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肺

合集下载

PPT 藏象学说

PPT 藏象学说

6、志:
肝在志为怒。 肝——怒
7、通于春气
a
29
五脏 — 肾
位置:
a
30
生理功能
1、主藏精
来源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a
31
精的功能:
① 化生成天癸,促进生长发育并维持生殖机能 ② 化生成髓,维持脑、脊髓、骨骼的生理功能 ③ 化生成诸气,维持正气的抗邪功能和康复功能 ④ 转化化生血液,补充血液的损耗。
6、通于长夏:
a
23
五脏 — 肝
位置:
a
24
生理功能
1、主疏泄: • 疏通体内的运行通道 • 促进消化吸收 • 调节精神情志 • 调理冲任二脉
a
122 5
生理功能
疏通体内的运行通道:
体内运行通道
水道 脉道 谷道 息道
肝 气 的 升 降 出 入
a
调 畅 全 身 气 机
2疏6泄
主藏血
(1)涵养肝气 (2)调节外周血量分配
a
32
女性
气肾 中 精
0 7 14 21 28 35 42 49年龄
男性
气肾 中 精
0 8 16 24 32 40 48 56 年龄
a
33
2、主水
生理功能
“肾者水脏,主津液。” ------《素问ㆍ逆调论》
a
主3水4
(1)肾阳的气化作用:
水液
肾阳气化 水液的代谢正常
水液的平衡
肾阳
(阳气之本)
肺脏阳气 心脏阳气 脾脏阳气
a
69
谢谢大家!
a
70
气化津液
呼气 汗液 尿液
肾阳 肾阴
促进加速水液气化 抑制减缓水液气化

肺

3、肺在志为忧 (1) 在生理上忧是肺气所化生,是肺的功能活
动的外在表现。因此,肺气调和,则忧虑适度。
(2)在病理上,当肺气不足时,易出现忧愁过度 的情绪变化。反之忧愁过度,则易伤肺,使肺气郁 闭不宣,出现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
4、肺在液为涕 在生理上鼻为肺窍,涕由鼻内分泌,但实为肺津
所化生。
3 宣发和肃降的关系
宣发和肃降是肺脏生理功能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生 理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即是说没有正常的宣发 就没有正常的肃降,反之亦如此。只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正 常才能使呼吸调匀、是各个脏腑器官得到营养物质的灌溉, 又能使肺脏保持清肃的状态。
功能失调就会出现肺气失宣和肺失肃降的病变。
1、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 体内外气体交换,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 的正常进行。
(1)生理作用:司呼吸功能正常,则气道通 畅,呼吸调匀。
(2)病理表现:病邪犯肺影响其呼吸功能, 则见咳嗽、胸闷、气短。
2、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
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参与气 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三)肺主行水,又名肺主通调水道
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对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起着 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1、生理作用:
(1)肺气的宣发:一是使水液向上向外布散以以温润各组 织器官;二是向内向下温润脏腑组织,将代谢后的水液通过呼 吸、皮肤蒸发排出体外。
(2)肺气肃降:是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达肾脏,经肾和膀胱

一、解剖位置: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 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 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 称,为五脏之长。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藏象学说即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

其理论和认识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早期的解剖实践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进行了早期的观察。

随着医药活动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

《内经》时代,解剖人体已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如《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皆有大数。

”在《灵枢・肠胃》中,还详细地描述了胃肠的形状、容量、位置、长短等。

如其中记载的食道与肠的长度的比,与现代解剖学相差无几。

《难经》中对很多脏腑的部位形态,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宋代的《欧希范五脏图》及杨介的《存真图》等,则是解剖学方面的专著。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对人体内脏也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而清代医家王清任,亲自解剖尸体,潜心研究数十年,著《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古人的某些错误。

可以看出,正是这些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基础。

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应当指出,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对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观察与总结。

