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轮《气象与水文灾害》基础练习卷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水文灾害》真题练习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水文灾害》真题练习
(2023·陕西)1.2022年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的强烈地震引发了海啸,汹涌的海水冲上海岸,毁坏了房屋和道路。
为了及时掌握受灾范围大小,可以利用()
A.GPS B.GIS C.数字地球D.RS
(2022·福建)2.荷兰有近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历史上多次遭受海水侵袭。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当地遭遇风暴潮并叠加潮汐,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加上夜间持续暴雨的影响,致使无数房屋被毁,1800余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1)最常见的海浪是由作用形成,潮汐则与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2)受灾当晚,由于风力,形成风暴潮,又适逢潮水,导致水位异常抬升。
(3)此次荷兰受灾影响大的原因有:荷兰地势,海浪涌过堤坝侵入内陆;暴雨导致河水水位上升速度,致使当地受洪水与海浪的夹击;灾害发生时间在夜间,熟睡中的居民未能及时撤离。
(4)有利于减轻沿海国家受风暴潮影响的措施包括;;(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序号)。
①加强对海浪的监测与预警②建立多层挡潮闸
③提高防范风暴潮意识④扩大沿海滩涂养殖。
2020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A.200m B.235m C.270m D.350m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A.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下表为乌鲁木齐和H地某月连续两天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3—4题。
3.H地在乌鲁木齐的A.东北方B.西南方C.西北方D.东南方4.此时段A.同样高度旗杆的正午影长广州大于纽约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C.悉尼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D.开普敦昼长夜短、昼逐渐变短2019年7月12日,为期17天的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韩国光州开幕。
据此完成5—6题。
5.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当天,我国某地中学生观看到了“立竿无影”的景观。
该地区这一景观上一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6月1日B.6月10日C.7月1日D.7月22日6.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A.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小B.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短C.广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读下图,完成7—9题。
7.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多,主要原因是M地A.纬度较低B.地势较高C.气候干旱D.白昼较长8.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丰富,主要原因是N地A.地势高,大气稀薄B.海拔高,多冰雪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D.气候干旱,光照强9.与M地相比,夏季N地的近地面气温特点及其最主要原因是A.较高太阳辐射强B.较高,距离太阳近C.较低大气保温作用弱D.较低冰雪融化吸热读某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1)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完成10—11题。
2019-2020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2020年⾼考地理⾃然灾害与防治测试(含解析)新⼈教版2019-2020年⾼考地理⾃然灾害与防治测试(含解析)新⼈教版⼀、单选题(本⼤题共98⼩题)读图,回答题⽬。
1.图⽰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候,降⽔变率⼤③⽆天然⼊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地采取的防洪⼯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B.修筑⼤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3.下列选项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泥⽯流B.⼲旱C.台风D.洪涝如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地带D.都位于北⽅地区5.我国西部地区⼏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稀少B.降⽔量少C.河⽹密度⼩中央⽓象台于2017年2⽉7⽇发布寒潮蓝⾊预警,下图为2017年2⽉7⽇14时海平⾯⽓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6.此时寒潮带来的影响有( )A.四川盆地狂风暴⾬B.青藏⾼原⼤幅度降温C.黄河中下游地区天⽓晴朗D.内蒙古地区出现⼤风降温天⽓7.图中甲处为昆明准静⽌锋,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剖⾯结构的是( )A. B. C. D.图为⼊侵我国的某种⾃然灾害路径⽰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由移动路径可判断,⼊侵我国的这种⾃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洪涝D.⼲旱9.导致该⾃然灾害⼤规模爆发的天⽓系统可能是()A.⽓旋B.反⽓旋C.暖锋D.准静⽌锋茶峒地⽅凭⽔依⼭筑城,近⼭的⼀⾯,城墙如⼀条长蛇,缘⼭爬去。
临⽔⼀⾯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篷船。
船下⾏时运桐油青盐,染⾊的棓⼦。
上⾏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
贯串各个码头有⼀条河街,⼈家房⼦多⼀半着陆,⼀半在⽔,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莫不设有吊脚楼。
(引⾃沈从⽂《边城》。
茶峒地处我国湘黔渝三省市交界)。
据此,回答下列⼩题。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综地理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综地理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24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读图回答第1题1.导致该区域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的年均温差异很大的原因是()A.大气环流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地形D.纬度在内蒙克北大山地区首次发现一种花岗岩形成的石林景观,花岗岩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左右的一些山脊上,座座石峰,造型奇特,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
当地蒙古语称此石林为“阿斯哈图”,即险峻的岩石之意。
据此完成2-3题。
2.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A.玄武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岩3.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山东省某中学自2012年10月8日开始实行冬季作息时间表,并计划当昼长恢复到与此日等长时再重新实行原作息时间表。
据此回答4~5题。
4.按该计划重新使用原作息时间表的日期应该在xx年的A.2月25日前后B.3月6日前后C.3月20日前后D.4月5日前后5.两次作息时间调整的日期,出现的地理现象相同的是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B.地球公转速度C.正午太阳高度角D.日地距离远近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读图11,回答6~8题。
