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比”之美》教材分析
124463-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黄金比”之美
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生活中的黄金比?
生:课桌、铅笔、书包、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了解、测量等一系列的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创意设计与交流: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测量、计算、讨论交流一起发现了神奇的比黄金比,并且知道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想不想成为设计家、艺术家?根据黄金比的知识,你能进行那些有创意的设计?试试看!
学生独立测量、并用计算器计算。
组内交流计算结果。
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测量及计算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教师将部分学生的调查结果展示:
a、数学书宽与长的比是
b、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
c、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
……
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你们发现了什么?(比大约都是0.618:1)
同学们,刚才我们测量的是不同事物,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同一结果,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0.618:1时,会给人以最美的感觉。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板书:黄金比)
3、找一找生活中的“黄金比”
人们把黄金比应用到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中,充分展现了黄金比的神奇魅力!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哪里还有黄金比?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美的奥秘
课件展示变形后的图片
这些图片还美吗?为什么?(不成比例,板书:比)
看来事物的宽度与高度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2、调查发现,认识“黄金比”。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先量一量手中物体长度和高度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两个量之间的比,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完整版)青岛版六年级的数学上册的教学设计(“黄金比”之美).docx
“黄金比”之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3~54 页。
[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活动,认识数学知识“黄金比” 本身的内在美,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
[ 教学重点 ] 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 教学难点 ] 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 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像、尺子、计算器。
[ 教学过程 ]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师: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
播放一段芭蕾舞表演。
引导学生感受到芭蕾舞表演的美。
课件出示芭蕾舞女演员踮起脚尖跳舞的图片。
图1师:你们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来跳舞吗?预设:为了看上去美。
引导:是这样吗?我们算一算踮起脚尖舞蹈演员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比值多少?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9: 16 ≈ 0.618介绍: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来,下半身与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起特别美。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 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人在自然界中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植物到人、从数学到天文象、从日常生活到作⋯⋯【意】通借助学生芭蕾舞演美而起脚尖一情境充好奇的心理,引学生根据数据求出黄金比,从而学生的极性,激学生的学情。
件中展示的数学、蝴蝶、手掌中都有黄金比,丰富了学生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二)制定方案1.确定研究内容:大家了解种神奇的比?要研究“黄金比之美” 一主,我首先要制定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_“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金比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
2.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过程与方法】3.通过探究问题从(线—面—体)中找到黄金分割,通过设计明信片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对黄金分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发现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用黄金分割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在旅行的过程中你发现了那些美丽的景物,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同学们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物。
真是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相信同学们在旅行的过程当中都收获了很多。
接下来老师也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些美景。
(课件展示图片)他们看起来那么美,那他们是不是存在什么共同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美的秘密——“黄金比”之美2.观看图片,提出问题师:我们来看下这些图片,你觉得哪张图美。
(课件展示)。
生1:我喜欢图1生(2-7):我也喜欢图1师:图1是不是和前面老师刚刚展示的美景一样,藏着什么秘密呢?看起来那么美。
下面老师将三幅图片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我们一起来探究。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填一填,算一算,通过观察你有什么想法?或猜测生:发现我们都喜欢的图形宽与长的比值是0.618.所以我猜测图1看起来美,可能与这个比值0.618有关。
师:我们知道数学是讲道理的,光是猜测是不行的。
那我们继续探究,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现在老师将长方形变变身,只留下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
现在将宽边顺时针旋转90度,与AB形成一条线段,我们一起看一下黑板。
(课件展示)3.得出结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和黄金比(1)线段中的黄金比师:我们刚刚探究了知道宽与长的比约为0.618:1,也就是线段BC与线段AB 的比近似为0.618:1,我们算一算AB:AC=?通过计算我们发现AB与AC的比也接近0.618:1,也就是BC:AB=AB:AC=0.618:1,那么称线段AC被点B 黄金分割,点B为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
黄金比之美-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黄金比之美-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黄金比及其价值和应用2.掌握利用黄金比例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3.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使用黄金比例的技巧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利用黄金比例进行运算的方法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黄金比例三、教学内容1. 了解黄金比1.介绍黄金比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分析黄金比的特点以及应用2. 掌握黄金比例的运算方法1.基本概念:平分线、比例、黄金比2.黄金比例的运用:一分为二、三分为四等3. 应用黄金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在建筑设计中使用黄金比例2.在绘画中应用黄金比例3.在金融投资中使用黄金比例四、教学方法1.经验法2.问题解决法3.探究式学习法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利用黄金比例默想出某一物品的尺寸比例,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2. 讲授1.介绍黄金比及其价值和应用。
2.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利用黄金比例进行运算的方法。
4.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黄金比例。
3. 练习1.给定一组数列,让学生计算并画出黄金比例的图形。
2.学生互相交换画图并进行分析比较。
3.给定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黄金比例进行解决。
