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混合RAID组建实战
磁盘阵列方案
- RAID 6:双分布式奇偶校验,提高数据可靠性,但性能略低于RAID 5。
根据用户数据重要性及性能需求,推荐使用RAID 5或RAID 6。
2.硬件选型
-磁盘驱动器:选用企业级硬盘,具备高可靠性、大容量等特点。
-控制器卡:选用支持RAID功能的控制器卡,确保数据传输稳定。
2.数据安全性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需确保数据不因硬件故障而丢失。
3.高效的数据访问速度对于提升企业业务处理能力至关重要。
4.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存储的合法合规性。
三、方案设计
1.存储架构选择
-采用RAID技术构建磁盘阵列,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冗余保护。
-根据数据重要性和性能需求,推荐使用RAID 5或RAID 6级别。
-按需调整数据保护策略,确保数据安全。
-定期进行性能评估,优化系统性能。
3.应急预案
制定磁盘阵列故障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响应,降低损失。
本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一套合法合规、高效稳定的磁盘阵列解决方案,确保数据安全性和访问速度,满足用户业务需求。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方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验收测试
-对磁盘阵列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测试。
-确认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性能指标。
五、运维管理
1.运维团队
-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磁盘阵列的日常运维工作。
2.运维策略
-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包括硬件检查、软件更新等。
-监控系统性能,及时调整策略,优化资源分配。
-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演和应对。
5.合法合规性
实战RAID5 手把手教你组磁盘阵列5
随着PC硬件的不断发展,以前多见于服务器等高端应用的RAID5技术也出现在PC机上。
许多玩家开始接触到这种提升速同时也能确保数据安全性的良好的解决方案。
RAID 5 模式的入门知识RAID 5 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
它既能实现RAID 0的高速存储读取功能也能够实现RAID 1的数据恢复功能,可以说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
RAID 5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磁盘镜像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磁盘镜像高。
同时RAID 5还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而且存储成本相对较低。
RAID 5至少需要三块硬盘才能实现阵列,在阵列当中有三块硬盘时,RAID控制器将会把需要存储的数据按用户定义的分割大小把文件分成碎片再分别存储到其中的两块硬盘上,此时另一块硬盘不接收文件碎片,只用来存储其它两块硬盘的校验信息,这个校验信息是通过RAID控制器上的单独的芯片运算产生的,而且可以通过这个校验信息来恢复存储在两块硬盘上的数据。
另外,这三块硬盘的任务也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在这次存储当中可能是1号硬盘和2好硬盘用来存储分割后的文件碎片,那么在下次存储的时候可能就是2号硬盘和3号硬盘来完成这个任务了。
可以说,在每次存储操作当中,每块硬盘的任务是不一样的,不过,不管任务怎么随机分配也是两块硬盘用来存储数据信息,另一块硬盘用来存储校验信息。
RAID 5可以利用三块硬盘同时实现RAID 0的加速功能也实现RAID 1的数据备份功能,并且当其中的一块硬盘损坏之后,加入一块新的硬盘也可以实现数据的还原。
RAID 5模式并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如果阵列当中某块硬盘上的信息发生了改变的话,那么就需要重新计算文件分割碎片,并且,校验信息也需要重新计算,这时,三个硬盘都需要重新调用那么整个系统性能将会降下来。
如果要做RAID 5阵列的话,最好使用相同容量相同速度的硬盘,RAID 5模式的有效容量是阵列中容量最小的硬盘容量乘上阵列中硬盘数减一后的数目,这是因为其中有一块硬盘用来存放校验信息。
双管齐下性能翻倍 专家教你组建RAID阵列
如今的计算机产业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NVIDIA豪言壮语“每六个月发布一款新的GPU”的支配下我们甚至已经跟不上显卡的发展脚步了;内存也毫不示弱,紧随着CPU和GPU的脚步,无论是双通道还是三通道,都完全可以满足系统的需要;而作为计算机系统核心配件之一的硬盘的情形却不容乐观,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始终未能得到提高,导致整个系统的性能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已经形成了IT界公认的一个严重制约电脑整机性能的瓶颈!硬盘就像是沙漏中最细的部位既然单凭硬盘厂商无法从内部解决磁盘传输瓶颈问题,那么就只能从外部想办法了。
