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案:5.1质量守恒定律(2)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5.1质量守恒定律2
实验5-2讨论与思考:(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减少了,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2)金属镁燃烧后的质量增加了,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3)根据你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若要使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应怎样改进实验装置?三、拓展提升例:(2012.东营市)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巩固练习(1)1克氢气和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克水;(2)2克氢气和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克水;(3)1克氢气在10克氧气充分燃烧,生成克水;(4)a克氢气在b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产水的质量(a+b)克。
(填≥、=或≤)四、当堂反馈1.(2012.昆明)下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①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②乙组药品混合前、后(两者不反应)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2.(哈尔滨市)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
五、教师点拨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六个不变:(宏观)、、;(微观)、、。
两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变教学反思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2.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 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可以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 .铁桶不能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 ﹣3.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羊毛与棉花---取样,灼烧B .水和双氧水---取样,加二氧化锰C .稀盐酸和食盐水---取样,滴加酚酞试液D .硬水与软水---取样,加肥皂水 4.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 .化合物 B .金属或合金 C .氧化物 D .非金属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C .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某溶液后显红色,则该溶液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 D .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一般不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免使肥效降低 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7.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P+O2P2O5 B.4P+5O2=2P2O5 C.4P+5O22P2O5D.4P+5O2P2O5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
5.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
板书设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 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物质质量不变
分子种类改变 发生化学变化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进行小组分工。
三、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预设:敞开装置碳酸钠和盐酸,质量偏小
密闭装置碳酸钠和盐酸,质量不变
敞开还是密闭铁和硫酸铜,质量不变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考虑是否需要使用密闭仪器)
碳酸钠要想得出相同的结论,应该怎样改进实验仪器?(教师演示改进后实验。或者由学生小组内进行实验)。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总结: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问题。这是一般科学探究的过程。
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层次认识和理解。能从微观上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理解。并且会用定律解释简单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变化的问题。
五、感悟科学
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明白认识事物额规律不是那么容易的,任何科学规律的发现都是来之不易的。
药品:硫酸铜溶液、碳酸钠、铁钉、稀盐酸溶液
实验原理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步骤,教师课件显示装置图。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动手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体会到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流程。培养合作的意识。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增加,减小,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5.1质量守恒定律
课型:展示课第2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主备:审核: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重点、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课堂探究:化学反应是“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变”是指生成新物质;“不变”是指质量守恒。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不仅麻烦、不便交流,还不能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特点。
用什么方法可以全面地体现出化学反应的特点呢?6、叫化学方程式如下化学方程式 C + O2CO2碳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12∶ 32 ∶ 44从质变读法: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从量变读法:每1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这个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有:(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 + O2点燃CO2读作: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表明了反应中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C + O2 点燃CO21 : 1 : 1读作: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表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C + O2 点燃CO212 ∶ 32 ∶ 44读作: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不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100g干冰汽化后变成100g二氧化碳气体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2、在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A.1 :1 :1 B.16:32:64 C.32:32:64 D.1 :1 :1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说一说:C+O2CO2的意义?4、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认识体验:电解水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H2↑+O2↑;2H2+O22H2O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②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的?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如何?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吗?5、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可能含有C、H、O元素。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二)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二)导学案双港中学三、六教学模式学案
【板书】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 O2CO2
∶∶
(指出化学方程式质和量的意义。
)
H2 + CuO 加热Cu + H2O
: :
Mg+CuO加热MgO+Cu
:::
化学方程式可读出质的变化,也可读出量的变化。
每个方程式都有三种读法
现以2H2O2H2↑+O2↑为例说明。
一)物质读法
上式读作“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二)粒子读法
上式读作“在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结构微粒的变化,并反映出微粒个数的比例关系。
三)数量读法
上式读作“通电时,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
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数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跟数学方程有何不同?