图116.水的社会循环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影响7.污水再生回用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B.只适用于城市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 D.属于节流措施8.对地表水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选做30分,共140分)二、非选择题:26.(24分)在我国,各地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扬长避短,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区或产业区,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水文灾害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水文灾害同步练习(含答案)我国水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长江流域。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的水文灾害同步练习,请考生认真做题。
1.关于洪涝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洪涝灾害较少B.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不会有洪涝灾害发生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形成洪灾D.洪水的形成只与降水的强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发。
西北干旱地区降水较少,防洪工程较少,因此一旦气候异常,降水增加,也会出现洪涝灾害。
答案:C2.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解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非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般不会形成降水。
答案:A3.常发生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水土流失C.地上河决口D.凌汛答案:D4.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是( )A.冰雪融化B.冰凌堵塞河道C.人为因素导致大坝决口D.臭氧空洞解析:洪水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如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坝决口等。
臭氧空洞与洪水的形成没有联系。
答案:D5.有关流域汇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越高,汇水速度越快B.土壤含水率越低,汇水速度越快C.地面坡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D.人口密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解析:汇水速度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正相关,与地面坡度正相关。
流域汇水速度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
答案:C6.有关河道排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越顺直、越通畅,排水速度越快B.纵向坡度越小,排水速度越快C.河流含沙量越大,排水速度越快D.河道中障碍物越多,排水速度越快答案:A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防御洪灾的是( )A.在河流上游滥伐森林B.大规模地围湖造田C.兴修水利工程D.在分洪区种植粮食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2.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
图-1中①—④是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略图。
读图完成1-3题。
1.北回归线从西向东依次穿过的顺序是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2.④省西侧的海峡属于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图-2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出现在A.南坡3500米 B.南坡xx米C.北坡3500米 D.北坡xx米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湖泊之一,长江与之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xx年之后三峡工程开始调度运行,又增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较强的长江作用可使鄱阳湖水位升高;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当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鄱阳湖作用增强,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
读图2、图3和表1完成4~5题。
图2 长江中下游流域图图3 鄱阳湖作用和长江作用累计频次对比图4.从长江作用和鄱阳湖作用累计次数的季节特征来看,分析正确的是①鄱阳湖水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长江对其的调蓄作用②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累计频次对比主要取决于两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③长江作用主要发生在4-6月,鄱阳湖作用主要发生在7-9月④9月长江作用大于鄱阳湖作用,4月鄱阳湖作用大于长江作用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5.xx年之后三峡水库开始调度运行,三峡工程一般是4-6月放水为主,7-9月少量蓄水,进入10月大量蓄水,其中10月是最大蓄水月,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表1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游降水量、汉口站径流量对比月份平水年(1957-xx平均)xx年变化率%长江中游降水量 (mm) 4-6月492 452 -8.1汉口站流量 (m3/s) 4-6月23595 21861 -7.3 长江中游降水量 (mm) 7-9月409 410 0.2汉口站流量 (m3/s) 7-9月38242 34112 -10.8 长江中游降水量 (mm) 10月77 54 -29.9 汉口站流量 (m3/s) 10月25786 20364 -21B.三峡水库在4-6月放水一定程度上会增强长江作用,可能增加初夏鄱阳湖流域发生洪涝的概率C.10月份三峡水库的大量蓄水可能增加鄱阳湖流域的干旱发生几率。
2019-2020学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轮《水循环》基础练习卷
水循环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下图为水循环模式图,Ⅰ为区域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区域内蒸发量,O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1为流入区域的径流量,R2为流出区域的径流量,W为空中水汽含量。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I=P+E-OB.R2=I+R1-OC.O=I+R2-ED.W=I+E-P2.若某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原因可能有( )①外来水汽输送增加②流出本地区径流量增加③本地区蒸发量增加④水循环速度加快⑤水汽含量减少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答案1.B 2.D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3~5题。
3.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4.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5.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3C 4.A 5.B(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一)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