考试大网站收集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细致地观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并联系当时的解剖知识,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例如,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心位于胸中并与脉管相连。

又观察到,血液是在经脉内不停流动着,并且与心脏搏动有着内在联系。

如果心跳停止,则血液也就不再流动,神志亦就很快丧失,从而形成了“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液,故又称“小肠主液”。
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的中央,为贮 尿器官。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贮尿 二、排尿 (膀胱病变,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或
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 遗尿,甚则小便失禁。)
三焦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 理功能特点: 上焦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上焦如雾”。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 “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 化生之源,“中焦如沤”。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和在窍
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二、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 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三、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 外。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XXXXXXXX
XXXXX XX年XX月
藏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古代的解剖知识。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 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 些生理功能。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2.后天之精: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 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功能 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

中医学:藏象学说

中医学:藏象学说

内容
脏与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及其关系 精 气 血 津液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及其关系
脏腑
脏腑分类
五脏 奇恒之腑 六腑
何谓脏?
名 称:心 肝 脾 肺 肾 形态特征:实质性脏器 功能特点:化生 贮藏精
何谓腑?
名 称: 胆 小肠 大肠 胃 膀胱 三焦
形态特征:空腔性脏器 功能特点:受纳 腐熟水谷
传化 排泄糟粕
肺 宣降
肝疏泄
胃 受纳 脾 传输
脾与胃
上焦 三
中焦 焦通道
肾 气化 膀胱开合
决 下焦 渎
脾与胃
运化赖以脾气作用 饮食水谷 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来源
气血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 脾主管运化水谷和水液,分而不离
“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脾与胃
脾气健运
“食”消化良好、肌肉丰富、精力充沛 “水”转运、输布、排泄正常
无水肿或脱水
脾失健运
✓脾气虚弱 食少纳呆、腹胀、便溏、乏力、消瘦、水肿 精神不振、气血生成不足
脾与胃
脾气(阳)虚:水湿运化失调--水湿停留--水肿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脾为生痰之源”
2 主升清
升 上升 升举 清 水谷精微
脾与胃
脾升清--升精 精微上输肺 经肺转心 化生气血 营养全身
脾不升清 --神疲乏力 眩晕泄泻
脾失健运:气化生不足 气虚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出血)
血溢脉外:尿血 肌衄 流出体外:崩漏 鼻衄 便血
“脾不统血”
4 窍---口 华---唇 《灵枢》“脾气通于口 脾气正常:口唇红润
脾与胃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口辨五味
脾气异常
• 脾气虚弱:口淡无味 唇色无华 • 湿热蕴脾:口粘腻或糜烂 唇红肿

6藏象学说-五脏肺详解

6藏象学说-五脏肺详解

15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通调水道: 通,疏通,调,调节,水
道,即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
第 二 节 五 脏 肺
通调水道即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
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作用。
通过肺的宣发,将水液布散于皮毛和周身,发
挥滋养作用。
通过肺的宣发,还可将卫气布散于皮毛。在卫 气作用下,布散于皮毛的水液可以化为汗液,排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5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6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二)肺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即肺有主持、调节各脏腑
第 二 节 五 脏 肺
经络之气的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出于体外
肺的宣发,呼出浊气,带走部分水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6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通过肺的肃降,将上焦的水液向下布散, 第 二 节 五 脏 肺
正常 异常 肾主纳气
呼吸通畅 呼吸不利
气体正常交换 咳嗽气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8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主一身之气:
《素问•五脏生成论》“诸气者,皆属于肺”
第 二 节 五 脏 肺
气的生成
气 的 生 成
自然界的清气 宗气

藏象学说五脏肺.pptx

藏象学说五脏肺.pptx
④调节全身气机;⑤主一身之气
【题解】“肺主气”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 面的内容。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主持呼吸运动的主要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 的场所,因而主气体交换(第②个备选答案)是主呼吸之气具体措施;主一身之气 的功能又是通过调节宗气的生成第③个备选答案)和影响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第④个 备选答案)来完成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3
第14页/共41页
通调水道: 通,疏通,调,调节,水
道,即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
通调水道即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
第 二
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作用。

