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的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4篇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4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1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全县土地流转工作,近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长山、魏桥、明集、西董等镇街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土地流转相关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土地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止20xx年底,全县162318个农户中,15943个农户进行了流转,占9.8%,流转土地面积84894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9.3%,亩均流转收入800元以上。
按照流转模式,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一是大户承包型。
种植大户将农民闲散土地流转过来集中耕种,占流转土地的47%。
如焦桥镇西营村李保银流转土地420余亩,实现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收益。
二是家庭农场型。
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通过较高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对土地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
截止20xx年末,全县共培育申报家庭农场27家。
三是企业带动型。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规模高效农业,占流转土地的32.7%。
如明集镇王少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开发建设高效生态园,集种植、加工于一体,促进了农业发展的产业化。
四是合作经营型。
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实现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占流转土地的20.3%。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doc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目前关于农村土地的使用存在很多的情况,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仅是三农问题需要解决的重点也是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根据学生暑期实践调查要求,更好地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农村目前土地使用现状结合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进行了一项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方向:耕种用地,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公共施设和公益事业基础建设用地。
二、调查目的:锻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调查能力,深入农村基层一定程度了解我国现有城乡土地差别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为探讨规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浪费而导致国家土地资源无形流失,一定程度为帮助改善农村现有土地使用不规范的现状提供一定的切实理论数据。
三、调查意义: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方法,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模式。
构建更加合理的农村土地使用方向,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合理科学规划、优化用地结构。
为城乡统筹搭建了平台,开辟新的途径,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前提条件。
切实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等方面问题,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调查内容:暑假期间我集中对湖北省麻城市*镇*村的土地使用情况作了一项基本调查,本次调查基本以走访和搜集基层档案资料调查为主,配合当地领导对该村的农业情况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这次报告主要从农村土地使用中的(包括耕种用地,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和了解,大致了解该村的土地使用方法和方向,从而扩展到省和国家的地位上。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更加真实的反应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一些被忽视的方面。
为共建和谐家园,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和基层改革做一项基本参考;促使我们国家的基层建设更加的完善和提高;使农村的发展成为强国富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法宝;保障农业处于发展上升趋势。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4篇几年来,**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止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1574公顷,涉及557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
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90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3%;流向农民专合作组织的1980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4%;流向农户的7768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95.3%。
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61574公顷,出租的8143公顷,互换的389公顷,转让的7252公顷,入股的1980公顷,其他形式的2236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75.5%、10%、0.5%、8.9%、2.4%、2.7%。
流转的土地中自发流转的75873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1461公顷,占流转土地的1.8%;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4240公顷,占流转土地的5.2%。
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
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88.4%,5~XX年占4.3%,XX年以上占7.3%。
由于**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
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
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
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
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调查村土地情况汇报
调查村土地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村庄的土地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就此向大家进行汇报。
通过调查发现,村庄的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善。
首先,我们发现村庄的土地利用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部分农田长期荒芜,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一些农田过度开垦,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也制约了村庄的发展。