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Patterson教授提出的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简称RAID)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
根据RAID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许多种。
这里我们只介绍能够大幅提高硬盘传输速率的一种——RAID 0。
RAID 0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
RAID 0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这样,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
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
RAID 0的工作原理图如今硬盘价格大幅下调,购买两块相同容量的500GB或者640GB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已经不算是奢侈品,所以通过组建RAID的方式大幅提升整机性能可谓见效明显。
那么下面笔者分别以目前比较主流的790GB和P45为例,分别介绍一下组建RAID 0的具体步骤,相信即便您是一个菜鸟也一定能够学会。
下面进入将硬盘组建RAID模式环节。
手把手教你组建RAID
组建RAID从认识开始手把手教你建磁盘阵列最近,刚刚帮朋友装了一台电脑,朋友选择了160GB的SATA硬盘。
之前,朋友有一台老的电脑,由于经常在网上下载影片和游戏,因此对硬盘进行了几次升级,分几次购买了几块80GB PATA硬盘。
由于朋友的那台旧电脑实在没法再用,因此打算把几块硬盘组合起来,装进新配的电脑中使用。
因此朋友想组成RAID磁盘阵烈进行使用,以提高机器性能和增大磁盘的容量。
那么什么是RAID 呢?如何实现RAID功能?PATA与SATA硬盘能组建RAID磁盘阵列吗?于是笔者进行了整理搜集,得文如下:一、什么是RAID?其具备哪些常用的工具模式?即然提到了RAID磁盘阵列,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RAID?所谓的RAID,是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中文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由1987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将较廉价的多个小磁盘进行组合来替代价格昂贵的大容量磁盘,希望单个磁盘损坏后不会影响到其它磁盘的继续使用,使数据更加的安全。
RAID作为一种廉价的磁盘冗余阵列,能够提供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解决方案。
在提高硬盘容量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提高硬盘的速度,使数据更加安全,更加易于磁盘的管理。
了解RAID基本定义以后,我们再来看看RAID的几种常见工作模式。
1、RAID 0RAID 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是实现成本是最低的。
RAID 0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把N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创建一个大的卷集。
在使用中电脑数据依次写入到各块硬盘中,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整倍的提高硬盘的容量。
全程图解如何组RAID-RAID如何制作
全程图解如何组RAID-RAID如何制作(一)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
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
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
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
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
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
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
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 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
组建RIDA性能瞬间飙升
性能瞬间飙升!教你如何组RAID0磁盘阵列前言:传统硬盘由于工作原理的限制,在性能上的提升非常缓慢。
而固态硬盘价格昂贵,短时间内难以被普通用户接受。
因此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组建RAID磁盘阵列也成为了目前比较有性价比的硬盘性能提升解决方案。
之前我们也测试过,两块硬盘组建RAID0磁盘阵列后在性能上相比之前会有33.3%~203%的性能提升,一倍的价钱换来这么高的性能提升可以说还是较为划算的。
组建RAID0磁盘阵列后性能飙升一倍以上相信大家看了之前的测试后都会有组建RAID0磁盘阵列尝试一下的冲动,不过有些朋友可能还对如何组建还不太了解。
