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47 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次我们讨论到猪苓汤,讨论到猪苓汤的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和方义分析,以及猪苓汤的配伍特点。
下面我们把猪苓汤和五苓散从病机到配伍上进行一个比较,前面讲到了五苓散是属于外邪入里,循经传腑,这个腑是膀胱。
所以外邪入里,循经传腑,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导致了关门开合不利,所以以小便不利为主症,同时它伴随有水逆证,所以蓄水证,加水逆证。
蓄水证表现在由于水液不化不能布散,口干渴欲饮水,但是水入即吐。
这个水逆呢,还有脐下动悸,造成头眩心悸,也可以咳嗽,所以五苓散证主要是病位在膀胱。
五苓散证既有外邪入里,影响膀胱气化的一个层面,又有内因当中呢,脾的运化不足,阳不化气,有这个基础。
所以用药,以利水渗湿的泽泻、猪苓、茯苓和健脾、温阳化气的白术、桂枝组合。
就成为一个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温阳健脾一张治疗蓄水证的名方。
猪苓汤和五苓散,有很多共同地方,从《伤寒论》角度来看,猪苓汤它也是指外邪入里化热,传入下焦,引起水蓄下焦,水热互结,小便不利。
然后由于热象明显,可以造成水气上逆,热扰心神,热伤阴液这些变化。
所以它可以有心烦、失眠、咳嗽、呕吐这些相应的表现。
从病机比较来看,虽然病位都涉及膀胱,但猪苓汤它涉及阳明胃,它实际水热互结,在里影响到膀胱、胃两个病位,所以涉及到胃,又加上热比五苓散证重,比较突出,所以伤阴明显。
因此在治法上猪苓汤就是利水渗湿和养阴清热相结合,所以它的功效,就是利水清热养阴,那用药呢,同样用了泽泻、猪苓、茯苓三个药来利水渗湿,但是相应的配了滑石和阿胶,配滑石增强了全方的利水渗湿作用;配阿胶呢,考虑到阴伤,考虑到一定程度的伤阴。
阿胶在这个方里的配伍,我们现代的研究发现,它有促进其它几味药的成分吸收的这个作用,当然古代不一定认识到这个,但实际当中的效果呢,恰恰从后来的我们现代的实验相吻合。
猪苓汤这个方在使用当中,当然《伤寒论》也提出来了,阳明有热,如果汗出多,这个方不适宜使用。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全文汇总
.那些例子当中多数在这个方里就
.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少阳经黄芩,太阴经苍朮,少阴经细辛,厥阴经川芎。而防风,“风药之卒徒,走十二经” 。这是在宋、金,这个时代,在北
,因为寒很突出。可能跟这有一定关系。但是怎么样有这种历史资料呢?怎么样用旁证或直接证据来说明这一问题呢?不容易。开始引我来解决这个
病机 外感风寒表实
外邪侵犯人体(侧重点) 外感风寒表虚, 既考虑到邪犯体表,又有邪犯体表引起的体表的正 气的失去平衡,营卫不和,
临床证候 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 恶风发热有汗,脉浮缓
功用 祛邪为主 祛邪调正并进
用药 麻桂相须,针对主证,发汗力量 很强 桂芍相配,既散邪(发散风邪)又调正(调和营卫)
“正局”,就是最标准的。你知常才能达变,你掌握了最标准的,以它
“伤寒正局”的含义。
《中基》、《中诊》里边的这个,《中医诊断学》,诊是诊,断是辨证。跟辨证捕捉病
,当然也不是一种模型,有几种模型。我们后面讲到具体方,有的先从药开始,有的先从病机分析开始,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太阳伤寒) 卫阳被遏 →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脉浮 营卫郁滞 → 头身疼动、脉紧
6到9克,用它有理气,疏散,疏理气机,理气。小
4到6克,很少。很多治内伤病方子里头如果配这个呢,它能够解郁,能够带一点疏通气血,解郁作用,并不有很大的理气作用。当然我们后来一般用这个,苏
。有的很强调芳化。有的强调肺为水之上源,开宣肺气。有的燥湿可以运脾,提法很多。虽然三焦之所以有三焦的特点。上焦开宣。中焦两种方法,或者苦燥,
900多年开始,又过了三百年左右,人口,经济各方面发展。虽然
“活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调气活血方结合以后,对于全面解决痢疾问题,确实是
方剂学医科教学专辑邓中甲
方剂学25 邓中甲济川煎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上次讲到济川煎的主治证候分析,它属于一种肾虚便秘,肾虚包括肾精不足,肾阳不足,所以要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还是属于以润为主的,但不同者,它要结合补肾,补肾一定温肾阳补肾精的作用,这个方配伍也体现了升降的一些基本结构,后世医家也经常利用这些配伍的技巧。
这是在方义分析中要注意的。
君臣肉苁蓉当归牛膝枳壳泽泻升麻(炒)这个方的君药是肉苁蓉,肉苁蓉这个药有温阳温肾阳,又有补肾精作用,现在这个药也经常称为保健药品。
多方面的开发应用。
不仅在中国大陆,在境外,国外,也普遍在研究这个药,它质地比较润,所以除了温肾益精之外,还有润肠通便作用。
所以它作为一个君药,当归和牛膝做为臣药,这里当归既能养血,也能润肠,牛膝能补肝肾,壮腰膝。
针对腰膝酸软腿脚无力,肾虚精亏造成的这类腰痛,有针对性作用。
而且本身也有引药下行的意义。
佐药里边枳壳是降气的,枳壳和泽泻,泽泻能够升清阳,升脾胃清阳,枳壳降气,降脾胃之气,主要作用于中焦的脾胃了。
一升一降,有助于气机升降。
这两味连用,主要是升降气机。
气机通畅,能够协助润肠药发挥作用。
泽泻,它有利水渗湿作用。
和其它利水渗湿药所不同,历来认为泽泻能够泄肾浊,肾虚精亏,往往产生肾浊,所以配它在里面,它有须的作用。
