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地理是涵盖广泛的学科,它研究和地球有关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在教学中,既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可以借助文学名句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在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的方法。
一、引用文学名句地理教学中常常有许多的概念和模型需要学生掌握。
而这些概念和模型往往抽象难懂,这时候我们可以引用文学名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或记忆。
例如,在讲述海市蜃楼时可以引用李白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海上经常出现的奇特现象,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
二、运用文学名句比喻地理事物地理学科中许多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很难被学生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文学名句进行比喻,在生动形象的比喻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例如,在讲述喀斯特地貌时可以引用李商隐的句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可以将其比喻为“地下冰山,地上云山”,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三、唤起学生情感对地理事物的反响地理教学也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意识和环保意识,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文学名句,唤起学生内心所反映出的情感。
例如,在讲述气候变化时可以引用郭沫若的诗句:“雀跃的阳光降落在地球上,带来了新的生命,却因人类的过分消耗和毁坏,使得美好的自然景色在不知不觉中消逝殆尽。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使得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有意义和价值。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3
xx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3三、xx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不少。
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缓慢、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丽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丽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缓慢。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丽的时节。
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晰,含沙量极小。
四.xx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珍稀的城乡差别。
3.“郡城南下欠亨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
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凹凸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当。
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宏伟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
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我国西部昔日荒疏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严重的能源基地。
地理名人名言
个人收集整理-ZQ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2、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地是荒漠(马克思)我们中国是世界上伟大地国家之一,它地领土和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个广大地领土之上,有广大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地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地森林,贮藏了丰富地矿产;有很长地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地方便.从很早地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地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片广大地土地之上.”(毛泽东)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有句名言:“地球是人类地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5、不是锤地打击,是水地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6、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历史及百科,莫不根此.(毛泽东)7、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9、地球,我地母亲,衣地是你,食地是你,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地深恩.(文学家郭沫若):先看金龍動不動,後查血脈人來龍,當令之時,宜山不宜水,失令之時宜水不宜山,向上一星災福柄,去來二水生死門,千裏江山一線間,差之毫厘謬之千裏.:龍凶帶殺,取才為貴,若用貴人祿馬,取用妙乎心裁.幹犯需用幹擋,支犯仍用支宮,旺相得時休張其炎,休囚無氣始摧其峰.宜滿不宜空,水繞便招凶.宜空不宜滿,山逼惹人閑.:千裏來脈只看到頭一節,千裏來龍只求一席之地,坐下無有真氣脈,堂前空擺萬疊山,坐下十分龍,總少前砂也富貴.:山連山,山山不斷,水連水,水水不絕,山不抬頭莫強求.兩山之間,必有一水,兩水之間,必有一山,水交氣必止.:幹支最宜純萃,格局定要分明,不准一卦管三山.天幹使用借局,地支使用三合,八卦使用納甲.10、不媚俗,不媚外,不媚权贵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地座右铭立“地”成才通古今存“理”得道显雄才学地理学览天下景观做地理人炼博大胸怀1 / 1。
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地理教学审美素养共3页文档
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地理教学审美素养文学名句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课堂上巧妙的加以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趣横生中学习,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中有时借一句趣话,课堂就会增加几分诙谐,用一句诗词导入,就会立刻激活课堂。
例如,在复习中国气候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
那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复习,学生们知道,这里的春风是指夏季风。
我国是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国家,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限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再如,在复习“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
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复习这一节内容。
”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很多,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地理教学中引用名句,提高课堂效果
地理教学中引用名句,提高课堂效果我国历史悠久,有着绚烂的传统文化。
而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高度概括的农谚俗语等是博大而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相当一部分古今诗词和农谚俗语等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知识。
