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数字化下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产教协同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2021年9期212数字化下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产教协同培养机制创新研究胡 晓(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001)一、引言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提高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重,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经管类专业产教协同育人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创新机制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是数字化下培养高质量经管类应用型人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产教协同培养问题,有较多的文献进行了具体分析,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教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柳友荣等,2015[1]、郭美斌,2020[2],等)、产教协同育人的模式(刘雪彦和赵晓兵,2016[3]、王海江和程相叶,2020[4],等)以及产教协同育人的对策(蔡泽寰,2016[5]、寇福明和秦俊丽,2020[6],陈健平,2020[7],等)。
近年来数字化不断推进以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改变了经管领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其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如刘旺洪(2020)[8]提出要推动财经专业信息化改造,谢易和杨杏芳(2020)[9]提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但对数字化下深化产教协同育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还较为少见。
笔者针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自己在产教协同育人中的一些经验,对该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数字化对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产教协同培养的影响(1)数字化改变协同培养的内容。
传统的产教协同培养内容仍然离不开既有的教学内容话语体系,而在数字化下将打破这种话语体系,推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和改造。
数字化下经管领域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以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常态,要求对课程体系结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实践体系等进行重构,以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将重点放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机构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要贴近实际应用情境,加强实践性教学和项目实践的内容。
同时,教学方法要采用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2. 实践基地和实习实训的建设: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实践基地紧密合作,建立实践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专业导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并提供指导;企业导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4.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项目、创新成果、实习实训等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内容要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成长方向和目标。
5. 激励机制和资源支持的提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
激励机制和资源支持是关键。
学校可以设立奖学金、创新项目资助等激励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学校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设施和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备、科研经费等,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提供条件保障。
总之,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紧密合作,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评价体系的建立、激励机制和资源支持的提供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作为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其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是指那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人才。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显得束手无策。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迅速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了人才与市场的脱节。
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更加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
例如,在工程领域,培养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在医学领域,培养能够熟练进行临床诊疗和疾病预防的医学人才。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课程体系应当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的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例如,可以开设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当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小组讨论教学法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举措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举措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在理论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养举措。
本文将就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举措进行探讨。
一、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实践性创新活动。
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设立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践。
这样的举措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应用能力。
二、推动跨学科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因此要推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建立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社会科学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推进项目驱动的学习项目驱动的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项目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可以注重学生项目实践的结果导向,注重对学生项目实践成果的评价和成果的转化。
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应用能力。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和各个环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创新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政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继续教育实践为例
源共 同培养 出更适合社会 经济发 展需要 的应 用 型创新 才 ,提 高企业 的创新 能力 ,使之在 国际和 国内竞争 中 人 才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三位一体继续教育实践 的困难
俗 f { }
探 索 与 实 践 盍 薹 葛
身的综合素 质,获得职业技能 ,并在生产: 过程 中为企业 新 的氛 围,鼓励企 业培养 创新人才 ,调动职 工接受再
( 二 )建 立 企业 参 与 的运 行 机 制
作 者简介 :傅 昌盛 , 男 。硕士 。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研 究方 向 :高等 教育 管理 。
应 用型创新 人才的培 养 ,有 助于企业职 工提高 自
一
5 8 —
2 0 1 4 年第3 期 总第2 2 0 期
缺乏 自己培养 创新人 才的积极性 。同时 企业里 的职工 势 ;另 一 方面 要 使 三方 有 效 地结 合 在 一 起 ,彼 此 协 区别于 全 E l 制 在校生 ,大部分职 工要处 理好工 作 、家 调 ,达到人才培养的 良好效果 。
庭和学 习的关 系有 不少难题 。如何帮 助职工协 调处理
关 键在于企 业创新 人才队伍 的建设 。强调能 力和素 质 高职院校 或社会 培训机构直 接培养 企业职 工成 为创新 培 养并重 ,突 出创新 和实践 的复合 型、应用 型创新人 人才 的教 育与人 才需求 旺盛的企业 存在较 大差 距。与
才 成为 必然的趋势 。企业 创新人才 主要存在 于企业 的 高职院校 、社 会培训机构 相 比 ,普通高校 拥有 更多的 领导层 、管理 层、高级技 术人 员和 高级操作 工人 层。 教育教 学资源 ,因此需 要积极 探索政校 企合作 , “ 三 探索政校 企如何通 过继续 教育培养企 业职 工的创新精 位一体 ”培养 创新人 才的模式 ,使得 各方面 的优势资
阐述新形势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阐述新形势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当前,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1]。
高等教育大众化随之带来的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从一元的精英教育向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转变。