通过肺的宣发,将水液布散于皮毛和周身,发

挥滋养作用。

通过肺的宣发,还可将卫气布散于皮毛。在卫

气作用下,布散于皮毛的水液可以化为汗液,排
25
第26页/共41页
(四)肺的生理特性
1. 肺为五脏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
易于感受外邪,尤其风寒,温热之邪,易于侵犯于

肺,引起肺卫失宣和肺窍不利等病变,初期多见恶寒、
二 节
发热、咳嗽、气喘、鼻塞、流涕等症状,故称“肺多表
证”。
五 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26
第27页/共41页
2.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出于体外
肺的宣发,呼出浊气,带走部分水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4
第15页/共41页
通过肺的肃降,将上焦的水液向下布散,部分水液经肾
的气化下输膀胱,生成尿液排出体外。
肺的肃降,推导大肠传导,随粪便带走部分水分 。

“肺为水之上源” “肺主行水”

第三章 藏象学说——肺

第三章 藏象学说——肺

第三章藏象学说——肺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叶,右肺有三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相为表里。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一方面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宗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在肺中生成,积存于胸中,呼则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吸则入而能贯注心脉以助心推动血液运行。

因此呼吸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宗气的生成。

也影响全身之气的生成;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全身气机的调节,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通过肺不断的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肺司呼吸,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肺主要是通过其呼吸功能发挥主气的作用。

肺司呼吸的功能,有赖于肺的宣降运动。

呼即宣发,吸即肃降。

宣降正常,散纳有度,则呼吸调匀有序;而且只有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才能体气道通畅,呼吸自如。

若不能保持清肃,则可影响肺司呼吸的功能,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若肺司呼吸功能丧失,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除,体内外之气不能进行交换,生命也随之而告终。

(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由于肺气的向上向外周的扩散运动,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外达于皮毛,以滋润和濡养脏脏器官、四肢百骸、肌腠皮毛;三是宣发卫气于皮肤肌腠。

五脏六腑-ma

五脏六腑-ma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学说
第一章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二字,首见于
《素问· 六节 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 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一)神的含义
(二)心主藏神的含义
神的含义
(1)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 总体现 (2)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指人的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的含义
含义: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 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 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3.五脏之阴阳
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 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 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部 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 发挥应有的功能。
五脏之阴虚衰,凉润、宁静等作用减退,阴虚不 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则生虚热性病证。 五脏之阳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减退,阳虚不 能制阴,阴气相对亢盛,则生虚寒性病证。 五脏之阴虚与五脏之阳虚,是五脏气虚的不同表 现。
(一)心 的 主 要 生 理 功 能
主血脉
藏神
心主血脉
心气:是构成心和维持心进行各项功能活动的
最基本的物质,即心之精气,是心阴心 阳的基础 。
心血:是血液循行的主要内容物,具有养心养神
敛藏滋养心气、心阳作用的物质。 四者充盛协调
心阴:心之阴液,具有滑利血脉、凉润、宁静、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第一节藏象理论形成基础藏象理论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

中医学对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等认识的主体,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藏象理论之中。

对于藏象理论形成基础的研究,亦即是藏象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发生学是反映和揭示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方法。

运用发生学方法,将藏象理论囤置于其发生、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分析其原委,探求其源流,以冀更深刻地探求藏象理论的形成基础。

藏象理论的内容,大抵可分为藏象形质居位、藏象生理、藏象病理和藏象外应联系四类。

其四者的形成基础研究分述如下:—、藏象形质居位的研究藏象学说中关于脏腑形状、质地、居位、色相的描述,并非全是其实体解剖的实录,其中掺杂不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推测与臆想,而这种猜测与臆想又往往与其生理特性、病理特点相联系,并借此作为理论工具解释其生理、病理特性。

