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交流与学习
初中物理教案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初中物理教案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实验与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几个具体的例子,探讨如何通过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一、水的压强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
首先,准备两个相同高度的容器,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是空的。
然后,在水上方放置一个小圆球,观察其是否能够浮在水面上。
接下来,逐渐向水中加入重物,观察小球的变化。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发现随着水中重物的增加,小球能够浮在水面上的高度越来越低。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压强与水深有关,并通过计算与实验验证这一关系。
二、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一个趣味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实验可以采用一块玻璃板和一根笔,将玻璃板倾斜放置在桌上,然后将笔直插入玻璃板中。
当光线通过玻璃板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导致笔在玻璃板中的位置发生偏移。
通过观察和测量偏移角度,学生可以体会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进而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三、电路实验电路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设计一些趣味的电路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材料和限制条件下,搭建一个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电路。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电流、电阻、电势等概念,进一步理解电路中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运动实践活动物理学与运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有趣的力学实践活动,如设计和制作小型车辆,通过调整车辆的结构和重心,探究不同因素对车辆运动的影响。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学和力学等物理概念。
通过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篇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更能展现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也是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
为此,我认为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不断进行课堂改革,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大力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精”,就是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结合学生实际,把提高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
“真”,就是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旦实验出现问题,教师一忌慌乱,二忌简单,三忌虚假,教师对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并且保证实验一举成功。
一出现的问题迅速分析原因,找出错误,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然后重新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显”,就是显明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增加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构建高效课堂。
因此,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器材足够大,确保所有学生看的清楚,看的真实,必要时自制教具。
二、用“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方法。
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
三、用“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实验就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合作精神。
自从县上教研室大力开展有效教学之后,我对物理实验教学做了以下改进:(一)改讲解物理规律为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物理是研究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物理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的情况下能够灵活应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用镜子和光线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方向,并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力和功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力作用下,不同物体的功不同?”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运用他们的物理知识和思维能力,分析力和功的关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向教学,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进行实验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电路中的电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总结电阻的概念和特性。
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科学项目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项目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和实施项目来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生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水平
初中生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水平物理实验是初中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然而,很多初中生在物理实验中常常遇到困惑和挫折。
本文将从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和总结实验三个方面,为初中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提高物理实验水平。
一、准备实验1.理解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理解实验目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提高实验的效果。
2.阅读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参考资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在进行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理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3.调查相关知识:针对即将进行的实验,学生可以主动调查相关知识。
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或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与实验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
4.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仔细检查并准备完整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进行的顺利。
二、进行实验1.注意实验操作规范:在进行实验时,学生要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遵循实验指导书上的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各项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精确测量数据:实验中的测量数据是重要的实验结果依据。
学生应该掌握准确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如使用仪器仔细读数、避免抖动、准确记录等,以获得精确的实验数据。
3.观察记录细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相关细节。
观察记录的详细程度直接影响到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因此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
4.思考实验过程与结果:在进行实验的同时,学生应该主动思考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思考,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总结实验1.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学生可以发现实验中的差异和问题,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学习心得体会(4篇)
初中物理学习心得体会初中物理是一门理科科目,其内容涵盖了力学、光学、电学、热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
下面我将从学习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激发兴趣等方面来分享我的经验。
一、学习方法1. 提前预习在上课之前,可以提前预习课本内容。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并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
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打好基础初中物理的知识是逐步渗透并拓展的。
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一定要先打好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解和应用后续的知识非常重要。
3. 多做习题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光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做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解题方法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多做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可以多看一些解题技巧的书籍或者请教老师、同学,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5. 总结归纳学完每一个知识点后,可以进行总结归纳。
