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下我国产业升级研究
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产业结构正经历着深刻而持续的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塑造着全球经济的格局。
了解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对于各国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再到服务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的转变。
在早期,农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制造业迅速崛起,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在现代社会,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涵盖了金融、科技、教育、医疗、娱乐等众多领域。
当前,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发展趋势。
一是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各个产业的形态和运营模式。
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生产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
例如,汽车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智能生产线,可以更快地推出新车型,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服务业中,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二是绿色产业的兴起。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回收等领域成为投资和发展的热点。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同时,企业也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是产业分工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分工也更加精细。
发达国家往往专注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发挥优势。
然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分工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区域化趋势,一些国家开始重视构建自身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以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出发,梳理和归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分析各种理论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路径选择和效果评价等问题,以期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还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经济学领域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为产业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分析框架和指导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他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这一理论为后续产业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等概念,他认为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进而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升级。
这一理论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发展经济学派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其中,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认为,经济的成长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导产业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未来我国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产业发展趋势未来我国产业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将会呈现出一系列的趋势。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只有不断发展和改革,才能赢得竞争,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繁荣。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未来我国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国际间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增大,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将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为主要目标。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智能化制造业转型。
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制造技术和设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我国还将加大绿色制造的力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环保产品。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生产,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
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结构的变动,我国服务业已经成为了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未来,我国服务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并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未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将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拓展服务业领域为主要目标。
我国将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与此同时,我国还将加大对高端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推动金融、法律、咨询、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发展。
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另外,我国还将加大对农村和西部地区服务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通过加强对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服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打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服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分析
“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分析内容摘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本文考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策略一、引言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因此,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五”时期(XXX X年)是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行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这一时期,我国仍将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
消费需求继续转型升级,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加大,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济增长的主导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同时,我国的“入世”过渡期结束,“入世”承诺基本兑现,我国市场将更加开放,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国际产业转移,这将给我国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带来难得的机遇。
同时,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一些重点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维护产业发展安全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新挑战。
二、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总体不协调状况。
从国际三次产业构成比较看,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值构成和从业人数的比重都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而第三产业的产值构成和从业人数的比重又太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且与世界平均水平和一般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差距。
全球产业转移与提升我国产业结构水平
摘要:世界范围内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成为全球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
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以技术为先导、以服务为重点,呈现出领域集中化、方式主流化等特征。
全球产业转移给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我国产业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依托市场和创新,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以服务业为重点、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筹兼顾,趋利避害,以此为契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产业升级服务外包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转移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此形势下,如何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实现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时代特点出发,深入分析全球产业转移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提升我国产业结构水平的具体政策措施。