如果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古今诗词和农谚俗语,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会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做到跨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
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来帮助学生记住赤道的周长;以及讲月相的变化时引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来陈述不同时段的月相等等。
凡此给学生创设一种意境、意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古诗词与气候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到温带大陆性气候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反映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引用名句加强了学生对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理解。
再如,在讲中国气候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
那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习,学生们知道,这里的春风是指夏季风。
我国是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国家,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限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在讲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时,可以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垂直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花期的迟早不一。
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地理教学审美素养
教 学 中有 时借 一 句趣 话 , 课 堂就会 增加 几 分诙 谐 , 一 句诗 用 词导入 , 就会 立 刻激 活 课 堂。例 如, 在复习 中国气候 时 , 我是这样 导入的 :同学们 , “ 王之涣 在《 凉州 词》 中写道 ‘ 羌笛 何 须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意 思 是 玉 门关 外 , 的杨 柳不青的原 因是 由于春风 不 度造 成 的。那 么 , 风 为什 么 不 春 能度 过 玉 门 关 呢 ?春 风 又 指 的 是 什么 呢? 这 样 导入 , 以增 加 学 ” 可 生 的探 究 欲 望 , 着 问 题 走 进 课 带 堂, 提高学 习效率 。通过 复习 , 学 生们知 道 , 里 的春 风 是指 夏 季 这 风 。我 国是受 季风影 响比较显 著 的国家 , 受 夏季 风 影 响的地 区 把 划分为 季风 区, 季 风影 响 不 到 夏 的地 区 为 非 季 风 区 , 风 区 与 非 季 季风 区的界 线 大致 是 : 兴安 岭 大 阴 山 一贺兰 山 一巴颜喀 拉山 一 冈底斯 山一 线 , 条线 以东 以南 这 为季风 区, 以西 以北 为 非 季 风 区 。 因为玉门关 正好位 于这条界 限以 西, 关外 自然 就 得不 到 夏季 风 的
一
养学生分析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蕴 含 地理 知 识 的诗词 很 多 , 如果在地理课 堂中恰 当的加 以应 用 , 以起 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 可 收 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在讲解 垂直 地 域 分 异 时 , 用 自居 易 的 “ 间 引 人 四月 芳 菲 尽 ,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山 长 恨 春 归 无 觅 处 , 知 转 入 此 中 不 来 ” 一 山有 四季 , 和“ 十里不 同天 ” 来讲解 气温 的垂 直 变化 , 即垂 直 地带性 , 正是 由于这种地带性 , 才 造成 了山上山下桃花 盛开 的时期 不同及植被 的垂 直分异 。通过 这 两句诗让同学们深 刻理解海拔 每 升高 10米蕴 含地理 知识 的诗词 0 比 比皆 是 , 果 在 地 理 课 堂 上 加 如 以应用 , 以起 到画 龙点 睛 的作 可 用,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中将 一 些 荡 气 回肠 的文学名 句为地理 教学所 用, 把地理 教 学 与相 关学 科 知识 整合起 来 , 予地 理 知识 一定 的 赋 文学色彩 , 将枯 燥的地理 ( 甚至文 科学生认为地理 比数学 的难度有 过之而无不及 ) 情景化 , 不仅 丰富 教师的课 堂 教学 艺 术 , 且有 利 而 于培养 学生 的形 象 思维 能 力 , 激 发他们学 习 的热 情 , 进 了审 美 促 素 养 的 提 高 , 时 也 有 利 于 教 师 同 自身人 文素质的全面提 高。 选用 的名 句最好是 学生都 学 过的一 些 名 言名 句 , 者是 大 家 或 耳熟能 详 的名 句 , 样能 引起 学 这 生 的共 鸣。如果 引用 比较 生僻 的 诗 句, 学生 对 诗句 本来 的意思 都 不能理 解 , 怎能 理解 其 中蕴 含 又 的地理知识 呢?诗词要能 恰如其 分 的体 现某 些 地理 知识 、 地理 规 律, 不要牵强 附会 , 扯不 上关系 的 诗词生 搬硬 套 的用 进来 , 这样 既 耽 误 了 时 间 , 不 能 帮 助 理 解 地 又 理知识 , 学 生产 生 厌倦 。蕴 含 使 地理知识 的 诗词 虽 然不 少 , 绝 但 不能信手 拈 来 , 一节 课 引用 一 两 句诗词能 让 学生 提起 兴 趣 , 于 对 地理知识 的理 解也 能起 到 “ 石 一 击破水 中天 ” 的作 用 。但 如 果 满 口的文学名词 就会使课 堂失去重 点 , 得 其 反 , 地 理 课 堂 变 成 了 适 使 语 文 的 天地 。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 濮阳市 第 高级 中学)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一、古诗词与气候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也可用来说明天气短时、范围小的特点。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
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认知水平。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妙用文学名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文化名城杭州是地理教学中一道有趣的课题,在该课学习过程中,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钱塘江浩荡,潮信来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来形象地描述钱塘江的潮汐现象和气候特点。
另外,《湘行散记》中的“洞庭如太虚,岳阳若扶桑。
”可用来形容洞庭湖和岳阳楼的美景。
在掌握天气预报相关知识时,可以用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形象地描述气温变化引起的降雨和水源消失的情形。
还可以用杜甫的《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形象描绘大气环流。
在海洋科学中,可以引用辛弃疾《水龙吟》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来说明大洋的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
另外,在学习海底地貌时,可以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形象地描述大洋的海脊和海槽。
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引用杜甫《登高》中的“四望山水盈洒,万峰若聚若离”来说明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另外,在学习资源利用和能源问题时,也可以用苏轼的《草木更阑干,天涯何处无芳草》形象地描绘生态破坏带来的后果和紧迫性。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文学名句,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的方法和意义。
一、妙用文学名句激发学生情感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而文学名句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当我们讲述黄河泽漫时,可以引用《黄河大合唱》中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样的名句,既能够形象地表达黄河的雄伟与辽阔,又能够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情感关注和好奇心。
再如,当我们讲述长江的蓄水能力时,可以引用《长江之歌》中的名句:“长江长江,我是黄金檠。
”这样的名句,通过形象地比喻,让学生对长江的水力资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对长江的喜爱之情。