第二个,泽泻配升麻,是一个济川煎以后到现代,最近出的很多书里,研究配伍的里面,它总结了现代、近代一些医家都喜欢用泽泻升麻相配,来通大便。
不但泽泻泄肾浊,它利水渗湿,使气机下行,升麻升清,这一升一降,人们临床观察,用于治疗大便不畅。
这个升降气机,调整津液。
对于润肠,治疗大便不畅有作用。
而且人们观察的是,泽泻配升麻擅长于治便秘,泽泻配柴胡还能治泄泻,同一个泽泻,分别配这些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
所以明代张景岳配这类,说明他对脏腑气机升降用药很重视。
包括《施今墨对药》的配伍里面,也擅长用这一类。
升麻、柴胡、泽泻,这些分别相配。
还有上海的一些医家,近代比较有名的,配伍里也有这方面的例子。
《中医方剂学》(全集)中医必读之邓中甲版
《中医方剂学》(全集)中医必读之邓中甲版
本专辑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四大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方剂学》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深受好评。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本教程介绍了方剂学的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了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涌吐剂等150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
邓中甲教授简介:江苏省江阴市人。
因高中时患双球后视神经炎致视神经萎缩,经北京中医研究院治愈,遂矢志岐黄。
197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分配至四川省泸定县医院中医科工作。
197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大专院校毕业生进修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曾任方剂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
1996年晋升教授,2000年任方剂学博士生导师。
现为方剂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四川省中医学会理事、中基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
这位可是中医界的名医,他的教程,绝对是非常经典。
本教程送给正在学中医的朋友们。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上节课我们讲到消食剂,消食剂的消食化滞,后来讨论到消食健脾的概述。
健脾丸下面我们讲消食健脾的一张重点方,健脾丸。
健脾丸是Ⅰ类方,重点方,是临床常用的方。
健脾丸的主治证候病机是脾虚食积证,也就是说,从正气来讲,有脾虚的基础,食积是这种邪实的表现,这两者的一个比例上,是以脾虚为主,食积为次。
这类病人往往是由于长期的、或者慢性病、或者反复饮食积滞,伤损脾胃之气,而造成了脾虚,脾虚以后,运化能力更差了,更容易食积,所以这类病人往往跟正常人比较,他稍微多吃一口,饮食就停滞了,并不见得吃很多。
所以在治疗方面,健脾消食是主要治法,而且是以健脾为主。
脾虚食积证这个证候表现,我们把它分为两个部分。
脾虚实际上就是一组相当于四君子汤证的脾胃气虚证,我们这个表上,有的教材主治里边,用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脉虚弱作为代表。
那平时面色萎白、面色萎黄,发语声低,四肢乏力,这种状况,应该说平素就存在,一旦有饮食不慎,就产生食积的表现。
所以食积表现,食少难消,这类病人本身饮食就吃得较少,食少,稍微多一点就难于消化;那稍微吃多一点,饮食就积滞,积滞造成阻滞气机,脘腹痞闷;饮食积滞之后,就会郁而化热,苔腻是食积的表现,微黄是饮食化热的象征。
所以从主治证候来讲,这两个方面,一个脾虚,一个食积,同时出现。
这个证候脾虚为主,所以我们在治法方面是消补兼施,补重于消,所以健脾是主要的,帮助脾胃运化是主要的,消食是次要的,这两者结合,以健脾为主的。
这个方从方义分析来看,我们这个表上按照教材以君臣佐使这样排列的。
实际上方义分析,可以按照复方的角度来分析。
我们先看看以复方的角度分析。
人参、白术、茯苓和后面的甘草,就是个完整的四君子汤,就是一个健脾益气的基础方,治疗脾虚的基础方,这样来理解,不一定拆开,因为它是个复方了。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上山药,山药也是个补脾的药,上可以润肺,中可以补脾,下可以固肾。
邓中甲方剂学357个经方
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炙2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4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5三拗汤甘草,麻黄,杏仁,生姜6华盖散紫苏子,麻黄,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甘草7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8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炙,大枣,葛根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厚朴,杏仁10