(一)全球产业转移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全球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早期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而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现象(陈国玲,2006)。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出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引起了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全球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各国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趋势增强,国际间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加快。
论国内外产业转移及其对我国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
学习论 坛
‘
J L2 o u 0 9
V0 . 5 N . I2 o 7
第2 5卷
第7期
T RⅡlI INE TUDY oF S
论 国 内外 产 业 转 移 及 其 对 我 国 地 区产 业 升 级 的 影 响
张 平 , 艳 华2 吴
( 、.武汉 大学 经济 与管理 学 院 , 12 湖北 武 汉 4 07 ) 302
【 摘 要 】国际产 业转移是指发达 国家的某些产 业转移 到相对 落后 的国家 的过 程。 国际产业转 移的一般 规律
是: 第一, 国际产业转移 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 业的转移开始 , 进而到资本 、 技术 密集 型产 业的转移。第二, 国际产
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 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 国家, 由次发达 国家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和地 区, 再 逐层推进。第三, 国际产 业转移的完成 一般是从加工装配开始 , 经过 资本 、 技术 、 管理经验 等的积 累, 最终 过渡到零 部件和原材 料的本 地 化生产 , 实现产业转移。 当前 , 国际资本 和产 业转移 的新动 向是: 1 由产业结构 的梯度 转移逐 步演变 为增值 环节 () 的梯度 转移;2 第 三产业成为国际投资的一个 新兴领域 ;3 国际产 业转移 的速度 放缓 , () () 但单个企 业投 资规模上升 ; () 4 国际产业转移 的方式 由传 统的 O M( E 原厂设备制造商) 转向现代 的“ 服务外包” 方式;5 国际产 业转移的主要地 () 区仍 然是 东部 沿海开放地 区, 但是 已经开始 重视 中西部地 区。 国内产业转移具 有 以下特 点: 1 在产 业转移 的方 向 () 上, 东部及 沿海地 区是产 业转移 的输 出地 区, 中西部是产 业转移的输入地 区;2 ( )在 产业 转移的 内容上 , 以东部 地 区 向中西部 转移传 统制造 业为主 ;3 ( )在 国内产业转移的主体 上 , 业尤其 是 民营企业扮演 主要角色。从全 国产业布 企 局看 , 制造 业向中西部地 区转移 , 不仅符合 技术梯度 转移规律 要求 , 有利 于促进 沿 海地 区产业升 级, 而且 可以带动 中
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
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现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转型,从传统的制造业转移向更加高端的产业,这也是中国的产业升级的标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进行分析。
一、中国产业转型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由于低端制造业规模过大,成为了一个制造业大国,外部逐渐严峻的市场环境,以及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中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其次,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从以低价为主转变成了更多地注重品质与体验。
市场对于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以往的制造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经济的附加值。
此外,低端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已趋向饱和。
由于传统型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资源成本的增加,利润率不断的下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提高质量、提高技术含量、更强的创造力和更高的效率,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实现更好的增长。
二、中国产业的转型方向1. 加快落实并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中国政府已在力度上加大科技研发和支持创新的政策力度。
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大力发展及应用前沿技术和创新能力。
同时,搭建互联网、人工智能、人类机器交互等技术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加快科技产品研发,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代表的创新能力。
2. 大力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产业之一,大力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对于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等新概念不断推出,智能化生产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为此,我国应推出一系列建设性的政策措施,将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中,提高产业结构的智能化程度。
3. 推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方向。
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下我国产业升级研究
第一, 三次 产业 构 成 变动 的 总趋 势 和全 球工 业 化重 心 向东 半球 转移 。无 论按 增加 值 比重 还是按 就 业 比重 的变 化衡 量 ,0世 纪 7 2 0年 代 以来 , 界农业 世 比重普 遍 持续下 降 , 务业 比重普 遍持续上 升 , 达 服 发 国家 工业 比重 下 降 , 发 展 中 国 家工 业 比重 上 升 。 而
【 经济研究】
世 界 产 业 结 构 变 动趋 势 下 我 国产 业 升 级研 究
志袈
( 西安交通 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 陕西 西安 70 6 ) 10 1
摘
要: 在分析 2 世 纪 6 年代 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 , O 0 剖析发达国家优化产业
结构 和经 济增 长方式 的主要 机制和 措施 , 探讨 世界 产 业结 构调 整 趋 势给 中国产 业 结构 升级 和 转 变
丛 大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西北 哲学社
21 0 0年 5月 , 4 第 0卷第 3期 , y2 1 , o.o N . Ma,00 V 1 , o3 4 Ju a o ot et nvr t( h ooh n oi c ne dt n or l f r w s U i sy P isp yadSc l i csE io ) n N h ei l aSe i
经济增 长 方式带 来新 的机遇 和挑 战 , 出中国产业 升级 战略 应 处理 好 扩 大就 业和 提 升 国际分 工地 提
位的 关 系 , 以促 进 产业 间的 结构优 化和 产业价值 链各 个环 节的 升级 。
关 键词 : 世界 产 业结构 ; 产业升 级 ; 值链 优化 价
中国传统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中国传统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国传统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传统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势、推动因素和可行路径。
首先,传统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传统产业虽然一直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但其发展模式经过多年沉淀,已经逐渐显示出效益递减、环境污染等问题。
同时,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也在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因此,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与结构调整,成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其次,中国传统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差异化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市场对于高品质、个性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传统产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传统产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行路径和具体策略。
首先,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是升级传统产业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支持。
其次,提升人才培养和技能水平也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打破行业壁垒和加强跨行业融合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策略。
传统产业应积极与新兴产业进行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
优势的产 品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 主.高技术产业 和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因此 , 在全球资源 日益紧张、 世界经济 进入衰退期的现实情况下 ,特别是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 机, 如何提升产业层次, 推进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 ( ) 一 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逼迫我们推进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 。 从这种经济大势来判断 , 低成本竞争的时代已经结 束了 , 靠能源 、 、 资源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高投入 来换取经济 高增长的发展方式已经 走到了尽头 。 高投入 、 高消耗 、 高污染、 低效益的传统产业 已经没有出路了。靠低成本 、 低市价 、 低利 润生存 的企业和产业很难走下去。
建设规划 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 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 。
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和统筹力度 ,合理安排对生态农业建设的