通过妙用文学名句,可以使地理教学更具情感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妙用文学名句增强地理知识的记忆地理知识是相对抽象和繁杂的,学生常常难以记忆和理解。
而文学名句往往具有意境深远、内容简洁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在讲述地球自转时,可以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样的名句,通过形象地描绘瀑布直下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时地表的运动情况。
再如,在讲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可以引用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名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样的名句,通过形象地描绘夏夜的清凉与幽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为适应地理环境而采取的活动方式。
通过妙用文学名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地理知识。
三、妙用文学名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引用名句,可以给学生带来文化的震撼和感悟,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多领域的兴趣和理解。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文学名句作为文化的瑰宝,在地理教学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探讨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的意义和方法。
文学名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内容繁杂、抽象,学生通常难以抓住重点,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而引用文学名句可以增加课堂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对地理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讲述河流的时候,可以引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出自诗人杨洵美丽的名句,通过这句诗表达河流的复杂与壮丽;在讲述山脉的时候,可以引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出自杨洪基的歌词,让学生感受到壮丽山脉的奇妙与长久。
这样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记忆。
文学名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包括大量的概念和原理,有时候抽象而难以理解。
而文学名句往往能够用简练而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讲述气候变化的时候,可以引用“又黑又亮、又干又湿”的名句,来描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讲述地球的运动规律的时候,可以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名句,来表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文学名句相结合,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法:要选择适合的文学名句。
文学名句需要与地理知识相联系,同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要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
通过对比和类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可以通过对比“岁寒知松柏”的名句和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让学生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有更深入的了解。
要注意文学名句的引用位置。
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引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过多地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
地理教学名言 -回复
地理教学名言-回复1. “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域意识和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2. “地理就是探索世界的密码。
”3. “地理不仅仅是学习地球上的大山大海,更是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4. “地理让我们看到了属于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智慧。
”5. “地理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连通的世界。
”6. “地理教育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7. “地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地理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共同保护和珍惜。
”9. “地理让我们了解到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
”10. “地理教育让学生了解到自然资源的宝贵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1. “地理教育拓展学生视野,让他们对世界更加开放和包容。
”12. “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13. “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信息处理的能力。
”14. “地理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会预防和应对。
”15. “地理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16. “地理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全球化对每个人的影响并培养适应全球化的能力。
”17. “地理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18. “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19.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深入的认识和欣赏。
”20. “地理教育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一切,也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和保护地球。
”21. “地理是一门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学科。
”22.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发展空间思维和地理推理的能力。
”23. “地理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不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4. “地理教育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5.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地缘政治、经济和环境变化对全球和地方发展的影响。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妙用文学名句在地理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文学名句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
如王安石的诗句“千里黄河之水,倒浸鳞甲”,通过这一句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波浪和水质等特点,进一步了解黄河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同样地,通过引用其他文学名句,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鸟洲”,可以培养学生对长江、珠江等大河流域的向往和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
文学名句具有引发联想和形象感知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比如我们可以引用苏轼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引导学生思考云的形态和特点,从而理解云是由气候变化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影响形成的。