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11桂枝加芍药汤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12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13大羌活汤防风,羌活,独活,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甘草,白术,细辛,知母,川芎,地黄14香苏散香附子,紫苏叶,甘草,陈皮15香苏葱豉汤制香附,陈皮,鲜葱白,紫苏,清炙草,淡香豉16加味香苏散紫苏叶,陈皮,香附,甘草,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川芎,生姜17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18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19止嗽散桔梗炒,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20金沸草散旋覆花,麻黄,前胡,荆芥穗,甘草炙,半夏,姜汁,赤芍药,生姜,大枣21正柴胡饮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一钱,生姜22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23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2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炙,石膏碎25越婢汤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26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27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柴胡,葛根,黄芩,赤芍,甘草,知母,生地,丹皮,贝母28升麻葛根汤升麻,芍药,甘草炙,葛根29竹叶柳蒡汤西河柳,荆芥穗,干葛,蝉蜕,薄荷叶,鼠粘子,知母,玄参,甘草,麦门冬,竹叶30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31荆防败毒散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32仓廪散人参,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独活,桔梗,枳壳,柴胡,陈仓米,生姜,薄荷33参苏饮人参,紫苏叶,干葛,半夏,姜汁,前胡,茯苓,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甘草34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35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甘草,附子36再造散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大枣、白芍37加减葳蕤汤生蒇蕤,生葱白,桔梗,东白薇,淡豆鼓,苏薄荷,炙草,红枣38葱白七味饮葱白连根,干葛,新豉,生姜,生麦门冬,干地黄39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40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41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芒硝42复方大承气汤厚朴,炒莱菔子,枳壳,桃仁,赤芍,大黄后下,芒硝43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44清肠饮银花,当归,地榆,麦冬,元参,生甘草,薏仁,黄芩45阑尾化瘀汤银花,川楝子,大黄后下,牡丹皮,桃仁,延胡索,木香46阐尾清化汤银花,蒲公英,牡丹皮,大黄,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47阐尾清解汤金银花,大黄,冬瓜仁,蒲公英,牡丹皮,川楝子,生甘草,木香48大陷胸汤大黄,芒硝,甘遂49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50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51麻子仁丸(脾约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52五仁丸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陈皮53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54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55控涎丹(妙应丸、子龙丸)甘遂,紫大戟,白芥子56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甘草57新加黄龙汤细生地,生甘草,人参,生大黄,芒硝,玄参,麦冬当归,海参,姜汁58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59柴胡枳桔汤柴胡,枳壳,姜半夏,鲜生姜,青子芩,桔梗,新会皮,雨前茶60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61厚朴七物汤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