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6.3物质的密度(一)》教案苏科版2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密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密度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密度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课件、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提问,带出密度的概念。
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看过很多关于金银岛的故事吧?那么,在寻宝的过程中,有没有听说过密度这个词呢?学生:没有听说过。
教师:那么,如果我告诉你密度是一种描述物质“浓稠程度”的量,你们能理解吗?学生:懂了。
所谓密度就是表示物体有多“胖”,多重的吧?教师:很好,是的。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 密度的定义教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呢?学生: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很好。
那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密度,就是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这个公式如何表示呢?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3. 密度的计算教师: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实例来演示如何计算密度。
假设有一块铁块,质量为200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请问这块铁块的密度是多少?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所以密度 = 200克 / 50立方厘米。
教师:对了。
把计算出来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密度 = 4克/立方厘米教师:很好。
通过这个例子,你们是不是对密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呢?4. 密度的影响因素教师:密度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因素吗?学生:是质量和体积。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6.3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案(1)
要求学生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大小,及密度的计算公式来思考解答此题。
(三)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微小差异引起的重大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自己的想法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计算其体积,来探究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的性质。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总结归纳结论。
二、新课教学
(一)活动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上节课“测回形针的质量”的实验中,我们注意到:回形针的数量增大一倍时,回形针的质量也增大一倍,据此我们可以猜想出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组成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6.3物体的密度》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及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学习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
6.3物质的密度
1、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质量/体积
1)ρ=m / v 2)m=ρv3)v=m/ρ
3、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
kg/m3、g/cm3
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利用实验测量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来反映出物质的密度,实验测量中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非常接近,两次实验比较成功,利用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三、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三、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 引言本次教学设计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三、物质的密度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次教学设计适用于八年级物理教学。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通过实验测量密度的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容器等)、实验材料(不同物质的样品)、小组分组。
•学生准备:学生自备实验记录本和书写工具。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简要介绍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对物质的密度的定义进行详细讲解,并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步骤三:实验操作(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每组分配一份实验材料。
2.学生依次进行实验操作,在量筒中倒入一定的液体,记录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利用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计算液体的密度,并填写在实验记录本上。
4.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并由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以及计算密度的方法。
步骤五:课堂练习与展示(1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课堂练习,并将解题思路和结果进行展示与讨论。
步骤六: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课上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5.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和实际的学习体验。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质的密度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物理:6.3《物质的密度》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下).doc
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探究自行建构密度概念;会测一些固体或液体的密度;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探究和测物质密度的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学习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
二、设计思路:
1、本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以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重视实验探究,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变知识传承为实验探究,变被动接受为自行建构,变教师演示为学生独立操作,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
2、结合本节内容的实际,采用“边实验、边自学、边讨论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科学探究→建构概念→实验操作→实际应用的主要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资源:
本节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校内实验室资源。
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所配实验器材为:一架天平(砝码),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塑料块(或木块)和铁块(塑料块和铁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一只量筒,盛水的烧杯,系了细线的小石块。
教师所需器材为:投影仪(投影片)、三只分别装有水、酒精和醋的相同的小瓶、表面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各一只。
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
课。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6.3第一课时物质的密度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3 第一课时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1.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也可以根据已知量求解未知量。
3.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在数值上,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4. 密度表:密度表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可以查阅各种物质的密度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掌握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3. 会查阅密度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的理解。
3. 密度表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肿、腌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密度有什么关系。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公式及其含义。