同样地,通过引用李白的诗句“乘船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浩渺和波涛汹涌,进一步理解海洋的形成和变化。
文学名句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一句经典的诗句,通过引用这句诗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重要的海洋,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的海洋连接和相互影响。
同样地,通过引用北岛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以帮助学生记忆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的流域和流经的省份,提高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文学名句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地理环境的感知。
如引用白居易的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南方气候的特点和植被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地理环境。
同样地,通过引用辛弃疾的诗句“抬望阶前板荡轻,任他明月挂梧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干旱地区的特点和人们对水资源的珍惜,加深对北方地理环境的感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地理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不够感兴趣,容易产生学习的厌烦情绪。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妙用文学名句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
妙用文学名句在地理教学中的妙处首先体现在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知识通常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直接与其产生联系。
文学名句往往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形象丰富的描写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引用名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地理知识。
当教师讲解地理气候知识时,可以引用杜甫的《登高》中的名句:“银瓶乍破水瓶天,凤凰展翅云霞开”来形容云雾的形成和变化,以此来启发学生对气候的理解和感受。
妙用文学名句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然而纯粹地记忆地理知识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引用文学名句,可以为地理知识赋予富有感情和形象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引用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将月亮比喻成地上的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
妙用文学名句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地理教学中的文学名句不仅可以为地理知识增添美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文学名句,学生可以领略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敏感性。
学生在欣赏文学名句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在讲解川藏高原地理时,可以引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诗中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川藏高原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
妙用文学名句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老师名言警句
地理老师名言警句1. 关于地理的名人名言20条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8、长江后浪推前浪。
9、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
10、天理地理,有钱有理。
1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12、与其不透彻地理解许多事,不如理解的事不多,但都能彻底。
13、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考虑和更多地理解。
14、天若有情天亦老。
15、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7、纵你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 地理名言有哪些啊、风景俗语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高望远名山僧占多永康萝卜,缙云蕃薯五岳归来不看山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芦沟桥的石狮子到底有多少,谁也数不清鸟从巢中起,水从源头流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活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傲视天下;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缥缈空灵;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地理教学中,除了讲授学科知识外,还可以引用文学名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增强记忆力,调动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事件,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热爱和兴趣。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在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引用文学名句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概念和现象,而没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本质。
然而,文学名句可以为学生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事件。
例如,当老师讲解灾害地貌时,可以引用大诗人李白的句子:“胜败兮,磨砺志,忍苦兮,饮劳劳。
”这句话不仅提醒学生要有战胜灾害的勇气和毅力,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灾害地貌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灾害地貌的本质,并能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表达方式。
其次,引用文学名句可以增强记忆力。
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记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单调的记忆方式会令学生感到无聊,导致他们对学科没有兴趣。
通过引用文学名句来讲解地理知识,可以增加该知识的记忆强度。
例如,当老师讲解热带雨林时,可以引用卞之琳的一句诗:“雨林深处珍禽赢,蝉鸣鸟响凤凰鸣。
”这句诗锁住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动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并理解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和环境要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一种有趣的方式下逐渐提高他们的学科记忆和理解能力。
第三,引用文学名句可以调动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事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科兴趣和态度。
因为地理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引用文学名句来探索地理现象和事件,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共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当老师讲解城市的夜景时,可以引用辛弃疾的“照亮了整个城市的夜空,比太阳更bright和柔软”,这句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城市夜景的美丽和神秘,增强学生对城市地理的理解和兴趣。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妙用文学名句进行讲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更可以使知识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深受学生的喜爱。