62蒿芩清胆汤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63达原饮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64柴胡达原饮柴胡,生枳壳,川朴,青皮,炙草,黄芩,苦桔梗,草果,槟榔荷叶梗65清脾饮青皮,厚朴,白术,草果仁,柴胡,茯苓,黄芩,半夏,甘草66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67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68枳实芍药散枳实,芍药69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70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牡丹皮,甘草71黑逍遥散逍遥散,生地或熟地72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73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74生姜泻心汤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75甘草泻心汤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76黄连汤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77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7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79白虎加桂枝汤知母,甘草,石膏,梗米,桂枝80白虎加苍术汤知母,甘草,石膏,苍术,梗米81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82清营汤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83清宫汤元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连心麦冬84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85神犀丹犀牛角,石菖蒲,黄芩,真怀生地,银花,金汁,连翘,板蓝根,香豉,元参,花粉,紫草86化斑汤石膏,知母,生甘草,玄参,犀角,白粳米87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88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89栀子金花汤黄连解毒汤加大黄。
贵阳中医学院 邓中甲《方剂学》题库
贵阳中医学院《方剂学》复习思考题药学系方药教研室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将答案相应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题号后()中。
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学著作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C.《肘后备急方》 D.《伤寒杂病论》E.《备急千金要方》2.小青龙汤方中的君药是()。
A.干姜、细辛 B.麻黄、桂枝C.半夏、五味子 D.麻黄、芍药E.桂枝、细辛3.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E.止嗽散4.治疗阳虚寒积证应选用下列哪一个方 ( )?A.大黄牡丹汤 B.调胃承气汤C.温脾汤 D.麻子仁丸E.黄龙汤5.四逆散中一升一降配伍的药物是()。
A.芍药配甘草 B.柴胡配甘草C.枳实配芍药 D.柴胡配芍药E.柴胡配枳实6.半夏泻心汤主治何种痞证()?A.胃气虚弱之痞证 B.痰食交阻之痞证C.热结心下之痞证 D.水热互结之痞证E.寒热互结之痞证7.症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有力者,治宜选用()。
A.黄连解毒汤 B.清营汤C.竹叶石膏汤 D.白虎汤E.白虎加人参汤8.清胃散方中的君药是()。
A.石膏 B.栀子C.夏枯草 D.知母E.黄连9.清暑益气汤组成中没有以下哪味药物()?A.连翘 B.黄连C.麦冬 D.西洋参E.石斛.10.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为()。
A.2∶1 B.4∶1C.3∶1 D.1∶4E.1∶511.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益气升阳”的药物配伍是()。
A.黄芪---人参 B.黄芪----炙甘草C.人参----白术 D.人参---柴胡、升麻E.黄芪----升麻、柴胡12.炙甘草汤的君药是 ( )。
A.炙甘草 B.生地黄C.阿胶 D.炙甘草、生地黄E.人参13.川楝子在一贯煎的作用是( )、行气止痛。
A.疏肝活血 B.滋阴疏肝C.养阴柔肝 D.疏肝泄热E.散寒止痛14.功善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的方剂是()。
邓中甲《中医方剂学》教学片(1—82全集)
邓中甲《中医方剂学》教学片(1—82全集)邓中甲《中医方剂学》教学片(1—82全集)
01《方剂学》绪言。
【总论】第一章发展筒史
02《方剂学》发展简史(续)
03《方剂学》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慨述04《方剂学》第二节:医门八法:汗法、吐法
05《方剂学》吐法(续)、下法、和法