确保生态农业的顺利发展。市、 县两级财政要不断优化 3 态 农 业 产 业 经 营水 平 还 不 高 , 品 品 牌效 应 不 明 显 , 投入 。 生 产 地方财政投入结构 ,充分发挥公共资金在生态农业建设和环 市场 占有率低。 4 着生态农业的 整体推进 , 髓 特别是重点基本建设工程 境保护方面的引导作用。 3 腽化生态农业技术的科学研究。 从长远来讲 , 强化生态 的实施 , 对资金投入的需求增大 。
我 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 张 凤 龙
摘 要 : 文从 经济发 展 的 大环 境和 企 业 自身发展 的现状 分析 了产 业升 级 的新起 点 , 明 了产 业升 级的 方 向是 向新 领域 拓展 本 指
和向 高技术 跟进 , 出了推进 产业升 级 的对策 。 提 关 键 词 : 业 升级 研 究 产
l 定和完善有关生态农业建设 的政 策法规 。建立健全 制 种类, 保证食物安全 ; 生态观光旅游农业 。 可以为城市居 民 还 提供休闲度假f理想场所 ,提高生活情趣 ;优质农产品的销 与生态农业建设密切桕关的地方法规体系 ,结合本市的具体 向 售 , 以提高农 民的经济效益 ; 可 生态观光农业模式的开辟 , 可 情况 , 补充和完善具体措施 , 确保石家庄市生态农业建设的顺 以拓宽农 民收入来源 ; 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 必然带动工业品的 利进行。生态农业建设重点项 目优先列入市重点建设项 目计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天津产业结构升级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天津产业结构升级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不断加速,天津作为中国的北方门户城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如何针对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推动天津产业的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探究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天津产业发展策略,为天津市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天津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对天津产业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当前天津产业结构升级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出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趋势,提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案和政策建议。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
文献研究将主要关注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和政策;案例分析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津企业进行深度研究;调查问卷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天津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他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见解和对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结论:1、国际产业转移对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趋势,分析其背后的因素和机制;2、通过对天津市相关产业的深度研究和调查,总结出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趋势和发展方向;3、提出针对性强的产业升级策略和政策建议,为天津市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四、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的进度计划如下: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2个月)第二阶段: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4个月)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2个月)第四阶段:总结撰写和论文修改(2个月)预计用时:10个月。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全球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1. 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目前,我国的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尤其是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
这些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着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 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领域依然存在差距。
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科研投入不足,导致了整体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产业升级。
3. 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配置存在着过度偏向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情况,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这导致了产业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环境压力加剧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传统产业的高能耗、高排放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这也成为了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障碍。
三、对策建议1. 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2. 推动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布局,推动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
建立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3. 强化环保政策执行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治理能力,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4.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升级。
四、总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新的冲击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1. 市场的逐渐饱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逐渐饱和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
一些传统行业已经难以找到切入点或者走向饱和,其中的一些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领域。
同时,在这些行业中,一些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市场机会。
2. 资源的短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资源已经出现短缺。
这些资源的短缺对我国的产业升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很多资源都面临使用过度和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推动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提高“绿色”经济的比重。
3. 竞争的激烈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这些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企业,还来自于外国企业的进入和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二、机遇1. 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科技创新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之一,是将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到更高水平的关键所在。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科技创新不断加强,为产业升级带来了很多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科技领域,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以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2. 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升级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很多机遇。
消费升级需要满足消费者的更多需求,需要提供更高品质和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积极研究市场需求,开发更多的消费品类,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绿色环保、个性化、优质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1. 引言1.1 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紧迫任务。
中国传统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产业面临着发展困境。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是为了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结构的转型必将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也将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步伐,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2. 正文2.1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中国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产业之间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领域。