所以今天笔者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Intel芯片组和AMD芯片组主板是如何组建RAID0磁盘阵列的,希望能对大家在组建RAID0磁盘阵列时有所帮助。
硬盘组建RAID0阵列文章延伸阅读:《1+1大于2!硬盘组建RAID0阵列性能实测》《不看数据看实效!硬盘RAID0日常应用对比》组建RAID0磁盘阵列之Intel篇:目前市面上的主板,无论是Intel芯片组还是AMD芯片组,基本上都可以支持搭建各种磁盘阵列模式,所以在组建RAID0磁盘阵列上十分简单。
首先我们准备好两块硬盘,同时把主板上原本有操作系统的硬盘先拔开,以免设定时混淆,把之前的硬盘资料毁掉就可惜了。
接下来,我们启动计算机,经过开机画面后按Delete按键进入Intel芯片组主板BIOS 设定,按←→↑↓键找到Storage Configuration选项。
然后按Enter进入Storage Configuratlon选项,在Configure这一项打开RAID选项,然后按F10保存本次设定,重新启动计算机。
系统重新启动后,要特别注意开机画面,这时系统会提醒你按Ctrl+I进入RAID设定界面,如果不及时按Ctrl+I进入就会又要重新启动一次计算机。
进入RAID设定界面后,我们可以看到界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电脑硬盘阵列组建方法
电脑硬盘阵列组建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硬盘阵列成为了数据存储和备份的重要方式。
硬盘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硬盘组合在一起实现高速数据存储和冗余备份的技术。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脑硬盘阵列组建方法。
一、RAID 0RAID 0是一种将多个硬盘组合在一起的方式,通过数据条带化(Striping)的方式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从而实现数据的并行读写,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RAID 0的优点是读写速度较快,但缺点是数据冗余性较低,一旦其中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所有数据都会丢失。
二、RAID 1RAID 1是一种将多个硬盘进行镜像备份的方式,即将数据同时写入多个硬盘,从而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
RAID 1的优点是数据安全性高,一台硬盘出现故障时,其他硬盘可以继续工作,并且可以通过更换故障硬盘来恢复数据。
缺点是相比于单个硬盘,RAID 1的存储效率较低。
三、RAID 5RAID 5是一种将多个硬盘组合在一起,并通过奇偶校验的方式实现数据冗余备份的方式。
RAID 5至少需要三个硬盘,其中一个硬盘用于存储奇偶校验位。
当其中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位计算出丢失的数据。
RAID 5的优点是数据安全性较高,并且相比于RAID 1,存储效率更高。
缺点是在故障硬盘未被更换之前,RAID 5的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四、RAID 6RAID 6是在RAID 5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硬盘阵列组建方式。
RAID 6至少需要四个硬盘,其中两个硬盘用于存储奇偶校验位。
RAID 6可以容忍两个硬盘同时发生故障,并且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位计算出丢失的数据。
RAID 6的优点是数据冗余性更高,存储效率也相对较高。
缺点是相比于其他RAID级别,RAID 6的写入性能较低。
五、RAID 10RAID 10是一种将RAID 1和RAID 0相结合的硬盘阵列组建方式。
RAID 10至少需要四个硬盘,其中两个硬盘进行镜像备份,另外两个硬盘进行数据条带化。
-IBM+X3650+M3服务器上RAID配置实战+
IBM X3650 M3服务器上RAID配置实战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
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
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软件RAID (软件RAID)● 硬件RAID (硬件RAID)●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 及Linux。
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
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
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
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
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
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
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
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
手把手教你组装raid5及raid1磁盘阵列服务器【详细版】