其次,土地流转和承包存在一些混乱现象。
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和承包的政策不够了解,导致了一些纠纷和矛盾。
同时,一些承包合同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缺乏明确的权责义务,需要及时规范和完善。
另外,村庄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思路。
同时,一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长期荒芜的农田,可以进行土地整理和复垦,引导农民进行种植或养殖,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于过度开垦的土地,需要及时进行生态修复,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环境。
其次,加强土地流转和承包的管理。
加强对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帮助农民了解政策,避免因政策不明导致的纠纷。
同时,加强对承包合同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和承包的行为。
另外,推动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
鼓励农民开展农业旅游、生态养殖等多种形式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好生态环境。
总之,村庄的土地资源是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共同珍惜和保护。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村庄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土地调查报告(通用3篇)
土地调查报告(通用3篇)土地篇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xx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平整黄土地) 、二等(洼地、沙土地等) 、三等(岭地、拓荒地等) ,(注:图文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2. 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的调查报告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乡镇城镇化扩张,工业集中区推进,乡镇面貌一新的背后是大量耕地被蚕食,耕地面积锐减;现行货币政策安置方式无法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失地农民生存难以为继;一些地方农村土地流转不畅,要地农民呼声与日俱增,引发深层次矛盾,诸多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总之,解决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农地问题是农村发展的基本问题,对探索农村土地合法有序流转;保护耕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合法利益大有裨益。
一、存在问题(一)土地纠纷颇多“七种八养九行当,种粮是个亏行当。
”这是前几年农民种田难以挣钱甚至赔本的真实写照。
在粮价低迷,土地效益低下,税费过高情形下,许多农民忍痛放弃土地。
如今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国家惠农政策出台使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
而与此同时,以土地上利益纠纷引发诸多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1、管理上缺位。
主要情形有⑴昔日撂荒失地农民如今要地。
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农民纷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纷走南闯北,抛妻别子涌入都市“淘金”寻求致富路。
举家外出打工农民或他因无力耕种,农田被撂荒未流入他人。
这样撂荒农田被一些农民“拾田”耕种。
如今种田划算。
失地农民为要地三番五次向镇村反映,而占地农民也不愿意出田。
同时,乡村干部认为,以前土地效益低下时农民选择打工不愿意种田,苦口婆心劝说耕种也无济于事,最终不得不找人耕种。
现如今,眼见粮价上涨要地,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呢?(2)昔日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要地。
外出务工农民将无力耕种的农田交给亲朋友邻代耕代种,也未办理任何手续,这为日后因土地的权、责、利而发生纠葛埋下“伏笔”。
在种田效益低下,土地效益排徊不前情况下,农田多数是无偿流转,此前,农村土地流转往往不规范。
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或因家庭缺乏劳动力致使农田弃耕,从而请人代耕,往往只是口头约定的“口头协议”、“君子协议”,未签订正式的土地流转合同。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一、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为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我们对某县农村土地资源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等。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农村土地的种类、利用方式以及农民的意见和需求。
问卷调查则帮助我们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包括土地利用情况、土壤质量和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看法等。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报告,以便更全面地分析和评估农村土地资源的状况。
三、农村土地资源现状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比较复杂。
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土地被用于农业生产,主要包括耕地、林地和草地等。
这些土地资源在保障农民的生活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土地被用于其他非农业目的,如工业园区和住宅建设等。
这种土地转化对农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存在问题。
部分农民在耕种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发生土壤污染。
同时,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农业技术也限制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土地流转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农村土地流转受到农民对土地权益的担忧以及土地流转市场的不规范而受限。
四、问题与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流转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管。
2. 农业生产方式问题:应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3. 土壤污染问题: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治理,促进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4. 农村土地规划问题:需要统筹农村土地的利用,合理规划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的调查报告(2)_调查报
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的调查报告(2)_调查报告2、管理上越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管理、经营,可由村集体组织的承包经营。
”同时《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农业收益低下及农民对土地关爱程度偏听偏低情况下,一些企业和农民利用自己的优势,如资金、技术,租赁外出务工农民土地进行集中成片开发,发展规模经济,而村委会往往越俎代疱,将外出务工农民弃耕承包田全部或部分收回调整重新对外发包,在农民不知情下越位代替农民谈判、签订合同。
农民要地,而企业和种田大户则认为,自己在税改前签订合同,是“合法”的。
在越位土地流转过程中,农田大量向企业集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占用农田进行种花植草,使基本农田保护面临严峻考验;同时加剧了要地农民与其之间矛盾。