3. 公式应用: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如,给定一个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求解物体的质量。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6. 密度表的使用:教师讲解密度表的结构和查阅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密度表。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
2.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4. 密度表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体积为200cm³,密度为1.0g/cm³的物体的质量。
答案:质量为200g。
2. 题目: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0g,密度为0.8g/cm³,求解物体的体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通过对密度公式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密度是什么,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讲解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分析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3. 例题讲解:利用例题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增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密度公式计算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铁块的质量,并解释计算过程。
答案:质量 = 密度× 体积= 7.9g/cm³ × 100cm³ = 790g。
2. 请分析下列现象,并解释原因:将100g的水和100g的酒精混合后,混合物的质量为200g,体积小于200cm³。
答案:由于水和酒精的密度不同,混合后体积减小,但质量不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苏科版2
《6.3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2.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2.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三、教学资源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铝块、刻度尺、托盘天平.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1.明确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学生思考并举例,提出各自的见解.如:颜色、质量、体积、气味等.教师手拿两个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能单凭体积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教师再拿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较大铝块,问:你能单凭质量来鉴别它?那么我们能通过比较什么来鉴别金属块的种类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来鉴别金属的种类,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表格:(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寻找规律.)2.密度概念的建立从表格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如何建立密度的概念?联系对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2)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 g/cm3=103kg/m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其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3)叙述密度的物理意义(结合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能叙述其物理意义.3.例题(学生板演)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4.课堂小结:密度的定义;密度单位及换算;密度的计算;5.完成巩固案五、教学反思《10.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三、教学资源1.教师用:大试管、小试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2.学生用: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老师:请同学们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感到有压力老师:请同学们把小木块放入矿泉水瓶中.教师提问:1、在这里,谁对谁有压强?2、木块对矿泉水瓶的什么部位有压强?学生回答:1、木块对矿泉水瓶.2、底部.教师提问:虽然存在压强,但是我们并不能“看见”这种压强,能否想一个办法让大家“看见”这种压强?如何证明存在有压强?学生:用气球膜蒙住无底的矿泉水瓶底,然后放入小木块气球膜向下凸(形变).(二)新课教学: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如果向玻璃管中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是小木块或是水,为什么都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2)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如果放木块,橡皮膜会形变吗?固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吗?(3)为什么固体没有而液体有呢?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2)没有.(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实验演示: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横放,竖放)教师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橡皮膜向里凹.实验演示:将容器变换方向向各处移动.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处处存在压强.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各处压强不一定相等.小结:我们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比较各点压强的大小.但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当需要定量测量各点的压强时,这种方法就不行了.3.压强计:那么要想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需要一种仪器,你们想要什么呢?学生:有压强计吗?(1)压强计构造①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②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③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④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2)使用: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4.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想一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深度、密度、方向(2)什么是深度?学生:到液面的距离.(竖直方向上)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1)与这些因素具体有什么关系?学生:深度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设计实验,准备器材:教师提问:需要哪些器材?学生回答:至少两种液体、压强计、刻度尺.为大家准备的两种液体是水和盐水.实验方法:教师提问:这么多因素,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实验前交代:这个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打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三)总结: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都有/都没有)压强.2.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4.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五、教学反思。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1.doc
1 6.3物质的密度一、分析实验数据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辅导:类比v=t s ,得:Vm 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通过分析发现:同种物质,如铁,1 cm 3(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都为7.9g ,那么1 cm 3含7.9g 的质量就是铁这种物质特有的;再如酒精,1 cm 3(单位体积)的质量也相等,都为0.8g ,那么1 cm 3含0.8g 的质量就是酒精这种物质特有的;如果再有另一种物质,那么1 cm 3含的质量就不是7.9g ,也不是0.8g ,而是另一个特定的值。
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这种物质特有的性质。
3、把“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以后,我们就说:密度反映了物质特有的性质; 同种物质的物体,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密度一般不同。
二、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V m 变形公式:主单位:Kg/m 3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换算:1g/cm 3= 1×103 Kg/m 3,三、密度表1、铁:7.9×103 Kg/m 3表示:每一立方米铁的质量为7.9×103千克。
2、为什么说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能从表中举例说明么?3、记住常见物质的密度4、对常见物质的密度的单位口头换算四、图像21、同种物质,m 与v 成正比; 密度ρ由物质的材料(本身)决定,与m 、v 无关。