数学上的方程式,仅是表示等号两边的数目相等。
等号两边各项可以移项或倒写。
而化学方程式可以:
(l)
(2)
(3)
(4)
化学方程式是不能倒写和移项的,如,
不能将3Fe+2O2Fe3O4写成Fe3O4
3Fe+2O2,也不能写成
3Fe Fe3O4-2O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2)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课题题目: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类比。
五、教学用品:1、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2、实验仪器及用品:烧杯、托盘天平、镊子、小试管、药匙、铁钉、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粉末、氢氧化钠溶液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二、实验探究【展示】水电解实验图片及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分别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得到哪些信息?【提出猜想】通过上述信息我们猜想一下,参加反应水的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是怎样的关系呢?【猜想】让我们进一步猜想一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不会发生改变呢?【过渡】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
【分组实验】按照学案上得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参与到学生实验中。
【实验内容】实验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学生观看,并总结回答学生猜想,回答进一步进行猜想按照学案上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质”的方面的知识,激发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内容打下铺垫。
引出猜想,造成悬念进一步猜想,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达到从“质”到“量”的知识过渡。
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从不同类物质之间的反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正确操作的重要性认识,在实。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九年级化学上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九上《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与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究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培养学生探求科学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是继学生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之后,对化学的学习将由化学变化中生成什么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即从质的变化向量的变化去研究。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探讨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实验事实中,经过由此与彼、由表与里的思考,以与合作、交流、探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然后,教材又给出了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以与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边操作、边观察中思索天平为什么不平衡?并找出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
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的实验探究活动多,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实验,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活动。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教师提供一些仪器,让学生提出一些其它的探究方案。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案中,经教师审查以后,选择增设了一个实验方案:鸡蛋壳与稀盐酸的反应。
这个实验既联系生活实际,又能为即将要学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作好铺垫。
2、从生活实际出发,增设纸片燃烧和酒精燃烧两个小实验,观察烧完以后各留下什么,引出问题: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并与十七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汞,结果发现质量增加了作对比,再一次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3、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入手,让学生猜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能存在的关系(“>”、“=”或“<”),引导学生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鸡蛋壳与稀盐酸的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的实验,从而分析归纳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2新人教版
【倾听】
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对象,借题说事。
停顿,期待。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
引导学生认识,不管是科学的重大发现还是个人的发展,观念、思路的重要性。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
估计学生有两个认识方向:A.从他们对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这种认识出发,认为“相等”。B.也有的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不相等”。
【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注重化学实验中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的化学史料。
提出可能的假设。
倾听学生的见解。对每一种意见都要表现出一种理解。
【提问】你的观点动摇了吗?
【设问】如果你们按学案(见附件)上的实验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情况又会怎样呢?
教师可以参与几组的实验与讨论。
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
挑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迸发出实验探究的动力。
实验包括了三类反应:金属与溶液反应;液固反应生成气体;液液反应生成沉淀。设计多种类型的反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
把失败的实验作为问题情境,及时抓住分析,学生会从失败中懂得,正确的实验操作才能确保实验结论准确无误。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同学经过思考后提出一些问题。
倾听。
【提出问题】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
【作出假设】
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通过表决,大多数同意第一种观点。
【学生实验】把烧杯和蜡烛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点燃蜡 烛,观察蜡烛燃烧时天平指针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2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会说出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观看视频,能指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学习重难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_________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_________。
(2)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解释)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___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____,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①哪些物质(_________)参加了反应。
②生成了哪些物质(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_________。
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_________。
⑥反应前后_________等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通电2H2↑+O2↑为例)①质的方面:在_________的条件下_________分解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
②量的方面:每_________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_________份质量的氢气和_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
二、疑难突破怎样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剖析:(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2)
【提出问题】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 质量会发生变化吗?新课讲授【讲述】那么,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到底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下面老师为各小组提供了天平、烧杯、矿泉水瓶、小试管等仪器,还有小苏打与柠檬酸两种药品。
【提出问题】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倾听,查看桌上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给学生提供零散的仪器,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
【讲述】我们的思考,讨论,交流。
目的是要研究混合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实验的关键首先是“如何称量”。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认为应该进行几次称量?具体说明。
开始时,学生的思路是分部称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整体称量”的思路。
建立“整体称量”的实验思维方法,既培养学生一种实验研究方式,也为后面的小组实验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
【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刚才的任务“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请各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讨论、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方案一】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后质量变小。
【方案二】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学会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