在农村,当农田向种粮大户集中时,就产生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越俎代疱代替农民签订合同,履行发包方权利和义务时,必须尊重农民个人意愿。
而在操作规程中,未经农民同意越位代签合同,很难保证农民自身利益。
3、管理上错位市场经济下,一些农民外出务工无力耕种,有的农民过去长期拖欠税费。
有的村委会以村民“你自己不尽纳税及挑圩筹资义务,还享受什么权益呢?”为由,强行收回农民手中的土地重新发包给其它农户耕种,收取一定费用。
另外,有的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低价收回外出务工农民土地,高价发包给一些企业或业主种植苗木、花卉,违背了现行国家政策。
(二)乱占、圈占,浪费土地问题始终未解决人口,这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不朽贡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问题严之又严,高瞻远瞩,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
紧守这一条耕地保护“红线”。
是历史和现实的客观需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但近年来,我国各地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之势,许多乡镇城镇化面貌日新月异,千百年来农民习惯于的“乡土社会”正转型为“城镇社会”,对于不少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来说,发展小城镇无疑是一个“大战略”,同样具体到每个小城镇的建设也有个“战略问题”。
土地调查报告优秀5篇
土地调查报告优秀5篇土地调查报告篇一从家庭联产到劳责任制以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发生了质的变化,从靠土地吃饭、土地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出门打工叫副业,到现在所有劳力几乎全部出门打工,土地仅靠在家的老弱病残人士种植,甚至发生抛荒现象;年轻人不想也根本不会种植土地,这一部分年轻人占95%左右,我国农民在1——2代后,农民种地这个古老的技术“活儿”面临失传的危险。
在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土地流转工作,是基层财经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现有状况我国农村居住环境较差,特别是我国贫困山区农民居住环境极其恶劣,80%的农民住在贫困山区的山上,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更谈不上经济条件,农民大多数并不富裕,贫困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
从改革开放以后农民从依赖土地生活到主抓经济收入,发生了翻天腹地变化,现在农村外出人口占农村人口的30%左右,18岁到45岁的青年、中年男女几乎全部出门打工,而全家外出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5%左右,在家的全部是妇女、老人、孩子或者是体弱多病,不能出门打工的人。
虽然出门打工给农民带来了一部分经济效益,但是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土地是国家根本命脉,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而现在贫困山区的年轻人全部出门打工挣钱,根本没有年轻人想做农业生产、也根本不会做农业生产有关的“技术活儿”,中国山区年轻人再有1——2代人,到二十一世纪末期,农业生产这一种古老的特有技术“活儿”在山区年轻一代人的身上将会失传,到那时候山区土地命运不敢想象,农民基本生活粮食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影响了农民群众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就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虽然现在国家给以农业生产很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农业税、特产税等,虽然减轻了一部分农民负担,增加了一部分农民收入,但是与群众实际生活需求相差太远,对贫困山区来说是杯水车薪,对现实困境根本改变不了多少。
因为农业生产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低、很多时候种在人收在天也就是说受气候影响很大的弱质产业。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农村土地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土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农村土地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一、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显示,农村土地利用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浪费现象。
首先,在农村地区,大量土地被用于低效农田和散乱建设,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其次,由于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部分农田闲置或荒废,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再次,一些地方存在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导致土地的非法占用和破坏。
二、土地管理问题调查还发现,农村土地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权属不清晰,导致土地流转和开发难度增加。
其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不完善,限制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再次,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导致土地利用的无序和混乱。
三、农村土地利用的建议为了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其次,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合作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再次,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流转制度的完善,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
此外,加强对农村土地非法占用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村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四、农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保护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土地保护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农民对土地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其次,加强农村土地环境的保护,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再次,推动农村土地的生态修复和绿化建设,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此外,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为农村土地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五、农村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农村土地利用的改善将带来丰富的社会效益。
首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产出和效益,将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当前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2篇
当前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当前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精选2篇(一)报告标题: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土地流转情况、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情况,为农村土地管理和农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主要涵盖农户个人信息、土地面积、土地流转情况、耕地种植结构等内容。