4. 总结老师提醒学生该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巩固掌握,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黄金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评价1.学生可以应用黄金比例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解答。
2.学生可以初步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应用。
3.学生可以掌握黄金比例的画图方法及运算方法。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金比的概念,理解黄金比的比值。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金比的概念2. 黄金比的比值3. 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金比的概念和比值。
2. 教学难点: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艺术作品、建筑物、自然界中的事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美。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美是由什么决定的吗?1.3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黄金比的概念。
2. 新课内容2.1 讲解黄金比的概念:黄金比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其比值约为1:0.618。
2.2 讲解黄金比的比值:黄金比的比值是如何得出的,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黄金比的应用实例,如艺术作品、建筑物、自然界中的事物等,让学生感受黄金比的美。
3. 实践活动3.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找到黄金比的应用实例。
3.2 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黄金比的比值,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作品,如画作、建筑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总结与反思4.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对黄金比的理解。
4.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黄金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生的总结与反思,评价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黄金比应用实例,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学生利用黄金比创作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
六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优秀教学案例
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黄金分割的存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索黄金分割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创设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1. 你还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运用到黄金分割比的例子?请与组员分享。
2. 你认为黄金分割比为什么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请从数学和美学的角度进行讨论。
3. 如果让你运用黄金分割比进行创作,你会选择哪个领域?请与组员一起探讨。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思考深度,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实物和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对黄金分割比的兴趣。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片美丽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和结构,并提问:“你们发现这片树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树叶的宽度和长度之间存在一种和谐的比例关系,从而引出黄金分割比的概念。
2.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黄金分割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 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索,培养了自己的探究精神。同时,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金分割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_《“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奥究美的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思维严谨、理性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等。
【教学重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难点】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计算器,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测量、计算,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觉得哪几幅更美?那这几幅美的图片,它们共同的美的奥秘跟什么有关呢?预设;黄金比!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金比”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多组图片的对比、分类,突出问题“美的奥秘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初步感受。
二、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
提问:课前,我们分小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哪个小组同学起来说说?学生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经验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具”等方面阐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借助于以往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谈话:课前我们对这六幅图进行了测量、计算,下面哪个小组同学愿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揭示黄金比的意义:用一条线段表示一个物体,把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当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值或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的比值为0.618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它们的比就是0.618:1,这个比就叫做黄金比,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它们之间是0.618的关系,这个比不需要化简。
六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艺术作品、建筑中的黄金分割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黄金比之美;
-通过有趣的故事或谜语引入黄金分割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黄金分割的规律;
1.教学重点:
-黄金分割的定义及其数值(约为0.618);
-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能够运用黄金分割进行简单的图形分割和构造。
2.教学难点:
-理解黄金分割的数学原理和几何性质;
-识别并创造性地运用黄金分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将黄金分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介绍黄金分割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黄金分割应用于手工艺品、绘画作品等创作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著名的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比例美感,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座神庙的比例美在哪里?”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美,教师适时引导:“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数学比例,它被称为‘黄金分割’。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个神奇的比例,探索它带给我们的美。”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黄金分割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黄金分割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青岛德县路小学路震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尺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谈话: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
播放一段芭蕾舞表演。
引导学生感受到芭蕾舞表演的美。
课件出示芭蕾舞女演员踮起脚尖跳舞的图片。