06《方剂学》和法(续)、温法、清法、消法:
07《方剂学》消法和下法的区别、补法; 第三章:方剂分类; 第四章:方剂组成变化
08《方剂学》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多功效药物的配伍要领、用量特点、炮制和煎制方法、剂型选择
09《方剂学》药物功效发挥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和配伍技巧、配伍作用分类、控制毒副作用十法
10《方剂学》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的涵义和应
用注意,以传统方与治法的关系。
(完整版)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败毒散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脾虚肝旺鸣腹痛,祛湿止泻柔肝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蜂蜜调,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内消法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清骨散君银柴胡,地骨青蒿知母草,秦艽鳖甲胡黄连,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清络饮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佐以荷叶竹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桂苓甘露散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生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阳和汤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茯菖远,加薄姜枣暗痱服龟鹿二仙胶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九仙散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罂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归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固经丸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去湿,肾虚湿热带下医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恒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惊厥服之消至宝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47讲肾气丸一贯煎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47讲肾气丸一贯煎上次讨论到补益剂的补阴。
补阴里面讨论了基础方,六味地黄丸和大补阴丸。
下面我们讨论一个常用方,一贯煎。
一贯煎《续名医类按》用地黄的方,经常它在方中用量最大的。
它本身常用量范围就是比较大,所以用地黄历来认为把它作君,因为也说得过去。
因为你本身肝肾阴虚为本,用生地它可以滋肝肾之阴,特别滋肾阴了,也能清虚热。
阴虚之热,通过它能养阴清热。
也有人认为,这个方以枸杞为君。
历代医家认为枸杞、当归联合作君,或者枸杞作君,或者生地作君,都有。
过去几版教材都是以生地为君。
特别是做为正式教材,大都以生地为君。
现代像高级丛书《方剂学》,是以枸杞为君。
这也说得过去,为什么呢?从当归、枸杞来说,归经当中,主要归经归肝经,因为这个方围绕着肝,它叫一贯煎,有个说法,一贯就是一理贯穿于事物之中。
事物或者方法,多种多样,但围绕的核心是一个,所以工具书上比“一贯”这两个字,叫做一理贯穿于事物之中。
这整个这个方,治法体现了多种结合,但是围绕着肝阴不足,就这一个道理。
所以核心是肝。
枸杞、当归归经主要是肝经。
虽然可以兼入其它经了。
像枸杞养肝血,也能滋肾阴。
所以认为枸杞为君也说得过去。
因为它原书没有用量,后来用量都是大家一个参考用量。
我自己觉得这个方里,应该说从养阴来讲,肝肾同治来讲,还是应该地黄为君更合适。
从养阴角度历来要大于枸杞了。
当归、枸杞可以看作臣药的一组,既滋养肝肾阴血,当归补血,枸杞补肝肾,当归又有一定的活血作用。
所以它可以使得这个方能够益阴养血,活血兼顾,补而不滞。
沙参麦冬是养肺胃之阴,都能养肺胃之阴,沙参侧重于肺,麦多侧重于胃。
但肺胃都能兼顾的。
这体现了肺胃肝肾这四者之间一个五脏的相互促进或者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这个思路出发。
因为围绕着肝阴不足,前面地黄和枸杞可以滋水涵木,肝肾同治。
而肺呢,润肺阴,能清养肺阴以后,达到清金制木的作用。
清金制木,肝肺同治。
用麦冬养胃阴,有的讲培土荣木,但多数讲培土益木,防止肝木克伐脾胃。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整理表格
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1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2
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3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