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方便以后复习和温故知新。
二、注意事项1. 相信自己物理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会让人望而却步。
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定能解决问题。
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2. 切勿急躁物理学习需要耐心和细心,解题过程有时较为繁琐且需要推理和推导。
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耐心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3. 知识的联系物理的知识是有联系的,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可能存在内在的联系。
要注意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4. 多与他人交流和同学一起学习物理,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有时候同学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大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激发兴趣1. 实践和探究物理学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探究问题的。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案中融入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案中融入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认知。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逐渐深入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好评。
探究性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地了解、思考和完成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自主掌握。
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和大家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案中融入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 初中物理教案如何融入探究性学习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探究性学习呢?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作用,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具体实现的方法:1.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提出开放式问题,学生通过实验和其他方式,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例如:举例:利用物理法则和实验结果, 自行探究以下问题:在被扔出去的棒球中,什么因素会影响飞行的高度?如何减少摩擦力影响的元件设置?利用公式计算出动能和势能高峰的点位,了解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定点精准停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自主发掘和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加深理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动手”体验的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许多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知识。
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
比如:举例:对于小车行驶和阻尼的实验- 如何优化物理系统?学生们可以自主挑选实验器材、自我组合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记录实验数据,测试不同条件下结果的规律。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3.破除固有思维固有思维是制约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痛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这种思维定势。
在一些规律行不通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寻找到自己独立思考的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静电现象”“浮力实验”等。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真理的故事,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实验来解决,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实验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如科技小制作、物理实验竞赛等,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中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实验探究的关键,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要在实验前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以及如何正确地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例如,在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如何准确读取数据,如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展示与交流技巧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展示与交流技巧一、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实验展示与交流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展示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交流技巧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展示与交流技巧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实验展示技巧1.实验目的明确:教师在进行实验展示前,应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更加专注,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2.实验器材准备充分:实验器材是实验展示的关键,教师应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无损,并在课前进行调试,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规范:在实验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实验展示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5.实验教学创新: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实验展示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
三、交流技巧培养1.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样,学生既能培养合作精神,又能锻炼沟通技巧。
3.鼓励表达: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要害怕出错或丢脸。
通过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学会沟通和合作。
4.反馈与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交流行为进行反馈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交流技巧。
5.实践应用:教师应将交流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结语实验展示与交流技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被广泛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协作式学习方法,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探究问题,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以达到提高学生专注度、增强学生合作能力、增加学生互动等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一、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倾听他人的建议,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实验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实验中共同分工,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在小组中可以相互观察、协助,向同组的同学请教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等。
通过分享操作经验,学生们的实验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
四、拓展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交流、探索,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120XX年12月6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我县初中物理实验教师培训,通过听夏学茂、邢清、陈军民、刘奇国等几位专家的讲课让我对传统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我认真观看了专家讲座及实验演示,感受很深。
专家们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课堂总是那么丰富多采?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的深邃?他们的角度总是那么恰到好处?通过学习专家的教学方式,使我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深受启发,现小结如下:一.精心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知道了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注意点:1、增加可视性,2动作要规范,3、实验器材的选择要简洁、简单,4、实验过程要合理,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实验数据,解决发现的问题。
指导学生做分组实验时,要引导全体学生都要参与、不能一个做、几个看,一个讲,几个听。
让学生多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让学生多废物利用,创新设计实验。
教师要能灵活地运用实验教学资源与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
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