谈话:你们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来跳舞吗?预设:为了看上去美。
引导:是这样吗?我们算一算踮起脚尖舞蹈演员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比值多少?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9: 16≈0.618介绍: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来,下半身与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起特别美。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谈话: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学生对芭蕾舞演员为美而踮起脚尖这一情境充满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求出黄金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件中展示的数学书、蝴蝶、手掌中都有黄金比,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2.制定方案⑴确定研究内容谈话:大家了解这种神奇的比吗?要研究“黄金比之美”这一主题,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方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设计背景黄金比例是指物体长度或面积比例为1:1.618,人们早已发现,黄金比例在美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绘画、建筑、服装设计等方面,黄金比例被广泛应用。
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黄金比的意义及其应用,唤起学生审美意识,并在数学科目中运用黄金比例。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手工制作出黄金矩形;3.学生能够在固定的物体中,识别黄金比的存在;4.学生能够发掘黄金比例在身边事物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知识点1.黄金比概念的介绍2.黄金比的应用实例介绍3.黄金比制作技能点1.制作黄金矩形2.识别固定物品中的黄金比3.创造探究其他物品是否存在黄金比例的方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展示不同比例的矩形图片。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矩形的长、宽,描述和分析它们的不同。
3.讲解黄金比的定义及其特点。
学习1.展示黄金比的图形。
2.让学生观察黄金比的形状,分析其特点。
3.让学生画出黄金比的形状,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实践1.让学生制作黄金矩形。
2.学生交换制作的黄金矩形,识别其是否符合黄金比。
拓展1.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寻找存在黄金比例的物品。
第二课时导入1.展示黄金比例的图像。
2.让学生观察新的图像,通过讨论掌握其实际应用场景。
学习1.讲解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展示生活中的黄金比例物品,例如古董家具、建筑物、艺术品、服装等。
实践1.让学生在校园内寻找更多存在黄金比例的物品,记录下来。
2.让学生在画稿纸上尝试绘制出黄金比例的图案。
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黄金比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教学评价1.课堂中学生是否听讲、认真思考并解决问题。
2.黄金矩形制作是否顺利完成。
3.学生能否自主寻找并识别固定物品内的黄金比例。
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在导入时多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强学生的直观认知。
2.在实践部分,或可加入团体制矩形,从而让学生在小组中协同完成活动,增加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材分析
《“黄金比”之美》教材分析一、活动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活动内容本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黄金比”之美,通过呈现生活中的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物体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黄金比”,并让学生通过探索“黄金比”的过程,发现、欣赏、创造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本综合与实践共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围绕探索“黄金比”的主题,制订方案,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订活动方案。
第二个环节是“实践探究”,学生根据研究内容,分工合作,通过测量数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收集有关黄金比的信息,并做好记录。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黄金比”信息,并计算有关物体的数据的比,感受美的奥秘。
第四个环节是“反思应用”,引导学生根据黄金比的知识制作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在生活中应用黄金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教材解读“黄金比”之美,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实际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像舞台上身材娇美的女子、花丛中追逐嬉戏的蝴蝶、大城市巍然林立的建筑等等,无不透露出美的气息。
但人们一般都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它们的美,很少有人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它们的美。
这个研究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本综合与实践的重点是“实践探究”和“交流讨论”这两个环节。
“实践探究”环节分为两个内容:动手测量计算是对“黄金比”的体验,上网查资料是对知识的丰富与延伸。
“交流讨论”则是对这个实践活动的拓展。
学生通过彼此的交流与讨论,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本综合与实践特点是:1.选择趣味性和整合性强的学习素材。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金比”之美》教材分析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金比”之美》教材分析一、活动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活动内容本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黄金比”之美,通过呈现生活中的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物体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黄金比”,并让学生通过探索“黄金比”的过程,发现、欣赏、创造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本综合与实践共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围绕探索“黄金比”的主题,制订方案,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订活动方案。
第二个环节是“实践探究”,学生根据研究内容,分工合作,通过测量数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收集有关黄金比的信息,并做好记录。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黄金比”信息,并计算有关物体的数据的比,感受美的奥秘。
第四个环节是“反思应用”,引导学生根据黄金比的知识制作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在生活中应用黄金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教材解读“黄金比”之美,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实际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像舞台上身材娇美的女子、花丛中追逐嬉戏的蝴蝶、大城市巍然林立的建筑等等,无不透露出美的气息。
但人们一般都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它们的美,很少有人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它们的美。
这个研究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本综合与实践的重点是“实践探究”和“交流讨论”这两个环节。
“实践探究”环节分为两个内容:动手测量计算是对“黄金比”的体验,上网查资料是对知识的丰富与延伸。
“交流讨论”则是对这个实践活动的拓展。
五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巩固黄金分割的定义及性质。
-利用尺规作图,找出以下图形中的黄金分割点,并简要说明其应用:(1)等腰三角形;(2)矩形;(3)五角星。
五年级数学上册《黄金比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掌握黄金分割点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黄金分割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使用尺规作图,准确地找出线段、图形的黄金分割点。
3.能够运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评价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以下能力:
-结合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著名的古希腊帕台农神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建筑特点,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座神庙为什么看起来如此和谐、美观吗?”
