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正面战场概述

合集下载

关于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的论述

关于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的论述

关于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的论述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从此变成了水深火热的地方。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滔天大罪。

四海之内,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

这时,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已经伤亡惨重,被迫走上了战略转移的道路。

但在国土沦丧之际,中国共产党毅然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奋勇抵抗。

一边抗战,一边力求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做出来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民族存亡之际,共同投入到战场之中。

国民党投入到抗日的正面战场,而共产党则是在敌后战场活动。

他们一同努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中,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阶段与战略相持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了日军1万余人。

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出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先后阵亡。

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

究其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上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因而没有强有力的力量。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由于上述特殊历史原因,它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

两个战场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本文仅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情况作一概括分析。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这个时期日寇凭借武器装备及兵力上的优势实行连续不断的进攻,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比较认真的抵抗。

这时期中日双方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南口作战、淞沪会战、太原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及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基于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在优势装备的敌人面前表现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其中尤以淞沪、忻口、台儿庄等会战更为突出,是侵略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淞沪会战激战三个月,敌軍以死伤四万余人的代价占领上海。

1938年初进行的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精锐的板垣和矶谷师团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有力的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有着重要义。

但是纵观这个时期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除个别战役外,从总体上受中国军队打得是败仗。

分析失败原因主要有两点:从客观上讲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

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军事上占优势,而且在经济力量上也占据优势;而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于陈旧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作战之需要。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付出一定的血的代价,才能逐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形势,才能最后战而胜之。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 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此 时国民革命军兵力凋零,退 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 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 开始了长达数月,惨绝人寰 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 国军民300000多人。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 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 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 国民革命军由于指挥混 乱,布置不当,被迫从 太原突围。此战国民革 命军英勇抵抗,付出了 重大牺牲,消灭敌军 20000余人。但从此国 民革命军在华北战场的 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 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 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 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三个 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 几十万的兵力。由于国民 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 备落后,在付出了330000 多人的损失后,最终被迫 匆忙撤兵,并直接导致了 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 军伤亡50000余人。
&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 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 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 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 国民党正面战场 。
国殇——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大型会战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 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 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 中条山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 豫湘桂会战等22次,此外,还有远征军两次赴缅 甸作战;重要战斗1100余次,小规模战斗近5万 次。陆军伤亡、失踪达320万人,空军消耗飞机 2468架,牺牲4000余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溥线,扩 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 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 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 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 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 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 消灭鬼子10000多人,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的抗战意志。

抗日战争之_国民党与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之_国民党与正面战场

三、战略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 在日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不仅 未实施有效的战略反攻,反而固守其错误立场, 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等一系列溃败,从而大大削弱 了总反攻的有利形势。在日军投降前后,国民党 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力图垄断受降权力,独吞胜 利果实,并为此积极准备内战,其消极作用是很 明显的。
国民党正面战场之
• 3、徐州会战 • 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向台 儿庄进犯,企图达到迂回进攻 台儿庄的目的。李宗仁调集数 倍于敌的兵力将矶谷师团包围 在台儿庄。4月6日,中国军队 向敌人发起总攻,经过激烈战 斗共击毙敌人7000人,伤13000 人,俘虏700人。
• 评价:其中的台儿庄大捷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 的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国民党正面战场之
• 1、忻口会战
• 10月13日,日军以三个师 团的兵力向忻口进攻。国 民党守军在第二战区副司 令长官卫立煌的指挥下, 奋勇抗战,在八路军的配 合下,经过23天的阵地争 夺战,大小40余次战斗, 击毙击伤敌2万余人。
• 点评:牵制了日军沿平汉路南 下的作战行动,形成了华北有 利的局势 。 • 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第九军军 长郝梦龄
国民党正面战场之
• 枣宜战役 • 1939年初到本世纪末942 期间,为逼迫国民政府投 降,日本向华中、华南的 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一 系列进攻。在1940年5月 枣宜战役中,国民党第三 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率军与敌人血战九昼夜, 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他为 “全国军人楷模”
• 由于日军并未完全停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所以这一时 期国民党虽消极抵抗但仍在抗日。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国民党并未完全投敌,仍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 • ②仍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抵抗,还组织了不少大会战。这 些会战大多数失利,但也沉重打击了日军。 • ③在这一时期,正面战场还牵制着日军在华近40%的兵力, 这对敌后战场仍起了一定配合作用。 • ④在国际上,国民政府仍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 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派远征军配合盟军作战,这对 中国的国际威望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有一定影响的。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情况(精)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情况(精)