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但仍然占据一定比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业的比重在逐渐降低。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中国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部门。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部门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服务业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特别是信息技术、金融、教育、医疗等高附加值服务领域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向着更加多元化、高端化和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与升级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与升级全球化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重大趋势,它极大地影响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快了演进步伐,向更高端、集约的产业模式转变,产业升级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传统重化工业向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一个以知识、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过程,涉及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各种形式的产业主体。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国际竞争的加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国际竞争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对于比较优势的不断强化也加快了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是实现高品质、高效率和节约资源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国际竞争的关键。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也会不断加快。
第三,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
消费者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在消费方向、消费形式、消费习惯上都发生了大的变化,从而引起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消费者对品质、环保、安全、健康、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也要求各种产业不断完善和提高。
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公司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概念、新设备、新制造方向为核心的生产与研发行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领域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到知识产权、人才、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二是推动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现代服务业则是我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版,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服务和保障,如电子商务、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医疗等。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实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既关键又复杂的问题。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一、加速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快技术创新可以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催生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中国政府已将技术创新作为战略性支撑,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
为此,政府加大了在科研、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以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同时,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
二、加强人才引进,优化产业结构人才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创新的基础,而人才引进政策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以人才引进政策为基础,加强了在高端人才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人才的待遇和福利。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加强科技与产业融合,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共同进步。
科技与产业融合,可以高效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增加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中国政府已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
同时,还在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在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四、加强国际合作,开放与协作中国目前也正在积极开展与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加强国际合作既有助于中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有助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益。
中国的开放政策已经没有任何疑问,同时更加注重协作决策,加强沟通,实现多方合作。
总之,中国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已经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都在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而努力。
加速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引进,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和加强国际合作,都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
浅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演进趋势
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演进趋势引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备受关注。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浅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演进趋势。
问题一:产业结构不平衡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一些传统的重工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如钢铁、煤炭等行业,这些行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另一方面,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这种不平衡的产业结构一方面制约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问题二:产业升级难度较大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面临较大困难。
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压力,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然而,传统产业的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克服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问题,这增加了产业升级的难度。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这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问题三: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地区上存在明显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资源开发和加工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人口流动、资源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制约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演进趋势一:加大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为了解决产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我国未来需要加大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高科技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对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大。
同时,服务业对就业创造和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我国需要把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持对象,提高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引言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理论和实践,探究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为我国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提供参考。
第二章: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理论2.1 产业升级理论产业升级是指原有的产业基础不断发展升级,由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业升级理论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分析和创新链理论。
产业结构分析是产业升级理论的重要基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找出现有的问题和优化方向。
创新链理论则是通过对产业链进行分析,找出产业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和环节,以提高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2 转型升级理论转型升级是指企业或产业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转变为新的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化和提升。
转型升级理论主要包括企业转型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转型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涉及到企业战略、组织、文化和领导力等方面的变革。
转型升级还涉及到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即产业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找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合适时机和方向。
