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光的折射的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
直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
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凸透镜成像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形状(如三角型)扎几个小孔,嵌入手电筒上的led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记出对应的灯珠位置,实验时用来比较物像是否同样大小。
1.灯珠的亮度更高,便于在较强光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更科学。
7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能够成清晰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前。
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后。
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办法和部分成因。
8练习使用温度计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大杯热水和一大杯冷水,让同学先进性任意混合,再用手试水温(注意烫伤),估测水温,同组之间进行比较,看谁估计的值与测量值最接近。
让学生用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比适当温度的温水,例如37摄氏度,再进行测量,看谁配制的水温最接近要求。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以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为例。
一(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二(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码、量筒、烧杯。
四(实验原理)ρ=m/V 。
五(实验方法(步骤))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2. 将适量的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3. 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示数并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4.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记录于表格中;5. 根据ρ=(m1-m2)/V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6. 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注意的问题)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
否则造成测量误差。
六(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略。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总结

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例题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自我提升: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2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这是利用了 .(2)王永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除了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外,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如果要用弹簧测力计、表面平整的木板、带钩的木块等器材,对此猜想进行探究,请你说出主要的实验步骤:2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_____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_______ 法。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_____,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3、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初三物理实验总结(精选8篇)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实验总结(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1在这学期的工作中,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本人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如下:1、注意安全并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做好所有仪器的清点、上架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
3、熟悉了新增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
对学校购置的新仪器及时安装调试交付使用。
4、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毒品挥发等防患措施。
5、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6、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带给方便。
并常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善、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7、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高二年级实验考试合格率为100%,并获得教师的一致好评。
8、坚持出勤值班,维护教学秩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有关方面使用实验室带给方便。
9、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
10、理解有关主管部门检查。
虚心理解意见和推荐,总结经验,改善实验室管理工作。
11、同时我还认真完成了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一学期以来,我用心、主动、热情的为物理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弥补不足,减少缺点,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2物理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进行物理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学校领导一贯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今年又新添了仪器和设备,为每个学生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课标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二十个实验

新课标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二十个实验
一、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二、测定性试验(4个):
1.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2.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3.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三、探究类实验(9个):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5.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磁场的方向;
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
硬币的直径 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2.图像:画右边(3)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__压力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越大____。
(3)实验结论: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5篇精选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5篇精选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形成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主要工作:1、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实验演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而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为此,首先要督促教师做演示实验。
其次要根据教学进度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由实验工作被动变为主动。
对于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的种类和性能,作为一名实验员,首先要较熟悉。
根据需要我校已新添许多新的仪器设备,对于这些仪器,更应尽快地熟悉其性能。
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

图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总结一、力学:基础性: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那端上翘,往那端调),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 2、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是0.2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严责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牛。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F1-F2 (6)(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等于的大小 4、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克(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毫升。
初中物理必背的20个实验汇总(含解析考点)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20个实验(详解附考点方向)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更多资料及电子版在公众号:学习笔记君【实验补充】(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考点方向】: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实验二、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的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相同的酒精灯2个、烧杯(80ml、分别盛60g的水和食用油)2个、温度计2支、铁架台2个、石棉网2个、火柴、机械停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2。
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4.实验表格实验次数 1 2 3物距u/cm像距u/cm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6。
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7。
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