太原会战
• 淞泸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入侵山西, 企图夺去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赶山西参加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 在平型关伏击敌人,灭敌千余人,取得抗 战首次胜利,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 话。国民党军队在山西祈口阻击敌军,激 战达半月之久,灭敌两万余人,11月8日, 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 束
武汉会战
• 1938年6月10日的武汉会战时抗战防御阶段 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 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 湖北等省。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40万, 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月,攻 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10月25日, 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战争初期的证明战场
• 第一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 党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泸会 战,晋北祈口战役,徐州武汉战役,都给 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期间四大战役
• • • • 淞泸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淞泸会战
•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 本决定向华北,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 妄图三个月内灭中国,1937年8月13日,日 本企图在10日内“致中国于死地” 以控制 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发动史称“八一 三”事变,又称“淞泸会战” 会战历时3个 月,日军动用海陆空20余万人,在负伤6万 多人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泸会战结 束
徐州会战
• 抗战以来历史最长的一次会战,1937年12 月到1938年5月,双方都投入数十万兵力,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杀敌一万多人,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虽然中国 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同仇敌气,血战到底的 英雄气概。但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疯 狂的进攻,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 束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四川省三台中学王俊(621100)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战争。

共产党为代表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为代表的正面战场,是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

要克服思维定势,摒弃极“左”观点,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作用。

要根据抗日战争的发展,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不同历史阶段来具体评价。

一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积极抗战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国民党军队。

在日军的攻势下,国民党政府及军队被迫抗战。

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防会议,进行了军事部署,制定了战略指导方针。

调集了200个师的兵力,先后进行一系列保卫战。

较认真地进行了一系列防御战,涌现了一些抗日将领和民族英雄。

1、忻口会战。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即分兵沿平绥靖、平汉和津浦铁路干线向华北发动全面进攻,夺取山西是日本全面占领华北的首要目标。

9月中旬,日军占领大同,晋北门户洞开。

忻口一线便成为保卫太原的重要防线。

10月13日,日军以三个师团的兵力向忻口进攻。

国民党守军在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指挥下,奋勇抗战,在八路军的配合下,经过23天的阵地争夺战,大小40余次战斗,毙伤敌2万余人。

此次会战国民党军队伤亡也达10余万人以上,军长郝梦麟、师长刘家骐等阵亡。

后日军突破娘子关,由正太路抄袭太原。

11月8日,华北重镇太原失陷。

整个华北随即陷落。

2、凇沪会战。

“八、一三”事变以后,蒋介石亲自担任上海战场最高军事指挥官,调集70万大军进行凇沪会战。

日军投入海陆空兵力共达30万。

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官兵在上海人民的支援下,不畏强敌,顽强战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在战斗中先后涌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上海宝山姚子青守备营500官兵、在敌军包围中孤军坚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由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等英勇事迹,表现了中国军民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凇沪会战进行了三个月,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意志,赢得了向大后方撤退战略物资和人员的时间。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表现概述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表现概述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 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中正为了把日军 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 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 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 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 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 争。即使当时国力远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马上 投入全面战争。
影响

以军事面来说,国民政府不但战败以外还让其军事 实力大幅受创,使得多年建军付诸流水;淞沪会战 后大量的游勇散兵,国民政府无力加以收编,因此 成为各地土匪游击队造成后方百姓的困扰,或者被 中国共产党加以吸收,使得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实力 急速强化。

但在政治面上却是成功的,淞沪会战将中日冲突成 功的台面化宣传到国际媒体。也让世界清楚中华民 国政府对日本的立场,也间接影响日后英美对中国 战场的支持。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 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 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 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 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 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 计52个师(旅)共28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 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 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 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 会太原,最后虽然会战以失利告终, 但会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留给我们 的重要启示并不会因为会战失利而改 变。 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 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 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 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但从 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 结束。

国民党正面战场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不可忽视的作用抗日战争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两个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纵观整个抗战时期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敌后战场,重视敌后战场的作用,而忽略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作用。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一场真正的国家与国家、政府与政府的战场中华民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是世界上公认的全国唯一合法之政府,作为国家的正规合法政府,与日本的战争代表了国家与国家的战争,是能被世界看见的,作为二战的一部分是被世界认可的。