第三章: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实践3.1 国内实践我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
例如,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变为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的制造。
另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也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不仅成为国际一流的互联网企业,也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国际实践国际经验也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例如,德国的制造业在冷战结束后面临转型的压力,但他们通过科学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成功实现了制造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
另外,新加坡的政府通过产业转型和培育新兴产业,将制造业从低端逐步向中高端产业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探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演进趋势
探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演进趋势一、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演进趋势1、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2、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3、数字化时代下产业结构演进4、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经验5、未来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预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尤其是重工业和制造业,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不足,阻碍了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四是产业链不完善,从而造成了中低端产品生产制造水平不高。
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进程,需要经济学家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目前,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措施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转化型升级、市场化和政府引导等方面。
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双重作用以推动整个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数字化时代下产业结构演进数码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一种,由数字服务组成的商业模式。
当今时代下,数字化转型对产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未来将进一步加速整个产业结构的变革。
数字化时代下,整个产业链将会出现更大的间隙,主要出现在产业链的上游、下游和新兴部分。
其中,通信科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领域拥有更大的前景。
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经验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成功的案例包括汽车、钢铁、房地产等重点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转型,以及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等。
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更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引领的产业生态系统是未来的趋势。
未来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预测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能源问题的日益重视,未来产业结构将朝着绿色、低碳、可循环经济和更加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新兴产业的兴起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对传统产业产生更大的冲击。
技术的革新和智能制造的应用也将进一步加速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
产业升级研究
产业升级研究——引领时代潮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产业升级成为了当前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一、产业升级的背景与现状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升级,老旧产业被淘汰,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企业而言,产业升级不再是选择而是必然的趋势。
从现状来看,我国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产业升级。
例如,传统生产型企业正在向智能化制造转型;电子科技、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也在不断推进自主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产业升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创新转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努力的态度去推进产业升级工作,并加强对创新和科技的投入力度,以便更快地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二、产业升级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企业而言,产业升级不仅是一种转型和发展的选择,更是一种必要的举措。
产业升级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1.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产业升级,企业可以增强产品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增强市场占有率,提高盈利水平。
2.增加就业机会。
产业升级涉及到各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
3.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产业升级可促进企业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进技术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促进产业的发展。
4.推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可促进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三、如何推进企业产业升级?企业如何推进产业升级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有关的措施:1.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
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应加强对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2.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财富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第40卷第3期,May,2010,Vol.40,No.3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收稿日期:2009-10-12;修回日期:2010-01-09作者简介:卢志宏,男,甘肃兰州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经济研究】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下我国产业升级研究卢志宏(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在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剖析发达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机制和措施,探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给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中国产业升级战略应处理好扩大就业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以促进产业间的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升级。
关键词:世界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价值链优化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10)03-0100-04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综述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Mohammed I.Ansari认为,关于结构变化的原因,有几种被广泛认同的观点,即“荷兰病观点”(the Dutch-disease view)、“长期趋势观点”(the secular trend view)、“贝肯-爱尔蒂斯观点”(the Bacon-Eltis view)和“剑桥观点”(Cambridgeview)。
其中,“荷兰病观点”认为,结构变化是由资源流动和支出效应引起的(Corden&Neary,1982)。
在一个三部门的模型中,资源部门和制造业部门是迅速发展的部门和滞后发展的部门,这两个部门构成可贸易的部门。
服务业是不可贸易的部门。
资源部门的发展会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在该部门上升,导致资源从制造业和服务业流出。
对服务业的过度需求导致资源从制造业流出,这种支出效应是由于发展引起快速上升的真实收入所导致的,创造了对服务业的附加需求,使资源进一步从制造业流出。
“长期趋势观点”认为,结构变化是社会试图重新分配可利用资源,以应对变化的需求和收入。
当收入上升超过了最低生活费用时,对初级产品的消费占其收入的比例会下降。
在这个阶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代价的。
“贝肯-爱尔蒂斯观点”认为,结构变化是公共部门快速扩张的结果。
因为政府支出往往有利于服务业,这就会使资源从产品部门包括工业部门转移出去。
政府增加支出的净结果是储蓄、投资和净出口的下降。
此时,公众不愿意以高税收支付政府增加的支出(这会使个人消费稳步下降)。
所有这些会随着对更高工资的要求,对制造业形成重压,从而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再从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践看,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市场扩张的驱动、降低成本的压力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下,世界产业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升级,其主要趋势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三次产业构成变动的总趋势和全球工业化重心向东半球转移。