二、清营凉血(适用病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三、清热解毒(适用病证:各类热毒证候)
4
5
第六章温里剂(温中驱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二、回阳救逆
6
第七章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 一、补气
7
第八章固涩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
8
第九章安神剂(重镇安神、补养安神)
第十章开窍剂(凉开、温开)
9
二、温开(适用病证:中风、中寒、气郁、痰厥等属于寒邪痰浊内闭之证)
第十一章理气剂(行气、降气)
10
一、活血祛瘀
二、止血
第十三章治风剂(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一、疏散外风
12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辨证】口眼斜,患侧面部麻木,苔白,脉弦。
第十四章制燥剂(清宣外燥、滋阴润燥)
13
二、滋阴润燥(适用病证:脏腑津伤液耗之内燥证)
一、芳香化湿,燥湿和胃(适用病证:湿浊内阻,脾胃不和证)
二、清热祛湿(适用病证:湿热证,湿热外感,湿热内盛,湿热下注)
14
15
五、祛风燥湿(适用病证:风湿在表所致头痛、头重)
一、燥湿化痰(适用病证:湿痰证)
16
三、润燥化痰(适用病证:燥痰证)
第十七章消食剂
第十八章驱虫剂
17。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败毒散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黄龙汤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脾虚肝旺鸣腹痛,祛湿止泻柔肝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蜂蜜调,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内消法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清骨散君银柴胡,地骨青蒿知母草,秦艽鳖甲胡黄连,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清络饮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佐以荷叶竹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桂苓甘露散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生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阳和汤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茯菖远,加薄姜枣暗痱服龟鹿二仙胶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九仙散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罂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归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固经丸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去湿,肾虚湿热带下医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恒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惊厥服之消至宝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
邓中甲方剂学笔记
方剂学中医方剂学讲座笔记——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目录01讲 (2)02讲 (3)03讲 (6)04讲 (10)05讲 (14)06讲 (18)07讲 (23)08讲 (27)09讲 (32)10讲 (36)11讲 (39)12讲 (43)13讲 (46)14讲 (51)15讲 (56)16讲 (60)17讲 (64)18讲 (68)19讲 (73)20讲 (77)21讲 (82)22讲 (86)23讲 (89)24讲 (94)25讲 (98)26讲 (102)27讲 (108)28讲 (112)29讲 (116)30讲 (120)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
“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说明了方剂的来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反映了中医药学从实践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规律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是介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用药之间的桥梁。
方剂学的基础研究,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方剂学研究指导原则以中医学术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方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规律的研究方法。