实地走访以农户为单位,观察农地的利用情况、土地的质量状况以及土地管理措施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1)土地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其中耕地占比最大。
但有部分农村土地被利用于非农业用途,如房地产开发、工业用地等,这增加了耕地面积不足的风险。
(2)土地流转情况:调查发现,近年来土地流转现象逐渐增多,一些农户选择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进行统一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流转土地未进行合理规划和经营,导致浪费和环境破坏。
(3)土地利用效率:部分调查农户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存在一些耕地资源被浪费的情况,如因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导致产量低下,未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等。
4. 结论与建议(1)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对于非农业用地,应加强监管,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同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化经营主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农技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意识和技术水平,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力度,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加强土地调查和监测: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土地利用情况,为政府决策和农村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本次农村土地情况调查的报告摘要,具体调查结果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当前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精选2篇(二)[标题]调研报告: 当前中国农民工现状[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当前中国农民工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土地资源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随机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取更真实的数据和信息。
三、土地利用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其中,耕地占据了绝大部分,但在一些地区,由于农业发展不平衡,部分耕地被转为工业用地或建设用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此外,农村还存在大量的未利用土地,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四、土地流转情况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流转市场不够规范,存在买卖双方权益保护不足的情况。
其次,土地流转的租金价格波动较大,对农民的收入增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农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五、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过度开垦山地和湿地,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此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水资源浪费和灌溉不足。
因此,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认可,对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承包期限过短、土地流转限制等,制约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2019年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范文资料
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乡镇城镇化扩张,工业集中区推进,乡镇面貌一新的背后是大量耕地被蚕食,耕地面积锐减;现行货币政策安置方式无法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失地农民生存难以为继;一些地方农村土地流转不畅,要地农民呼声与日俱增,引发深层次矛盾,诸多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总之,解决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农地问题是农村发展的基本问题,对探索农村土地合法有序流转;保护耕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合法利益大有裨益。
一、存在问题(一)土地纠纷颇多“七种八养九行当,种粮是个亏行当。
”这是前几年农民种田难以挣钱甚至赔本的真实写照。
在粮价低迷,土地效益低下,税费过高情形下,许多农民忍痛放弃土地。
如今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国家惠农政策出台使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
而与此同时,以土地上利益纠纷引发诸多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1、管理上缺位。
主要情形有⑴昔日撂荒失地农民如今要地。
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农民纷纷走南闯北,抛妻别子涌入都市“淘金”寻求致富路。
举家外出打工农民或他因无力耕种,农田被撂荒未流入他人。
这样撂荒农田被一些农民“拾田”耕种。
如今种田划算。
失地农民为要地三番五次向镇村反映,而占地农民也不愿意出田。
同时,乡村干部认为,以前土地效益低下时农民选择打工不愿意种田,苦口婆心劝说耕种也无济于事,最终不得不找人耕种。
现如今,眼见粮价上涨要地,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呢?(2)昔日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要地。
外出务工农民将无力耕种的农田交给亲朋友邻代耕代种,也未办理任何手续,这为日后因土地的权、责、利而发生纠葛埋下“伏笔”。
在种田效益低下,土地效益排徊不前情况下,农田多数是无偿流转,此前,农村土地流转往往不规范。
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或因家庭缺乏劳动力致使农田弃耕,从而请人代耕,往往只是口头约定的“口头协议”、“君子协议”,未签订正式的土地流转合同。
土地调查报告范文4篇_调查报告_
土地调查报告范文4篇实践报告是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调查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一、前言(一)调查目的: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了解银川市贺兰县土地流转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又好又快进行,宁夏师范学由思政部领导的大学生践行社对此项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在寒假中,让同学们对宁夏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活动中,使同学们更深一步了解宁夏这几年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可喜变化。
作为践行社里的一员,我积极参加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希望同过此次调查能有效的提高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
(二)调查对象:从人大农业委、政府办、农办、经管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抽调50名干部,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场30个行政村100户农户。
(三)调查方式: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随机抽样),并兼有个别访谈。