实验中不用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
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
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
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三、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
安装装置时,应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2。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摘要: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是在探究实验的根底上总结概括出来的。
因此初中物理是一门围绕实验探究和观察实验现象为主的学科。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物理的求知欲,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这个特点决定了初中物理课必须要认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及创新意识。
探究性实验设计要遵循以下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实验的原那么;课题选择;方案;实施一、充分的前期准备首先教师要对实验有深入的研究,且具备根本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等。
而且在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实验有些设计并不十分合理,或现象不明显,方法不太简捷。
我们可以通过细致深入的研究,拓展教材中的实验,使之更全面,可操作性更强。
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过程有充分的了解,不断更新改良,做好前期准备,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性实验课题的选择1.选择的课题不能超出学生的根本操作能力和知识能力水平。
2.课题的选择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动手、动脑而有所创新,从而获得物理规律。
例如,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教材中是用真空罩来实验的,但对实验设备的要求很高。
在实践中已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实验现象,可以让实验改良。
让学生利用这个课题,查阅资料,重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更便捷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探究。
三、猜测与假设在实验前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经验,对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提出猜测和假设,对探究实验的结果进行有理由的预测。
四、实验方案确实定确定实验方案首先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的不同,寻求科学的、可靠的、有说服力的实验原理。
再依据实验原理拟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到达人为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干扰,到达突出主要研究对象,突出实验现象、过程及其特征。
然后再根据实验方法选择适宜的仪器,准备好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这 种 创 新 设 计 对 学 生 也 是 一 种 很 好
文
/
的示 范 ,对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将 起 到潜 移 默 化 的作 用 。在 实 验 教 学 中 ,教 师 应 因势 利 导 ,不 失 时 机 地 对 学 生 中那 些 标 新 立 异 、独 树 一 帜 的做 法 予 以肯 定 ,鼓 励 学 生 用 自己
堂: : : 簋
设 、启 发 性 问题 的提 出 、学 生 创 造 实 践证 明 :中学 生有 巨大 的创
性 思 维 兴 奋 点 的捕 捉 等 方 面 。将 演 示 实 验 改 为 探 究 实 验 ,教 师 要 进 行 创 新 设 计 ,包 括 教 具 改 进 设 计 、实
验 层 次 的安 排 、 问题 的设 置 及 解 决
、
变 老师 演 示 实验 为 学 生 探
立概念的实验 ;③分 析物体成分或
构 造 的 实 验 ;④ 证 明一 种 科 学 道 理 ( 规 律 ) 的实 验 ;⑤ 认 识 物 体 主 要
学 ,培 养 学 生 的实 际 操 作 能 力 ,尤 其 是对学生创 新能力 的培养 。 ” 我
们 具 体 从 事 实 验 教 学 研 究 的教 师 ,
如 何 加 强 和 改 进 实 验 教 学 工 作 乃 是
生 通 过 对 实 验 现 象 的分 析 ,弄 清 问 题 的本 质 ,理 解 所学 知识 。 中学 实 验 大 致 包 括 :④ 培 养 学
造 潜 能 ,实 验 和 探究 活动 ,应 该 让 学 生 自己设 计 、 自己操 作 ,是 学 生 发 挥 个 体 创 造潜 能 的好 机 会 ,教 师 应 抓 住 这个 机会 ,有 意识 地 激 发 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指 导 学 生 创 造 思 维 的 方 式 方 法 ,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 以 电 路 的 连接 实 验 为例 :如 果 在 实 验 中 首 先要 求 学 生通 过 自己的 探 究 和 操 作 ,发 现并 联 是 各 个 小 灯 泡 发 光 亮度 相 同 ,他 就 获 得 了个 体 首 创 的喜 悦 。如 果 教 师 恰 当 引 导 , 让 学 生 自己 提 出 问题 ,去 寻 找 新 的 收 获 ,学 生 很 容 易 产 生 进 一 步 发 现 的 欲 望 。事 实 上 ,关 于 电路 ,学 生 还 有很 多未 知 的知 识 — — 混 连 、电 流 、电 压 、电功 、 电功 率 等 。尽 管 还 未 学 到这 方 面知 识 ,但 是 现 在 的 学 生接 触 面 非 常 广 ,他 们 在 日常 生 活 中稍 有 印象 的东 西 ,都 会 受 到 激 发 而欲 求 其 所 以然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平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
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
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
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
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
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
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
如图1所示。
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内容,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各个方面。
1. 测量实验: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
力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
2. 力学实验:
摩擦力的研究
重力的研究
弹力的影响因素
浮力的研究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
3. 电学实验: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电阻的测量
电功率的测量
简单电路的连接
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光学实验: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的色散
光的干涉和衍射
5. 热学实验:
温度计的使用
热膨胀的研究
比热容的测量
热传递的实验
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研究液体蒸发的研究
6. 声学实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
声音的吸收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研究
7. 天气与气候实验:
气压计的使用
温度、湿度和气压的测量
风的形成和作用
云和雨的生成原理
气候变化的初步了解
以上仅为初中物理实验内容的一部分,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更多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观察沸腾实验: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图A 图B 图C 图D 图E 图F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甲乙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1和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 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请你评估:(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2)你的结论是;(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AB(1)这个实验根据______定律,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电阻的电流,从而求出电阻,这种方法叫_______。
在实验前要选好器材,并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
A B C (2)图A是即将完成的该实验的电路图.请在图中三个“○"内正确填入“灯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符号,完成该电路图.(3)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能交叉.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动到端(填“左”或“右”)(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除能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外,另一个主要作用是(4)小刚按电路图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快速试触的瞬间,电流表和电压表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情况,经检查,所有仪器、元件完好。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在初中阶段,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并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学生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一、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
目的明确后,才能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设备。
2. 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改变或调整的变量,因变量是实验中观察、测量或记录的变量,控制变量则是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变量。
3. 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在进行实验前,确保所有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工作已完成。
仔细检查实验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并确保实验室安全。
4.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于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非常重要。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和分析。
6.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结论应该清晰、准确,并能回答实验目的。