本文将从引发学生兴趣、增强记忆效果、启示思考等方面谈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的优点。
一、引发学生兴趣地理知识博大精深,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而文学名句则常有深刻的哲理和诗意,用适当的文学名句,可以为枯燥的地理知识添上浓郁的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在感受到美好的语言,思考其深刻的内涵之余,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讲解气候的时候,可以用杜甫的《登高》中的名句“海风吹不散你的雾,心事何人永记得”,来形容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或用青年诗人辛笛的“夏天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神圣鲜活”,来表达炎热季节的气息。
二、增强记忆效果学生在受到教科书内容讲解时常常会感到疲惫和枯燥,因此,如何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效果,就需要使用一种妙法既能增加兴趣,又能加深记忆,文学名句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的时候,可以用诗人李白的一首《将进酒》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来形象地说明地球自转不停的重要性。
三、启示思考在讲授地理知识时,除了要完成基础的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思考背后的道理,思考地理对生活的影响。
而文学名句常常是一种可以启示思考的材料,通过妙用其中的典故和象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讲解环境保护时,可以用杨炯的一首《临江仙·滴翠通微雨未足》中的名句“稀世名园,游子憔悴,触目皆凄清之幸”,来引导学生反思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代价。
总之,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思维和创造力的好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诗句并适应讲解需求,同时,也要注意掌握恰当的语境和教学策略,以使花絮无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特征、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对于学生来说,地理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地理教学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球的形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深度。
文学名句可以让地理知识在学生心中扎下根,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理教学中如何妙用文学名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地理涉及面广,内容多,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文学名句正是可以打破这种枯燥。
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庐山谣》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来形容高山峻岭之壮美,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来形容长江的雄浑,这些名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
名句还可以勾起学生对地理景观的美好想象,使得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
这样一来,便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感悟自然美景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还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景。
地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然景观,而文学名句正是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略自然之美。
我们可以用杜甫的《登高》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来形容山川湖泊的壮美,用白居易的“江山如画,人间如梦。
”来形容山水之间的奇妙。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地理知识,还能够通过文学名句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让他们对自然产生敬畏和赞美之情。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增加文化底蕴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还可以增加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地理知识并不仅仅是死板的地理事实,它与文化息息相关。
而文学名句正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用《旧唐书》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的难题。
而借助文学名句的妙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下面我将在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方面做一些探讨。
文学名句可以帮助学生从情感上对地理进行深入的理解。
地理学涉及到很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而通过名句的引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在学习地理景观的时候,可以引用诗人的诗句来描述自然风光的美丽,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样的诗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江河湖海景观的探究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文的伟大。
文学名句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
地理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记忆。
而通过引用文学名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比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候,可以引用李白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这句诗句,可以很形象地表达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
又如在学习地震发生原因的时候,可以引用王之涣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句诗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壳运动导致地震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记忆这一知识点。
文学名句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和表达能力。
地理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用文学名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用文学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地理问题的见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法,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情感上对地理进行深入的理解,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培养地理思维和表达能力。
人文地理 名言
人文地理名言
以下是一些人文地理方面的名言:
1.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和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环境的科学。
”——爱德华·威尔逊
2. “地理是人类的记忆,它通过地图、书籍、图片和故事来记录我们的历史和进步。
”——卡尔·萨根