可见藏象学说中脏腑形质的内涵,虽有一定的形态学基础,但其所指已明显超出具体解剖形质的范畴。

(-)解剖观察认识脏腑形质居位解剖方法是藏象学说创生的始基。

中医学对脏腑形质、色相、重量、居位等的描述,无疑首先直接导源于解剖认识。

如对肾形质居位等的认识,古今基本一致。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

指出肾居腰部。

《医贯·玄元肤论》言:肾,“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旁)”,提示肾外形似豇豆。

“脊膂”,指脊椎骨。

中医所论脊膂,相当于今之第一胸椎始至第四骶椎,共21节,故古人所言肾位于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约距后正中线1.5寸。

现代解剖认为:肾上端约平齐胸12椎,下端约平齐第二、三腰椎,肾门约相当于第一腰椎,并有一个椎体左右的上下活动度。

故中医学可能是以位于中间的肾门处描述肾位。

“相并而曲”,意为两肾曲面相对,朝向脊柱一侧。

《难经·四十二难》言:“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

中医学所论之肾是成对的器官,两枚肾之重量若按古今度量衡换算,共重274.38克。

第三章-藏象PPT课件

第三章-藏象PPT课件

-
17
心藏神的临床例证
芬兰一项由8 000人参加的流行病学调查予以证实,调 查发现,心血管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关,特别是严重的心 血管疾病。不同疾病并发抑郁情绪的比例亦不相同: 心肌梗死为45.0%、冠心病为40.0%、高血压为20.0%。 其中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 国外另有文献报道:冠心病抑郁发生率为45.0%,轻度 抑郁为30.0%,重度抑郁为15%~30%。
-
口舌生疮
14
2、藏 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
15
心主宰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
A.心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 “任物者谓之心”
B.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五志唯心所使也”
C.心神统驭魂魄意志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 兼该意志”
心藏神功 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
16
心主宰精神 意识思维活 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 甚至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 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患者全身浮肿,四肢尤甚,脘腹胀满,纳呆,倦怠无力, 时感恶寒,大便稀溏,舌质淡、苔厚腻,脉缓弱。曾服中 西治药疗,症情时轻时重。小便常规:蛋白长期微量或阴 性。综合脉证,诊为水满,乃由湿邪困脾所致。遂投五皮 饮合五苓散加减治之。
二诊:三剂药后,浮肿即消,但药停则肿起,细询病史, 已有两年之久,结合患者脘腹胀满,全身浮肿,四肢肿甚 等症状,本例当辨为牌阳虚,气不化水,水湿泛滥于肌肤 之阴水证。

中医基础理论 5-藏象-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 5-藏象-五脏

二、脏腑的分类
脏 腑 形态结构 功能特点
五 藏
六 府
化生贮藏精气; 实体性脏器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受盛传化水谷; 中空性脏器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藏精汁
奇恒之腑 中空性脏器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 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 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也。”
究其实质,当为:五脏藏精气而兼 泻,但不可外泄、妄泄;六腑传化物(水 谷)而兼藏,但不可久藏。五脏可被精气 充满,但不可被水谷充填;六腑可被水谷 充实,但不可被精气充满。
(二)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
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 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 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 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重宏观思维(轻微观研究) 重功能联系(轻结构探索) 重外象推测(轻内脏实质) 重整体联系(轻局部差异)
“象”,是这五藏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及 外在物象,其涵义有三: 一是指脏腑的解剖形象;
二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
三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 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 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五脏 藏─具有不同活动 ─ 六腑 规律的内脏 奇恒之腑
(二)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体——脉——其华在面;脉为血府
手少阴心经别络通舌
心在
窍——舌—
心行血以濡养舌体 舌功能与心主神相关
液——汗——“阳加于阴谓之汗” 志——喜,“喜则气缓”(涣散)
二、 肺
位臵: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为 “华盖”。
形态:肺叶白莹,虚如蜂窠。 外应:胸膺