也许一些刚刚玩服务器DIY的朋友一听到raid这个词就犯头晕,分不清楚到底说的是啥意思。
raid模式虽多,但以我的理解其实就是把2个以上的硬盘组合在一起,一块用,以达到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大家不需要了解太多raid模式,只要知道raid0、raid1和raid5就足够在服务器行业混饭了(其实什么也不知道照样混饭的人也很多),用唐华的大白话说,所谓raid0就是两块硬盘合成一块硬盘用,例如两个80G的硬盘,做成raid0模式,就变成一块160G的大硬盘,理论上硬盘传输速度也加倍,但是这种模式安全性很低,一旦一个硬盘坏了,两个硬盘里的所有数据都会报销,因此服务器上最好不用这种模式。
所谓raid1就是两块硬盘互相做同步备份(镜像),例如两块80G的硬盘,做成raid1模式,总容量还是80G没变化,硬盘传输速度也没变化,但是两个硬盘里的数据保持同步,完全一样,一旦其中一个硬盘坏了,靠另一个硬盘,服务器依然能正常运行,这种模式很安全,所以现在很多中低端服务器采取这种raid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实用,用不高的硬件成本即可实现,我很喜欢。
至于raid5,则过去一直是高档服务器的专利,即使是在今天,你翻翻许多名牌服务器的价目表,在1-2万元的产品里也很难觅到raid5的身影,采用raid5可以兼顾raid0的速度、容量和raid1的安全性,是个听起来很完美的磁盘阵列方案。
硬件raid5组建:最近又亲手给一个朋友组装了一台采用双核心P4 820D处理器的8硬盘的1U机架式存储型服务器,在组装过程中,分别组建了硬件Raid5和软件Raid5的磁盘阵列,过程很值得玩味,现在写出详细的设置过程,以期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更多一点启发。
首先将服务器组装好,然后给硬盘插上SATA的数据线,插入主板上的四个SATA接口,用并口线连接好我的LG刻录机当光驱用,这个主板只提供了1个并口IDE接口用来接光驱正好,连上显示器、键盘、鼠标,开机测试,启动顺利,按DEL键进入bios。
如何设置电脑的硬盘RAID阵列
如何设置电脑的硬盘RAID阵列电脑的硬盘RAID(冗余阵列磁盘)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硬盘组合在一起以提供更高性能和数据冗余的技术。
通过使用RAID阵列,可以增加数据的读写速度、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如何设置电脑的硬盘RAID阵列。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RAID级别在设置电脑的硬盘RAID阵列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RAID级别。
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
这些RAID级别各具特点,满足不同的数据冗余和性能要求。
以下是各个RAID级别的简要介绍:1. RAID 0: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供较高的读写速度,但没有冗余功能。
2. RAID 1:数据完全镜像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供数据冗余和较高的读取速度。
3. RAID 5: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并计算校验位进行冗余,提供较高的读写速度和数据冗余能力。
4. RAID 10:将多个RAID 1镜像组合在一起,提供较高的读写速度和冗余能力。
第二步:检查硬件兼容性在设置RAID阵列之前,需要确保主板或RAID控制器支持硬件RAID功能。
大部分主板提供RAID功能,但是不同的主板或控制器可能具有不同的设置方法和限制。
第三步:备份重要数据在设置RAID阵列之前,强烈建议备份重要的数据。
RAID阵列的设置和配置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因此,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务必备份重要的文件和数据。
第四步:进入BIOS设置设置RAID阵列通常需要在计算机的BIOS中进行。
启动计算机时,按下指定的按键(通常是Del、F2或Esc)进入BIOS设置界面。
在BIOS设置界面中,找到与硬盘设置相关的选项。
第五步:启用RAID功能在BIOS设置界面中,找到硬盘设置选项,并选择启用RAID功能。
具体位置和名称可能因不同的主板或控制器而异。
第六步:保存并退出BIOS在确认启用RAID功能后,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界面。
家用PC组建RAID冗余磁盘阵列全攻略
家用PC组建RAID冗余磁盘阵列全攻略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即廉价冗余磁盘阵列,1987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初衷是为了将较廉价的多个小磁盘进行组合来替代价格昂贵的大容量磁盘,希望单个磁盘损坏后不会影响到其它磁盘的继续使用,使数据更加的安全。
RAID作为一种廉价的磁盘冗余阵列,能够提供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解决方案。
在提高硬盘容量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提高硬盘的速度,使数据更加安全,更加易于磁盘的管理。
了解RAID基本定义以后,我们再来看看RAID应用于家用PC的常见工作模式。
RAID 0RAID 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是实现成本是最低的。