作为当时的合法政府,中国人民是认可的,与日本的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严重关切的,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可以给中国人民以信心,中国没有亡,政府军队仍然在和侵略者作斗争,正面战场给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两国实力悬殊,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战胜强大的日本,但正面战场的存在是英美等盟国援华抗日的重要基础,由于正面战场是国民党领导,英美的援助可以源源不断的到来。

为中国的持久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面战场促成了中国与各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互助,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而就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来看。

这一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做不到的。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另一重大作用是策应了中共敌后战场的形成,抗战初期,日本为迅速灭亡中国,可谓倾尽全力打击国民政府,企图迅速灭亡中国,让国民政府屈服,日本将绝大部分不对包括日本常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都调到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决战,正面战场在初期牵制了大量日军,日军急于在华中、华东地区寻找国民党军队决战,而相对于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的日本后方疏于防范,此时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辟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就容易了很多。

假设没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存在,那也就不存在共产党所谓的敌后战场了,日军势必会集中全力消灭自己身后的这股敌对势力。

那么敌后战场也就成为了正面战场,恐怕,那时中国真就被日本给灭了,应该说,在日军看来,国民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对手,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并装备这新式美式装备与共产党的三万多小米加步枪的军队两者相比给日军的压力绝不在同一档次,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日军不会不明白,想要征服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击溃蒋介石政府,政府没了,民众就成了一盘散沙了。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用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用

第三阶段: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 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 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仍然维持到抗战 结束
当代大学生应辩证的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
大陆方面:在80年代以前,对正面战场的研究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正面战场地位和作用的 分析简单化、片面化。对国民政府军队作战的 实际情况未作全面的叙述和评价,给人造成正 面战场只是消极应战,并且是一败涂地、罪债 累累的形象。 台湾方面:对正面战场的评价过高,对敌后战 场则根据地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晋鲁豫抗日根据地 苏南抗日根据地 皖东抗日根据地
创建人 聂荣臻 贺龙、关向应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张云逸
部队 八 路 军
新 四 军
百团大战
为粉碎“囚笼政策”,1940年,八路军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 的兵力,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 向日寇发动大规模的攻击。百团大战主 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 军的据点。历时百天的百团大战,总共 进行了1824次大小战斗,毙伤日军2万 余人,伪军5000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 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 公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 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 取得的辉煌战绩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以沉 重打击,极大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 的信心。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二者缺一不 可,两个战场是一个整体。
第一阶段:从抗日爆发到武汉失守,国 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 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开。 而敌后战场的开辟,从战略上也牵制了 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两个战场不仅 在战略上实行了比较紧密的配合,双方 的军队在战斗和战役中也进行过许多配 合。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概念

历史第六章

历史第六章
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讲话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溶共、防共、
3、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恶果—— 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枣宜会战 豫湘桂战役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940年希特勒以闪电战袭击北欧,一举成功。此举使 日本军阀深受刺激,也为之鼓舞,颇欲在中国战场也有一 番作为。 中国军队的冬季攻势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尤其是第五 战区,攻势猛烈,对华中日军大本营武汉威胁极大,因此 日军急欲实施报复作战。 1940年5月至6月,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 宜昌地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枣宜会战。 张自忠牺牲,日军占领宜昌。中国丢失了鄂北鄂西江 汉平原富裕的产粮区,日军在宜昌修建飞机场对重庆等 大后方地区狂轰滥炸,加上欧战的不利形势,种种因素 的综合,极大影响了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产生了 前所未有的悲观消沉局面。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总之,抗战之初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要 战场。在这个阶段,国民政府的抗战是比较积极 的,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战争初期 敌强我弱,中国暂时损失一些国土在所难免。问 题是丢失国土面积如此之大,速度如此之快,损 失如此惨重,除了国力悬殊外,与国民政府的战 略战术的失误有直接的关系。战术单一,与敌人 盲目拼消耗,导致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牺牲;对 英美等国存在依赖思想。因此,国民党正面战场 的抗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 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1、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武装民众, 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术上,没 有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个阶段表现不同, 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 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 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 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另有数据称日军伤亡11984名,此数据 源自1938年6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 三课对台儿庄战役前后日军伤亡的一个统计, 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其中第 五师团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战死1281人, 受伤5478人,第10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 战死1088人, 受伤4137人。 中共《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 报道歼敌万余人,日方数据为伤亡11984人。 史界如孔蕴浩先生则认同《新华日报》数据, 认为台儿庄一战中方“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 果”,而整个鲁南地区,“日军死亡的人数 超过16000人”。
第二
由于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军队的英勇作战,打 击了日寇的气焰,耗日军的大量有生力量, 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抗日战争爆发后, 日本企图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 迅速击溃中国军队,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在3 个月内结束对华战争,但他们错误地估计了 形势。日军原计划10天攻占上海,但淞沪会 战就进行了3个月,歼灭日军4万多人;武汉 保卫战从开始到结束历时4个月,毙敌4万余 人。这一系列的会战,不仅消耗了敌人的大 量兵员,而且战争中日本的劣势开始显现, 其经济实力、资源消耗已经使得日本无法继 续进行攻势作战。所以在日军占领武汉和广 州后,不得不改变了侵华策略。
战略防御阶段的重大意义(小结)
1·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 列大规模战争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2·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
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 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 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 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