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降低了教学难度。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新课改提供了机遇,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物理学科以其独特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的美妙,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分享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
例如,在教授牛顿运动定律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背后的规律,从而引出牛顿定律。
2.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例如,在教授欧姆定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心得。
例如,在教授光学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
例如,在教授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技巧1.课堂导入:一个精彩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导入方法,如提问、讲故事、设悬念等,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教授光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从而引出光学知识。
2.教学举例:恰当的例子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教师应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拉力、压力等。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点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观察结果。
这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配合,相互分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并自主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和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共同解决问题并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更加感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研经验交流(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我的初中物理教研经验。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1.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特点。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拓展知识面;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外辅导、竞赛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特点。
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总结能力。
2. 实验教学策略(1)注重实验前的准备:教师要认真备课,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同时,要指导学生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3)实验报告撰写: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合作学习理论的分析1.1 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互动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信息和资源,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2 合作学习的原理合作学习的原理主要有社会互动性、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交流和讨论得到新的知识和信息,充分发挥个体的学习潜力,同时小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1.3 合作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而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2.1 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前,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明白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小组分工在实验进行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根据实验要求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比如一些实验需要测量数据,有的学生可以负责记录测量数据,有的学生负责进行实验操作,有的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等等。
2.3 实验讨论在每个小组完成实验任务后,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现象,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4 实验展示每个小组完成实验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分享实验成果,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5 实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结论,让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新的知识。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探究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究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所有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其完好无损。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实验说明书,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过程的设计在设计实验过程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制定实验方案。
例如,在学习压力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弹性变形程度。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探究物理现象。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五、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巩固实验内容,并提高科学写作能力。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应该按照科学报告的格式进行写作,包括标题、引言、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等。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讲和修改,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六、实验的延伸和拓展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电流实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电路的拓扑实验,进一步探究电流的分布和路径。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七、总结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与技巧的新探索与应用的(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与技巧的新探索与应用的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与技巧的新探索与应用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物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与技巧的新探索与应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实践和技巧。
二、新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以实际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生活情境: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物理现象。
例如,在教授“重力”一课时,可以让 students 观察并分析生活中重力的应用,如提水、抛物等。
2.实验情境: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物理现象。
例如,在教授“摩擦力”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质、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变化。
3.问题情境: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一课时,可以提出问题:“光为什么是直线传播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新探索: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具体操作如下: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小组特点分配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授“电路”一课时,可以让每个小组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
初中物理教研组经验交流(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现将我们在物理教学教研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1. 学习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们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2. 学习物理学科知识。
物理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物理学科知识,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我们教研组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研讨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储备。
3. 学习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教研组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1. 制定备课计划。
教研组制定详细的备课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2. 集体备课。
我们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共同研讨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计。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 课前研讨。