(四)调查工作分配:在各乡、村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基层群众意见,并随机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统计了有关情况。
(五)调查人员:调查员:刘海娜撰写报告:刘海娜(六)调查时间和地点:于XX年1月23日--1月28日在贺兰县各个村进行调查(七)调查过程:宁师大学生践行社在接到思政部马老师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实践调查通知后,我积极参与、配合,这次调查的主题是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调查。
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在寒假中利用各种机会,通过跟随村支书走访各村部了解情况,并通过座谈会和对村民的访问中,得知他们对土地流转后的看法。
综合了不同人的认识设计了这一问卷,以期多维度、综合地对贺兰县人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
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一)了解土地流转的基本常识(1)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乡村土地调研报告报告书
乡村土地调研报告报告书
【注意:此处列举的仅为示例,正式报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
一、引言
乡村土地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乡村土地的利用现状及问题,为乡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对乡村土地调研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背景
调研背景及目的:明确乡村土地调研的目标和意义,阐述调研的背景和必要性。
三、调研方法
详细说明调研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并说明调研样本的选择原则和范围。
四、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耕地利用情况:对乡村耕地的面积、分布、土壤质量、利用率等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和存在的挑战。
2.农田设施情况:分析农村的水利、排水、灌溉、田间道路等农田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园林绿化利用情况:分析乡村园林绿化的面积、分布、植物品种和管理状况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4.乡村土地规划情况:分析乡村土地规划的制定、执行和落实情况,评估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五、乡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直观列出存在的问题,如耕地过度利用、土地流转困难、农田设施老化等。
六、乡村土地利用发展建议
基于问题分析,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农田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流转等。
七、结论
对整个调研工作进行总结,简明扼要地点明调研结果,提出建议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
八、参考文献
列举参考文献,注明来源,以保证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九、致谢
对参与调研的人员和机构表示感谢,并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的调查报告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乡镇城镇化扩张,工业集中区推进,乡镇面貌一新的背后是大量耕地被蚕食,耕地面积锐减;现行货币政策安置方式无法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失地农民生存难以为继;一些地方农村土地流转不畅,要地农民呼声与日俱增,引发深层次矛盾,诸多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总之,解决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农地问题是农村发展的基本问题,对探索农村土地合法有序流转;保护耕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合法利益大有裨益。
一、存在问题(一)土地纠纷颇多七种八养九行当,种粮是个亏行当。
这是前几年农民种田难以挣钱甚至赔本的真实写照。
在粮价低迷,土地效益低下,税费过高情形下,许多农民忍痛放弃土地。
如今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国家惠农政策出台使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
而与此同时,以土地上利益纠纷引发诸多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1、管理上缺位。
主要情形有⑴昔日撂荒失地农民如今要地。
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农民纷纷走南闯北,抛妻别子涌入都市淘金寻求致富路。
举家外出打工农民或他因无力耕种,农田被撂荒未流入他人。
这样撂荒农田被一些农民拾田耕种。
如今种田划算。
失地农民为要地三番五次向镇村反映,而占地农民也不愿意出田。
同时,乡村干部认为,以前土地效益低下时农民选择打工不愿意种田,苦口婆心劝说耕种也无济于事,最终不得不找人耕种。
现如今,眼见粮价上涨要地,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呢?(2)昔日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要地。
外出务工农民将无力耕种的农田交给亲朋友邻代耕代种,也未办理任何手续,这为日后因土地的权、责、利而发生纠葛埋下伏笔。
在种田效益低下,土地效益排徊不前情况下,农田多数是无偿流转,此前,农村土地流转往往不规范。
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或因家庭缺乏劳动力致使农田弃耕,从而请人代耕,往往只是口头约定的口头协议、君子协议,未签订正式的土地流转合同。
农民在农田收益低的情形下,将农田交给种粮大户及其它农户代耕,耕种双方权、责、利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无偿的,用农民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不找,转让方农民无须向代耕户付费用,而代耕户也不付任何报酬给转让方,而农业税由代耕户交纳。
另一种情形是转让方农民倒贴一点钱给代耕方。
在粮价低迷情况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即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也未经司法部门公证,合同往往失范。
而如今,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对农业许多优惠政策,譬如减免农业税费、降低农业税率、发放粮补、早稻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感受到现在种粮很划算,弃耕农民要求讨要农田复耕,取得农田意愿与日俱增,因而事后往往因土地流转合同失范发生纠葛。
(3)农村人多地少户口要地。
前几年,由于种田效益不明显,甚至赔本。
农民不愿意多种田。
这样农村形成了有田无人种的窘境。
现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对农业反哺的政策出台,粮价上涨,让农民喜上眉梢,一些农民深感还是种田划算。
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后,土地承包政策是30年不变,村组人均耕地不均衡,加上前几年农村计划生育管理落后,超生人口在地改时未分到田。
这样一些家庭就形成人多地少。
人多地少少户要求调整农田和弃耕户要求复耕,取得农田意愿与日俱增,往往因土地利益与村委会及其它农户发生纠葛。
2、管理上越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管理、经营,可由村集体组织的承包经营。
同时《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农业收益低下及农民对土地关爱程度偏听偏低情况下,一些企业和农民利用自己的优势,如资金、技术,租赁外出务工农民土地进行集中成片开发,发展规模经济,而村委会往往越俎代疱,将外出务工农民弃耕承包田全部或部分收回调整重新对外发包,在农民不知情下越位代替农民谈判、签订合同。
农民要地,而企业和种田大户则认为,自己在税改前签订合同,是合法的。
在越位土地流转过程中,农田大量向企业集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占用农田进行种花植草,使基本农田保护面临严峻考验;同时加剧了要地农民与其之间矛盾。
在农村,当农田向种粮大户集中时,就产生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越俎代疱代替农民签订合同,履行发包方权利和义务时,必须尊重农民个人意愿。
而在操作规程中,未经农民同意越位代签合同,很难保证农民自身利益。