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时间:1937年8月13日 性质: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 标志: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之间 不宣而战,由地区冲突真正升级为全 面战争 战斗展开地点:当时上海市区 郊区
会战结果:淞沪战场阵亡9,115名,负 伤31,257名,合计40,672名(日方 计)
对战局之影响:挫败日军中央突破、 速战速胜之战略意图,迫使其在华北 战场上转攻为守;成功地让世界清楚 民国政府对日本的立场 阵亡将军:朱耀华 吴克仁 路景荣 李 友梅 杨杰 等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执行持久消耗战略,因而在战役 指导上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方针,主要实行线式防御阵地战,按 照蒋介石的要求“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否定运动 战和游击战,作战样式呆板,从而使其组织的几次大的战略性防 御战役最后都被日军击破,出现大溃败局面,国民党中央政府被 迫迁都退守重庆,在15个月内丢失华北、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 地共13个省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这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极大 失利,其原因主要是蒋介石战争指导水平的拙劣所致。”
国民党:

汪精卫:38年12月29日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 39年1月1日,被永远开除党籍,并撤销一切职务。之后发生“河内刺汪案”, 蒋中正派出特务企图暗杀而不果。5月在上海与日本开展秘密谈判。9月30日, 与日本秘密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40年3月26日,伪组织在南京成立。 后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于3月29日成立“中华民国国民 政府”,出任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
张 洪 涛著 团 结 出 版 社
抗︽ 战国 纪民 实党 ︾正 面 战 场
视频: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末前语。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 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烧起抗日的烽火。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凇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的最新的评价。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战况1、局部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过多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中国军队也断续进行过正面抵抗,其中主要有“江桥抗日”、“一二八”淞沪抗日、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日和绥远抗战等战役,由于这些战事发生在局部地区,可以称为“局部抗抗”。

由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且为了进行战争准备而竭力将全面抗日的时间往后推移,总体上推行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

现在没有确实的史料证明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给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即使有这样的命令,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最高领袖,也可以拒绝执行。

例如,如在防守锦州时,蒋介石数次令他抵抗,他却悄悄撤兵。

所以,对于东北的沦丧,蒋介石与张学良负有共同的责任。

1932年淞沪抗战,不能简单说成是十九路军孤军抗日作战,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抽调第五军增援淞沪,最后以妥协告终。

2、抗日战争前期正面战场抗日战争前期指的是从中日全面战争打响武汉失守,相当于战略防御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起点。

这次反侵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初期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形成各自的指挥系统。

但从战争的总体上说,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简单的否定,或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既恰如其分地评价它在抗战中的贡献和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

这样才能科学地说明这样一场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有助于正确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共同维护抗日战争的历史成果。

一、存亡危急之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当时,中共中央通电全国,首先指明了这次事变的严重性质和坚决抗战的必要性。

在日本灭亡中国的威胁下,在全国人民强烈义愤的要求下,国民党开始改变过去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转而采取比较努力抗战的态度。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虽然仍想通过外交谈判的途径力求避免事态扩大,但同时也对事变采取了强硬的立场。

7月9日,蒋介石密令平津前线:“具备必死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滑之惯伎,务期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2)察冀行政组织,不容许任何不合法之改变;(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察冀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人的约束。

他表示中国已临到“最后关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因为参战,他们可能背井离乡几十年