无论按增加值比重还是按就业比重的变化衡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农业比重普遍持续下降,服务业比重普遍持续上升,发达国家工业比重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工业比重上升。
相比之下,2007年低收入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仍高达24.8%,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低于47.5%,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7.7%;中、低收入国家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9.5%、31.9%和58.6%。
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在由西半球转向东半球[1](包括东亚及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001第二,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密切融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制造业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具体包括产品制造的全球化,价值链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全球化趋势,跨国并购浪潮以及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跨国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世界范围内制造体系的形成等。
制造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推动的。
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与各国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相结合,制造业出现了产业调整升级的高潮。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越来越关注产品研发、品牌经营和营销网络建设,将制造活动尽可能以OEM方式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正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网络分工演进。
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可能在绝大多数产业上没有竞争优势,但在某一产业、某一产品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具有竞争优势。
同时,跨国公司还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深化国际分工,从而推动了制造业发展的生产全球化、销售全球化、融资全球化、服务全球化以及研发全球化[2]。
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到资源资本要素投入型,然后再到技术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创新型的发展历程,由传统制造业发展到现代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现代先进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
高技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其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发生根本改观。
另一方面,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也在迅速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结构高科技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同时也使得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加强,技术更新周期缩短。
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压力加大,如何协调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三,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内部结构变动日趋技术密集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服务业产出和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内部结构变动日趋技术密集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密切,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发达国家,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正在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推动服务业向高附加值、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加快发展。
一是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最快,就业增加也最多。
美国服务业比重上升过程中,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仓储和邮电比重分别由1977年的13.79%和6.84%下降到2007年的11.11%和5.52%;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社会和个人服务业比重分别由20.09%和21.7%上升到33.86%和24.55%。
Robert Inklaar和Michael Koet-ter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刺激依赖于外部金融的行业发展[3]。
二是服务业对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
服务业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第四,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是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国际竞争的基础。
二是产业融合正在信息通信、金融、能源和运输业之间加速进行,制造业的产业融合也将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就业增加、经济增长、消费扩大和文化繁荣。
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方兴未艾,产业发展以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循环利用为特征,形成生态产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四是产业发展的开放性和互补性日益凸显。
发达国家既是产业向外转移的主体,又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引资国;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国际分工体系产生主导影响,同时其产业发展越来越依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二、发达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机制和措施(一)不断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投资和贸易日趋自由化,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更加顺畅,发达国家纷纷放松管制,完善市场和投资环境。
美国相继放松了对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制药和电信等领域的政府管制。
各种资源价格和利率、汇率、工资等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能够更加灵敏地引导生产要素迅速配置到效率高的生产领域。
(二)政府的战略规划、标准制定和相关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而是以中长期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为导向,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以落实。
由于以补贴和扶持特定部门为特征的产业政策被认为具有歧视性,在理论上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在实践上也受到限101制,而综合性的、普适性的产业政策正在得到普遍认可,特别是把科技政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新趋势。
普适性的产业政策,不仅重视发展具有更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更重视改造传统工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且强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中,关于技术、环境、质量和卫生等标准,各个产业在发展中都必须严格遵循。
(三)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机制1.通过整合技术创新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和欧盟面对日本产业技术竞争优势的压力,纷纷调整政策,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美国在继续保持基础研究领先的前提下,开始重视支持技术创新链的后续环节,即产品的制造、管理、销售过程的创新。
2.把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政策重点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风险过高和资金匮乏的难题。
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财政资助和完善风险分散机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当前我国产业升级面临的新机遇及产业升级战略与政策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给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继续发挥生产要素组合方面的比较优势(例如市场潜力大、人工成本低和居民储蓄率高);有利于打破某些产业的瓶颈制约,实现某些领域和环节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增强产业竞争力等。
另一方面,可能固化我国制造业低端分工地位;可能导致高能耗和高污染;可能造成我国某些领域的技术依赖;可能产生某些行业的外国垄断等。
(一)当前我国产业升级面临的新机遇1.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发展面临强劲的国内需求重化工业增长的驱动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涨,引致钢铁、水泥、石油化工、建筑机械等重化工业的强劲需求[4];二是人均收入提高后消费升级对汽车、住房的需求,同样引致对重化工业的强劲需求。
面对如此强劲的国内需求,国内资金大规模流入重化工业领域。
2.开放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机遇开放条件下,我国技术创新可利用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溢出效应”。
Van der Wiel,Henry,Harold Creusen,George van Leeuwen和Eugene van der Pijll应用挪威数据的研究表明,首先,国内技术前沿与国际技术前沿差距过大,就会影响国内企业学习国际技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