课前,教师们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疑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1. 课堂教学观摩。
我们教研组定期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们互相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共同提高。
3. 教学研讨。
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们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教学竞赛。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1. 了解学生。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
2. 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年级物理研讨交流发言稿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九年级物理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作为一名九年级物理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下面,我就九年级物理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九年级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突出重点、难点。
针对九年级物理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应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
2. 强化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石,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物理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思维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在九年级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习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我们要通过课堂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物理知识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九年级物理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总之,九年级物理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师的沟通技巧与学生互动
初中物理教师的沟通技巧与学生互动一、引言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表达、身体语言与教学工具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师的沟通技巧与学生互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语言表达技巧1.简明扼要的表达初中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尽量简明扼要地表达观点。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多的笔墨,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消化教师的讲解内容。
2.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
物理教师可以主动提问,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踊跃发问。
同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问题,并耐心解答,建立起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交流。
三、身体语言的运用1.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
物理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交流表达自己对学生的鼓励、期望和赞许,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或者兴趣,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引导。
2.肢体动作肢体动作也是物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丰富课堂氛围,并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示范实验时可以通过动作与手势来模拟物理现象,以生动形象地传达知识。
四、教学工具的运用1.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物理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视频等教学工具,展示实验过程、演示物理原理,并加以解说与讲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2.实验与实物展示初中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和实物展示。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装置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操作,以提升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感知与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与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促进互动交流。
五、结语通过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身体语言与教学工具,初中物理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促进他们的互动交流。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
物理实验是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或者推断物理现象的原理和规律,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物理世界的规律和本质,对发展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视野、理解物理原理、掌握物理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物理学知识。
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观察和体验物理现象,逐渐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同时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形成初步的物理观念体系。
其次,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世界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它是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素养。
通过物理实验的过程,学生将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培养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和思维,逐渐形成科学态度和方法,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物理学知识。
最后,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专业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今天的社会对于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调整实验参数,获取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等这些过程都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作为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物理学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专业素养。
因此,物理实验对于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的交流与学习各位老师早上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由于身体原因,离开课堂有一段时间了,担心不能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不知道我准备的内容是否符合大家的需求,如有不足,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我的讲稿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把3月6日在长岭湖培训内容有关实验部分进行简单的整理,163中牛丽杰老师对比作实验做了深度的解析,我把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整理后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
第二部分,我与大家交流一下中考中对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考查。
第三部分,是我收集的一些哈市老师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视频录像,与大象共同学习欣赏。
我们先看牛老师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发现:她将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串联,电源为一节干电池,出现的现象是左侧灯泡微弱发光,右侧灯泡不发光,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分别为0.6V、0.4V,这是正常的现象,右侧的灯泡的功率小,所以不发光。
但当电源用三节干电池时,出现了下面的现象:左亮右暗,但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左为1.6V,右为1.8V,也就是说右侧灯泡的功率比左侧灯泡的功率大,但它发光却较暗,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把这两种情况做一下对比:从分的电压来看,第一次,3.8V比2.5V的电压小,那么3.8V 比2.5V的电阻小,但第二次,3.8V比2.5V的电压大,那么3.8V比2.5V的电阻大,也就是说,3.8V的灯泡与2.5V的灯泡电阻大小关系不同了,发生了变化。
牛老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用伏安法测两灯的电阻,下面是她测两灯泡电阻的实验记录表格:为了便于观察,她把这些数据转化成图像,便于我们观察,发现问题。
从图像上我们发现当电压加到一定值时,它们的电阻关系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是解决了,但为什么电功率大时,亮度却暗呢?因为两灯泡的发光效率不同造成的,右侧灯泡的发光效率较低,所以造成它分压大,但亮度暗。
将两个灯泡并联时,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下面的灯泡的功率比上面灯泡的功率大,但是它发光却较暗,原因是它的发光效率较低。
因为两灯泡的发光效率不同,下面的灯泡的发光效率低,而且它的功率小,所以发光较暗。
所以我们作电功率与电流、电压关系的实验时,两灯泡的发光效率应大体相同,且两灯泡的电阻大小关系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