耿荫龙,97岁。1941年, 受命赴缅甸仰光抢运国内 抗战急需战略物资。1949 年,随部队在成都起义, 整个后勤部队改编为中国 人民解放军。后调至西南 军区后勤部车辆管理处。 目前老人腿脚稍有不便, 无收入。

共赴国难的抗战老兵啊, 本该在硝烟散尽之后,解甲归田,安享晚年
现在过得还好吗
那些年为我们国家抵御侵略者的国民党抗战老 兵们

杨逢钱,103岁,现居湖 南永州。于国民革命军 陆军第190师特务连任班 长职务。先后参加了淞 沪会战、第2次长沙会战、 第4次长沙会战和衡阳保 卫战。
身受多处枪伤,现在身 上还留着5颗子弹,身体 很差,居住环境恶劣。

他们也曾浴血奋战,顽强杀敌
求BLeabharlann M!!!Part1.穿越时空的思念
Part2.夜的钢琴曲 – 5
-以此纪念那些牺牲的 英灵们
1939年到1942年 三次长沙会战
伤亡统计
国民政府军
伤亡322万7926人、 病亡42万2479人, 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 其中海军全军覆没。
日军
阵亡48万3708人 伤者仅达193万4820人。
国民军在抗日战争中死伤300余万人,同 时也有上将21人 中将73人 少将167人, 一共261位将军牺牲
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张自忠,一代名将,1891 年-1940年,年49岁。戎马 生涯近三十载,竭尽微忱。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 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 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 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 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 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 殉国。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大日本皇军不可战
胜”的神话破灭了。
台儿庄战役
地点 时间 参战方 参战方兵力 伤亡情况
山东台儿庄 1938年 1938年3月23日~4月7日 23日~4月 中国国民党军 4.6万人 4.6万人 7500人 7500人 日军 2万左右(两个师) 1万余人
结果
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意义
台儿庄战役的结局, 台儿庄战役的结局,说明了日军并不是不 可战胜的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 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 士气 ,达到了消耗日军兵力的目的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 战争前途的看法。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 战争前途的看法。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 了有利条件。 了有利条件。
抗日战争
国民党
★正面战场 ☆主要战役
主要战役
淞沪战役 忻口战役 台儿庄战役
阵地 ↑
↓上海硝烟 上海硝烟
开进 ! ↑ ↓炮兵阵地 炮兵阵地
淞 沪 战 役
上海虹桥机场事件
现在中国著作均称是日军主动挑起上海战 事,其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硬闯虹桥机场挑衅 并打死我卫兵, 并打死我卫兵,我方在忍无可忍情况下将其 击毙,日军遂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击毙,日军遂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在当时,中日双方已经是剑拔弩张、 在当时,中日双方已经是剑拔弩张、战争一 触即发之际, 触即发之际,二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 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 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也点 燃了战争的导火线 1937年8月9日发生的上海虹桥机场事件, 日发生的上海虹桥机场事件, 年 月 日发生的上海虹桥机场事件 日本称为“大山事件” 是上海“ 一三 日本称为“大山事件”, 是上海“八·一三 淞沪会战”的导火线。 淞沪会战”的导火线。

国民党正面战场ppt课件

国民党正面战场ppt课件
31
32
国军十大抗战名将
张自忠 杜聿明 薛岳 傅作义 王耀武
李宗仁 孙立人 卫立煌 戴安澜 赵登禹
33
张自忠
职位 战绩
国军第33集团 军总司令
台儿庄战役 临沂大捷 收复枣阳桐柏 鄂北大捷 襄东大捷
34
谁逼死了张自忠?
不是日军,是沸腾的舆论
30年代中期,张自忠所在的第29军留驻华北的时候,这支军队 几乎全员都视日军为死敌,有事没事都要找日本人的麻烦,然而张 自忠儒雅周详,不仅革命军官兵敬仰他,日本军政也很喜欢他,他 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然而在外人看来却不然,随着各种舆论地 传播,他变成了华北头号汉奸。再转到南京的途中,甚至遭到了学 生们的暴动。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在寻找能以死证明自己爱国之心的 机会,在不许失败撤退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出入险境,战功显赫。 然而在湖北襄樊一战时他终于找到了机会,原本不用亲自上战场的 他穿上了鲜艳的黄呢军装不顾劝阻毅然出征。终于战斗到了生命的 最后一刻,得以完成了夙愿。
6
7、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6日 (国民党与日军) 国军: 伤亡:0.75万 日军:伤亡:1.1万
8、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1938年6月(国民党与日军) 国军:第一战区 伤亡:10万 日军:第14师团 伤亡:3.2万
9、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1日-1938年10月25日 (国民党与日军) 国军:110万军力 伤亡:40万 日军:35万军力 伤亡:14万
9
五战区,津浦路,实际上就是以徐州为核心的津浦路防线, 六战区撤销,六战区原本就是五战区北方的屏障,现在日军都打到徐州了, 六战区的存在也没有意义。 七战区撤销 八战区,青甘宁。 八战区-西北中央化 这次调整的战略核心依然是武汉。