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
方剂学研究具体工作主要有:临床试验,文献整理,逻辑分析,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面。
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47 邓中甲上次讨论到补益剂的补阴。
补阴里面讨论了基础方,六味地黄丸和大补阴丸。
下面我们讨论一个常用方,一贯煎。
一贯煎《续名医类按》主证分析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胸脘胁痛,疝气瘕聚肝郁化火犯胃吞酸吐苦阴虚内热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弱或虚弦一贯煎也是个名方,这个方它是从魏玉璜的《续名医类按》,相当于医话里面摘取出来的一个方。
这个方他讲了一段话,他对治疗这种病的看法,所以用这样六个药,他这六个药是没有用量的。
原书没有确定用量。
这当然也就涉及到后来对君药,或基本结构的争论,讨论。
由于这个方长期以来临床疗效很好,所以对他这个思路,也可以说是填补了在这之前的一种,治肝肾阴虚,肝郁这种治法的一个空白。
人们都说他这个思路很新颖,当时很赞赏。
过去作为肝脾,肝胃两个系统来说,以逍遥散这种调和为一个代表。
当对肝郁阴虚证,从药物反应出来,和他药物的配伍特点,仔治法方面都开了个先河。
所以意义比较大。
从一贯煎的主证病机分析来说,它的基础是肝肾阴虚,这个是公认的。
但肝肾阴虚中间是肝阴不足,肾阴不足,还是肝血不足,哪个是为主的?历来有些讨论。
我们从它肝肾阴虚,大家公认的共性出发,肝肾阴虚是本,是基础,有肝郁气滞是标,由此又造成了肝胃不和,所以抓病机是三点。
基础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以后,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脏非常强调阴阳平衡,所以阴血不足,疏泄功能会减退,继发造成肝气郁滞。
肝郁有挟阴虚,阴虚可以有阴血不足,可以有燥热。
所以还有一个可能,它也可以造成肝胃不和。
肝热影响到胃的和降。
从它的表现来看,呕吐吞酸。
有胃气上逆,又加上吞酸的特点是肝谓不和,临床使用的话,针对它的证候,只要有阴虚肝郁就可以。
有肝胃不和的话更适合,它是这样的特点。
阴虚,有一定的虚热,所以咽干口燥,特别是舌像脉像,用一贯煎在临床上的很多报导里,舌象是很重要的。
舌红偏干,脉可以像虚弦,或偏弱,也可以弦细数,看它虚热的程度。
这肝气郁滞主要反映在胸脘胁痛,但临床用,这方治疗胃阴不足,肝胃阴虚,包括胃阴不足,兼胃气上逆这个胃痛,这一类用的也比较多。
比如说一贯煎用于萎缩性胃炎,过去报导比较多了,也公认这个是萎缩性胃炎阴虚型的首选方。
胁痛是历来就是主治当中的头一个,阴虚肝郁的胁痛,至于疝气瘕聚,由阴血不足同时肝郁,日久以后,气血津液瘀滞不畅。
特别气滞随着肝经气滞,可能导致下焦疝气瘕聚。
都是气滞为主。
这是原书魏之琇自己提倒,可以治疗疝瘕。
临床用一贯煎,经过加味软坚散结这些,也可以治疗像有些肝硬化,它属于阴虚气滞型的,也可以的。
这报导非常多,肝胃两类的是比较多的,这个一般都认为是个名方,疗效比较好,所以从主证分析来说,基础证,阴虚内热,有一种阴虚内热,但这个证的内热不重,重要加味了。
由阴虚导致有肝郁,阴虚肝郁肝胃不和,导致肝郁化火犯胃,有胃气上逆,呕吐吞酸这个特点。
这是它的主治证候,分析有三个方面的结合。
功用滋阴疏肝。
那就用滋阴的方法和疏肝的方法相结合,从根本来说是阴虚为本,兼有肝郁,所以滋阴疏肝相结合。
生地滋肝肾之阴,清虚热君当归补血活血枸杞养肝血,滋肾阴臣沙参养肺胃之阴(侧重肺)麦冬养肺胃之阴(侧重胃)佐川楝子行气疏肝,使全方滋而不腻,止痛这方里哪个作君药呢?过去历来以地黄作君药,所以有很多标明剂量,原书没有剂量,地黄标得较高。
当然这也难怪,地黄历来用量较大,从仲景时代就是。
你如果要说,把所有方剂翻一翻统计一下,用地黄的方,经常它在方中用量最大的。
它本身常用量范围就是比较大,所以用地黄历来认为把它作君,因为也说得过去。
因为你本身肝肾阴虚为本,用生地它可以滋肝肾之阴,特别滋肾阴了,也能清虚热。
阴虚之热,通过它能养阴清热。
也有人认为,这个方以枸杞为君。
历代医家认为枸杞、当归联合作君,或者枸杞作君,或者生地作君,都有。
过去几版教材都是以生地为君。
特别是做为正式教材,大都以生地为君。
现代像高级丛书《方剂学》,是以枸杞为君。
这也说得过去,为什么呢?从当归、枸杞来说,归经当中,主要归经归肝经,因为这个方围绕着肝,它叫一贯煎,有个说法,一贯就是一理贯穿于事物之中。
事物或者方法,多种多样,但围绕的核心是一个,所以工具书上比“一贯”这两个字,叫做一理贯穿于事物之中。
这整个这个方,治法体现了多种结合,但是围绕着肝阴不足,就这一个道理。
所以核心是肝。
枸杞、当归归经主要是肝经。
虽然可以兼入其它经了。
像枸杞养肝血,也能滋肾阴。
所以认为枸杞为君也说得过去。
因为它原书没有用量,后来用量都是大家一个参考用量。
我自己觉得这个方里,应该说从养阴来讲,肝肾同治来讲,还是应该地黄为君更合适。
从养阴角度历来要大于枸杞了。
当归、枸杞可以看作臣药的一组,既滋养肝肾阴血,当归补血,枸杞补肝肾,当归又有一定的活血作用。
所以它可以使得这个方能够益阴养血,活血兼顾,补而不滞。
沙参麦冬是养肺胃之阴,都能养肺胃之阴,沙参侧重于肺,麦多侧重于胃。
但肺胃都能兼顾的。
这体现了肺胃肝肾这四者之间一个五脏的相互促进或者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这个思路出发。
因为围绕着肝阴不足,前面地黄和枸杞可以滋水涵木,肝肾同治。
而肺呢,润肺阴,能清养肺阴以后,达到清金制木的作用。
清金制木,肝肺同治。
用麦冬养胃阴,有的讲培土荣木,但多数讲培土益木,防止肝木克伐脾胃。