2.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帕台农神庙中存在的黄金分割现象。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黄金分割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尺规作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黄金分割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在面对抽象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时,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本章节《黄金比之美》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其应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内容。
第10周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六年级数学教案峨山中心小学李忠陶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3-54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针对“黄金比”这一主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
2.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黄金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1.动手测量计算体验黄金比。
2.学生交流讨论,全方位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国旗图片、五角星图片、蝴蝶图片若干。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游戏导入:咱们社区准备举办一场舞蹈演出,现在正海选舞蹈演员,冰冰知道这个好消息和妈妈一起来参加,下面是他们的照片,如果你们是评委会怎样选择?(课件出示以下图片)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冰冰)质疑:冰冰的美和什么有关?妈妈的腿短,不协调。
冰冰踮起脚尖显得腿很修长,比例更好。
看来让人感到美的东西,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要协调,要有一个合适的比。
这个合适的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比呢?二、质疑研究,计算发现1课件出示冰冰身高图片冰冰踮起脚尖身高165cm,下半身长102cm。
请你算一算她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是多少?2 小组计算,交流结果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下身比整个身高102:165 = 34:55比的后项为1时102:165 ≈0.618:1(如果没有出现黄金比,引导学生写出)下身与整个身高的比值约为0.618生自主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师总结: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其实,美也是有数学依据的,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板书: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三、制定方案,实践探究(课件展示一些美的图片)1、学生自主讨论,进行质疑活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2、带着问题,学生分组制定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的内容(1)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黄金比之美青岛版
“黄金比”之美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感受数学之美。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神奇魅力。
3.能够认识到数学的美,根据黄金比的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神奇魅力。
课前准备:课件、直尺、计算器、记录表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看了这几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它们美在哪?小结:他们之所以这么美,看起来这么和谐,是因为他们身上都包含了一个神奇的比-- 黄金比。
(板书:黄金比)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探索美的奥秘(1)、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研究出示身份证、银行卡、5寸照片以及数学课本来研究它们的宽和长的比值(2)、从大千世界找一些公认的美的事物、有影响力的人物来研究课件出示刘翔和菲尔普斯像、维纳斯雕塑、东方明珠塔来研究他们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值通过测量、计算、讨论得出黄金比,黄金比大约是0.618:1,比值约是0.618 2、思考美通过找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以及它神奇的具有黄金比的美,展现黄金比是美的,数学是美的,它可以将复杂的事物瞬间简化,它可以找出世间万物微妙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
3、应用美通过报幕员在舞台站的位置、摄影的艺术展现黄金比的实际应用。
4、欣赏美通过欣赏黄金比在建筑设计、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人身体中的黄金分割点,充分展现了黄金比的神奇魅力。
三、创意设计与交流根据黄金比的知识,你能进行那些有创意的设计,说说看。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完成老师布置课后的作业。
四、小结谈自己的感受,最后是老师寄语。
美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美。
数学无声,而立美于天地。
数学无形,而处处为至形。
让我们热爱数学吧!板书设计:“黄金比”之美0.618:10.618---数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黄金比之美-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黄金比之美-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求解黄金比的方法;
3.能够通过黄金比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
教学重点
1.黄金比的定义和性质;
2.黄金比的运用。
教学难点
求解黄金比的方法,把一条线段分成黄金比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提问:大家知道第几个月是黄金秋季吗?(引出黄金这个词,为下面的主题打下铺垫)
2.回顾:回顾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强调比例中重要的概念:比例线段。
新知讲解
1.黄金比的定义:黄金比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指一条线段两部分之比等于整条线段与较长部分之比。
2.黄金比的简单运用:如何判定两个长度是否为黄金比。
具体操作为:
1.用a+b表示整条线段的长度;
2.用a表示较短部分的长度;
3.a/b=(a+b)/a。
3.把一条线段分成黄金比的方法:
1.作出整条线段的长度为a+b,以点C将其分成两部分;
2.由黄金比的定义可以得到,AC / AB = AB / BC = (sqrt(5)-1) / 2。
课堂练习
1.给出AB线段,求BC和AC的长度。
2.给出AB和BC的长度,求整个线段的长度。
3.给出AC和BC的长度,求整个线段的长度。
思考题
1.你能实现用黄金分割比来设置图片或页面宽度等吗?