3、管理上错位市场经济下,一些农民外出务工无力耕种,有的农民过去长期拖欠税费。
有的村委会以村民你自己不尽纳税及挑圩筹资义务,还享受什么权益呢?为由,强行收回农民手中的土地重新发包给其它农户耕种,收取一定费用。
另外,有的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低价收回外出务工农民土地,高价发包给一些企业或业主种植苗木、花卉,违背了现行国家政策。
(二)乱占、圈占,浪费土地问题始终未解决人口,这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不朽贡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问题严之又严,高瞻远瞩,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
紧守这一条耕地保护红线。
是历史和现实的客观需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但近年来,我国各地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之势,许多乡镇城镇化面貌日新月异,千百年来农民习惯于的乡土社会正转型为城镇社会,对于不少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来说,发展小城镇无疑是一个大战略,同样具体到每个小城镇的建设也有个战略问题。
这就是在每个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耕地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小城镇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生态环境双重保障任务,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耕地,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把美好家园献给人民群众。
土地是最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
但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乱占耕地在农村还依然普遍存在。
个私企业异军突起,无疑要占用农地,同时势必造成大量耕地闲置浪费;农村空心村存在,农民建房弃旧建新,造成村庄渐渐向外扩张,侵占农田;更有些地方本着经营城市就是经营土地的观念,发展经济就打土地主意,依靠土地作交易,造成耕地锐减。
(三)失地农民问题成为日趋严峻的问题土地承载着农民诸多希冀,承担着农民社会保障功能,如土地为农民提供了生活保障;土地作为一种商品,由于价格上涨具有增值的功能,农民子孙后代对土地拥有继承权。
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农民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梦想被击碎,农民失去集养老、就业、生活保障于一体的土地后,却不能和城里人一样拥有社会保障。
在现行征地货币安置方式中,失地农民极易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新的城市贫民,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
一次性补偿,其补偿标准虽然相对于过去也水涨船高,但与土地非农升值相比,差之甚远。
计划经济下的一次性补偿,其标准低,不全面,一旦补偿费用光,生活无保障,农民心理上不能接受。
对补偿低,农民反映强烈,不愿田被征。
另外农村土地在被征过程中存在着同地不同价现象,乡镇之间相比,有的每亩5000元,有的仅3000元。
其补偿标准地区差异悬殊。
千百年来农民信奉不患寡就患不均,因土地补偿标准差异,诱发农民攀比心理。
二、成因(一)农民要地的背后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滞后农村土地流转无序、失范现象。
一方面有农民自身草率了事,缺乏法律意识。
村委会、乡镇越俎代疱替农民签约;另一方面则是缺乏为农民土地承包服务的中介机构。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权流转。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相关条文也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集体或村委会管理、经营,可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
村委会将弃耕田、农村死亡五保户承包田收回向人多地少户发包,或成片反租倒包给企业、种田大户时,无论是出于好心,还是为增加集体收入等因素。
但土地流转中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
事实上,倘若有个能站在农民立场,以同一个声音为农民服务的土地流转服务中介机构。
这样势必公正、公平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
(二)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产权又称土地所有权。
土地产权其含义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对土地占有、处分、使用、收益的权利。
土地产权是物权的一种,它的主体是土地所有权,客体是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自留地,属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经营、管理,已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营组织经营、管理。
事实上,法律对农村土地阐述只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根据《宪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国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
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通过承包获取了土地使用权。
在这种体制下,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实际上不明晰,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所有权主体缺位的所有制,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向企业、种田大户、缺田户集中时,就产生村委会或乡镇代替农民谈判签订合同、协议现象。
同时征用土地过程中,农民作为承包人和经营者,却不能参与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这实际上极易造成交易双方主体缺位,农民的合法利益受损。
(三)变味的政绩观,经营城市就是经营土地的误区未走出在一些人头脑里始终存在着这样一个思想误区,种粮食农民永远富不了,要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就要多上项目,就要用地。
而在现行干部考核中,政绩就是硬道理成了干部升迁的硬杠杠,要出政绩,得干几件显山露水的政绩工程,这样马路宽起来了,楼房高起来了,干部形象却在百姓心中矮起来了。
经营城市,使城镇面貌一新,但极易形成占地收益再占地再收益的恶性怪圈,致使保护耕地红线成了弹簧线。
农村城镇化,地从哪里来?这已成为农村城镇发展面临一个具体而又现实不容回避的问题,寅吃卯粮经营城市即经营土地,用光子孙后代资源,其后患无穷。
(四)征地制度上的缺陷对被征地农民安置的方法通常有三种:首先是土地换就业;其二是失地农民集体负责安置;其三是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情况下,乡镇企业纷纷倒闭,采取前两种安置方式不可能实现的。
通常情况下采取货币补偿方式。
农民征地得到的补偿依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用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土地补偿,标准为该耕地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6-10倍;二是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年产值的4-6倍;三是被征用土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实际上对征地农民是按前三年农业的平均产值计算,未按照市场交换所实现。
失地农民的补偿犹如企业买断工龄,工人们往往享有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实质为失业。
农民拿来到手的一亩地三、四千元补偿,对农民生计来说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长久生活。
其中还不乏乡村层层盘剥、扣压、占用。
其实,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表明: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基本形态,即村集体农民集体所有、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和乡镇农民集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