本身有肝胃不和,所以这个方围绕着肝阴不足,它实际上肝阴、肺阴、胃阴、肾阴兼顾的。
除了补养肝阴、养肝血以外,还考虑了滋水涵木,清金制木,培土益木,多法并用,所以围绕肝阴不足的主要矛盾,多法运用。
这是一贯煎的一个特点。
川楝子在方中是佐药,针对了这种大队的阴柔之品,地黄、枸杞、沙参、麦冬,养阴力量很好,兼顾多法,但是毕竟偏于滋腻,而且特别涉及到肝胃不和,胃阴是会不足,但是肝气不舒的时候,胃气再上逆,阴柔滋腻的不太适合了,用川楝子少量,能够使得在大队的养阴药当中,配少量的行气疏肝之品,使全方滋而不腻。
川楝子选它还有止痛作用,它自身有疏肝针对肝气不舒,胁肋、胸脘可以气滞作痛。
用川楝子既能够清肝,清肝郁所化之火,又能够形气,还能止痛。
所以是佐助药,又是佐制药。
所以大家觉得川楝子配在这方里,是比较赞赏。
更主要是从治法上,滋阴疏肝兼顾。
滋阴和行气疏肝兼顾。
川楝子主要是入肝经,因为它形气可以止痛,临床用的时候,我们用这个喜欢加少量陈皮。
考虑到滋阴的时候,你要有一定的化湿。
从理气、行气疏肝和一些理气和胃,这些结合起来。
特别是胃气上逆了。
这样当然更好一些。
它这个并不是说也只用川楝子,我体会魏玉璜讲他这个滋阴疏肝治法的时候,举出六个药出来,并不是说他说我都用哪些哪些药来,他并没有正式的以一个方的形式写出来。
所以也就没有用量。
也就是说它主治很简单。
后来就有些给他逐渐完善,形成一个它的固定的一个主治。
所以对这个方,很重要一种法的认识。
这样六味药构成了滋阴疏肝的一种结构,体现了这种治法。
配伍特点1.从整体观念(五脏相互联系)出发,针对肝阴不足证,采取滋水涵木,佐金制木,培土益木三法。
2.大队养阴药配少量行气药,既体用并调,又补而不滞。
由于它的治法,用药有它的开创性,所以配伍特点,历来一贯煎的配伍特点在学习当中是比较重视的。
体用并调,针对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既考虑阴血不足,又考虑肝的疏泄,所以既体现了一种体用并调,又使全方补而不滞。
运用辨证要点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弦。
但是在临床上把握这个方的一个使用根据,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弦。
当然还是一个整体的考虑。
吞酸不一定全部出现,其实这个方用于肝胃不和可以,就是没有引起肝火,肝热犯胃的时候,没有这个它也可以用。
以胁痛为主的临床永得还是比较多。
它不一定有吞酸。
但是历来的教材证治要点,肝胃不和也认为是个很重要的,在病机上这个是常见的。
你比如用于萎缩性胃炎,胃腑胃气上逆这特点,经常可以有的。
但是说证治要点不必俱全。
一贯煎是滋阴疏肝的代表方,常用方。
这种治法的一种代表方。
随证加减∙胁痛甚:+柴胡,佛手,白芍,甘草∙口苦吞酸甚:+左金丸∙包块,痛处固定不移,舌黯而干:+川芎,赤芍,丹参,鳖甲(活血软坚)∙便秘(肠道失调):重用生地,当归,麦冬+ 润肠通便药∙胃脘痛:佛手,玄胡,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或行气疏肝止痛)∙失眠:+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花)(养心安神)这个方目前考虑比较多的方面,胁痛,主要是肝气不疏造成,气郁又加上阴血不足,又是说它血燥气郁。
这个方的一种行气止痛,这方面力量还是不够。
它因为川楝子量较少,用川楝子实际上也不能量大,肝胃不和有胃气上逆的,这种情况,苦寒的川楝子也不宜用太大。
所以说在胁痛比较突出,需要疏肝力量大的时候,可以结合经常用来调肝疏肝的柴胡,芍药,疼痛如果比较突出,像佛手,芍药加甘草,也可以缓急止痛。
口苦吞酸,胃气不和上逆,肝胃不和,可以仿照左金丸。
这方经常用来治疗像慢性肝炎,包括乙肝,就涉及到阴虚型,做一个基础方。
肝胃不和,因热导致便秘,这在这证当中常有。
而且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大便不畅。
那可以增加一些养阴润偿的药物。
一贯煎可以治疗失眠,阴虚、虚热内扰的失眠,也是常用的。
加一些养心安神这方面的药。
使用注意有停痰积饮或苔白腻,则不宜使用。
(因为养阴力量大)停痰积饮过去原作者,和后世评论医家,都提的这个原话,有停痰积饮,这方不能用。
它表示像苔白腻,偏重于苔白腻,痰饮水湿停留的,这个方太滋腻,就不适合使用了。
补阴的方,就以这几个为代表了。
第五节补阳适用病证阳虚证。
组方用药特点肾阳虚─补阳药+ 补阴药+ 利水药。
说到补阳,首先说这个概念,这个补阳的概念,我有点觉得没有把它很好地理清楚,都是笼统补阳,阳虚一个有程度不同,一个有阳虚涉及到的方面不同,就是说,有些比如我们说肾阳虚,肾阳虚到很重了,包括像通脉四逆这一类的,像回阳救急这一类,那它本身也有肾阳虚,这一类都是要回阳救逆了,那也叫阳虚。
但有些阳虚呢,只能说肾阳不足,不足和虚衰它是有区别的。
但都是叫肾阳虚。
所以就层次不是很清楚。
我们昨天提到补益剂这个补肾,肾就是一个藏精化气,在藏精化气当中,功能衰退了,肾精不足了,肾气不足了,有可能是肾精里面偏于阳的方面,或者是偏于阴的方面,相对对方它不足了。
那就按阴阳学说,它不能制约对方,造成相应的虚热,或者虚寒现象的出现。
那这个时候就叫阴虚,分别是肾阴虚,肾阳虚了。
具体的讲,比如说肾阳虚,可以反应在一身热力来源的减弱,因为肾阳是人体热力来源的根本,五脏阳气非此不能化,都根源于它。
人体的阳,心阳它是跟神志有关了,心火,肾阳是跟热力来源有关。
所以肾阳温煦对全身体温方面的影响,肾阳虚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等等,肾阳虚还可以引起生殖系统的变化,阳萎不育,或者不孕或者滑泄等等,这个都属于在某一个方面,或者火不生土,造成泄泻,甚至于滑脱,完谷不化,下利清谷,那比它光是脾阳不足,这种理中汤的泄泻不一样了,更深一层。
说明肾阳虚它有一些具体的不同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