2.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到黄金比呢?
总结及作业布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黄金比在数学中的运用意义和重要性;
2.在家里寻找实际生活中的黄金比案例,并撰写一篇文章,发现黄金比之美。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说课稿)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说课稿)一、活动名称和背景《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中,第四章节讲解了黄金比理论,通过本次数学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个理论,并在实践中感受“黄金比”之美。
二、活动目的和内容1. 活动目的•了解黄金比的概念与运用;•通过实践,感受黄金比之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黄金比定理的实践探究;•小组呈现黄金比定理的研究成果;•个人总结本次活动的体会和心得。
三、活动过程1. 整体设计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总结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
2. 具体步骤2.1 准备阶段1.教师将黄金比的概念和运用讲解给学生,并向学生介绍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分组,每组3-4人;3.教师为每组学生发放实验材料(长度为10厘米和6.18厘米的两根棒材)。
2.2 实践阶段1.学生自主讨论、研究黄金比定理,并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实践探究;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总结实验结果。
2.3 总结阶段1.学生讨论、比较各组实验数据,对黄金比定理进行探究和总结;2.每个小组成员依次进行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3.每个学生进行个人总结,总结本次活动的体会和心得。
四、活动预期效果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黄金比定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黄金比理论的概念和应用;2.学生能够掌握黄金比定理的求解方法;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感知“黄金比”的美妙之处;4.学生能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反思和改进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前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教育教学设计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活动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确保学生能够认真思考、认真实践;3.活动后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和总结进行评价,发扬表扬、批评思考的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比”之美》教材分析
一、活动目标
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活动内容
本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黄金比”之美,通过呈现生活中的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物体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黄金比”,并让学生通过探索“黄金比”的过程,发现、欣赏、创造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本综合与实践共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围绕探索“黄金比”的主题,制订方案,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订活动方案。
第二个环节是“实践探究”,学生根据研究内容,分工合作,通过测量数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收集有关
黄金比的信息,并做好记录。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黄金比”信息,并计算有关物体的数据的比,感受美的奥秘。
第四个环节是“反思应用”,引导学生根据黄金比的知识制作一张最美的长方形卡片,在生活中应用黄金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教材解读
“黄金比”之美,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实际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像舞台上身材娇美的女子、花丛中追逐嬉戏的蝴蝶、大城市巍然林立的建筑等等,无不透露出美的气息。
但人们一般都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它们的美,很少有人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它们的美。
这个研究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本综合与实践的重点是“实践探究”和“交流讨论”这两个环节。
“实践探究”环节分为两个内容:动手测量计算是对“黄金比”的体验,上网查资料是对知识的丰富与延伸。
“交流讨论”则是对这个实践活动的拓展。
学生通过彼此的交流与讨论,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本综合与实践特点是:
1.选择趣味性和整合性强的学习素材。
教材选择人最美的身体存在“黄金比”这一现象,很好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同时,把数学与美学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数学实践活动要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在编写本综合与实践时,鼓励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并运用比的知识求出黄金比,找到黄金分割点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体验到解决问题时要综合灵活地运用多方面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与教建议
1.创设有趣的情境,丰富学生感受。
,
教材提供了芭蕾舞演员为追求美而踮起脚尖的情境,引入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学生对本情境充满好奇的心理,创设一个评委选舞蹈演员的情境,充分演绎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补充出示演员的身体长度,让学生自己算一算下半身与身高的比,从而引出“黄金比”这一概念,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真正理解“黄金比”的意义,为后面的实践探究做好铺垫。
在学生对黄金比有所认识以后,教师可以补充有关黄金比的例子,丰富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2.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在“制订方案”这个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并且要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探究时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运用什么工具,通过何种途径。
最好能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中什么最美来确定测量研究的对象,并明确测量该物体的什么数据,怎么测量等,最后再根据所商定的内容分工合作完成。
在“交流讨论”时,也要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通过实际数据说明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由发现美的物体,到探究美的奥秘,再到运用黄金比创造性地设计贺卡,教师要有意识地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合作交流,对于能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发表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建议课时数: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