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 对日宣战。 中国设立战区,为了配合英、美打击日军, 中国发起反击。 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共毙伤 日军5万余人,俘日军139人,为历次会战所 罕见。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 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甸殉国。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 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力;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 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局限:
1、抗战意志衰退,以保存实力、坐待胜利为指 导思想,失去了抗战初期的积极性。 2、蒋介石“曲线救国”的策略,导致国民党军 先后有78万人投敌,其中将级军官67名,如孙殿 英、孙良诚、庞炳勋等。 3、军队贪污腐化,从中牟取暴利,大发国难财。 4、军队的纪律败坏,当地人民恨之入骨。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谢谢观看!

制作人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卫国家、民族,在正面战场英勇作战而 捐躯的军人不知其数。 其中高级将领也有一大批,如赵登禹赵登禹、佟麟阁、张自 忠、郝梦麟、刘家麒等等。
张自忠
赵登禹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的阶段。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为粉碎日本法西斯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泽东同志曾肯定地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10月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的确,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4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38年6月l8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以初秋为期攻占武汉”的预备命令,同时集中了11个师团25万余人的兵力及大量飞机、舰艇,发动了对当时国民党军指挥中心——武汉的进攻,企图逼迫国民党政府投降,尽快结束中日战争。为保卫武汉这个华中腹地及水陆交通枢纽的大城市,国民党以第5战区、第9战区的部队共约14个集团军,124个步兵师,49艘舰艇,700余架飞机,并在苏联援华志愿飞行大队的支援下,进行了武汉保卫战。国民党军在武汉地区坚守3个多月,毙伤日军2万余人。
由于国民党政府对和平解决中日战争的希望破灭,终于使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对日逐渐强硬的态度。1937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遭日本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8月15日,国民党政府下达总动员令。8月20日,国民党军事当局颁发《战争指导方针》,正式确定“以持久战为基本主旨,以空间换时间,逐次消耗敌人”的战略方针,以转换优劣形势,争取抗战胜利。为此遂决定在平汉、津浦两线设立3道防线,以阵地战阻击日军进攻;同时在上海开辟战场,迫使日军改变作战方向,避免侵华日军集中主力在华北与我决战。
1937年10月中旬的忻口、太原战役,国民党第2战区集中了第2、第6、第7、第14、第2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集团军,34个师另13个旅,共约28万余人的兵力,在八路军的密切配合下,依托山地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2万余人,迟滞了日军沿同蒲路南犯,造成了华北有利局势。
“八一三”开始的淞沪抗战,国民党先后调集64个师70余万人的重兵,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顽强坚守阵地,抗击日军22万余人对上海的进攻。第一阶段,国民党军对日军各据点发动多次围攻,战役中期坚决抗击日军以重兵切断宁沪铁路,从西南方向封闭上海的企图,并以6个师(旅)对日军实施了大规模的反击,作战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和广大士兵与敌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如在上海市苏州河北岸担任掩护任务的第88师第524团8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坚守四行仓库,连续抗击日军四昼夜的猛攻。毛泽东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将与“平型关”、“台儿庄”的勇士同列为“民族革命典型”。淞沪抗战前后阻敌达3个月之久,毙伤日军6万余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企图。
1941年至1943年,正面战场进行的主要作战有豫南战役(1941年1月~2月)、上高战役(1941年3月~4月)、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6月)、第二次长沙战役(1941年9月~l0月)、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浙赣会战(1942年5月~9月)、鄂西战役(1943年5月~6月)和常德战役(1943年11月~12月)。这几次战役是日军为配合东南亚方面作战,切断中国东南交通线,摧毁美军在中国的空军基地,防止中国军队南下支援香港、缅甸的英军而发动的局部进攻,虽然上高会战(歼敌1.5万余人)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0.6万余人)打得比较好,但没有一次是主动对日作战的,只是在对日军“避战”无果的情况下,才进行有限抵抗。相反,蒋介石在反共方面却积极了。1941年1月,国民党军第3战区调集7个多师8万余人的兵力,发动围歼新四军军部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943年3月10日,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首先从思想和舆论上掀起了反共逆流,并从6月开始先后调集第8战区5个集团军近50万人,扩大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准备分9路闪击延安。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战场。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国民党正面战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战场。