利用提供的多种仪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同时,由于实验结果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发现问题】不同的装置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的不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两种不同的装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教师将学生发现的问题作为新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交流,得出:方案一由于是敞口容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被称量,所以造成反应后质量减小了。
而实际上,反应前后的质量是没有变化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反应后的容器,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啊?观察实验容器,发现容器底部还有没反应完的白色柠檬酸固体。
九年级化学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培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看能力。
(2)培育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育学生应用实验方式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明白得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明白得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习方式】本节课要紧采纳课前预习,课中探讨,当堂训练“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
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
课内探讨:一、质量守恒定律一、写出水通电分解反映的文字表达式,找出反映物和生成物二、讨论反映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二、用分子模型来模拟水的通电分解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映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映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化学反映遵循的规律,那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探讨:咱们用实验来测一测几个化学反映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将锥形瓶和白磷连同导管、气球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实验步骤○1称质量m1在酒精灯上加热,白磷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冷却后将锥形瓶连同实验步骤○2导管、气球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依据)文字表达式反应前后的质量m1m2结论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映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硫酸铜溶液,连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纸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1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将盛有反应后的混合物实验步骤○2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依据)文字表达式反应前后的质量m1m2结论试探: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出反映物和生成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从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讲明反映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反映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因此参加反映的水的质量等于反映()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1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物质的构成,分子和原子等微观概念有所了解,对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化学反应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布置从互联网上搜索拉瓦锡研究质量守恒的相关内容作为预习作业,结合教材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进行概括。
学生观看视频,分析归纳,小组讨论完成P94表
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质量守恒定律,播放氧化汞分解动画,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整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子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
归纳总结
PPT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总结本节内容
学生完成练习题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主要通过达标检测题的完成和展示进行教师的点评及学生之间的他评和自评。
七、教学板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1、 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种类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质量守恒定律
年级学科
九年级化学教材版本来自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之后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反应的本质,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铺垫,也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1质量守恒定律
1、利用分组实验、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人际交往智能。
2、利用不同的实验,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使学生加深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更加深入研究化学的决心。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精神。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的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会用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作出解释。
4、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
生—生互动,通过对教师提问的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回答得出可能有下列几种结论:
1、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可能减少;
2、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大;
3、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问题设疑]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探究兴趣。
[提出要求]
在设计方案前,先请同学们讨论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假设,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反思与评价]
1、对表面上看似不守恒的实验,进行反思与评价,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2、引导分析改进方案。问:①为何天平不平衡,看上去不守恒?由此可知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装置上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
②若要对此装置进行改进,你应当如何设计?
2、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踊跃解答不守恒的原因及改进装置的方法。
[观察思考]
观察到加热一端的铜丝下沉。
为何加热一端的铜丝会下沉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旧知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方法:
⑴参加化学反应的等于反应后。
⑵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
2.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选用“数目”“种类”“质量”填空)
五个不变:原子的不变;原子的不变;原子的不变;元素的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物质一定改变;分子的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可能改变
3.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⑴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变大。
⑵镁条燃烧后生成的固体质量
①可能,原因。
②可能,原因。
③可能,原
因。
二、新课学习
【目标一】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用文字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反应物________________.⑵生成物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
⑶“+”读成_____________.⑷“→”读成_____________.
⑸文字表达式是否可以反应出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________________.
⑹文字表达式是否可以反应出各物质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
⑺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二】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
⑴。
⑵。
⑶。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H2+O2点燃2H2O
宏观意义(读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达标检测
1.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CO2 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
B.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四、课后作业
(一)基础题
1.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mg水受热变为mg的水蒸气
B.62g磷和80g的氧反应生成142g五氧化二磷
C.20g食盐溶于80g水得到100g的食盐水
D.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2.化学方程式3Fe + 2O2点燃Fe3O4可读作 ( )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 )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5.将16 g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
次实验中,第次恰好完全反应;
(2)在第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
余g;
(3)第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 g。
(二)提高题
按要求默写出学过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做准备:分解反应:
⑴。
⑵。
⑶。
⑷。
⑸。
化合反应: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还没有记住的有。