但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突兀,与此同时,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却愈演愈烈。
为此,国内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缓解上述矛盾的当务之急,乃至将来该矛盾的彻底解决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市场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从传统的系科专业、固定模式化教育走向动态化调整、市场化设置、订单式培养的教育模式[2]。
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应用型知识、具备更直接的实践能力的人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就是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有:普通高等教育趋同化的倾向日益严重;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尚不很完善、科学与规范;培养特色区分不明显,缺乏有的放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理念等。
在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适应市场机制和时代需求,建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乃至以后需要不断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3]。
本文基于该课题提出了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构建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等观点,为适应市场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1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1 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人才观在高校的集中反映和培养什么人的价值主张及具体要求,也是人才培养活动得以发生的基本依据和人才培养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4]。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能够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需要的人才。
适应市场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确保人才培养应有质量的基本前提。
普通本科经管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 中图分类号】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o 4 5 o 一 9 8 8 9 ( 2 0 1 3 ) 1 1 C 一
0 09 7-0 3
样 式和运行方式 。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 学 院从 2 0 0 4年开始 , 先后 5次对 广西 , 主 要 是对南宁 、 北海 、 钦州 、 防城港等广 西北 部 湾经 济 区地 域的企 事业单 位 和私人 企 业 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 , 了解在 中国一 东
的语言和知识 性课 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求干什 么” ,从 而成为有广 泛适 用性 的应 用型人才 。因此 , 广西师范学 院经济管理 学院精心构建 了“ 理论教学一案 例教学一 模 拟实验一专业实 习实训 ” 四位耦 合互动 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即将理 论教学 、 案 例教学 、 模拟 实验 、 专业实 习相结合 , 培养 创 新型 、 应用 型人 才。理论教学 方面主要 突 出学生理论素养 的培养 , 通过加 强基础 理论、 基本 概念 的讲授 , 体现厚 基础 的要 求 ,为 提升实践 能力 和创新 能力 奠定 基 础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讨 论 , 理 论联 系 实际 , 在 问题分 析 中深 化理论 , 提升 创
力 和综合 素质状 况 以及 对学 校教学 和人
才 培养模 式 的改革意 见。在 调研 的基础
来, 广 西师范学 院经济管理 学院基 于经 济 管理 类专业实践性 强的特点 , 树立全 面素 质观 , 面向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经济 管 理类 人才 的需求 , 以“ 宽 口径 、 厚 基础 、 高 素质 、 强 能力 ” 为 总体 指 导思 想 , 拓 宽基 础, 培 养人 才 的主动适 应性 , 体 现创新 教 育、 素质教 育和 终身教 育理 念 ; 融教 师和 学 生能力 素养 、专业 知识 素养 培养 为一 体, 相互 协 调 、 综合 提高 ; 突出 “ 课 程结构 显重 点 , 课 程设 置多维 度” 的课 程体 系定 位, 注 重知 识 内容 的基础 性 、 系统 性 与先 进性 以及创新 实践运用能力 的提升 , 从理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学术和创新热点之一,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其创造和推动作用不断提升。
该文主要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概念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群体。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义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他们具备在企业或科研机构中创新应用研究成果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应用型”,指的是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即拥有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能力,熟悉作战实践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较强的发展和应用能力。
他们的特点是在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独立开展创新项目,完成关键技术研究,最终实现技术创新产出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1、多领域专业知识: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拥有跨领域的综合素质,具有多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应用实践能力,在独立进行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并有效运用各类知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2、独立创新研究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独立进行创新研究时,具有相应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在组织和实施创新研究中拥有自主的判断力和决策权。
3、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在研究创新方案并开展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高效的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懂得合理的时间和资源管理,协调和处理内部成员的各种关系。
4、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创新研究中的重心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上,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因此,采用实践和应用考查方法,提高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培养,而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完整培养模式。
1、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起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开放的实践学习环境。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唐志强(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于专业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滞后,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
改变这种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实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关键词]地方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Innovation of Training Mode for Applied Talents of Econom y and Managem ent Major in Local CollegesTANG ZhiqiangAbstract:In some local colleges,the economy and management major is narrow i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out of date in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and lack of innovative ability in undergraduates.To change the unfashioned training mode and reach the aim of serving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the local colleges should focus on developing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quality based on the needs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rough reforming training planning,curriculum,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practical process,and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they can rebuild training mode for talents to develop management talents,com-pound,practical and innovative.Key words:local colleges,economy and management major,training mode for talents[收稿日期]2011-11-04[作者简介]唐志强(1972-),甘肃古浪人,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博士生。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培养也需要不断创新和。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措施1.引入实践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引入实践教学。