2、根据图像比较物质的密度:○1相同体积比质量 ○2相同质量比体积 ○3直接根据坐标计算0 0 0。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苏科版
【关键字】教案6.3 物质的密度课题 6.3 物质的密度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
2、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具刻度尺、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铁块和铝块、托盘天平、量筒、牙膏皮、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能力1、能根据物质的这一属性来鉴定物质的种类。
2、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情感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意识。
重点1、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2、密度知识的应用难点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量筒(或量杯)的使用体积单位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出示一个小石块和一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的使用方法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那么1L=____mL=____dm3提问: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学生阅读课本量筒(或量杯)的使用说明。
学生对照事物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查密度表,比较并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知识的应用(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
)(3)教师提问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教师提问:怎样测各种固体(如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悬锤法”或“针压法”。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案: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 密度概念的引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密度概念,让学生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密度公式的讲解:讲解密度公式ρ= m/V,让学生理解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 密度公式的应用:介绍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并进行实际例题讲解。
4. 密度的测量:讲解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5.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能够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并进行实际测量。
3. 认识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量筒、天平、砝码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际情景,如冰块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上?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密度有什么关系?2. 讲解密度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讲解密度公式:详细讲解密度公式ρ= m/V,让学生理解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实际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5. 密度测量:讲解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并进行实验演示。
6.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密度概念2. 密度公式:ρ= m/V3. 密度公式的应用4. 密度测量5.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200g和10cm³。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 (2)
三、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②认识目标:知道通过对物体颜色、硬度、状态等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你能想出几种区分开来的方法?①②③(二)自学与互帮1.P8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讨论: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吗?(释疑)2.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写出你的猜想:3.P8-9实验与测量(1)每组利用两种不同的物质,每种物质各选三个体积不等的物体,分别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各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测量对象质量/g 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2)交流与讨论 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①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大小是否相等或相近?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②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大小是否相等?(3)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一般是 的。
(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1.密度表示 ,它的计算公式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 。
2.一只开口的瓶中装满水,水的密度是 kg/m 3,也等于 g/cm 3,它表示的意思是 。
将它倒掉一半后,则剩余水的密度将 。
3.常说“油比水轻”,实际上是说( )A .油比水体积大B .油比水质量大C .油比水体积小D .油比水密度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由V m=ρ,有ρ与m 成正比 B .由m =ρV ,有m 与V 成正比 C .由Vm=ρ,有ρ与V 成反比 D .ρ是物质的特性,ρ与m 、V 无关☆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选用了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长方体样品,他用实验中测得和经过计算的数据见下表。
物理:6.3《物质的密度》教案2(苏科版八年级下).doc
三、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记住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会查密度表。
(3)会使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测一些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与习惯(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3)通过密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均衡美的能力二、设计思路通过创设“辨别物质”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发现问题:由于体积不相等,通过比质量的方法来鉴别铁块和塑料块不可行。
使学生领悟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通过学生亲身探究,为密度概念的建立铺平了道路,这种安排自然而亲切,有利于思维的跳跃与过渡,并且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通过小石块密度的测定和几个密度知识的运用实例,进一步巩固密度知识并使学生明确物理是有用的,物理就在身边。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实施策略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以及密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实施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学生亲身探究,为密度概念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最终得出密度是反映物质属性的物理量。
四、教学资源学生每组配天平(砝码)一台,体积不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塑料块各三块,直尺一把,量筒一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并用细线系牢),一烧杯水。
演示用:天平(砝码)一台,铁块和塑料块各一(铁块的质量略小于塑料块),体积不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塑料块各三块,直尺一把,量筒一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并用细线系牢),一烧杯水。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3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 (新版)苏科版
启发学生对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又不相同;体积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是平常生活大家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从刚才同学的回答中可见大家对这类现象有一些了解。那么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3、实验探究
同学们的猜想和假设都很好,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如何来检验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生:1、体积相同的一袋棉花比一袋同体积的大米轻。2、体积相同的铁块比木块轻。3、相同体积的油要比水轻。4、一个水的铁块质量跟一个体积很大的篮球的质量相等。
学生大胆猜想:1、可能与物体本身的质量大小有关?2、可能跟物体本身的体积有关?3、可能跟物体本身的某种特性有关?4、可能与体积和质量的比值有关?