平时我们作实验时,用的是“2.5V0.3A”“3.8V0.3A”,但如果所加电压不合适的话,发光的亮暗区分不是那么明显,因此串联时电压不能太大,并联时电压不能太小。
我们看一下,下一个牛老师改进的实验:在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对于物体未浸没时,浮力大小与深度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如图所示,她用同一个装有莎莉的瓶子,正放和倒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控制变量上控制的很好,那么正放和倒放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相同呢?如何知道的。
排开液体体积相同,可以通过液面的位置来判断。
虽然前后两种情况,物体所处的深度不同,但因为两种情况下所受浮力相等。
浮力的相等是应用二力平衡得出的。
通过该实验,牛老师很好的解决了物体未浸没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
我们再看牛老师对下一个实验的深度解析与改进:给同学们如下的实验器材:一个大量筒、一个小试管、足够清水。
要求仅用以上器材,设计实验测出小试管的玻璃密度。
以下是三中测量小试管玻璃的密度的方法:方法一:(1)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将小试管漂浮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把小试管按入使其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3;这是理论上的一种做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重心偏高,所以出现了翻转的问题,也就是小试管会靠到量筒壁上的可能性很大,那么此时的小试管就不只是受到浮力和重力了。
因为我们是利用浮力与重力相平衡而得出试管质量的。
方法二:(2)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将装有一定量水的小试管漂浮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把小试管中的水倒入另一个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为V0;把小试管按入第一个量筒中使其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3;由于我们在试管中倒入一定量水使小试管的重心降低,所以可以做到小试管竖直漂浮在量筒的水中,由于浮力与重力平衡,可以得出小试管和里面的装水的质量,里面的水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出的体积知道,所以可以得出试管质量,但就是操作步骤太繁琐。
方法三:(3)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将量筒中的水倒入小试管一些,使其能够竖直漂浮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把小试管按入使其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3;同样我们在试管中倒入一定量水使小试管的重心降低,所以可以做到小试管竖直漂浮在量筒的水中,由于水是从量筒中取的,所以此时(V2-V1)ρ水g=G物,即可得出试管的质量。
所以此三种方法可以进行评价方面的考查。
实验探究式中考必考的内容,中考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对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的考查,,这是我与大家交流的第二部分的内容。
这是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以及对这七个要素提出的基本要求。
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物理问题,猜想与假设好合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要真实、会表格设计、会制作图像制作、分析与论证包括对数值的分析、图像的分析、以及归纳结论、评估要科学、要评估误差大小的、交流与合作要体现发散性、开创性、互补性。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呢?我想为了避免学生漫无边际的瞎猜,导致处于失控状态,教师应该适当的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方向思考,有依据的进行猜想,例如,在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在摩擦力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这个知识点上去分析,去猜想。
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并挤压,就可以分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跟这两个物体的接触情况有关,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个物体之间还要发生挤压作用,就会想到与压力大小有关。
从第二个必要条件出发思考,两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就会想到相对运动的快慢,即物体运动速度大小。
虽然最后经过实验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但这两个因素却属于合理的猜想,避免学生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力有关的不合理猜想,最初的教科版教材中有这个因素的猜想,现在的教材中已把它删掉了。
如果还有学生猜想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有关,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分析: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与这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情况有关,而与第三者地球施加的重力无关。
,从而排斥这一不合理因素。
这是我在教学处理的一种办法。
2、我想再与大家交流一下试题中关于对分析论证要素的考查:对分析论证要素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通过现象对比、图表描述等方式分析、推理出物理规律;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的特点、会根据实验数据找出相关数据的联系,发现物理量变化规律,总结出实验结论。
从试卷上看,学生存在的问题1:学生不会根据收集的相关的证据(现象、数据等),不会准确表达、描述实验的结论。
不会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找出相关数据的联系。
(也就是不具备对数据简单的处理能力)。
下面我结合具体的实验题,加以说明。
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比较乙、丙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有: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学生总结的这两个实验结论那个更准确、更严谨呢?很显然是第二种结论更好,体现了控制变量。
同样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我们看零一道考题,实验收集的证据如题所示,让学生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得出的结论有: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大家看,那个结论更好呢?很显然是第二个好,体现了命题的要求,体现了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我们的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具备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能力,考试说明也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2011年中考研究杠杆平衡调节条件和2012年哈市调研考试探究浮力大小都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初步处理能力。
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会分析相关的现象和对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总结实验结论时,能得出定量的关系就不要得出定性关系。
从试卷上看,学生还存在的问题还有:学生进行分论证时,不注意相关的实验现象,不会分析实验数据及相关的实验现象。
进行总结时,结论不够准确、严谨,现象与结论混在一起。
例如,2009年中考中的一道实验题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1)实验中小灯泡电功率的大小可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2)一位同学用干电池做电源,把L1“2.5V 0.3A”和L2“3.8V 0.3A”两只灯泡连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通过观察现象及数据分析,你得出什么结论?(3)有位同学又在原有器材基础上继续探究,连接方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看到小灯泡L1一闪即灭,经检查发现灯丝断了.请你分析原因并说明改进方法.这道题我们只讨论(2)通过观察现象及数据分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有以下这些,那么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呢?在电流相同时,电压越大,小灯泡越亮,电功率越大;在电流相同时,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在电流一定时,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在电流相同时,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在电流相同时,电功率与电压成正比第一个结论学生把结论和现象混在一起,小灯泡亮度应该是看到的现象,不应是结论,题中明确指出要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很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
第二个结论也是同样的问题。
第三个结论不是电流一定,而是相同,如果电流发生变化,比如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但是因为串联电流始终相等,而不是不变,所以说电流一定是不准确的。
第四个结论是准确的。
第五个结论,但从公式上看P=UI是正确的,但就本题提供的证据,我们根本无法得出正比例关系,所以也不能得分。
关于试题中评估(评价)要素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论的评价;对实验方案与结论的评价。
评价的角度有以下方面:实验器材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具有普遍性;收集的证据(数据)是否具有普遍性,结论是否可靠准确等等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实验图像数据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合理;得出或表达的实验探究结论是否科学、准确、严谨。
探究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体现控制变量;探究过程是否完善等。
大家请看这道考题: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提出了下列的一些猜想:猜想一: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滑动摩财力大小跟接触面的材料有关;(1)请你也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可以用作图来表示) (3)同学们在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时,设计了用弹簧测立即拉着同一木块,在不同的水平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并在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