例如,增加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强化实践培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可以加强实践培养,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进综合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应用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学校可以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
这种实习实训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1.培养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培养的创新措施,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他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实训环节,学生接触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了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前适应了就业环境。
这样的实习实训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简历,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3.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需要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项目研究、竞赛等活动中需要与团队合作,这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学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参与。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需改革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许多学生往往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操作。
而当他们毕业后进入社会,却发现自己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校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习不是结束所有的一切,它只是开始。
如果没有实践,学生们将会难以直接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其次,高校应更加注重多元化课程和教学方式。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不是只靠课堂上的讲解就能学会的。
学校应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多元化课程、参与社会实践和自由探究来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更看重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
因此,高校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通过实习、模拟营销或者商业运营等相关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工作实际接触到的工作任务,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
学生应该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场景,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十分重要。
三、拓展国际视野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互惠的社会。
因此,拓展国际视野和接触国际先进科技和管理理论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交换学生和课程等方式来获取其他国家相关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全球化竞争力。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及其特的认识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相对于专门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
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了知识而寻求知识,对真理的追求是其驱动力,在其所属的学科专业领域内追求精、深、专的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知识做出批判性思考,检验知识的真伪;应用型人才则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在知识被运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他们应该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却不一定需要非常精深的理论知识。
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能够把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的“工程型”人才:另外一类是在生产工作第一线从事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能够把“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换为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
两种类型的人才在知识的类型、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区别,培养机构也有所分工,后者主要由高职高专所培养,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以构建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
本文所论述的应用型人才,则主要指第一种类型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特征是:从知识结构上来讲,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又要注重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
从非智力因素上来讲,有热爱祖国的激情、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合作与团队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从能力结构上来讲,强调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处理多学科课题的意识和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相应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目标的适用性、培养过程的整合性、知识的综合性等。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方面仍然存在误区,注重在单一学科领域中培养人才,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适应性较差而且培养目标未能充分关注国家和区域经济、市场需求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后适应度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成果奖申请材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成果奖申请材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成果奖申请1.成果主要内容(1)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该课题构建了一套新的教育模式(见图1),该模式明确了明确了“育‘材’兼育‘人’教育”相结合;明确了“‘既专又通’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内容,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目标,把专业教学、规则训练和先进理念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会做人、能做事、勤学习、善思考、敢创新”的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的应用型人才。
(请注明来自:好范文网:///)(2)实施交互式教学方法受传统的教学理论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课堂“知识教学”的片面性造成了课堂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的脱节。
鉴于此,系里要求每一位老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并随时进行小结,期末撰写教学体会,进行交流(见支撑材料)。
在交互式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境,将理论讲授与学生练习、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实现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相互作用,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①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专业要求,以知识的系统性来设置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贴近实际生产和行业需求,课程设置盲目、陈旧、死板僵化、不合理,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市场,就业困难。
鉴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计划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重新构建专业教学计划: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基础设置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强调根据各专业群的不同特点,将传统的学科型的课程体系依据能力主线进行拆分组合,形成获得某项能力“综合化”的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制定“模块式”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应采取“逆向”建设策略,即采取“市场→知识技能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策略,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从证书、职业资格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及学生基本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出发,“逆向”确定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构建新的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界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1、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2、推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开展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是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广阔的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改革措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学校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3、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通过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该校,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对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