RAID 0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把N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创建一个大的卷集。
在使用中电脑数据依次写入到各块硬盘中,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整倍的提高硬盘的容量。
如使用了三块80GB的硬盘组建成RAID 0模式,那么磁盘容量就会是240GB。
其速度方面,各单独一块硬盘的速度完全相同。
最大的缺点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仅为单独一块硬盘的1/N。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出一了RAID 0的另一种模式。
即在N块硬盘上选择合理的带区来创建带区集。
其原理就是将原先顺序写入的数据被分散到所有的四块硬盘中同时进行读写。
四块硬盘的并行操作使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的速度提升了4倍。
在创建带区集时,合理的选择带区的大小非常重要。
如果带区过大,可能一块磁盘上的带区空间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 I/O操作,使数据的读写仍然只局限在少数的一、两块硬盘上,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并行操作的优势。
RAID实战全程图解教程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
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
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
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
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
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
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
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
RAID详尽教程RAID0组建完全攻略
(一)RIAD基础知识RAID全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Disks,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最初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的缩略语。
1987年由Patterson,Gibson和Katz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的一篇文章中定义。
RAID阵列技术允许将一系列磁盘分组,以实现为数据保护而必需的数据冗余,以及为提高读写性能而形成的数据条带分布。
RAID最初用于高端服务器市场,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RAID技术已经渗透到计算机遍布的各个领域。
如今,在家用电脑主板中,RAID控制芯片也随处可见。
一般,RAID系统可以存在于各种接口界面,就我们现时来说,PATA、SATA 以及SCSI均有相应的硬盘可以组成RAID。
随着Intel 865/875系列芯片组的发布,家用市场的硬盘接口开始转向SATA,而RAID方式也将从PATA过渡到SATA。
RAID 0:RAID 0使用一种称为"条带"(striping)的技术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
在那里每个"条带"被分散到连续"块"(block)上,数据被分成从512字节到数兆字节的若干块后,再交替写到磁盘中。
第1块被写到磁盘1中,第2块被写到磁盘2中,如此类推。
当系统到达阵列中的最后一个磁盘时,就写到磁盘1的下一分段,如此下去。
分割数据可以将I/O负载平均分配到所有的驱动器中。
由于驱动器可以同时写或读,使得性能显著提高。
但是,它却没有数据保护能力。
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那么数据就会全盘丢失。
因此,RAID 0不适用于关键任务环境,但是,它的强项在于视频、图象的制作和编辑等等对磁盘读写频繁的应用,还有广大用户关心的系统整体性能以及游戏性能。
RAID 1:RAID 1也被称为镜象,因为一个磁盘上的数据被完全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
如果一个磁盘的数据发生错误,或者硬盘出现了坏道,那么另一个硬盘可以补救回磁盘故障而造成的数据损失和系统中断。
浪潮服务器RAID配置方法
浪潮服务器RAID配置方法在开始RAID配置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备份浪潮服务器的数据。
在进行RAID配置时,建议首先备份服务器的数据,以防止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了解浪潮服务器的硬件配置。
需要了解服务器的硬盘数量、型号和接口类型等信息,以便正确配置RAID。
了解RAID类型和参数设置。
需要了解各种RAID类型的特点和优劣,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RAID类型和参数设置。
开机启动浪潮服务器,按下Ctrl+R键进入RAID配置程序。