第3节《物质的密度》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课前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准备
天平,砝码,泡沫塑料,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前学生准备
学生复习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预习物质的密度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一块铁块和一块泡沫塑料的长、宽、厚度一样,即体积一样,但用手掂一掂,铁块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的多,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它们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苏科版 (2)
物质的密度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性,利用
(提出猜想)
小华:难道一大块塑料一定比一小块铁的质量小吗。
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
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2、密度的公式:=m/V 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
积
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
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的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为g/cm3。
单位换算应用 1 g/cm3=1000 kg/m3
4、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密度(P10)如水的密度1X103kg/m3,物理
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5、密度知识简单应用(P11 1、3、)
学生阅读 6、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中的《微小差异中的重大发现》
(四)作业
三、物质的密度
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2、密度的公式:=m/ V 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
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
g/cm3
单位换算应用 1 g/cm3=1000 kg/m3
4、水的密度1X103 kg/m3 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千
克。
八年级物理下册 6.3 物体的密度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测量对象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塑料块1
塑料块2
塑料块3
(5)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思考下列问题: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和体积比值的大小是否相同或相近?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大小是否相同?3、如果换几个其他的物体(如铜块、铝块或盐水、酒精等),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将怎样?
③同一物质密度不变,质量和体积成反比。
二、课堂小结。
三、课堂检测。
学生分别测出体积和质量,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写在表中。
学生通过数据,对照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得到结论
学生总结
(6)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相同或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相同或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即:ρ=m/vm表Biblioteka 质量,V表示体积,表示物质的密度.
5、所有的物质都有密度,看P11一些物质的密度表。
总结:①在密度表中明显的反映出: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的密度大的多。
②水的密度为ρ=1.0×103千克/
(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1、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和体积;
2、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
3、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 (1)
6.3 物质的密度学点1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1)取大小不同的多个长方体铝块和木块,用天平分别称出铝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
(2)分别求出各物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将测量、计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绘出各物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分析比较:(1)铝块的体积增大1倍,它的质量也增大1倍;体积增大2倍,它的质量也增大2倍……可见,铝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铝块1、2、3的质量跟其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木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也成正比且比值一定。
(3)铝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4)如果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可以发现铝块和木块的m-V图像都是一条直线(图6-3-3所示)。
只是对于不同的物质,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
图6-3-3问题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相同__;不同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不相等__。
可见,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__单位__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即密度,反映了这种物质特有的性质。
问题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特性是指__外部__条件不变时所具有的一种性质,当条件变化时特性也随之变化;而属性是物体固有的、不随__外部__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不变的__唯一__性,如质量。
学点2 物质的密度实验:分别观察常温、常压下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
问题1: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__大__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__大__于气体的密度,气体的密度大致比固体、液体的密度小__1000__倍左右。
问题2: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密度一般__不同__,如冰和水;不同物质的密度也可能相同,如__煤油和酒精__。
问题3:水的密度ρ水=__1.0×103__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体积为1_m3水的质量为1.0×103_kg__。
问题4:通过观察常见物质的密度可知,物质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__种类__、__状态__、__温度__、__压强__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物质的密度(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测量固体的密度,会查密度表,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来掌握测密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介绍科学史实,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
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二、新授过程:
(一)、活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回忆测大头针质量的实验
1.猜想: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不)同的。
2.实验:
(1)测出两种不同物质、每种物质体积各不相同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
(2)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到P9的表格中;
(3)并将表中的数据在图像中表示出来;
(4)交流:课本P9的问题。
3.实验结论:。
(二)、密度
如何建立密度的概念?联系对速度的定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定义: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密度的单位 、 ,换算关系 。
4.看课本P10常温、常压下物质的密度:
(1)会说物质密度的意义,如金的密度的物理意义:
(2)通过比较,你可以寻找到密度的哪些规律?
5.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 和V 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V
m =ρ的物理意义。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 ,体积是0.25m 3。
铁块的密度是多大?
(三)阅读:课本P10“生活、物理、社会”微小差异中的重大发现。
三、课堂小结
1、物质的密度是其属性之一,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的定义式为ρ=m/V
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与体积单位组合而成,常用的组合有:kg/m 3 和g/cm 3 ,
1g/cm 3 =103kg/m
3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