧和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费用调整其账面价值,其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生物资产的收获
1.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的成本,应当按照收获时点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
2.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的成本,应当按照产出或采收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包括计提的相关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计算确定。
(五)生物资产的处置
生物资产出售、盘亏或死亡、毁损时,应当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成本,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余额计入当期损益。
(六)生物资产的转换
生物资产改变用途时,应当将转出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转入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已经计提累计折旧或跌价、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累计折旧或跌价、减值准备。
三、生物资产准则新旧比较与衔接
(一)新旧比较
生物资产准则与原制度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扩大了生物资产的类别。
原制度中的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两大类;考虑到我国农业企业具有一定数量的公益性质的生物资产,因此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类。
2.改变了生物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
原制度中,郁闭成林后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发生的管护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入营业费用。
生物资产准则全面考虑了生物资产有关后续支出的种类和性质,特别规定林木类生物资产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之后进行的补植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本,除此之外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改变了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转回的规定。
原制度中,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考虑到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存货的性质类似,生物资产准则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4.规定了天然起源生物资产成本的确定方法。
原制度未对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成本进行规定;生物资产准则规定,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名义金额确定。
(二)新旧衔接
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根据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定义对生物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凡是符合公益性生物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归类为公益性生物资产。
企业在首次执行日之前发生的生物资产有关业务不应追溯调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
首次执行日后,应当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