3.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在其中的位置的科学。
”——理查德·哈格蒂
4. “地理是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的关键学科。
”——罗伯特·麦金托什
5. “地理学是关于空间、地点和环境的科学,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罗伯特·韦德
6. “地理学是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威廉·克罗夫特
7.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上所有事物的分布和原因的科学。
”——亨利·巴恩斯
8. “地理学是关于空间和时间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的一切事物。
”——卡尔·萨根
9.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理查德·哈格蒂
10. “地理学是关于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科学。
”——大卫·麦克唐纳
这些名言都强调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它不仅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活动和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巧妙运用学生熟知的文学语言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联系起来,创设情景,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
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丰富课堂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良好。
物质循环的内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植物新陈代谢的循环;这样使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
海陆位置、东西部的水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朱自清先生在《春》里写道:“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密密地斜织着……”中“寻常”二字领悟春暖花开,在春雨滋润下的美景。
“润如酥”中的一个“酥”字形象的写出了中部地区春雨贵如油的气候特征,尽管如此,但春天毕竟还是来了,下起了霏霏小雨,才催生了“草色遥看
近却无”颔联。
“春风不度”且不说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及得不到朝廷的关爱,单就说是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这与东部地区的“雨是最寻常的”和“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长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
南北纬度地域差异农业生产的影响
引用《在希望的田野上》里简洁明了的“北疆哟播种,南国啊在打场……”两句歌词,更能说明在热量分布上受纬度位置和太阳辐射的影响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从而产生农业地域差异。
南方地区水热配合状况比较好,是以水田为主,北方则反之。
河流流域的水文特征差异
如长江流域,《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里且不说红军长征途中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和诗人在六十三岁时横渡长江向下游
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时的豪迈,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舒展,开阔心境。
从水文的角度分析“云崖暖”三字,足见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也正是因为“横渡”和“极目”,让人可以想象诗人在与惊涛骇浪搏斗的过程中触发出的创作灵感和胸中的宏伟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如今已经成为现实,并在发挥着巨大的航运、防洪、旅游等经济效益。
假如诗人能见到这壮观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
再如,早春时节,南方地区经过一个冬天的蕴育,已初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山之朗润,水之清秀的“春色满园关不住”的迤逦风光;而北方还不缺为“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冰雕玉砌的粉妆世界。
说明南北地域的热量差异导致不同流域在同一季节水文特征的差异。
在降水和气温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貌特征的区域差异的表现
如:《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南岭以南及云贵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是风化侵蚀作用强烈,显得支离破碎;《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借助北方山体的巍峨挺拔和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直抒胸臆;以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也同样说了地处内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七言绝句《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清草池塘处处蛙”、《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等,反映东部季风气候区江南水乡雨中美景的地貌特征。
在气候、水文、土壤、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植被也存在水平和垂直地域的差异
由于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从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少,景观上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地域差异特征,从而总结不同地带性经济活动和由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点出历史上内蒙古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
成群的一望无垠景象与近现代草场退化及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形成
鲜明的对比,除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明确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切实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反映了岭南地区在暖湿气候条件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唐朝诗人岑参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反映西部内陆地区黄沙漫天的荒漠景观。
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与民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及植被的垂直分异。
运用类比的方法深化区域可持续发展阶段做好环境保护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王勃在《藤王阁序》里写道:“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和“孤鹜”的动态美,加上“秋水共长天一色”,使人感到天的蔚蓝和水的清澈,二者混为一体,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
《沁园春。
长沙》“漫江碧透……鱼翔浅
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同样写出了秋水澄清,秋江碧波。
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浓墨山水画,与当代工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开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到在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荡气回肠的文学名句为地理教学所用,把地理教学与相关学科知识整合起来,赋予地理知识一定的文学色彩,将枯燥的区域地理情景化,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审美素养的提高。
而且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