选择“Create/Delete Array”选项,进入RAID配置界面。
在RAID配置界面中,选择要配置的硬盘数量和类型,并确认是否已经备份好数据。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RAID类型和参数设置,如RAID级别、缓存模式等。
创建RAID后,需要选择要使用的启动分区,并配置启动选项。
确认所有配置信息无误后,保存并退出RAID配置程序。
在进行RAID配置之前,一定要先备份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选择合适的RAID类型和参数设置,以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数据安全性。
在配置RAID时,要确保硬盘的数量和类型与RAID配置程序的要求一致。
在配置完成后,要确认所有配置信息无误,并保存退出。
浪潮服务器的RD配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认真对待。
按照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可以确保RD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RAID,全称为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将多个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硬盘的方法,以实现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数据安全性。
通过RAID配置,我们可以提高存储设备的读写速度,增加数据冗余性,防止数据丢失。
插入启动盘并打开服务器。
在服务器启动过程中,按下Ctrl+H进入阵列卡配置菜单。
在阵列卡菜单中,您将看到关于阵列卡的各种选项。
使用上下箭头键选择您想要配置的RAID级别。
根据您的需求,您可以选择不同的RAID级别,例如RAID RAID RAID 5等。
RAID组建方案
磁盘阵列RAID组建知识全解析什么是RAID?硬盘组建RAID有什么用?本文就来详细说说磁盘阵列RAID相关知识和组建方法。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
RAID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并且能适当的提升数据传输速度。
早期的RAID方案主要针对SCSI硬盘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
1993年,HighPoint 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芯片,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 硬盘来组建RAID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门槛”。
从此,个人用户也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盘是现代个人计算机中发展最为“缓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的本身价格。
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盘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目前,IDE/SATA接口标准的硬盘都可以支持RAID技术,不过一般主板芯片组支持的主板只能支持SATA硬盘组建RAID。
早期一般都是SCSI卡提供SCSI RAID的支持那么为何叫做冗余磁盘阵列呢?冗余的汉语意思即多余,重复。
而磁盘阵列说明不仅仅是一个磁盘,而是一组磁盘。
这时你应该明白了,它是利用重复的磁盘来处理数据,使得数据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磁盘阵列RAID实现原理RAID如何实现数据存储的高稳定性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RAID按照实现原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级别之间工作模式是有区别的。
整个的RAID 结构是一些磁盘结构,通过对磁盘进行组合达到提高效率,减少错误的目的,不要因为这么多名词而被吓坏了,它们的原理实际上十分简单。
服务器RAID 0+1硬盘阵列组建图解方法
服务器RAID 0+1硬盘阵列组建图解方法减小字体增大字体随着网吧规模扩大,网吧电脑数量也会相应增加,上网的顾客也随之增多,服务器硬盘数据存取的速度将会成为新的瓶颈,很多顾客开始投诉服务器点播的电影比较卡、游戏升级速度慢等问题,倘若不采取相关措施,那么好不容易扩大的经营将毁于一旦。
那么如何解决硬盘存取速度的瓶颈呢?用多个硬盘组建RAID阵列将是一个较佳的解决方案。
然而许多网管由于缺少实际经验,对于RAID技术只有含糊的概念,所以小编特别编写了本文,与大家一起分享RAID基础知识与最常用的RAID 0+1组建实例。
RAID英文全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中文译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它实质是使用多块物理硬盘组成一个具有加速、自动备份、数据损毁恢复等功能的逻辑硬盘。
为了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需要,RAID技术分为了以下RAID 0-7计合8种。
每种阵列都各自有其自身优点与缺点,例如RAID 1阵列强调磁盘的数据的安全性、RAID 0阵列提高访问速度、RAID 5阵列兼顾速度与的安全等。