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特别是粉碎日本法西斯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抗战进入完全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不过,国民党在武汉失守后,其政策亦发生了变化,在政治上加强了反共。如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秘密颁发《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但由于日军进攻的重点仍然对准正面战场,因而,国民党的积极反共还无力并难于付诸于军事行动上,这在客观上逼迫这一阶段的国民党仍须用主要力量来抵抗日军的进攻。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1年零4个月,国民党军共毙伤俘日军25万余人,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而且付出了重大牺牲,其正规军损失达104.4万余人。在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广大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事迹,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拉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客观上也为我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执行持久消耗战略,因而在战役指导上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方针,主要实行线式防御阵地战,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否定运动战和游击战,作战样式呆板,从而使其组织的几次大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最后都被日军击破,出现大溃败局面,国民党中央政府被迫迁都退守重庆,在15个月内丢失华北、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共13个省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这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极大失利,其原因主要是蒋介石战争指导水平的拙劣所致。
需要指出的是,1938年11月至1940年,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过渡。在此阶段,虽然日本侵略中国的策略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由于国民党政府仍坚持抗战,因而,侵华日军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国民党正面战场,还没有转移主要兵力到敌后战场上去。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的战役有:南昌会战(1939年3月~5月)、随枣会战(1939年5月)、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0月)、1939年冬季攻势(1939年11月~1940年3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11月)、绥西作战(1939年12月~1940年4月)和枣宜会战(1940年5月~6月)等。这7次战役的规模都很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广大地区。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特别是1939年“冬季攻势”和绥西作战,国民党军先后调动10个战区132个师、9个独立旅,共100多万人投入对日作战;国民党军在枣宜会战中亦先后调集第5战区55个师40万人,抗击日军第11集团军8个师团10万余人的进攻。它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蒋介石曾幻想就地“和平解决”,但日本侵略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平(北平)津(天津)地区,取得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前进基地,随即又陆续调集30万人的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展开战略进攻,企图迅速夺取冀、察、晋、绥、鲁5省,控制黄河以北广大地区。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企图速占上海,威胁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就范,以求在2至3个月内灭亡中国。
太原、上海失陷后,中日战争的主战场转移到以徐州为中心的黄淮地区。到1938年2月,国民党第5战区的防御地域,已缩小到以徐州为中心,南北与日军对峙的纵深仅各200余公里。国民党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采纳周恩来提出的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守点打援、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指导方针,采取“北攻南守”的战法,集中67个师(旅)计45万余人的兵力,从2月12日起,以两个集团军分别攻击济宁、邹县日军,歼敌数千人。3月中旬,日军第10师团沿津浦路南下,逼进台儿庄,企图从东北越过运河袭占徐州。国民党军一部在台儿庄拼死抵抗,随后组织7个师对当面之敌进行反击,歼灭日军2万余人,迫使日军放弃对台儿庄的攻击。4月中旬,日军采取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法,对徐州展开猛攻。国民党军进行了顽强的抗击,在伤亡近20万人、力量不济的情况下,最终放弃了徐州,但也取得了消灭日军3万多人的重大战果。
可见,正面战场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里,对日军的进攻仍进行了较为坚决的抵抗,因而给日军较大打击,共毙俘日军26.3万余人,自己也付出了101.9万余人的重大伤亡,与1937至1938两年的伤亡人数大体相等,这也是国民党在这一阶段抗战仍较积极的一个表现。
1941年至1943年,中国抗战进入完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开始独立承担抗击日军的重任,并成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保存实力,等待胜利”的方针,把中国抗战的胜利完全寄托在美英盟军身上,对抗日持消极态度。这一阶段,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对日军作战基本上是“避战”和“应付”,即敌来我挡,敌退我停,很少主动出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