中医学 藏象学说

中医学 藏象学说

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 对水谷精微的输布作用。
脾气虚(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腹胀, 便溏,消瘦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水谷化为精微,而水谷 精微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 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故脾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学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述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2、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征象。
藏象学说的基础:脏腑
脏腑:人体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
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
实际上,用现在人的说法,“天 癸”就是生殖激素。在女子是雌 激素,在男子是雄激素。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肾阳(真阳、原阳) :是人体一 身阳气的根本,具有促进人体温煦、 运动、兴奋,化气的功能。
肾阴 (真阴、原阴):是人体一身 阴液的根本,对人体有滋养、濡润、 成形、制约阳热的功能。
(3)心在窍为舌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 候、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 达语言。
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 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状态。
(4)心在液为汗
汗为心液:是指汗与心有密切 关系。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是血液 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津液又 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 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脾不升清---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 泄泻等症;脾气下陷,可见内脏下垂等 病症。
(3)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 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不统血——便血、尿血、肌衄、 崩漏等慢性出血的病症。

藏象学说--五脏六腑

藏象学说--五脏六腑

宗 气 亏 虚
心 血 运 行 不 畅
生理功能
4、 主治节
肺有辅助心脏,治理调节气血津液及全身脏腑 组织功能的作用。
《类经》:“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
《素问》:“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 在窍为鼻 肺精肺气上布于鼻与喉,故鼻能司嗅觉, 喉能发声音。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 户。 3 在志为忧 悲、忧皆为肺志。此处之忧作“忧伤” 解。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精神不振
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思维反应迟钝 失眠多梦健忘
病理
邪扰心神——神无所主
心烦不寐 甚则神昏 谵语发狂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关系
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生理意义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面色 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
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舍反映心脉功能的状态,与语 言声音味觉有关 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或心阳暴脱;或导致心神 失守,发为癫狂。 心藏神,故精神性出汗与心有关;心主血,汗由津液所 化,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多必伤津,津伤必累及 血,因而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说。
主 讲 : 林 健 松
五 脏 六 腑
中 医 藏 象 学 说
——
藏象学说概论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 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 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 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 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 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大肠的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 传化糟粕 接受小肠的食物残渣排除体外。 病理: 传导失常 大便异常
肠鸣、便溏、 下痢脓血便秘
(五) 肾与膀胱
(五) 肾与膀胱
藏精、主水、纳气、 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 与膀胱相表里 。
肾的生理与病理 (一) 肾藏精 : 闭藏;肾有储藏、封藏精气的 藏 生理作用。
目的:防止流失、促进精气充 盈,及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胃的生理病理功能特点 胃主受纳(接受、盛纳),腐熟 水谷(消化的过程) 人体后天营养充足与否,取决于脾 胃的共同作用称 脾胃为“后天之本”。 “人以胃气为本” 保胃气
脾、胃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为人体气机运动之枢纽 2. 脾喜燥恶湿:故治湿多从脾入手,治脾喜用 燥药

主通降,以降为 和 病理: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和胃气上逆
1.脾主运化 运输、消化
水液 谷物 为精微 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
(1)运化水谷精微
物质的消化,营养吸收和运输. 脾气健运 营养充足,肌肉丰满, 四肢温暖,活动轻健。
失健运: 腹胀,腹泻,怠倦, 消瘦,营养不良。
(2)运化水湿
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气健运机体的各个组织既得到水湿的 充分濡润,又不至有水湿的储留。
肝的系统连属
肝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之精皆上于目” “肝气通于目”
肝血不足 肝经风热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目失所养干涩,模糊 目赤、肿痛, 目眩 眼斜
胆的生理与病理
储藏胆汁 影响胆汁的排泄 口苦 胆主决断 胆失储藏,精气亏损,神志失养, 神情怯弱,谋虑不决、惊悸、失眠、多 梦
(三)脾与胃
脾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
小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中医藏象学说