下面就来看看常用阵列的具体特点。
常用RAID阵列类型RAID 0RAID 0阵列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阵列,其主要的特点是存取的数据都被分割成为条状(stripped)分布存放在各个物理磁盘上。
这样处理的优点是可以并行存取,从而获得双倍或多倍存取速度。
其中最简单的RAID 0阵列,使用两块硬盘提供双倍传输速度,假如阵列卡能支持多块硬盘组成RAID 0,那么则可以获得N倍(N为加入阵列的硬盘数量)传输速度。
这种阵列的缺点是数据安全比较脆弱,只要阵列内某一硬盘出现故障,所有的数据将全部丢失。
因而,为了在数据脆弱性与速度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实际使用时RAID 0通常只使用两块硬盘,获得双倍传输速度同时稳定性下降一半,用于存放视频点播文件、临时文件等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数据。
raid组合方式
raid组合方式**RAID组合方式:保护数据的重要策略**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数据的丢失或泄露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数据至关重要。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技术就是一种旨在提高数据存储可靠性和性能的解决方案。
不同的RAID组合方式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RAID组合方式及其特点。
**RAID 0:提升性能**RAID 0是一种条带化(striping)的方式,将数据块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从而提高数据读写的速度。
在RAID 0中,数据被分割成多个块,每个块都存储在不同的硬盘上,这样可以同时从多个硬盘中读取数据,从而提升性能。
然而,RAID 0并没有冗余备份,一旦其中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RAID 1:提供冗余备份**与RAID 0不同,RAID 1采用镜像(mirroring)的方式来存储数据。
在RAID 1中,数据会同时存储在两个硬盘上,当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硬盘仍然可以继续提供数据访问。
RAID 1虽然提供了冗余备份,但是存储成本会增加,因为每份数据都需要存储在两个硬盘上。
**RAID 5:平衡性能和冗余**RAID 5是一种结合了条带化和奇偶校验的方式,提供了性能和冗余备份的平衡。
在RAID 5中,数据被分割成多个块,并且每个块都包含奇偶校验信息,当其中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信息来恢复数据。
RAID 5相比RAID 1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因为它提供了冗余备份同时又不需要完全的镜像。
**RAID 10:结合了性能和冗余的最佳选择**RAID 10是一种结合了RAID 1和RAID 0的方式,提供了性能和冗余备份的最佳选择。
在RAID 10中,数据被同时条带化和镜像存储,可以提供更高的读写性能和冗余备份。
虽然RAID 10的存储成本比较高,但是它能够提供最高级别的数据保护和性能。
Raid实战
Raid实战这段时间,公司的服务器接连挂了2台了,怖いんだよ其中⼀台是Raid5级别的,更换起来也⽐较⽅便.稍微介绍下,⽅便别⼈⽤:⼀旦RAID磁盘阵列出现故障,请您注意以下⼏点:1. 不要轻易尝试Rebuild、同步等操作。
什么是Rebuild?简单来说,Rebuild就是根据在线的其他盘,⽣成另⼀块盘的数据。
如果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磁盘掉线阵列就会崩溃,⼤多数情况是因为⼀个磁盘掉线未及时发现,等第⼆块磁盘出现故障系统崩溃后才进⾏处理。
如果在第⼀块盘掉线后阵列进⾏过写操作,及第⼀块掉线的磁盘的数据就“不新鲜”,这时只能对先掉线的磁盘做Rebuild,如果对后掉线的磁盘进⾏重建操作,部分阵列虽然能正常⼯作,但数据错乱,⼀些⽂件不能打开,给⽤户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千万不要初始化。
初始化是磁盘阵列全部清零,相当于硬盘的低级格式化。
3. 谨慎重配磁盘阵列信息。
重配磁盘阵列信息得保证和当初配置信息⼀致,如果配置的参数和当初配置的不⼀致,部分⽬录可能正确,但绝⼤多数⽂件不能打开,造成数据丢失。
⽽部分服务器对重配阵列信息后要⾃动初始化,损失就更⼤了。
4. 在对故障磁盘阵列进⾏任何操作前,请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将免费为你提供技术咨询。
5. 如果某家公司需要你提供服务器或阵列卡进⾏数据恢复,他们做的事和硬件提供商⼀样,也只是重新配置RAID阵列信息,如果配置参数、磁盘顺序和当初完全⼀致,数据有可能出来,相反数据就有可能彻底破坏,给客户带来巨⼤损失。
RAID的概念 RAID是Redundant Array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直译是“廉价冗余磁盘阵列”,也简称为“磁盘阵列”。
后来RAID中的字母“I”被改作了Independent,RAID就成了“独⽴冗余磁盘阵列”,但这是名称的变化,实质性的内容没有变。
总的来看,RAID其实是⼀种磁盘的容错⽅法,通过将⼤量磁盘在逻辑上串联起来提供⾼⽔平的可⽤性和冗余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能混合RAID组建实战
作者: 重庆幸福鸟(2005-11-22 12:17:25)