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图Ⅰ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7.读图Ⅰ和图Ⅱ,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答案 6.D 7.D(2019·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下面两图分别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以及城市与郊区水循环示意图。
专题6.1 气象与水文灾害-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训练】
专题6.1气象与水文灾害-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训练】一、单选题2020年11月1日,超强台风“天鹅”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岛(14°N,124°E附近)登陆。
受“天鹅”影响,附近的马荣火山发生大规模火山泥流,并掩埋了多处居民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风登陆时,该地A.秋雨绵绵B.狂风暴雨C.落叶缤纷D.炎热干燥2.台风期间马荣火山地区多处居民点被掩埋,原因是A.火山灰掩埋居民点B.台风直接摧毁民居C.火山爆发导致地震D.暴雨引发了泥石流3.应对台风和山区地质灾害,合理的行为是①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信息②在沿海平原,台风季减少外出③野外露营时,在山脚处搭帐篷④在山区,远离沟谷处躲避灾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A.西北太平洋B.北印度洋C.西北大西洋D.南太平洋5.图示沿海各省采取紧急预警措施主要是预防台风带来的①狂风②暴雨③风暴潮④严重干旱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我国对此次台风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数字电视D.地理信息系统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
下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有关寒潮灾害的正确叙述是A.冷空气入侵造成气温降低即为寒潮B.寒潮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C.寒潮伴随的狂风暴雨会造成经济损失D.势力强大的寒潮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8.台风灾害给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巨大危害,其表现可能有A.狂风引发洪水灾害B.海水倒灌影响水质C.潮汐现象更为显著D.农作物遭受旱涝灾害9.监测寒潮、台风灾害移动路径,可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气象站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技术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市气象台2019年11月23日16时45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4日北京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将下降10℃左右,24日白天有4、5级偏北风,阵风7级,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请注意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与水文灾害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
A.导致气候变暖
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本题考查沙尘暴的“降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降尘”导致土地沙化,故选B。
答案 B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3.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答案 2.D 3.A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5.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②大量采挖河沙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⑤建设防护林工程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答案9.B 10.D
6.(2014·广东文综)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答案 B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完成7~8题。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7.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
答案7.B 8.C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下图为广东省台风风暴潮灾害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10.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答案9.C 10.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甲图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乙图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4分)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6分)
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原因: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
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海啸是一种破坏性海浪,其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
呼啸的海浪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
分析南海容易发生海啸的原因,并指出海啸预警的主要观测方法。
(10分)
解析南海海啸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板块运动、地形等方面回答,主要观测方法,可以从地震波、海潮、台风等方面考虑。
答案原因:南海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壳岩石破碎,多火山、地震,是世界著名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海底火山、地震和地壳运动容易诱发海啸。
主要观测方法:地震波;海潮。
13.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特点分析原因。
(12分)
(2)我国数千年的治水实践证明,“堵”和“疏”是重要的治水之策,应根据江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因势利导,辨证施治。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别列举几例常用的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和“疏(引洪)”的措施。
(8分)
答案(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堵”:①在干支流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以截流蓄洪;②全流域性植树造林以增强自然环境的截流蓄洪能力;
③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以防止洪水外泄。
“疏”:①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强河道行洪能力;②利用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或湖泊修建分洪、蓄洪区;③对于下游入海通道狭窄甚至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
河道以提高河流下游泄洪能力;④流域内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分洪、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