中医藏象学说

脾运化

摄血
四、 肝脏
位于腹腔,居膈下, 位右胁内,上附胆, 邻脾胃,属中焦。
(二)、生理功能: 1、主疏泄: 疏:疏通、疏散;泄:宣泄、发散。
肝脏主管疏通体内运行通道,疏散体内壅郁阻滞, 保证运行机制的正常。
2、主藏血: 肝脏主管收藏贮存一定量的血液。
疏泄
(三)、生理特征:
1、肝为刚脏、肝主升发: 肝主升、主动(木) 体阴用阳 。
(二)、生理功能: 1、主血:
(1) 主生血 心脏主管将营气和津液的混合物蒸化
变化为红色的血液。
(2)主行血 心脏(心气)把血输送全身
2、主脉: 指心气有调控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利的功能。
心脏主管全身的血脉
3、藏神:
心脏主管精神、意识、思维和情感活动。
(三)生理特性:
1、主温煦
(1)温煦全身 心火主管温煦全身维持正常恒定体温。 (2)温暖肾水
吸入自然之清气,完成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
2、主宣降 : 肺气宣发 肺气向上向外运动
肺气肃降 肺气向下向内运动
将体内的浊气排出,完成呼气运动。 宣发水谷精气至头面(上)肌肤(外) 将卫气输送分布至体表。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完成吸气运动。 将水谷精气向下向内输送分布。 清洁呼吸道。
(1)精气神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精 微物质。 (2)脏腑功能活动又促进了精气神的生成、 运行、输布、贮藏和代谢。
三、藏与阴阳的关系 阴
脏腑
五脏
五脏
肝脾肾
个体
心阴
阳 六腑 心肺 心阳
四、藏与五行的关系
五脏




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2 肺为气之本

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2 肺为气之本

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2 肺为气之本【本文仅作为学习参考。

看病治病请去专业机构找专业医生,不要轻信网络。

】五脏为本是《黄帝内经》中藏象内容的核心,五脏为本的观点主要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其中第二部分内容就是肺为气之本。

内经对肺藏象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内容:《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肺为气之本,指肺能主管呼吸之气和人一身之气的机能。

人一身之气中最重要的是宗气,合成于肺脏,是指肺将由脾胃转输来的水谷精气和通过口鼻吸入到肺脏中的自然界的清气在肺的气化作用下,将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宗气。

宗气生成后,在肺的作用下,分别从不同的管道输送全身,从经络之中输送的称之为经气,从脉外输送的称之为卫气,从血脉之内输送的称之为营气,通过以降的方式影响着肺气,以降的方式影响人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行。

而且肺脏通过一呼一吸的动作来对全身,人一身中体内外清浊之气进行交换,并不断排除体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浊之气,从而保持人体内始终运用的气是一种轻清之气。

正因为如此,内经高度概括为“肺者,气之本。

”这个气,就是指人身体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所有之气。

魄之居,魄是人身体的精神活动之一,内经中的魄,后世医家注释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之由也。

包括人出生以后不经过学习所产生的一种本能活动,这些本能活动都是属于魄所主管的,也参与着人的一部分情志活动。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皮和毛分别指人体的五华,就是指咱们所说的毛发,面色及指甲,都是五华之一。

其充在皮,是指人体五体之一,五体分别指皮,肉,筋,脉,骨,人肢体的横断面,从外到里分别是皮,肉,筋,脉和中间支撑作用的骨。

这五体分别由五脏所充养,和五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

皮这个五体之一是由肺所主管的。

把肺称之为阳中之阳,阳指它在上焦,按人体上下分阴阳来讲,心肺所居的胸腔在横膈膜以上,也就是人的上半身,属阳;横膈膜以下的腹腔属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