创新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探讨摘要:论述了近年来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中的发展,一些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创新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教育的环境构建,提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77-02创新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创造学原理,采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行学生创新的(创造)素质的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近年来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中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一些地方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
但总体来看还是重视的不够,在高校教育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设置了相关的创新类课程。
在学校的教育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观念相对落后,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实践,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抵制。
二是人才培养教育内容落后,课程设置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可能过时,或者得不到合理的使用。
再者人才培养教育方法陈旧。
以教师教为中心,学生死记硬背,后劲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必须对现存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对目前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践证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培养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且能够拥有熟练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
这种培养方式注重实践,强调学以致用,是高等教育中的新兴模式,被教育界广泛应用。
二、现实情况所需求的人才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线城市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人才,也更加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
人才的社会分布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南强北弱”,西部和中部城市的发展与崛起,也对本地区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已经有不少采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院和专业。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等实践教学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的“三位一体”、“五年联合”教育模式等。
在海外,美国的应用型学院众多,例如加州理工学院、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等。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应用型教育模式是一门实践性的教育模式,能够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中,以达到更佳实用性的目的。
2.适应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3.熟练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实际应用的技能和能力。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1.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竞争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说还比较新,所以在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教育模式更加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传递,而应用型教育模式则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两种教育模式有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与升级,期望能够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到适合自己公司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为了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高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深度融合是指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深度合作的形式,包括企业提供实践场景和导师经验,高校提供学科基础知识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培养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两者相结合,就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模式创新1.实习制度改革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学生在学校内获取知识,而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结合现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与应对问题。
传统的实习模式只是简单地做记录或帮忙,不能体现实习的意义。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将学生分组完成实习任务,并由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导师现场指导。
2.创新讲座与讨论在讲座与讨论方面,不仅仅需要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对问题的敏锐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以邀请企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在讲座中讲解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3.团队实践与创新项目团队实践与创新项目有助于学生提高对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项目可以由产学合作共同推动,由企业提供现实的项目课题和导师经验,学院提供学科基础知识和科研成果等,由学生分组完成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并由企业专业人士进行验收,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等。
三、模式实践1.校企合作实习高校利用寒暑假时间和周末时间安排实习活动,接受企业的委托,把学生派往企业进行实习,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基于整理的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此举不仅切实提高了学生们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到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探讨并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个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定制培养: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作用 ,既考虑专业特点、职业要求,又考虑学生
自身成 长 和 人 生发 展 的正 当要 求 ,把 个 性 教 育寓
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 ,是从教育理念到教育 实践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创新。I 2 J
二 、传统 教育模 式 与定制培 养模 式 的 比较
于共性教学之中,充分体现 宽松 、和谐 、个性发 展 的人本 理念 。I j J
VO .9No 1 1 . 1
定制培养: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木 程 迪 Nhomakorabea 张亚 丹
( 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 重庆 4 06 ) 005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人才 的需求在不断升级,人才的培养必须
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本文分析 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 式 ——定制培养模式,介绍
机制之外。而在定制培养模 式中,实行 的是 以客
户 ( 即学 生利 用 人单 位 )为 中心 的教育 理 念 ,学 校 必 须 按 照用 人 单位 的要 求培 养 学 生 ,用 人 单位 也 必须 参 与 到人 才培 养 的过程 中去 ,学校 与 用 人 单 位 联 合 殴置 教育 目标 和课 程 体 系 , 安排 就 业 岗 位 以及 进行 教 学 管理 、 日常管 理 等 事 务 。而 对学 生 而 言 , 则可 以根 据 自身 的特 点 、爱好 来 选 择甚 至 设计 学 习内容 、学 习进度 等 。【 l l
维普资讯
中 国 民 航 飞 行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Ci i Av ai n F i h Ul v ri o C i a or l f n vl ito l t g t es y i t f hn
Jn 2 0 a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