1.使用过双硬盘的朋友都知道,系统硬盘的总容量=硬盘1容量+
硬盘2容量。
但RAID系统有个不同之处,它是根据容量最少的硬盘计算总容量,譬如一块 60GB和一块80GB硬盘组成RAID系统,其总容量为60GB×2
=120GB,这样就会丧失20GB的使用空间,因此,组成RAID系统的两块硬盘容量最好相同。
另外,两块硬盘的转速也最好一样,因为转速不同将导致RAID 系统性能无法完全发挥。
笔者建议大家购买硬盘时选择盒装3年质保产品,因为这类产品不仅质保时间长,而且产品质量也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否则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导致硬盘数据的严重损失。
目前支持混合RAID的芯片组主要有: NVIDIA公司的nForce2 Ultra400、nForce3 250Gb、nForce4系列等。
2.创建RAID系统必须使用软驱,因此一张驱动软盘必不可少。
主板驱动光盘内一般都附带RAID驱动安装文件,将软盘放入软驱,双击安装文件就会自动将驱动文件写入软盘。
下面笔者以磐正8RDA3I Pro(采用nForce2 Ultra400芯片组)主
板为例,来给大家介绍用一块IDE硬盘和一块SATA硬盘组成RAID 0系统的方法。
使用nForce3或nForce4芯片组主板的用户完全可以参考。
安装硬盘时先将IDE硬盘连接至IDE1接口上,再把SATA硬盘连接至SATA接口上。
这里要声明一下:IDE硬盘和SATA硬盘不需要设置任何主、从跳线,直接连接即可。
接下来把硬盘的电源线接好,如果你的机箱电源并未提供SATA硬盘电源接口,或者主板也没有附送4Pin(D型头)转SATA电源转接头的话,就要另外购买转接头或者更换电源(有的SATA 硬盘上备有两种电源接口),因为RAID系统是将数据分离并交由两块硬盘同时进行读写操作,以提高磁盘性能,因此笔者强烈建议两块硬盘之间尽量间隔一个硬盘安装位,以保证硬盘散热,最好加装机箱前置吸风风扇。
步骤1:开机自检时进入BIOS设置程序,依次选择“Integrated Peripherals”→“IDE Function Setup”,将“Serial-ATA”设为Enabled(开启SATA通道)。
步骤2:然后开启磁盘阵列模式,将“IDE RAID BOOTROM”和“IDE RAID”两项都设置为Enabled。
这样下面的通道选项就打开了,根据硬盘的连接状况将硬盘通道打开(图1)。
步骤3:回到BIOS设置主菜单,进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设置界面,在这里将第一启动项目“Firs Boot Device”设置为光盘启动。
如果你的主板带有开机按键选择启动模式功能也可跳过这一步。
步骤4:接下来是BIOS设置最为关键的地方,将光标移动到上面的“Hard Disk Boot Priority”项,按回车进入,使用小键盘上的“+”和“-”
键,将默认位于第二位的SCSI-0阵列系统提升到第一启动位(图2),这样我们的 BIOS设置部分就完成了,保存退出即可。
步骤1:开机检测硬件后会出现提示窗口,要求按F10键设置阵列,按照提示按F10键进入阵列设置过程,第一个画面显示系统所安装的硬盘状态。
步骤2:按回车键继续设置,进入设置窗口后使用Tab键控制设置窗口(图3),左上角的RAID Mode栏设置阵列模式:Striping(RAID 0);Mirroring (RAID 1);Stripe mirroring(RAID 0+1)。
右上角的Striping Block栏设置数据块大小,建议使用默认的Optimal。
下面左边方框内显示所安装的硬盘,使用“→”键依次将要组建阵列的硬盘移至右边的方框中,如果选择错误可以用“←”键删除。
步骤3:阵列设置完毕,按F7键清除原有数据并保存设置,按“Ctrl +X”组合键保存RAID设置。
如果要对设置进行更改,只须开机后按F10键重复以上步骤即可(注意:如果硬盘中已安装了系统,这样更改就会删除所有分区信息和数据,笔者就因为一时冲动导致所有数据全部消失,所以请三思而后行)。
步骤1:阵列设置完毕后工作就算完成一半,将先前制作好的驱动软盘插入软驱,再将Windows XP安装光盘(含启动功能)放入光驱中,当屏幕下方提示“按F6
安装RAID驱动”时,请及时按下F6键,等安装程序检测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RAID驱动安装窗口。
步骤2:根据屏幕下方的提示,按S键开始安装RAID驱动(如果启动时没有插入软盘,程序会提示放入软盘并按回车键开始)。
注意:nForce芯片组主板使用RAID功能必须安装两个驱动(NVIDIA RAID CLASS DRIVE和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光标默认先安装第一个驱动,直接回车就可以安装,完毕后根据提示重复上面的步骤,按S键,将光标移至下一个驱动,回车安装即可(图 4)。
步骤3:两个驱动安装完毕后,直接按回车键开始安装系统(可能有的系统在这一步后会要求重启),以后的安装方法就和普通硬盘安装系统一样了。
分区、检查磁盘、格式化,这时还不能取出软盘,因为当分区与磁盘检测完毕后,系统还会从软盘上再次载入驱动……最后将启动顺序设置为硬盘优先即可。
混合磁盘阵列的效能是单块硬盘所无法比拟的,笔者用HD Tune 2.10分别测试了组建RAID系统前后磁盘的基准性能,结果证明混合阵列的读、写性能相对于单块硬盘均有大幅度提升,尤其是数据平均传输速率从46.7MB/s直接提升到85.3MB/s。
最后笔者还要告诫各位,如果你无法保证老硬盘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最好不要组建RAID系统,例如RAID 0系统就非常“娇弱”,只要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都会让你的所有数据“消失”,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