7. 撰写实验报告: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数据处理、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实验报告的结构要清晰,语言要简洁明了。
二、注意事项1. 实验安全:实验前要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
必要时戴上护目镜、实验服和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2. 仪器使用:熟悉和掌握实验所需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实验仪器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防止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3. 材料准备:实验材料的准备应充分考虑实验的需要,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足够。
4. 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认真严谨。
按照实验方案操作,注意观察、记录和测量的准确性,避免操作上的失误。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以期为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应能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实验所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应准确无误,实验方法和步骤应合理可行。
2、启发性原则实验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实验现象和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可行性原则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保实验能够在课堂上顺利进行。
实验器材应易于获取,实验操作应简单安全,实验现象应明显直观。
4、趣味性原则有趣的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新奇性和趣味性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5、开放性原则实验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自主思考和创新的空间。
例如,在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方面,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和见解。
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步骤1、确定实验主题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知识点作为探究性实验的主题。
实验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究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围绕实验主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问题的提出应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3、作出假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假设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能够为后续的实验探究提供方向。
4、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等内容。
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操作、验证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物理实验的实验项目,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一:简单电路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电池、导线、电灯泡、开关等。
2. 将电池的正极和电灯泡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起来。
3. 将电池的负极和电灯泡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起来。
4. 打开开关,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5. 关闭开关,观察电灯泡是否熄灭。
实验结果分析:当电路闭合时,电流可以顺利通过导线和电灯泡,使电灯泡发光;当电路断开时,电流无法通过导线和电灯泡,电灯泡则不发光。
这说明电流需要闭合回路才能流动,否则电流无法通过。
同时,关闭开关后,电灯泡立即熄灭,说明电流的通断是由开关控制的。
实验二:运动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物体运动的实验观察,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直线轨道、小车、计时器等。
2. 将小车置于直线轨道上,并将计时器启动。
3. 记录小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不同位置的数据。
4. 改变小车的起始位置,重复实验步骤2和3。
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小车位置与时间的图形。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形可以发现,小车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如果小车匀速运动,则位置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如果小车加速度运动,则位置与时间呈二次函数关系。
通过分析图形,可以得到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
实验三:声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音叉、共振管、麦克风等。
2. 打击音叉,产生声音。
3. 将音叉靠近共振管的一端,观察共振管内的声音变化。
4. 将麦克风靠近共振管的一端,使用声音测量软件测量声音的频率。
5. 改变共振管的长度或音叉的频率,重复实验步骤3和4。
6.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实验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几个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实验一: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探究物质的导热性质。
实验材料:导热棒、烧杯、火柴、不同材质的块状物体(如金属、木材、塑料等)。
实验步骤:1. 将导热棒插入烧杯中,点燃导热棒上的火柴。
2. 将不同材料的块状物体依次放在导热棒两端。
3. 观察块状物体两端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数据。
4. 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材质的导热性能。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材质的块状物体在导热棒两端的温度变化不同,金属材质的块状物体导热性能较好,温度变化迅速;木材和塑料等材质的块状物体导热性能较差,温度变化较为缓慢。
这说明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导热性能好,而木材和塑料等导热性能相对较差。
实验二:重力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受重力的影响,探究物质的质量和重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各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2.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记录测力计显示的数值。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的关系。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受到的重力不同,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质量越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
这说明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是成正比例关系。
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探究物质对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光源、尺子、不同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实验步骤:1. 将光源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上,以确保光线射向介质的入射角度相同。
2. 在不同介质中放置尺子,并使光线依次从空气射入水中、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沸腾实验: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
是;
图A 图B 图C 图D 图
E 图F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
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
甲乙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
(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
1和L
2
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
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
(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
请你评估:
(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
(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
(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是
_
(2)你的结论
是
;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
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A
B
C
3.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A B C
(2)图A是即将完成的该实验的电路图。
请在图中三个“○”内正确填入“灯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符号,完成该电路图。
(3)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闭合
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动到端(填“左”或“右”)(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除能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外,另一个主要作用
是
(4)小刚按电路图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快速试触的瞬间,电流表和电压表出
现了如图B所示的情况,经检查,所有仪器、元件完好。
请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可能原因(两表各写一条)。
①电流
表:. ②电压
表:。
(5)电路接通后,小明发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时,
电压表的示数也变小了,你认为电路连接中存在的错误是___。
(3)闭合S
1、S
2
和S
3
,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
是________A。
(4)根据图25完成本实验的实物线路的连接(图中还有4条未接)。
(5)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6)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丝将变________(选填“亮”或“暗”)。
(7)若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突然变大,而电压表的读数为0,经检测电压表没有损坏。
可能发生的故障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